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字用什么诗词? 古诗词中“花”和哪些字押韵

时间:2020-07-25   作者:互联网搜集整理

花属于平水韵中 六麻

【六麻】麻花霞家茶华沙车[鱼韵同]牙蛇瓜斜邪芽嘉瑕纱鸦遮叉奢涯[支佳韵同]巴耶嗟遐加笳赊槎差[差错]蟆骅虾葭袈裟砂衙呀琶耙芭杷笆疤爬葩些[少也]佘鲨查楂渣爹挝咤拿椰珈跏枷迦痂茄桠丫哑划哗夸胯抓洼呱

带有兰字的诗句

 山中兰叶径,城外李桃园.

  岂知人事静,不觉鸟啼喧.

  ——唐·王勃《春庄》

  清风摇翠环,凉露滴苍玉.

  美人胡不纫,幽香蔼空谷.

  ——唐·唐彦谦《兰》

  谢庭漫芳草,楚畹多绿莎.

  于焉忽相见,岁宴将如何.

  ——唐·唐彦谦《兰》

  家在洞水西,身作兰渚客.

  天昼无纤云,独坐空江碧.

  ——唐·施肩吾《兰渚泊》

  亭树霜散满,野塘凫鸟多.

  蕙兰不可折,楚老徒悲歌.

  ——唐·马戴《秋思》

  春晖开禁苑,淑景媚兰场.

  映庭含浅色,凝露泫浮光.

  日丽参差影,风传轻重香.

  会须君子折,佩里作芬芳.

  ——唐·李世民《芳兰》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非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唐·李白《孤兰》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唐·张九龄《感遇》

  兰色结春光,氛氲掩众芳.

  过门阶露叶,寻泽径连香.

  畹静风吹乱,亭秋雨引长.

  灵均曾采撷,纫佩挂荷裳.

  ——唐·无可《兰》

  虚室重招寻,忘言契断金.

  英浮汉家酒,雪丽楚王琴.

  广殿清香发,高台远吹吟.

  河汾应擢秀,谁肯访山阴.

  ——唐·李峤《兰》

  幽丛不盈尺,空谷为谁芳.

  一径寒云色,满林秋露香.

  — 元·揭 斯《秋蕙》

  幽兰既丛茂,荆棘仍不除.

  素心自芳洁,怡然与之俱.

  — 元·李祁《题兰棘同芳图》

  伙风兰蕙化为茅,南国凄凉气已消.

  只有所南心不改,泪泉和墨写《离骚》.

  — 元·倪瓒题郑所南《兰》

  鹈 声中花片飞,楚兰遗思独依依.

  春风先自悲芳草,惆怅王孙又不归.

  — 元·张翥《题兰》

  采兰湘北芷,搴木澧南浔.

  渌水含瑶彩,微风托玉音.

  云起苍梧夕,日落洞庭阴.

  不知篁竹苦,惟见泪斑深.

  — 明·李梦阳《湘妃怨》

128字古诗词或文言文

128字古诗词是《将进酒》不带标点。

《将进酒》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译文

你难道看不见那黄河之水从天上奔腾而来,

波涛翻滚直奔东海,再也没有回来。

你没见那年迈的父母,对着明镜感叹自己的白发。

年轻时的满头青丝如今已是雪白一片。(喻意青春短暂)

(所以)人生得意之时就应当纵情欢乐,

不要让这金杯无酒空对明月。

每个人的出生都一定有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黄金千两(就算)一挥而尽,它也还是能够再得来。

我们烹羊宰牛姑且作乐,

(今天)一次性痛快地饮三百杯也不为多!

岑夫子和丹丘生啊!

快喝酒吧!不要停下来。

让我来为你们高歌一曲,

请你们为我倾耳细听:

整天吃山珍海味的豪华生活有何珍贵,

只希望醉生梦死而不愿清醒。

自古以来圣贤无不是冷落寂寞的,

只有那会喝酒的人才能够留传美名。

陈王曹植当年宴设平乐观的事迹你可知道,

斗酒万千也豪饮,让宾主尽情欢乐。

主人呀,你为何说我的钱不多?

只管买酒来让我们一起痛饮。

那些什么名贵的五花良马,昂贵的千金狐裘,

把你的小儿喊出来,都让他拿去换美酒来吧。

让我们一起来消除这无穷无尽的万古长愁!

注释

⑴将进酒:属汉乐府旧题。将(qiāng):愿,请。

《将进酒》选自《李太白全集》。

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达八年之久。当时,他跟岑勋曾多次应邀到嵩山(在今河南登封市境内)元丹丘家里做客。

