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几副咏仙女湖的对联再加横批顺便再求首咏仙女湖的诗

时间:2020-07-11   作者:互联网搜集整理

春到仙女湖

1600多年前,东晋文学家干宝在他所著的志怪小说集《搜神记》中记录关于“毛衣女下凡”的最早记载,故事发生地就是今天的仙女湖。曾经听一位朋友说,他为仙女湖写过对联:妙水妙山妙风妙月,妙不可言。春色春声春梦春情,春尽销魂。另一幅是:岚山横眉千峰翠,湖光照面万花春。自新余出发,西行16公里,仙女湖便赫然映入眼帘。水面烟波浩渺、水天一色。人说仙女湖的水是最为洁净、最能变化和最具灵性的。阳光下的仙女湖之水,鲜活而又柔软;雨雾中的仙女湖之水,清丽而又朦胧;曹雪芹曾借贾宝玉之口说出女儿是水做的骨肉,赞美了女儿的清纯与美丽!仙女湖同样也是水做的骨肉,柔婉的水既是女儿的秀魄。仙女湖是以女仙文化崇拜为主,毛衣仙女、钟山峡仙女、昌山圣母都是充满浓浓的深情、充满着永恒母爱的女性神仙。仙女湖散发出那种深远、平远、幽远的东方神韵!据说,每当春花烂漫之时,湖上都有白鹭成群结队地飞来,当地人说它们都是毛衣仙女的化身,它们的雪白身影飞动于山水之间,是湖上的一道美妙风景线。

钤阳湖景

如果你来到上游碧波万顷的钤阳湖畔,徐徐和风由远处吹来,轻抚在脸庞上,令人舒畅;细柔的发丝缠绕在风中,彷佛也飘扬着无限的喜悦。脚步挨近了湖边,抬头仰望,天空是透蓝的,是那种希腊蓝色小镇上的蓝,缠绕着几缕云丝,与风儿不断彼此追逐嬉戏,美不胜收。眺望远方,越过透明的湖水,青翠的山峰绵延嶂迭,一座绿绿的小岛映入眼帘,在太阳的照射下,闪烁着迷样的光芒。而宽广的湖面上驶着几艘白帆,缓缓地移动着,不知将驶向何方?在不远处的长亭里,是不是仙女在整妆梳洗,或寻找丢失的毛衣?流水悠悠,千帆过境后,她的董永会出现吗?

舞龙湖景区

舞龙湖风景区位于仙女湖风景区东南,这里汊湾众多,山水缠绵相依,风光独具特色,是目前仙女湖风景名胜区内已开发景点最多,人气最旺,各项配套设施最齐全的风景区。

钟山峡景区

钟山峡位于仙女湖的中部,是连接舞龙湖与钤阳湖两个景区的水上通道。这里有两座夹江并峙的山峰,南面的为南钟山,北面的是北钟山,合起来叫钟山在两山掩映的幽谷之中,因有巨石临江如峡,故名钟山峡。

大岗山景区

位于仙女湖西南30公里处,总面积126平方公里,属仙女湖的山岳型部分,素有“小庐山”之誉,人称“江西的九寨沟”。大岗山主峰1096米,是新余境内最高峰,这里山梁纵横,风光秀美,气候宜人。优美的自然风光与神奇的人文遗迹相得益彰、交相辉映,瀑布、龙潭、奇花、异草、兰树,叫您流连忘返;古道、残垣、破碑、断桥、石刻令您感概历史沧桑。这里山高谷深,森林茂密,多飞瀑深潭,有开发观赏价值的瀑布十多挂,形状怪异,四时不同,有的飘飘洒洒像雾像雨又像风;有的飞流直下,跃落人间,幻化成七色彩虹,美丽了人间。

钤阳湖景区

钤阳湖景区位于舞龙湖上游,是一个典型的内陆平湖,烟波浩淼,水天一色。它以人文胜迹见长,充分体现了仙女湖的“古色”。

洪阳洞

洪阳洞,又名严嵩洞、狐仙洞,位于仙女湖钤阳湖景区西北部袁岭第三峰南麓,西望昌山庙,南瞰钤阳湖,因其深邃奇巧的石灰岩溶洞而享有古今胜迹的美名。相传东晋著名道学家葛洪、娄阳两人,曾在此洞栖身养性,修道炼丹,故名之为洪阳洞。又因明代权相严嵩少时读书于洞中,迄今传有"狐仙伴读"、"吞食夜明珠"的神话,所以民间又称之为严嵩洞、狐仙洞。早在东晋刘宋时,洪阳洞就声名远播。由于其钟乳嶙峋,题刻遍布,洪阳洞被收入清代国家编纂的大型类书《古今图书集成》,并为它在该书《山川典》中特设"洪阳洞部",这在全国同类溶洞中是罕见的,足以说明其文化内涵的厚实和丰富。

据民国29年《分宜县志》载:洞内"有石室十七,石穴七十二",绵延十余里,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高大宽敞,西段幽暗深邃。洞内怪石壁立,钟乳嶙峋,琳琅满目,仪态万千。

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守道邬鸣雷顺着洞口的山势建造三间亭屋,重塑葛洪、娄阳两仙真像,屋上悬匾,题写"洪阳古洞天"洞名。洞口之后的洞门,东向离地40尺高,始感幽暗,每间各有小门,可次第而入。旧有游人进到第72间时,听见昌山渡传来的篙声。洞中有水,春溢冬涸,云霞氤氲。内有穴通顶,仰见天日。俗云:"天心又有石燕至,春或能飞翔。"

