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鹿柴》
作者: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注解】:
1、鹿柴:以木栅为栏,谓之柴,鹿柴乃鹿居住的地方。
2、返影:指日落时分,阳光返射到东方的景象。
【韵译】:
山中空空荡荡不见人影,
只听得喧哗的人语声响。
夕阳的金光射入深林中,
青苔上映着昏黄的微光。
【评析】:
??这是写景诗。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 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 引出“人语响”来。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最后又写几点夕阳 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
《竹里馆》
作者: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解】:
1、幽篁:幽是深的意思,篁是竹林。
2、长啸:长声呼啸。
【韵译】:
月夜,独坐幽静的竹林子里,
间或弹弹琴,间或吹吹口哨。
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
却有明月陪伴,殷勤来相照。
【评析】:
??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 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 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 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 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匠心独运, 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
《送别》
作者: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注解】:
1、柴扉:柴门。
2、王孙:贵族的子孙,这里指送别的友人。
【韵译】:
在山中送走了你以后,
夕阳西坠我关闭柴扉。
春草明年再绿的时候,
游子呵你能不能回归?
【评析】:
??这首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依依不舍,却更进一层写冀望别后重聚。这是超出 一般送别诗的所在。开头隐去送别情景,以“送罢”落笔,继而写别后回家寂寞之情 更浓更稠,为望其再来的题意作了铺垫,于是想到春草再绿自有定期,离人回归却难 一定。惜别之情,自在话外。意中有意,味外有味,真是匠心别运,高人一筹。
=============================
《相思》
作者: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注解】:
1、红豆:又名相思子,一种生在岭南地区的植物,结出的籽象豌豆而稍扁,呈鲜红
??色。
2、采撷:采摘。
【韵译】:
晶莹闪亮的红豆,产于岭南;
春天来了,该长得叶茂枝繁。
愿你多多采摘它,嵌饰佩带;
这玩艺儿,最能把情思包涵!
【评析】:
??这是借咏物而寄相思的诗。一题为《江上赠李龟年》,可见是眷怀友人无疑。起 句因物起兴,语虽单纯,却富于想象;接着以设问寄语,意味深长地寄托情思;第三 句暗示珍重友谊,表面似乎嘱人相思,背面却深寓自身相思之重;最后一语双关,既 切中题意,又关合情思,妙笔生花,婉曲动人。全诗情调健美高雅,怀思饱满奔放, 语言朴素无华,韵律和谐柔美。可谓绝句的上乘佳品!
=============================
《杂诗》
作者: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注解】:
1、来日:指动身前来的那天。
2、绮窗:雕饰精美的窗子。
3、著花:开花。
【韵译】:
您是刚从我们家乡出来,
一定了解家乡人情事态;
请问您来时我家绮窗前,
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开?
【评析】:
??这是一首抒写怀乡之情的诗。原诗有三首,这是第二首。诗以白描记言的手法, 简洁而形象地刻划了主人公思乡的情感。对于离乡游子而言,故乡可怀念的东西很 多。然而诗不写眷怀山川景物,风土人情,却写眷念窗前“寒梅著花未?”真是“于 细微处见精神”,寓巧于朴,韵味浓郁,栩栩如生。
=============================
《送崔九》
作者:裴迪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注解】:
1、武陵人:指陶潜《桃花源记》的武陵渔人。
【韵译】:
你若要归山无论深浅都要去看看;
山峦沟壑清净秀美要尽情地赏玩。
千万别学陶渊明笔下那个武陵人,
只在桃花源游了几天就匆匆出山。
【评析】:
??这是一首劝勉诗,劝勉崔九既要隐居,就必须坚定不移,不要三心两意,入山复 出,不甘久隐。语言虽浅白,含意却颇为深远。
=============================
《终南望余雪》
作者: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注解】:
1、终南:山名,在陕西省西安市南面。
2、林表:林梢。
3、霁色:雨后的阳光。
【韵译】:
终南山的北面,山色多么秀美;
峰顶上的积雪,似乎浮在云端。
雨雪晴后,树林表面一片明亮;
暮色渐生,城中觉得更冷更寒。
【评析】:
??据《唐诗纪事》卷二十记载,这是作者在长安的应试诗。诗写遥望积雪,顿觉雪 霁之后,暮寒骤增;景色虽好,不知多少寒士受冻。咏物寄情,意在言外;清新明朗,朴实俏丽。
=============================
《宿建德江》
作者: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注解】:
1、建德江:在浙江省,新安江流径建德的一段。
2、移舟:靠岸。
3、烟渚:弥漫雾气的沙洲。
【韵译】:
我把船停泊在暮烟笼罩的小洲,
茫茫暮色给游子新添几分乡愁。
旷野无垠远处天空比树木还低,
江水清澈更觉月与人意合情投……
【评析】:
??这是一首刻划秋江暮色的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诗中虽不见“愁”字,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
=============================
《春晓》
作者: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注解】:
1、春晓:春天的旱晨。
【韵译】:
春意绵绵好睡觉,不知不觉天亮了;
猛然一觉惊醒来,到处是鸟儿啼叫。
夜里迷迷胡胡,似乎有沙沙风雨声;
呵风雨风雨,花儿不知吹落了多少?
