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前值东风后值秋
出自:《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作者:罗隐
年代:唐
诗句:前军夜战洮河北
出自:《从军行》
作者:王昌龄
诗句:前溪午罢君回顾
出自:《回中牡丹为雨所败》
作者:李商隐
诗句:前声断咽后声迟
出自:《竹枝》
作者:白居易
句:前度刘郎今又来
出自:《元和十年自郎州召至京师戏赠》
作者:刘禹锡
年代:唐 诗句:前岁花前五十二
出自:《花前叹》
作者:白居易
诗句:前生问学仰前修
出自:《送阳孝章户曹》
作者:李复
诗句:前弦之后后弦前
出自:《绝句六十四首》
作者:张伯端
诗句:前溪却向山前流
出自:《过三十六洞》
作者:郑獬
诗句:前波未灭后波生
出自:《浪淘沙》
作者:刘禹锡
事开头的四字成语
事半功倍】:指做事得法,因而费力小,收效大。
事倍功半】:指工作费力大,收效小。
事必躬亲】:躬亲:亲自。不论什么事一定要亲自去做,亲自过问。形容办事认真,毫不懈怠。
事不师古】:形容做事不吸取前人经验。
事不宜迟】:事情要抓紧时机快做,不宜拖延。
事出有因】:事情的发生是有原因的。
事过境迁】:境:境况;迁:改变。事情已经过去,情况也变了。
事齐事楚】:事:侍奉;齐、楚:春秋时两大强国。依附齐国呢?还是依附楚国?比喻处在两强之间,不能得罪任何一方。
事以密成】:事情因为严密谨慎而成功。
事与愿违】:事实与愿望相反。指原来打算做的事没能做到。
事预则立】:指无论做什么事,事前有准备就会成功,没有准备就要失败。
事在人为】:指事情要靠人去做的。在一定的条件下,事情能否做成要看人的主观努力如何。
事败垂成】:事情在快要成功的时候失败了。
事半功百】:指做事得法,因而费力小,收效大。同“事半功倍”。
事不关己】:事情同自己没有关系。
事不过三】:指同样的事不宜连作三次。
事不有余】:谓达到极点。
事出无奈】:事情出于无可奈何。指迫不得已只能如此。
事过景迁】:事情已经过去,情况也变了。同“事过境迁”。
事过情迁】:随着事情过去,对该事的感情、态度也起了变化。
事核言直】:事情确实,文辞直捷。
事缓则圆】:碰到事情不要操之过急,而要慢慢地设法应付,可以得到圆满的解决。
事火咒龙】:比喻荒诞不经之事。事火,指祀火为神;咒龙,指咒龙请雨。
事捷功倍】:事情易办而功效很大。
事宽即圆】:谓遇事只要从容对待,就能圆满解决。款,宽缓。同“事款则圆”。
事宽则圆】:遇到事情只要从容对待,就能圆满解决。款:宽缓。同“事款则圆”。
事款则圆】:谓遇事只要从容对待,就能圆满解决。款,宽缓。
事生肘腋】:肘腋:胳肢窝。比喻事变就发生在身边。
事往日迁】:指事情和时光都已过去。
事危累卵】:事情危险得像堆起来的蛋一样。形容形势极端危险。
事无常师】:谓处事没有固定不变的准则,要择善而从。
事无大小】:事情不分大小。形容什么事都管。
事无二成】:谓公事和私事不能两全。
事无巨细】:事情不分大小。形容什么事都管。同“事无大小”。
“事”字开头的成语有哪些?