各洞特点各异。首洞就是可容百人的石室,其中原本立有葛洪、娄阳二仙塑像。仰面石壁上横镌"洪阳古洞天"五个大字,古朴苍劲,气韵雄健。"洪阳古洞天"字壁上有石榻,榻上可仰抚云崖。云崖的对面有块题诗石,刻有历代诗文。从题诗石下来就是志游石。字壁与志游石下方,是洪阳洞的标志性景观--丹灶、丹池。据说这是葛洪、娄阳炼丹用过的灶、池,如果将手伸向其上,尚可感受到一股升腾的热气,相传这是当年炼丹的余热。此外,洞的右侧还有块呈弧状向左低垂的象鼻、虎爪。

二洞地势渐低,中间是顶天立地的乾坤一柱峰,亦称擎天柱。柱左是悬碧、云岩、斗光、五云岩等石;柱石为孕云石、题名石、丰钟石、观音石四景。孕云石孕育的云雾,飘浮不定,缠绵于柱的左右。三洞宽广绵长,石若云流;中上部并列壶里乾坤、别是一天(亦称别是洞天)两景;右为瀑布飞泻、玉笋峰立;左为流云托月(又名月窟)、空心石磨。四洞中立一柱,名为大龙柱峰,它比二洞的乾坤一柱峰稍为弯曲。四洞中还有石僧、云石、寿星、栖凤、蹲狮、啸虎、观音石、童子石、土地石、石香炉等景。四洞的特点是四角有景,别有风味,分别是观音石、云石、石香炉、啸虎石。五洞上悬雪崖、云窝、石磬,与烟光相掩映;中列银峰、石墙、北土;下布南田、石螺、石蟹。

洪阳洞自五洞之后,便分为东西两段。从东段来看,东六洞中置一柄高张的仙伞,伞右壁孔幽深微亮,名曰石窦;伞左为云海悬钟。钟左峭壁陡立,带岩直竖,仿佛八幅罗裙,是名带岩八幅罗裙。下有一泓井泉,清澈可爱。东七洞上有云波盘涌、石崖空垂(即小石崖)、覆崖半壁三景鼎耀;下为盐翁与醉仙,默然相对于雪白的盐池两旁。千古兴衰,万物生灭,似乎都在他们的无言之中。东八洞霞灿云流,直垂而下的石帘与方广平夷的题诗石争奇竞势。东九洞则是通天独步天下,一线阳光透下,给这里洒下几许温暖。下面的众多小石犹如引颈相望的鸡群,众星捧月般地环绕着洒下阳光与温暖的通天窍。东十洞在悬崖坠石的掩映下,立着一块屏幕般的题名石,自古以来,不知有多少游人题名其上!而洞左下方的马冈,宛如一匹过河的骏马,半掩其体;洞右的石釜,形神兼备,传说为仙人烹煮之器。

再看洪阳洞西段。西六洞云浮天际(浮天石),云庵隐现。右侧的石鼓叩之欲鸣,鼓下莲房,历历可数,妙不可言;左侧为裙褶石。洞底琼峰玉穴,互为阴阳。西七洞左有帆樯高挂,舟船急进;右为石燕纷飞,犬牙交错;右下方是四根石笏,端平耸列。西八洞左置龙门,右竖大石门,下蹲石麟,似有"麟游洲渚,倒影乎汉水澄泓"之趣!西九洞上为桠崖(一称柳岩)共玉笋并列;中有雪岸与冰崖(又名消水洞)遥峙;下面是石龟、玉山,那石龟的头伸向玉山,似有征服之意。西十洞的浑天仪石,壁光莹净,横贯两端,像长虹一样弧状拱起,呈曲线之美;浑天仪之下的左壁有鹤岩,三只姿态各异的石鹤,或昂首向上,或平视前方,或回头凝望,充满了天然的野趣。西十一洞天线弧悬(一线天),翠屏叠嶂,左枕卧龙,右为波涛起伏的浪纹石,右下角耸立着大块乳石岩。最后是西十二洞,洞中偏左是玉浆、滴漏、霞纹三景鼎秀,其中的霞纹石红紫辉映,韵味无穷,左下方跪着石牛,右下方同是注视石牛的石彘、石犬。

此外,洪阳洞东侧还有小洪阳洞,宽敞可容百人,内有玉仓、石阁、石磨之类的景观,已与洪阳洞连通。洪阳洞之上百余米,又有一洞,内中天地,尚待探索和开发。

洪阳洞洞口还存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1984年5月4日它被列入新余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处不可多得的文物旅游胜地。现在,洪阳洞内道路井然,灯火通明,游人如织,成为仙女湖的一个重要景点。

谢谢

应该的···互相帮助··你再帮别人··那样中国就不冷漠了···

江西新余仙女湖的传说

  仙女湖之玫瑰传说 :

  这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传说,相传在一个湖中住着一位美丽善良的仙女,她能帮助人类实现自己的心愿,但她又有点害羞,所以人们就把他们的心愿写在纸上,折成小船放在水面上。小船载着人们的希望向湖心漂去。如果小船在湖心沉没,就是说仙女愿意帮助你;反之,你的愿望就只是愿望了……

  一个女孩一袭红装,男孩一色白衫,黄昏的阳光洒在湖面上,泛着粼粼的金光,晚出的鸟儿们再空中捕捉着小虫,他俩坐在湖边的草地上,男孩也给女孩讲诉着“仙女湖”的故事,女孩望着男孩,被夕阳映红的脸发现已被他深深吸引了,不仅是故事,还有他整个人……

