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诗《月夜忆舍弟》的读后感300字

时间:2020-07-07   作者:互联网搜集整理

意境赏析   在古典歌中,思亲怀友是常见的题材,这类作品要力避平庸,不落俗套,单凭作者生活体验是不够的,还必须在表现手法上匠心独运。杜甫正是在对这类常见题材的处理中,显出了他的大家本色。

  诗一起即突兀不平。题目是“月夜”,作者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反而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断人行”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仍然频繁、激烈,道路为之阻隔。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这就是“月夜”的背景。

  颔联点题。“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作者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质疑。然而,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却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不合,这是因为它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这两句在炼句上也很见功力,它要说的不过是“今夜露白”,“故乡月明”,只是将词序这么一换,语气便分外矫健有力。所以王得臣说:“子美善于用事及常语,多离析或倒句,则语健而体峻,意亦深稳。”(《麈史》)读者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杜甫化平凡为神奇的本领。

  以上四句信手挥写,若不经意,看似与忆弟无关,其实不然。不仅望月怀乡写出“忆”,就是闻戍鼓,听雁声,见寒露,也无不使作者感物伤怀,引起思念之情。所以是字字忆弟,句句有情。

  诗由望月转入抒情,过渡十分自然。月光常会引人遐想,更容易勾起思乡之念。诗人今遭逢离乱,又在这清冷的月夜,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在他的绵绵愁思中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不安,语气也分外沉痛。“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上句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写得伤心折肠,感人至深。这两句诗也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紧承五、六两句进一步抒发内心的忧虑之情。亲人们四处流散,平时寄书尚且常常不达,更何况战事频仍,生死茫茫当更难逆料。含蓄蕴藉,一结无限深情。读了这首诗,我们便不难明白杜甫为什么能够写出“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那样凝炼警策的诗句来。深刻的生活体验是艺术创作最深厚的源泉。

结构分析   

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未休兵”则“断人行”,望月则“忆舍弟”,“无家”则“寄书不达”,人“分散”则“死生”不明,一句一转,一气呵成。

思想感情   在安史之乱中,杜甫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既怀家愁,又忧国难,真是感慨万端。稍一触动,千头万绪便一齐从笔底流出,所以把常见的怀乡思亲的题材写得如此凄楚哀感,沉郁顿挫。

古诗牧童读后感

1.........................................

《牧童》一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还没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牧童悠扬的愈来愈近的笛声,笛声时续时断,随风飘扬。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的。

(1)“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诗句给我们以视觉和听觉上的感受,放眼望去,原野上草色葱茏;侧耳倾听,晚风中牧笛声声。一个“铺”字,把草的 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表现出来了;一个“弄”字,更显出了一种情趣,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草场的宽阔无垠为牧童的出场铺垫了一个场景,笛声的悠扬悦耳,使我们想象到晚归牧童劳作一天后的轻松闲适的心境。未见牧童,先闻其声,给人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当然,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

(2)“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诗人笔锋一转,开始写吃饱饭的牧童休息的情景。把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没有家人聚集的场景,没有伙伴嬉戏的情景,吃饱了饭的牧童,连蓑衣都不脱,就躺在月夜里的草地上。是累了,想躺下来好好地舒展一下身子?是喜欢月夜的景色,想好好地欣赏一下?仰望明亮的月儿,牧童心里会想些什么?或者什么都没想,就睡着了……诗人似乎只把他之所见如实地写了下来,却让我们不禁浮想联翩。

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使我们的心灵感到宁静。《牧童》一诗,不仅让我们感到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的安然与恬静,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牧童心灵的无羁无绊,自然放松。白天有牛和牧笛为友,晚上有清风明月相伴,真如世外桃源的生活。当然,透过诗,我们也看到作者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

2.........................................................................................