“事”字开头的成语如下;
1事在萧墙 2事无常师 3事不有余 4事宽则圆 5事倍功半 6事半功百 7事不宜迟
8事过景迁 9事过情迁 10事生肘腋 11事与愿违 12事缓则圆 13事危累卵 14事预则立
15事必躬亲 16事不关己 17事败垂成 18事出有因 19事无二成 20事不过三 21事半功倍
22事以密成 23事齐事楚 24事宽即圆
[事在萧墙shì zài xiāo qiáng]谓祸乱出自内部。
[事无常师shì wú cháng shī ]谓处事没有固定不变的准则,要择善而从。
[事不有余shì bú yǒu yú ]谓达到极点。
[事宽则圆shì kuān zé yuán ]到事情只要从容对待,就能圆满解决。款:宽缓。同“事款则圆”。
[事倍功半shì bèi gōng bàn ]形容做事的方法费力大,收效小。
[事半功百shì bàn gōng bǎi ]指做事得法,因而费力小,收效大。
[事不宜迟shì bú yí chí]事情要抓紧时机快做,不宜拖延。
事字开头四字成语
事出有因、
事在人为、
事无巨细、
事不宜迟、
事与愿违、
事不过三、
事半功倍、
事必躬亲、
事倍功半、
事核言直、
事以密成、
事同虚设、
事当其言、
事往日迁、
事急计生、
事缓则圆、
事无二成、
事烦食少、
事危累卵、
事非前定、
事不有余、
事出意外、
事出无奈、
事出不意、
事火咒龙、
事无大小、
事不关己、
事不师古、
事在萧墙、
事预则立
以事字开头的成语大全集
事出有因、
事在人为、
事后诸葛亮、
事不宜迟、
事无巨细、
事实胜于雄辩、
事不过三、
事倍功半、
事与愿违、
事半功倍、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事必躬亲、
事同虚设、
事以密成、
事核言直、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事烦食少、
事当其言、
事往日迁、
事无不可对人言、
事急计生、
事出不意、
事危累卵、
事无二成、
事非前定、
事不有余、
事缓则圆
事火咒龙、
事不关己、
事在萧墙、
事非经过不知难、
事出意外、
事出无奈、
事齐事楚、
事无三不成、
事事无成、
事修傍兴、
事不师古、
事预则立、
事重身衰、
事急无君子、
事无大小
也字开头的诗句
定风波——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是 字开头的诗句
是离愁 —— 五代 · 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是非成败转头空 —— 明 · 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是气所磅礴 —— 宋 · 文天祥《正气歌》
是殆有养致然尔 —— 宋 · 文天祥《正气歌》
是处红衰翠减 —— 宋 · 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是以见放 —— 先秦 · 佚名《渔父》
【年代】:唐五代 【作者】:李煜 【作品】:相见欢 【内容】: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1]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2]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3] 【注释】:[1]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2]离愁:指去国之愁.[3]别是一般:亦做“别是一番”,另有一种之意.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此词写作时期难定.如系李煜早年之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属于他宫庭生活的一个插曲,如作于归宋以后,此词所表现的则应当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惋之神.“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甚、眷恋之甚.“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栏之所见.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过片后“剪不断”三句,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但更见作者独诣的还是结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诗词家借助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离愁时,或写愁之深,如李白《远离别》:“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愁古”;或写愁之长,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或写恋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或写愁之多,如秦观《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李煜此句则写出愁之味:其味在酸咸之外,但却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历久弥鲜;舌品不得,心感方知.因此也就不用诉诸人们的视觉,而直接诉诸人们的心灵,读后使人自然地结合自身的体验而产生同感.这种写法无疑有其深至之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1、“无言独上西楼”:“无言”,无尽思绪,无可倾诉;“独上西楼”:登高问月,无人倾诉、心境落寞的行为观照;“月如钩”:寂寞清愁的意象,月圆必缺,载荷着人生的无常之悲.2、“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种着梧桐树的寂静庭院为秋色笼罩(梧桐,古有“梧桐树,三更雨”、“疏雨滴梧桐”等句),“寂寞梧桐”,似有人树泯合之感;“深院”,庭院深深,音讯隔绝杳无;“清秋”:背景,为通篇充溢的“离愁”愁起之由.全句摹画了一幅意境朦胧、浸染着哀愁的图画.3、“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表现了心宇深处深深的寂寞、万般的无奈和无法排遣的离愁.4、“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别是一般滋味”指离愁,即“离愁在心头”之意.如果说前文还用“剪”和“理”的动作对离愁加以形象摹刻,本句则将离愁写得无可形状、无以陈述,为更深一层的写法。
