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
2.司马迁《屈原列传》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做《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
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3.李密《陈情表》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4.王勃《滕王阁序》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鱼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5.韩愈《师说》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6.杜牧《阿房宫赋》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自哀;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7.苏洵《六国论》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不赂者以赂者丧。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故曰弊在赂秦也。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
以有尺寸之地。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8.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9.苏轼《前赤壁赋》
轻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处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10.屈原《离骚》
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