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三峡
南北朝: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阙 通:缺;重岩 一作:重峦)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溯 同:泝;暮到 一作:暮至)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巘 一作:山献)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译文: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 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能通航。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扩展资料:
赏析:
三峡的美在作者笔下,是不断衍生的。最后一段“晴初霜旦”,应该是秋天的特点。与“林寒涧肃”和“清荣峻茂”,又是和谐呼应的,表现了在描绘自然景观之美方面的高度统一。
但是在表现情感方面,却有了比较明显的变化。“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并不完全是客观的称引,同时也是寄托了作者的某种感情:“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虽然短短几句,
然其间感触甚为精致:感之则寒,视之则肃,初闻之凄异,静聆之则则哀转久绝,活写出被吸引而凝神动性也,构成了一种凄美、凄迷的情调。而这种情调和前面的“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所流露的那种豪情,显然又是一种反差。
《水经注·三峡》之所以成为不朽的经典,大约可以归结如下:作者以简洁的文字,写出三峡的自然景观之美。他笔下的自然美,概括相当深广:从时间上 说,是一年四季;从空间上说,是江山到水文,深潭到瀑布。将多层次的特点,统一于简洁、清俊的语言。在统一而丰富的景观中,渗入一种激赏的情致。而这种激赏中,又蕴含着豪爽和凄清之感。
关于三峡的所有诗句?
关于三峡的诗句:
1、上三峡
唐:李白
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
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
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
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译文:
巴水穿过巫山,巫山夹着青天。
巴水忽然像是到了尽头,而青天依然夹在上面。
三个早晨行在黄牛峡,三个晚上还在黄牛峡打转。
这样的三天三夜出不了黄牛峡。怎能不使人愁得两鬓斑斑?
2、赋得白鹭鸶送宋少府入三峡
唐:李白
白鹭拳一足,月明秋水寒。
人惊远飞去,直向使君滩。
译文:
白鹭鸶拳着一条腿,单足立在冰凉的秋水中,月光明如秋水洒满大江。
白鹭鸶受人惊吓以后,高飞而起,直向波涛汹涌的使君滩飞去。
3、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译文:
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月影。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4、阁夜
唐: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
译文:
冬天到了,白天的时间就越来越短;漫天的雪在这个寒冷的夜晚停住了。
天未明时,当地的驻军已开始活动起来,号角声起伏悲壮;倒映在三峡水中的星影摇曳不定。
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哭声响彻四野;渔人、樵夫们在好几个地方唱起了民歌。
(像)诸葛亮和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无论是贤还是愚)都终归黄土;我眼前的这点寂寥(指郊游和亲人间的慰藉)又算得了什么呢。
5、咏怀古迹五首·其一
唐:杜甫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译文:
关中兵荒马乱百姓流离失所,躲避战乱漂泊流浪来到西南。
长久地停留三峡楼台熬日月,与五溪民族都住在一片云山。
羯胡人狡诈事主终究不可靠,伤时感世的诗人至今未回还。
梁代庾信的一生处境最凄凉,到晚年作的诗赋轰动了江关。
诗名里带三峡字的诗词有哪些
1、 《赴成都泛舟自三泉至益昌谋以明年下三峡》
宋·陆游
诗酒清狂二十年,又摩病眼看西川。心如老骥常千里,身似春蚕已再眠。...
2、 《赋得白鹭鸶送宋少府入三峡》
唐·李白
白鹭拳一足,月明秋水寒。人惊远飞去,直向使君滩。...
3、 《游庐山山阳七咏 三峡石桥》
宋·苏辙
三峡波涛饱溯沿,过桥雷电记当年。江声仿佛瞿唐口,石角参差滟滪前。...
4、 《三峡流泉歌》
宋·曹勋
草木摇落兮露为霜,三峡之水兮流汤汤。我欲绝之兮恨无梁,邈佳人兮天...
5、 《陪赵工部三峡白鹿之游有感而赋》
宋·陈宓
昔年相见尚儿童,今日同游鬓欲翁。佳处山川总如旧,见君如见紫阳公。...
6、 《三峡桥》
宋·孔武仲
庐山到此深,面面皆叠嶂。安知九江滨,自有三峡壮。层崖合飞流,深谷...
7、 《三峡桥》
宋·魏了翁
英云皓雨泻明蠲,题和人间第六泉。似把谷帘从黜降,却将此水为超迁。...
8、 《琴曲歌辞·三峡流泉歌》
唐·李季兰
妾家本住巫山云,巫山流水常自闻。玉琴弹出转寥夐,直似当时梦中听。...
9、 《秋夕听罗山人弹三峡流泉》
唐·岑参
皤皤岷山老,抱琴鬓苍然。衫袖拂玉徽,为弹三峡泉。此曲弹未半,高堂...
10、 《续得观书,迎就当阳居止,正月中旬定出三峡》
唐·杜甫
自汝到荆府,书来数唤吾。颂椒添讽咏,禁火卜欢娱。舟楫因人动,形骸...