【原文】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注释】
淘尽:荡涤一空。
渔樵:渔父和樵夫。
渚:水中的的小块陆地。
【鉴赏】
这是杨慎所做《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的开场词,后毛宗岗父子评刻《三国演义》时将其放在卷首。
词的开首两句令人想到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和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以一去不返的江水比喻历史的进程,用后浪推前浪来比喻英雄叱咤风云的丰功伟绩。然而这一切终将被历史的长河带走。“是非成败转头空”是对上两句历史现象的总结, 从中也可看出作者旷达超脱的人生 观。“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青山和夕阳象征着自然界和宇宙的亘古悠长,尽管历代兴亡盛哀、循环往复,但青山和夕阳都不会随之改变,一种人生易逝的悲伤感悄然而生。下片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白发渔樵的形象,任它惊骇涛浪、是非成败,他只着意于春风秋月,在握杯把酒的谈笑间,固守一份宁静与淡泊。而这位老者不是一般的渔樵,而是通晓古今的高士,就更见他淡泊超脱的襟怀,这正是作者所追求的理想人格。
全词似怀古,似物志。开篇从大处落笔,切入历史的宏流,四、五句在景语中富哲理、意境深邃。下片则具体刻画了老翁形象,在其生活环境、生活情趣中寄托自己的人生理想,从而表现出一种大彻大悟的历史观和人生观。
此句甚为豪迈、悲壮,其中有大英雄功成名就后的失落、孤独感,又含高山隐士对名利的澹泊、轻视。临江豪迈的英世伟业的消逝,像滚滚长江一样,汹涌东逝,不可拒,空留伟业。而我认为此句比起东坡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更有悲壮和凄婉之情。尽管当初英雄们意气风发,春风得意,但曾经的浴血厮杀,曾经的金戈铁马,已随时间远去,一切成败得失功过是非都已经过去,被历史的长河所吞噬。
历史给人的感受是浓厚、深沉的,不似单刀直入的快意,而似历尽荣辱后的沧桑。“青山依旧在”即象是对英雄伟业的映证,又象对其的否定,但这些都不必深究,“几度夕阳红”,面对似血的残阳,历史仿佛也凝固了。“依旧”和“几度”在变与不变的现实中挣扎。或许世界真的就是如此,充满着变与不变。
在这凝固地历史画面上,白发的渔夫、悠然的樵汉,意趣盎然于秋月春风。但“惯”字又表现出了莫名的孤独与沧凉。或许当一切都过去的时候,心中才会有这份凭吊古战场的苍凉而从容,沉郁而超然。“一壶浊酒喜相逢”使这份孤独与沧凉有了一份安慰,有朋自远方来的喜悦,给这首的词的宁静气氛增加了几份动感。“浊酒”显现出了主人与来客友谊的高淡平和,其意本不在酒。在这些高山隐士心中,那些名垂千古的丰功伟绩只不过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何足道哉!
《正气歌》是南宋末代右丞相文天祥所作的诗,创作于元大都的监狱中。该诗慷慨激昂,充分表现了文天祥的坚贞不屈的爱国情操。开卷点出狱中有“水、土、日、火、米、人、秽”七气,而文天祥说要“以一正气而敌七气”,歌中吟道:“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乃千古绝唱。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兵败被俘。次年被押解至元大都(今北京)。文天祥在狱中三年,受尽各种威逼利诱,但始终坚贞不屈。1281年夏,在湿热、腐臭的牢房中,文天祥写下了与《过零丁洋》一样名垂千古的《正气歌》。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宋代:柳永作者介绍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面对着潇潇暮雨从天空洒落在江面上,经过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凉清朗。凄凉的霜风一阵紧似一阵,关山江河一片冷清萧条,落日的余光照耀在高楼上。到处红花凋零翠叶枯落,一切美好的景物渐渐地衰残。只有那滔滔的长江水,不声不响地向东流淌。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不忍心登高遥看远方,眺望渺茫遥远的故乡,渴求回家的心思难以收拢。叹息这些年来的行踪,为什么苦苦地长期停留在异乡?想起美人,正在华丽的楼上抬头凝望,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她哪会知道我,倚着栏杆,愁思正如此的深重。
《渔父》作者 屈原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於斯!”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於物,而能与世推移。
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酾?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於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