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一般不用,词倒有很多要有规定的声韵,所以词比诗难写多了。下面给你简单讲讲怎么写诗:
一、押韵。绝句的一二四局最后一字要求押韵,律诗的后面那截也同样要求,但可与上阕押不同韵。押韵,是使诗读起来顺,一般诗是可以唱的。但注意韵不是诗的魂。
二、意境。意境其实就是被赋予了诗人地情感的景物。它是诗的魂,一首诗写的什么就是从此看出,诗写得好差也从此判断。它可以是看到的也可以是想到的听到的……或有形或无形的东西。还有可以引用前人的名作,这就是用典手法。
三、字数。这个是区别古体诗和唐诗的。每行字数为五字和七字的是唐诗。
古诗押韵规则
什么叫“押韵”?
在“韵文”里,用同一个“韵”的字放在句尾,使之产生一种声音回环的和谐感,这就叫“押韵”。由于押韵的字放在句末,所以又叫“韵脚”。押韵时可以每句都用(指句号,含叹号、问号,为一句),也可以连分句也用韵,还可以隔句或隔几句才用韵。这叫押韵方式,或称“韵律”。
韵的和谐程度是构成的条件的差异而不同造成的。如果主要元音与韵尾(指有韵尾的字)完全相同,就是最和谐、最严格的韵;如果主要元音不同,只是接近,那就是较宽的韵(如:“门”men、“心”xin,);如果不同程度更大,连韵尾也不同,那就是“通韵”,也就是更宽的韵(一般用在散文押韵是在诗文中,把同韵字放在不同句子的相同位置上,一般把韵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 句子押韵,不仅便於吟诵和记忆,更使作品具有节奏、声调谐和之美。 例子(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中)。
何谓“新韵”?
什么是新韵。
新韵,也称今韵,新声韵。
什么是新韵(我国格律诗权威机构中华诗词学会称为“新声韵”),就是用普通话,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的发音,来写格律诗!
这里只分两个问题:
1.根据汉语拼音方案,一声、二声是平声,也是平韵;三声、四声是仄声,也是仄韵。
2.根据专家们的肯定,古人的入声,现代汉语的发音已经没有了,一些读平声,一些读仄声,所以统统并到我们在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查到的发音里面。古人读入声的声调,现代汉语的发音已经没有了,所以统统并到我们在现代汉语书籍查到的发音里面;古人押入声韵,现代汉语的发音已经没有了,所以统统押仄声韵。格律诗规则方面(格律),我们应该去查古人的平仄谱。它的发音,我们就查现代汉语的发音。记住,一声、二声是平声,也是平韵;三声、四声是仄声,也是仄韵;古人读入声押韵(押韵的字),并到仄韵里面;古人读入声的声调(读平声或仄声),统统并到我们在现代汉语字典、词典查到的发音“一声、二声、三声、四声”里面。
查唐诗、宋词、元曲的平仄谱,就可以发现,里面除了押韵以外,都是平仄。我们就去查现代汉语字典、词典,一声、二声是平声;三声、四声是仄声。这样我们就完全符合格律诗的要求了。
举例说明:
山头老生习作双调忆江南 跟往事干杯(今韵)——
来把酒,跟往事干杯。(干,平声)
求索三十常看月,功名万里被尘灰。
昨日不须追。
将进酒,跟往事干杯。
霜露随风秋已到,长天极目鹭齐飞。
地里果成堆。
宋词《忆江南》,双调忆江南,是根据格律可以重复写两遍。忆江南,又名望江南、梦江南、江南好。《忆江南》格律:+/,+//――(韵)。+/+――//,++//――(韵)。+//――(韵)。
这是一首符合格律的宋词。写作感受:首先是宋词《忆江南》的格律,也是词谱,应该严格遵守它的格律;第二是韵,它押平韵,有三个韵,双调所以有六个韵;第三是平仄,从现代汉语字典、词典中对照把符合现代汉语发音的平仄的字和词填入,完成诗歌内容。
当然,我们为了区别平水韵,1.一首格律诗里面,要求平水韵和新韵不能混用;2.最好在诗歌的题目后面用括号加注(新韵)或(今韵)或(新声韵)。
详解见:
http://www.sczh.com/bbs/dispbbs.asp?boardID=35&ID=20577
关于古诗的用韵问题
