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琴茶》唐 白居易
兀兀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
自抛官后春多醉,不读书来老更闲。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穷通行止长相伴,谁道吾今无往还?
2.《秋晚杂兴》宋 陆游
置酒何由办咄嗟,清言深媿淡生涯。
聊将横浦红丝磑,自作蒙山紫笋茶。
3.《效蜀人煎茶戏作长句》宋 陆游
午枕初回梦蝶床,红丝小磑破旗枪。
正须山石龙头鼎,一试风炉蟹眼汤。
岩电已能开倦眼,春雷不许殷枯肠。
饭囊酒瓮纷纷是,谁赏蒙山紫笋香?
4.《盛山十二诗·茶岭》宋 韦处厚
顾渚吴商绝,蒙山蜀信稀。千丛因此始,含露紫英肥。
5.《谢寄新茶》唐 杨嗣复
石上生芽二月中,蒙山顾渚莫争雄。
封题寄与杨司马,应为前衔是相公。
用七绝写一首赞美蒙山的诗
蒙山积雪三首
[清]爱新觉罗·弘历
城过颛臾忆古封,南巡为省织将农。
蒙阴雪复赓前韵,大块文章占素峰。
平田融未麦根封,为问农言不害农。
却缋前遭景如旧,几曾积玉在峣峰?
瑞雪春朝遍野封,节迟遇闰未兴农。
山灵盖不违尧命,示我诗情在玉峰。
望蒙山雪色
[清]爱新觉罗·弘历
翠微积素讶偏同,三度春光一例中。
此可无言平野过,试看有雾远蒙峰。
赋情因遇思梁苑,诗意其滂缅卫风。
较量前番饶厚辛,伊犁早庆兆农功。
望蒙山
[明] 公鼐
蒙山最高是双峰,上有云烟几万重。
我欲峰头一伫立,却从天外数芙蓉。
关于蒙山大佛的诗句
大佛坐落于蒙山北峰之阳,南向,依山凿制,由于年久风雨剥蚀,岩石表层风化严重,头部早在元代就已经崩落,其外露高大的胸颈部剥落之处还长出小树蒿草,失去了原有的风采。由于寺毁阁倾,大佛之腹、手、腿、足、基座、大阁遗基,都掩覆于山坡泥石里,仅现胸颈部分。对这尊大佛的考查,现仅触及其一半,剩下的还需清理发掘,无怪乎人们不知其为当年巍峨的大佛,立于大佛胸下怀间而不知;无怪以往探佛者慨叹“大佛已不存在了”“仅遗乱石而已”。
蒙山在太原西南约20公里处,晋祠以北的寺底村附近,主峰高1325米。蒙山为古太原县八景之一,故有“蒙山晓月”之称。史籍记载这尊大佛是北齐文宣帝高洋天保二年(551年)始凿,经五个皇帝二十余年,至后主高纬时凿成。《北齐书》记载在《后主恒纪》中:“凿晋阳西山为大佛像”,所以称为“晋阳西山大佛”。《北史》载:“凿晋阳西山为大佛像,一夜燃油万盆,光照宫内”。“宫”指历史上著名的晋阳宫,遗址在晋源镇古城营村九龙庙一带。据有关部门测量,晋阳西山大佛现外露胸颈部分,高17.5米,宽25米,颈部直径宽5米,唐代记载“高二百尺”,按唐普通尺计算约合今63米,仅低我国四川乐山大佛(高71米)8米,(一说66米,一说70多米,比乐山大佛略高),比以往西方所说“世界第一大佛”———阿富汗“巴米扬(Bamiyan)大佛”(高53米)高10米。按凿制年代,西方对“巴”佛考查不清,认为“巴”佛凿于“3至7世纪”之间,这是个不精确的估计数字,而我晋阳西山大佛,史籍明确记载凿于北齐天保二年(551年),时值6世纪。