⑵君不见:你没有看见吗?是乐府体诗中提唱的常用语。君:你,此为泛指。

天上来:黄河发源于青海,因那里地势极高,故称。

⑶高堂:在高堂上。另译为父母。

朝:早晨。青丝:黑发。此句意为在高堂上面对明镜,深沉悲叹那一头白发。

⑷得意:适意高兴的时候。

⑸须:应当。尽欢:纵情欢乐。千金:大量钱财。还复来:还会再来。且为乐:姑且作乐。会须:应当。

⑹岑夫子:指岑(cén)勋。丹丘生:元丹丘。二人均为李白的好友。

⑺杯莫停:一作“君莫停”。

⑻与君:给你们,为你们。君,指岑、元二人。

⑼倾耳听:一作“侧耳听”。倾耳:表示注意去听。

⑽钟鼓:富贵人家宴会中奏乐使用的乐器。

馔(zhuàn)玉:美好的食物。形容食物如玉一样精美。馔,食物。玉,像玉一般美好。

⑾不愿醒:也有版本为“不用醒”或“不复醒”。(现高中教材之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古代诗歌诗歌散文欣赏中是----但愿长醉不愿醒)

⑿陈王:指陈思王曹植。

平乐:平乐观,宫殿名。在洛阳西门外,为汉代富豪显贵的娱乐场所。

恣(zì):放纵,无拘无束。

谑(xuè):玩笑 。

⒀言少钱:一作“言钱少”。

⒁径须:干脆,只管,尽管。

沽(gū):通“酤”,买或卖,这里指买。

⒂五花马:指名贵的马。一说毛色作五花纹,一说颈上长毛修剪成五瓣。千金裘:价值千金的皮衣。将出:拿去。

⒃尔:你们,指岑夫子和丹丘夫。

销:同“消”。万古愁:无穷无尽的愁闷。

⒄圣贤:一般指圣人贤士,又另指古时的酒名。

如何看待诗词中的重字

[转载]【诗词禁忌和融通】——如何看诗中“重”字

(2015-05-26 15:16:43)

转载▼

标签:

转载

分类: 转发

原文地址:【诗词禁忌和融通】——如何看诗中“重”字作者:铃歌

对于诗中重字可以说争议很大,正反方各执一词,且都可以拿出什么经典诗作、伟大诗人进行证明。我的看法是我们都不必在这些非主要地方过多的化费精力。近体诗最主要是格律,当然还有韵,无韵则不能成其诗。重字视内容而定!

一、近体诗的重字:

近体诗应力避重字。有时我们看到某些名篇的重复,那是有规则的重复,

诸如: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梢百重泉”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之类,那是合理的。像崔颢的《黄鹤楼》首联“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也是正常的重复,但颔联“黄鹤”复出,那就不好了。无规则的重复必然是违律的。

我们来看下面这些诗,这些诗都算得上唐诗中的精品了。:

长簟迎风早,空城澹月华。

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

节候看应晚,心期卧已赊。

向来吟秀句,不觉已鸣鸦。”        

(韩翃《酬程近秋夜即事见赠》) 韩诗颈联对句“心期卧已赊”与诗的末句“不觉已鸣鸦”,“已”字重出。其实这首诗是可以避免的,把“心期卧已赊”句中的“已”字换成“亦”字不就得了。句意是说“希望邈茫”,更“亦”不改变原义。

(杜甫《对雪》)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酒无渌,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杜诗《对雪》首尾二联“愁”字重出。莫若将末句“愁坐”酌改为“面壁”,“面壁正书空”,或许意味还深长一些。

(杜甫《曲江二首》之一)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瓢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曲江》其一的一二联“花”字重出。“一片花飞减却春”,有的版本将“花飞”二字颠倒为“飞花”意思与平仄未尝稍变。如果把“飞花”再改为“飞红”——“一片飞红减却春”,既避免了重复,且较原句觉妙。

(杜甫《曲江二首》)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蜒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曲江》其二之首联,出句有“日日”,对句又出现“每日”,“日”字重出,且“日日”与“每日”完全同意,在诗里则为“雷同”,须要避忌。莫若将“每日”改为“每每”,“每每江头尽醉归”。既然“日日”典春衣沽酒,沽酒又期在必醉,所以换为“每每”二字丝毫没有改变原意。

出现重字现象,其原因主要(可能)是传钞或制版之误,当然也有作者忙中未遑关顾的情况。诗中无规则的重字有违格律,不符“法度”,但对名篇来说只是微疵,瑕不掩瑜。最讨厌的是那些厚古薄今,迷信名人、权威的先生对篇中的病疵不但不能正视,反而以之为楷则,大家之所以为大家,纷纷赞美之,效法之。你如果加以指瑕,则说你说三道四,不懂诗,对你讥讽之,嘲笑之。对重字、违律(其实重字也是违律)且草率为之的《静夜思》被誉为“无意于工而无不工”、“妙绝古今”、“五绝之典范”,把严重失粘的律绝称之为“**体”(如李白的《凤凰台》及其他),就因为作者是大家 ,故句为伟人典,谬误也当成经典,超级崇拜,那就太那个了!

