诗仙李白与诗圣杜甫,谁的文学地位更高

时间:2020-07-29   作者:互联网搜集整理

ps:摘抄。希望你满意

1、李白

我国文学史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个伟大的传统在唐诗中都发展到新的高度。李白的诗歌在浪漫主义诗歌发展中有着崇高的地位。

远古时代人民口头创作的神话传说,是我国文学史上浪漫主义的萌芽。到了战国时代,屈原吸取前代文学和文化的成就,在现实斗争中创造了一系列光辉的诗篇,

以宏富博大的内容,奇情壮采的形式,“轩翥诗人之后,奋飞辞家之前”,为浪漫主义传统创造了第一个高峰。和他同时的庄子在哲理散文中创造了许多幻想奇丽的

寓言,也对浪漫主义传统有重要贡献。从两汉到唐初,浪漫主义传统在民间和进步文人创作中不断发展着,汉魏六朝乐府民歌中的《陌上桑》、《木兰词》等等作

品,曹植、阮籍、左思、陶渊明、鲍照的某些诗篇,以及六朝志怪小说中的优秀传说,都对浪漫主义传统有所丰富。到盛唐时代更出现了以李白为代表的浪漫主义诗

歌高潮。

李白的诗歌,继承了前代浪漫主义创作的成就,以他叛逆的思想,豪放的风格,反映了盛唐时代乐观向上的创造精神以及不满封建秩

序的潜在力量,扩大了浪漫主义的表现领域,丰富了浪漫主义的手法,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结合。这些成就,使他的诗成为屈原以后浪漫主

义诗歌的新的高峰。

李白对唐代诗歌的革新也有杰出的贡献。他继承了陈子昂诗歌革新的主张,在理论和实践上使诗歌革新取得了最后的成

功。他在《古风》第一首中,回顾了整个诗歌发展的历史,指出“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并以自豪的精神肯定了唐诗力挽颓风,恢复风雅传统的正确道路。在

《古风》第三十五首中,又批评了当时残余的讲求模拟雕琢、忽视思想内容的形式主义诗风:“一曲斐然子,雕虫丧天真。”在创作实践上,他也和陈子昂有相似之

处,多写古体,少写律诗,但他在学习乐府民歌以及大力开拓七言诗上,成就却远远超过陈子昂。他这些努力对诗歌革新任务的完成起了巨大作用。李阳冰在他死后

为他编的诗集《草堂集》序中说:“卢黄门云:‘陈拾遗横制颓波,天下质文,翕然一变。’至今朝诗体,尚有梁陈宫掖之风,至公大变,扫地以尽。”这是对他革

新诗歌功绩的正确评价。

李白诗歌对后代的影响也是极为深远的。他的诗名在当代已广泛传扬,到贞元时期,他的没有定卷的诗集已“家家有

之”。中唐韩愈、孟郊大力赞扬他的诗歌,并从他吸收经验,以创造自己的横放杰出的诗风。李贺浪漫主义的诗风更显然是受过他更多启发的。宋代诗人苏舜钦、王

令、苏轼、陆游,明清诗人高启、杨慎、黄景仁、龚自珍等也莫不从他的诗中吸收营养。此外,宋代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的词,也受过他的影响。他那些

“戏万乘若僚友”的事迹传说,被写入戏曲小说,流传民间,更表现酷爱自由的人民对他的热爱。

2、杜甫

在我国古典

诗歌发展过程中,杜甫占有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他继承了自《诗经》、汉魏乐府以来诗歌注重反映现实的创作传统,并使之更为高超更为成熟。他没有遵循建安以

来沿袭乐府古题的创作旧习,而是本着汉乐府“缘事而发”的精神,自创新题, “即事名篇”

。对这类作品,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作了很高的评价,而元稹在《乐府古题序》中更叙述了他们所受的启发:“近代惟诗人杜甫《悲陈陶》、《哀江头》、《兵

车》、《丽人》等,凡所歌行,率皆即事名篇,无复依傍。予少时与友人白乐天、李公垂辈谓是为当,遂不再拟赋古题。”这是说,在他们眼中,近代诗人中,只有

杜甫的《悲陈陶》、《哀江头》、《兵车行》、《丽人行》才是纪实名篇,年轻时他们就不再写乐府古题了,而是自创名篇。对这类作品,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

