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和简单的国学知识学习

时间:2020-07-14   作者:互联网搜集整理

  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按音律分

  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⑴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①楚辞体:是战国时期楚国屈原所创的一种诗歌形式,其特点是运用楚地方言、声韵,具有浓厚的楚地色彩。东汉刘向编辑的《楚辞》,全书十七篇,以屈原作品为主,而屈原作品又以《离骚》为代表作,后人因此又称“楚辞体”为“骚体”。

  ②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变成诗体的名称。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为乐府。魏晋和唐代及其以后诗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也成为乐府和拟乐府。如《敕勒歌》《木兰诗》《短歌行》(曹操)。一般来说,乐府诗的标题上有的加“歌”“行”“引”“曲”“吟”等。

  ③歌行体:是乐府诗的一种变体。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都是“歌曲”的意思,其音节、格律一般都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以后遂有“歌行”体。到了唐代,初唐诗人写乐府诗,除沿用汉魏六朝乐府旧题外,已有少数诗人另立新题,虽辞为乐府,已不限于声律,故称新乐府。此类诗歌,至李白、杜甫而大有发展。如,杜甫的《悲陈陶》《哀江头》《兵车行》《丽人行》,白居易的许多作品,其形式采用乐府歌行体,大多三言、七言错杂运用。

  ⑵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①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②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律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字有定声(诗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例如,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的律诗,每首四联八句,每句字数必须相同,可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如果在律诗定格基础上加以铺排延续到十句以上,则称排律,除首末两联外,上下句都需对仗,也有隔句相对的,称为“扇对”。再如,绝句仅为四句两联,又称绝诗、截句、断句,平仄、押韵、对偶都有一定要求。

  ⑶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

  ⑷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按内容分

  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谕诗。

  ⑴怀古诗。

  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2] ,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⑵咏物诗。

  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⑶山水田园诗。

  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⑷战争诗。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仍频,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⑸行旅诗和闺怨诗。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或托物传情,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⑹送别诗。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概括一下,主要分为9种:1讽刺 2爱情 3哲理 4送别 5风景 6抱负 7想像 8故事 9思想

“国学经典”的古诗有哪些?

胡秉言

鸿濛混沌兮,孕盘古,无极始出兮,太极来。初生两仪兮,列四象,衍生八卦兮,智慧开。始祖伏羲,长坐方坛、听八风之气,观草长莺飞,审雷霆雨雪,察四季消长,度鹰翔鱼跃,悟八卦之魂,生八卦之理。开阴阳之道,正姻缘、和人伦秩序。“涂光休气兆北阈,赤文绿字焕东周”。 人奉之为神,尊八卦祖师。开华夏之文明,蕴奥妙神奇矣。

西伯姬昌兮,演文王八卦。推论解读兮,八八六十四。叠加成象,鉴析准确。乾坤立道列南北,造化天地成万物。雷声震震曰善教,巽逐阴风曰进退。坎险陷陷心惮虑,离丽附和柔顺心。艮止审慎动静适,兑喜悦悦善照临。

下古孔子兮,精修十翼。察言、观变,制器、卜占。取义象位之说,阐阴阳之对立。成系统之世界观,释宇宙万物和人类社会之变化。强宇宙变化之生生不息,说“天地之大德”,提“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之精论,。告后人“物极必反”之思想,调“居安思危”之忧患。倡“顺乎天而应乎人”,张自强不息,变革以成伟业。以“保合太和”之最高理想目标,承“和谐”之思想。立“易与天地准”。拓模糊解释现实之精确,确立易卦包罗万象之精髓,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人更三圣,世历三古。阴阳互应,刚柔相济,厚德载物,唯有周易。易道深矣。“求千太万后之果,明千思万绪之象”,经上下几千年,收无数仁人志士之鉴析,成群经之首而不愧。