二、谈格律诗中的文字重复问题:

  格律诗中,有文字“避同”之说,即避免同字重复。这属于一般性常识。但是,格律诗中的“避同”,指的是非修辞性重复,不包括修辞性重复。曾有人没弄清这两者的区别,用修辞性重复的例证来反驳“避同”之说,从而出现所指对象的错位现象。我们在这里对格律诗中的修辞性重复和非修辞性重复加以区分的基础上,来讨论格律诗中的“避同”问题。

  汉魏以前的古诗,在文字上是可以重复的,理论上也没有避免“重出”、防止“相犯”的说法。六朝以来,随着诗歌形式的日趋精致,便有了避免“重出”、防止“相犯”之说。这个问题,刘勰在《文心雕龙·练字》中已经明确地提出来了。他的原话是:“重出者,同字相犯者也。《诗》、《骚》适会,而近世忌同。若两字俱要,则宁在相犯。”意思是说,《诗经》和《楚辞》善于融会贯通,并不在意于重出、相犯的问题,近世则忌讳诗中出现同字。当然,如果重字不得不要时,则是可以相犯的。按照刘勰的意见,“忌同”未尝不可,但也可以灵活对待,不必死拘规则。

  唐代格律诗形成后,进一步明确了同字“相犯”的问题,即在一首诗中,应尽量避免文字上的重复。只是在格律诗中的“避同”,不包括修辞意义上的文字重复,即修辞性重复不在“相犯”之列。

格律诗中,常见的修辞性重复有三类情况:

一类是叠字,

一类是顶针,

一类是复辞。

  叠字这种修辞格在传统诗歌中使用十分广泛,《诗经》中就有大量的叠字句。格律诗形成后,无论五言,还是七言,都采用叠字来突出语言表达的音韵感和节奏感,强化摹状、抒情的效果。

如:

“萧萧班马鸣”(李白),

“飘飘何所似”(杜甫),

“漠漠水田飞白鹭”(王维),

“翦翦轻风阵阵寒”(王安石),

“青山历历乡关梦”(元好问)等等。

显而易见,叠字不是“相犯”,兹理易明,无须赘述。

 以顶针修辞格出现的文字重复,在格律诗中虽不多见,但同样存在。顶针指的是上句末尾字、词与下句开头字、词相同,构成一种回环相扣的表达效果。如元稹的“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即顶针格的应用。由于传统诗句高度简练,句式往往是经过压缩的,因而顶针这种辞格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表达,就是将两字用于同句之内,同字相连,表面上看似叠字,实际上不是作为修辞格的叠字。比如说,“月光如水水如天”、“自是不归归不得”(崔涂)之类的句子的重字,便是如此,因为它实际上是两句的压缩。“月光如水水如天”,用口语表达就是“月光如同水,水如同天”。

  在复辞这种修辞格中,重复的字、词不是相连的,而是被其他文字隔开来,它可以在同句中,也可以在不同的句子中。于是,格律诗中的复辞,有句内重复,也有句外重复。

常见的句内复辞有这样几种情况:

(1)一、三字重复:

如:

“舍南舍北皆春水”(杜甫),

“听水听风笑到家”(袁枚)。

(2)一、五字重复:

如:

“一枕新凉一扇风”(刘翰),

“不养丹砂不坐禅”(冯班),

《红楼梦》中的名句“秋花惨淡秋草黄”也是一、五字重复。

(3)二、五字重复:

如:

“不羡神仙羡少年”(袁枚),

“不爱红装爱武装”(毛泽东)。

(4)二、六字重复:

如:

“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

“浓似春云淡似烟”(纪昀)。

(5)三、六字重复:

如:

“欲把西湖比西子”(苏轼),

“暂时相赏莫相违”(杜甫)。

(6)四、七字重复:

如:

“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

“瞥地红梢更绿梢”(王又曾)。

(7)一二两字与五六两字重复:

如:

“紫薇花对紫薇郎”(白居易),

“半缘修道半缘君”(元稹),

“昨夜星辰昨夜风”(李商隐),

“断续声随断续风”(赵嘏),

“如此烟波如此夜”(舒位)等。

其中,重复的两字可以是一个词,也可以是两个单字。

(8)一、三、五字重复:

如:清代女诗人何佩玉的

“一花一柳一鱼矶,一抹斜阳一鸟飞。一山一水一禅寺,一林黄叶一僧归”。

  应当说,格律诗由于受到单调的平仄转换的限制,句内的复辞有相应的定格。二、四字不能重复,四、六字不能重复,因为“二四六分明”。在五言“平平仄仄平”、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式中,由于对“孤平”的避忌,五言的一、三字、七言的三、五字不能重复。前面举到的何佩玉的“一字诗”中,第二句中是一、五字重复,不像第一句的一、三、五字重复,因为用的正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式。

  格律诗中的句外复辞格,常是表达的主题词、中心词的回环关照,其作用在强调或对比。崔颢《黄鹤楼》中,“黄鹤”一词三次重复,因为它是诗人反映的中心词,在一再强调中突出了“鹤去楼空”的感受。

卢梅坡的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需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在梅、雪之间两相对照,以彰显各自的美妙之处。

崔护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是两年之间的比照,中间省去了“今年今日此门中”,在“人”与“花”的重复中呈现出同与不同的情景。这类复辞十分自然熨帖,正是顾炎武曾提倡的“复而不厌”的典型例证。

  除了修辞意义上的文字重复,非修辞性的重复则应当力求避免。当然,“忌同”不是绝对的。刘勰关于“若两字俱要,则宁在相犯”的论点,对于格律诗来说,依然是适用的。在唐宋及后世的名诗中,出现非修辞性重字的诗作为数不少。如崔颢《黄鹤楼》中,“空”两次重复,“人”两次重复,因用得自然妥帖,读来不觉重复。

