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关于浪漫的诗词 推荐苏轼最有名的诗词10首

时间:2020-07-03   作者:互联网搜集整理

1、《定风波》   

与客携壶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飞。   

尘世难逢开口笑。年少。   

菊花须插满头归。酩酊但酬佳节了。   

云峤。登临不用怨斜晖。   

古往今来谁不老。多少。   

牛山何必更沾衣。

2、《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蝶恋花》   

自古涟漪佳绝地。   

绕郭荷花,欲把吴兴比。   

倦客尘埃何处洗。   

真君堂下寒泉水。   

左海门前酤酒市。   

夜半潮来,月下孤舟起。   

倾盖相逢拼一醉。双凫飞去人千里。   

4、《满庭芳》   

三十三年,今谁存者,算只君与长江。   

凛然苍桧,霜干苦难双。   

闻道司州古县,云溪上、竹坞松窗。   

江南岸,不因送子,宁肯过吾邦。   

摐摐。   

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   

愿持此邀君,一饮空缸。   

居士先生老矣,真梦里、相对残釭。   

歌舞断,行人未起,船鼓已逄逄。   

5、《临江仙》   

尊酒何人怀李白,草堂遥指江东。   

珠帘十里卷香风。   

花开又花谢,离恨几千重。   

轻舸渡江连夜到,一时惊笑衰容。   

语音犹自带吴侬。   

夜阑对酒处,依旧梦魂中。   

6、《西江月》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暧暧微霄。   

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明月,莫教踏破琼瑶。   

解鞍敧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7、《蝶恋花》   

帘外东风交雨霰。   

帘里佳人,笑语如莺燕。   

深惜今年正月暖。   

灯光酒色摇金盏。   

掺鼓渔阳挝未遍。   

舞褪琼钗,汗湿香罗软。   

今夜何人吟古怨。清诗未就冰生砚。   

8、《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已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   

倚帐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彀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9、《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10、《水调歌头》   

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   

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   

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   

扶病入西州。   

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   

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   

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   

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   

一任刘玄德,相对卧高楼。

拓展资料: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1-3]。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苏轼网页链接

最最浪漫的诗句

  1、柳永《凤栖梧》: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2、佚名《诗经·邶风·击鼓》: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3、秦观《鹊桥仙》: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4、李白《三五七言》: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5、佚名《凤求凰·琴歌》: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 狂。

  6、郑愁予《赋别》: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

  7、李白《三五七言》: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8、元稹《离思五首其四》: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9、曹植《明月上高楼》:君若扬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10、纳兰性德《虞美人》: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11、张籍《节妇吟》: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12、席慕蓉《一棵开花的树》: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13、陈衡恪《题春绮遗像》:嗟余只影系人间,如何同生不同死?

  14、梁启超《台湾竹枝词》: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

  15、徐干《室思》: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

  16、司马光《西江月》: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

  17、龚自珍《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8、张先《千秋岁》: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19、黄景仁《绮怀诗二首其一》: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20、李商隐《无题六首其三》: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21、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22、纳兰性德《摊破浣溪沙》: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

  23、李商隐《锦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24、张仲素《燕子楼》: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

  25、元好问《摸鱼儿二首其一》: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26、李商隐《无题》: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27、张可久《塞鸿秋》:兽炉沈水烟,翠沼残花片,一行行写入相思传。

  28、徐再思《折桂令》: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29、李冠《蝶恋花》: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30、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31、佚名《诗经·唐风·绸缪》: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32、白居易《长恨歌》: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33、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34、文廷式《蝶恋花》:重叠泪痕缄锦字,人生只有情难死。

  35、曹雪芹《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

  36、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乾。

  37、况周颐《减字浣溪沙》:他生莫作有情痴,人间无地著相思。

  38、欧阳修《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

  39、佚名《诗经·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宨淑女,君子好逑。

  40、欧阳修《玉楼春》: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41、柳永《雨霖铃》: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42、李之仪《卜算子》: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43、晏几道《临江仙二首其二》: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44、陈陶《陇西行》: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裏人。

  45、辛弃疾《摸鱼儿》: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46、温庭筠《更漏子三首其三》: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47、苏武《结发为夫妻》: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48、聂胜琼《鹧鸪天》:寻好梦,梦难成。况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49、柳永《昼夜乐》:一场寂寞凭谁诉。算前言,总轻负。