11、 《念奴娇·蜀川三峡》
宋·曹冠
蜀川三峡,有高唐奇观,神仙幽处。巨石巉岩临积水,波浪轰天声怒。十...
12、 《三峡闻猿》
唐·贯休
历历数声猿,寥寥渡白烟。应栖多月树,况是下霜天。万里客危坐,千山...
13、 《三峡闻猿》
唐·慕幽
谁向兹来不恨生,声声都是断肠声。七千里外一家住,十二峰前独自行。...
14、 《栖贤三峡桥》
宋·苏轼
吾闻太山石,积日穿线溜。况此百雷霆,万世与石斗。深行九地底,险出...
15、 《巴东三峡歌》
宋·无名氏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巴东三峡猿鸣悲,猿鸣三声泪沾衣。...
16、 《游慧林寺以三峡炎蒸定有无为韵得定字是日欲》
宋·陈与义
我如东郊马,欹侧甘瘦病。今晨举足轻,起行得幽胜。抚窗唤懒融,槁面...
17、 《雨过三峡桥上作》
清·屈大均
二十四潭争一桥,惊泉喷薄几时消。一山瀑布归三峡,小小天风作海潮。...
18、 《谢易实甫再惠庐山三峡泉》
清·张之洞
江城炎燥无风,忽有甘泉药病翁。篇酌一家俱满腹,劳人堪傲赞皇公。...
19、 《栖贤寺三峡桥》
宋·晁补之
绝壁秋标天外剑,深溪冬吼地中雷。上宫未信无人到,朱阁飞从顶上来。...
20、 《三峡桥》
宋·陈舜俞
银河源源天上流,新秋织女望牵牛。洪波欲渡渡不得,以鹊为桥诚拙谋。...
21、 《庐山杂咏·栖紧三峡桥》
宋·陈文蔚
我来未试烹茶水,且读石上涪翁诗。上卧百尽晴蝃蝀,下贮一匣青玻璃。...
22、 《题王师尹所藏三峡图》
宋·仇远
庐山石桥天下奇,奔湍赴壑潜冯夷。倚阑俯瞰毛发竦,品题曾读坡仙诗。...
23、 《病倦不能过谷帘、三峡,寄题》
宋·范成大
白龙青峡紫烟炉,山北山南只半涂。说与同来绿玉杖,他年终补卧游图。...
24、 《策师南游过三峡见予求施以诗会余忧悲苦恼无》
宋·冯时行
策骨寒瘦枯梅枝,梅花开时徵我诗。我诗悲瘁作无意,借梅代我陈其词。...
25、 《三峡桥》
宋·高翥
倦游华发冷萧骚,长夏来登三峡桥。山吐湿云何日尽,溪流冻雪几时消。...
26、 《题三峡堂》
宋·郭明复
三峡堂前五月风,吴樯蜀柁古来通。山如肺附重相掩,水似环连去不穷。...
27、 《三峡桥》
宋·洪咨夔
太行擘破黄河出,赑屃翻身沧海立。老龙抱宝正鼾睡,地底黑风吹霹雳。...
28、 《三峡桥》
宋·黄诰
桥压神龙三四秋,良材应是鬼神搜。猿猱争饮涧中水,草木不知天下秋。...
29、 《三峡桥》
宋·钱闻诗
生平有志在山水,得绂此邦非偶尔。行行白鹿书院来,小舆竹迳松阴里。...
30、 《三峡堂》
宋·宋肇
初寻磴道踏雪烟,渐引茅瞻屋数椽。江影动摇波面日,山光隐见峡中天。...
31、 《三峡》
宋·苏泂
三峡波涛壮,秋深鼓棹前。飞空多陨石,失木有惊猿。洒遍时时雨,晴开...
32、 《游三峡一首》
宋·王阮
玉渊真水府,三峡跨长虹。万斛鎔银泻,千檛战鼓雄。倚天危石立,透地...
33、 《三峡桥》
宋·王洋
万马占空山,声驰宇宙间。窥高增健大,照勇怯孱颜。洗石无千古,招僧...
34、 《用东坡三峡桥韵赠源上人》
宋·王之道
解衣振林霏,欹枕听檐溜。饥肠欲雷鸣,病耳忽牛斗。自嗟兵火余,十载...
35、 《栖贤三峡桥次南康守晏德基韵》
宋·王之望
古寺深藏紫翠间,清风夹道凛苍官。千寻秋色岩峦净,十里雷声涧谷寒。...
36、 《题荣首座巴东三峡图》
宋·王灼
白帝城高鼓角罢,巫娥庙冷云雨空。只知楚塞明双眼,不觉神游尺素中。...
37、 《三峡吟》
宋·徐照
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
38、 《题栖贤寺三峡桥》
宋·杨万里
栖贤与楞伽,初本共一山。古潭宅神龙,睡醒厌久跧。是夕起雷雨,震得...
39、 《和谪弟三一三峡晓征寄回韵》
宋·张玉娘
鸟道萦纡入剑门,谪居惟汝独断恩。锁天烟黑疑无地,隔树人言知有村。...
