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居初夏 宋·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初夏绝句 宋·陆游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客中初夏 宋·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初夏睡起 宋·杨万里
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初夏游张园 宋·戴敏
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
初夏 宋·朱淑真
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初夏戏题 唐·徐夤
长养薰风拂晓吹,渐开荷芰落蔷薇。青虫也学庄周梦,化作南园蛱蝶飞。
池上早夏 唐·白居易
水积春塘晚,阴交夏木繁。舟船如野渡,篱落似江村。
静拂琴床席,香开酒库门。慵闲无一事,时弄小娇孙。
选录10首供参考.
急!春夏之交的古诗
春
1、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
2、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3、 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4、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5、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6、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7、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8、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游园不值》)
9、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10、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市《泊船瓜洲》)
夏
1、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
2、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3、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
4、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同上)
5、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6、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白居易《观刈麦》)
春夏相接之诗词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一两声。。。。追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绝句这首诗描写了春夏之交怎样的特点
春夏交替吟〔冀〕书童
其一,别春
感谢三春草不荒,紫藤绕屋送阴凉。
夏时众鸟欣餐众,谁晓春姑去哪乡?
其二,春花
春花接着夏来长,不觉莲花慢布床。
月季群苞多怨气,三春少有害虫伤。
其三,夏花
欢然酝酿群花木,炎热之时发力开。
微雨春时曾少落,夏风必把槿花催。
其四,小果
春果初成一树斜,夏天长大有夭台。
低头信手将其食,味道如何可以猜。
其五,味道
海棠酸苦涩无穷,桑椹香甜黑也红。
别看草莓无好样,赛超李子醉其中。
其六,天气
无雨空林日不丰,蒸腾大地没天风。
水田依旧多芦苇,多云日月与春同。
其七,山中
山中静谧奇花盛,松下崖前雾恁低。
野鸟少人无甚怕,庙僧禅后日行西。
其八,江中
清流总唱把罗撕,夏日江村更整齐。
自去向东何有怨,汇流大海未尘泥。
其九,疑春
阴沉气色合郊游,但怕观花没有收。
热草还须强日晒,想来人也爽林幽。
其十,看夏
春花看尽新何有,几日薰风妆得厚?
陇地未观麦子高,春林不见莺儿久。
杜鹃啼后景光深,燕子嫌前画阁丑。
晨起开帘食不香,田凉又想田畴走。
独自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 来自什么诗句?出自谁人之手?
出自鲁迅先生的《自嘲》.
全文:
运交华盖欲如何,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关他东夏与春秋.
写这首诗的背景是1925年发表时,华盖是和尚成佛时的迹象,平凡人交华盖运就会被罩住,碰钉子.当时鲁迅先生的华盖集中的一些杂文突破当局的重重封锁才得以发表,故而写下这首诗.
“躲进小楼成一统,关管他东夏与春秋.”意思是指:不管外界的干扰,不顾外界的风云变换,坚持自己的立场.
这首诗怎么看出是春夏之交?
这需要从诗中的物象来看。
诗人用了如下事物:
晚花、平水、喜荫、齐饼的新麦味道。
山花开放的季节为春、秋二季;喜荫则说明有点热;齐饼是整治晚餐烙饼,古人一般都是吃新粮,时令性很强,大约在立夏前后才能闻到“新麦香”。将以上事物结合在一起就能看出处于“立夏”时节。
这些景物对于以前的农村人来说,是很熟悉的,一看便知是什么季节,现代的城里人反而有些不容易理解。
描写春夏小河和河边景色的诗句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曾几《三衢道中》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高骈《山亭夏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