古哉周易,新哉周易,东方文化之核心。天开新宇兮,浩正气,地现阡陌兮,展心懿。古为今用取精华,阴阳二进举世奇。揭示二元之规律,珍惜瑰宝悟易理。智慧若清泉,绵远若流长,用之不完,汲之不尽。“鸳鸯绣罢从君看,不把金针度与人”,玉匣存来枕边放,怎舍一时离己身。

有哪些国学经典的古诗

121句国学经典诗句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

2、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

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

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6、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

7、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8、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 劝学》

9、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史记留侯世家》

10、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

1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12、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孟子》

1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

1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15、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弟子规》

16、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礼记》

1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18、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

19、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20、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21、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

22、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

2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2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25、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公孙丑》

26、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

27、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孙子兵法》

28、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史记高祖本纪》

29、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30、读书贵能疑,疑乃可以启信;读书在有渐,渐乃克底有成。——《格言连璧》

31、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战国策》

3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33、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

34、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35、鱼离水则鳞枯,心离书则神索。

36、有真才者,必不矜才;有实学者,必不夸学。——《格言连璧》

3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38、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39、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40、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

41、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晋书》

4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43、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

4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史记陈涉世家》

45、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

46、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47、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诗经》

48、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49、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孝经。天子章》

5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5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

52、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宋朱熹读书之要》

53、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5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55、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

56、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57、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太子少傅箴》

58、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

5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60、行成于思,毁于随。——唐·韩愈《进学解》

61、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

62、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后汉书》

6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64、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礼记》

65、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

6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68、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69、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

70、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71、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72、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

73、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弟子规》

74、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志》

75、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

76、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每人出50道与古诗相关的国学知识竞赛题,要附有答案和解析,题型不限(例: 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

1.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中婵娟指的是什么?(A)

A、

月亮B、姻缘

2.王先生的QQ签名档最近改成了“庆祝弄璋之喜”,王先生近来的喜事是:(C)

A、新婚B、搬家C、妻子生了个男孩D、考试通过

3.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指的是:(C)

A、苏州B、房屋C、酒D、庄稼

4.

“拱手而立”表示对长者的尊敬,一般来说,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A)

A、

左手在外B、右手在外

5.我国的京剧脸谱色彩含义丰富,红色一般表示忠勇侠义,白色一般表示阴险奸诈,那么黑色一般表示:(A)

A、

忠耿正直B、刚愎自用

6.《三十六计》是体现我国古代卓越军事思想的一部兵书,下列不属于《三十六计》的是:(B)

A、浑水摸鱼B、反戈一击C、笑里藏刀D、反客为主

7.

“床前明月光”是李白的千古名句,其中“床”指的是什么?(C)

A、窗户B、卧具C、井上的围栏

8.

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试题中有一道对对子题,上联“孙行者”,下面下联中最合适的是:(A)

A、胡适之B、周作人C、郁达夫D、唐三藏

9.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B)

A、中秋节B、元宵节C、端午节D、

七夕节

10.我国古代有很多计量单位,比如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仞”,一仞约相当于:(B)

A、一个成年人的高度B、成年人一臂的长度

11.下列哪一句诗描写的场景最适合采用水墨画来表现?(C)

A、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B、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C、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D、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2.下列哪个成语典故与项羽有关?(D)

A、隔岸观火

B、

暗度陈仓

C、

背水一战

D、破釜沉舟

13.《百家姓》中没有下面哪个姓?(C)

A、乌

B、巫

C、肖

D、萧

14.