40、 《三峡寄伯姊张夫人》
明·方孔炤妻
三峡孤帆忆楚兰,丹崖翠壁坠云端。欲将镜里琴中意,巧画裙拖寄姊看。...
请你写出赞美三峡的两句诗词并写出出处
一、巴江上峡重复重,阳台碧峭十二峰。
译文:巴东三峡中山峦一重又一重,阳台山旁是碧绿峭拔的十二峰。
唐代:孟郊《巫山曲》
二、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
译文:圆月慢慢落下巫山深峡,犹自被白帝城衔挂着。江上雾气沉沉,江浦昏暗,但是车轮一样倾斜的圆月依然把半座楼照得通明。
唐代:杜甫《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三、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 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
南北朝:郦道元《三峡》
四、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译文: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
唐代: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五、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
译文:柏树高耸云雾飘来气接巫峡,月出寒光高照寒气直通岷山。
唐代:杜甫《古柏行》
六、暮春三月巫峡长,皛皛行云浮日光。
译文:巫峡的暮春三月似乎要比其他地方长一些,上空的白云随风疾行,映着日光,很是明亮。
唐代:杜甫《即事》
七、巫峡千山暗,终南万里春。
译文:巫峡一带千山迷暗,遥想终南山万里皆春。
唐代:杜甫《喜观即到复题短篇二首》
有那些关于三峡的诗词
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
朝云暮雨浑虚语,一夜猿啼月明中
3.扁舟转山曲,未至已先惊
白浪横江起,槎牙似雪城
4.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5.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
6.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7.峡尽天开朝日出,山平水阔大城浮
8.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回答者:丝源公主 - 试用期 一级 12-5 18:13
知道三峡美就对了
回答者:彗星之雪 - 兵卒 一级 12-5 22:10
水调歌头
作者: 毛泽东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今世界殊。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巫山高】郑世翼
巫山凌太清,岧峣类削成。霏霏暮雨合,霭霭朝云生。
危峰入鸟道,深谷泻猿声。别有幽栖客,淹留攀桂情。
【巫山高二首】沈佺期
巫山峰十二,环合隐昭回。俯眺琵琶峡,平看云雨台。
古槎天外倚,瀑水日边来。何忽啼猿夜,荆王枕席开。
神女向高唐,巫山下夕阳。裴回作行雨,婉娈逐荆王。
电影江前落,雷声峡外长。霁云无处所,台馆晓苍苍。
【巫山高】卢照邻
巫山望不极,望望下朝雰。莫辨啼猿树,徒看神女云。
惊涛乱水脉,骤雨暗峰文。沾裳即此地,况复远思君。
【巫山高】张循之
巫山高不极,沓沓状奇新。暗谷疑风雨,幽岩若鬼神。
月明三峡曙,潮满二江春。为问阳台夕,应知入梦人。
【巫山高】刘方平
楚国巫山秀,清猿日夜啼。万重春树合,十二碧峰齐。
峡出朝云下,江来暮雨西。阳台归路直,不畏向家迷。
【巫山高】皇甫冉
巫峡见巴东,迢迢半出空。云藏神女馆,雨到楚王宫。
朝暮泉声落,寒暄树色同。清猿不可听,偏在九秋中。
【巫山高】李端
巫山十二峰,皆在碧虚中。回合云藏日,霏微雨带风。
猿声寒过水,树色暮连空。愁向高唐望,清秋见楚宫。
【巫山高】于濆
何山无朝云,彼云亦悠扬。何山无暮雨,彼雨亦苍茫。
宋玉恃才者,凭云构高唐。自重文赋名,荒淫归楚襄。
峨峨十二峰,永作妖鬼乡。
【巫山高二首】孟郊