牧童遥指杏花村———读《书道》随想

翻阅牧童先生的中华古典诗词集———《书道》,我发现了作者的追求和归宿。

牧童实名张卫军,与我同龄,他曾在部队服役,转业后先在中学任教,后调入行政单位任国家公务员。他热爱文学,爱好书法。在我的印象中,他是一位合格的中学英语教师、大公无私的国家公务员、很有发展前景的书法家。对于文学,他很有激情,也很浪漫。然而对于古典诗词,没想到他也挥笔自然流畅,将远古与现代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思考人生,感悟大自然,读起来亲切,过瘾。对于中国的古典诗词,我是个门外汉。那种音韵和谐、意象高度洗练的体裁,在大唐时代已趋至完善,至于之后的写作者,我认为只是一种追忆性的抵达。作为现代人写古体诗词,牧童先生把自己生命中的风景用方块汉字整齐又宽泛地记录下来,对仗工整、韵脚合拍。《书道》共收集作者旧体诗词30多首,诗的部分主要以七律为主:以内容看,则有黄河文化、李氏文化及现代文明等,它既是一面历史图像,也是一曲现实主义的颂歌。在第一首七律诗《黄河母亲》中,诗人以“古往今来流不尽,三皇叩母祝平安”结尾,一语道破了时代在前进,黄河“母亲”之伟大的现实,在七律《牧羊女的回想》中,诗人以“琼瑶牧女长空夜,玉女天堂细耳听”一句,将陇西文化广场牧羊女塑像,描写得活灵活现;词《沁园春·庆回归》一开始,作者以“香港回归,雪耻百年。一夜报春,今宵花烛夜,星光灿烂”之描述,使人一下子体味到了中国所有人的心情;填词《清平乐·奔小康》中,作者最后以“今日良田到户,岂能不达小康”之句,替全国人民说出了心里话……真是千遍万遍读不够,古为今用写风流。

读牧童先生的《书道》,我觉得全部诗词的意境、情韵等均为上乘,他把古老经秋的美写得富有情趣,将哲理性的人生思考贯穿其中,更加深了诗词的内涵,耐人咀嚼,如食橄榄。当然,作为古体诗词,还有很多商榷之处,譬如对仗、平仄等的使用,严格的要求有不少地方是不那么恰当的,还有个别诗句,诗味并不浓,如白话组合……当然,这些都是美玉微瑕,不足以影响诗词的成功。

“子曰,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张卫军取笔名为牧童,是因为他从小生长在西北农村,在村上放过羊。然而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他在飞扬的红尘中返身古典,正是迎合了孔子的儒家思想。文章写到这里,我突破想起了唐代晚期诗人杜牧的《清明》诗;“清时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当年,正当清明前后,春光明媚,桃李争艳。诗人随着扫暮的人群络绎于归,突然天上下起了蒙蒙细雨,顺着牧童的指引,遥见杏花村中酒帘飘飞,一阵清香也随着斜风细雨飘来。诗人逸兴湍飞,信口吟诗。今天,杏花村里飘荡的不仅是酒香,更有诗意浓浓的歌唱。

牧童先生的中华古典诗词集———《书道》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于是,我将杜牧的《清明》诗原韵再填一首,以敬作者,并致读者:改革开放满目春,百花园里映日红。借问古诗何处去,牧童点滴《书道》中。

《每天一首古诗词》读后感

长相思

——想你时,月夜正好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白居易《长相思》

我很少会把一首诗比作一样的东西,因为诗的内容多变,很难用一样准确的事物来概括,但我还是不得不说,白居易的这首《长相思》就像是水做的,里面有水的轻缓,水的柔情。“汴水流,泗水流”六个字恰好印证了“水”的思想,一直默默东去,带有闲愁几许。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诗中有水的缘故,白居易的这首《长相思》给我的感觉跟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很像。白居易写相思,诗中有汴水、泗水,两河东流而去,一同汇入淮河。李之仪写相思,诗中有浩浩长江,虽不能相见,但共饮一江之水,以此为念。在我看来,他们所写的相思都是柔情派的,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没有可歌可泣的故事,平平淡淡跟流水一样,却很真挚。

诗中的泗水发源于山东曲阜,没什么名气,不过知道汴水的人估计就多了。汴水又叫汴河,是隋炀帝开凿的大运河的一部分,它被开通的目的主要是方便隋炀帝乘龙舟游江南,但另一方面给当时的交通来往做出了贡献。晚唐诗人皮日休作诗一首,很客观地做出了对汴河的评价。

读后感400字月夜让我陶醉

  陶渊明陶醉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风光中;白居易陶醉于“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的优美的琵琶声中;文天祥陶醉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雄心壮志中;我则陶醉于月夜之中。