浅说诗词格律 一、平仄音 一般来讲,普通话里的第一、第二声(既阴平、阳平)里大部分字,是古典诗词声韵部里的“平声”;而三、四声都是仄声(既“上声”和“去声”),但这仅仅是一般而言,绝不是肯定。如以普通话发音作为韵的平仄确定,一准出现错误。因为在不少入声字里,它的发音就是普通话里的阴平、阳平声,而入声字,又偏偏就是诗韵中的仄音。我对入声韵字最头痛,稍不留神就会出错。自己创作的古典诗词里,被人挑出毛病的地方,多为入声字的错误使用。 入声字怎样才能记住?有人总结了窍门,但我不太认可。我认为入声字的掌握,应该是在长期写作时慢慢感悟出来的,在不熟悉的时候,只能靠查韵书去确定,这样做虽然比较烦琐,但是,能够有效的避免了平仄出现错误。 入声字韵书上写的很分明,这里就拿几个字作为例子,不过是希望大家知道,这些字可不是平音,而是仄音:剥、吃、出、*、激、息、等等,这些字的发音都是普通话的“阴平”,但在诗韵里,它们都是仄韵。 附加讲个小故事,很能说明平仄声的问题:梁武帝曾经问朱异:“你们这帮文人整天在谈四声,那是什么意思?”朱乘机拍了一下马屁:“就是‘天子万福’的意思。”天是平声,子是上声,万是去声,福是入声,平上去入就构成中古汉语的四声,上去入又合起来叫仄声。这四声中,最成问题的是入声。梁武帝接着又问:“为什么‘天子寿考’不是四声?”天、子、寿是平、上、去,考却不是入声,可见当时一般的人也搞不清楚什么是入声。 其实在普通话中,入声已经消失了。原来发音不同、分属不同韵部的入声字,有的在今天读起来就完全一样。比如“乙、亿、邑”,它们在平水韵中分属入声四质、十三职、十四缉不同韵部,可在普通话读来却毫无差别(用闽南语来读,则能分得清清楚楚,分别读做ik,it,ip)。 光是平仄音就说这么多,其实,如果手里有一本韵书就是最方便的事情了,许多字的平仄音在吃不准的时候,就可以翻查。过去我比较喜欢使用“平水韵”,而现在只喜欢在书店里购买的《诗韵新编》,在本书被称为“新韵”,而新韵就是改良后的古典诗词的韵书。如果到一些比较大的书店里去,应该可以找到这类书卖。(三联书店里就有这些书籍)。 附:《诗韵新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作者:上海古籍出版社。书本定价10.60元 二、关于韵的几个概念 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其实,一个字如果出现在诗行中,它的平仄音可以称为律,如果出现错误,就被称为“出律”,一个字在韵脚处才叫“诗韵”,如果出现错误,就被称为“出韵”。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从《诗经》到后代的诗词,差不多没有不押韵的。甚至连民歌都会押韵。在北方戏曲中,韵又叫辙,于是,“押韵”又称为“合辙”。 一般人在写古典诗词的时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习惯不按格律平仄去写诗词,他们在格律上的使用,习惯按普通话发音确定,所以,出律与否不提了,本就没有按格律写作,但是,韵却很可能出现错误,我固执的认为,一首古典诗词,它能错律但绝不能错韵,否则就完全谈不上古典而属于现代诗歌,甚至属顺口溜了。另一部分朋友喜欢按格律写诗词,参照的韵部多为“平水韵”或者是“声律启蒙”里的规定,这个做法是正确的,尽管已有不少人呼吁以普通话发音去确定一首诗词韵声部,但是,这些呼吁一直没有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或认可,所以,如果想使自己的诗词在韵上不出现错误,还是要使用古人为我们写出的这些规定。牵扯到韵的使用问题其实不多,除了用字可按韵书规定外,再就是把几个必须掌握的概念弄明白就可以了。 总结归纳一下与韵有关的定义,也算是名词解释吧: 1、通韵:古体诗写作时的押韵,可以把邻近韵部的韵,混在一起通用,称为通韵。 2、窄韵:某韵部的字数很少。(宽韵与窄韵意思相反,略去不提) 3、出韵:应该按词谱规定用韵时,诗词里参杂了其他韵部的字,叫做出韵。 4、和韵:在唱和别人诗词中所使用的韵字来押韵作诗叫和韵。 5、次韵:也称“步韵”,既用原诗词相同的韵字,且前后秩序都必须相同。 6、用韵:既使用别人原诗中相同的韵字,但不必依照其秩序。 7、依韵:既用与原诗词同一韵部的字,但不必用其原字。 8、抱韵:既首句与末句押韵,第二句与道第二句押韵,以此类推向中环抱的押韵方式。 9、偶韵:既逢偶句才押韵 10、随韵:既一呼一应进行转换的押韵方式,一般是上句定韵,下句随押。 11、排韵:既从地一句到全章甚至全篇,每句都押同一种韵。 三、对仗: “对仗”如果细说,不如买本书自己细看,主要是内容实在太多了。记得当初我看见“对仗”这个词的学习资料居然有那么多的时候,吃惊极了。总以为掌握基本知识就够了,没想到还有那么多的东西需要学习了解。在对仗的每部分里,又分出各小部分,枝枝叉叉难以在这里归纳全面,所以,只能拣一些易记、多用的知识作为笔记内容,再深的知识,就必须看书了。 诗词中的对偶,就叫做“对仗”。古代的仪仗队是两两相对的,这便是“对仗”这个术语的来由。一般讲的对偶,指的是上下两句的相