巴山上峡重复重,阳台碧峭十二峰。荆王猎时逢暮雨,
夜卧高丘梦神女。轻红流烟湿艳姿,行云飞去明星稀。
目极魂断望不见,猿啼三声泪沾衣。
见尽数万里,不闻三声猿。但飞萧萧雨,中有亭亭魂。
千载楚襄恨,遗文宋玉言。至今青冥里,云结深闺门。
【巫山高】李贺
碧丛丛,高插天,大江翻澜神曳烟。楚魂寻梦风飔然,
晓风飞雨生苔钱。瑶姬一去一千年,丁香筇竹啼老猿。
古祠近月蟾桂寒,椒花坠红湿云间。
【巫山高】齐己
巫山高,巫女妖,雨为暮兮云为朝,楚王憔悴魂欲销。
秋猿嗥嗥日将夕,红霞紫烟凝老壁。千岩万壑花皆坼,
但恐芳菲无正色。不知今古行人行,几人经此无秋情。
云深庙远不可觅,十二峰头插天碧。
【相和歌辞·楚妃叹】张籍
湘云初起江沉沉,君王遥在云梦林。江南雨多旌旗暗,
台下朝朝春水深。章华殿前朝万国,君心独自终无极。
楚兵满地能逐禽,谁用一身继筋力。西江若翻云梦中,
麋鹿死尽应还宫。
【相和歌辞·蜀国弦】李贺
枫香晚华静,锦水南山影。惊石坠猿哀,竹云愁半岭。
凉月生秋浦,玉沙鳞鳞光。谁家红泪客,不忍过瞿塘。
【相和歌辞·铜雀妓】吴烛
秋色西陵满绿芜,繁弦急管强欢娱。
长舒罗袖不成舞,却向风前承泪珠。
【相和歌辞·铜雀妓】朱光弼
魏王铜雀妓,日暮管弦清。
一见西陵树,悲心舞不成。
【相和歌辞·铜雀妓】朱放
恨唱歌声咽,愁翻舞袖迟。
西陵日欲暮,是妾断肠时。
【前苦寒行二首】杜甫
汉时长安雪一丈,牛马毛寒缩如猬。楚江巫峡冰入怀,
虎豹哀号又堪记。秦城老翁荆扬客,惯习炎蒸岁絺绤。
玄冥祝融气或交,手持白羽未敢释。
去年白帝雪在山,今年白帝雪在地。冻埋蛟龙南浦缩,
寒刮肌肤北风利。楚人四时皆麻衣,楚天万里无晶辉。
三足之乌足恐断,羲和送将安所归。
【相和歌辞·后苦寒行二首】杜甫
南纪巫庐瘴不绝,太古已来无尺雪。蛮夷长老怨苦寒,
昆仑天关冻应折。玄猿口噤不能啸,白鹄翅垂眼流血,
安得春泥补地裂。
晚来江门失大木,猛风中夜吹白屋。天兵断斩青海戎,
杀气南行动坤轴,不尔苦寒何太酷。巴东之峡生凌凘,
彼苍回轩人得知。
【琴曲歌辞·昭君怨】白居易
明妃风貌最娉婷,合在椒房应四星。只得当年备宫掖,
何曾专夜奉帏屏。见疏从道迷图画,知屈那教配虏庭。
自是君恩薄如纸,不须一向恨丹青。
【琴曲歌辞·三峡流泉歌】李季兰
妾家本住巫山云,巫山流水常自闻。玉琴弹出转寥夐,
直似当时梦中听。三峡流泉几千里,一时流入深闺里。
巨石奔崖指下生,飞波走浪弦中起。初疑喷涌含雷风,
又似呜咽流不通。回湍曲濑势将尽,时复滴沥平沙中。
忆昔阮公为此曲,能使仲容听不足。一弹既罢复一弹,
愿似流泉镇相续。
【杂曲歌辞·荆州乐】李白
白帝城边足风波,瞿塘五月谁敢过。荆州麦熟茧成蛾,
缫丝忆君头绪多。拨谷飞鸣奈妾何。
【杂曲歌辞·竹枝】顾况
帝子苍梧不复归,洞庭叶下荆云飞。
巴人夜唱竹枝后,肠断晓猿声渐稀。
【杂曲歌辞·竹枝】白居易
瞿塘峡口冷烟低,白帝城头月向西。
唱到竹枝声咽处,寒猿晴鸟一时啼。
竹枝苦怨怨何人,夜静山空歇又闻。
蛮儿巴女齐声唱,愁杀江楼病使君。
巴东船舫上巴西,波面风生雨脚齐。
水蓼冷花红蔟蔟,江蓠湿叶碧萋萋。
江畔谁人唱竹枝,前声断咽后声迟。
怪来调苦缘词苦,多是通州司马诗。
【杂曲歌辞·竹枝】李涉
荆门滩急水潺潺,两岸猿啼烟满山。
渡头年少应官去,月落西陵望不还。
巫峡云开神女祠,绿潭红树影参差。
下牢戍口初相问,无义滩头剩别离。
石壁千重树万重,白云斜掩碧芙蓉。
昭君溪上年年月,独自婵娟色最浓。
十二峰头月欲低,空蒙江上子规啼。
孤舟一夜东归客,泣向春风忆建溪。
【杂曲歌辞·竹枝】孙光宪
门前春水白苹花,岸上无人小艇斜。
商女经过江欲暮,散抛残食饲神鸦。
乱绳千结绊人深,越罗万丈表长寻。
杨柳在身垂意绪,藕花落尽见莲心。
【巫山高】陆敬
巫岫郁岧峣,高高入紫霄。白云抱危石,玄猿挂迥条。
悬崖激巨浪,脆叶陨惊飙。别有阳台处,风雨共飘飖。
【咏巫山】王绩
电影江前落,雷声峡外长。
霁云无处所,台馆晓苍苍。
【入蜀秋夜宿江渚】陈子良
我行逢日暮,弭棹独维舟。水雾一边起,风林两岸秋。
山阴黑断碛,月影素寒流。故乡千里外,何以慰羁愁。
【巫山高(一作阎复本诗)】阎立本
君不见巫山高高半天起,绝壁千寻尽相似。
君不见巫山磕匝翠屏开,湘江碧水绕山来。
绿树春娇明月峡,红花朝覆白云台。台上朝云无定所,
此中窕窈神仙女。仙女盈盈仙骨飞,清容出没有光辉。
欲暮高唐行雨送,今宵定入荆王梦。荆王梦里爱秾华,
枕席初开红帐遮。可怜欲晓啼猿处,说道巫山是妾家。
【巫山高】卢照邻
巫山望不极,望望下朝氛。莫辨啼猿树,徒看神女云。