作了很高的评价,而元稹在《乐府古题序》中更叙述了他们所受的启发:“近代惟诗人杜甫《悲陈陶》、《哀江头》、《兵车》、《丽人》等,凡所歌行,率皆即事

名篇,无复依傍。予少时与友人白乐天、李公垂辈谓是为当,遂不再拟赋古题。”这是说,在他们眼中,近代诗人中,只有杜甫的《悲陈陶》、《哀江头》、《兵车

行》、《丽人行》才是纪实名篇,年轻时他们就不再写乐府古题了,而是自创名篇。中唐诗坛的新乐府创作风气,正是由杜甫直接开导而出的。

杜甫诗歌中高度的爱国精神,不仅在文学史上而且也在中国史上起着积极的教育作用。宋代爱国诗人陆游深受杜甫影响,从杜诗领会到“诗出于人”的道理,好诗

是由于有好的优秀的人格所造成的,所谓“工夫在诗外”,这就纠正了他早年学诗“但欲工藻绘”(《示子谵》)的偏差,陆游后代创作出许多可歌可泣的爱国诗

篇。民族英雄文天祥,一生酷爱杜诗,在燕京坐牢三年间,更是专读杜诗,并集杜诗为五言绝句二百首。

为了全面地反映现实,杜甫掌握了利用了当时所有的一切诗体,并创造性地发挥了各种诗体的功能,为各种诗体树立了典范,泽被后人甚为深广。

为了生动而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在表现手法上杜甫也为后人开示不少法门。如学习民歌运用白话和口语,大大提高了诗歌的表现力和俗语在诗中的地位,使唐诗

创作更接近生活,接近人民群众。元稹《酬孝甫见赠》诗说:“杜甫天才颇绝伦,每寻诗卷似情亲。怜渠直道当时语,不著心源傍古人。”

是说杜甫能够自作新词,吸收口语和白话来写作,形成了新的境界。后来元稹和白居易诸人诗歌的趋向通俗化,都是受杜甫影响。另外,杜甫在诗歌创作中锤炼字

句、“字字不闲” 的创作精神,对后来宋代“江西诗派” 强调 “无一字无来处”,“以故为新,以俗为雅”,欲以奇句硬语惊人的诗学追求更有直接的启迪。

3、李白与杜甫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比较

古云:"仙近于天,圣近于地."

李白的浪漫诗风与杜甫迥然不同.

公元744年,杜甫与李白初次相逢于洛阳,两位诗坛泰斗一见如故,同饮同醉,携手同游,度过了一段彼此难忘的日子。

杜甫在成都做节度使严武的幕客时,生活还算安定。闲暇时常想起与李白相处的日子,这时他们阔别已经十多年了。想起那一段令人难忘的好时光,杜甫总感慨不已,颇为怀念。

如今正是仲春时节,蓉城景色秀美,心旷神怡,李白若能来此同游,那该是何等美事。一代豪放的诗仙,在这兵荒马乱的动荡年代,将栖息于何处?想到这里,诗人不禁提笔做诗,写了一首五律《春日忆李白》,开头四句是: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杜甫在诗中对李白是这样赞许的:庾信的诗清新而不俊逸,鲍照的诗俊逸而不清新,而李白的诗兼而有之,其清新俊逸之风实在是无人可以匹敌的。

但李白与杜甫在诗歌创作上,有着很大的不同及价值取向。我们可以从下列几点来比较李白和杜甫:

一、思想:李白的诗,很多表现出求仙出世和及时行乐的思想;杜甫的诗,很多表现出忧时伤世,悲天悯人的思想。所以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

二、风格:李白经常用夸张的手法,生动的比喻,抒发出热烈奔放的感情;杜甫经常用刚健的手法,深沉的思考,表现对社会实况的深厚同情。李白偏向于浪漫,杜甫偏向于写实。

三、擅长的体裁:两人都能写各种体裁的诗歌,但李白的七言古诗和绝句写得最好,而杜甫的律诗写得最好。

李白和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两座并峙的高峰。李白的诗更能表现盛唐文人意气风发、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而杜甫的诗则更能反映国破家亡、民不聊生的社会现

实。李白天才放逸,诗歌自成一体,是天授的奇才;杜甫当世英才,诗歌兼备众体,是人能的极致。李白的诗对于后代爱好豪放诗风、具有奇特想象力的诗人有深远

的影响。杜甫的诗对于后代关怀社会现实、重视诗法变化和字句锻炼的诗人影响更大。韩愈说得好:“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他们两人都是我国伟大的诗人,