程颢的《题淮南寺》和《秋月》,都是名诗,选入《千家诗》,前诗两“秋”字,后诗两“红”字,皆不影响诗的意境。

《题淮南寺》

年代:宋 作者:程颢

南去北来休便休,白苹吹尽楚江秋。

道人不是悲秋客,一任晚山相对愁。

《秋月》

年代:宋 作者:程颢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咏 雪》

元。吴澄

腊转鸿钧岁已残,东风剪水下天坛。

剩添吴楚千江水,压倒秦淮万里山。

风竹婆娑银凤舞,云松偃蹇玉龙寒。

不知天上谁横笛,吹落琼花满世间。

元人吴澄的《咏雪》,“风”、“水”、“天”三字都出现重复,但同样被人们当名诗看待。可见,“避同”也不是绝对的。

看下今人是怎样推崇这首诗的,竭尽华美词语:

吴澄的《咏雪》气魄雄奇,主要体现在真与幻的巧妙组接上。“真”指诗人用形象的语言描写现实之景,“幻”指诗人用奇特的想象勾画飘渺之境,两者自然契合,便构成了本诗雄奇壮阔的艺术意境。

  开篇交代下雪之时,“鸿钧”指自然界的时序更迭。时光流转到腊月岁末,天空飘下纷纷扬扬的大雪。“东风剪水”形象说明雪的成因。“剪”字不仅含有“二月春风似剪刀”的比喻义,而且把春风人格化,仿佛这漫天雪花都由心灵手巧的春风姑娘剪水而成,这是多么富于奇想的语言!

  哈哈,有些肉麻!

  

  归纳起来说,格律诗中,要分清修辞性文字重复和非修辞性文字重复。对非修辞性文字重复要尽量避免,但并不是绝对要防止“相犯”。必要时,重复也无妨。

近体格律诗有诸多约束、规范,否则不成其为“格律”。格律诗之约束,主要在格式与韵律上,并未对所谓“重字”给以规范;而格律诗句之重字现象,其自诞生迄今已然一千五百岁了,过程中逐步演化也是在情理之中,不必过于较真的。

在这里再总结一下:

格律诗中重字,可分为:有规则重字与无规则重字。

有规则重字,主要出现于运用修辞格组缀成句中,这种修辞格皆以“有规则重字”为其特征,诸如:双声叠韵、互文、反复、复沓、顶真、错综等修辞方式。

无规则重字,其之所以重之者,盖以作者主观创作意向:

或追求某种诗旨,突出意象;或创造某种意境,强调情绪。是作手,下字掂量再三,尤不轻易,必有一番苦心,几至惨淡经营。

故诗之重字亦可融通:

格律诗苛严,作之者孰不“捻断数根须”调遣文字、游戏于古汉语之中而难罢其手。考其重字,必为一番旨意与情趣。故自盛唐以来,格律诗无规则重字的出现,均较首句用邻韵之时间与频率,既早又多。

下面举例为证:

崔国辅《怨词》:

一回望月一回悲,望月月移人不移;

何时得见汉朝使,为妾传书斩画师。

(首句互文,二句顶针,“望”字重,)

王维《送沈子福归江东》: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浆向临圻;

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把“江北”必改“塞北”其意大差。

李白《静夜思》:慧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前面已讲过,总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但不失流传千年成不朽。

杜甫《夔州歌》:

中巴之东巴东山,江水开辟流其间;

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唐险过百牢关。

老杜如此重字而且重意,是为刻意为之。巴、东重字。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映浅红。

原来深浅红可以这样吟咏?

杜甫《戏为六绝句》:

未及前贤更勿疑,递相祖述复先谁?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吾师。

两“师”词性不一,是否犯重大家可自审之。

元稹《行宫》: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一二句顶针,“宫”蝉联后又一个“宫”,有意重复。

韦庄《金陵图》:

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古城。

“画”“人”“心”两句三重字。

王安石《鹦鹉》:

云木何时两翅翻,玉笼金锁只烦冤;

不须强作人间语,举世何人解语言。

“人”“语”重字。

苏东坡《春日》:

鸣鸠乳燕寂无声,日射西窗泼眼明;

午醉醒来无一事,只将春睡赏春晴。

春睡赏春晴,语气。

黄庭坚《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

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

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陈与义《清明》:

卷地风抛市井声,病夫危坐了清明;

一帘晚日看收尽,杨柳微风百媚生。

杨诚斋《过宝应县新开湖》:

天上云烟压水来,湖中波浪打云回;

中间不是平林树,水色天容拆不开。

陆游《冬夜闻角声》:

袅袅清笳入雪云,白头老守卧中军;

自怜到老怀遗恨,不向居延塞外闻。

唐寅《言志》:

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

两句四个“不”排比,末句重一字,非重不可。真乃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江南第一才子”。

归有光《海上纪事》:

二百年来只养兵,不教一骑出围城;

民兵杀尽州官走,又下民间点壮丁。

若非如是重字,则何以鞭挞明朝弊政,“养兵”“围城” 。倒行逆施,残害百姓,却无能驱逐倭寇,静海安民。

黄宗羲《不寐》:

