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歌曲在提高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能力方面的作用
摘要:本文通过调查英语专业学生学唱英文歌曲对口语能力的影响,发现学生在提高口语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英文歌曲在这方面的作用,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以及如何通过学唱英文歌曲提高口语能力的建议。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显示英语专业学生普遍对自身的口语水平不满意,学生口语基础薄弱,课堂教学缺乏新意;英文歌曲在提高口语能力方面有一定的作用。基于此笔者提出将英文歌曲融入学生课堂口语教学和课余口语学习过程中,并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学习策略,以期达到提高口语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英文歌曲,口语能力,作用
Impact of English Songs on the Oral English Proficiency of English Majors
Abstract: This paper is an investigation on impacts of English songs on the oral English proficiency of English majors, through which problems existing in students’ oral English learning and the role of English songs in their learning process have been found.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and suggestions are offered. Survey results show that most of English majors are not satisfied with their oral ability and there is a need to improve their English speaking. Lack of innovation is a big problem in oral classes, and singing English songs has positive impact on students’ oral English proficiency. Therefore, the author of this paper proposes proper strategies of adopting English songs to enhance learners’ oral ability.
Key words: English songs; oral English proficiency; impact
提纲
1. Introduction
1.1 Studies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English songs and learners’ oral ability
1.2 Purpose of this study
1.3 Structure of this paper
2. Research description
2.1 Subjects
2.2 Instruments
2.3 Procedure
3. Findings and discussions
3.1 Analysis of questionnaire results
3.1.1 An overview of English majors’ oral ability
3.1.2 Problems existing in students’ oral English study
3.1.3 The role of English songs in students’ life
3.1.4 Effects of singing English songs on learners’ oral ability
3.1.5 Feasibility of adopting English songs in teaching
3.2 Findings and discussions of the interview
4. Suggestions on applying English songs to improving learners’ oral ability
4.1 To select proper songs
4.2 To adopt various strategies
4.2.1 Listening and learning alone
4.2.2 Listening and learning in group
4.2.3 Singing English songs in oral class
5. Conclusion
References
陈洁明,2009,Krashen的二语习得理论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启示[J〕,《青年文学家》第18期。
孙 洁,2009,克拉申输入假设和情感过滤假设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启示[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第8期。
杨维权,2006,对高校英语专业口语教学的调查分析[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4期。
唐承贤,1999,关于英语专业口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第1期。
石 兰,2001,英语口语节奏分析[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第3期。
姚雪春,2004,英语专业口语教学改革与实践探讨[J〕,《珠江工学院学报》第6期。
裴正微,2003,音乐智力对英语听说的影响[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第3期。
陈金莲、陈建平,2005,英文歌曲教学效用的探析[J〕,《中山大学学报》第3期。
余郑景,1999,英文歌曲与英语学习[J〕,《成都气象学院学报》第3期。
兰艳萍、孟凌云,2007,论英文歌曲资源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第6期。
Appendix
英文歌曲在提高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能力方面的作用
本问卷用于毕业论文调查,请您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作答,如特殊标明外均为单项选择题。感谢您的合作!
1 你对你的口语水平满意吗?
A 不满意 B 比较满意 C 满意 D 很满意
2 你认为制约你的口语能力的因素有哪些?(可多选)
A 语音 B 词汇 C 句法结构 D 节奏 E 语调
F 焦虑情绪(如怕犯错,公众场合发言紧张等)G 其他——
3 你认为目前口语课教学存在哪些问题?(可多选)
A 学生积极主动性不高 B 教学形式单一,缺乏新意 C 课时少 D学生不够重视 E 其他——
4 没有口语课后,你还坚持练习口语吗?
A 一直坚持 B 有时候 C 没有
5 你希望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口语水平吗?
A 希望 B 无所谓 C 没想过
6 你正在(打算)如何提高自己的口语能力?(可多选)
A 参加专门的辅导班 B 阅读相关书籍 C 英文歌曲 D 英文电影,美剧 E 参加英语角 其他——
7 你是否喜欢英文歌曲?
A 喜欢 B 一般 C 不喜欢
8 你是否经常听英文歌曲?
A 从不 B 偶尔 C 经常
9 你喜欢的英文歌曲类型?(可多选)
A 爵士 B 摇滚 C 古典 D 乡村 E 流行 F 童谣,民歌 G R&B
10你听英语歌曲注重的是什么?
A旋律B歌词C歌手知名度 D 其他
11听英语歌曲时你是否会认真去了解歌曲背景,词义,寓意或是词句用法呢?
A会 B 有时候会 C不会,仅听歌而已
12 对于你喜欢的英文歌曲,你是否会演唱或记得其中的部分歌词?
A 是 B 否
13 你是否采纳过英文歌曲这种方式提高英语口语?
A 有 B 没有
14 你认为听唱英文歌曲对提高口语能力有帮助吗?
A 没什么帮助 B 有一定帮助 C 有很大帮助 D 不好说
15如果你认为有帮助,那么听唱英文歌曲对提高英语口语能力的帮助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可多选,答案按照帮助程度由高到低排列)
A 语感 B节奏 C 口语词汇 D 短语搭配 E 文化 F 英语思维方式 G 发音 H 语调 I 提高兴趣 J 缓解口语练习时的焦虑情绪 K 其他
16 你听英文歌曲时,会采用什么方式?(可多选)
A 只是泛听,不刻意学习,旨在提高兴趣,培养语感
B 有意识的锻炼听力水平,如辨别单词,注意发音规律等
C 下载相应歌词,边听边学唱
D 总结歌词中的词汇,短语搭配等现象
17 你认为学习英文歌曲可以成为教学一部分吗?
A可以,让同学多渠道接触英语,对英语感兴趣
B不行,这只能属于娱乐,不利于教学
C无所谓
再次感谢您的合作!
小学语文教学应该从哪方面找论文题目和题材?
提供一些小学语文教学的论文题目,供参考。 儿童课外文学阅读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儿童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重、地位及意义 某一位儿童作家或某一类儿童文学作品的研究 关于文学欣赏的研究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小学语文教师人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研究 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研究 课改背景下的语文课程发展性教育评价研究 小学识字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拼音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和地位研究 论小学语文教育中的语文素质培养 家庭教育对儿童语言发展的影响 小学拼音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识字教学的人文教育研究 词汇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 小学阅读教学中涉及的汉语语法知识及其教学问题研究 小学语文教师的逻辑知识与小学生思维发展研究 小学高年学生作文心理的成因分析及其对策 小学作文常见病句类型成因及对策 新中国成立以后小学生作文的发展脉络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小学作文教学方法的多元现象研究 传统作文教学的误区研究 中外优秀小学作文教学模式之比较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研究 小学语文学习方式的研究 小学语文教师教育的研究 小学语文创新教育的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的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训练途径的研究 小学作文训练与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常见的拼音错误调查分析 小学生错别字情况调查及对策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使用状况的研究 语感与小学语文教学 口语交际与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评价研究 小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研究 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培养 小学生语文知识构成的研究 小学生语文作业批改的艺术 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考试改革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指导的研究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或策略)研究 改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小学语文的合作学习研究 小学语文的研究性学习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作文评语的研究 中国古典诗歌艺术鉴赏的研究 中国古代小说鉴赏的研究 中国现代小说鉴赏的研究 中国现代散文鉴赏的研究 中国现代诗歌鉴赏的研究