两人的诗,是各有长处的。

关于诗仙李白与诗圣杜甫之间的比较,在历史上,已经多如牛毛。百家意见各有特色,而且有其独到之处。对于李

白与杜甫,我也有一点见解,在这里就作一个简单的探讨。李白少年好学,喜欢文学。“一生好人名山游”,青年时即离家漫游祖国的大江南北。后被唐玄宗召为文

学侍从,但当时政治日渐腐败,不满两年,便因得罪权贵,愤然离去,继续漫游各地。这一时期李白的诗歌创作趋于成熟,名篇迭出。安史之乱后,李白遭遇不幸,

最后在贫困和漂泊中病逝。他的一生给后人留下了许多传奇色彩,如李白的豪饮、剑术和球技,可谓德才兼备、文武两长。李白,身为一唐代的诗界巨人,被后世推

崇为诗仙,已经可见他的才华横溢。所写的诗篇也充分的表达了他的豪迈性格。

杜甫的诗风格迥异,杜甫的创作没有李白那么奔放,相反杜甫的诗很大的程度上是按照前人的经验,严格遵照各种格式来表达自己。很少有象李白那样一挥而就的神来之笔。

杜甫对于作诗是一种严谨的态度,这也是因为他终生潦倒,颠沛流离。经常为生计而奔波于权贵府邸,靠着自己做的诗词歌赋来换取一些钱财,我理解为只有结构严谨才能博取赏识的缘故。杜甫的处境是非常可悲的,空有一身抱负却报国无门。

杜甫的抱负可以从他前期作品可以看出。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的才华可以说不下于李白,甚至比李白更为卓越,但是杜甫的评价为什么没有李白高,大概也是因为他过于严谨的态度而丧失了奔放的风格。如果杜甫一开始

就象李白那样冠盖满京华的话,那么杜甫的风格也许会完全不同。因为杜甫年少就与李白相逢,从杜甫的诗作中可以看出他对李白的推崇。

饮中八仙歌

知章骑马似乘船, 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 道逢曲车口流涎,

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

饮如长鲸吸百川, 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 举觞白眼望青天,

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

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一斗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

脱帽露顶王公前, 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 高谈雄辨惊四筵。

杜甫之所以能够为后人敬仰,很大的程度他的诗是结合了前人的经验,为晚唐以后诗人的创作风格奠定了一个基础,他写的诗成了一种学习的资料。也就是后人模

仿他的风格以及对文字的锤炼方法来发展风格。下面是资料(从唐诗的发展看,杜甫是一位承先启后的人物。杜诗是唐诗发展的一个转折。由于杜诗兼备众体而又自

铸伟辞,积累了极其丰富的艺术经验,有许多的层面,也就为后来者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各种可能。中唐以后,白居易、元稹继承了杜甫缘事而发、写生民疾苦的一

面,且受到杜甫五言排律夹叙夹议的影响;韩愈、孟郊、李贺则受到杜甫的奇崛、散文化和炼字的影响;炼字在晚唐更发展成苦吟一派;李商隐的七律得力于杜甫七

律的组织严密而跳跃性极大的技法。他们都学杜甫的一枝一节,而开拓出新的诗派。宋以后,杜甫的地位更高,他在诗史上的影响,历千年而不衰。)

从以上一段文字来看杜甫对后世的影响关键在于他作诗态度的严谨,而这也是因为他要靠这些诗来受赏识,以此来养家糊口,文字锤炼极尽所能,对仗工整竭尽全力,所以前期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才间接地造福了后人。

当然杜甫因为需要养家糊口,不得不屈从一些权贵,写一些违心之作,这个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诗人同样在与权贵交往中愤恨这些不知黎民疾苦的蛀虫,写下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佳句。

这里就肯定有人会提出既然杜甫那么高尚不应该屈从权贵,说他有媚态,自然有人会断章取义拿来批判。

我说的是诗人的人格高尚是不容置疑的。诗人历尽千辛得以摆脱窘境,被任为左拾遗,这也是诗人第一次在中央为官,但不久就因上疏申救房琯的罢相而触怒肃

宗,后于乾元初被贬斥为华州司功参军。试想诗人一生贫苦好不容易刚得到圣上赏识,却因为援救好友差点触怒圣上而遭杀身之祸。我个人理解可以说从此时开始诗

人开始了自己颠沛流离的一生。诗人放着手中的荣华不享却仗义执言遭贬斥,而且这是诗人刚刚开始摆脱贫困。所以诗人的人格是异常高尚的。

说到这里不由再提一下李白,说李白的诗是充满激情,充满艺术性,充满观赏性,那么杜甫的诗是忧国忧民,充满爱国的思想。

从现在的欣赏角度来讲杜甫诗篇的工整,杜甫的韵律其实不是极具有观赏性。至少这只局限于古文专家的眼里,当然更多的人对杜甫的诗不是从格式方面来观赏

的。杜甫的诗除却以上因素真正打动人的是他的精神,忧国忧民的精神。身处贫境,仰人鼻息却时刻抒发着自己的爱国情怀。这里想提一下诗人唯一的一首一挥而就

的诗作。

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整首诗洋溢出来的喜悦之情跃然纸上,这首诗作于安史之乱平定时。诗人那种发自内心的喜悦,初闻的激动,到放歌纵酒庆祝,正是诗人有那种爱国之情,才会喜