“生旦净末丑”是京剧的行当,其中“净”是:(A)

A、男角

B、女角

15.我们常说的“十八般武艺”最初指的是什么?(A)

A、使用十八种兵器的技能

B、

十八种武术动作

16.假如你的一首五绝诗被杂志社采用,按照正文部分每字5元来计算,你应得多少稿费?(B)

A、50元

B、100元

C、200元

17.下面哪个字常用作表示顺序的第五位?(A)

A、戊

B、

C、

18.诸子百家中名家的特点是注重逻辑辩证,以下哪个典故能体现名家的这一特点?(A)

A、“白马非马”

B、“指鹿为马”

19.古人的婚礼在什么时间举行?C()

A、早上

B、中午

C、

傍晚

20.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蕴含的道理和下列哪句话最相似?(B)

A、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B、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C、公生明,偏生暗

2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A)

A、《孟子》B、《庄子》

22、我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请问“欧体”是指谁的字体?(B)

A、欧阳修B、欧阳洵

23、文学史上被称作“小李杜”的是杜牧和谁?(B)

A、李贺B、李商隐

24、“大禹治水”的故事家喻户晓,大禹治理的是哪个流域的洪水?(B)

A、长江流域B、黄河流域

25、古代宫殿大门前成对的石狮一般都是:(A)

A、左雄右雌B、

左雌右雄

26、“结发”在古时是指结婚时:(C)

A、

丈夫把头发束起来B、妻子把头发束起来

C、把夫妻头发束在一起

27、“鄂尔多斯”在蒙古语中是什么意思?(C)

A、大草原B、盛产羊毛的地方C、众多宫殿D、美丽的地方

28、《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是:(A)

A、玄奘B、鉴真

29、唐代诗人贾岛“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诗句是:(A)

A、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B、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30、我国传统表示次序的“天干”共有几个字?(A)

A、十个B、

十二个

31、被誉为“万国之园”的是:(B)

A、颐和园B、

圆明园

32、“水”字属于下列哪种汉字构成方式?(A)

A、象形字B、表意字

33、现在我们常用“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指代高雅和通俗的文艺作品,请问这两个成语最初指的是什么?(C)

A、文章B、画作C、乐曲

34、京剧《贵妃醉酒》是根据哪部古代戏曲改编而成的?(B)

A、《桃花扇》B、《长生殿》C、《牡丹亭》D、《南柯梦》

35、道家思想在我国影响深远,请问历史中的哪一时期最接近道家所主张的无为而治?(A)

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无盛世

36、下面哪句话出自《孟子》?(D)

A、水能载舟,亦能覆舟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C、民惟邦本,本固邦宁D、独乐乐,与人乐乐,熟乐?

37、下列哪个不是北京的别称?(C)

A、大都B、中都C、上都D、

南京

38、“讳疾忌医”典故中的君王是:(B)

A、齐桓公B、蔡桓公

39、“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中的“我”指的是谁?(B)

A、杜甫B、李白

40、我们熟悉的《百家姓》是按照什么方式排列的?(B)

A、人口数量B、政治地位

41、“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这幅对联中提到的“三父子”是:(B)

A、曹操、曹丕、曹植B、苏洵、苏轼、苏辙

C、班彪、班固、班超

42、孔子提倡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是:(B)

A、阴阳五行B、天人合一C、道法自然

43、拍电影时常用的“杀青”来表示拍摄完成,“杀青”原指什么?(A)

A、制作竹筒的一道工序B、加工新茶的一种方法

44、下面哪个成语和曹操有关?(B)

A、画饼充饥B、望梅止渴

45、成语“白驹过隙”比喻:(B)

A、速度飞快B、时光飞逝

46、墨子的主要思想是“兼爱”,他所反对的“爱有差等”这一观点是哪家学派的?(A)

A、儒家B、法家C、道家D、名家

47、下列选项中与“亡羊补牢”意思最接近的是:(C)

A、人无远虑,必有近忧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祝之所伏

C、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D、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48、王羲之对一种动物十分偏爱,并从它的体态姿势上领悟到书法执笔运笔的道理,这是什么动物?(B)

A、鹤B、鹅C、鸡D、

49、“美”字最初的含义是:(B)

A、羊大即为美B、戴着头饰站立的人

C、土地里生长的花朵D、远方茂盛的森林

50、孔子为自己的教学定睛“孔门四教”,具体指的是:(B)

A、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B、文、行、忠、信

51、以下两位谁曾经中过状元?(B)

A、范仲淹B)