  炎炎夏日中,我在操场上正和同学玩的高兴。可是好景不长,玩了一会儿我的肚子疼了起来。刚开始,肚子只是一阵一阵的痛。可是到了晚上,肚子痛得非常厉害,我的同学到商店给我妈妈打了个电话,过了一会儿妈妈找了一辆车来了,妈妈刚进教室看到我病恹恹的样子,瞬间流泪了。妈妈把我背出教室,找班主任请了假就带我去了医院。在去医院的路上,妈妈不停得问我怎么样了。在妈妈的怀里我感到原来母亲的怀里是如此的温暖。到了医院门口,妈妈付了车费就抱我进了医院。由于妈妈一个人,所以妈妈忙着忙那 ,到了十点钟我终于挂上了吊瓶。这时,我才发现妈妈额上密密的汗珠。顿时我流下了泪,妈妈却问我是不是又疼了,我摇了摇头。就这样我渐渐睡着了……

  妈妈那么晚了带我去医院,可见妈妈是多么的爱我呀!从前,我总是抱怨妈妈,嫌这嫌那。曾经还想离开妈妈独自去飞翔。可从那以后,我是多么的想依偎在妈妈怀中。因为母亲的怀里是那么的温暖。

  在自然中我陶醉在山水里;在书里我陶醉在诗词里;在月夜里我陶醉在母亲的爱里。

月夜这首古诗意思是什么

意思是:今夜鄜州月亮,一定同样清圆,遥想闺中妻子,只能独自观赏。可怜幼小的儿女,怎懂思念的心酸?蒙蒙雾气,或许沾湿了妻子的鬓发;冷冷月光,该是映寒了妻子的玉臂。何时才能团圆相见,倚靠薄帷共赏明月。那时一定月色依旧,就让月光默默照干我们的泪痕。

月夜

唐代: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注释

鄜(fū)州:今陕西省富县。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的羌村,杜甫在长安。

闺中:内室。看,读平声kān。

怜:想。

未解:尚不懂得。

香雾云鬟(huán)湿,清辉玉臂寒:写想象中妻独自久立,望月怀人的形象。香雾:雾本来没有香气,因为香气从涂有膏沐的云鬟中散发出来,所以说“香雾”。望月已久,雾深露重,故云鬟沾湿,玉臂生寒。云鬟:古代妇女的环形发饰。

清辉:阮籍诗《咏怀》其十四:“明月耀清晖。”

虚幌:透明的窗帷。幌,帷幔。

双照:与上面的"独看"对应,表示对未来团聚的期望。泪痕:隋宫诗《叹疆场》“泪痕犹尚在。”

扩展资料:

简析

题为“月夜”,字字都从月色中照出,而以“独看”、“双照”为一诗之眼。“独看”是现实,却从对面着想,只写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而自己的“独看”长安之月而忆鄜州,已包含其中。

“ 双照 ”兼包回忆与希望: 感伤“ 今夜 ”的“独看 ”, 回忆往日的同看,而把并倚“虚幌”(薄帷)、对月抒愁的希望寄托于不知“何时”的未来。采用这种从对方设想的方式,妙在从对方那里生发出自己的感情,这种方法尤被后人当作法度。全词词旨婉切,章法紧密,明白如话,感情真挚,没有被律诗束缚的痕迹。

我要十首咏月诗句+作者+200字读后感

咏月诗词撷英

记得在我中学时代.语文老师让同学们收集咏月诗.但是当时大家都找了些什么诗词佳作.我一点都不记得了.不过回想一下.还是觉得老师这个作业有特色.

古今中外.关于月亮的诗词佳篇确实不少.而提及月亮的诗篇则更加众多.我对于月亮有着特别的感情.小时候晚饭后的主要活动之一就是出门散步.如果天色清朗.那么赏月必是我们赏心悦目的休闲项目.也许因为这个缘故.我对于咏月的好诗句也情有独钟.

在诗词作品中.我最欣赏的还是唐诗宋词.这里就选取部分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关于月亮的唐诗宋词谈谈.

唐诗

唐诗里少不了说李白杜甫.[诗仙"李白的咏月诗相当多.比如脍炙人口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但是我更喜欢他的<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满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影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渺云汉."在这首诗里.李白的豪放不羁.潇洒超脱的个性一面跃然纸上.而他奇妙的想象力构织的意境也让人陶醉.

诗歌作品更具有现实主义的[诗圣"杜甫的诗篇就更苍凉和沉重.比如他的咏月诗名篇<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在月色下是特别容易怀念故人的.何况远在边塞的诗人.于是思乡和想念弟弟之情都油然而生.只是在杜甫凝重的笔触下这些又混杂着对国家的忧思.显得格外苍凉.