极而泣,乐极放歌纵酒。但是接下来的发展是政治的腐败、官吏的横暴,国家的动荡。诗人后半生更是凄苦,原本的忧虑重新涌上心头,在诗人后期作品中可见一

斑。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万里悲秋常作客”是对诗人一生的写照,经常漂泊寄人篱下,悲从中来。诗人的境遇令人同情,感怀身世黯然泪下。

前面那么多文字的叙述,最主要的目的是说明诗人的一生坎坷贫苦,对于诗人的诗作欣赏这是一个方面。诗人一生屡逢磨难还能写出如此文章,首先我们应该予以

敬仰。从《望岳》的年少抱负,到《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时的喜悦自以为国家安定后一展抱负,却落得《登高》中描写的“潦倒新停浊酒杯”的晚年境遇。诗人一

生的坎坷催人泪下,一生的严谨做文却没有换来生前的荣华,到了晚年潦倒时的诗作更是登峰造极。对于诗人应该崇敬,对于诗人的境界只能叹为观止。一生做学问

的态度没有因为境遇而改变,一生的坎坷,一生的大起大落不影响他对于自己的要求。这是儒家学者,这是儒家文化下的学者。

如果前期作者形成风格是为了受到赏识,那后期作品的超越就是一种风格的坚持。一种不屈不挠的坚持,坚持一贯的严谨,坚持一贯的作风,坚持总结前人经验发展新的风格,坚持试图超越自己。

李白和杜甫的诗词

「将进酒」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 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蜀道难」李白 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 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颠。

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 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 夕避长蛇。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 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行路难三首」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 赤鸡白狗赌梨栗。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彗折节无嫌猜。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昭王白骨萦烂草, 谁人更扫黄金台。

行路难,归去来。

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

含光混世贵无名, 何用孤高比云月。

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

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

陆机雄才岂自保, 李斯税驾苦不早。

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

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白马篇」李白 龙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

秋霜切玉剑,落日明珠袍。

斗鸡事万乘,轩盖一何高。

弓摧南山虎,手接太行猱。

酒后竞风采,三杯弄宝刀。

杀人如剪草,剧孟同游遨。

发愤去函谷,从军向临洮。

叱咤万战场,匈奴尽奔逃。

归来使酒气,未肯拜萧曹。

羞入原宪室,荒淫隐蓬蒿。

「清平调词三首」李白 云想衣裳花相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23.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4.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25.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6.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7.秋浦歌 李白 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 何处得秋霜。

28.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9.闻军官收河南河北 李白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 新安吏 作者: 杜甫 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

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 “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

” “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 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

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

“暮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

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我军取相州,日夕望其平。

岂意贼难料,归军星散营。

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

掘嚎不到水,牧马役亦轻。

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

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

” 潼关吏 作者: 杜甫 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

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

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 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 “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

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

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

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

” “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

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 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 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 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 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 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 惟有乳下孙 孙有母未去 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 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 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 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 独与老...

诗仙李白与诗圣杜甫,谁的文学地位更高

单论诗歌的话,李白和杜甫到底谁的成就更高

古代著名诗论家严羽言:子美(杜甫)不能为太白(李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_。

所以不说李杜,谁成就高,只说影响。

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杜甫的影响比李白的“更大”些。

因为我国古代封建社会,汉武以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而杜甫是儒家风格诗人。

(李白是道家风格)。

所以对古代文人的影响,杜甫的“儒家风格诗歌”,影响更大。

(这是我国权威著作中华文化通志中的观点)...

李白和杜甫,到底谁比较厉害

名人对李白杜甫的综合阐述:韩愈对李白杜甫极为推崇;在《调张籍》有言“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

白居易:“又诗之豪者,世称李杜之作。

才矣奇矣,人不逮矣。

”黄锦祥对李白杜甫同赞道:“执唐诗牛耳者,唯李、杜二人也!”苏轼:“李太白、杜子美以英玮绝世之姿,凌跨百代,古今诗人尽废。

然魏、晋以来,高风绝尘亦少衰矣。

”(《书黄子思诗集后》)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明确提出"论诗以李杜为准",他认为李杜是达到了盛唐诗歌最高境界的。

...