【评析】:
??这是一首惜春诗,诗人抓住春晨生活的一刹那,镌刻了自然的神髓,生活的真趣,抒发了对烂漫醉人春光的喜悦,对生机勃勃春意的酷爱。言浅意浓,景真情真,悠远深沉,韵味无穷。可以说是五言绝句中的一粒蓝宝石,传之千古,光彩照人。
=============================
《夜思》
作者: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解】:
1、举:抬。
【韵译】:
皎洁的月光洒到床前,
迷离中疑是秋霜一片。
仰头观看明月呵明月,
低头乡思连翩呵连翩。
【评析】:
??这是写远客思乡之情的诗,诗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雕琢出明静醉人的秋夜的意境。 它不追求想象的新颖奇特,也摒弃了辞藻的精工华美;它以清新朴素的笔触,抒写了 丰富深曲的内容。境是境,情是情,那么逼真,那么动人,百读不厌,耐人寻绎。无 怪乎有人赞它是“妙绝古今”。
=============================
《怨情》
作者:李白
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注解】:
1、深坐句:写失望时的表情。
颦蛾眉:皱眉。
【韵译】:
美人儿卷起珠帘等待等待,
一直坐着把双眉紧紧锁闭。
只看见她泪痕湿满了两腮,
不知道她是恨人还是恨己。
【评析】:
??这是写弃妇怨情的诗。若说它有所寄托,亦无不可。诗以简洁的语言,刻画了闺 人幽怨的情态。着重于“怨”字落笔。“怨”而坐待,“怨”而皱眉,“怨”而落 泪,“怨”而生恨,层层深化主题。至于怨谁?恨谁?作者铺下了无限的空地,解诗 人可以自解。
=============================
《八阵图》
作者: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遣恨失吞吴。
【注解】:
1、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
2、三分国: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
3、石不转:指涨水时,八阵图的石块仍然不动。
4、失吞吴:是吞吴失策的意思。
【韵译】:
三国鼎立,孔明的功勋最为卓著,
他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扬千古。
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
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
【评析】:
??这是一首咏怀诗。作者赞颂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尤其称颂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 建树。三、四句,对刘备吞吴失师,葬送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统一中国的宏图大业,表 示惋惜。末句照应开头,三句照应二句;在内容上,既是怀古,又是抒怀,情中有 情,言外有意;在绝句中别树一格。
=============================
《登鹳雀楼》
作者: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注解】:
1、鹳雀楼:在今山西省蒲县西南,传说鹳雀经常栖息于此。
【韵译】: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
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评析】:
??这是一首登高望远诗。寥寥数语,把景色写得浩瀚壮阔,气魄雄浑,放眼宇宙之 无限,寓寄哲理之深沉。诗的两联皆用对仗,而且对得顺乎自然,气势充沛,浩大无 边,浑然天成。“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被作为追求理想境界的座右铭,遗芳 千古。
=============================
《送灵澈》
作者: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注解】:
1、杳杳:深远貌。
2、荷:负。
【韵译】:
在苍翠的竹林寺院中,
远远传来深沉的晚钟。
他身背斗笠披着晚霞,
独自归向青山最深重。
【评析】:
??这首小诗,是写诗人送名诗僧灵澈返回竹林寺的情景。诗的意境清晰,画面秀 美,人物动人。诗人即景生情,构思精湛。先写寺院传来暮钟声声,勾起人的思绪, 再写灵澈归去,诗人目送。表达了诗人对灵澈的真挚情谊。诗一反送别感伤之态,而 富于清淡雅气,成为中唐山水诗的名篇之一。
=============================
《弹琴》
作者: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注解】:
1、泠泠:洋溢貌。
2、七弦:古琴有七条弦,故称七弦琴。
3、松风寒:松风,琴曲名,指《风入松》曲。寒:凄清的意思。
【韵译】:
凄清的音乐发自七弦古琴,
静静细听是风入松的古音。
我就爱这令人神往的古曲,
只可惜如今世上不太流行。
【评析】:
??这是一首借咏古调的冷落,不为人所重视,来抒发怀才不遇,世少知音的小诗。 前两句描摹音乐境界,后两句抒发情怀。全诗从对琴声的赞美,转而对时尚慨叹,流 露了诗人孤高自赏,不同凡俗,稀有知音的情操。
=============================
《送上人》
作者:刘长卿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注解】:
1、沃洲山:在今浙江新昌县东,相传僧支遁曾于此放鹤养马,道家以为第十二福
??地。
【韵译】:
你是行僧象孤云和野鹤,
怎能在人世间栖居住宿?