  其实这些只是女孩梦中的片段而已,可这梦一再的在她脑海中出现,情节一再的发展,她已分不清哪些是梦,哪些是现实。女孩深信在世间的某个角落有这样一个男孩和他做着同一个梦,经历着相同的似乎有点不可思议的事。他们的心相印相爱,即使他们在现实中无法相遇。

  于是女孩开始寻找梦中的仙女湖。经过千心万苦,她终于找到了。她觉得这里好熟悉,女孩异常的兴奋,她决定再这里等,男孩一定会来的。

  月亮那淡淡的光均匀地撒在湖面上,女孩又坐回想起男孩说的那个传说,于是细心的折了一只纸船,写上自己的心愿,虔诚的把它放入水中。然后看着它慢慢的飘向湖心……

  不知过了多久,四周突然亮了起来,原来是萤火虫。而且越来越多,有成千上万只。它们从四面八方飞来,再湖心聚集。湖面不再平静了,一个个水泡由湖心向外涌,女孩十分害怕她躲到了树后。过了一会,水面有恢复了平静,然后一位身着白衣的少女从水中浮起。这就是传说中的那位仙女吧?女孩这么想。

  仙女从湖中走到女孩身边并看出她的心事。仙女告诉女孩:她心中的男孩正在寻找世间最美的玫瑰——红玫瑰(那时世上还没有红色的玫瑰)。如果女孩种出了这种玫瑰,男孩就会出现。红玫瑰要用这湖水,泪水和鲜血培植,还要种植的人有一颗善良的心。仙女给了她一颗种子,并祝福她早日见到心上人。

  女孩的泪水已渗入泥土,带着它的悲伤与愿望。种子被泪水重重的敲门声吵醒,结果它结束了它长达百年的休眠,它听着泪水讲诉完女孩的故事后,不禁泪如雨下,决定帮助女孩实现梦想。它直了直身体,喝了几口女孩浇灌的湖水,用力钻出了泥土。

  女孩细心地照顾着小芽,每天为它浇水、淋泪。小芽就这样一天天的长大了。

  又是一个夜晚,梦靥的痛楚使女孩在梦中也要流泪。小芽十分苦恼,它已很明显的感觉到女孩的泪已渐渐失去咸味,也就是说他的双眼即将失明。小芽每天都向月亮祷告,但这样仍无法改变女孩的命运。女孩终于流干——她的双眼失明了。

  女孩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悲伤,因为她所有的眼泪都是为她深爱的人而流。以后的日子她将一如既往地照顾着小芽,似乎比以前更用心了。

  小芽拼命的长着,当它长出花骨朵的时候,女孩每天的工作就增加了一件,她划破手腕上的血管,摸索着把血滴再花骨朵上,这是仙女教她的方法,据仙女说世间的万物本无颜色,上帝为了让人便于区分,给了每种生物一种颜色。花被指定为白色,后来由于种植方法不同,地域的差异以及种植的人不同,花朵产生了各种颜色,其中红色最为少见。要种出一朵红色的玫瑰,就必须倾其所有,用整个生命去浇灌它,呵护它,而活人的鲜血则是最好的染色剂了。

  小花贪婪地吮吸着女孩的血,渐渐地觉得愈来愈热,所以每天它都要把裹紧的花瓣松一松。小花已完全沉浸在女孩的鲜血带给他的满足与快乐中。突然有一天,小花发现自己已完全绽放,而且是红色的,是它所见过的最美的红色。

  这就是男孩一直在寻找的玫瑰,是女孩为男孩种植的玫瑰。

  玫瑰骄傲地昂着头,它的身边躺着带笑的少女。女孩用她最后一滴血染红了花心。她满足的死去了。因为她所有的一切已融入花中,这就够了够了。

  不多久,男孩出现了,他那深深凹陷的双眼被这耀目的红色吸引住了。玫瑰离他愈来愈近,可男孩的喜悦却被突如其来的痛楚击打得当然无存。没有错,是她——他梦中的女孩。他深爱着的女孩,男孩将女孩抱在怀里,泪水在他的眼里滑落,滴在她的脸上。他真的很后悔。为什么要找这朵该死的玫瑰?他一次次地问自己。

  男孩摘下玫瑰,轻轻吻了女孩一下,然后将那朵玫瑰扎进了自己的心脏……

谁有关于七星岩的诗句?

  肇庆七星岩,又名星湖,是南国著名的风景区。以石论,一湾碧水簇拥着七块奇石,故名曰“七星岩”;以水论,七块奇石聚会在一湾绿水之中,故名曰“星湖”。在肇庆,七星岩就是星湖,星湖就是七星岩。此处,无峰不秀,有水皆青。

  中国的古迹,若无名人题咏,便成不了名胜。肇庆七星岩正是如此,虽然风光秀丽,但因缺少名人的题咏,故名声不大。在石室岩摩崕石刻——璇矶台上,虽有千余幅古人题颂,但题咏者多为府县官吏,地方襟绅,而没有真正的文人、名人,特别是著名的文人。

  所幸是建国以后,不少的现代伟人和名人不时来七星岩游览,因此而留下了大量的名诗名作,其中最有名的,是朱德元帅,叶剑英元帅,郭沫若先生,陈毅元帅的四首诗。这些诗作,极大地提高了肇庆七星岩的知名度。

  一,山多红豆树.