比较李白、杜甫诗歌创作的主要不同

李白和杜甫诗歌风格比较 李白和杜甫是中国唐代诗歌的乃至中国古代文学的两座高峰,我们分别称他们为“诗仙”“诗圣”.他们共同经历了唐王朝由极盛到动乱的历史。

面对这个乱世,他们形成了迥然不同的诗歌艺术风格和个人性格。

李白诗歌的风格形成于唐帝国最强盛的年代,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

(《中国文学史》)他的诗自由奔放明白顺畅想象丰富气势宏大。

他继承了自《楚辞》以来的浪漫主义传统发展出自己独到的风格。

杜甫的诗歌风格形成于安史之乱时期并逐渐在苦难中成形。

杜甫深入社会并关切政治和民生疾苦,重视写实。

他背负着对国家和民族任务的沉重责任忠实描绘时代的面貌和自己内心的感受。

杜甫“没饭不忘君”,艺术风格沉郁顿挫.自中唐到宋代以来都继承了杜甫的写实风格.尤其是宋代江西诗派更是杜甫视为宗祖.他的影响力巨大. 李白年少时博览群书,“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他还仗剑任侠,“十五好剑术,遍于诸侯”。

(《中国文学史》)他年少是曾广有游历。

这一切都对李白自由奔放的性格形成有重大影响,还直接导致了他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形成。

李白尚武轻儒,轻财好施,喜欢豪饮。

他的人生理想既是超脱又是积极入世的。

他的人格魅力也是别人所不能及的。

杜甫出身于官宦世家,其祖父杜审言是初唐重要诗人,所以对杜甫来说从仕与诗歌都是家业。

他曾对儿子说“诗是吾家事“。

杜甫深受儒家文化教养,终身都有辅佐君王的愿望,又加上自身一生的穷困潦倒,从而形成了他忧国忧民悲天悯人的性格。

他的诗歌也因此偏重于现实主义。

李白终其一生都徘徊在出仕与高蹈之间。

他在《蜀道难》中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从中透露了对社会的某种忧虑,他说“黄鹤之飞尚不得过”“剑阁峥嵘而崔嵬”这可能是对当时政局混乱他抑郁不得志的一种隐喻。

在他的《行路难》中他用“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等太行雪满山”来形容自己艰难处境。

由于当时高力士杨国忠的受宠,贤士都被据在朝门之外,因此他发出了“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的悲叹,但他的乐观主义天性又使他对理想追求都是执着的。

他唱出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

在《夜泊牛渚怀古》中他写道“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借用谢尚知遇袁宏的典故来表明自己的怀才不遇渴望知音的心情。

以上都说明李白对仕宦生涯是积极的。

而另一方面李白又受道家的影响,不时又有高蹈出世的想法,而且他也曾在深山隐居过。

在《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中他说“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山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表现了他对道家的崇信和对儒家的嘲弄和摆脱世情追求神仙生活的感情。

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他描写奇幻的梦境表达了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最后他说“安能催眉事权贵,使我不能开心颜”表明了自己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志向。

可以说李白的一生都在出世入世的矛盾中彳亍着。

而杜甫就简单的多。

他一生都在谋求获得官位。

“奉儒守官,未坠素业”(《进雕赋表》)。

他一生都相信自己能有朝一日“致君尧舜上,再使民风淳”。

这种精神一直渗透在杜甫诗的字里行间他的七律《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这首诗十分能体现杜甫诗歌的特点,诗开头就以景色引出作者心绪,与“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样有动人的对比。

其后写出“万方多难”的境况,最后写出个人报负,他想像诸葛亮一样建功立业。

全诗即景抒情写山川联系古往今来社会的变化,说人事又借助自然景物,互相渗透互相包容。

熔自然景物国家灾难个人情感于一炉,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风格。

他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写的是唐军攻克安史老巢后诗人听到消息后的喜悦。

全诗以流走的音韵真挚的情感快速的节奏而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他的《登高》全诗对仗工整,写景抒情融合一体。

前两联写景,后两联结合自身衰老,归结到零落潦倒的根源。

其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更是千古名句。

在诗体上说李白擅长古歌行体,擅长五七绝句,他性格自由奔放使他不囿于格律音韵,他的《蜀道难》长短参差,他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云》的前两句“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使用的是散文句法。

而杜甫精于音律,擅长铺陈排比。

因此律诗尤其是七律是他的长处。

在诗的音美形美的方面李白稍逊于杜甫。

而在风格美方面,李白的飘逸豪迈,谈吐天然是别人所不能学的。

李白直抒胸臆多,乐则大笑悲则大号。

而杜甫的诗多含蓄曲折沉郁顿挫。

这也是年轻人多喜欢李白而思想成熟的人多喜欢杜甫的一个原因。

李白热爱现实生活中的一切美好事务而...