惊涛乱水脉,骤雨暗峰文。沾裳即此地,况复远思君。
【巫山高】张九龄
巫山与天近,烟景长青荧。此中楚王梦,梦得神女灵。
神女去已久,云雨空冥冥。唯有巴猿啸,哀音不可听。
【巫峡】杨炯
三峡七百里,唯言巫峡长。重岩窅不极,叠嶂凌苍苍。
绝壁横天险,莓苔烂锦章。入夜分明见,无风波浪狂。
忠信吾所蹈,泛舟亦何伤。可以涉砥柱,可以浮吕梁。
美人今何在,灵芝徒有芳。山空夜猿啸,征客泪沾裳。
【西陵峡】杨炯
绝壁耸万仞,长波射千里。盘薄荆之门,滔滔南国纪。
楚都昔全盛,高丘烜望祀。秦兵一旦侵,夷陵火潜起。
四维不复设,关塞良难恃。洞庭且忽焉,孟门终已矣。
自古天地辟,流为峡中水。行旅相赠言,风涛无极已。
及余践斯地,瑰奇信为美。江山若有灵,千载伸知己。
【内题赋得巫山雨(一作沈佺期诗。题云巫山高)】宋之问
神女向高唐,巫山下夕阳。裴回作行雨,婉恋逐荆王。
电影江前落,雷声峡外长。霁云无处所,台馆晓苍苍。
【王昭君(一作沈佺期诗)】宋之问
非君惜鸾殿,非妾妒娥眉。薄命由骄虏,无情是画师。
嫁来胡地日,不并汉宫时。辛苦无聊赖,何堪上马辞。
【巫山高(一作沈佺期诗)】宋之问
巫山峰十二,环合象昭回。俯听琵琶峡,平看云雨台。
古槎天外落,瀑水日边来。何忍猿啼夜,荆王枕席开。
【巫山(一作宋之问诗)】王无竞
神女向高唐,巫山下夕阳。裴回行作雨,婉娈逐荆王。
电影江前落,雷声峡外长。朝云无处所,台馆晓苍苍。
【巫山】张子容
巫岭岧峣天际重,佳期宿昔愿相从。
朝云暮雨连天暗,神女知来第几峰。
【王昭君(一作昭君怨)】骆宾王
敛容辞豹尾,缄恨度龙鳞。金钿明汉月,玉箸染胡尘。
古镜菱花暗,愁眉柳叶颦。唯有清笳曲,时闻芳树春。
【巫山高】乔知之
巫山十二峰,参差互隐见。浔阳几千里,周览忽已遍。
想像神女姿,摘芳共珍荐。楚云何逶迤,红树日葱蒨。
楚云没湘源,红树断荆门。郢路不可见,况复夜闻猿。
【巫山怀古】刘希夷
巫山幽阴地,神女艳阳年。襄王伺容色,落日望悠然。
归来高唐夜,金釭焰青烟。颓想卧瑶席,梦魂何翩翩。
摇落殊未已,荣华倏徂迁。愁思潇湘浦,悲凉云梦田。
猿啼秋风夜,雁飞明月天。巴歌不可听,听此益潺湲。
【感遇诗】陈子昂
朝发宜都渚,浩然思故乡。故乡不可见,路隔巫山阳。
巫山彩云没,高丘正微茫。伫立望已久,涕落沾衣裳。
岂兹越乡感,忆昔楚襄王。朝云无处所,荆国亦沦亡。
【山水粉图】陈子昂
山图之白云兮,若巫山之高丘。纷群翠之鸿溶,
又似蓬瀛海水之周流。信夫人之好道,爱云山以幽求。
【彩树歌】陈子昂
嘉锦筵之珍树兮,错众彩之氛氲。状瑶台之微月,
点巫山之朝云。青春兮不可逢,况蕙色之增芬。
结芳意而谁赏,怨绝世之无闻。红荣碧艳坐看歇,
素华流年不待君。故吾思昆仑之琪树,厌桃李之缤纷。
【度荆门望楚】陈子昂
遥遥去巫峡,望望下章台。巴国山川尽,荆门烟雾开。
城分苍野外,树断白云隈。今日狂歌客,谁知入楚来。
【晚次乐乡县】陈子昂
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
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如何此时恨,噭噭夜猿鸣。
【白帝城怀古】陈子昂
日落沧江晚,停桡问土风。城临巴子国,台没汉王宫。
荒服仍周甸,深山尚禹功。岩悬青壁断,地险碧流通。
古木生云际,孤帆出雾中。川途去无限,客思坐何穷。
【岘山怀古】陈子昂
秣马临荒甸,登高览旧都。犹悲堕泪碣,尚想卧龙图。
城邑遥分楚,山川半入吴。丘陵徒自出,贤圣几凋枯。
野树苍烟断,津楼晚气孤。谁知万里客,怀古正踌蹰。
【宿空舲峡青树村浦】陈子昂
的的明月水,啾啾寒夜猿。客思浩方乱,洲浦寂无喧。
忆作千金子,宁知九逝魂。虚闻事朱阙,结绶骛华轩。
委别高堂爱,窥觎明主恩。今成转蓬去,叹息复何言。
【宿襄河驿浦】陈子昂
沿流辞北渚,结缆宿南洲。合岸昏初夕,回塘暗不流。
卧闻塞鸿断,坐听峡猿愁。沙浦明如月,汀葭晦若秋。
不及能鸣雁,徒思海上鸥。天河殊未晓,沧海信悠悠。
【峡中作】卢象
高唐几百里,树色接阳台。晚见江山霁,宵闻风雨来。
云从三峡起,天向数峰开。灵境信难见,轻舟那可回。
【过蜀道山】张说
我行春三月,山中百花开。披林入峭蒨,攀登陟崔嵬。
白云半峰起,清江出峡来。谁知高深意,缅邈心幽哉。
【蜀路二首】张说
云埃夜澄廓,山日晓晴鲜。叶落苍江岸,鸿飞白露天。
磷磷含水石,幂幂覆林烟。客心久无绪,秋风殊未然。
徭蜀时未改,别家乡念盈。忆昨出门日,春风发鲜荣。