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学生阅读”该怎样展开
1、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 我们所处时代正发生着一场深刻的变革,科技与信息的洪流正席卷全球,一种新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正悄然向我们走来。在这样的一个时代,一切产品和服务所创造的价值中,知识含量的比重越来越高,并居于主要地位。过去那种使用原材料和使用机械加工所创造的价值,其比例会越来越小。人类将会以更少的材料与更少的能源消耗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因为其中注入了更高的知识含量。所以,这是一个基于知识,注重更新换代、创造升级的时代。知识经济的悄然兴起,可以说是一场无声的革命,它对我们现有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包括教育经营管理乃至领导决策等活动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知识经济的到来,要求人们发挥创新精神与能力。不仅在科技创新,而且在文化上、管理上也都要创新,不能墨守成规,在知识经济的形势下,光靠引进与模仿是没有出路的。因为引进与模仿到了一定的程度就丧失了进一步发展的自主力。唯有不断地创新,才能在竞争中居于不败之地,才能有发展的不竭动力。 2、教育改革迫在眉睫 知识经济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教育也同样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在知识经济时代,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的专用名词,而是指那些不会学习,不懂创造的人。教育传承人类文化的功能更多地为信息系统所取代,教育的根本定义和价值在于塑造学生一个健康向上、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格,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然而,现实的教育却不容乐观,它是一种接受教育。教育的功能仅仅停留在承传人类已有的科学文化知识,更多的体现在习得和模仿那些被证明为唯一正确的答案和最好的处理方式,并将这些答案与方式运用于日后的生活。它更多地是单一、封闭的思维方式,追求知识存储的量。学生只是知识信息的接受器,处在一种被动接受的学习地位上,重复和再现所学知识和技能。而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世界变成一个不确定的变化的世界,它要求人们用一种开放的、多元的、主动的思维方式来应对这一变幻的世界。一些发达国家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中心,全方位地进行研究性学习。事实证明,必须改变旧的学习模式和培养人才的模式努力适应知识经济、信息社会的需要。总之,国力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说到底就是教育的竞争。为了生存和发展,我们必须迎接挑战,快步赶上。 研究性学习就是在这样的时代和教育现状下产生的。3、我校已奠定了实施的研究性学习良好基础。2003年开始,我校提早就对研究性学习课程进行探讨,2004年我校请刑熙平主任做课,对研究性学习有了初步了解。它要求让学生联系自然和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和相关内容的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和提高,培养创新的学习精神、亲身的实践能力和终身的学习能力。作为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目的,对我们学校来说,并不是一个完全的更新,而是一个改进的提升。我校已奠定了实施的研究性学习良好基础。二、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意义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在掌握科学内容的同时,初步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方法,掌握科学能力的一种学习方法。 研究性学习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入手,加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将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在参与指导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地吸纳新知识,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研究性学习围绕着现实世界各种真实的问题而展开,学生解决问题是需要学习知识,但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学会知识,而是为了学会学习,为了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等。我校学生整体素质良好,我们要培养学生具有开放意识、创新精神。根据我校的特点,将“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结合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与探索,将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让学生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对提高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很强的实效性。三、研究性学习的目标:1、能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尤其是动手操作能力。2、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3、能陶冶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4、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四、课题研究内容 要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必然涉及众多学生和教师,这就要精心组织,需要强有力的具体管理措施;学校实施研究性学习还只是起步阶段,教师、学生对如何分析学校特色和传统优势,结合本地自然条件和人文资源,确定研究课题缺乏经验,所以必须开展选题研究,探讨在学科教学中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如何利用各科综合实践课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研究过程中,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充分发挥教师专长,就必须开展指导方法的研究;对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及成果,更需要切实可行的评价体系,以激励教师、学生更好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同时获得大量的案例既是研究性学习本身的必然,也是为今后的深入研究积累经验,获得更深的感受。 小学研究性学习重在研究: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方法以及获得详实的案例,为研究性学习的后续研究做好铺垫。其余的内容是开展研究性学习必要的准备,是为突破研究重点服务的。教师要加强探索性和创新性的实践,在自己的学科教学中充分利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观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以校本课、地方课、学科课为载体,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使教师在教中研,在研中教,促使教育科研整合出最佳的效果。教师要做好相关资料的积累,为自己的实践积累材料,也为将来的深入研究做好准备。五、研究性学习的一般流程 研究性学习根据时空和载体的不同,可以有各自不同的学习途径和模式,但无论途径和模式怎么不同,其学习的基本流程应该说是一致的。概括起来说,大约有如下几种: (1)文献研究法。有的也称"历史法",就是将一定的成果事件放在当时当地的历史背景和条件下,进行成败得失的分析,以便今人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2)实验观测法。主要是通过科学实验或科学观测来获得数据或实况纪录,进行研究学习。运用这一方法时,关键是要控制好内外有关条件,记录变量要真实及时,要确保有一定量的数据记录,这样才能确保研究学习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3)调查研究法。就是通过广泛的社会调查,获得比较充分详实的资料,然后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从中寻求规律,发现问题,确定对策。 (4)思辩探究法。就是针对或建立几种不同的论点或观点,通过相互论辩来进行研究学习,在论辩的基础上,要形成自己思辩的成果。 (5)畅想论证法。是指先提出一种假设或假想,再加以证实或证伪的研究方法,但假想应该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不应该是毫无根据的瞎想,假想既要大胆,敢于创新,更要小心论证,做到科学可靠。 (6)建模概括法。主要是将成果概括化为实物模型或数学模型来进行带技术性的研究,这种研究带有超前性、规划性、预测性、概括性、抽象性等特点,是将预想变成缩微实物,或者从已有的事物中概括抽象出来。六、课题研究的对象和组织形式为了保证“研究”的顺利实施,我们制定了详细的“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为副组长及骨干教师组成的“研究性学习”课题领导小组。我们统一认识,统一目标,统一安排。从干部到教师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研究性学习”的研究之中。大家各尽其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进行了全面合理的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具体骨干教师:宋守云、于红花、王红、潘晓燕、王程梅各班级在研究主题范围内拟定本课题研究活动的方案。时限两年。七、课题的实施 1、进行研究性学习与教学科研整合的实践探索。在研究的过程中,注重研究性学习和学科的整合,在语文学科中开展“开辟识字乐园,搭建识字平台”“踏寻‘情感朗读’之路”实验,在数学学科中开展“让学生自由发言”、“抓好学生预习”研究,在英语课中开展“培养学生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教学研究,这些教学实践,既是实践研究性学习的理念,又丰富了研究性学习的内涵,起到良好的相互促进的作用。2、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产生灵感,找到研究的兴趣点,激发研究的兴趣。 3、培养骨干,让他们的研究在班级中起到良好的熏陶和带动作用。 4、制定研究方案 研究课题或问题确定后,教师对课题的初步设计进行讨论和论证,制订出详细的研究方案。 