李白和杜甫诗歌具体有什么区别?

李白和杜甫是中国唐代诗歌的乃至中国古代文学的两座高峰,我们分别称他们为“诗仙”“诗圣”.他们共同经历了唐王朝由极盛到动乱的历史。

面对这个乱世,他们形成了迥然不同的诗歌艺术风格和个人性格。

李白诗歌的风格形成于唐帝国最强盛的年代,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

(《中国文学史》)他的诗自由奔放明白顺畅想象丰富气势宏大。

他继承了自《楚辞》以来的浪漫主义传统发展出自己独到的风格。

杜甫的诗歌风格形成于安史之乱时期并逐渐在苦难中成形。

杜甫深入社会并关切政治和民生疾苦,重视写实。

他背负着对国家和民族任务的沉重责任忠实描绘时代的面貌和自己内心的感受。

杜甫“没饭不忘君”,艺术风格沉郁顿挫.自中唐到宋代以来都继承了杜甫的写实风格.尤其是宋代江西诗派更是杜甫视为宗祖.他的影响力巨大. 李白年少时博览群书,“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他还仗剑任侠,“十五好剑术,遍于诸侯”。

(《中国文学史》)他年少是曾广有游历。

这一切都对李白自由奔放的性格形成有重大影响,还直接导致了他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形成。

李白尚武轻儒,轻财好施,喜欢豪饮。

他的人生理想既是超脱又是积极入世的。

他的人格魅力也是别人所不能及的。

杜甫出身于官宦世家,其祖父杜审言是初唐重要诗人,所以对杜甫来说从仕与诗歌都是家业。

他曾对儿子说“诗是吾家事“。

杜甫深受儒家文化教养,终身都有辅佐君王的愿望,又加上自身一生的穷困潦倒,从而形成了他忧国忧民悲天悯人的性格。

他的诗歌也因此偏重于现实主义。

李白终其一生都徘徊在出仕与高蹈之间。

他在《蜀道难》中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从中透露了对社会的某种忧虑,他说“黄鹤之飞尚不得过”“剑阁峥嵘而崔嵬”这可能是对当时政局混乱他抑郁不得志的一种隐喻。

在他的《行路难》中他用“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等太行雪满山”来形容自己艰难处境。

由于当时高力士杨国忠的受宠,贤士都被据在朝门之外,因此他发出了“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的悲叹,但他的乐观主义天性又使他对理想追求都是执着的。

他唱出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

在《夜泊牛渚怀古》中他写道“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借用谢尚知遇袁宏的典故来表明自己的怀才不遇渴望知音的心情。

以上都说明李白对仕宦生涯是积极的。

而另一方面李白又受道家的影响,不时又有高蹈出世的想法,而且他也曾在深山隐居过。

在《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中他说“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山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表现了他对道家的崇信和对儒家的嘲弄和摆脱世情追求神仙生活的感情。

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他描写奇幻的梦境表达了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最后他说“安能催眉事权贵,使我不能开心颜”表明了自己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志向。

可以说李白的一生都在出世入世的矛盾中彳亍着。

而杜甫就简单的多。

他一生都在谋求获得官位。

“奉儒守官,未坠素业”(《进雕赋表》)。

他一生都相信自己能有朝一日“致君尧舜上,再使民风淳”。

这种精神一直渗透在杜甫诗的字里行间他的七律《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这首诗十分能体现杜甫诗歌的特点,诗开头就以景色引出作者心绪,与“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样有动人的对比。

其后写出“万方多难”的境况,最后写出个人报负,他想像诸葛亮一样建功立业。

全诗即景抒情写山川联系古往今来社会的变化,说人事又借助自然景物,互相渗透互相包容。

熔自然景物国家灾难个人情感于一炉,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风格。

他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写的是唐军攻克安史老巢后诗人听到消息后的喜悦。

全诗以流走的音韵真挚的情感快速的节奏而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他的《登高》全诗对仗工整,写景抒情融合一体。

前两联写景,后两联结合自身衰老,归结到零落潦倒的根源。

其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更是千古名句。

在诗体上说李白擅长古歌行体,擅长五七绝句,他性格自由奔放使他不囿于格律音韵,他的《蜀道难》长短参差,他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云》的前两句“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使用的是散文句法。

而杜甫精于音律,擅长铺陈排比。

因此律诗尤其是七律是他的长处。

在诗的音美形美的方面李白稍逊于杜甫。

而在风格美方面,李白的飘逸豪迈,谈吐天然是别人所不能学的。

李白直抒胸臆多,乐则大笑悲则大号。

而杜甫的诗多含蓄曲折沉郁顿挫。

这也是年轻人多喜欢李白而思想成熟的人多喜欢杜甫的一个原因。

李白热爱现实生活中的一切美好事务而对不合理现象毫无顾忌的...

