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按形式怎样分类

时间:2020-07-08   作者:互联网搜集整理

诗歌按照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类有: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和韵脚诗。

1,格律诗,也称近体诗,是古代汉语诗歌的一种。格律诗是唐以后成型的诗体,主要分为绝句和律诗,按照每句的字数,可分为五言和七言。篇式、句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变化使用也要求遵守一定的规则。

2,自由诗是没有规则的音节、韵律及其他正规设计的诗。它追求“有机形式”,依靠言语的自然节奏。这种言语对诗的主题和感情来说是“自然”的。

3,散文诗是一种现代文体﹐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散文诗一般表现作者基于社会和人生背景的小感触﹐注意描写客观生活触发下思想情感的波动和片断。这些特点﹐决定了它题材上的丰富性﹐也决定了它的形式短小灵活。

4,韵脚诗属于中国汉语文学体裁的一种,顾名思义,泛指每一行诗的结尾均须押韵,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如同歌谣。这里的韵脚诗指现代韵脚诗,属于一种新型诗体。

扩展资料

诗歌按音律又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1,古体诗是诗歌体裁。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等。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唐代以后,称为近体诗,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而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

2,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指初唐之后,形成的又一诗歌体裁。在近体诗篇中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

诗歌按内容分类又可细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喻诗,现代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诗歌 (文学体裁)

枫桥夜泊古诗全文

【原文】:

枫桥夜泊

作者: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注释】:

1、渔火:渔船上的灯火。

2、姑苏:今江苏省苏州市。

3、寒山寺:苏州枫桥附近的寺院。

【译文】:

明月西落秋霜满天,几声乌啼山前;

江上渔火映红枫树,愁绪搅我难眠。

呵,苏州城外那闻名海内的寒山寺;

夜半钟声,漫悠悠地飘到我的船边。

诗歌按形式怎样分类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整首诗是什么?

原诗:《黄鹤楼 》-唐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

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扩展资料:

赏析

《黄鹤楼》前四句写登临怀古。昔日的仙人已乘黄鹤离开了,此地只空余一座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再回来,朗朗碧空千百年来只有白云悠悠。一座历史悠久的古楼,一段美丽的神话传说,几分繁华与热闹逝去后的失落与惆怅。诗人围绕黄鹤楼的由来反复吟唱,似脱口道出,语言俗白,却一气呵成,文势贯通。一座空空的黄鹤楼因而呈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一次寻常的登临化为追古抚今的慨叹,白云千载,遐思悠悠。

《黄鹤楼》后四句写站在黄鹤楼上的所见所思。眼前美景如画,内心乡愁难抑。“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是形象而直观的描绘,晴朗的大地,远方汉阳的绿树历历在目;鹦鹉洲上,萋萋芳草如茵。开阔的视野,生机勃勃的明媚风光,作为远景衬托出黄鹤楼远眺汉阳、俯瞰长江的挺拔气势。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是即景生情,薄暮的柔美与思乡的幽怨交织在一起,黄昏的雾霭悄悄地在江心聚集,乡愁也在诗人的心中涌起;江面水气氤氲,乡愁依附在飘渺的烟波中。日暮烟波与悠悠白云相照应,形成一个悠远渺茫的意境。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黄鹤楼诗

韵脚是un的诗,越多越好

别董大(其一)

(唐)高适

千 里 黄 云 白 日 曛,

北 风 吹 雁 雪 纷 纷。

莫 愁 前 路 无 知 己,

天 下 谁 人 不 识 君?

词牌名,曲牌名到底是个什么意思啊?

词牌名(或曲牌名)表示词(或曲)的格律,而题目则限定词(或曲)的内容。

词,又称“诗余”、“长短句”、“倚声”、“填词” ,是诗歌的一种形式,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以两宋成就最高。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这是依字数多少来划分的。小令的字数在 58个字以内,59—90个字为中调,而长调是91个字以上。

词的标题和词牌有着严格区别,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例如《沁园春 雪》这首词,“沁园春”是词牌,“雪”是词的标题。《卜算子 咏梅》这首词,“卜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是词的标题。

刚刚接触词的时候很多朋友非常困惑,为什么一首词的标题通常由两部分组成?比如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前面的一部分“沁园春”被称为词牌名,从字面上几乎看不出和词的内容有什么联系,而后一部分“雪”才和词的主旨有一定的关联。那么词的标题的前后两部分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就得先大致搞清楚什么是词以及什么是词牌名。