  50、李白《长相思二首其一》: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

  51、席慕蓉《印记》:不要因为也许会改变,就不肯说那句美丽的誓言,不要因为也许会分离,就不敢求一次倾心的相遇。

  52、范成大《车遥遥篇》: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

  53、戴叔伦《相思曲》:鱼沈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间别离苦。

  54、柳永《雨霖铃》: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55、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二》: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56、顾敻《诉衷情》: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57、鱼玄机《江陵愁望有寄》: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58、李商隐《无题六首其六》: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59、乐婉《卜算子》: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

  60、白居易《浪淘沙》: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61、温庭筠《杨柳枝》: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62、邵瑞彭《蝶恋花》:忍把千金酬一笑?毕竟相思,不似相逢好。

  63、晏殊《玉楼春》: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64、曹雪芹《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著,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65、周邦彦《玉楼春》: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馀黏地絮。

  66、曹雪芹《红豆词》: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67、欧阳修《蝶恋花二首其一》: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68、冯小青《怨》:瘦影自怜秋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

  69、朱彝尊《高阳台》:锺情怕到相思路。盼长堤,草尽红心。动愁吟,碧落黄泉,两处难寻。

  70、贺铸《横塘路》: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71、张泌《寄人》: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72、刘禹锡《竹枝词四首其二》: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73、晏殊《山亭柳·赠歌者》: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

  74、范仲淹《苏幕遮》: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75、陈叔达《自君之出矣》:思君如明烛,煎心且衔泪。

  76、苏武《结发为夫妻》: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77、陈蓬姐《寄外二首其二》:休言半纸无多重,万斛离愁尽耐担。

  78、朱彝尊《鸳鸯湖棹歌》:妾似胥山长在眼,郎如石佛本无心。

  79、韦庄《女冠子二首其一》: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月,没人知。

  80、佚名《涉江采芙蓉》: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81、秦观《八六子》: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82、晏几道《鹧鸪天三首其一》: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83、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84、晏殊《玉楼春》: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85、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三》: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86、韦庄《应天长》: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

  87、卢仝《有所思》: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

  88、卢仝《楼上女儿曲》:直缘感君恩爱一回顾,使我双泪长珊珊。

  89、晏几道《鹧鸪天三首其二》: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牋费泪行。

  90、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91、辛弃疾《鹧鸪天》: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92、曹雪芹《红楼梦引子》: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

  93、晏殊《鹊踏枝》: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94、白居易《长恨歌》: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95、陈端生《寄外》:泪纵能乾终有迹,语多难寄反无词。

  96、苏曼殊《本事诗》: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

  97、温庭筠《南歌子四首其二》:终日两相思,为君憔悴尽,百花时。

  98、晏殊《鹊踏枝》: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99、李煜《清平乐》:离恨却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100、晏殊《清平乐二首其二》: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参考资料::http://qzone.qq.com/blog/292428950-1214283431

赞美苏轼的诗句有哪些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苏东坡父子三)

枫叶四弦秋,根触天涯迁谪恨;

浔阳千尺水,勾留江山别离情。

唐代论诗人,李杜以还,惟有几篇新乐府; 苏州怀刺史,湖山之曲,尚留三亩旧祠堂。; 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推崇苏轼:“三代以下诗人,无过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有之也。”

王国宪在《重修儋县志叙》中评价苏轼,“以诗书礼乐之教转化其风俗,变化其人心,听书声之琅琅,弦歌四起,不独‘千山动鳞甲,万谷酣笙钟’,辟南荒之诗境也。”

董其昌作过一段著名的跋语:“东坡先生此赋,楚骚之一变也;此书,‘兰亭’之一变也。宋人文字俱以此为极则。”这是对苏轼的《赤壁赋》及其书法最为深切而崇高的评价。

燮星期《原诗》说:“苏轼之诗,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万物,嬉笑怒骂,无不鼓舞于笔端。”

当代著名学者钱钟书先生对苏诗艺术风格的浪漫豪放评价道:“李白以后,古代大约没有人赶得上苏轼这种豪放。”

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刘熙载《世概》

宋神宗皇帝精辟地说:“白有轼之才,无轼之学。”

宋孝宗皇帝称苏轼:“雄视百代,自作一家,浑涵光芒。”