5、课题的结题。要求课题结题后,应该有相应的论文、作品等相应的研究工作小结或研究纪录,总结研究过程中所做的工作,参与课题的研究体会,汇报研究思路、研究过程与研究取得的成果,形成学校研究型课程案例集。 八、研究评价 1、研究评价的一般原则 (1)重在研究过程,包括学生在该项研究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合作能力所起作用等,有利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体会学习过程的喜悦,培养学习的兴趣,领会研究的一般方法,进而培养热爱科学研究,敢于创新实践,乐于实践的综合素质。 (2)重在知识技能的运用。在小学阶段,研究性学习的作用除了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意识、学习初步的科学方法之外,知识技能的学习和运用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学生只有在运用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才能不断的获得知识和对科学产生持久的兴趣,科学的研究方法才能逐步深入学生的心中。 (3)重在亲身参与实践活动获得的亲身体验和感悟。(4)重在学生的全员参与。在一个集体中,学生的良莠不齐是客观存在的。研究性学习应该让全体学生充分的参与到活动中来。重在过程,让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应该淡化结果追求。 2、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实施 小学的研究性学习评价要贯穿于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既要适度的关心学生的研究结果,又要关注学生参与活动、达成研究性学习目的的情况,又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用多元智力理论指导学生的研究性实践。在实施评价的时候,评价的方案的确立,可以是老师提出也可以是师生商议共同提出评价的方案。共同提出评价要求是体现以人为本和尊重学生的表现。 九、成果汇报和展示 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加强课题研究的阶段性过关,找到成功的地方,发现存在的不足,以便不断的改善自己的研究过程。 1、阶段性成果交流汇报。学期交流汇报活动,活动的形式是结合学校开展“教学沙龙”活动。活动的内容是选择成果优秀的教师交流研究指导心得,探讨存在的不足以及获得的经验,展望课题今后的研究方向,交流各自的研究成果等。 2、实验各个阶段的理论小结。每学期进行期末的理论小结,针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和获得的经验,上升到一定的理论层次加以阐述。 3、争取开展校级成果汇报课。 4、点评深化阶段。在整个研究的过程中,邀请学校领导进行点评和指导,在理论和实践上得到领导的指点,使课题的研究更趋于规范。 5、撰写研究报告。十、研究性学习的成果(一)是儿童自主学习的空间扩大。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个体发展、展现其问题解决能力的舞台,每一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思路,选择自己探究的主题和探究的方式。同时,学生的学习空间得到大大拓展,从课堂拓展到社区乃至整个社会。而且学生获得知识、信息和能力的途径大大增加,从单一的教材和听讲、阅读、练习,扩展到社会所提供的各种文本和媒体。例如在低年级语文课程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开辟学生识字乐园,给学生搭建识字平台。通过在识字空间上的开放,实验班学生在校内、校外、家庭、社会等环境中认识了大量汉字;通过识字量上的开放,我们要求在家长、老师的引导下开展了“好书伴我读”活动,利用闲暇时间读书、读报、讲故事,把课堂延伸到家庭,学生识字兴趣不断上升;通过在识字的学习方法上的开放,我们倡导自主识字,师生互动学习;通过识字的内容上的开放,使得学生学会了采取多种方法复现那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生字。激发了学生自主识字、主动学习的热情,积极的引导,坚持训练,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提高了认读速度和学习语文的极大兴趣。例如,我校于红花老师在数学研究性学习中,倡导学生质疑问难,挖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深度。数学教材上有许多提示、概念和法则,这些为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提供了充分的材料,同时启发学生的思维导向,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倡导学生质疑问难,对概念、法则中的个别字词不甚了解,可自我设疑,多问几个“为什么”,力求自我释疑,使学生向传统和权威挑战,善于独立思考,大胆问难,真正成为了知识的主人。(二)学生的自主能力在不断的提高自主学习,对于学校教育宏扬学生的主动性、创新性来说,注入了具有巨大活力的因素。学习方式的转变,带来了整个课堂教学的优化。学生明确了课堂教学的重点;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条不紊地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活动,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信息,并作适当的调整。以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研究为主线,激发了学生的求知兴趣。根据课堂教学适时地设计研究活动,从重视教的行为向重视学的活动发展,从紧扣考纲向实际应用发展,全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我校在语文研究性学习中,点滴做法。我校王程梅老师要求学生动起来。一是课前动起来。就是在课前利用一切工具书,查出不明白的地方。让学生在课前就能动自己动起来。二是在课中动起来。就是在课中能让学生自己讲的我就只在旁边指导。只有在出现错误时才纠正。三是在课后动起来。让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东西运用到现实中。经过一个阶段的实验,实验班的语文学习有了很大的进步。只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学生都会根据我的实验要求自觉得动起来。一堂课几乎变成了学生讲,老师在听,学生动,老师在闲。例如我校王红老师在数学研究性学习中,点滴做法。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抓好学生预习。要求适合大多数学生先看书,然后再做练习来检查自己的预习情况,再带着在做习题时遇到的问题来听课。要求适合一些能力较高的同学先做习题,在一些从未接触的新知识中,看是否能够根据已学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三)、学生的素质得到有效发展研究性学习,为学生提供了更广的学习空间和更加灵活的学习形式,使学生的“能力,方法”,“情感、态度”等方面的素质得到了发展。学生经过收集、处理和加工信息资料,综合运用理论和实践知识,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巩固,学科素质和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增强了自我学习的意识。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发挥,激活了学生的创造潜能和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科学研究的志趣、态度和团体合作精神。学生在课堂上时而潜心研究,时而合作交流,时而专心聆听,时而据理力争,时而屏息凝视,时而欢呼雀跃;课后,学生或专注一人,或三人一组,或八人一组,潜心研究实践,带着浓厚的兴趣、强劲的动力完成自己喜欢的研究任务,学生的学业成绩也明显提升,所带班的数学成绩明显高于其它班。在其他课程中,学生也明显有着浓厚的研究氛围,喜欢自己搞研究、做实践、亲身体验学习的乐趣。在教学实践中,潘晓燕根据“进行朗读教学,一定要多读,少讲,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充分信任学生,充分相信学生能读懂课文,让学生在自主的阅读实践中学习读书,学会读书”的教材要求,积极探索朗读教学,更好地体现朗读的功能,重视朗读,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在朗读中获益匪浅。我们积极倡导,运用朗读这一亘古不变的教学理念,就是要让学生在朗读中求知,在朗读中提高,在朗读中探究,在朗读中创新。我校宋守云强调学生互动,能够学以致用 。孩子在学习英语的过程,就象在建构自己知识和能力大厦的过程,期间他人的引导和帮助象盖高楼大厦的脚手架一样必不可少。学生在学习过程 中,‘从做中学’,透过自我与他人的连续不断的交流, 完成个人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如在 Let’s sand an email? 这一单元时,把学生带到电脑室,让学生互动,用英文互发email,体验An email is a computer message ,it goes from one computer to another. 教师调阅个别学生发送的email,让全班同学共享。通过这种互动,学生直观体验了What’s an email ?How to sand an email ?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爱好,增强了自我学习的意识。(四)是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利。对于教师来说,研究性学习也是一个新的、促进其自身发展的课程载体。它有助于教师改变对儿童的看法,重新认识儿童;有助于教师改变以往习惯了的、单一的传授式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教师自身形成问题意识并获得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教师拓展文化结构和素养。如在组织儿童开展课题探究中,教师发现以往学习成绩并不好的学生,甚至是一些平时调皮捣蛋的孩子在研究性的学习活动中却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及学习能力,他们对问题的敏锐的洞察力、探究能力、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都优于那些教师以往认为的“好学生”,这就促使教师去重新认识学生。与此同时,教师在组织儿童对这些问题的探究观察中,也完善了教师的文化知识结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不断让位于学生的“学”,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合作分享彼此的成功、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发现,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教师的课堂教学也上了一大台阶,在研究期间,每个教师都争着上示范课,研究课,开展主题性教研活动。搞课题研究,当然要得出最后的结论,获得好的成果,但其实经过课题研究,总结出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经验最有价值。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围绕本课题撰写了课题论文,确确实实提高了我们的理论水平。(五)是有效促进学校的课程建设。研究性学习的课题设置,丰富和完善了学校的课程内容和结构,使得学校课程对学生的整体发展与促进得到体现,并使得学校与社区的联系大大增强。同时,它的设置还有效地改变以往学校教育中传授式教学方式和接受式学习方式的状况,促进了学校的教育变革。研究性学习增强了学校内部教师的团队合作以及教育研究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与发展。