及兹旋辕地,秋风满路生。昏晓思魏阙,梦寐还秦京。
秦京开朱第,魏阙垂紫缨。幽独玄虚阁,不闻人马声。
艺业为君重,名位为君轻。玉琴知调苦,宝镜对胆清。
鹰饥常啄腥,凤饥亦待琼。于君自有属,物外岂能轻。
【再使蜀道】张说
眇眇葭萌道,苍苍褒斜谷。烟壑争晦深,云山共重复。
古来风尘子,同眩望乡目。芸阁有儒生,轺车倦驰逐。
青春客岷岭,白露摇江服。岁月镇羁孤,山川俄反覆。
鱼游恋深水,鸟迁恋乔木。如何别亲爱,坐去文章国。
蟋蟀鸣户庭,蟏蛸网琴筑。
【过怀王墓】张说
咿嚘不可信,以此败怀王。客死峣关路,返葬岐江阳。
啼狖抱山月,饥狐猎野霜。一闻怀沙事,千载尽悲凉。
【对酒行巴陵作】张说
留侯封万户,园令寿千金。本为成王业,初由赋上林。
繁荣安足恃,霜露递相寻。鸟哭楚山外,猿啼湘水阴。
梦中城阙近,天畔海云深。空对忘忧酌,离忧不去心。
【晓行巴峡】王维
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行。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过蜀龙门】沈佺期
龙门非禹凿,诡怪乃天功。西南出巴峡,不与众山同。
长窦亘五里,宛转复嵌空。伏湍喣潜石,瀑水生轮风。
流水无昼夜,喷薄龙门中。潭河势不测,藻葩垂彩虹。
我行当季月,烟景共舂融。江关勤亦甚,巘崿意难穷。
势将息机事,炼药此山东。
【巫山高二首(一作宋之问诗)】沈佺期
巫山峰十二,合沓隐昭回。俯眺琵琶峡,平看云雨台。
古槎天外倚,瀑水日边来。何忍猿啼夜,荆王枕席开。
神女向高唐,巫山下夕阳。裴回作行雨,婉娈逐荆王。
电影江前落,雷声峡外长。霁云无处所,台馆晓苍苍。
【巫山高】沈佺期
巫山高不极,合沓状奇新。暗谷疑风雨,阴崖若鬼神。
月明三峡曙,潮满九江春。为问阳台客,应知入梦人。
【入鬼门关】沈佺期
(搜狐视线注:鬼门关即夔门)
昔传瘴江路,今到鬼门关。土地无人老,流移几客还。
自从别京洛,颓鬓与衰颜。夕宿含沙里,晨行冈路间。
马危千仞谷,舟险万重湾。问我投何地,西南尽百蛮。
【道峡似巫山】朱使欣
江如晓天静,石似暮云张。征帆一流览,宛若巫山阳。
楚客思归路,秦人谪异乡。猿鸣孤月夜,再使泪沾裳。
【巫山高(一作沈佺期诗)】张循之
巫山高不极,合沓状奇新。暗谷疑风雨,阴崖若鬼神。
月明三峡晓,潮满九江春。为问阳台客,应知入梦人。
【巫山】张循之
流景一何速,年华不可追。
解佩安所赠,怨咽空自悲。
【巴南舟中夜市】岑参
渡口欲黄昏,归人争流喧。近钟清野寺,远火点江村。
见雁思乡信,闻猿积泪痕。孤舟万里外,秋月不堪论。
【送客游荆州】李嘉佑
草色随骢马,悠悠共出秦。水传云梦晓,山接洞庭春。
帆影连三峡,猿声在四邻。青门一分首,难见杜陵人。
【巴陵送李十二】王昌龄
摇曳巴陵洲渚分,清江传语便风闻。
山长不见秋城色,日暮蒹葭空水云。
【雨中过员稷巴陵山居赠别】刘长卿
怜君洞庭上,白发向人垂。积雨悲幽独,长江对别离。
牛羊归故道,猿鸟聚寒枝。明发遥相望,云山不可知。
【送人还荆州(一作李嘉佑诗)】皇甫曾
草色随骢马,悠悠同出秦。水传云梦晓,山接洞庭春。
帆影连三峡,猿声近四邻。青门一分手,难见杜陵人。
【谒禹庙】徐浩
亩浍敷四海,川源涤九州。既膺九命锡,乃建洪范畴。
鼎革固天启,运兴匪人谋。肇开宅土业,永庇昏垫忧。
山足灵庙在,门前清镜流。象筵陈玉帛,容卫俨戈矛。
探穴图书朽,卑宫堂殿修。梅梁今不坏,松祏古仍留。
负责故乡近,朅来申俎羞。为鱼知造化,叹凤仰徽猷。
不复闻夏乐,唯馀奏楚幽。婆娑非舞羽,镗鞳异鸣球。
盛德吾无间,高功谁与俦。灾淫破凶慝,祚圣拥神休。
出谷莺初语,空山猿独愁。春晖生草树,柳色暖汀州。
恩贷题舆重,荣殊衣锦游。宦情同械系,生理任桴浮。
地极临沧海,天遥过斗牛。精诚如可谅,他日寄冥搜。
【入峡寄弟】孟浩然
吾昔与尔辈,读书常闭门。未尝冒湍险,岂顾垂堂言。
自此历江湖,辛勤难具论。往来行旅弊,开凿禹功存。
壁立千峰峻,潈流万壑奔。我来凡几宿,无夕不闻猿。
浦上摇归恋,舟中失梦魂。泪沾明月峡,心断鶺鴒原。
离阔星难聚,秋深露已繁。因君下南楚,书此示乡园。
【大觉高僧兰若(和尚去冬往湖南)】杜甫
巫山不见庐山远,松林兰若秋风晚。一老犹鸣日暮钟,
诸僧尚乞斋时饭。香炉峰色隐晴湖,种杏仙家近白榆。
飞锡去年啼邑子,献花何日许门徒。
【荆州歌】李白
白帝城边足风波,瞿塘五月谁敢过。荆州麦熟茧成蛾,
缲丝忆君头绪多。拨谷飞鸣奈妾何。
【峨眉山月歌】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江上寄巴东故人】李白