  走进七星岩的南大门,莫问方向,只管沿z着大路前行,你兜了个500米的大圈子之后,便来到了天柱岩的背面;寻路直奔天柱岩,再前行约500米,终于峰回路转,绕到天柱岩的正面。顺路正行时,猛然抬头,只见路左石壁上淋淋漓漓数行狂草大字,这就是当代著名学者兼大诗人郭沫若的诗作——《宿天柱阁》:j}[(_

  七星落地上,

  天柱立中流。`{

  山多红豆树,\'

  窗对白凫洲。_

  月下开菱镜,

  云间结彩楼。

  勾留过一宿,

  灯火是端州。

  文革前,郭老曾经数次来七星岩游赏,每次均有题咏。 这首《宿天柱阁》,是郭老一九六一年冬季初次来七星岩所作。这首《宿天柱阁》,流畅、自然,平和,不矫揉,不造作,既是郭老在七星岩所留题咏中的佳作,也是七星岩名人诗作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郭老的这首《宿天柱阁》,费墨不多,内涵却很丰富。全诗八句%,由近及远,一句一转,一转一奇。首二句大体概括七星岩全貌,第三句,写红豆,第四句写水鸟,第五句是湖水,第六句是高楼,七句八句是概括收束。仔细玩味全诗,我们既能看到每一片段不同的景色,又能体会出全诗一气呵成的妙处,寓和谐于跳跃之中,这正是作者艺术技巧卓越高超的所在也。

  动中寓静是本诗的另一个特点。此诗中虽然有许多动词,“落、立、多、对、开、结、过”等等,但是这些动词不是要表现热闹、喧嚣的场面,而是要写出幽静、平淡的意境。郭老一旦拈起笔来,立即心静如水,尘世的喧嚣远远抛开去,显示出“老僧入定”,“古井不波”的深厚定力。郭老把满腔热情掩藏在平淡之后,把深挚的感情被蕴藏在表面的平淡之中,我们只有耐心地去寻味,诗的妙处才能体会出来。并不是只有绚丽雄奇才能打动人心,高明的艺术家往往在平淡中展示出实实在在的力量。

  郭老诗中所说的“红豆”,指的就是七星岩里随处可见的“海红豆”。?=ks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4-20 21:03:06编辑过]

  --------------------------------------------------------------------------------

  -- 作者:双溪草庐

  -- 发布时间:2007-4-20 20:37:40

  --

  二,我来游岩遍}

  从天柱岩郭老题诗处继续前行约五百米,山路左侧忽现一水池,名曰"莲池"。在莲池上方之石壁上,又见一处石刻,这就是陈毅元帅1966年2月畅游七星岩时,所赋五言古诗《七星岩》,其词曰:

  七星拔地起,洞穴腹内装。ac

  沥湖环四面,千顷姿汪洋。6-Nd+

  阆风亭欲飞,玉屏如铁墙。au.

  石室叹钻天,景福秘地藏。6

  壁上题词句,千年成诗廊。N

  对山擎天柱,任人说玄黄。Z

  彩楼挂其间,飘渺而微茫。MhG"b

  蟾蜍立水面,仙掌在其旁。Kn

  朝暮两相依,恰似姊妹行。I3K

  禾坡有奇趣,离群守一方。zPi

  高踞而南面,气宇最轩昂。)R5

  我来游岩遍,怡悦荡心房。ji;0

  攀岩试腰脚,垂钓话濠梁。#

  且喜腰脚健,少壮赞我强。)^

  谓我尚未老,可以上战场。P~6

  陈总的这首《七星岩》,别具一番风韵,乃是一长篇歌行。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构思新颖,想象丰富。《七星岩》诗中有点有面,有详有略。写面时, 简洁遒劲,好似一幅疏阔的山水画;写点时,因势象形,维妙维肖,又如细密的工笔写真图。诗人以高超的艺术词句,对七星岩的湖光山色作了细致描写。诗篇结尾处画龙点睛式的评赞,更使得情调欢畅,趣味横生。 本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诗的开头四句是第一部分;

  七星拔地起,洞穴腹内装。沥湖环四面,千顷恣汪洋。

  开头四句,诗人从岛岩、洞穴和湖水入手,首先勾画出七星岩的大致概貌,并留下无限空间,以为下一部分的铺陈描述做好准备。的

  最后八句是《七星岩》诗的结尾部分:

  我来游岩遍,怡悦荡心房。攀岩试腰脚,垂钓话濠梁。Cms0;

  且喜腰脚健,少壮赞我强。谓我尚未老,可以上战场。

  诗人由喜山乐水的心旷神怡,一直写到自己虽年迈花甲(是年陈总六十五岁),但腰尚强,脚犹健,仍然"可以上战场",抒发出诗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之情怀,展示出陈总"唯大将军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的将军诗人本色。尚

  从第五句"阆风亭欲飞"到第二十二句"气宇最轩昂",是全诗的第二部分,也是全诗的重点。七星岩主要由七座岩岛组成,这七座岩岛又可分为四组:东边一组两座岩岛:阆风岩和玉屏岩;中间一组两座是石室岩和天柱岩;北边一组一座名为禾坡岩。陈老总用浓墨重彩,铺陈描摹出多姿多采各有特色的的"七颗星"来,如数家珍,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三,腹中天地阔I

  沿莲池向前行不过数十步,就来到石室岩前。呵呵,在星湖里,"石室岩"这三字有两层含义:首先,"石室岩"是一座岩岛,即七颗星中的一颗;其次,它又是石室岩下的那个岩洞,亦即七星岩中最著名的那个地下溶洞的名字。此岩洞的名称颇多,除"石室岩"这一名称之外,还可称为"黑岩"、"观音岩"、"景福洞",或者干脆就把它叫做"七星岩"。