年少鸡鸣放就寝,老人枕上待鸡鸣;

转头三十余年事,不道消磨只数声。

“鸡鸣”一词重,“重”尽读书两种境地。

重字现象,律诗、绝句,皆存在;律诗多于绝句,皆不胜枚举。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重字并非诗之病。

古人论诗,向以意为主,强调不以词害意。谢榛在《四溟诗话·六三》批评李颀“写兴以害意”时举贾岛《望山诗》:

长安百万家,家家张屏新;

谁家最好山,我愿为其邻。”

赵臻病其“此亦写与害意”,并未病其重字。

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三一》说得干脆:“非此字不足以尽此意,则不避其险。”《姜斋诗话·十》云:举宋人咏河魨诗为例:“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认为“神理凑合时,自然恰得。”对“春”字劈头“重”字不以为“病”。

对“重”字非议者,唯瓯北(赵翼)为先。其《瓯北诗话·诗病》云:“诗有一首中用重韵者:

‘一从归白社,不复到青门。青菰临水映,白鸟向山翻。’‘青’‘白’二字,一首中重出。皆以为今人诗若是,必厌其重复,在古人正不若是拘也;然究是诗中之病也。”赵翼明知“古人正不若是拘也”却以之为“病”,爰有奉为圭臬者。

对此我们不免因有异议:

1.古人能是,今人何以不能是?

2.古人尚且不拘,瓯北何以拘之于后人?

3.瓯北既诟之以为“病”,何以作诗自染其病耶?岂不瓯北自掴赵翼嘴脸?

【赵翼(1727年(丁未年)~1814年(甲戌年)1月10日)清代文学家、史学家。字云崧,一字耘崧,号瓯北,又号裘萼,晚号三半老人,汉族,江苏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乾隆二十六年进士。官至贵西兵备道。旋辞官,主讲安定书院。长于史学,考据精赅。论诗主"独创",反摹拟。五、七言古诗中有些作品,嘲讽理学,隐寓对时政的不满之情,与袁枚、张问陶并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所著《廿二史札记》与王鸣盛《十七史商榷》、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合称清代三大史学名著。】

从这点可以读出清代诗的繁荣主要是是在官庭,御制诗是其主流,这种政治色彩浓烈的“诗作”以用诗品的走向可想而知了。

也就是从那个时代出现了更加严格的诗中禁用重字,原因是:乾隆二十二年(1757)始,乡试和会试中增考“五言八韵诗一首”,自此成定式。试帖诗须用官韵,且每首仅限一韵,于题目旁注明,为得某字,取用平声,诗内不许出现重字。此规一定,便成严例。

  现在有的诗赛评委,不禁律绝禁用重字,古绝禁用重字,甚至长诗也禁重字,把满清皇帝的荒谬指令当作圣旨,不敢越过雷池一步。这就过了!

上面我们举了一些绝句使用重字的的例子。

下举几首大诗人们的律诗中重字的实例,试作说明。

我们来看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是否诗仙比较豪放,不拘规矩。

那么,我们看看作诗严谨出名的诗圣杜甫的《前出塞》: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这首诗“人”重字,“先”重字,“杀”重字,一首诗竟用了三个字的重字,岂不成了废诗?可是,《前出塞》偏偏成为千古名诗

再看,唐朝第一诗《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指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重字更多了。

还有毛泽东主席的《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因是纪录长征的伟大事件,这事件不得不重字。

最后强调下:

首先,力避重字;其次,可以重字;三,重在意境。特别是绝句,因为它字数少,犯了重字,内容、诗路就显得更窄了。

一般来讲,诗词因属短小文体,要求尽量节约用字,做到在有限的词汇中容纳尽可能多的内容。因此,避重字是增内容的必要手段。然而,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当诗意的需要不得不重字时,只有舍弃不避重字的观念,也要将就诗意。

避重字只是一种技巧,不是一种规律。我们在创作中,使用这种技巧,尽量掌握分寸:

一、是叠字句不算重字;

二、是一句之中不避重字;