要归隐请别买沃洲名山,
那里是世人早知的去处。
【评析】:
??这是一首送行诗,诗中的上人,即灵澈。诗意在说明沃洲是世人熟悉的名山,即 要归隐,就别往这样的俗地。隐含揶揄灵澈之入山不深。
=============================
《秋夜寄邱员外》
作者: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注解】:
1、邱员外:名丹,苏州人,曾拜尚书郎,后隐居平山上。
2、属:正值。
3、幽人:悠闲的人,指丘员外。
【韵译】:
怀念您啊,在这悲凉的秋夜;
我独自散步访咏叹凉爽的秋天。
空山寂静能听到松子落地声,
我想您也在思友而难以成眠。
【评析】:
??这是一首怀人诗。诗人与丘丹在苏州时过往甚密,丘丹临平山学道时,诗人写此 诗以寄怀。诗的首两句,写自己因秋夜怀人而徘徊沉吟的情景;后两句想象所怀的人 这时也在怀念自己而难以成眠。隐士常以松子为食,因而想到松子脱落季节即想起对 方。一样秋色,异地相思。着墨虽淡,韵味无穷;语浅情深,言简意长。全诗以其古 雅闲淡的风格美,给人玩绎不尽的艺术享受。
=============================
《听筝》
作者:李端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注解】:
1、金粟柱:古也称桂为金粟,这里当是指弦轴之细而精美。
【韵译】:
金粟轴的古筝发出优美的声音,
那素手拨筝的美人坐在玉房前。
想尽了办法为博取周郎的青睐,
你看她故意地时时拨错了琴弦。
【评析】:
??“听筝”应是听奏筝有感。但从题意看似乎应作“鸣筝”来得有味,来得生动。 诗描摹了一位弹筝美女,为博取青睐而故出差错的情态。透视心理状态,洞察入微, 描写细腻婉曲,十分传神。
=============================
《新嫁娘》
作者:王建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注解】:
1、未谙句:意思是还不熟悉婆嫂的口味。
【韵译】:
新娘三朝下厨房,
洗手亲自作菜汤。
不知婆婆啥口味,
先叫小姑尝一尝。
【评析】:
??诗描摹一位新嫁娘巧思慧心的情态。第一次烧饭菜。为了把握婆婆的口味,先遣 婆婆养大的小姑尝试。语虽浅白。却颇为得体,合情合理。新娘的机灵聪敏,心计巧 思,跃然纸上。“先遣小姑尝”,真是于细微处见精神。
??有人认为此诗是为新入仕途者而作。在情理上,作为新入仕途者的借鉴亦未尝不 可。
=============================
《玉台体》
作者:权德舆
昨夜裙带解,今朝蟢子飞。
铅华不可弃,莫是藁砧归。
【注解】:
1、?子:长脚蜘蛛,也作喜子。
2、铅华:指粉。
3、莫是:莫不是。
【韵译】:
昨晚我裙带忽然松弛解开,
早晨又看见?子双双飞来。
要赶紧描眉擦粉梳妆打扮,
莫非是我的丈夫快要回来。
【评析】:
??这是一首描写妇女盼望丈夫回还的诗。开头以“裙带解”、“?子飞”即征兆喜 事的习俗进入题意,三句以梳妆打扮,点出内心的喜悦,结句和盘托出主题。感情真 挚,朴素含蓄,语俗而不伤雅,情乐又不淫靡。
=============================
《江雪》
作者: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注解】:
1、踪:脚迹。
2、蓑笠翁:披蓑衣,戴斗笠的渔翁。
【韵译】:
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
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
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评析】:
??这是一幅江乡雪景图。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遐景苍茫, 迩景孤冷。意境幽僻,情调凄寂。渔翁形象,精雕细琢,清晰明朗,完整突出。
??诗采用入声韵,韵促味永,刚劲有力。历代诗人无不交口称绝。千古丹青妙手, 也争相以此为题,绘出不少动人的江天雪景图。
=============================
《行宫》
作者: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注解】:
1、寥落:寂寞冷落。
2、行宫:皇帝在京城之外的宫殿。
【韵译】:
早已空虚冷寞的古行宫,
零落宫花依然开行艳红。
有几个满头白发的宫女,
闲坐谈论当年的唐玄宗。
【评析】:
??这是一首抒发盛衰之感的诗。首句点明地点:古行宫;二句暗示时间:红花盛开 之季;三句介绍人物;白头宫女;四句描绘动作:闲坐说玄宗。构筑了一幅完整动人 的图画。当年花容月貌,娇姿艳质,辗转落入宫中,寂寞幽怨;如今青春消逝,红颜憔悴;闲坐无聊,只有谈论已往。此情此景,好不凄绝!
=============================
《问刘十九》
作者: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注解】:
1、绿蚁:指浮在新酿的没有过滤的米酒上的绿色泡沫。
2、醅:没有过滤的酒。
【韵译】:
新酿的米酒,色绿香浓;
小小红泥炉,烧得殷红。
天快黑了,大雪要来啦……
能否共饮一杯否?老兄!