诗人陈毅元帅吟道:“吾读长短句,最爱是苏辛。东坡胸次广,稼轩力万钧。”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委员长高度评价三苏父子:“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门六君子之一的李方叔的祭文写道:“道大难容,才高为累。皇天厚土,鉴平生忠义之心;名山大川,还千古英灵之气。识与不识,谁不尽伤;闻所未闻,吾将安放?”(《曲洧旧闻》)。祭文一出,传遍大江南,世间“人无贤愚皆诵之”。

关于浪漫的诗词

蒹葭

出自:《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晰。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泗。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址。

关雎

出自:《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上邪

出自:汉乐府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无题

作者: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腊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锦瑟

作者: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无题

作者: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题都城南庄

作者: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竹枝词

作者: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准,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赠别

作者:杜牧

娉娉婷婷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知。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离思

作者: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 半缘修道半缘君。

雨霖铃

作者: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摧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青玉案 元夕

作者: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一剪梅

作者: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

心头。

鹊桥仙

作者: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生查子

作者: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蝶恋花

作者: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卜算子

作者: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 2006-08-17 08:31 ]

The furthest distance in the world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Is not between life and death

不是生与死

But when I stand in front of you

而是 我就站在你面前

Yet you don't know that I love you

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The furthest distance in the world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Is not when I stand in front of you

不是 我就站在你面前

Yet you can't see my love

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But when undoubtedly knowing the love from both

而是 明明知道彼此相爱

Yet cannot be together

却不能在一起

The furthest distance in the world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Is not being apart while being in love

不是 明明知道彼此相爱 却不能在一起

But when painly cannot resist the yearning

而是 明明无法抵挡这股思念

Yet pretending you have never been in my heart

却还得故意装作丝毫没有把你放在心里

The furthest distance in the world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Is not when painly cannot resist the yearning

不是 明明无法抵挡这股思念

yet pretending you have never been in my heart

却还得故意装作丝毫没有把你放在心里

but using one's indifferent heart

而是 用自己冷漠的心对爱你的人

To dig an uncrossable river

掘了一条无法跨越的沟渠

For the one who loves you

泰戈尔

苏轼《水调歌头_中秋》诗句全文

  水调歌头.中秋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解释:(1)高迈的意气,在“把酒问天”中排空直上。

  清满的明月,照耀着醉态朦胧的兀傲词人。月宫本非人间,岂可以“年”月相询?“琼楼”既在仙境,又何有世间之炎凉? 醉中的思致奇怪而又可笑,在起舞弄影飘逸中,未尝不带几分怫郁的清狂。彻夜的无眠毕竟孤清,亲人分隔的恼恨,便只能唯圆月是问。 月儿无恨,又焉知人间之离愁?阴晴圆缺,自是天运之常道。醉中的思绪旷达而无奈,那离合的悲欢,正可借自宽自慰消解。最有韵致的当然还是结拍:深情的祝愿,使人生充满希翼, 明丽的圆月,便不仅照耀了“千里”,

  也照亮了这首豪放俊逸的千古绝唱!

  (2)上片望月,既怀逸兴壮思,高接混茫,而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高致。开头四句接连问月问年,一似屈原《天问》,起得奇逸。唐人称李白为“谪仙”,黄庭坚则称苏轼与李白为“两谪仙”,苏轼自已也设想前生是月中人,因而起“乘风归去”之想。但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和入世,两方面同时吸引着。相比之下,他还是立足现实,热恋人世,觉得有兄弟亲朋的人间生活来得温暖亲切。月下起舞,光影清绝的人生境界胜似月地云阶、广寒清虚的天上宫阙。虽在尘凡而胸次超旷,一片光明。下片怀人。人生并非没有憾事,悲欢离合即为其一。苏轼兄弟情谊甚笃。他与苏辙熙宁四年(1071)颍州分别后已有六年不见了。苏轼原任杭州通判,因苏辙在济南掌书记,特地请求北徙。到了密州还是无缘相会。“咫尺天不相见,实与千里同,人生无离别,谁知恩爱重”(颍州初别子由),但苏轼认为,人有悲欢离合同月有阴晴圆缺一样,两者都是自然常理,须伤感。终于以理遣情,从共同赏月中互致慰籍,离别这个人生憾事就从友爱的感情中得到了补偿。人生不求长聚,两心相照,明月与共,未尝不是一个美好的境界。这首词上片执着人生,下片善处人生,表现了苏轼热爱生活、情怀旷达的一面。词中境界高洁,说理通达,情味深厚,并出以潇洒之笔,一片神行,不假雕琢, 卷舒自如,因此九百年来传诵不衰。“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胡仔《苕溪渔隐业话后集》卷三九)。吴潜《霜天晓角》:“且唱东坡《水调》,清露下,满襟雪。”《水浒传》第三十回写八月十五“可唱个中秋对月对景的曲儿”,唱的就是这“一支东坡学士中秋《水调歌》。”可见宋元时传唱之盛。