三、是首联或尾联的出句和对句可用重字,以示勾连。

四、是同形不同义的字也不算重字(有时会因为简化字引起形同义不同的情况)。

但律诗的颌联和颈联因对仗缘故,限制较严,是不得重字的,这点大家要注意哈。

风雅颂课件/铃歌编辑

关于瑶字的诗句

1. 瑶台梦断敲门竹,凤蹬温泉新出裕

2. 瑶林交映出风尘,便觉寒门气象新。

3. 瑶林我家风,银色佛世界。

4. 瑶姬不触麒麟红,金壶潋滟琥珀逍。

5. 瑶草琪花半已空,洞门寂寂自春风。

6. 瑶津祷雨见皇忧,谁约金仙下帝州。

7. 瑶台夜滴金茎露,水殿凉生玉枕风。

8. 瑶岩嵯峨兮龙翔凤飞,玄庐肃启兮松楸露晞。

9. 瑶池宴罢夜何其,拂拭朱弦落指迟。

10. 瑶池初见一枝梅,为爱清香特地栽。

11. 瑶阶晴日弄轻红,扫地湘童立晓风。

12. 瑶坛礼碧虚,返次羽人坐。

13. 瑶姬来自状元家,真是姚黄第一花。

14. 瑶水霓旌绮宴陈,汉宫渠怨露华新。

15. 瑶霜珠露两相鲜,玉宇金钲万里宽。

16. 瑶池翠水波粼粼,日暮寒生碧草春。

17. 瑶坛醮罢晚云开,羽客分飞俗士回。

18. 瑶菊细簇翠廉纤,耐得篱边晓露淹。

19. 瑶池蓬岛旧题名,岁晚江湖得此生。

20. 瑶琴弹古曲,何事有哀音。

21. 瑶池浴凤通霄汉,金阙光舒何灿烂。

22. 瑶楮镂空蒙,冰纨卷重叠。

23. 瑶池宴罢王母还,九芝飞入三仙山。

24. 瑶墀隣近侍,华戟老方州。

25. 瑶池来宴老仙家,醉倒风流萼绿华。

26. 瑶池结实几千春,曾种河阳花满城。

27. 瑶林中有翳桑儿,鼎贵生涯不救饥。

28. 瑶花飞处忆瑶姬,一日倾杯十二时。

29. 瑶阶金殿涌青莲,此是南山小有天。

30. 瑶山直上玉梯横,不用银花散火城。

31. 瑶姬家山高插天,碧丛奇秀古未传。

32. 瑶池缥缈是吾家,尝忆清觞覆九霞。

33. 瑶房锦榭曲相通,能几番春事已空。

34. 瑶磩桂楹香才浓,贵人罢直承明宫。

35. 瑶林纷有蕊,玉海浩无津。

36. 瑶花飞雪荡离愁,鷤鴃惊风下绿畴。

37. 瑶林琼树影交加,谁伴山翁醉帽斜。

38. 瑶台归去鹤空还,一曲霓裳落世间。

39. 瑶编日益百千人,琛税年夸钜万缗。

40. 瑶琴能挑文君意,玉笛安知虢国心。

41. 瑶编对秉初修笔,粉署同携夜直衾。

42. 瑶席留欢友,金波对广庭。

43. 瑶林琼树非人世,种得仙花雪作团。

44. 瑶册玉宝,烂然瑞辉。

45. 何如肆辙迹,万里赏瑶池。

46. 情人拂瑶袂,共惜此芳时。

47. 御酒瑶觞落,仙坛竹径深。

48. 即此神仙对琼圃,何烦辙迹向瑶池。

49. 欢宴瑶台镐京集,赏赐铜山蜀道移。

50. 却到瑶坛上头宿,应闻空里步虚声。

51. 折来比颜色,一种如瑶琼。

52. 早晚重来游,心期瑶草绿。

53. 诗人感木瓜,乃欲答瑶琼。

54. 撷瑶芳兮吊楚水,弄琪树兮歌越岑。

55. 瑶俎既列,雕桐发声。

56. 金枝翠叶,辉烛瑶琨。

57. 九夷簉瑶席,五狄列琼筵。

58. 瑶洁短长阶,玉丛高下树。

59. 余雪依林成玉树,残霙点岫即瑶岑。

60. 礼陈瑶币,乐献金奏。

61. 宛若银碛横,复如瑶台结。

62. 金屋瑶筐开宝胜,花笺彩笔颂春椒。

63. 瑶筐彩燕先呈瑞,金缕晨鸡未学鸣。

64. 况临青女节,瑶草更前哀。

65. 瑶川遵穆晏,汾水从轩游。

66. 瑶台夕承月,玉砌晓凝霜。

67. 瑶瑟声沉闭绿窗,月明空吠隔花厖。

68. 瑶林春意似云蒸,娇怯难支玉树零。

69. 瑶峰独立倚空苍,云去云来两不妨。

70. 瑶室青编万卷余,宫中谁道日闲居。

71. 瑶池青鸟集觚棱,白塔金凫閟夜灯。

72. 瑶源诞民,玉牒笔荣。

73. 瑶池十丈藕花香,清赏尤便水殿凉。

74. 瑶池一片孤飞雪,风急身轻飞不歇。

75. 瑶姬上帝子,天日与晶光。

76. 瑶昆出水水寒腻,昆吾刻作宣和字。

77. 瑶坛深处磬声微,羽客朝元午夜归。

78. 瑶池浪说千年藕,玉井虚传十丈花。

79. 瑶草迷行径,丹台近赤城。

80. 瑶花风细飞青鸟,王母麟车向蓬岛。