研究性学习不仅仅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是通过改变学习方式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它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个性,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创造空间。因此,研究性学习洋溢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体现着鲜明的时代特色。总之, 研究性学习是一个漫长而又艰巨的工作,在这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学会沟通与合作,培养了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挖掘了学生潜在的智慧和能力,发展他们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激活了各种学习中的知识储存,尝试了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同时也更新了教师的教育观念,转变了教育思想,不断吸纳新知识,转变了角色,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态度的转化者、感情的培育者、智慧的启迪者、道德的塑造者。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对于实施以德育为核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对于学生从事各门学科的学习、打好基础、掌握方法、提高能力、培养积极性大有益处。附:研究性学习个案分析个案记录与分析(一)家长是我们的支持者刘雪飞在三年级二班时是一名腼腆女生,内向,不爱说话,不愿与人沟通,更不善于表达自己,刚接手这个班对于这位学生来说着实让我头疼,特别是上课朗读课文时她的声音被同学们称作“小蚊子”,我决定从朗读入手,改变她。私下我与其家长联系想出了利用愉快学习法,让她从朗读方面找到自信心。课上、课下,我找准时机就表扬她、鼓励她、夸赞她有一副好嗓音。回家后家长也夸赞她,并诚挚的邀请她表演一下(朗读诗歌等)。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她完全变了,现在我每天都可以看见教室里有一个自信活泼大胆女孩的身影。个案记录与分析(二)教师的耐心指导如果学生找不到朗读的情感定位,那么这是老师的耐心指导便要上场了,如《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课:段落: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的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指导过程:朱凌峰你自读后交流文中感触最深的地方,(教师根据并引导学生抓住以下几个词语,指导朗读。)(1)“突如其来”从这个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突如其来的余震还能使什么怎么样?那你再来读一读这句话。(2)“静静地”我们知道小钱此刻也静静地躺在床上。(出示他们两人分别静静地躺在床上的图片进行对比。)同样是静静地躺在床上,你能说说他们此刻的想法吗?再来读这两句话,把他们的想法融入到你的声音里去。(3)“一次又一次”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骨髓是这怎么抽出来工的吗?你此刻的感受是什么?你再读一读这句话。这“一次又一次”让我们感到这骨髓抽得多么痛苦,多么不容易呀!你找一下还有哪个词带给我们同样的感受?(4)“终于”我们带着这种感受再来读这一句话我坚信在遇到这类把握不准情感的学生时,只要教师耐心指导,效果会像朱凌峰同学收获的一样明显。个案记录与分析(三)1、个案的基本情况王鑫宇是现四年级二班的学生,上课东张西望,提不起精神,有时还搞小动作。老师要求读书,他爱搭不理,让他起来读课文,他把嘴巴闭的很紧。2、分析诊断该生对学习似乎失去了兴趣,也缺乏动力,对学习的认识不足,没有积极性。无论是课堂上还是平时生活中自控能力较差。3、治疗与辅导方案(1)关心鼓励他,信任他,和他交心谈话。(2)从课堂有感情朗读课文开始,让他出出“风头”。(3)进一步的辅导、谈心、夸赞。(4)在朗读大赛上,让其充分找到自我,肯定自己。4、个案小结从目前王鑫宇的表现来看,进步是很明显的,在课堂上他成为了带动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大拿”,但还应坚持关注其发展。个案分析(四)学生档案 姓名 唐晓林 年龄 11 实验前:成绩优秀,上课时能主动提出问题,并能很好的解决问题。实验后:经常能提出自己的创新想法,并能带动班上的其他同学自主发言,是一个各方面都很棒的好学生。下面我就来举一个该生解决问题的很棒的案例。问题: 分母是8的最简真分数有几个,它们的和是多少?在解决了这一问题后,该生谈了连老师在内都没有想到的结论:个数除以2,等于和。经过我和其他学生的验证,果然没错。我为拥有这样的好学生感到自豪。个案分析(五)崔强根同学的依赖心理强,上课依赖老师,作业依赖同学,把数学学习的希望寄托在老师和同学的讲解上。由于依赖心理的存在,对知识的理解不深刻,解题时习惯于一步一步地模仿硬套,因而数学学习时表现为程式化、模式化,缺乏创新和变通能力,大大地影响学习效果。针对这一特点我对该生采取了自主选择式作业即他可以根据当天学习的内容选择教材或题册中的题目作为当日的作业,这样既可以完成全部相关的练习,也可以培养他的独立性。上课我就多采用兴趣式导入用数学小故事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我又以奖励的方式定期把数学小故事颁发给数学学习小组,学生以收集数学小故事为荣誉标志,他们在不断争取和解答数学小故事的同时,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经过这样的学习该同学自主独立性增强,有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成绩进一步提高。个案分析(六)周令文是二年一班的学生。该生比同班同学小一岁。独立性不强,体现过多的依赖性;注意力不急中,好玩,虽然这是孩子的天性可是周令文却是过了头了。针对我种情况,我进行了家访。可是得到家长的答复却是:老师,你看我孩子能做到哪就到哪吧。我们不想给他过多的压力。听到家长这样的话我的心凉了半截。家长对孩子已经放弃。可是我却不能放弃。针对这种家长不配合的情况。我制定的一定的方案。第一,对于周令文,我采用多表扬少批评的方法,只要找到他的一点点的成绩,我都大加表扬。第二,他可以自主选择作业。选作自己感兴趣的作业。第三,鼓励他勤思考,在课堂上只要发现他想回答问题我就急时的让他回答。通过这些方案,我发现周令文变了,以前他一节课能写十个字,现在不仅能把当堂的字全写完,而且能记下其中的三分之一。以前上课基本不回答问题,不会听讲,现在他在课堂上很活跃。家长对此也表示了满意。从这个个案中我发现只要对学生充满了信心,那么学生就会有进步,并且会进步不少。所以,老师对于学生不能放手,因为只要放手那么我们就可能毁了一个孩子的人生。
我想要一篇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论文!急用!我初一!
一、问题的提出 西哲有言:读史使人明智。即历史知识和历史经验,可以丰富人们的思想,陶冶情操,拓展视野,增添人们以古揽今,鉴往知来,认识现实的智慧和能力。因此,历史教育一直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成为中学阶段必修的基础课程。
然而,历史教育的成效如何?据2001年2月27日《人民日报》报道:通过对北京、上海、深圳、武汉等若干重点城市14--28岁的“中国青少年历史知识现状调查”表明:目前,我国青少年了解历史知识呈现“两高一低”即高兴趣度、高重视度、低认知度现象较为普遍;调查问卷以初中历史课本为基本知识范围,但仅有1.5%的青少年及格。
究其原因在于:历史这门思辨性很强的学科多被看成是单纯的复述性的学科,记忆性强被当作历史教学的一大特点,教学中较少有探究性、分析性的思维过程,教师较多的是将现成的结论“喂”给学生,而不要求知道是分析得出这一结论的;也不知除此结论外,是否还有其他可信的、有参考价值的结论和观点。检查考试中也往往偏重于对知识的记忆,认为学生只需看看记记背背即可,没有提供足够的让学生动脑思维的空间,学生当然考完就忘。
“学而不思则罔”。没有思维就无所收获。历史教育要真正做到给人以智慧和启迪,使学生成为有情操、会思考的人,就必须有效地改变以往历史教学中重记忆轻理解,重灌输轻思维以接受为主的学习方式,形成并倡导研究(探究)性的学习。 研究(探究)性的学习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这种被称为“研究(探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已先在上海高中阶段实验的“研究型课程”中进行。在此基础上,上海市中小学二期课程改革方案正式提出: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开设探究型课程,在高中阶段开设研究型课程中采用,而且应引入各类课程的教学中。那么,如何在初中阶段历史学科中实施探究性学习?从目前查阅的情报资料看,很少有这方面的研究。因此,本课题的提出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与研究价值。
二、研究依据 “历史探究性学习”是指在历史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组织和引导学生用类似历史学家研究历史的方法,即收集历史资料并运用历史资料,去分析问题,作出合乎逻辑解释的学习方式。研究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主要有以下三个依据:
1.从现代教学论看
现代教学论突出思维教学,它着眼于学生的思维过程;主张教师的教学是为了理解的教与学,而对知识的理解不仅是熟知各个知识点,真正的理解是对知识产生过程的了解。知识是前人经过无数次的反复实验、论证才得到的,教学有必要将这一过程告知学生,而不是教给他们孤立的知识点。正如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所主张的:“我们教一门科目,并不是希望学生成为该科目的一个小型图书馆,而是要他们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学习是一种过程,而不是结果。”历史探究性学习不是把学生当作被动的接受器,把现成的知识认识成果放在学生面前,而是把学生当作主动参加知识获得过程的人,关注的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强调的是如何得出历史结论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结论本身。它要求引导学生在收集、整理、比较、筛选、分析、归纳、运用史料的过程中,不仅掌握基本的史实、概念,同时了解历史研究的基本理论、方法和过程。这种学习方式正符合现代教学论。
2.从初中生的特点看
初中生年龄一般在13--16岁左右,现代社会的物质条件和文化条件促成了他们智力的早熟,初中生的智力发展突出表现在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发展,他们对具有故事情节及具体形象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感兴趣,最容易掌握那些用直观形象作支柱特征的概念,但要对此作全面的分析还有一定的困难。同时,随着信息科技水平的迅速发展,他们从各种媒体获取的信息和知识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新,自发的探索求知欲已经相当强烈。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是认知的过程,也是满足学习者心理需求的过程。根据初中生的身心特点,发展用直观形象作支柱特征进行逻辑思维的能力;创设问题情景,满足其探索求知欲;激发和保持学习兴趣,形成自学能力的探究精神,应当成为初中阶段学习的主要任务。因此,《面向21世纪上海市中小学新课程方案的设想》中也明确提出: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课程目标之一是: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敢于质疑,有探索精神和初步的探究能力。探究性学习强调将学生引导到问题情景中去,促使他们去发现问题,自主探究,自主解决问题,这既符合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也符合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目标。