  (3)这首词写于丙辰年,即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的中秋节,这一年也是苏轼出任密州的第三年。词分为上阕和下阕,词中有中秋的圆月,杯中的美酒,更有词人深思,惆怅,困惑,幻想,相思,和最后的通透。苏轼在词的小序写道:“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闭上眼将自己放置在这样的场景里,酒杯中残留的暧昧余香,与流动在血液里的酒精,一起作用,小心而又剧烈地碰触饮酒人此时敏感的神经。没有醉酒的经历,不过见过一些,听过一些,在想,在那瞬间的人,会有什么样的感觉?月下,醉酒的人也许无法辨认,究竟是自己的视线模糊,还是事物的轮廓模糊。而我想,在覆盖的模糊中,一定会有某种存在的确定主宰着人的意志。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时间在不停前移,时代在不断更替,但人寻找自我宣泄的方式似乎并不轻易改变。记得在电视里看到过很多次人醉酒的场景,他们在自己摇晃的视觉空间中暴露着自己发问的欲望,但又似乎并不企图找到任何想要的答案。中秋夜总能带来很浓的相思情绪,尽管自己也曾遭遇那种相思中落寞,但却不能说出这一晚与一年中剩下的364个夜晚有什么区别。也许人们已经习惯地把它当作了一个悄悄承认自己消极一面的借口。苏轼凝望着深蓝天空中的明月,回味着滑过喉间的酒味,设下疑问,让我们看到他心境的困惑与惆怅。这种方式的设问,让我想起李白在《把酒问月》中写道:“青天有月来几时?我欲停杯一问之。”以前觉得天际因为它的广阔无边而宽容得能包容下每一个彷徨的人关于宇宙关于人生的疑问,但发现人们虔诚的等待却被天际的空旷所嘲笑,答案埋得太深,人,依旧空洞而不知所措。但也许,对天设问是古人偏爱的一种形式,亦或是一种固执的表现。“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这一句在回答前面问题的同时又设下了新的疑问,是苏轼更深沉的思索。两句相关联的疑问让诗人丰富幻想的产生展现得自然而符合情理。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一句写到了诗人从现实中引出的幻想。觉得苏轼是一个容易沉醉于自然里的人,如同在他的《前赤壁赋》中一样,诗人在不经意间将自己和周围的事物融在一起。我想这或许是因为苏轼其人具有的浪漫的性格和飘逸的情怀,也或许是因为大自然——这个客观的实体不会给人的思想和精神再带去任何禁锢和压迫,便也或多或少淡化了人们主观情感里的痛苦。当时的苏轼正遭遇着政治上的失意——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调任地方官,前途的渺茫,加上与弟弟子由各分处异地,内心的抑郁如同一种强烈的药剂,使他产生了“乘风归去”的翩然想法。这也恰恰体现了苏轼“出世”的思想。上阕最后一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现实与幻想的摩擦,隐射出苏轼矛盾在“出世”与“入世”间的复杂心态。他再次提出了上天和自己都无法作答的疑问,内心的苍凉无奈与孤独,赤裸在“青天”陪衬的“明月”里,而又被脑海中幻想与真实存在的现实所释放。