B、文天祥

52、俗语说“化干戈为玉帛”,干戈都是兵器,其中哪个指的是防御武器?(A)

A、干B、戈

53、《霸王别姬》是京剧中的名段,“虞姬”这一角色在京剧中属于:(B)

A、花旦B、青衣

54、《尚书》中的“尚”是什么意思?(A)

A、上古B、崇尚C、

官名

5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语出《三国志》,这是谁说的?(C)

A、诸葛亮B、曹操C、刘备D、周瑜

56、如果在华佗去世后不及,曹操还想寻找一位名医为自己治病,他可以找下列的哪一位?(D)

A、扁鹊B、孙思邈C、李时珍D、张仲景

57、在我国风俗中,常常避讳73和84这两个岁数,因为这是两位历史人物去世的年龄,他们是:(A)

A、孔子和孟子B、老子和庄子

C、汉高祖和汉武帝D、周武王和周文王

58、“一问三不知”出自《左传》,说的是哪“三不知”?(B)

A、天文、地理、文学B、事情的开始、经过、结果

C、孔子、孟子、老子D、自己的姓名、籍贯、生辰八字

59、“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哪篇目哪篇古文?)(B)

A、《醉翁亭记》B、《岳阳楼记》

国学就是古诗词吗

  不可以这么说

  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国学既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那么无疑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这些当然是属于国学范畴,但也可以说是国学的外延了。

  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儒家贯穿并主导中国思想史,其它列从属地位;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但以经、子部为重,尤倾向于经部。

  传统国学。

  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儒家贯穿并主导中国思想史,其它列从属地位;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但以经、子部为重,尤倾向于经部。

  《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丛书,编撰于乾隆年间,由当时的纪晓岚、王念孙、戴震等等一流学者完成。“四库”指经、史、子、集四部,“全书”指所收都是全本。“国学”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当代文化中的精化相融的学术精髓简称。它是新一代应该了解的知识之一。

  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国学既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那么无疑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这些当然是属于国学范畴,但也可以说是国学的外延了。

  大国学概念的衍生:国学、汉学、中国学。

  “国学“,顾名思义,中国之学,中华之学。秦砖汉瓦,非秦(有英语China为证)即汉(Han Studies),自汉代以降,国力鼎盛,海外又称大汉民族之学为“汉学”,考据学虽然证实“汉学”一词至迟在南宋已较常见,狭义所指为两汉时期的经学学术思想,而汉代人研究经学着重于名物、于训诂,后世因称研究经、史、名物、训诂、考据之学为汉学;但海外所指汉学,或者又可理解为汉民族之学,即对中国的研究,尤特指关于对中国的语言文化、文学、历史和风俗习惯的研究,囊括中华六艺五术范畴。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五术指:山、医、卜、命、相等五术。(以上文章摘录自《南柯舟:国学热中谈国学》)

  “国学“,更有宽泛的解释。如把百家之术,如儒、释、道、兵、法、墨等百家之说统统收于国学囊中,如此,则五术六艺诸子百家之说,都能统称为“国学”,其中除了佛教是外来宗教,基本全是诞生于中华本土,所以,国学又称为“中国学”、汉学。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2592.htm

国学经典三字经中古诗有什么?

《三字经》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 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 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