【评析】:
??诗意在描写雪天邀友小饮御寒,促膝夜话。诗中蕴含生活气息,不加任何雕琢, 信手拈来,遂成妙章。语言平淡而情味盎然。细细品味,胜于醇酒,令人身心俱醉。
=============================
《何满子》
作者:张祜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注解】:
1、故国:指故乡。
2、君:指唐武宗。
【韵译】:
故乡远隔三千里,(别了兄弟父母);
深宫幽闭二十年,(好比笼中鹦鹉)。
听一声何满子曲,(不禁想我身世);
双眼落泪在君前。(你害得我多苦)!
【评析】:
??这是一首短小的宫怨诗。首句写宫女离家遥远;二句写入宫多年;三句写悲愤到达极点;四句写君前落泪以示抗议。一般宫怨诗多写宫女失宠或不得幸之苦,而此诗却一反其俗,写在君前挥泪怨恨,还一个被夺去幸福与自由的女性的本来面目。这是独到之所在。
??全诗只用了“落”字一个动词。其他全部以名词组成,因而显得特别简括凝炼,强烈有力;又每句嵌入数目字,把事件表达得清晰而明确。
=============================
《登乐游原》
作者: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注解】:
1、意不适:心情不舒畅。
2、古原:即乐游原,是长安附近的名胜,在今陕西省长安以南八百里的地方。
【韵译】:
临近傍晚时分,觉得心情不太舒畅;
驾车登上乐游原,心想把烦恼遣散。
看见夕阳无限美好,一片金光灿烂;
只是将近黄昏,美好时光终究短暂。
【评析】:
??这是一首登高望远,即景抒情的诗。首二句写驱车登古原的原因:是“向晚意不适”。后二句写登上古原触景生情,精神上得到一种享受和满足。“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二句,素来人们多解为“晚景虽好,可惜不能久留。”今人周汝昌认为:“只是”二句,“正是诗人的一腔热爱生活,执着人间,坚持理想而心光不灭的一种深情苦志。”这种看法,虽有新意,却不合诗人的身世,也不合诗人当时的情绪。
=============================
《寻隐者不遇》
作者: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注解】:
1、云深:指山深云雾浓。
【韵译】:
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
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
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
可是林深云密,不知他的行踪。
【评析】:
??这是一首问答诗,但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尽致。其言繁,其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钦慕高仰。这首诗有人认为是孙革所作,题为《访夏尊师》。
=============================
《渡汉江》
作者:李频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解】:
1、岭外:大庾岭之外,就是广东。
【韵译】:
久在岭南居住,家乡音讯全无;
经历一个寒冬,又到立春时候。
距离家乡越近,心中越发不安;
遇人不敢相问,唯恐消息不祥。
【评析】:
??这是久离家乡而返归途中所写的抒情诗。诗意在写思乡情切,但却正意反说。写愈近家乡,愈不敢问及家乡消息,担心听到环的消息,而伤了好的愿望。语极浅近,意颇深邃;描摹心理,熨贴入微;不事造作,自然至美。
=============================
《春怨》
作者: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注解】:
1、辽西:东北辽宁省等地。
【韵译】:
快赶走树上的黄莺,
别让它在枝头长啼;
啼声会惊破我好梦……
害我梦不到那辽西。
【评析】:
??这是春闺望夫诗。正面似写儿女情,实则却写征妇怨。诗意连绵,环环相扣。首
句写“打起黄莺”,次句写“打起”的原因是“莫教啼”,三句写“莫教啼”的目的是不使其“惊妾梦”,四句又写“妾梦”是到辽西会见丈夫的。如此连绵反复,句句相承,层层递进,一气呵成,读来余音满口,韵味无穷。
=============================
《哥舒歌》
作者:西鄙人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注解】:
1、窥:窃伺。
2、临洮:今甘肃泯县,秦筑长城西起于此。
【韵译】:
黑夜里北斗七星挂得高高;
哥舒翰勇猛守边夜带宝刀。
吐蕃族至今牧马只能远望;
他们再不敢南来越过临洮。
【评析】:
??这是西域边境人民歌颂哥舒翰战功的诗。诗以北斗起兴,喻哥舒翰的功高;以胡人“至今”“不敢”南下牧马,喻哥舒翰功劳的影响深远。全诗内容平淡素雅,音节铿锵和顺,既有民歌的自然流畅,又不失五言诗的典雅逸秀。所以,沈德潜说:“与《敕勒歌》同是天籁,不可以工拙求之。”然而,即使以工拙求之之,难道就失其俊美感人吗?
=============================
《长干行·其一》
作者: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注解】:
1、长干行:乐府曲名。
2、横塘:现江苏江宁县。
【韵译】:
请问阿哥你的家在何方?