  我想,当心绪复杂或是混乱时,依赖某一种纯粹的情感或许可以是一种得到救赎的方法。苏轼对弟弟子由的想念不仅是当时特定环境下的产物,更是他寻找自我宽慰的一种途径。在词的下阕,诗人用一种美好的艺术形式,表现了个人情感的自然流露,也让我们看到人生中的怅恨和悲怨被因此转化为了哲学上的旷达。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此时的月亮被赋予了生命的迹象,月光从红色楼阁到雕花门窗的流动,恰好与苏轼波动的思绪所对应。月光最后移落到了长夜无眠的人身上。这样的画面让我想起小时常背诵的李白的《月光》:“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似乎思念的苦总会在月光的映衬下显得越发深切浓烈。“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会因为有了黑夜中月光映照下影子的陪伴,而在不情愿中更清楚的看到孤独的全身。苏轼在相思情最强烈时遭遇到月亮最最完整与明亮的一面,而无声缓缓释放热量的月亮却单纯得一无所知。诗人用反诘的语气发出了对月亮的质问:月亮本来是没有恨事的,为何偏要在人们离别之时显出晶盘的样子,偏要增添人们多少“月圆人未圆”的怅恨。这是蓄谋的嘲弄?还是另类的同情?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既是对上一句的回答,又是诗人对人生的重新思考:自“古”以来,世上便没有十全十美的事——人的一生中有欢乐必有悲苦,有团聚必有离别,就好比月亮也会遇到阴、晴、圆、缺。有人说这是苏轼对人生哲理性的思索,他意识到了事物的残缺性和两面性。苏轼将感情转入理智,化苍凉为明达,在对人生的诠释中找到了自我宽解的路径。不过想问自己:人在想不到其他出路时,是否常去找一些看似与自己“同命相连”的事物来进行类比,以此得到一丝丝的安慰?全篇的最后一句苏轼写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南宋谢庄《月赋》的诗句也写道:“美人迈兮音尘阕,隔千里兮共明月。”既然世上没有完美的事情,那么与亲人的离别也就不用一直悲伤哀怨,只求永远身体健康,能在千里之外共赏明月。不用怀疑,字的表面证实了诗人的洒脱与旷达 ——诗人似乎将自己对人生的思想领悟再一起升华,将之前所有的疑问化作一种美好的祝愿,充满迷茫苦闷怅恨凄切的情绪终究被积极达观的心境所替代。但是想问问当时的苏轼,难道纠缠于内心的的疑虑就真的那么容易消散吗?那“悲观”连带出的一切孤独,迷惘,绝望,无助又有多少价值存在于一个人不可见的内心深渊呢?

  记得南宋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曾说到:“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我想,人们喜欢事物激进发展的趋势,我觉得这是苏轼在写作这首词时所选用的一种模式。词充满了丰富的想象,丰富的描绘,丰富的情感,丰富的思想转折——让人豁然开朗的变化。只可惜,觉得词中显露的这些跳跃出现得太突然,到来的太快,似乎超越了时间可以测量的范围。所以有些相信词中隐藏着欺骗,痛心于诗人对自己伤痛的极力遮盖与掩饰。不过,也有些嘲笑自己的这种想法,也许乐与悲的转换可以是一瞬间的事,也许乐与悲之间根本就没有明显的划分。苏轼也只是努力在表现自己内心思想与情感的过渡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1139029.html