  石室岩的得名,因为它有一个幽深的地下大厅,好似石头制造的房屋一般。石室岩的洞口并不大,高仅二米,阔不过三米左右。而岩洞之内,却是天地广阔。岩洞里面的穹窿大窋,高达三十余米,面积达数百平方米。洞内怪石高悬,奇岩倒影,景色秀丽,宛如地下宫殿。与地面相平的,是一圜地下湖泊与一条地下河流。石室岩是七星岩中能行船的两个岩洞之一(另一个是禾坡岩下的双源洞)。游人可以乘坐小舟,深入洞穴深处,游览观赏岩洞深邃之处的奇观美景。

  从石室岩南洞口乘坐小舟,到地下湖泊的对面北洞口上岸,只见石室岩洞北口高宽开敞,别有洞天。石室岩的北洞口是由于高空洞顶崩塌所形成的,巨大的落石堆积在洞口处。北宋时,人们在崩落的巨石上修建了一座平台,名为"斗魁台"。到了明代,改为现名"璇玑台"。x

  在民间传说中,此处乃是神仙出没的地方,曾经有一群美丽的仙女,在台上织锦,因此才取名为"璇玑台"。唐宋以来不少诗人墨客,在这里赋诗题字,并把它刻在巨石和岩洞的四壁上。使得璇玑台四周,诗文碑刻,琳琅满目,成为一个天然的石刻展览室。陈毅元帅诗中的名句,"壁上题诗句,千年成诗廊",所指就是这个璇玑台。;

  在石室岩洞内外题字、赋诗者举不胜举,最早最有名的当数唐代李邕。李邕是谁,有何事迹,知道的人大概不会很多,能记住他的,多半是因为他的名字上了大诗人杜甫的诗篇。杜甫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写道:"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大概就是他了吧。

  @

  李邕所书《端州石室记》,刻在石室岩南洞口左侧的一块石碑上。在碑面中央,由于千余年的风吹雨蚀,出现一椭圆形石坑,好象马蹄踏出的圆坑一样,所以被当地百姓称为马蹄碑。"马蹄碑"是广东省的重点保护文物,也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珍品。它的结构严整、端庄、疏朗,用笔方圆兼使;笔画刚劲、峻拔、有力,自成一体,是七星岩现存所有古碑刻中最为名贵的一块。}

  石室岩南洞口左侧的石壁上所刻,与"马蹄碑"相对应的,就是朱德元帅1959年2月来此游览时所作的《游七星岩》诗。以本履之见,这首《游七星岩》,乃是七星岩题诗中古往今来最好的诗篇:

  七星降人间,仙姿实可攀。

  久居高要地,仍是发冲冠。

  开心才见胆,破腹任人钻。

  腹中天地阔,常有渡人船。

  到了宋代,"诗言志"的传统理念被道学家们上升到神圣的高度。宋人俗语曰:"诗庄词媚。"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诗妻词妾"也。词者,妾也;"妾者,接也",自不妨轻灵细巧、纤柔香艳一点也;然而,诗者,妻也,"妻者,齐也",这就被提升到"修齐治平"的道德伦理高度了。呵呵--这些东西,在列位看官眼中也许尽是些枯木朽株,然而在本履眼里,却都是经济伦常也。

  朱老总的这首《游七星岩》,与郭老,陈总的作有所不同。郭老、陈总,以及叶帅的七星岩诗作,所描绘的对象是七星岩的山水风光,尽管陈总说了几句"景福秘地藏","千年成诗廊"之类的话,但诗的重点仍然是外部形象。朱老总的《游七星岩》,所描述的对象不是星岩外部风光,而是集中描绘隐藏在山岩腹地的岩穴。本诗篇幅不长,仅八句四十字,然而,内容却极为丰富,朱老总面对这人间仙境,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即是写景,又是抒情,一石两鸟,语带双关,抒情与写景如水乳般交融在一起,难解难分,是"诗言志"传统发扬光大的典范也。

  诗的一二句是"起",无须解释,呵呵,乃老生常谈也。从第三句开始,警句迭出,意境大妙,其三四句曰:

  坛 .~O`4T

  "久居高要地,仍是发冲冠。"

  诗中的"高要地",大有讲究也。首一层意思,"高要"乃是地名也,今天的肇庆市,最古时就叫做"高要",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始置高要县,县治就在今肇庆市区。到梁武帝天鉴六年(公元507年),高要县升格为高要郡。侯景之乱时,陈武帝陈霸先以西江督护、高要太守的身份,从肇庆起兵,以后因时聚会,建立起南朝的第四个王朝--陈朝。唐宋时期,肇庆开始称为端州,后来,因为宋徽宗道君皇帝即位前遥封为端王,赵佶称帝之后,升端州为兴庆府,政和八年(公元1118年),改名为肇庆府。此外,肇庆还是南明永历皇帝朱由榔登基的地方。现在,肇庆为粤西一地级市,高要为肇庆治下之一县(市)也。

  诗中的"发冲冠",不是岳武穆"怒发冲冠"的意思,可以理解为草木苍劲,山石挺拔,风光秀丽,河山壮美--于是乎,我们又明白了,朱老总的这两句诗,首先是写七星岩的景色,"久居高要地,仍是发冲冠"也。

  再一层意思,"高要地",又是指诗人自己所处的崇高而重要的地位也。朱老总自上井冈,与老人家合称"朱毛";以后,红四军军长,红一军团军团长,红一方面军总司令,乃至于工农红军总司令,八路军总司令,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老总从来就没有担任过副职;在领袖可以称万岁之时,唯有朱总司令有资格与老人家同时而身受万岁之欢呼,这要是放在旧通俗小说中,应该叫做"一字并肩王"的吧;建国之后,朱老总担任过国家副主席,人大委员长等重要职务。由此看来,朱老总所处之地位,不能说是不"高"不"要"吧。