3.从历史学科特点看
历史知识是综合的、多样性的。从时间上看,上下五千年,贯穿古代、近代、现代;从空间上看,纵横五洲四海,涉及世界各个国家各个地区;从内容上看,包罗万象,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民族关系、对外交往、科技文化、社会生活、风俗民情等各个领域。历史的多姿多彩,为学生提供了极其宽广的探究天地和思维空间。
历史意味着过去,是已经过去了的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历史知识的过去性特点,表明要认识历史,只能凭借前人以各种方式遗留下来的史料,如:历史遗址、文物古迹和文字材料等。这些反映和记录人类社会历史进程的丰富的史料,更为历史学科进行探究性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独特的优势条件。所谓“论从史出”指的就是历史学必须依据史料收集、鉴别和解释才有可能进行。因此,历史教学中引入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广泛收集、接触教材以外众多的史籍、文献和实物等史料,让他们学会对史料的分析、判断,从而弄清历史事件和现象是如何发生的,是如何影响其他历史事件的发生,教材的结论是如何得出的,并初步分辨出哪些文献和证据是可信的等等,可以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正确认识历史的科学方法。
三、学习内容的选择
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需以相适应的学习内容为载体。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的内容以教材为依据,既可以按照教材的编排选择内容,如:《人类的起源》、《明末清初的中西文化交流》等;也可以通过对教材的整合,以小型专题为内容,如:《中国传统节日风俗的由来》、《中国古代劳动工具的演变》等。在学习内容的选择上,主要考虑:
1.了解学生的兴趣与基础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了解学生是一切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因此,在探究性学习内容的选择上,必须以了解学生为前提和依据。了解学生已经具备的历史知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对历史的一些初步认识。因为新的知识的获得还需要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作为基础。在当今社会,学生每天通过多种媒体接触大量信息;而历史又与社会、自然等方面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例如:破译人类基因的密码,探究人类的起源;关于中国传统节日风俗的由来等等。学生在课堂学习前,已经对这些问题产生了兴趣。以此来选择探究性学习的内容,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探究的热情。
2.体现历史学科二期课改要求 《面向21世纪上海市中学历史学科教育改革行动纲领(2000--2010年)》是把素质教育全面落实到历史课程教材的设计蓝图。它在初中历史教学内容休系上的主要突破是:改革以往教学内容注重社会政治结构的变更,构筑以生产力发展为线索的文明史框架体系。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观点,在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推动历史前进最根本的力量是生产力。其中,人是历史的主体,是生产力中首要的能动的要素;生产工具则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物质标志。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文明的起点就是以生产工具为核心的科学技术的发明。因此,通过对现行初一年级教材中有关石器、陶器、青铜器、铁器等内容的整合,形成《中国古代劳动工具的演变》等专题,作为探究性学习的内容,力图提前渗透和体现历史学科二期课改的要求,使学生更全面地去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进程。
3.注重与现实社会的联系 英国史学家爱德华•霍列特•卡尔在《历史是什么》一书中指出:历史“是现在跟过去之间的永无止境的问答交谈。”即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历史知识不仅是指过去发生的事情,实际上它还包含人们对过去所发生事情的认识,而这种认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而变化着的。这是因为人类历史在永不停息地发展着,过去、现在和未来是处于同一条不间断的历史长河中,是无论如何也割不断的,过去了的东西总是或多或少、以这样或那样的改变了的形式浓缩在现实之中。昨天是今天的基础,今天是昨天的发展,其间含有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例如:明末清初是中国古代与近代的连接点,探究其间中西文化交流的史实以及交流中断的原因,对学生如何看待外来文化、认识对外开放具有现实意义。选择此类内容进行探究性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以古鉴今,认识现实的能力,也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学习历史价值的认识。
四、实施与评价 探究性学习关注的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同样,探究性学习的评价关注的则是参与探究的过程、探究的轨迹,而不仅仅是结果。因此探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及其能力要求,应可作为主要的评价标准:
(1)确定任务 学生根据学习内容:
A.自选一个课题。要求: •设计研究方案,内容包括: ——对他人所作的类似课题的了解; ——实施研究的步骤; ——课题成果的形式;
B.组织、主持一项活动。要求学生: •设计一个计划日程表,使其: ——符合活动的目标: ——具有逻辑性和可行性; ——表达清晰,以利大家使用; •用定性法和或定量法来评价活动的成功性。
(2)收集和处理信息 收集信息资料,帮助完成任务,要求学生: ——会使用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因特网等信息来源; ——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比较、筛选、分析、归纳; ——引用信息资料时,要注明出处。
(3)互相交流 A.向大家做课题方案或计划或成果的口头陈述,要求学生: ——有逻辑地、合乎主题地组织好陈述; ——口齿清楚,镇定自若; ——对听众的问题作出合适的回答; B.用文字、图像和/或声音,进行多媒体展示,要求学生: ——根据内容,选择合适的媒体手段; ——熟练使用选定的媒体手段,包括编辑和质量。
(4)与他人合作学习 •学生参加一个小组; •确定每个小组成员的角色和分担的责任,并确立目标和安排时间; •检查进展情况并作必要调整。
五、实施效果 从学生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所写的学后感、小论文、编辑的历史小报、制作的多媒体演示文稿等作业看,学生有了:
1.初步的收集资料的能力 对于历史学习而言,收集资料是其中一项很重要的基本功,也是探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开始的时候,教师为学生指出较为明确的方向,例如:开出参考书目,列出相关网址等,让学生学会使用图书馆和应用信息技术查阅、收集相关学习内容的资料,同时根据探究内容的需要,指导学生学会设计问卷,通过调查收集所需的资料。从学生的小论文后面注明的资料来源和为评价探究成果的成效而设计的一份问卷,显示了学生初步的收集资料的能力。
《几何原本》 静安区教育学院附校7(2)班余欣尉 提纲
1.《几何原本》与欧几里德 2.徐光启与《几何原本》 3.介绍徐光启与《几何原本》 4.介绍《几何原本》的翻译过程 5.介绍《几何原本》翻译后的影响
材料来源:
书籍:《上下五千年》
网络:
http://202.102.16.1/literature/content/gudian/5000/240.htmhttp://202.102.16.1/literature/content/gudian/5000/index.htmlhttp://gd.cnread.net/cnreadl/etwx/c/caoyuzhang/sxwq/240.htmhttp://www.hongen.com/art/twdg/htwxj/th0006.htmhttp://www.mypceya.com/book/e/h/sx5000/240.htmhttp://www.pep.com.cn/kexue/kxsd/people/people-29.htmhttp://www.shanghai.com/city/ljsy/ylcs/3003.phphttp://www.sohu.com.cn/http://www.yali.hn.cn/zxzx/midschool/geometryl/chapterl/cci.htm
关于《鸦片战争》主题发言的调查问卷
项目 好 较好 一般 需改进 信息广泛 语言生动 表达清晰 分析透彻 师生互动 配合默契 总体感觉
设计人: 静安区教育学院附校七(1)班 史页隆
2.初步的运用资料分析问题的历史思维能力 我们要求学生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撰写历史小论文,这为学生运用历史资料,发展思维能力提供了广阔天地。因此,能够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比较、筛选、分析、归纳,提出合乎逻辑的解释,得到新的启示则需要更高水准的思维才行;而写作更需要从思维王国中寻找出一种观点在纸上叙述出来;在整个过程中,大脑必须完全理解它要阐述的东西。在学习《明末清初中西文化交流》后,学生们自选课题撰写小论文,选题有《活字印刷术回传之启迪》、《明末清初的传教士与外来侵略者之比较》、《漫谈闭关锁国》等,显示了学生初步的运用资料分析问题的历史思维能力。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获得的不仅仅是对历史知识的了解,更重要的是获得探究历史的情感体验,并从史实中吸取今天所需的养分,以史为鉴,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
静安区教育学院附校学生小论文主要篇目 1 中国的第一张世界地图 七(2)班 王如意 2 从徐光启身上得到的启示 七(3)班 王美超 3 中西文化交汇地——澳门 七(5)班 虞 莹 4 交流港口的独特文化 七(3)班 徐匀昀 5 从“丝绸之路”到郑和下西洋 七(1)班 毛晓辰 6 郑和远洋——中国的尝试 七(3)班 水逸周 7 活字印刷术回传之启迪 七(1)班 朱轶琪 8 明末清初的传教士与外来侵略者之比较 七(3)班 赵洛辰 9 漫谈闭关锁国 七(4)班 孙淑戈 ……
3.初步的联系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历史学科跨越古今,综合特征明显,历史知识结构既包括纵向时间及因果关系的链条式结构,又包括民族、国家、地区等横向空间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侧面的网状结构。学生在历史探究性学习中,自然地将纵向知识与横向知识联系起来,历史知识与其它相关学科知识联系起来,并运用于学习中。例如:学生在《中日甲午战争》的主题发言中,联系文学作品,引用屈原的《国殇》和爱国诗人黄遵先在甲午战争期间创作的诗歌《哀旅顺》,创设历史情景;联系地理知识,从《马关条约》中规定开放的通商口岸与两次鸦片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地理位置的不同,认识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步步深入;联系日本明治维新的历史,从近代中日两国的发展步伐,比较中日两国的不同命运;显示了联系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4.与人交流、合作学习的精神 学会交流与合作是探究性学习的目标之一。为此,我们在学习中创设机会,例如让学生交流各自制作的历史小报、论文选题等。再如:要求学生自己组成小组,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教材中的一节,上台作主题发言。小组成员分工协作,有的负责收集资料;有的制作多媒作演示文稿;有的为检测讲课效果而设计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显示了与人交流、合作学习的精神。
