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池塘四五尺深水,篱落两三般样花。
”——描绘了书斋(学校)池四五尺深的小池塘,篱笆中种着多种多样花的花。
《书斋谩兴二首》
唐代:翁承赞
池塘四五尺深水,篱落两三般样花。
过客不须频问姓,读书声里是吾家。
官事归来衣雪埋,儿童灯火小茅斋。
人家不必论贫富,惟有读书声最佳。
释义:池塘四五尺的深水,篱笆中种着多种多样花的花。
路过的客人不需要频繁地问姓,读书声里是我的家。
官员回来穿上雪埋,儿童灯小茅屋。
人家不一定论贫富,只有读书声最精彩。
2、“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描绘了书堂(学校)窗外竹子的影子还在书桌上摇摆,远处泉水潺潺,流入砚池。
《题弟侄书堂》
唐代:杜荀鹤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释义:为什么处于穷困之境仍要注重修养,我还是与往常一样,尽管外面已经战乱纷纷。
故乡虽然饱受战乱之苦,可是弟侄仍然在接受儒家思想的教化。
窗外竹子的影子还在书桌上摇摆,远处泉水潺潺,流入砚池。
年轻时候的努力是有益终身的大事,对着匆匆逝去的光阴,不要丝毫放松自己的努力。
3、“东西塾,听书声。
长短卷,和诗成。”
《满江红(寿某翁)》
宋代:刘辰翁
十岁儿童,看骑竹、花阴满城。
与新第、桐乡孙子,高下齐生。
倚枕不寻柯下梦,举头自爱橘中名。
但有时、米价问如何,公助平。
东西塾,听书声。
长短卷,和诗成。
总神仙清福,前辈家庭。
试问凌烟图相国,何如洛寺写耆英。
甚天公、属意富民侯,银信青。
释义:十岁小孩,看骑竹、花阴满城。
与新住宅、桐乡孙子,高下齐生。
靠着枕头不寻柯下梦,举头自爱橘中名称。
只要有时间、问米价怎么样,还是和平时一样。
东、西塾,读书声。
长短的书卷,宛如诗歌成形。
总神仙清幸福,前辈家庭。
试着问凌云图相国,如何洛阳寺写耆英。
甚至天公、有意富民侯,银信青。
4、“集贤学士如堵墙,观我落笔中书堂。
”——描绘了书堂(学校)人气鼎盛的景象。
《莫相疑行》
唐代:杜甫
男儿生无所成头皓白,牙齿欲落真可惜。
忆献三赋蓬莱宫,自怪一日声烜赫。
集贤学士如堵墙,观我落笔中书堂。
往时文采动人主,此日饥寒趋路旁。
晚将末契托年少,当面输心背面笑。
寄谢悠悠世上儿,不争好恶莫相疑。
释义:生为七尺男儿却一生无所成就,如今满头白发,牙齿将要脱落,实在值得惋惜。
回想当年我献三大礼赋于皇宫,为皇帝所赏识,自己也奇怪竟一日之间便声名显赫。
集贤殿的学士们站立围观者密集众多,排列像堵墙,争相观看我在中书堂下笔应试文章。
以往的时候以文彩惊动君王,而如今却因饥寒交迫奔走在路旁。
晚年时把自己的真情托给年轻的同僚,而他们却当面推心置腹,背地里把我嗤笑。
告知你们这些世俗的世间小儿,我无心与你们争竟好恶,请不要相互猜疑于我。
5、“涧苗未入俎,林鸟或窥书。
”——描绘了书堂幽静舒适的环境。
《滕学士九华山书堂》
宋代:梅尧臣
处山方畏远,虽慕结深庐。
要与云峰近,宁将野客疏。
涧苗未入俎,林鸟或窥书。
何事轻兹乐,而从出塞车。
释义:在山正畏惧远,虽然羡慕结深房屋。
要与云峰近,宁要野客疏。
涧苗没有进入传统,林鸟或阅读书。
什么事轻这快乐,而从塞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