  这里的"发冲冠",仍然不是岳武穆的"怒发冲冠",而是"火爆脾气","一点就爆", "一根肠子","有啥说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意思;换句话说,就是非常非常的不"韬光养晦"的意思,就是非常非常的不"绵里藏针"的意思也--于是乎,我们又明白了,"久居高要地,仍是发冲冠"这两句诗,除了是描绘七星岩的山水秀丽之外,更是诗人对自己性情、志向的描述也。

  开心才见胆,破腹任人钻。

  腹中天地阔,常有渡人船。

  这一层窗户纸捅破之后,一切内容都已经昭然若揭,往下再做任何解释都是多余的了。总而言之,七星岩的山山水水与朱老总的血肉灵魂已经融为一体,物中有我,我中有物,物即是我,我即是物也。

  四,借得西湖水一圜

  肇庆星湖中的七座山岩共分为四组景点,东面一组是阆风岩与玉屏岩,两岩紧密相连,好似东方的屏障;西面一组是蟾蜍岩与仙掌岩,好比是隈依在西面的一对姊妹;北面是高大巍峨的阿坡岩(禾坡岩),就像是屹立北方的一位哨兵;中间一组两座山岩--天柱岩与石室岩,才是星湖景点的核心。而石室岩下的岩穴,更是星湖风景区里核心中的核心也。

  星湖中最古老的碑刻--李邕的"马蹄碑",星湖中最优秀的诗作--朱德元帅的《游七星岩》,都在石室岩岩洞的南洞口。从南洞口进入石室洞穴,乘坐小舟渡过岩穴内的地下湖泊,上对岸后继续前行十几米,很快就出了岩洞的北洞口。在岩洞北洞口外的石壁上,刻着一方数行大字,这就是叶剑英元帅于1961年4月游揽七星岩时,所题写的那首著名的七言绝句--《游肇庆七星岩》:

  ©

  借得西湖水一圜,5V>l

  更移阳朔七堆山。-Q@

  堤边添上丝丝柳,JiAK^

  画幅长留天地间。jz

  bd叶帅于一九六一年四月所题写的这首七绝《游肇庆七星岩》,乃是肇庆七星岩的招牌诗。在那个著名的金色的十月之后,此诗的照片曾经刊登在人民日报上,一时之间,全国争相传抄,洛阳为之纸贵。只要提起肇庆七星岩,多数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叶帅的诗句--"借得西湖水一圜"也。AjK7叶帅的这首诗,艺术性极高,若要细论起这首七言绝句的妙处,至少可以总结归纳出五大优点也。v)< 本诗的第一个优点是:开门见山,直奔主题。K 无论是古今中外,也无论是为诗为文,总必须先要有个开头。怎么开头呢?西方的洋鬼子讲究"五个W",咱中华上国讲究"比兴"以及"破题、承题、入手"。诗歌这种艺术形式言简意赅,特别是近体的律诗与绝句,每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字数有限,必须有一个简明扼要的开头。如果诗的起句啰里啰嗦,绕来绕去,好半天还不得其门而入,那么,此诗多半不会是一首好诗也。:*{T? 而叶帅此诗,开头两句,简明有力,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借得西湖水一圜,更移阳朔七堆山"。叶帅把西湖的绿水与阳塑的青山融合在一起,用来赞美七星岩的山水秀丽。这两句,即是诗的开头,又是全诗的重要组成部分,仅此两句,就已经将肇庆星湖的神韵勾勒出了一个大概也。叶帅此诗的开头,真可以以"凤头"来喻之赞之也。4N6 话说回来,真正做到开头简明扼要,直奔主题,又谈何容易。譬如前面已经提到过的七星岩里另外那三首题诗,陈老总的《七星岩》是长篇古风,也就罢了;像郭老的《宿天柱阁》,甚至是朱老总的《游七星岩》,其开头也难免人云亦云,老生常谈。在著名的小说《石头记》中,曹雪芹替怡红公子起草了一首七律--《访妙玉乞红梅》。诗的开头一句曰,"酒未开樽句未裁",书中的潇湘妃子摇头笑道:"起的平平也。"第二句曰:"寻春问腊到蓬莱。"曹先生让书中的黛玉、湘云一起点头称赞:"有些意思了。"呵呵——雪芹同学啊,不好自赞自啊。一首七言律诗,一共才八句话,好多内容都要包括在八句话中,而您呢,先说上一句废话,再松松垮垮地接上第二句,呵呵,您还不如干脆改写绝句好了。 叶帅《七星岩》诗作的第二个优点是:文思顺畅,一气呵成

  叶帅诗的第三个优点,是构思巧妙,连接奇特。

  一般来说,一首绝句的四句便分别为"起、承、转、合"四个内容。其中,"起、承"两句合为一层意思,为绝句的第一部分;"转、合"两句构成另一层意思,为绝句的第二部分。第二句与第三句之间,既是诗的韵脚所在,这是形式上的停顿处;又是两层意思之间的过渡,这是内容上的停顿处。处理好前后两部分的过渡,使之紧密结合,密切衔接,是写作上的一个要点。叶帅的这首绝句,在构思上十分巧妙。本来,第二句"更移阳朔七堆山"的"山"字是诗的韵脚,也是绝句在形式上的停顿之处;然而,从这首诗的内容上来看,第二句"更移阳朔七堆山"说完后,诗的内在思路并没有停顿下来,而是紧接着的引第三句"堤边添上丝丝柳"。这三句说完之后,诗的第一层意思才告结束,才开始诗的第二部分,也就是全诗的收束句--"画幅长留天地间"。叶帅的这种巧妙构思,在断处粘连,在连处隔断,使这首绝句的内容更加集中凝练,诗意缠绵紧凑。似金沙水之连绵不断,如钱塘潮之波涛汹涌,因而起到了出人意表,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叶帅诗的第四个优点,是锻句炼字,推敲严谨。

