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字结尾的诗词 两句分别以缓迟结尾的诗词

时间:2020-07-06   作者:互联网搜集整理

旧诗分为古体和近体两大类。

一、古体诗:

汉魏南北朝以前的诗都是古体诗,格律诗形成之后,直到新体诗出现至今,古体诗依然存在。

古体诗是古代的自由诗,篇幅长短自由;句子形式(长短)比近体格律诗自由;用字不限平仄,押韵也比较自由,韵脚可平可仄,既可以句句押韵,也可以隔句押韵,一首诗的韵可以平仄交替,还可以换韵;修辞也不怎么强调对偶(对仗)。

旧体诗中依每句诗的字数,称为四言诗、骚体诗(杂言)、五言诗、七言诗等。

如东汉张衡的《四愁诗》是每句七字的,但句中有个虚字,如第一段:

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从之梁父艰。侧身东望涕沾翰。

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路远莫致倚逍遥,何为怀忧心烦劳。

到了南北朝,鲍照写的《拟行路难》(其一、三)才隔句为韵,如其一:

奉君金卮之美酒,玳瑁玉匣之雕琴。七彩芙蓉之羽帐,九华葡萄之锦衾。

红颜零落岁将暮,寒光宛转时欲沉。愿君裁悲且减思,听我抵节行路吟。

不见柏梁铜雀上,宁闻古时清吹音。

二、格律诗

缓字结尾的词语

缓字结尾的词语

刻不容缓, kè bù róng huǎn 急迫之极,一刻不能迟缓刻不容缓的任务

平缓、凝缓、辽缓、宽缓、蠲缓、静缓、矜缓、蹇缓、简缓...『缓』字在结尾的词语 安缓,逋缓,阐缓,弛缓,冲缓,迟缓,怠缓,赐缓,低缓

看了以悲剧结尾的小说,要缓过来有没有什么征兆

过段时间就好的啦

求以”思”字结尾和以”瞳”字结尾的五字或者六字诗句。

以“思“结尾的诗句:

1、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诗经·国风·王风·君子于役》

2、君子有酒,嘉宾式燕又思。——《诗经·小雅·南有嘉鱼》

3、蓄怨兮积思,心烦憺兮忘食事。——宋玉《九辨》

4、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枚乘《庭中有奇树》

5、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蔡邕《拟饮马长城窟行》

6、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顾思。——蔡琰《悲愤诗》

7、郁郁多悲思,绵绵思故乡。——曹丕《杂诗》

8、箫鼓流汉思,旌甲被胡霜。——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

9、飘摇不可寄,徙倚徒相思。——徐干《室思》

10、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北朝民歌《木兰辞》

11、复此遥相思,清尊湛芳绿。——王勃《寒夜思友》

12、白马黄金塞,云砂绕梦思。——李白《塞下曲》

13、夙夜怀山甫,清风咏所思。——魏知古《春夜寓直凤阁怀群公》

14、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相思》

15、燕燕尔勿悲,尔当返自思。——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瞳:

1、紫燕黄金瞳,啾啾摇绿騣。——李白《结客少年场行》

2、项王气盖世,紫电明双瞳。——李白《登广武古战场怀古》

3、四蹄碧玉片,双眼黄金瞳。——沈佺期《骢马》

4、醉圆双媚靥,波溢两明瞳。——元稹《春六十韵》

5、衣裳承瑞气,冠冕盖重瞳。——薛能《升平乐》

6、两鬓青丝发,双眼黑方瞳。——葛长庚《水调歌头》

以枝字开头向字结尾的诗句

现写成吗?

向是去声,不大好放在整句末

枝头鹊鸟啼何向,疑是山阴柳色旁

枝间新蕊展叶忙,水头老冰不若向

徐风吹醉淑节柳,墨笔吟入缓梦乡

求带"睦"字的诗词

事等和强虏,恩殊【睦】本枝- 李商隐《寿安公主出降》

感上下和【睦】无为,敬礼玄元祖- 长筌子《雨霖铃》

和【睦】保吾门,一家诗礼,个是长生- 程文海《喜迁莺寿大人四月七日》

绸缪谨始待如宾,伉俩要终贵和【睦】- 洪皓《小王亲迎赋此赠行卒间聊遗鄙怀》

与六亲和【睦】,朋友圆方- 王哲《满庭芳未欲脱家》

官至正郎子读书,一妻一妾常和【睦】- 张卿《诗一首》

上和下【睦】本无,一二姑恣萋斐- 赵汝鐩《去妇辞》

厚德阴储兮留乎奕叶,和气辑【睦】兮浃乎乡邻- 释大观《樊路分为母陈安人请赞》

卑宫昭夏德,尊老【睦】尧亲- 陈子昂《奉和皇帝上礼抚事述怀应制》

刘阮心渐忘,潘杨意方【睦】- 白居易《和梦游春诗一百韵》

士卒既辑【睦】,启行促精悍- 杜甫《舟中苦热遣怀,奉呈阳中丞通简台省诸公》

贳酒邻里【睦】,曝衣场圃喧- 卢纶《送夏侯校书归华阴别墅》

敲门惊昼睡,问报【睦】州吏- 韩愈《寄皇甫湜》

晚策【睦】州功,上公珥金蝉- 陆游《拜张忠定公祠二十韵》

作范宫闱【睦】,归真道艺超- 刘长卿《故女道士婉仪太原郭氏挽歌词》

它年九功叙,当使【睦】者歌- 晁补之《次韵范翰林淳夫送秦王薄觏》

讲信邻方【睦】,尊贤礼亦隆- 欧阳修《奉使道中五言长韵》

徒承属生幸,政缓吏平【睦】- 鲍照《观圃人艺植诗》

关于“春”的诗词结尾有哪些?

描写春天景色的诗句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贺知章《咏柳》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杜甫《绝句》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多)步(走)于庭,被发缓形(意喻不受束缚),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春阳:因春天阳光温和明媚,令人神往陶醉,故而得名;陈子昂诗“白日每不归,春阳时暮矣”。就是描写春阳的诗句。

阳春:春天的美称。唐朝诗人李白诗中就有“阳春召我以烟景”的诗句。[1]

芳春:因春天草木萌动,百草新生,大地草绿如茵,繁花似锦,故而得名。陆机诗“烈心厉劲秋,丽服鲜芳春”。将芳春的特点,写得入景入神。

蠢:古时“春”“蠢”同音同意,春来虫动,形声兼会。

春天

春天(5张)

青春:因春天草木青青而得名。杜甫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艳阳:因春季阳光灿烂而得此荣名。清代华广生辑俗曲集《白雪遣音·艳阳春》有句云:“艳阳天,和风荡荡,杨柳依依”。

三春:因为春季包涵了一、二、三月,而合称“三春”。孟郊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九春:按民间习俗,十天为一春,春季有90天,故又称“九春”。诗人阮籍有诗:“说怪若九春,磐折似秋霜”。

踏青:又叫春游、探春等。中国的踏青习俗由来已久,传说远在先秦时已形成,也有说始于魏晋。据《晋书》记载:每年春天,人们都要结伴到郊外游春赏景,至唐宋尤盛。唐代诗人杜甫就曾记载皇家游春踏青的盛景,“三月三日天地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千百年来,踏青渐成了一种仪式,仿佛只有行了这种仪式,才真正拥有了春天。“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白居易的《春游》诗正是这种心境的写照。

声明:内容仅供参考,图片和文章选取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