词萌芽于隋唐之际,兴于晚唐五代而极盛于宋。最初,词又被称为曲子、曲子词、琴趣、诗余、长短句等等。从词的许多别名可以窥见词与诗及音乐的不解之缘。事实上,对于词的具体来源各家学说解释不尽相同,有人认为词是乐府民歌的变种,有人认为词是唐代律诗、绝句的后裔。无论学界如何争论,词由俗到雅,由民间步入文坛的发展历程是不可否认的。这就可以肯定,在词的发展过程中,或多或少的受到了民间歌谣及当时盛极一时的律诗、绝句的影响。 就如诗最初是合乐而歌一样,词在发展初期也是配乐演唱的。填词一般是按照某种曲调的乐谱填制歌词。而曲调的名称如《沁园春》、《菩萨蛮》、《念奴娇》等就叫做“词牌”,也叫“词调”。在唐宋时代,词牌名有许多来源,有的来自西域音乐,有的是乐工歌妓或词人自创的。例如《菩萨蛮》词调的由来,传说是由于唐大中初年,女蛮国进贡了一些个美貌的女子,她们梳着高髻,戴着金冠,满身璎珞,象菩萨,因此教坊谱成了《菩萨蛮曲》。后人依这个曲子填的词很多,如辛弃疾的《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等等。既然填词须合音律,可以想见,唐宋时期,填词的文人大都精通音律,像我们熟悉的柳永,李清照等人,不仅文采飞扬,而且曾经自创了许多婉而动听的曲调,难怪他们的词作至今读来犹有回肠荡气,余音绕梁的音乐美。

随着时间的推移,词的格律逐步成熟,格式也逐渐固定下来,各个词调都是“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并且各不相同。依据各词调的字数多少,前人将词分为“小令”、“中调”或“长调”。有人主张以58字以内为小令,59字到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有人主张62字以内为小令,以外称“慢词”,都未成定论。词调中除少数小令不分段称为“单调”外,大部分词调分成两段,甚至三段、四段,分别称为“双调”“三叠”“四叠”。段的词学术语为“片”或“阕”。“片”即“遍”,指乐曲奏过一遍。“阕”原是乐终的意思。一首词的两段分别称上、下片或上、下阕,这和我们今人的歌曲分几段来唱有点相似,不过古人填词时更加灵活罢了。

词的格式和格律的规范化就使得许多文人可以渐渐脱离乐谱而仅依照某个词牌所形成的固定的格律来填词,从而使词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堪与诗媲美的文学形式。

那么词的词牌名和词的题旨之间到底有没有关系呢?懂点音乐的朋友都知道,一首乐曲一旦谱成,它的基调就基本定型了,或激昂,或舒缓,或柔婉。填词的道理也是一样。无论你要抒情还是状物,你都无法改变词牌本身的节奏和韵律。所以,词人在填词之前,一定得选择与自己表情达意相一致的曲调(即词牌)。这样说来,一首好词,无论词牌名和词的内容有无关联,词牌所蕴育的意趣和情调与词人的感情和心境肯定是一直致的。比如,有学者研究发现,小令《浪淘沙》音调激越,用之怀古抚今,最为适当。《烷溪沙》与《蝶恋花》则音节和婉,宜写情,亦宜写景。可见,古代词人欲填词,必先将许多词牌的韵律风格烂熟于胸,不然的话,肯定会使写出的词滞塞难读,贻笑大方。

值得注意的是,历史上有许多精通音律的词人,他们或者自创新词,或者因循词牌的本义填词,这就使得许许多多的词词牌名就是词的题目。比如张志和的《渔歌子》是咏渔夫生活的,温庭筠的《更漏子》是咏春夜闺情的等等。这种情况下词人通常在词牌下注明“本意”二字,就是说,词牌同时也是词题,不另有题目了。绝大多数情况下,词牌名和词的题旨没有任何联系。这时,作者一般是在词牌下面用较小的字注出词题。“唐人之词,必缘题作曲,故词旨多与调名相符,宋人因调填词,词旨多与题不合”。可见,越到后来,词牌和词题的关系越疏远。一首《浪淘沙》可以完全不讲到浪,也不讲到沙;一首《忆江南》也可以完全不讲到江南。不过,无论词调和词的内容如何疏远,文情和曲情不和谐的,肯定不是好词。

描写春雷的诗句

描写春雷的诗句:

1、一片春雷入未央

[宋] 无名氏 《鹧鸪天·禁卫传呼约下廊》

2、又说春雷鼻息

[宋] 辛弃疾 《水龙吟·补陀大士虚空》

3、看花终不似春雷

[宋] 宋太宗 《缘识》

4、橐龠动春雷

[宋] 葛长庚 《水调歌头·土釜温温火》

5、紫檀香暖转春雷

[宋] 曾觌 《踏莎行·凤翼双双》

6、九天清跸响春雷

[宋] 陆游 《书事》

7、只身东海挟春雷

[近代] 秋瑾 《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8、鼓击春雷

[宋] 黄裳 《减字木兰花 竞渡》

9、声鼓鞭月行春雷

[宋] 宋无 《乌夜啼·露华洗天天随水》

10、腰鼓百面如春雷

[宋] 苏轼 《惜花》

11、昼鼓殷春雷

[元] 李齐贤 《巫山一段云 远浦归帆》

12、春雷起新萌

[宋] 苏辙 《次韵子瞻系御史狱赋狱中榆槐竹柏 竹》

13、一夜春雷百蛰空

[宋] 王禹偁 《春居杂兴》

14、应发春雷动地声

[宋] 释重显 《送僧》

15、春雷初过茗生芽

[宋] 王之道 《和徐季功舒蕲道中二十首》

16、春雷一声发

[唐] 元稹 《乐府杂曲·鼓吹曲辞·芳树》

17、春雷晚始鸣

[宋] 戴表元 《山中》

18、欢动春雷

[宋] 李廷忠 《沁园春·幕府增辉》

19、宫中郤辘响春雷

[明] 杨基 《无题和唐李义山商隐》

20、春雷开众蛰

[宋] 释正觉 《禅人写真求赞》

21、殷春雷天外

[宋] 吴则礼 《红楼慢》

22、恰似春雷未惊蛰

[明] 唐寅 《清溪松阴图》

23、春雷惊蛰馀

[唐] 贾岛 《义雀行和朱评事》

24、万蛰听春雷

[宋] 陈造 《再用才子富文华校雠天禄阁韵赠周教授》

25、催舞春雷杂管弦

[宋] 林伯镇 《南乡子·弥诞秩初筵》

26、不见春雷发匣声

[唐] 陈陶 《剑池》

27、春雷起萌蛰

[唐] 韦应物 《寄冯著》

28、先甘和梦听春雷

[宋] 黄庭坚 《谢公择舅分赐茶三首》

29、春雷忽隐隐

[宋] 傅察 《雪九首》

30、砰隐动春雷

[宋] 程珌 《郊祀庆成诗》

31、春雷惊起千年蛰

[宋] 邵雍 《老去吟》

32、宫车辘辘春雷晓

[宋] 岳珂 《长门怨》

33、醉听箫鼓闹春雷

[元] 梁寅 《玉蝴蝶 丙午元夕》

34、夜夜春雷鼻息鸣

[宋] 徐元杰 《题金华徐伯光义聚规约》

35、有若群蛰惊春雷

[唐] 刘禹锡 《平蔡州三首》

36、腰鼓揭春雷

[元] 白朴 《风入松 咏红梅将橙子皮作酒杯 以上四印齐本》

37、春雷初启户

[宋] 吴文英 《倒犯》

38、春雷直戛腾秋鹘

[唐] 刘景复 《梦为吴泰伯作胜儿歌》

39、水国春雷早

[唐] 司空曙 《闻春雷》

40、一夕春雷引怒拳

[宋] 廖行之 《和食蕨三首》

41、昨夜春雷作 [宋] 梅尧臣 《田家四时》

42、惊起龙蛰驱春雷 [宋] 欧阳修 《归鴈亭》

43、春雷近作解 [唐] 钱起 《天门谷题孙逸人石壁》

44、铿宏唐律过春雷 [宋] 唐士耻 《代人次韵曹郎中雷字二首》

45、奋如百蛰乘春雷 [宋] 王安石 《寄赠胡先生》

46、门前腰鼓揭春雷 [元] 元好问 《江城子 赋芍药杨州红》

47、喜若听春雷 [宋] 郭印 《次韵曾帅遣意三首》

47.1、春雷未出地郭印《诸公以嵩师破戒作诗嘲咏因次韵解之》

48、春雷三月不作响 [唐] 韩愈 《赠张徐州莫辞酒》

49、藜肠得米停春雷 [宋] 戴栩 《春风行为判府韩郎中寿》

50、夜半春雷乱车轧 [宋] 李新 《游法济寺》

声明:内容仅供参考,图片和文章选取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