我家是住在建康的横塘。
停下船吧暂且借问一声,
听口音恐怕咱们是同乡。
【评析】:
??这两首可以看做是男女相悦的问答诗,恰如民歌中的对唱。第一首是天真无邪的少女起问;第二首是厚实纯朴的男子唱答。诗以白描手法,朴素自然的语言,刻划了一对经历相仿,萍水相逢的男女的相识恨晚之情。清脆洗练,玲珑剔透,天真无邪,富有魅力。
=============================
《长干行·其二》
作者:崔颢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
【注解】:
1、九江:今江西九江市。
【韵译】:
我的家临近九江边,
来来往往在九江畔。
你和我同是长干人,
从小不相识真遗憾。
【评析】:
??这两首可以看做是男女相悦的问答诗,恰如民歌中的对唱。第一首是天真无邪的少女起问;第二首是厚实纯朴的男子唱答。诗以白描手法,朴素自然的语言,刻划了一对经历相仿,萍水相逢的男女的相识恨晚之情。清脆洗练,玲珑剔透,天真无邪,富有魅力。
古诗词鉴赏
诗经•采薇
原文:
采薇采蔽①,
该亦作止②。
曰归曰归,
岁亦莫止③。
靡室靡家,
玁狁之故④。
不遑启居⑤,
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
蔽亦柔止(6)。
曰归曰归,
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
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
靡使归聘(7)。
采薇采薇,
薇亦刚止(8)。
曰归曰归,
岁亦阳止(9)。
王事靡盬(10),
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11),
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12),
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13),
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
四牡业业(14)。
岂敢定居,
一月三捷(15)。
驾彼四牡,
四牡騤騤(16)。
君子所依,
小人所腓(17)。
四牡翼翼(18),
象弭鱼服(19)。
岂不日戒,
玁狁孔棘(20)。
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21).
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22)。
行道迟迟,
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
莫知我衷。
注释:
①蔽:一种野菜。②亦:语气助词,没有实义。作:初生。止:语 气助词,没有实义。③莫:同“暮’,晚。④ 玁狁(xian yun):北方少数民族戎狄。⑤遑:空闲。启:坐下。居:住下。(6)柔:软嫩。这里指初生的菠菜。(7)聘:问候。(8)刚:坚硬。这里指菠菜已长大。 (9)阳:指农历十月。(10)盬(gu):止息。(11)疚:病。(12)尔:花 开茂盛的样子。(13)路:辂,大车。(14)业业:强壮的样子。(15)捷: 交战,作战。(16)騤騤(ku);马强壮的样子。(17)腓(fei):隐蔽,掩 护.(18)翼翼:排列整齐的样子。(19)弭(mi):弓两头的弯曲处。鱼服: 鱼皮制的箭袋。(20)棘:危急。(21)依依:茂盛的样子。(22)霏霏:纷纷下落的样子。
译文:
采薇菜啊采薇菜,
薇菜刚才长出来。
说回家啊说回家,
一年又快过去了。
没有妻室没有家,
都是因为玁狁故。
没有空闲安定下,
都是因为 玁狁故。
采薇菜啊采薇菜,
薇菜初生正柔嫩。
说回家啊说回家,
心里忧愁又烦闷。
心中忧愁像火烧,
饥渴交加真难熬。
我的驻防无定处,
没法托人捎家书。
采薇菜啊采薇菜,
薇菜已经长老了。
说回家啊说回家,
十月已是小阳春。
战事频仍没止息,
没有空闲歇下来。
心中忧愁积成病,
回家只怕难上难。
光彩艳丽什么花?
棠棣开花真烂漫。
又高又大什么车?
将帅乘坐的战车。
兵车早已驾好了,
四匹雄马真强壮。
哪敢安然定居下,
一月之内仗不停。
驾驭拉车四雄马,
四匹雄马高又大。
乘坐这车是将帅,
兵士用它作屏障。
四匹雄马排整齐,
鱼皮箭袋象牙弭。
怎不天天严防范,
玁狁犹猖狂情势急。
当初离家出征时,
杨柳低垂枝依依。
如今战罢回家来,
雨雪纷纷漫天下。
行路艰难走得慢,
饥渴交加真难熬。
我的心中多伤悲,
没人知道我悲哀。
名句读解: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昔:指出征时。
依依:茂盛貌。一说,依恋貌。
思:语末助词。
霏霏:雪大貌。
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
?? 这是诗经里一个著名的句子,它象一幅画,把一个出门在外的旅人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 出门时是春天,杨树柳树依依飘扬,而回来时已经是雨雪交加的冬天。在一年的当儿,他经历了什么已经尽在不言中了。
【赏析】
寒冬,阴雨霏霏,雪花纷纷,一位解甲退役的征夫在返乡途中踽踽独行。道路崎岖,又饥又渴;但边关渐远,乡关渐近。此刻,他遥望家乡,抚今追昔,不禁思绪纷繁,百感交集。艰苦的军旅生活,激烈的战斗场面,无数次的登高望归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现。《采薇》,就是三千年前这样的一位久戍之卒,在归途中的追忆唱叹之作。其类归《小雅》,却颇似《国风》。