关于秋天的诗句苏轼

水调歌头.中秋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解释:(1)高迈的意气,在“把酒问天”中排空直上.   清满的明月,照耀着醉态朦胧的兀傲词人.月宫本非人间,岂可以“年”月相询?“琼楼”既在仙境,又何有世间之炎凉? 醉中的思致奇怪而又可笑,在起舞弄影飘逸中,未尝不带几分怫郁的清狂.彻夜的无眠毕竟孤清,亲人分隔的恼恨,便只能唯圆月是问. 月儿无恨,又焉知人间之离愁?阴晴圆缺,自是天运之常道.醉中的思绪旷达而无奈,那离合的悲欢,正可借自宽自慰消解.最有韵致的当然还是结拍:深情的祝愿,使人生充满希翼, 明丽的圆月,便不仅照耀了“千里”,   也照亮了这首豪放俊逸的千古绝唱!   (2)上片望月,既怀逸兴壮思,高接混茫,而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高致.开头四句接连问月问年,一似屈原《天问》,起得奇逸.唐人称李白为“谪仙”,黄庭坚则称苏轼与李白为“两谪仙”,苏轼自已也设想前生是月中人,因而起“乘风归去”之想.但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和入世,两方面同时吸引着.相比之下,他还是立足现实,热恋人世,觉得有兄弟亲朋的人间生活来得温暖亲切.月下起舞,光影清绝的人生境界胜似月地云阶、广寒清虚的天上宫阙.虽在尘凡而胸次超旷,一片光明.下片怀人.人生并非没有憾事,悲欢离合即为其一.苏轼兄弟情谊甚笃.他与苏辙熙宁四年(1071)颍州分别后已有六年不见了.苏轼原任杭州通判,因苏辙在济南掌书记,特地请求北徙.到了密州还是无缘相会.“咫尺天不相见,实与千里同,人生无离别,谁知恩爱重”(颍州初别子由),但苏轼认为,人有悲欢离合同月有阴晴圆缺一样,两者都是自然常理,须伤感.终于以理遣情,从共同赏月中互致慰籍,离别这个人生憾事就从友爱的感情中得到了补偿.人生不求长聚,两心相照,明月与共,未尝不是一个美好的境界.这首词上片执着人生,下片善处人生,表现了苏轼热爱生活、情怀旷达的一面.词中境界高洁,说理通达,情味深厚,并出以潇洒之笔,一片神行,不假雕琢, 卷舒自如,因此九百年来传诵不衰.“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胡仔《苕溪渔隐业话后集》卷三九).吴潜《霜天晓角》:“且唱东坡《水调》,清露下,满襟雪.”《水浒传》第三十回写八月十五“可唱个中秋对月对景的曲儿”,唱的就是这“一支东坡学士中秋《水调歌》.”可见宋元时传唱之盛.   (3)这首词写于丙辰年,即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的中秋节,这一年也是苏轼出任密州的第三年.词分为上阕和下阕,词中有中秋的圆月,杯中的美酒,更有词人深思,惆怅,困惑,幻想,相思,和最后的通透.苏轼在词的小序写道:“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闭上眼将自己放置在这样的场景里,酒杯中残留的暧昧余香,与流动在血液里的酒精,一起作用,小心而又剧烈地碰触饮酒人此时敏感的神经.没有醉酒的经历,不过见过一些,听过一些,在想,在那瞬间的人,会有什么样的感觉?月下,醉酒的人也许无法辨认,究竟是自己的视线模糊,还是事物的轮廓模糊.而我想,在覆盖的模糊中,一定会有某种存在的确定主宰着人的意志.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时间在不停前移,时代在不断更替,但人寻找自我宣泄的方式似乎并不轻易改变.记得在电视里看到过很多次人醉酒的场景,他们在自己摇晃的视觉空间中暴露着自己发问的欲望,但又似乎并不企图找到任何想要的答案.中秋夜总能带来很浓的相思情绪,尽管自己也曾遭遇那种相思中落寞,但却不能说出这一晚与一年中剩下的364个夜晚有什么区别.也许人们已经习惯地把它当作了一个悄悄承认自己消极一面的借口.苏轼凝望着深蓝天空中的明月,回味着滑过喉间的酒味,设下疑问,让我们看到他心境的困惑与惆怅.这种方式的设问,让我想起李白在《把酒问月》中写道:“青天有月来几时?我欲停杯一问之.”以前觉得天际因为它的广阔无边而宽容得能包容下每一个彷徨的人关于宇宙关于人生的疑问,但发现人们虔诚的等待却被天际的空旷所嘲笑,答案埋得太深,人,依旧空洞而不知所措.但也许,对天设问是古人偏爱的一种形式,亦或是一种固执的表现.“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这一句在回答前面问题的同时又设下了新的疑问,是苏轼更深沉的思索.