81. 瑶极青阳献,璇宫紫气氲。

82. 瑶坛法黎土,萧台耸岧峣。

83. 瑶池青鸟集觚棱,白塔金凫惣夜灯。

84. 瑶草仙坛路不分,空中香气正氤氲。

85. 瑶弦纤缕合欢床,暖压红钱小洞房。

86. 瑶台琼室倚清虚,佳气潜消谏疏疏。

87. 瑶殿清閟,玉墄坦夷。

带有冰字的古诗

1、冰清霜洁。昨夜梅花发。甚处玉龙三弄,声摇动、枝头月。——《霜天晓角》作者:林逋

2、冰缩寒流,川凝冻霭,前回鹭渚冬晚。燕阁红炉,驼峰翠釜,曾忆花柔酒软。——《氐州第一》 作者:刘天游

3、草白河冰合,蕃戎出掠频。戍楼三号火,探马一条尘。——《塞上》作者:杜荀鹤

4、堆琼滴露冰壶莹。楼外天如镜。水晶双枕衬云鬟。卧看千山明月、听潺湲。——《虞美人》作者:蔡伸

5、风解池冰蝉翅薄。庭树枝枯笼翠萼。背寒迎暖起犹慵,闲卷珠帘凭画阁。——《玉楼春》作者:杜安世

6、姑射仙人冰雪肤,昔年伴我向西湖。别来几度春风换,标格而今似旧无。——《忆梅》作者:段克己

7、皓月方离海,坚冰正满池。金波双激射,璧彩两参差。——《赋得月照冰池》 作者:李商隐

8、急雨闹冰荷,销尽一襟烦暑。趁取晚凉幽会,近翠阴浓处。——《好事近》作者:程垓

9、井底玉冰洞地明,琥珀辘轳青丝索。仙人骑凤披彩霞,挽上银瓶照天阁。——《古意》作者:常建

10、凉生冰簟怯衣单。明月楼高空画栏。满院啼螀人未眠。掩重关。乌鹊南飞风露寒。——《忆王孙》作者:蔡伸

11、镂冰翦玉工夫费。做六出、飞花乱坠,舞风情态谁相似。算只有、江梅可比。——《杏花天》作者:卢炳

12、绿萼冰花,数枝清影横疏牖。玉肌清瘦。夜久轻寒透。——《点绛唇》作者: 蔡伸

13、落梅时节冰轮满。何似中秋看。琼楼玉宇一般明。只危邖娥添了、万枝灯。——《虞美人》作者:范成大

14、雪消冰又释,景和风复暄。满庭田地湿,荠叶生墙根。——《早春》作者:白居易

15、雅合霜容洁,非同雪体轻。空怜一掬水,珍重此时情。——《荐冰》作者: 鲍溶

16、檐间冰柱若削出交加。或低或昂,小大莹洁,随势无等差。始疑玉龙下界来人世,齐向茅檐布爪牙。又疑汉高帝,西方未斩蛇。——《冰柱》作者:刘叉

17、一阳生后阴飙竭,湖上层冰看折时。云母扇摇当殿色,珊瑚树碎满盘枝。——《冬至后西湖泛舟看断冰偶成长句》作者:李郢

18、玉骨冰肌天所赋。似与神仙,来作烟霞侣。枕畔拈来亲手付。书窗终日常相顾。——《蝶恋花》作者:李之仪

19、照水冰如鉴,扫雪玉为尘。何须问今古,便是上皇人。——《山居》作者:陈寡言

20、琢玉性惟坚,成壶体更圆。虚心含众象,应物受寒泉。——《玉壶冰》作者:李程

带“莹”字的古诗有哪些?

1.砧面莹,杵声齐。捣就征衣泪墨题。寄到玉关应万里,戍人犹在玉关西。——贺铸《杵声齐·砧面莹》

2.鬓云松,红玉莹。早月多情,送过梨花影。半饷斜钗慵未整,晕入轻潮,刚爱微风醒。

露华清,人语静。怕被郎窥,移却青鸾镜。罗袜凌波波不定,小扇单衣,可耐星前冷。——纳兰性德《鬓云松令·咏浴》

3.小莲初上琵琶弦,弹破碧云天。分明绣阁幽恨,都向曲中传。

肤莹玉,鬓梳蝉,绮窗前。素娥今夜,故故随人,似斗婵娟。——苏轼《诉衷情·琵琶女》

4.风清月莹,天然标韵,自是闺房之秀。情多无那不能禁,常是为、而今时候。 

绿云低拢,红潮微上,画幕梅寒初透。一般偏更恼人深,时更把、眉儿轻皱。——李之仪《鹊桥仙》

5.晚来一阵风兼雨,洗尽炎光。理罢笙簧,却对菱花淡淡妆。绛绡缕薄冰肌莹,雪腻酥香。笑语檀郎:今夜纱厨枕簟凉。——李清照《丑奴儿·晚来一阵风兼雨》

  1. .砧面莹,杵声齐。捣就征衣泪墨题。寄到玉关应万里,戍人犹在玉关西。——贺铸《杵声齐·砧面莹》

    翻译:捣衣石的表面因年长日久的使用,早已光洁平滑,杵声协调、齐整。捣完制成衣服给丈夫寄去,可是在题写姓名、附就家信时却止不住涕泣连连。寄到玉门关已是万里之外了,可是戍守边关的人还在玉门关的西边。

2.鬓云松,红玉莹。早月多情,送过梨花影。半饷斜钗慵未整,晕入轻潮,刚爱微风醒。露华清,人语静。怕被郎窥,移却青鸾镜。罗袜凌波波不定,小扇单衣,可耐星前冷。——纳兰性德《鬓云松令·咏浴》