“鸦片战争”主题发言活动记录 一、任务 全体组员一起为4月5日的主题发言作准备 二、人员分工 组长:孙子辰——对鸦片战争总概括 组员:吴煜雯——从备课至主题发言的记录 组员:张臻荣——查找鸦片战争的危害性 组员:黄 旻——查找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 组员:史页隆——制作发言后问卷调查 三、活动过程 3月31日(周六)——4月1日(周日) 孙子辰:查找鸦片战争书一本,炮台租界图片。 黄 旻:查找鸦片战争图片。 4月2日(周一): 张臻荣:查阅鸦片战争人物、租界图片及文章。 中午小组集合,制成电子演讲稿。 4月3日(周二):小组集合,课前试讲。 4月4日(周三):中午小组集合,修改资料。 4月5日(周四):史页隆交调查问卷。 吴煜雯记录活动过程。 关于《鸦片战争》主题发言的问卷统计 项目 好 较好 一般 需改进 信息广泛 67% 25% 8% 0% 语言生动 3% 39% 52% 6% 表达清晰 22% 44% 25% 9% 分析透彻 9% 56% 32% 3% 师生互动 22% 50% 17% 11% 配合默契 17% 47% 28% 8% 总体感觉 14% 61% 22% 3% 分析人:静安区教育学院附校七(1)班 史页隆 (上述资料均由静安区教育学院附校张琼、王建提供)
六、几点思考
1.开展探究性学习,必须有勇于接受挑战的教师
对于教师而言,一般对接受性学习为主的教学方式已驾轻就熟,习以为常。开展探究性学习,对其无疑是一个新的挑战。因此,教师要有接受挑战的勇气和能力,他们必须具备: (1)新的教育理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教师要以新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新的教育实践。历史教师要认识历史教育的根本任务不仅是让学生记住一些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历史学习的方法,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并从中受到启迪。 (2)知识更新的能力 在当今知识信息急速膨胀、更新的时代,教师要认识自身的知识已不可能像以往那样具有绝对优势,教师需要有能力自觉地去学习、扩充、掌握新的知识信息,不断改善和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以跟上教育改革发展的步伐,适应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的需要。 (3)善于指导和激励学生探究的能力 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要能够对学生从选题、设计方案、收集处理运用资料、到撰写小论文或主持主题发言等每一个环节进行指导。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表不同的见解,激发和保护学生的探究热情,为学生营造探究学习的宽松环境。
2.开展探究性学习,必须利用校外的教育资源 到目前为止,历史探究性学习在获取资料信息方面还局限于校内图书馆和因特网,尽管图书资料和因特网信息量很大,但毕竟是纸上的、文字的东西为多,实物史料接触较少。因此,我们将结合学习内容,组织好学生走出校门,到博物馆、展览馆、历史遗迹遗址、名人故居等处去阅读历史,感受历史,探究历史,以进一步拓宽视野,增强对历史的感性认识。
3.开展探究性学习,必须进一步完善评价体系 (1)对探究性学习的评价,要注意探究过程资料的积累 如前所述,探究性学习的评价关注的是学生参与探究的过程、探究的轨迹,而不仅仅是结果。因而,在探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必须严格要求学生认真写好课题方案或活动计划,记录好每一次活动的内容,并注意及时整理和保存,这将与探究成果一起作为评价学生探究性学习的依据。 (2)对历史学业的评价,要有利于探究性学习的实施在历史教学中,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是与有意义的接受式的学习并存的。为了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性学习,在整个历史学业的评价中,应作导向性的调整,即加大对探究性学习内容评价的比重;即使是接受式学习评价,也应减少单纯的记忆性试题,增加思维能力题,或者尝试采用开放性的试题,使学业评价为提高学生的能力服务。 (3)对教师的评价,要关注其主导的过程及作用 教师是探究性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对教师的评价应关注其主导的过程及作用,即关注教师设计学习任务的适度性、组织探究活动的条理性、指导学生的有效性等,以促使教师施展自己的教学智慧,使教学成为富有创造性的活动。
主要参考资料与文献 1.《青少年历史知识亟待加强》,《人民日报》,2001年2月27日第4版。 2.《面向21世纪中小学新课程方案和各学科教育改革行动纲领》,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3.施和金、朱昌硕:《历史教育学新编》,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4.杨豫、胡成:《历史学的思怒和方法》,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5.章淳立等:关于研究型(探究型)课程的文章,《上海教学研究》,2000年7--9期。 6.《美国高中生应用学习能力标准和作业实例》,《上海教育情报》,2000年2--3期。 7.王桂:《当代外国教育——教育改革的浪潮与趋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研究性学习教学中应该采取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
一、积极参与,全面关注 研究性学习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但并不是说不要教师的指导,相反,对教师的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确立研究课题,还要指导学生有效地收集相关信息,分类处理,提炼观点,和学生磋商成果。教师的指导应贯穿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教师应积极参与学生的研究性活动,把握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方向,及时发现并指导他们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只要体现在帮助学生提高理论水平,树立研究思路,指引研究方向,推荐研究方法,避免误区,尤其在学生研究浮于表面,不能深入的时候,教师画龙点睛式的点拨,往往会使学生茅塞顿开。如《小石潭记》与《钴姆潭西小丘记》之异同等,可以课内当堂启发学生共同研讨解决,而一些复杂的学术性较强的专题研究则必须借助课外时间和节假日进行。教师可以把时间分为二块,一块用于课堂研讨确定研究专题,制定研究专题的实施计划,拟定课题的研究思路,汇报专题研究的进展,解决专题研究中遇到的困难。另一块用于课外考察或研究性专题阅读,收集与专题有关的材料,对收集的材料进行归纳、整理,分析研究,撰写并修改专题研究成果,将研究成果制作成多媒体展示等。做到积极参与,全面关注,个人与集体攻关,课内与课外结合,从而把研究性学习指导落到实处。 教师的指导应点到为止,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想象的空间。教师指导学生探究时,还要引导学生发扬团结精神,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二、把研究性学习引入课堂 研究性学习一个重要特征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认识事物,这一要求也应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探索其课堂教学模式为:通读课文→确立课题→研究学习→成果展示→总结评论→课后延伸。实践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另辟蹊径,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随着讨论的深入,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提出新问题,发表新看法。对讨论中意见不同或与教参意见不相符的观点,教师不应武断地对学生的意见作出评价,而是引导进不一步讨论研究,让他们继续打“笔墨伏”。这样,课堂成为学生讨论的场所,畅所欲言的论坛,学生的个性特长、创新能力在其中会不断得到培养和锻炼。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主要是课题研究,教师应根据所在班级的具体情况,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因班而论,因人而异。对于始起年级或基础不是很好的班级,应从小处着手。课题定得小一点,浅一点,待有一定基础后再定得大一点,深一点。一般情况下,小的专题一学期完成,大的专题或综合性专题一学年完成。在选题上切忌贪大求全,好高鹜远,以致达不到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确定专题的时候,应启发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教师只起指导参谋作用,不能越俎代庖。有的同学喜欢小说,可围绕古今中外的小说确定研究专题,“孙悟空人物形象研究”,“《孔乙己》与《范进中举》的比较研究”等;有的同学喜欢将诗词作为研究专题,诸如“杜甫与李白诗歌之比较”,“毛泽东诗词的艺术魅力”等;有的同学喜欢散文,凡是与散文有关的都可以作为研究专题,例如,“杨朔散文研究”等等,诸如此类,只要是学生有兴趣的问题,都可以作为研究专题。只不过当学生提出研究专题后,教师应给学生当好“参谋”,帮助学生恰当地拟定专题研究的内容,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等。 三、不断完善评价标准 推行研究性学习不仅仅局限于对学生某一方面素质的锻炼,而是力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不仅要充分重视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所用的方法和所获得的体验,重视研究中所获得的成果,更要重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高,要充分关注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的态度以及小组成员之间交往与合作的情况等。 学习评价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以课为单位的形成性评价方式,即在一课学习结束时进行测试,不侧重给学生划分数、定等级,而是让学生找出不足和差距,并找出矫正补偿的处方。这样就能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得到进步,充分体验到成功的愉快,而暂时后进的学生也能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发掘潜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为学习进步创造良好的心理条件,从而对进一步学习起到促进、激励作用。教师可以从评价的结果中,了解到教学的效果,并能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做出准确的判断。教师只有准确地了解到自己教学中的成效及存在的不足,才能进一步端正教学思想,调整教学计划,完善和改进教学,进而实现教学的进一步优化。 评价的重心不以获取多少知识为水准,而在于是否学会了研究,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只要围绕课题,占有了较为丰富的材料,而这些材料又能从不同的方面说明专题,掌握了科学的研究方法,体现了科研特点,教师就应该予以较高评价。即使研究结果不太理想,但只要体现了围绕课题收集材料,并运用材料说明课题的过程,教师就应该予以充分肯定。一句话,我们重视的是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过程而不注重结果。