全诗六章,可分三层。既是归途中的追忆,故用倒叙手法写起。前三章为一层,追忆思归之情,叙述难归原因。这三章的前四句,以重章之叠词申意并循序渐进的方式,抒发思家盼归之情;而随着时间的一推再推,这种心情越发急切难忍。首句以采薇起兴,但兴中兼赋。因薇菜可食,戍卒正采薇充饥。所以这随手拈来的起兴之句,是口头语眼前景,反映了戍边士卒的生活苦况。边关士卒的“采薇”,与家乡女子的“采蘩”、“采桑”是不可同喻的。戍役不仅艰苦,而且漫长。“薇亦作止”、“柔止”、“刚止”,循序渐进,形象地刻画了薇菜从破土发芽,到幼苗柔嫩,再到茎叶老硬的生长过程,它同“岁亦莫止”和“岁亦阳止”一起,喻示了时间的流逝和戍役的漫长。岁初而暮,物换星移,“曰归曰归”,却久戍不归;这对时时有生命之虞的戍卒来说,怎能不“忧心烈烈”。那么,为什么戍役难归呢?后四句作了层层说明:远离家园,是因为玁狁之患;戍地不定,是因为战事频频;无暇休整,是因为王差无穷。其根本原因,则是“玁狁之故”。《汉书•匈奴传》说:“(周)懿王时,王室遂衰,戎狄交侵,暴虐中国。中国被其苦,诗人始作,疾而歌之曰:‘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云云。”这可视为《采薇》之作的时代背景。对于玁狁之患,匹夫有戍役之责。这样,一方面是怀乡情结,另一方面是战斗意识。前三章的前后两层,同时交织着恋家思亲的个人情和为国赴难的责任感,这是两种互相矛盾又同样真实的思想感情。其实,这也构成了全诗的情感基调,只是思归的个人情和战斗的责任感,在不同的章节有不同的表现。
四、五章追述行军作战的紧张生活。写出了军容之壮,戒备之严,全篇气势为之一振。其情调,也由忧伤的思归之情转而为激昂的战斗之情。这两章同样四句一意,可分四层读。四章前四句,诗人自问自答,以“维常之华”,兴起“君子之车”,流露出军人特有的自豪之情。接着围绕战车描写了两个战斗场面:“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这概括地描写了威武的军容、高昂的士气和频繁的战斗;“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这又进而具体描写了在战车的掩护和将帅的指挥下,士卒们紧随战车冲锋陷阵的场面。最后,由战斗场面又写到将士的装备:“四牡翼翼,象弭鱼服。”战马强壮而训练有素,武器精良而战无不胜。将士们天天严阵以待,只因为玁狁实在猖狂,“岂不日戒,玁狁孔棘”,既反映了当时边关的形势,又再次说明了久戍难归的原因。《毛序》根据这两章对军旅生活的描写,认为《采薇》是“遣戍役”、劝将士之诗。这与诗意不符。从全诗表现的矛盾情感看,这位戍卒既恋家也识大局,似乎不乏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因此,在漫长的归途上追忆起昨日出生人死的战斗生活,是极自然的。
笼罩全篇的情感主调是悲伤的家园之思。或许是突然大作的霏霏雪花惊醒了戍卒,他从追忆中回到现实,随之陷入更深的悲伤之中。追昔抚今,痛定思痛,怎能不令“我心伤悲”呢?“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是写景记时,更是抒情伤怀。个体生命在时间中存在,而在“今”与“昔”、“来”与“往”、“雨雪霏霏”与“杨柳依依”的情境变化中,戍卒深切体验到了生活的虚耗、生命的流逝及战争对生活价值的否定。绝世文情,千古常新。今人读此四句仍不禁枨触于怀,黯然神伤,也主要是体会到了诗境深层的生命流逝感。“行道迟迟,载渴载饥”,加之归路漫漫,道途险阻,行囊匮乏,又饥又渴,这眼前的生活困境又加深了他的忧伤。“行道迟迟”,似乎还包含了戍卒对父母妻孥的担忧。一别经年,“靡使归聘”,生死存亡,两不可知,当此回归之际,必然会生发“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李频《渡汉江》)的忧惧心理。然而,上述种种忧伤在这雨雪霏霏的旷野中,无人知道更无人安慰;“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全诗在这孤独无助的悲叹中结束。综观全诗,《采薇》主导情致的典型意义,不是抒发遣戍役劝将士的战斗之情,而是将王朝与蛮族的战争冲突退隐为背景,将从属于国家军事行动的个人从战场上分离出来,通过归途的追述集中表现戍卒们久戍难归、忧心如焚的内心世界,从而表现周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反感。《采薇》,似可称为千古厌战诗之祖。
在艺术上,“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称为《三百篇》中最佳诗句之一。自南朝谢玄以来,对它的评析已绵延成一部一千五百多年的阐释史。王夫之《姜斋诗话》的“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和刘熙载《艺概》的“雅人深致,正在借景言情”,已成为诗家口头禅。而“昔往”、“今来”对举的句式,则屡为诗人追摹,如曹植的“始出严霜结,今来自露晞”(《情诗》),颜延之的“昔辞秋未素,今也岁载华”(《秋胡诗》之五),等等。
【十五从军行】
作者: 【汉无名氏】
年代:【 汉 】
体裁:【乐 府】
类别:【未 知】
选自:《汉乐府民歌》
十五从军行,
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
“家中有阿谁?”