李白和杜甫诗歌风格的异同

要从诗歌风格形成的原因分析就要从二人所处的社会大背景说起 异 李白和杜甫是中国唐代诗歌的乃至中国古代文学的两座并峙的高峰,我们分别称他们为“诗仙”“诗史”一个高扬浪漫主义风帆;一个手握现实主义大笔。

二者皆是以诗人的个人特性结合时代特点而自成一家的。

一个冠以“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一个冠以“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为“中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

李白 李白于武后长安元年(701年)出生在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所属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今四川省绵阳市所属江油市青莲乡)。

另一种说法是其父从中原被贬至西域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所生,4岁再迁回剑南道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

其父李客,生平事迹不详。

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他的一生,绝大部分都在漫游中度过,游历了大半个中国。

二十五岁时只身出蜀,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应山(今湖北省广水市)。

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拜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

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

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省济宁市)。

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

李白不愿应试做官,希望依靠自身才华,通过他人举荐走向仕途,但一直未得人赏识。

他曾给当朝名士韩荆州写过一篇《与韩荆州书》,以此自荐,但未得回复。

直到天宝元年(742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震天下 。

李白初因才气为唐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

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756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

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写下《早发白帝城》。

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投奔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逝。

李白想做官而不得,而放浪形骸的一生,形成了他的浪漫主义诗风。

(讴歌理想,抒发悲愤、蔑视权贵,追求自由、揭露现实,抨击时政 、情绪起伏,充满矛盾是他诗歌的主要特点) 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他性格豪迈,热爱祖国山河,游踪遍及南北各地,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

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

李白的诗歌不仅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从形象塑造、素材摄取、到体裁和各种艺术手法的运用,无不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艺术特征。

豪放是李白诗歌的主要特征。

除了思想性格才情遭际诸因素外,李白诗歌采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和体裁结构也是形成他豪放飘逸风格的重要原因。

善于凭借想象,以主观现客观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艺术手法的重要特征。

他的想象,极其丰富,几乎篇篇有想象,甚至有的通篇运用多种多样的想象。

现实事物、自然景观、神话传说、历史典故、梦中幻境,无不成为他想象的媒介。

他常常借助想象,超越时空,将现实与梦境、仙境,把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交织一起,再现客观现实。

他笔下的形象不是客观现实的直接反映,而是其内心主观世界的外化,艺术的真实。

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手法之一是把拟人与比喻巧妙地结合起来,移情于物,将物比人。

杜甫 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

经历了唐代的由盛到衰的过程。

因此,与诗仙李白相比,杜甫更多的是对国家的忧虑及对老百姓的困难生活的同情。

故他的诗被称作“诗史” 杜甫与杜牧是远房宗亲,同为晋朝灭孙吴的大将杜预之后裔(杜甫为杜预二十世孙)。

杜甫的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

曾祖父杜依艺曾任巩令一职。

祖父是初唐诗人杜审言官至膳部员外郎且有自己的自传。

父亲杜闲有奉天令一职。

青年时期,杜甫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并两次会见李白,共同谈论诗,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

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

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

安史之乱(安禄山与史思明)爆发后,他流亡颠沛,竟被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

乾元二年(公元759年),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

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

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kuí)州二年,出峡。

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杜甫死后,按其遗愿.,和其祖父同归葬在洛阳市东约23公里的偃师县杜楼村。

杜甫在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六月至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秋,任华州司功参军。

杜甫原在朝中任左拾遗,因直言进谏,触怒权贵,被贬到华州(今华县),负责祭祀、礼乐、学校、选举、医筮、考课等事。

杜甫又被尊称为“诗圣”,与“诗仙”李白并称“大李杜”。

他所写的诗,被人称为“诗史”。

到华州后,杜甫心情十分苦闷和烦恼。

他常游西溪畔的郑县亭子(在今杏林镇老官台附近),以排忧遣闷。

他在《题郑县亭子》、《早秋苦热堆案相仍》、《独立》和《瘦马行》等诗中,...