我是一个高中生,要写一篇研究性学习报告,想不好课题。跪求有创意创新的课题。先谢过~
研究性学习参考课题
常用课题
1、《傲慢与偏见》中人物分析
2、21世纪电玩对人才素质的影响
3、菜刀上、自行车上的力学知识
4、苍蝇搓脚的原因
5、常规潜艇的革命
6、城市的污染及其治理方案
7、城市环境与光污染
8、城市绿化与环境问题
9、从超市发展看高邮经济的变迁
10、从历史文化着手发展古城
11、大众消费观念
12、当、现代与国内、外人才的差别
13、当代高中生价值观
14、当代人对中国中学生教育制度看法
15、当代中学生穿衣理念
16、地下水面临的威胁
17、调查市场上常见的衣料所用纤维品种
18、调查游戏对中学生的影响
19、调查中国动漫发展与前景
20、防范青少年犯罪从现在做起
21、访谈男女生关系调查研究
22、访谈游戏对中学生的影响
23、风筝为什么能够在空中停留
24、氟氯代烷几十年来广泛用作冷冻设备和空气调
25、氟与臭氧层保护
26、杠杆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27、高才生高在何处
28、高一学生学习物理的态度和困难
29、高邮城区的水污染和怎样净化
30、高邮城区古文化遗产
31、高邮的污染问题
32、高邮地区的区位优势
33、高邮地区水污染
34、高邮湖的水质情况
35、高邮湖旅游观光带的开发
36、高邮湖水质情况
37、高邮湖资源利用情况
38、高邮旅游业的开拓与前景
39、高邮名人故居
40、高邮人的环保意识
41、高邮市大运河的水受污染的程度
42、高邮土壤的酸碱度及农民对农业科学
43、高邮鸭文化
44、高邮邮文化的开发
45、高邮中学高一学生学习物理的态度
46、高邮中学学生英语学习状况调查
47、高邮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当地经济发展
48、高中化学学习与研究
49、高中生读课外书情况研究
50、高中生价值观
51、高中生课外时间的支配状况调查
52、高中生理发观念
53、高中生睡眠与学习效果关系的调查
54、高中物理的学习与研究
55、高中学生喜欢阅读的书籍
56、高中英语的学习与研究
57、高中政治学习与研究
58、关于“菱塘盐水鹅”研究
59、关于城市老房拆迁问题
60、关于当代人对中国中学生教育制度看法的社会
61、关于当地企业兴衰原由的研究
62、关于当前我市居民消费情况的研究
63、关于高邮名胜古迹的调查研究
64、关于黑板反光问题的研究
65、关于酱油氯丙醇超标问题
66、关于漫画的研究
67、关于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心理调查及思考
68、关于上网的研究
69、关于新河水质调查
70、关于学习成绩与学习资料的研究
71、关于中小学生校服式样是否需要改革
72、关于中学生的消费观
73、关于中学生叛逆心理调查
74、关于珠光大米的调查研究
75、关于作弊问题的探讨
76、广告的语言特色
77、环境问题与生活水平的提高
78、环境与记忆力的关系
79、环境与人类生活
80、计算机在学习中的应用
81、家长与学生间的沟通
82、近视的形成与防治
83、近视眼是疾病吗
84、静观校园流行语
85、科学技术对体育运动的影响
86、克隆及其技术的应用
87、空间站内的生活
88、两代人的关系
89、氯化钠的作用
90、论研究性学习开展的必要性
91、络游戏与社会文明
92、蚂蚁为什么能预报天气
93、麦秸的综合利用
94、毛玻璃的研究
95、媒体对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的报道
96、名人崇拜终合症
97、男女生关系调查研究
98、评价表游戏对中学生的影响
99、汽车的尾气排放及处理
100、秦邮文化之名人与家乡
101、秦邮自然景观的开发
102、青春偶像崇拜透视
103、青少年犯罪和社会、家庭的关系
104、青少年犯罪现象及心理的研究
105、青少年犯罪原因调查研究
106、青少年叛逆心理
107、青少年为何喜欢上网
108、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109、青少年选择图书种类
110、青少年压岁钱使用情况
111、青少年预防近视的实践调查
112、青少年最喜爱的饮料
113、人的情绪对工作效率的影响
114、人类生存为什么离不开氧气
115、如何成为高材生
116、如何对待男女生之间的交往
117、如何改善臭氧空洞现状
118、如何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开题
119、如何找回我们的绿色家园
120、上网利与弊
121、上网之危害
122、什么样的方法才能使黑板不反光
123、室内花卉摆放基本要求
124、室内花卉巧选择
125、室内宜放置的花卉
126、室内应栽培哪些花
127、数学学习心理与学习方案的研究.
128、太阳能的利用
129、体育活动课的安排
130、退休老年人的心理问题
131、网吧的危害
132、网络游戏与社会文明
133、为什么中国足球总让人伤心
134、为什么中学生容易产生定向思维
135、我市孤儿情况调查
136、消费者的消费观
137、小城镇规划
138、效率较高的时间段
139、校园流行语及其心理的研究
140、心理调节能力与成绩的关系
141、新河周边环境对新河的影响
142、新型课桌的研究
143、信息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144、学生心理教育的重要性
145、学生饮食状况
146、学习青少年心里健康
147、眼疲劳导致近视
148、音乐对情绪的影响
149、音乐与性格
150、英文概要中学生的消费观
151、影响信鸽竞翔的因素
152、油厂的污染问题
153、游戏对中学生的影响
154、鱼在硐酸碱度中的生活
155、在食物中寻取健康
156、噪声对学习的影响及解决方法
157、怎么防治近视眼
158、怎样发展高邮的乡镇企业
159、怎样建造学生、老师、家长之间的桥梁
160、怎样鉴别真性和假性近视眼.
161、怎样提高学习效率
162、怎样学好高中物理
163、怎样应对高考文言文
164、招商引资对邮城的影响
165、中国动漫发展与前景
166、中国漫画为何如此落后
167、中国文坛之“少年军团”现象
168、中国足球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169、中日的动画的差异
170、中小学生对待分数的态度
171、中学生的消费观
172、中学生的自卑与自信心理对生活学习
173、中学生服装的“名牌”效应
174、中学生该不该配备手机
175、中学生偶像崇拜问题
176、中学生如何保护视力
177、中学生如何充分利用大脑
178、中学生睡眠时间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179、中学生消费观
180、中学生消费情况
181、中学生饮食营养搭配问题
182、中学生拥有手机的利与弊
183、中学生与父母之间的代沟
184、中学生与家长之间相互了解程度
185、中学生与近视族
186、中学生阅读各类小说的利与弊
187、中学生怎样对待男女生交往问题.
188、中学生着装选择
189、子女与父母的代沟问题
190、自行车的构造原理及其相关的物理知识
191、走进邮城小巷
192、足球运动与身体素质
化学研究性学习课题
1、酒精可燃与不可燃的临界浓度的研究
2、无污染氯气装置的研究
3、关于含碘食盐的日常保存的研究
4、无磷洗衣粉为何难以推广的探研
5、本市城区生活垃圾处理状况的调查
6、厨房生活垃圾能再利用吗
7、处处可见的动态平衡
8、用植物色素制取代用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范围的测试
9、绿色能源离我们多远
10、有机消毒剂应用的初探
11、化肥对土壤的影响
12、农药污染的影响
13、部分废品的回收利用
14、石材石粉尘污染的调查
15、本市工业废水污染情况
16、废电池的危害和处理方法
17、农村生活用水调查
18、工厂密集度和生活环境的关系
20、大气污染对农作物的影响
21、生活中的化学
22、生活垃圾
23、居室污染
24、厨房里的化学
25、化妆用品的副作用
26、食品污染
历史研究性学习课题
1、新时期的创业精神
2、台湾问题的由来
3、比较美国西进运动与中国西部大开发
4、金字塔密室之迷
5、关于洪承畴的评价问题
6、海上丝绸之路为何以泉州为起点
7、假如没有希特勒,二战会不会爆发——再论二战爆发的原因
8、现代国际关系演变中的几个问题
9、美国霸权主义政策的由来与表现
10、先秦思想概述
11、如何正确评价郑成功
12、中国足球为何难以冲出亚洲
13、建筑艺术浅谈
14、二战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对比研究
15、明治维新与洋务运动对比研究
16、浅谈闭关锁国对中国的负面影响
17、新中国对美关系研究
18、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19、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对比研究
20、义和团失败原因研究——浅谈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21、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分析
22、中国在近代史上长败的原因研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冲突分析
23、对李鸿章这一历史人物的再认识
24、30年代中共出现左倾冒险主义的原因分析
25、二战后日本经济腾飞的原因分析
26、如何正确评价拿破仑这一历史人物
27、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分析
28、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之形成
29、共和国辉煌五十年的经济建设
30、历史不应忘记 —— 南京大屠杀
31、论新文化运动
32、辜鸿铭——一个不该被遗忘的人
33、明治维新中的高杉晋作
34、十九世纪中后期中日政治文化差异
35、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的对台政策及其历史背景
36、文化大革命对人们思想的冲击
37、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的变化
38、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39、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40、太平天国与义和团运动的比较
41、如何看待五四精神
42、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43、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本地区的英雄人物和革命斗争事迹
4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45、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中美关系
46、近代史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形成的特点
47、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48、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
49、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50、世界近代史上著名科学家的传略
51、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52、中国古代史上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探究
53、少数民族对中华民族发展作出的贡献
54、中国古代文明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生物研究性学习课题
1、校园植物分类调查
2、某些植物的药用价值
3、研究人类基因组的意义
4、锦鲤的饲养与观赏价值
5、对ONA的再认识
7、壁虎尿有毒?
