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这八句诗分别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0-07-22   作者:互联网搜集整理

(1901年11月7日),这位老者在诀别人世时,留下了一首凄凉的绝命诗: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

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

海外尘氛犹未息,请君莫作等闲看。

“秋风宝剑孤臣泪”,百年之下,我亦读之垂泪!

画报上夹护着李鸿章的日、俄两国,被普遍认为是导致李鸿章死亡的主要“凶手”。

先看日本。在李鸿章的遗折中自诉到:“窃臣体气素健,向能耐劳,服官四十余年,未尝因病请假。前在马关受伤,流血过久,遂成眩晕。”李鸿章是沙场征战出来的文人,文武全才,体格相当健壮,且相貌堂堂,此点在当时被国际外交界广为称赞,后世的周恩来颇有些类似之处。那部引发极大争议的电视剧《走向共和》中,也有李鸿章晚年还纳了一个二八娇娃为妾的故事,也属于艺术真实。

甲午战后,日本指名要李鸿章前往马关谈判,结果在艰难的谈判过程中,李鸿章居然被一日本“极右翼分子”险些杀害,据梁任公在《李鸿章传》中记载:“当遇刺之初,日皇遣御医军医来视疾,众医皆谓取出枪子,创乃可疗,但虽静养多日,不劳心力云。鸿章慨然曰:国步艰难,和局之成,刻不容缓,予焉能延宕以误国乎?宁死无刺割。之明日,或见血满袍服,言曰:此血所以报国也。鸿章潸然曰:舍予命而有益于国,亦所不辞。其慷慨忠愤之气,君子敬之。”

李鸿章遇刺,完全打乱了日方的谈判步骤,引起国际的高度关注,“日皇及举国臣民同深震悼,遂允将中国前提出之停战节略画押。口舌所不能争者,籍一枪子之伤而得之。”但毫无疑问,对于一位年过七旬的老翁来说,这一枪当然是大大损害了他的健康,缩短了他的寿命。

再来看看那一直被李鸿章引为“拒日”伙伴的沙俄。马关条约后,李鸿章为避风头,出使欧美,第一站就是参加沙皇的即位大典,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其氛围丝毫也不亚于日后的“同志加兄弟”。此行签订《中俄密约》,真正是前门拒狼、后门放虎。李鸿章晚年因联俄拒日外交所导致的重大失误,被认为是导致他本人死亡和列强瓜分中国的重要因素。学界和民间均有俄使逼死李鸿章的说法。梁启超在其被引为权威的《李鸿章传》中说:“……(俄使)助天为虐,恫喝催促,于邑难堪,及闻徐寿朋之死,拊心呕血、遂以大渐,以光绪二十七年九月廿七日薨于京师之贤良寺。闻薨之前一点钟,俄使尚来促画押云。”鸿章此时悔之已晚!

法国画师选择日、俄军队夹护李鸿章作为主题,莫非真是冥冥中的天意?

其实,弱国无外交,无论日本还是俄罗斯还是别的什么国家,都不是“害死”李鸿章的元凶。导致李中堂死亡的原因只有一个:国事艰难,己不如人,即令诸葛在世,也无可奈何呀!

马关谈判前,李鸿章和日本总理大臣伊藤博文曾叙旧,伊藤在尖锐地指出了中国十年(彼时二人在天津就国家命运有一番深谈)来“至今一无变更”后,说道:“天道无亲,惟德是亲……盖天之待下民也,无所偏倚,要在各国自为耳。” “自为”之语真是警世钟,振聋发聩,成为后世不少豪杰卧薪尝胆的激励。

李鸿章曾有一幅精彩的对联:“受尽天下百官气,养就胸中一段春”,但国运乖蹇,“胸中一段春”还是郁积成疾呀,临终前,这位出色的外交家和军事家“未尝口及家事,惟切齿曰:可恨毓贤误国至此。既而又长吁曰:两宫不肯回銮。遂瞑焉长逝”,留下“銮辂未归,和议新成,东事尚棘,根本至计,处处可虞”的遗恨,及“多难兴邦,殷忧启圣,举行新政,力图自强”的期盼。

梁启超挽之曰“回首山河非、只有夕阳好、哀哀浩劫、归辽神鹤竟何之”,是耶是耶,百载之下,文物依旧,吾侪惟有抚案太息。鸿章或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一首用李鸿章临终诗谱的歌曲,很有气势,好象是某个节目篇尾曲,听过一次记不清了,请问歌名和下载地址?