相比而言.从鉴赏角度.唐代另一位大诗人王维的诗体现的[诗中有画"更值得细细品味.我特别喜欢他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在这首诗里.一幅月下山涧的幽静.安宁的山水画展现在读者面前.在这里飞起的鸟的叫声更映衬出空荡的山涧的安静.在这个与世隔绝的意境里.多少可以感受到诗人忘却尘世.怡然自得的心性.用现在的话说.有点儿[小资".

宋词

在宋词里.最著名的词人当属苏轼.辛弃疾.李清照三位.其中咏月诗写得最出名的非一代文豪苏轼莫属.他的<水调歌头·中秋>很多人都耳熟能详: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倚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在上半阙的飘飘欲仙的遐想里.我们似乎看到了醉酒后的李白般的超然物外.但是苏轼毕竟也是政治家.所以在词中他也仍然无法摆脱人间的种种烦恼和情绪.在下半阙.东坡先生回到了人世.想到了月亮也常常残缺.人生怎么能都尽意呢?所以最后还是收笔于祝福.收笔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千古名句.由于本词副标题有[兼怀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所以这里的祝福应该是祝福兄弟.但是由于它的阔大的意境.所以可以作为对任何人的祝福.甚至可以升华为对人间的祝福.

辛弃疾的词常常怀着[壮志未酬"或[壮怀激烈"的豪情.他的诗比较少风花雪月.所以虽然有些词提到月亮.比如<贺新郎>里的尾句[谁共我.醉明月?"和<木兰花慢>里的[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等.但是传唱不广.不是他词作的代表.

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也是古代最著名的女诗(词)人之一.在青春族中曾经很受欢迎的琼瑶小说常常借用她的词句作标题或主题.但是她的关于月的词句并不著称.虽然包含名句[此情无计可消.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一剪梅>中有[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这样还算出名的句章.但是基本属于陪衬.倒是婉约派词人中的柳永的<雨霖铃>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更为人熟知.

其实咏月的诗词名句相当多.而且未必来自声名如雷贯耳的某些大家.比如初唐的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整篇都堪称精品.特别是[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尽.江月年年只相似."更是千古绝唱.

我喜欢咏月的诗词佳句.因为喜欢月喜欢诗词.也因为人生需要精神的洗涤和陶冶.

关于[月"的成语

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中有不少关于月亮的知识.现搜集整理一些与[月"有关的成语.成语中的[月"一是指月亮.二是与时间有关.

月朗风清

月光明朗.微风清爽.形容美好宁静的夜晚. 出自唐朝的<洛神传>:[时月朗风清.旷善琴.遂取琴弹之."

月缺花残

比喻美好的事物遭到破坏.摧残.出自唐朝温庭筠<金荃集?和王秀才伤歌姬>:[月缺花残莫怆然..花须终发月终圆."

风花雪月

原古典文学中常用以作为描写对象的四时景色.现多指诗文堆砌辞藻.内容限于写景言情.比喻风流场中男女间的恋爱或花天酒地的荒淫生活.出自宋朝邵雍<伊川击壤集?序>:[则何异四时风花雪月一过乎也?"

水中捞月(水中捉月)(海底捞月):

到水里捞月亮.比喻白费力气.事情根本办不到.出自明朝汤显祖<牡丹亭冥誓>:[虽则似空中拈花.却不是水中捞月."

光风霁月

光风:指雨后初晴时的和风,霁月:雨或雪停止后的明月.指雨或雪过后天晴时风清月明的景象.比喻人心地光明.胸怀开阔.品格高尚.也比喻和平安宁的社会气氛.出自宋朝丘宗<鹧鸪天>:[陆海蓬壶自有山.光风霁月未应悭."

众星捧月

天上众多的星星衬托着月亮.比喻许多东西围绕一个中心.或许多人簇拥一个他们推崇的人.出自<论语?为政>:[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捧月."

闭月羞花

闭月.也作[蔽月"使月亮躲藏起来.花儿感到羞愧.形容女子容貌极美.出自元朝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则为你闭月羞花相貌.少不得剪草除根大小."

花好月圆

花正盛开.月亮正圆的时候.比喻美满.祝贺之辞.出自元朝石君宝<曲江池>第一折:[则合这好花休谢.明月常圆."

花容月貌

花一样的容颜.月亮似的面貌.形容女子美丽的容貌.出自明朝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5卷:[那娟娟小姐.花容月貌.自不必说."

吟风弄月

吟:吟咏.指以风花雪月为题材吟咏写作.指一些作品内容空虚无聊.脱离现实.出自元朝张养浩<普天乐>:[游山玩水.吟风弄月.其乐无涯."