8、调查学校生物种类(植物、动物、真菌)
9、调查环境污染的状况
10、水螅个体研究
11、当地蛙类资源调查
12、调查当地“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活动的开展情况
13、有关“爱滋病”常识
14、了解转基因技术
15、烟丝对染色体畸变的影响
16、模拟生态系统实验
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
1、银行存款利息和利税的调查
2、气象学中的数学应用问题
3、如何开发解题智慧
4、多面体欧拉定理的发现
5、购房贷款决策问题
6、有关房子粉刷的预算
7、日常生活中的悖论问题
8、关于数学知识在物理上的应用探索
9、投资人寿保险和投资银行的分析比较
10、黄金数的广泛应用
11、编程中的优化算法问题
12、余弦定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3、证券投资中的数学
14、环境规划与数学
15、如何计算一份试卷的难度与区分度
16、数学的发展历史
17、以“养老金”问题谈起
18、中国体育彩票中的数学问题
19、“开放型题”及其思维对策
20、解答应用题的思维方法
21、高中数学的学习活动——解题分析 A)从尝试到严谨、B)从一个到一类
22、高中数学的学习活动——解题后的反思——开发解题智慧
23、中国电脑福利彩票中的数学问题
24、各镇中学生生活情况
25、城镇/农村饮食构成及优化设计
26、如何安置军事侦察卫星
27、给人与人的关系(友情)评分
28、丈量成功大厦
29、寻找人的情绪变化规律
30、如何存款最合算
31、哪家超市最便宜
32、数学中的黄金分割
33、通讯网络收费调查统计
34、数学中的最优化问题
35、水库的来水量如何计算
36、计算器对运算能力影响
37、数学灵感的培养
38、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39、二次函数图象特点应用
40、购房贷款决策问题
41、统计溪美月降水量
42、如何合理抽税
43、衣服的价格、质地、品牌,左右消费者观念多少?
44、出租车车费的合理定价
体育研究性学习课题
1、采用适应青少年心理特征的教学探讨
2、在教师指导下采用“放羊式 ”的课堂教学
3、综合评定学生体育课成绩
4、以自选项目为主评定体育与健康课成绩
5、对身体素质的评价
6、自主选择课外活动项目
7、提高对基础项目——田径的兴趣
8、对乒乓球运动竞技制胜的探讨
9、乒乓球运动击球原理探索
10、体育运动对青少年生理特征的影响
11地方体育项目普及程度的调查
12、体育项目普及程度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
13、体育运动中的团队心理
14、体育锻炼与学习效率的关系程度的探讨
15、学习中的焦虑与体育锻炼
16、脑耗能与膳食平衡
17、中学生的体质评价
18、耐久跑的锻炼价值
19、篮球规则的演变
20、高中生喜欢的运动项目之调查
物理研究性学习课题
1、研究影响滑动摩擦的因素
2、估测高压锅内的水温
3、研究弹簧环子的周期和小球质量的关系
4、菜刀上的力学知识
5、调查研究:灶具的演变
6、高中物理学习困难调查
7、男女生对高中物理的学习差异
8、浅议物理作业在物理学习中的作用
9、浅谈可再生能源
10、调查研究:家用电器的发展带来的安全问题
11、小论文:从电球箱到臭氧层
12、小论文:温泉效应
13、小论文:从伽利略望远镜到哈勃太空望远镜——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史
14、用激光笔做光学实验
15、摄影技术(相机自备)
26、太阳能的利用
27、从“石油文明”到“核文明”
28、万有引力与天体运动
29、古代中国的物理学贡献
30、时代呼唤纳米科技
31、生活中的电磁辐射
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课题
1、网上获取信息指导
2、中学生接触互联网的弊与利
3、中学生制使用互联网的思考
4、学生制作个人主页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5、制作好班级主页需要全作精神
6、谈谈中学生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的必要必与重要性。
7、假如你是网络教室的管理员,应如何进行管理,方可实现最大的效益。
8、谈谈你对制作班级主页的收获与感想
英语研究性学习课题
1、中西文化差异探讨
2、中美撞机事件中美国致歉信含义争析
3、广告英语的特点
4、英语习语中对称美的研究
5、修辞手法在英文写作中的运用
6、英语中的象形现象
7饮食英语
8、标志英语
9、趣味英语收集
10、英诗赏析
11、英语学习中性别差异
12、性格与英语学习
13、色彩在英语学习的背后故事
14、英文报刊及其语言特色
15、听英文歌曲有助英语学习
16、阅读方法与英语学习效果
17、英文广告说明书与英语学习
18、中英美人之间的交际习惯
19、英语交际中的非语言行为
20、英语颜色词语与心理情绪
21、英语中的性别语言
语文研究性学习课题
1、古代史书中的客侠形象
2、校园文化浏览及特征
3、《围城》修辞手法的运用
4、略论网络文学的优略
5、民俗探究(主要是社会生活民俗中的某一种民俗的产生、发展及文化内涵的研究)
6、宋朝婉约派词风的研讨
7、梁实秋与闲适小品
8、唐朝田园水诗的研究
9、本市民中成年人阅读情况抽样调查及我的见解
10、泰山为什么成为帝王封禅的选择地
11、《诗经》中的景物描写
12、中国古典诗和英美诗中山水美感意识的比较
13、阿Q与堂•吉诃德形象的比较
14、“新概念阅读”
15、从周瘦鹃的《杜鹃枝上杜鹃啼》看小品文的写作
16、川端康成与《雪国》
17、我校学生课外阅读的倾向
18、我眼中的诸葛亮
19、唐传奇与宋元话本中的女性形象的比较
20、《桃花源记》与托马斯;莫尔《乌托邦》(1516 英)的对比
21、唐传奇《莺莺传》与元杂剧《西厢记》有何不同
22、《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的探讨
23、如何处理好课外阅读与课本知识的关系
24、中学生有阅读名著的必要吗
25、当代校园言语文化及其影响原因
26、鲁迅《阿Q正传》中阿Q的现实意义
27、韩寒现象透视
28、中国行诗与外国十四行诗比较
29、香港新武侠小说为何难现昔日风采
30、我看梁凤仪的财经小说
31、台湾言情小说探幽
32、港台文化的含金量有几成
33、网络文学对中学生的影响
34、新概念作文对传统作文的冲击
35、金庸、琼瑶小说为什么会引起同学的兴趣、关注
36、“韩寒”现象的出现对传统教育模式带来哪些冲击
37、中学生早恋现象的心理探究
政治研究性学习课题
1、对钱的看法
2、对公交车上某一现象的探究
3、各超市物品的价格
4、调查本市部分商店的服务情况及发展前景
5、对某一侵权行为的解析
6、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研究
7、加入WTO对上海市经济发展的影响
8、对汽车超载问题的调查研究
9、农村家庭消费结构变化的思考
10、关于假货问题的思考
11、中学生与网络世界
12、中学生成为教学(学习)主人问题探究
13、本地企业(市场)经营状况
14、中学生人生价值(人际关系、社会公德)
15、学生的劳动观(家庭、学校、劳动状况)
16、中学生的消费状况
17、金钱与人生
18、知与行(终身学习等)
19、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研究
20、人与自然(经济与环境)
记得给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