劳劳车马未离鞍:马车前的马还没有离开马鞍(比喻事业没完成)。临事方知一死难:事到眼前才知道免不了一死。三百年来伤国步:几百年来为国家的发展缓慢而悲伤。八千里外吊民残:在几百里之外为民残哀悼。秋风宝剑孤臣泪:秋风吹这宝剑,孤城落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日落照着旗子和大将坛。海外尘氛犹未已:外国人对我国的侵略还没有停止。诸君莫坐等闲看:大家不要视若等闲,冷眼旁观啊!赏鉴:李鸿章在自己临死之时仍心系国家, 希望国家能够摆脱内忧外患,强大起来。可是无奈自己已经离死不远了,因此心含遗愤,希望后人能够完成他的遗愿。

请问李鸿章临终诗的名字,还有其中内容是什么意思

名字不知道,貌似没有劳劳车马未离鞍:马车前的马还没有离开马鞍(比喻事业没完成)。

临事方知一死难:事到眼前才知道免不了一死。

三百年来伤国步:几百年来为国家的发展缓慢而悲伤。

八千里外吊民残:在几百里之外为民残哀悼。

秋风宝剑孤臣泪:秋风吹这宝剑,孤城落泪。

落日旌旗大将坛:日落照着旗子和大将坛。

海外尘氛犹未已:外国人对我国的侵略还没有停止。

诸君莫坐等闲看:大家不要视若等闲,冷眼旁观啊!

赏鉴:李鸿章在自己临死之时仍心系国家, 希望国家能够摆脱内忧外患,强大起来。可是无奈自己已经离死不远了,因此心含遗愤,希望后人能够完成他的遗愿。

“李鸿章在临终”时所作的一首诗是什么?

  1. 李鸿章绝命诗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

    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

    海外尘氛犹未息,请君莫作等闲看。

  2. 劳劳车马未离鞍:马车前的马还没有离开马鞍(比喻事业没完成)。

    临事方知一死难:事到眼前才知道免不了一死。

    三百年来伤国步:几百年来为国家的发展缓慢而悲伤。

    八千里外吊民残:在几百里之外为民残哀悼。

    秋风宝剑孤臣泪:秋风吹这宝剑,孤城落泪。

    落日旌旗大将坛:日落照着旗子和大将坛。

    海外尘氛犹未已:外国人对我国的侵略还没有停止。

    诸君莫坐等闲看:大家不要视若等闲,冷眼旁观啊!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安徽合肥肥东人,因行二,故民间又称“李二先生”。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作为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晚清重臣,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曾经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等。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著有《李文忠公全集》。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

由李鸿章临死前写的诗创作的那首歌曲叫啥

劳劳车马未离鞍,

临事方知一死难。

三百年来伤国乱,

八千里外吊民残。

秋风宝剑孤臣泪,

落日旌旗大将坛。

海外尘氛犹未息,

诸君莫作等闲看。

是诗吧更多

恩 被人谱上曲了

你要知道什么

这正是歌词啊

我问的是歌名 我找到了 电视剧《淮军》音乐创作、主题歌创作舒楠。主题歌《绝笔诗》,徐沛东演唱。

能给个采纳吗

李鸿章在临终诗中提到了孤臣泪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

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

海外尘氛犹未息,请君莫作等闲看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谁写的

这首诗是临终之际的李鸿章口占七律中的一首。

1901年二月6日,北京贤良寺。临终之际的李鸿章口占七律一首,由其子李经述代为笔录。诗曰: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氛犹未息,请君莫作等闲看。

扩展资料:

这首诗的意思是:

马车前的马还没有离开马鞍(比喻事业没完成),事到眼前才知道免不了一死。

几百年来为国家的发展缓慢而悲伤,在几百里之外为民残哀悼。

秋风吹这宝剑,孤城落泪,日落照着旗子和大将坛。

外国人对我国的侵略还没有停止,大家不要视若等闲,冷眼旁观啊!

其实,李鸿章骨子里仍是个书生!

晚清帝国的每一缕新鲜空气都与李鸿章这个名字紧紧相连,中国近代历史上最为悲伤、沉痛、屈辱的记忆都与李鸿章相连。 作者并没有按照一般的套路,对李鸿章进行简单的评价,而是让事实说话,以文学化的笔调细致地描绘了李鸿章的真实面目:建海军,造炮舰,派遣留学生,签和约等。

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了解到的不仅是一个名为李鸿章的个体起伏波折的人生曲线,也是一个时代、一个没落王朝的苦苦挣扎,从而引发对近代中国的深入思考。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李鸿章与淮军》

声明:内容仅供参考,图片和文章选取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