“遥望是君家,
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
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
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 ,
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
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
泪落沾我衣。
译文:
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故村。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路上他碰到一个乡邻,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道逢乡里人,“家里有阿谁?”
“远远看过去是你家,松树柏树中一片墓坟。”“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近前看兔子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去飞来。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捋些野谷舂米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是菜。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独自一人吃得很悲哀。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十五从军行》通过一个老兵返乡,反映了动荡社会中人民生活的艰苦流离。
一、一个十五从军八十始归的老兵,他一生的甜酸苦辣,必非千言万语所能道尽。而本诗截取了一个时间点:始归时分;一个疑问:“家中有阿谁”;一个行为细节:作饭烧羹,却不知贻谁同食;层层凝缩,而最终停格于出门东看,泪落沾衣。这样剪裁,这般切入,其艺术效果如何?其艺术原理何在?
二、老兵回家后不厌其烦地作饭烧羹,却不知贻阿谁同食,说明饭菜不少,不止自用而已。可是,前文乡里人的回答(君家冢累累)和亲眼所见的荒凉景象(兔窜雉飞,庭院长欲葵),早已明确无误地向他传达了家破人亡的信息。那么,老兵为什么还要烧饭羹贻家人同食?既已“不知贻阿谁”了,为什么还要“出门东向看”?至此才“泪落沾我衣”,难道他这才明白家已破,人已亡?老兵的这些异乎常人的反应是可能的吗?是合理的吗?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呢?
我对语文古诗鉴赏和阅读不知该如何下手,不知道该怎么说。
多读诗
先是精读。把课本诗歌搞清楚。可以买一本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击破的资料看看。
诗歌鉴赏水平 是建立在你的阅读基础之上的 ,诗歌讲究意境意象,但是首先你得明白意象,特别是出现频率很高的意象,比如,月表示思念怀人,酒有借酒消愁和离别之情,梧桐给人凄清之感,杜鹃袁鸣也表示哀伤~~~~~~~~~~~~~~~
第二,要明白中国诗歌因为精炼,很多只是节选几个词,为了押韵一句诗的语法往往也不符合现代汉语逻辑。 词与词的连接之间就留下很多供读者想象的空间, 诗歌的迷人之处也就在这想象空间了。
简而言之, 读诗要具有丰富的想象力。
第三,不是凭空妄想,要做到有理有据。也就是大胆设想,小心求证。
应付高中语文考试,你则 要先知道诗歌中经常运用的表现手法。
修辞,表达方式(记叙,抒情,议论),表现技巧(虚实相生,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对比衬托等等)
如果不明白,再联系我
古诗词赏析
1、 全词主要运用了联想和想象等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孤高自赏,不同流俗的思想感情.
2、C、写笑语欢乐的观灯者,是为了反衬后文“那人”的寂寞孤独。
3、B、下片所写,尽是元夕之夜那些服饰华丽的观灯女子的音容笑貌。
4、词的上片,描绘 灯火辉煌、歌舞腾欢的热闹的景象,渲染一种节日的气氛。
5、词的下篇从叙事内容上看是写 与意中人密约会晤,久望不至,猛见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与上片所绘之景形成强烈对比,烘托出一个孤高自赏、 不肯同流合污文人形象 。
古诗赏析
饮湖上初晴后雨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了西湖晴天的水光:在阳光的照耀下,西湖水色十分美丽。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雨幕笼罩下,西湖群山奇妙朦胧。在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的。“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的赞誉。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两句,诗人用一个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诗人拿西施比西湖,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阴柔之美,同样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致。体现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
谁能尽快提供二十首唐宋古诗词鉴赏,不多,每首五十字以内就行,人无所谓,谢谢了!