  五言、七言绝句篇幅有限,字数也有限,这就要求诗作者的语言要尽量的简明,有力,恰当,要力争一个字能顶两个字用,一句话能顶两句话使。譬如,杜工部诗"身轻一鸟过"中的"过"字;王荆公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句中的"绿"字,都是古人锻句炼字的好例子。至于西西河中的神仙驴为了"推敲"二字,走火入魔,冲撞了雪太傅的卤仪,更是千古流传的佳话也。,

  叶帅的这首七绝,在锻句炼字上极见功力。"借得西湖水一圜"句中的"圜"字,"更移阳朔七堆山"句中的"堆"字,皆极其恰当,换一下其他字来试试,呵呵——再也找不出更合适的字了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诗的第三句"堤边添上丝丝柳"句中的"丝丝"二字,简直把星湖堤上的柳条写活了,令人不禁拍案叫绝:有了此"丝丝"二字,堤上的柳丝似乎正在眼前随风轻摆也。9

  叶帅诗的第五个优点,是严格符合平仄规律,真正是一首近体绝句。ZK_

  叶帅这首诗在声调平仄方面中规中矩,完全符合七言绝句的要求,显示出叶帅深厚的国学功底。此诗的平仄情况如下:^史坛 i>oX[J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平平仄,G=Wt

  仄仄平平平仄平。4\'{_W|

  说起声调平仄,今人有一种倾向,即全不以声调为虑,管他什么平平仄仄,只管我行我素好了。其实,古人研究探讨声调,讲求平仄和谐,是非常有道理的。文学史上,第一个提出平仄四声理论的是南朝齐梁时期的沈约。与沈约同时的萧衍曾经向别人询问:"何为四声?"对曰:"四声者,\'天子圣哲\'是也。" 梁武帝萧衍居然不懂,也就不以为然了。沈约穷一生之精力,归纳总结出汉字的"平上去入"四声,撰写出专著《四声谱》,前无古人,后启来者,实为唐代近体格律诗之滥觞也。yI2E

  在"平上去入"四声之中,又能分成平声和仄声两大类。平声为"平",上、去、入三声为"仄"。"平声"和谐、宁静、安逸、平稳;"仄声"急迫、短促、喧嚣、骚动。把平声与仄声恰当地结合起来,就能产生出有张有弛,有动有静,起伏连绵,昂扬顿挫的音乐美来。做为格律诗的绝句与律诗,必须在平仄声调方面中规中矩。如果平声仄声处理的不恰当,背离了声调协调的规律,就会拗口拗舌,难以朗诵,这样的句式,被称为"拗句"。这样的诗就不能被称为近体诗了。讲究平仄声调,是近体诗的第一要求。9

  我们再看看眼前的例子,郭老《宿天柱阁》的第一句是"七星落地上",这五个字的声调为"平平仄仄仄"。这句诗最后的三个字,一连用了三个"仄声",这种连用三个仄声结尾的句子,是一种典型的"拗句"。拗句是近体诗的大忌,诗中有了拗句,则无法称其为律诗也。当然,也有人故意在诗中使用拗句,以示崇尚古朴,那是另一个话题。仔细品味郭老《宿天柱阁》诗的首句,就好像一面裂了几条口子的破铜锣放在耳边,然后,一根粗木棍在锣面上狠狠地敲击了三下,破锣发出嘶哑,刺耳,沉闷的三响。呵呵--郭老是"秀才遇见了兵"啊。俺之所以判断郭老肚子里在骂"先人板板",根据就是"七星落地上"这句诗句尾的三个极其刺耳的仄声也。

仙女湖的文化传说

自古以来,仙女湖就以其山温水软,天清地馥而钟灵毓秀,生机勃发。考古发掘表明,早在20万年前,仙女湖的先民们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展示了6000多年原始农业文化。1600多年前,东晋文学家干宝在他所著的志怪小说集《搜神记》中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很早很早以前,有六七位披着羽毛神衣的鸟仙,一边飞翔,一边寻找梦中的乐土,当她们飞到豫章新喻县上空时,立即被这里梦幻般的景色所吸引,于是飘落下来,化作美丽动人的青春少女。嬉戏、玩耍,连臂踏歌,玩到最开心的时候,情不自禁地脱下了身上的羽衣。此情此景恰巧被一位翩翩少年看到,惊叹之余,顿生爱慕之情。他悄悄地将其中一件羽衣藏了起来,然后满怀激情地走了过去。仙女们发觉后,霎那间花容失色,赶紧披上羽衣,腾空飞去。那位找不到羽衣的仙女,却无法飞离尘世。然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当她无奈地转过头来,用她美丽的双眼打量着走近的少年时,顿时被少年英俊洒脱的气质所吸引,两人一见钟情,缔结了一段仙俗奇缘。这个故事是古籍中关于“羽人”的最早记载,故事发生地就是今天的仙女湖。

大概是因为仙女湖的水质清纯,沐浴过仙女湖这片水域母性般光辉的新余人造就了一个又一个历史第一。江西历史上的第一位状元卢肇就是这些人中的一员,他从小笃志好学,常常挑灯夜读,因此得到当时的大学者李德裕的青睐,收为门人。