如按“巴”佛凿于“7世纪”来说,我晋阳西山大佛要早一个世纪,比我国乐山大佛凿于唐开元元年(713年)早162年。据此,论高度,晋阳西山大佛是世界第二大佛,论年代则是世界上最早的大型石刻佛像。传说李渊做太原留守时曾参拜蒙山大佛,当晚就梦见佛光普照,以为祥瑞,从而坚定起兵决心。唐高宗李治、皇后武则天于显庆五年(660年)幸晋阳瞻拜(此寺及南十余里的龙山童子寺瞻礼二寺大佛),次年又派专使赐大佛袈裟,以“五色光洞烛山川,道俗瞻睹数千万众”轰动并州。晚唐晋王李克用再建大阁,五年用工三十万。五代后晋时,北平王北京留守刘知远,重修庄严阁,共五层一百三十间。北汉刘继元在蒙山顶造避暑宫,开化峪内设御驾桥。宋时又在蒙山开化前寺建连理二塔。元末(1368年),寺毁阁倾,大佛头部脱落,残砖破瓦和山间泥石掩覆了佛像下部。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晋恭王朱??只重修了前寺院,称“法华寺”。显赫了八百年的“西山大佛”从此便埋没六百余年。
大佛往下不远,就是开化寺,遗址在一片桃花林中,除连理二塔外,只剩一堆残砖败瓦。可谁又曾想到这很不起眼的寺院就是东魏高僧昙鸾弘修的净土法门,东魏孝静帝“勒令住并州大寺”,日本净土真宗经籍载为“并州大岩寺”,北齐高洋赐额“开化”寺,曾是佛教净土宗的早期道场。仰望着大佛,大佛头颅毁损崩落,不知踪迹,腹上岩石大部分早已风化崩落,胸下淹没于乱石瓦砾之中,一幅惨败不堪的情形,实属千古遗憾。站在大佛臂上,古晋阳城尽收眼底,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只觉往事越千年,倏忽间沧海桑田,海枯石烂。
描写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的诗句
《周庄河》王维
清风拂绿柳,
白水映红桃。
舟行碧波上,
人在画中游。
有没有人学到过古代诗人写的关于蒙阴、蒙山的诗词,和写作背景。
《秋晚杂兴》(陆游)
置酒何由办咄嗟,清言深媿淡生涯。
聊将横浦红丝磑,自作蒙山紫笋茶。
《盛山十二诗·茶岭》(韦处厚)
顾渚吴商绝,蒙山蜀信稀。
千丛因此始,含露紫英肥。
求一些关于沂蒙山的诗词
〔明〕胡缵宗 《望蒙山》
蒙山向日鲁衿喉,翠黛长连紫气浮。
铁锁万年悬鸟道,石梁千仞惹猿愁。
海邦控带形非昨,谷镇兴衰事已休。
睛昼卷帷时骋望,忽惊身是大东游。
〔明〕公鼐 《东蒙祠遇雪》
想象蒙祠路,同云接地封。
冰悬石磴窄,雪戴玉华重。
话旧僧犹健,题名客几从?
寻源不可到,归径绝人踪。
〔明〕王雅量 《登蒙山绝巅》
大观擅东鲁,一径薄天门。
绝顶红轮耀,中腰白雾昏。
太山堪伯促,诸阜尽儿孙。
不受秦封辱,老莱遗迹存。
〔明〕公跻奎 《蒙山叠翠》
名山高并已无多,此去遥天能几何。
雨过烟光明翠黛,日斜树色映青骡。
斗牛森列仙峰近,虎豹参差鸟道讹。
安得拂衣凌绝顶,白云丛里发长歌。
[清]公谷 《登蒙山》
仗抵中峰日已西,攀缘疑与碧天齐。
抱崖苔积石尖没,压轴云来松径迷。
花放锦茵排远近,泉飞白练挂高低。
千岩万壑真如绘,不羡长康叹会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