近水楼台先得月

靠近水边的楼台可以先看到月光.形容地处近处便可获得优越机会.得到利益.出自宋朝陈义<寺居>:[楼台近水涵明鉴.草树连空写素屏."

披星戴月

身披星光月色.形容早出晚归.极端辛苦忙碌.出自元朝无名氏<冤家债主>:[披星戴月.早起晚眠."

秋月寒江

秋夜皎洁的月亮.冬天清澈的江水.比喻有贤德的人心地纯洁.清澈不染.出自宋朝黄庭坚<赠别李次翁>:[德人天游.秋月寒江."

斜阳初照小园苔.曲径无人携手来.

何处彩鸳傍水卧.谁家黄蝶带香回.

未偿新月千般愿.敢负芳心一念灰?

最是销魂相谑罢.薄嗔巧笑向人偎.

怅向灯前拭倦容.梦残推枕起惺忪.

独怜秋月翻新曲.每怨春风遗旧踪.

幽涧啼鹃愁几度.小园堆絮恨千重.

屐痕不到相思处.空约十年别后逢.

几星渔火映垂罳.绮梦初醒信又疑.

野水乌篷独宿处.画堂红烛效飞时.

无心却伴禅钟悟.有约惟推残月知.

潮远波平风渐冷.敛眉愁草数行诗.

春风问遍有谁侯? 酒到微醺半是愁.

颜色分明画里见.客身疑似梦中游.

乍惊回喜娇生面.欲拒还迎羞点头.

风月撩人人更好.由他拼此一生休.

澹澹烟波暮霭沉.春寒料峭夜相侵.

幽人独见风前影.宿鸟还惊月下林.

无语目成情脉脉.有心神夺意愔愔.

清商一曲因谁误.莫问伊人只问琴.

夜云缥缈月玲珑.一曲清箫到客中.

孤影凭栏如去雁.斜桥卧水似垂虹.

晚灯深映窗纱绿.旧帐低垂鸳被红.

苏小腰肢因底瘦.来时不似去时同.

小阁炉烟断水沉.竟床冰簟薄凉侵.

灵妃唤月将归海.少女吹风半入林.

灺尽兰釭愁的的.滴残虬水思愔愔.

文园渴甚兼贫甚.只典征裘不典琴.

露槛星房各悄然.江湖秋枕当游仙.

有情皓月怜孤影.无赖闲花照独眠.

结束铅华归少作.屏除丝竹入中年.

茫茫来日愁如海.寄语羲和快着鞭.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

空一缕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

正候来时.正是何时?

灯半昏时.月半明时. ---徐再思<折桂令>

纳兰性德词

菩萨蛮

催花未歇花奴鼓.酒醒已见残红舞.不忍覆余觞.临风泪数行.

粉香看又别.空剩当时月.月也异当时.凄清照鬓丝.

菩萨蛮

晶帘一片伤心白.云鬟香雾成遥隔.无语问添衣.桐阴月已西.

西风鸣络纬.不许愁人睡.只是去年秋.如何泪欲流.

临江仙

昨夜个人曾有约.严城玉漏三更.一钩新月几疏星.夜阑犹未寝.人静鼠窥灯.

原是瞿唐风间阻.错教人恨无情.小阑干外寂无声.几回肠断处.风动护花铃.

虞美人

曲阑深处重相见.匀泪偎人颤.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半生已分孤眠过.山枕檀痕涴.忆来何事最销魂.第一折技花样画罗裙.

又(秋夕信步)

愁痕满地无人省.露湿琅玕影.闲阶小立倍荒凉.还剩旧时月色在潇湘.

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红笺向壁字模糊.忆共灯前呵手为伊书.

蝶恋花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沁园春

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淡装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记.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妇素未工诗.不知何以得此也.觉后感赋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记绣榻闲时.并吹戏雨,雕阑曲处.同倚斜阳.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遗容在.只灵飙一转.未许端详.

重寻碧落茫茫.料短发.朝来定有霜.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叶.触绪还伤.欲结绸缪.翻惊摇落.减尽荀衣昨日香.真无奈.倩声声邻笛.谱出回肠.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苏幕遮>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张泌<寄人>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李煜<相见欢>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一剪梅>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李清照<渔家傲>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人游月边去,舟在空中行。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山中夜来月 到晓不曾看

声明:内容仅供参考,图片和文章选取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