会昌三年(874年)状元及第后先后在朝中和地方为官,所到之处,皆有贤声。他的文章为人所推崇,颇得韩愈文风,袁州知府杨应瑶称赞曰:“袁州之文章,节义自肇始”。他平生著述甚多,所著《海潮赋》、《汉堤诗》曾得到皇帝的嘉奖。文风绵绵,浩浩不绝,如今,仙女湖风景区内,还保存有当年的卢肇读书台供后人瞻仰。

自从新余出了江西首位状元,仙女湖边的读书人就争先恐后,屡跃龙门,且不说历史上那些数不胜数的新余籍骚人墨客,也不说那些技艺精湛的民间艺人,随便翻一翻史册,我们就可以看到宋代学富五车的名臣王钦若、明朝权相严嵩、理学家梁寅、宁可被肢解而不侍暴君的黄子澄、清代爱国名将张春发、当代国画大师傅抱石、医学巨子何大一……这些灿若星辰的名字足以令人啧啧称赞,叹服无比——仙女湖水灌溉的这方土地果真孕育了一大批雄才俊杰!文化盛典《册府元龟》的作用直到今天还在显现,而它的主要撰著者王钦若更是赫赫有名。大概是由于受仙女湖文化的影响,王钦若一生崇尚仙道,这既成就了他在文化上独树一帜的地位,也造就了他关心百姓疾苦的性格,至今,史学家们还在称颂他在任亳州通判时巧解因阴雨连绵,百姓所收谷物无法按标准收入官仓的难题的故事。王钦若对中国历史的贡献,在于他的著述丰富,影响深远,除《册府元龟》之外,《卤簿记》、《天书仪制》、《列宿万灵朝真图》、《罗天大醮仪》、《天禧大理记》等流传甚广,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人们流连于仙女湖的山山水水之间时,总不免要吟诵这一抒情的诗句。是啊,仙女湖的景色是迷人的,正是这样的景色,陶冶了一代代的文人墨客。他们在这里认真读书,在这里接受心灵的洗礼,进行人生最初也是最重要的艺术熏陶。受到仙女湖文化气息熏陶的艺术大师傅抱石,正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的画作,在国际市场的拍卖价格屡创新高,为中国画家和国画艺术赢得了应有的尊重;他的艺术思想伴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愈焕光华。最难得的是,他继承了仙女湖这片土地上文士热爱家乡的拳拳赤子之心,他虽然常年工作、生活在外地,却时刻不忘自己是仙女湖畔的人,每有新作,必在落款处写明自己的籍贯。如今,许多仙女湖畔的名人回乡省亲,更有无数才子告别家乡父老,到远方开拓新的天地,然而,不论他们走到哪里,沐浴过仙女湖光辉的人总不会忘记自己的家乡、自己的父老和家乡的仙女湖。

自然的造化,大地的恩赐,使仙女湖山常绿,水常流。除了人生的修炼,新余人民历来重视农业、手工业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重视钢铁的冶炼,留下了桂山、凤凰山的矿冶遗址,留下了许多有关矿冶的地名。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成书于仙女湖这片土地上,绝不是历史的偶然。重视人生的修炼与重视物质特别是重视钢铁的冶炼,也是新余文化中的两大要素,最终形成了超越、和谐与包容的精神内涵。

仙女湖是母亲湖,是情爱湖。在这片秀山丽水之中,千百年来流传着像毛衣女下凡并与当地青年喜结良缘的大量爱情故事,滋养了赫赫的历代人杰,书写了仙女湖独特而厚重的文化 ,仙女湖的每一个景点都蕴藏和散发着爱情的浪漫气氛和深厚文化底蕴。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游客朋友何不走进仙女湖,亲身去欣赏她的秀美,去感受她的博大,去体验她的爱意呢!

描写草原的诗词

(一)草原啊草原

草原啊草原

我生命的摇篮

清澈甘甜的流水是哺育我的乳汁

芳草淡淡的清香润我生命的心田

圣洁坚实的马背是我成长的登攀

阿妈期待的笑脸是我力量的源泉

每当我想起草原啊草原

就想起那生命的摇篮

草原啊草原

我可爱的家园

辽阔草原给了我宽大的胸膛

秀美山川给了我健壮的脊梁

风雪严寒给了我坚强的性格

阿妈的艰辛给了我永恒的力量

每当我想起草原啊草原

就想起那可爱的家园

草原啊草原

酒香茶浓亲情无限

想你啊草原

我相恋的草原

想你是甜甜的回忆

想你是苦苦的眷恋

想起你就思念悠悠

天蓝地绿心心相连

想你啊草原

我心中的草原

想你是甜甜的回忆

想你是苦苦的眷恋

想起你就情深绵绵

伴着娘亲伴着蓝天到永远

永远的草原

草原啊草原

我的大草原

我绿波荡漾的草原

鲜花如海的草原

生我养我的地方

你是我生命的摇篮

草原啊草原

我的大草原

我阳光照耀的草原

雨露滋润的草原

生我养我的地方

你是我力量的源泉

草原啊草原

我的大草原

我春风拂面的草原

秋波荡漾的草原

生我养我的地方

你是我永远的温暖

草原啊草原

我的大草原

我歌美情深的草原

骏马飞奔的草原

生我养我的地方

你是我心中的永远

赞美仙女的诗句有哪些?

清平调词三首 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 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 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 沉香亭北倚阑干。

【其他】

  1. 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施朱则太红,着粉则太白。

  2. 柳叶眉,杏核眼,樱桃小口一点点,杨柳细腰赛笔管,说话燕语莺声。

  3. 回头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声明:内容仅供参考,图片和文章选取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