汉水波浪远,巫山云雨飞。东风吹客梦,西落此中时。
觉后思白帝,佳人与我违。瞿塘饶贾客,音信莫令稀。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悲秋】杜甫
凉风动万里,群盗尚纵横。家远传书日,秋来为客情。
愁窥高鸟过,老逐众人行。始欲投三峡,何由见两京。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衮衮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禹庙(此忠州临江县禹祠也)】杜甫
禹庙空山里,秋风落日斜。荒庭垂橘柚,古屋画龙蛇。
云气生虚壁,江声走白沙。早知乘四载,疏凿控三巴。
【题忠州龙兴寺所居院壁】杜甫
忠州三峡内,井邑聚云根。小市常争米,孤城早闭门。
空看过客泪,莫觅主人恩。淹泊仍愁虎,深居赖独园。
【旅夜书怀】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长江二首】杜甫
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朝宗人共挹,盗贼尔谁尊。
孤石隐如马,高萝垂饮猿。归心异波浪,何事即飞翻。
浩浩终不息,乃知东极临。众流归海意,万国奉君心。
色借潇湘阔,声驱滟滪深。未辞添雾雨,接上遇衣襟。
【将晓二首】杜甫
石城除击柝,铁锁欲开关。鼓角悲荒塞,星河落曙山。
巴人常小梗,蜀使动无还。垂老孤帆色,飘飘犯百蛮。
军吏回官烛,舟人自楚歌。寒沙蒙薄雾,落月去清波。
壮惜身名晚,衰惭应接多。归朝日簪笏,筋力定如何。
【子规】杜甫
峡里云安县,江楼翼瓦齐。两边山木合,终日子规啼。
眇眇春风见,萧萧夜色凄。客愁那听此,故作傍人低。
【移居夔州郭】杜甫
伏枕云安县,迁居白帝城。春知催柳别,江与放船清。
农事闻人说,山光见鸟情。禹功饶断石,且就土微平。
【阁夜】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
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
【入宅三首(大历二年春,甫自西阁迁赤甲)】杜甫
奔峭背赤甲,断崖当白盐。客居愧迁次,春酒渐多添。
花亚欲移竹,鸟窥新卷帘。衰年不敢恨,胜概欲相兼。
乱后居难定,春归客未还。水生鱼复浦,云暖麝香山。
半顶梳头白,过眉拄杖斑。相看多使者,一一问函关。
宋玉归州宅,云通白帝城。吾人淹老病,旅食岂才名。
描写长江三峡的诗句
1.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出自唐代李白的《上三峡》,意思是:巴水穿过巫山,巫山夹着青天。
2.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出自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意思是:清晨,朝霞满天,我就要踏上归程。从江上往高处看,可以看见白帝城彩云缭绕,如在云间,景色绚丽!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之间就已经到达。
3.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出自唐代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意思是:我的心魂早已高飞,就从巴峡穿过巫峡,再到襄阳直奔洛阳。
4.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出自唐代杜甫的《阁夜》,意思是:天未明时,当地的驻军已开始活动起来,号角声起伏悲壮; 倒映在三峡水中的星影摇曳不定。
5.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出自杜甫的《旅夜书怀》,意思是: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
《三峡》全文注音