怎么写古代诗词以及现代诗歌,有什么要求,比如音韵方面的等要求
古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要求不高,一般是字数和押韵的要求;近体诗就是所说的格律诗,要求较严,在字数、粘对、押韵和平仄均有要求。字数就不用说了,就是字数相等,押韵可以参考平水韵(切记是押平声韵);粘对就是粘连和对仗;平仄方面,格律诗有规定的格式,对于初学者还是按谱填比较好,至于拗救非初学者所能掌握,需循序渐进。格律诗分绝句和律诗,绝句四句,二四句押平生韵,首句押韵与否均可;律诗偶句押平声韵,首句押韵与否均可,第三和第四句对仗,第五和第六句对仗。
而词的话,每个词牌都有规定词谱,依照词谱把字填进去就行,故而写词又称填词。词谱可以搜一下,也可以看《钦定词谱》。
学古典诗词最好有老师指导,王力的《诗词格律》比较权威,当然其他的诗词格律方面的书也可以参考。
诗词的仄韵?
按照中华新韵的话,目前是一二为平声,三四为仄声。但是按照古韵的话,举个例子”湿“我们普通话是第一声吧,但是在古韵里是仄声的。再打个比方,”国“在我们念来是第二声吧,算是平声,但是在古韵里是仄声的。目前分三种吧,第一种,律诗常用的,平水韵。第二种,就是填词常用的,词林正韵。第三种,就是中华新韵,按照普通话划分的,律诗和词通用。至于用哪一种,中华新韵和平水韵一直有争议,我个人认为,觉得那种适合自己,哪种方便自己就用那种。不过目前为止,只要是用新韵写诗或者填词的,都在题目后注明”新韵“两个字。不注明的一律按照古韵来看,很容易被挑剔的人说你出律。
有关诗词的小知识
诗歌欣赏是一种艺术审美活动。诗歌欣赏要具备如下的知识:
1.如何品诗。人们常把欣赏诗歌叫“品诗”。所谓“品”,第一是要细心地认真地思考和回味;第二是要凝神定情,在一个安静的环境和比较稳定的情绪下进行欣赏活动;第三是要展开想象、联想的翅膀,从自身的文化知识和经验中寻找与诗歌意念相对应的形象感受;第四是用必要的重复来加深对诗情诗意的把握。
2.读诗入意境。欣赏诗歌还要“读”。诗歌具有节奏,韵律,不读只看,是无法细致深入地领略这种美感的。反复认真地读诗,诗中那种情感的慷慨激昂和音调的铿锵有力、节奏的明快活泼,或者情调的缠绵悱侧、言语的呢呢喃喃、节拍的波浪起伏,就会十分自然地融汇在一起,使你为之所感动。
3.提高欣赏情趣。当然,诗歌欣赏同其他艺术欣赏活动一样,也有一个情趣、格调、标准的问题。一方面要努力培养健康的欣赏情趣,确立较高的欣赏标准,另一方面要选择适当的诗歌作为欣赏对象。对于情趣和格调过于低下庸俗的诗歌,应该有分析、剔除,批判的能力。
曹植
曹植是曹操的小儿子,从小就才华出众,很受到父亲的疼爱。曹操死后,他的哥哥曹丕当上了魏国的皇帝。曹丕是一个忌妒心很重的人,他担心弟弟会威胁自己的皇位,就想害死他。
有一天,曹丕叫曹植到面前来,要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以证明他写诗的才华。如果他写不出,就等于是在欺骗皇上,要把他处死。
曹植知道哥哥存心要害死他,又伤心又愤怒。他强忍着心中的悲痛,努力地想着想着……果然,他就在七步之内作了一首诗,当场念出来: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成 道
诗人白居易为了要求得更高深的学问,到处向人请教,但仍不能满足他强烈的求知欲。
有一天地听说有一位得道的禅师,学问非常高深。于是不惜千里跋涉去求见,好不容易见到了禅师,便虚心地问:“师父,请告诉我如何才能得道?”禅师回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居易不解地说:“这连三岁小孩也知道呀,怎能说是道呢?”禅师回答:“三岁小孩也知道,但80老翁也难奉行啊!”