翻译:红玉:红色宝石,比喻女子红润之肌肤。晕入句:意谓微微泛起红润的肤色。露华:清冷的月光。唐杜牧《寝夜》:“露华惊敝褐,灯影挂尘冠。”青莺镜:《鸳鸟诗序》云即镜子。《艺文类聚》卷九十引南朝梁范泰《鸾鸟诗序》云:宾王于峻祁之山,获一鸾鸟,饰以金樊,食以珍羞,但三年不鸣。其夫人曰:尝闻鸟见其类而后鸣,何不悬镜以映之。王从其意,鸾睹形悲鸣,哀响中霄,一奋而绝。后以青鸾代指为镜。罗袜:此为描绘女子沐浴的情景。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罗袜,丝罗所制之袜。此处代指女人之足。 凌波,比喻女子步履轻盈,行于水上。此处谓拨动所沐浴之水。

3.小莲初上琵琶弦,弹破碧云天。分明绣阁幽恨,都向曲中传。肤莹玉,鬓梳蝉,绮窗前。素娥今夜,故故随人,似斗婵娟。——苏轼《诉衷情·琵琶女》

翻译:小莲刚刚给琵琶调弦,声音清越,好像要冲破云天。细细听来,乐声分明在诉说绣阁中的怨恨,声声感人。只见她肤如美玉,梳着一对蝉鬓,手抱琵琶,站在窗前。今晚的月亮照着她,好像月宫里的嫦娥特意跟她比美似的。

4.风清月莹,天然标韵,自是闺房之秀。情多无那不能禁,常是为、而今时候。 绿云低拢,红潮微上,画幕梅寒初透。一般偏更恼人深,时更把、眉儿轻皱。——李之仪《鹊桥仙》

翻译:李之仪(1038~1117)北宋词人。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沧州无棣(庆云县)人。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

5.晚来一阵风兼雨,洗尽炎光。理罢笙簧,却对菱花淡淡妆。绛绡缕薄冰肌莹,雪腻酥香。笑语檀郎:今夜纱厨枕簟凉。——李清照《丑奴儿·晚来一阵风兼雨》

翻译:菱花,就是镜子,古代铜镜后面往往都铸上菱花的图案,所以诗词里就用菱花来代替镜子了。绛绡,红色绡绢,绡为生丝织成的薄纱﹑细绢。檀郎本来是指晋代一位名叫潘岳的美男子,后来诗词当中往往就用“檀郎”来泛指美男子了,女子也常常用“檀郎”来作为对爱人的昵称。

带有笙字的诗句

1. 天风吹出掖垣声,浏亮缑山午夜笙。

2. 仙人吹笙期子来,碧桃花下应相待。

3. 何处笙歌留粉黛,几家楼阁绚青红。

4. 晞发扶桑露气新,三花树底坐调笙。

5. 奔腾骇涛濑,窈眇韵笙磬。

6. 秦筝间赵舞,吹笙复鼓簧。

7. 惨惨笙歌合,遥遥望眼迷。

8. 鹤笙鸾驾隔苍烟,天上那知更有天。

9. 日中斗鸡驰道塞,日暮捶鼓纷吹笙。

10. 巧添绮绣丛中景,浓污笙歌窟里尘。

11. 灯烧菡萏膏烟结,瓶沸笙簧水火争。

12. 翠裙红烛坐调笙,一曲娇歌万种情。

13. 笙歌吴苑酒,裘马雒京尘。

14. 步出居庸关,水石响笙竽。

15. 止将文酒销戎隙,懒把笙歌贮画堂。

16. 笙歌前路拥,拜舞接光辉。

17. 吹笙捣药皆厮品,要作蓬山骂坐人。

18. 梨花疏点贴窗流,斜月笙箫处处楼。

19. 不知何处笙歌起,传得新愁上客心。

20. 芦笙含风满簟花,出门葭菼川麻麻。

21. 枕上笙箫听渐近,杨梅卢橘过江来。

22. 清音刘亮天颜喜,弹罢还教合凤笙。

23. 灯月交光照绮罗,元宵无处不笙歌。

24. 却忆旧时风景好,琉璃光里听笙箫。

25. 知是六宫妃子至,殿前嘹亮奏笙簧。

26. 几处笙歌鸣别院,不知圣御在谁家。

27. 促织絮寒霜气白,隔墙谁弄紫鸾笙。

28. 月华淡淡清无暑,笑把瑶笙学凤鸣。

29. 银台绛蜡何煌煌,笙歌劝酒催华觞。

30. 玉笙低引紫箫长,不许商音断客肠。

31. 吹彻瑶笙人更寂,桃花洞里日初长。

32. 图书披箧笥,词赋入笙簧。

33. 松中漻漻呼我出,耳中微吟白玉笙。

34. 玉女鸾笙时下来,前头四足神鱼舞。

35. 云间双鹤下,疑听紫鸾笙。

36. 方士房中龙虎鼎,侍儿花底凤凰笙。

37. 晓来别院递笙歌,百子池头长绿荷。

38. 曾从海上栽若木,吹笙更截昆仑竹。

声明:内容仅供参考,图片和文章选取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