李白,杜甫两人诗歌艺术特点的比较

李白与杜甫在诗歌创作上,有着很大的不同及价值取向。

我们可以从下列几点来比较李白和杜甫: 一、 思想:李白的诗,很多表现出求仙出世和及时行乐的思想;杜甫的诗,很多表现出忧时伤世,悲天悯人的思想。

所以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

二、 风格:李白经常用夸张的手法,生动的比喻,抒发出热烈奔放的感情;杜甫经常用刚健的手法,深沉的思考,表现对社会实况的深厚同情。

李白偏向于浪漫,杜甫偏向于写实。

三、 擅长的体裁:两人都能写各种体裁的诗歌,但李白的七言古诗和绝句写得最好,而杜甫的律诗写得最好。

...

李白和杜甫的诗歌各有什么特点?

一、李杜的诗各有自己的特点,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 1、思想:李白的诗,很多表现出求仙出世和及时行乐的思想;杜甫的诗,很多表现出忧时伤世,悲天悯人的思想。

所以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

2、 风格:李白经常用夸张的手法,生动的比喻,抒发出热烈奔放的感情;杜甫经常用刚健的手法,深沉的思考,表现对社会实况的深厚同情。

李白偏向于浪漫,杜甫偏向于写实。

3、擅长的体裁:两人都能写各种体裁的诗歌,但李白的七言古诗和绝句写得最好,而杜甫的律诗写得最好。

二、扩展知识: 1、李杜成就:李白和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两座并峙的高峰。

李白的诗更能表现盛唐文人意气风发、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而杜甫的诗则更能反映国破家亡、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

李白天才放逸,诗歌自成一体,是天授的奇才;杜甫当世英才,诗歌兼备众体,是人能的极致。

李白的诗对于后代爱好豪放诗风、具有奇特想象力的诗人有深远的影响。

杜甫的诗对于后代关怀社会现实、重视诗法变化和字句锻炼的诗人影响更大。

韩愈说得好:“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他们两人都是我国伟大的诗人,两人的诗,是各有长处的。

2、李杜简介:李白与杜甫同是唐代时期中国最著名的诗人。

被后现代人合称为“李杜”。

杜甫比李白小11岁,一位是浪漫主义的典范,一位是现实主义的代表。

其成就势均力衡。

说到底,都是官场败北,李白把思想与情怀寄予山水。

杜甫却关心民间疾苦。

杜的天赋不如李,但仍能写出那么多不朽之作更为难得,这得益于他的勤奋,也得益于他严谨治学的态度。

官场的失意却造就了对中国文明的文化璀璨贡献。

后世影响深远。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

诗仙,诗鬼,诗圣,诗魔有谁

古代诗人的称号: 1、诗骨--陈子昂 其诗词意激昂,风格高峻,大有“汉魏风骨”,被誉为“诗骨”。

2、诗杰--王勃 其诗流利婉畅,宏放浑厚,独具一格,人称“诗杰” 3、诗狂--贺知章 秉性放达,自号“四明狂客”。

因其诗豪放旷放,人称“诗狂”。

4、诗家天子 七绝圣手--王昌龄 其七绝写的“深情幽怨,音旨微茫”,因而举为“诗家天子”。

5、诗仙--李白 诗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浑奔放,色彩绚丽,语言清新自然,被誉为“诗仙”。

6、诗圣--杜甫 其诗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

境界广阔,人称为“诗圣”。

7、诗囚--孟郊 作诗苦心孤诣,惨淡经营,无好问,曾称之为“诗囚”。

8、诗奴--贾岛 一生以作诗为命,好刻意苦吟,人称其为“诗奴”。

9、诗豪--刘禹锡 其诗沉稳凝重,格调自然格律粗切,白居易赠他“诗豪”的美誉。

10、诗佛--王维 这种称谓除了有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之外,也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代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 11、诗魔--白居易 白居易写诗非常刻苦,正如他自己所说:“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

”过份的诵读和书写,竟到了口舌生疮、手指成胝的地步。

所以人称“诗魔”。

12、五言长城--刘长卿 擅长五言诗,他的五言诗作是全部诗作的十分之七八,人称其为“五言长城”。

13、诗鬼--李贺 其诗善于熔铸词采, 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璀璨多彩的鲜明形象,故称其为“诗鬼”。

14、杜紫薇--杜牧 曾写过《紫薇花》咏物抒情,借花自誉,人称其为“杜紫薇”。

15、温八叉--温庭筠 才思敏捷,每次入试,八叉手即成八韵,人称他为“温八叉”。

16、郑鹧鸪--郑谷 以《鹧鸪诗》而闻名,故有“郑鹧鸪”之称。

17、崔鸳鸯--崔珏 赋《鸳鸯诗》,别具一格,人称“崔鸳鸯”。

18、诗神--苏轼 苏轼诗,挥洒自如,清新刚健,一帜独树,人称诗神。

...

声明:内容仅供参考,图片和文章选取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