李白读书的故事
李白是我国唐代伟大的诗人,但他小时候读书却不怎么刻苦,甚至有些贪玩,有一天他到一条小河边去玩,看见一个老太婆在磨一根铁棒,就上去好奇地问:“老奶奶,你为什么磨铁棒?”老太太告诉他是在磨针。李白说:“那么粗的铁棒怎么能磨成针呢?”老人说:“只要功夫深,铁棒也能磨成针”。李白深有感悟,从此刻苦读书,成为一代“诗仙”。
宋词的平仄韵是怎样定的?什么是‘字有定声’?
字有定声是指不同位置上的字在声调上有相对固定的要求。汉字的发音有四种声调,古四声为“平、上(shǎng)、去、入”,新四声以普通话为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即汉语拼音中对应的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新四声中没有入声字(我们全椒话中有许多入声字,如曲、直、局、促等),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用普通话朗诵古诗词,有时会感到别扭的缘故。若用新四声依律作诗,则用普通话朗诵就不会别扭。汉字的声调又有平、仄之分,古四声中的“上、去、入”三声为仄声,新四声中的“上、去”为仄声。作诗时,平声字和仄声字相互交替,会产生抑扬顿挫的音乐美。讲究平仄的句子叫“律句”,律句中每个字的声调相对固定,如五言律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七言律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交替很有规律。举个对应的实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种句子若用全椒话读来,不仅抑扬顿挫,且语调铿锵,很有乐感和力度。要注意的是,字有定声是相对固定,不是绝对固定。句子中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是固定的(特殊情况这里就不说了),其它位置上的字一般可平可仄。七言律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五言律则“一三不论,二四分明”(这里面不包括韵脚的平仄),即句中的第二、第四或第六字的平仄是非讲究不可的。平仄的交替不仅在一句之内要讲究,在一联之中也要讲究,上句某字是平声,则下句对应位置的字就应该用仄声,反之亦然。如上面实例中“大漠”二字是仄声,“长河”二字是平声。平仄的问题一通百通,大家若有兴趣可细细揣摩,也可找一些书来看看。
联有定对是指律诗必须要有对偶句,而且是在特定位置。律诗八句,两句为一联,分为四联,依次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联的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律诗要求颔联、颈联必须是对偶句(排律除首联和尾联,中间的联都必须是对偶句),不仅平仄要对,意思也要对,词性及词的结构也要对,非常严格。关于这个问题,楹联里面再专门介绍。我们通常讲的对仗、对偶、对联意思基本相同,但也有区别。对仗是一种表现手法;对偶是一种句式,即用对仗手法作出的句式;对联是指作品,即对偶句式的作品,可以独立于律诗之外成为一种文学形式。
韵有定位是指律诗的韵脚有特定位置。除独立的对联外,诗词曲赋都是要押韵的,无韵不成诗。诗中押韵的位置叫“韵脚”,一般是在句末的字。律诗的偶句必须押韵,即二、四、六、八句最末一字是韵脚。第一句也可以押韵,但五言律通常第一句不押韵,七言律第一句押韵的居多。再多说两句,律诗的韵,很讲究平仄,押平声韵就四个或五个韵脚都要是平声字,反之亦然,否则就不入韵了。
写诗的方法?
第一 明诗体,古体诗按其每句的字数可以分为四言诗、五言诗、六言诗、七言诗、杂言诗等。 有些书籍把杂言诗并不单列,而是划归到七言古诗中。 所谓杂言诗就是每句的字数不定,可以任意自由发挥。 杂言诗多以三字句、五字句和七字句为主,偶然也用四字句、六字句以及七字以上的句子。 第二 知用韵,人们喜欢旧体诗词,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它短小精悍、顺口易记。 道理很简单:旧体诗词都是押韵的。 第三辨四声,汉语语音通常都由声母、韵母和声调三个方面构成,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构成了汉语的声调,其中以高低、升降为主要的因素。汉语有声调,是其一大显著特点。 扩展资料: 古诗技巧: 1.直接抒情 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不销魂怎地不销魂。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 2.借景抒情, 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发作者的感情。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