两句相关联的疑问让诗人丰富幻想的产生展现得自然而符合情理.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一句写到了诗人从现实中引出的幻想.觉得苏轼是一个容易沉醉于自然里的人,如同在他的《前赤壁赋》中一样,诗人在不经意间将自己和周围的事物融在一起.我想这或许是因为苏轼其人具有的浪漫的性格和飘逸的情怀,也或许是因为大自然——这个客观的实体不会给人的思想和精神再带去任何禁锢和压迫,便也或多或少淡化了人们主观情感里的痛苦.当时的苏轼正遭遇着政治上的失意——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调任地方官,前途的渺茫,加上与弟弟子由各分处异地,内心的抑郁如同一种强烈的药剂,使他产生了“乘风归去”的翩然想法.这也恰恰体现了苏轼“出世”的思想.上阕最后一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现实与幻想的摩擦,隐射出苏轼矛盾在“出世”与“入世”间的复杂心态.他再次提出了上天和自己都无法作答的疑问,内心的苍凉无奈与孤独,赤裸在“青天”陪衬的“明月”里,而又被脑海中幻想与真实存在的现实所释放.   我想,当心绪复杂或是混乱时,依赖某一种纯粹的情感或许可以是一种得到救赎的方法.苏轼对弟弟子由的想念不仅是当时特定环境下的产物,更是他寻找自我宽慰的一种途径.在词的下阕,诗人用一种美好的艺术形式,表现了个人情感的自然流露,也让我们看到人生中的怅恨和悲怨被因此转化为了哲学上的旷达.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此时的月亮被赋予了生命的迹象,月光从红色楼阁到雕花门窗的流动,恰好与苏轼波动的思绪所对应.月光最后移落到了长夜无眠的人身上.这样的画面让我想起小时常背诵的李白的《月光》:“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似乎思念的苦总会在月光的映衬下显得越发深切浓烈.“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会因为有了黑夜中月光映照下影子的陪伴,而在不情愿中更清楚的看到孤独的全身.苏轼在相思情最强烈时遭遇到月亮最最完整与明亮的一面,而无声缓缓释放热量的月亮却单纯得一无所知.诗人用反诘的语气发出了对月亮的质问:月亮本来是没有恨事的,为何偏要在人们离别之时显出晶盘的样子,偏要增添人们多少“月圆人未圆”的怅恨.这是蓄谋的嘲弄?还是另类的同情?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既是对上一句的回答,又是诗人对人生的重新思考:自“古”以来,世上便没有十全十美的事——人的一生中有欢乐必有悲苦,有团聚必有离别,就好比月亮也会遇到阴、晴、圆、缺.有人说这是苏轼对人生哲理性的思索,他意识到了事物的残缺性和两面性.苏轼将感情转入理智,化苍凉为明达,在对人生的诠释中找到了自我宽解的路径.不过想问自己:人在想不到其他出路时,是否常去找一些看似与自己“同命相连”的事物来进行类比,以此得到一丝丝的安慰?全篇的最后一句苏轼写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南宋谢庄《月赋》的诗句也写道:“美人迈兮音尘阕,隔千里兮共明月.”既然世上没有完美的事情,那么与亲人的离别也就不用一直悲伤哀怨,只求永远身体健康,能在千里之外共赏明月.不用怀疑,字的表面证实了诗人的洒脱与旷达 ——诗人似乎将自己对人生的思想领悟再一起升华,将之前所有的疑问化作一种美好的祝愿,充满迷茫苦闷怅恨凄切的情绪终究被积极达观的心境所替代.但是想问问当时的苏轼,难道纠缠于内心的的疑虑就真的那么容易消散吗?那“悲观”连带出的一切孤独,迷惘,绝望,无助又有多少价值存在于一个人不可见的内心深渊呢?   记得南宋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曾说到:“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我想,人们喜欢事物激进发展的趋势,我觉得这是苏轼在写作这首词时所选用的一种模式.词充满了丰富的想象,丰富的描绘,丰富的情感,丰富的思想转折——让人豁然开朗的变化.只可惜,觉得词中显露的这些跳跃出现得太突然,到来的太快,似乎超越了时间可以测量的范围.所以有些相信词中隐藏着欺骗,痛心于诗人对自己伤痛的极力遮盖与掩饰.不过,也有些嘲笑自己的这种想法,也许乐与悲的转换可以是一瞬间的事,也许乐与悲之间根本就没有明显的划分.苏轼也只是努力在表现自己内心思想与情感的过渡