名俱扬 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子不学

非所宜 幼不学 老何为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 为人子 方少时

亲师友 习礼仪 香九龄

能温席 孝于亲 所当执

融四岁 能让梨 弟于长

宜先知 首孝弟 次见闻

知某数 识某文 一而十

十而百 百而千 千而万

三才者 天地人 三光者

日月星 三纲者 君臣义

父子亲 夫妇顺 曰春夏

曰秋冬 此四时 运不穷

曰南北 曰西东 此四方

应乎中 曰水火 木金土

此五行 本乎数 曰仁义

礼智信 此五常 不容紊

稻粱菽 麦黍稷 此六谷

人所食 马牛羊 鸡犬豕

此六畜 人所饲 曰喜怒

曰哀惧 爱恶欲 七情具

匏土革 木石金 丝与竹

乃八音 高曾祖 父而身

身而子 子而孙 自子孙

至玄曾 乃九族 人之伦

父子恩 夫妇从 兄则友

弟则恭 长幼序 友与朋

君则敬 臣则忠 此十义

人所同 凡训蒙 须讲究

详训诂 名句读 为学者

必有初 小学终 至四书

论语者 二十篇 群弟子

记善言 孟子者 七篇止

讲道德 说仁义 作中庸

乃孔伋 中不偏 庸不易

作大学 乃曾子 自修齐

至平治 孝经通 四书熟

如六经 始可读 诗书易

礼春秋 号六经 当讲求

有连山 有归藏 有周易

三易详 有典谟 有训诰

有誓命 书之奥 我周公

作周礼 著六官 存治体

大小戴 注礼记 述圣言

礼乐备 曰国风 曰雅颂

号四诗 当讽咏 诗既亡

春秋作 寓褒贬 别善恶

三传者 有公羊 有左氏

有谷梁 经既明 方读子

撮其要 记其事 五子者

有荀杨 文中子 及老庄

经子通 读诸史 考世系

知终始 自羲农 至黄帝

号三皇 居上世 唐有虞

号二帝 相揖逊 称盛世

夏有禹 商有汤 周文武

称三王 夏传子 家天下

四百载 迁夏社 汤伐夏

国号商 六百载 至纣亡

周武王 始诛纣 八百载

最长久 周辙东 王纲堕

逞干戈 尚游说 始春秋

终战国 五霸强 七雄出

嬴秦氏 始兼并 传二世

楚汉争 高祖兴 汉业建

至孝平 王莽篡 光武兴

为东汉 四百年 终于献

魏蜀吴 争汉鼎 号三国

迄两晋 宋齐继 梁陈承

为南朝 都金陵 北元魏

分东西 宇文周 与高齐

迨至隋 一土宇 不再传

失统绪 唐高祖 起义师

除隋乱 创国基 二十传

三百载 梁灭之 国乃改

梁唐晋 及汉周 称五代

皆有由 炎宋兴 受周禅

十八传 南北混 辽与金

皆称帝 元灭金 绝宋世

舆图广 超前代 九十年 国祚废 太祖兴 国大明

号洪武 都金陵 迨成祖

迁燕京 十六世 至崇祯

权阉肆 寇如林 李闯出

神器焚 清世祖 应景命

靖四方 克大定 古今史

全在兹 载治乱 知兴衰

读史书 考实录 通古今

若亲目 口而诵 心而惟

朝于斯 夕于斯 昔仲尼

师项橐 古圣贤 尚勤学

赵中令 读鲁论 彼既仕

学且勤 披蒲编 削竹简

彼无书 且知勉 头悬梁

锥刺股 彼不教 自勤苦

如囊萤 如映雪 家虽贫

学不辍 如负薪 如挂角

身虽劳 犹苦卓 苏老泉

二十七 始发愤 读书籍

彼既老 犹悔迟 尔小生

宜早思 若梁灏 八十二

对大廷 魁多士 彼既成

众称异 尔小生 宜立志

莹八岁 能咏诗 泌七岁

能赋棋 彼颖悟 人称奇

尔幼学 当效之 蔡文姬

能辨琴 谢道韫 能咏吟

彼女子 且聪敏 尔男子

当自警 唐刘晏 方七岁

举神童 作正字 彼虽幼

身已仕 尔幼学 勉而致

有为者 亦若是 犬守夜

鸡司晨 苟不学 曷为人

蚕吐丝 蜂酿蜜 人不学

不如物 幼而学 壮而行

上致君 下泽民 扬名声

显父母 光于前 裕于后

人遗子 金满嬴 我教子

惟一经 勤有功 戏无益

戒之哉

宜勉力

声明:内容仅供参考,图片和文章选取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