自(zì)三(sān)峡(xiá)七(qī)百(bǎi)里(lǐ)中(zhōng),两(liǎng)岸(àn)连(lián)山(shān),略(luè)无(wú)阙(quē)处(chù)。重(zhòng)岩(yán)叠(dié)嶂(zhàng),隐(yǐn)天(tiān)蔽(bì)日(rì)。自(zì)非(fēi)亭(tíng)午(wǔ)夜(yè)分(fēn),不(bú)见(jiàn)曦(xī)月(yuè)。至(zhì)于(yú)夏(xià)水(shuǐ)襄(xiāng)陵(líng),沿(yán)泝(sù)阻(zǔ)绝(jué)。或(huò)王(wáng)命(mìng)急(jí)宣(xuān),有(yǒu)时(shí)朝(cháo)发(fā)白(bái)帝(dì),暮(mù)到(dào)江(jiāng)陵(líng),其(qí)间(jiān)千(qiān)二(èr)百(bǎi)里(lǐ),虽(suī)乘(chéng)奔(bēn)御(yù)风(fēng),不(bù)以(yǐ)疾(jí)也(yě)。春(chūn)冬(dōng)之(zhī)时(shí),则(zé)素(sù)湍(tuān)绿(lǜ)潭(tán),回(huí)清(qīng)倒(dào)影(yǐng)。绝(jué)*多(duō)生(shēng)怪(guài)柏(bǎi),悬(xuán)泉(quán)瀑(pù)布(bù),飞(fēi)漱(shù)其(qí)间(jiān)。清(qīng)荣(róng)峻(jùn)茂(mào),良(liáng)多(duō)趣(qù)味(wèi)。每(měi)至(zhì)晴(qíng)初(chū)霜(shuāng)旦(dàn),林(lín)寒(hán)涧(jiàn)肃(sù),常(cháng)有(yǒu)高(gāo)猿(yuán)长(cháng)啸(xiào),属(shǔ)引(yǐn)凄(qī)异(yì),空(kōng)谷(gǔ)传(chuán)响(xiǎng),哀(āi)转(zhuǎn)久(jiǔ)绝(jué)。故(gù)渔(yú)者(zhě)歌(gē)曰(yuē):“巴(bā)东(dōng)三(sān)峡(xiá)巫(wū)峡(xiá)长(cháng),猿(yuán)鸣(míng)三(sān)声(shēng)泪(lèi)沾(zhān)裳(cháng)。”
课文三峡中的裳怎么读
三峡中的“裳”读音是:cháng。
出自:郦道元《三峡》
原文选段: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释义: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晴初:(雨后或雪后)天刚刚放晴的时候。属引:连续不断。属(zhǔ):动词。连接。引:延长。凄异:凄凉怪异。裳(cháng):衣服。
扩展资料
本文是《水经注》中《江水》中的“(江水)又东过巫县南,盐水从县东南流注之”的一条注。记叙了长江三峡雄伟壮丽的奇景,能激发人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人物成就:
郦道元勤奋好学,广泛阅读各种奇书,年少立志要为西汉后期桑钦编写的地理书籍《水经》作注。在编纂时他引用的历史文献和资料多达480种(前人著作达437种之多),其中属于地理类的就有109种及郦道元亲身考察所得到的资料,还有不少汉、魏时代的碑刻材料(这些资料大多都已失传)。
人物轶事:
通过实地的考察和对地理书籍的研究,郦道元深切感到前人的地理著作,包括《山海经》、《禹贡》、《汉书·地理志》以及大量的地方性著作,所记载的地理情况都过于简略。
三国时有人写了《水经》一书,虽然略具纲领,但却只记河流,不记河流流经地区的地理情况,而且河流的记述也过于简单,并有许多遗漏。更何况地理情况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理情况也不断发生变化。
例如,河流会改道,地名有变更、城镇村落有兴衰等等,特别是人们的劳动会不断改变地面的风貌。因此历史上的地理著作,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了。郦道元决心动手写一部书,以反映当时的地理面貌和历史变迁的情况。
后世纪念:
河北涿州东道元村中,有一座“郦道元故居”。故居占地约800平方米,坐北朝南,有正房五间,内塑有郦道元仿铜像一座,两侧有大型山水人物壁画,室内展有各代咏郦道元故居的诗词和咏郦亭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