关于苏轼的诗词

七绝·春宵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亭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七绝·上元侍宴

淡月疏星绕建章,仙风吹下御炉香。

侍臣鹄立通明殿,一朵红云捧玉皇。

七绝·花影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五绝·守岁诗

儿童强不食,相守应欢哗。晨鸡旦勿鸣,更鼓畏添过。

七律·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七律·儋耳

霹雳收威暮雨开,独凭栏槛倚崔嵬。

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风海上来。

野老已歌丰岁语,除书欲放逐臣回。

残年饱饭东坡老,一壑能专万事灰。

七律·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苏轼诗词《行香子》赏析

苏轼诗词《行香子》赏析

行香子 苏轼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

酒斟时、须满十分。

浮名浮利,虚苦劳神。

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

且陶陶、乐尽天真。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

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赏析

作者首先描述了抒情环境:夜气清新,尘滓皆无,月光皎洁如银。此种夜的恬美,只有月明人静之后才能感到,与日间尘世的喧嚣判若两个世界。把酒对月常是诗人的一种雅兴:美酒盈樽,独自一人,仰望长空,遐想无穷。唐代诗人李白月下独斟时浮想翩翩,抒写了狂放的浪漫主义激情。苏轼正为政治纷争所困扰,心情苦闷,因而他这时没有“把酒问青天”也没有“起舞弄清影”,而是严肃地思索人生的意义。月夜的空阔神秘,阒寂无人,正好冷静地来思索人生,以求解脱。苏轼以博学雄辩著称,在诗词里经常发表议论。此词在描述了抒情环境之后便进入玄学思辩了。作者曾在作品中多次表达过“人生如梦”的主题思想,但在这首词里却表达得更明白、更集中。他想说明:人们追求名利是徒然劳神费力的,万物在宇宙中都是短暂的,人的一生只不过是“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一样地须臾即逝。作者为说明人生的虚无,从古代典籍里找出了三个习用的比喻。《庄子.知北游》云:“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古人将日影喻为白驹,意为人生短暂得像日影移过墙壁缝隙一样。《文选》潘岳《河阳县作》李善《注》引古乐府诗“凿石见火能几时”和白居易《对酒》的“石火光中寄此身”,亦谓人生如燧石之火。《庄子.齐物论》言人“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而愚者自以为觉”。唐人李群玉《自遣》之“浮生暂寄梦中身”即表述庄子之意。苏轼才华横溢,在这首词上片结句里令人惊佩地集中使用三个表示人生虚无的词语,构成博喻,而且都有出处。将古人关于人生虚无之语密集一处,说明作者对这一问题是经过长期认真思索过的。上片的议论虽然不可能具体展开,却概括集中,已达到很深的程度。

下片开头,以感叹的语气补足关于人生虚无的认识。“虽抱文章,开口谁亲”是古代士人“宏才乏近用”,不被知遇的感慨。苏轼在元佑时虽受朝廷恩遇,而实际上却无所作为,“团团如磨牛,步步踏陈迹”,加以群小攻击,故有是感。他在心情苦闷之时,寻求著自我解脱的方法。善于从困扰、纷争、痛苦中自我解脱,豪放达观,这正是苏轼人生态度的特点。他解脱的办法是追求现实享乐,待有机会则乞身退隐。“且陶陶、乐尽天真”是其现实享乐的方式。“陶陶”,欢乐的样子。《诗.王风.君子阳阳》:“君子陶陶,.....其乐只且!”只有经常在“陶陶”之中才似乎恢复与获得了人的本性,忘掉了人生的种种烦恼。但最好的解脱方法膜过于远离官场,归隐田园。看来苏轼还不打算立即退隐,“几时归去”很难逆料,而田园生活却令人十分向往。弹琴,饮酒、赏玩山水,吟风弄月,闲情逸致,这是我国文人理想的一种消极的生活方式。他们恬淡寡欲,并无奢望,只需要大自然赏赐一点便能满足,“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就足够了。这多清高而富有诗意!

苏轼是一位思想复杂和个性鲜明的作家。他在作品中既表现建功立业的积极思想,也经常流露人生虚无的消极思想。如果仅从某一作品来评价这位作家,都可能会是片面的。这首《行香子》的确表现了苏轼思想消极的方面,但也深刻地反映了他在政治生活中的苦闷情绪,因其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在封建社会是难以实现的。苏轼从青年时代进入仕途之日起就有退隐的愿望。其实他并不厌弃人生,他的退隐是有条件的,须得像古代范蠡、张良、谢安等杰出人物那样,实现了政治抱负之后功成身退。因而“几时归去,作个闲人”,这就要根据政治条件而定了。事实上,他在一生的政治生涯中并未功成名遂,也就没有实现退隐的愿望,临到晚年竟被远谪海南。全词在抒情中插入议论,它是作者从生活中悟出人生认识,很有哲理意义,我们读后不致感到其说得枯燥。此词是东坡词中风格旷达的作品。

声明:内容仅供参考,图片和文章选取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