画
朝代:唐朝
作者:王维
原文: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赏析:看远处的山往往是模糊的,但画上的山色却很清楚,在近处听流水,应当听到水声,但画上的流水却无声。在春天盛开的花,随着春天的逝去就凋谢了。而画上的花,不管在什么季节,它都盛开着。人走近停在枝头上的鸟,它就会受惊飞走。但画上的鸟,即使你走近了,它也不会惊飞。全诗读起来似乎行行违反自然规律,其实正是暗中设谜,写出了画的特点。
后宫词
朝代:唐朝
作者:白居易
原文:
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
赏析:这首诗是代宫人所作的怨词。前人曾批评此诗过于浅露,这是不公正的。诗以自然浑成之语,传层层深入之情,语言明快而感情深沉,一气贯通而绝不平直。
没蕃故人
朝代:唐朝
作者:张籍
原文:
前年伐月支,城上没全师。蕃汉断消息,死生长别离。
无人收废帐,归马识残旗。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时。
赏析:蕃,吐蕃,我国古代藏族建立的地方政权,在今青海、西藏一带。当时唐、蕃之间经常发生战争。作者的这位老友在一次战争中身陷吐蕃,生死未卜,下落不明,作者就写了这首诗深切怀念他。 在这次战斗中,唐军全师覆灭,友人是生是死,由于消息断绝,无法肯定。他深深想念这位朋友,料想其已死,想奠祭;但又存一线希望,希望友人还活着。巨大的悲恸在这无望的希望中体现出来。全诗语真而情苦,“无人收废帐,归马识残旗”一句形象描写战场的情景。
列女操 / 烈女操
朝代:唐朝
作者:孟郊
原文:
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
贞女贵徇夫,舍生亦如此。
波澜誓不起,妾心井中水。
赏析:这是一首颂扬贞妇烈女的诗。此诗以男子之心愿,写烈女之情志,可歌可泣。梧桐树相依持老,鸳鸯鸟同生共死。旧世贞烈女,夫死而终生不嫁,夫死而以身相殉。守节以表从一之志,殉节以明坚贞之心。\
江雪
朝代:唐朝
作者:柳宗元
原文: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赏析:《江雪》,是柳宗元的代表作之一,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作者是十分孤独,寂寞的。柳宗元他自己艰难和痛苦的经历已深深的刻在了心中,于是他便借用古诗来宣泄悲伤的情感。这首诗的境界不禁有几分幽静,孤僻,让我们感受到冬天的一切景物总是死气沉沉,不富有活力,然而这就是柳宗元诗的特点。诗人的心情感到落寞,有时也不免带几分悲伤之情,过于冷清
静夜思
朝代:唐朝
作者:李白
原文: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赏析:这是写远客思乡之情的诗,诗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雕琢出明静醉人的秋夜的意境。 它不追求想象的新颖奇特,也摒弃了辞藻的精工华美;它以清新朴素的笔触,抒写了丰富深曲的内容。境是境,情是情,那么逼真,那么动人,百读不厌,耐人寻绎。无怪乎有人赞它是“妙绝古今”。
春望
朝代:唐朝
作者:杜甫
原文: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赏析:全篇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诗人以写长安城里草木丛生,人烟稀少来衬托国家残破。起首一“国破山河在”,触目惊心,有一种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感。写出了国破城荒的悲凉景象。“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以物拟人,将花鸟人格化,有感于国家的分裂、国事的艰难,长安的花鸟都为之落泪惊心。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来写春天,写出了事物睹物伤情,用拟人的手法,表达出亡国之悲,离别之悲。体现出诗人的爱国之情。
回乡偶书
朝代:唐朝
作者:贺知章
原文: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赏析:贺知章在公元744年(天宝三载),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时已八十六岁,这时,距他中年离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人生易老,世事沧桑,心头有无限感慨
夜雨寄北
朝代:唐朝
作者:李商隐
原文: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赏析:《夜雨寄北》是诗人写给远在北方的妻子的。当时诗人被秋雨阻隔,滞留荆巴一带,妻子从家中寄来书信,询问归期。但秋雨连绵,交通中断,无法确定,所以回答说:君问归期未有期。这一句有问有答,跌宕有致,流露出诗人留滞异乡、归期未卜的羁旅之愁。
登鹳雀楼
朝代:唐朝
作者:王之涣
原文: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赏析:这里,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而我们在千载之下读到这十个字时,也如临其地,如见其景,感到胸襟为之一开。
渡荆门送别
朝代:唐朝
作者:李白
原文:
流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连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赏析:这时候的青年诗人,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两岸高耸云霄的峻岭,一路看来,眼前景色逐渐变化,船过荆门一带,已是平原旷野,视域顿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
山居秋暝
朝代:唐朝
作者:王维
原文: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赏析:这首诗为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望月怀远
朝代:唐朝
作者:张九龄
原文: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赏析: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是作者在离乡时,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而写的。
送友人
朝代:唐朝
作者:李白
原文: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赏析: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诗人与友人策马辞行,情意绵绵,动人肺腑。此诗历来脍炙人口,选入教材,是个佳作。
夜月
朝代:唐朝
作者:刘方平
原文: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赏析:此诗写春,不唯不从柳绿桃红之类的事物着笔,反借夜幕将这似乎最具有春天景色特点的事物遮掩起来,写月,也不细描其光影,不感叹其圆缺;而只是在夜色中调进半片月色,这样,夜色不至太浓,月色也不至太明,造成一种蒙胧而和谐的旋律。
过故人庄
朝代:唐朝
作者:孟浩然
原文: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孟浩然隐居鹿门山时,上朋友家做客的表现。 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朋友的情谊。
赤壁
朝代:唐朝
作者:杜牧
原文: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
次北固山下
朝代:唐朝
作者:王湾
原文: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赏析: 《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理趣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写作特色 寓情于景,景中含理。
春晓
朝代:唐朝
作者:孟浩然
原文: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赏析:《春晓》是一首惜春诗,看似极为口语化,却既有悠美的韵致,行文又跌宕起伏。作者以“不知——知;知——不 知”的句式,将春天的景物展现给读者。
相思
朝代:唐朝
作者:王维
原文: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赏析:这是借咏物而寄相思的诗,全诗情调健美高雅,怀思饱满奔放,语言朴素无华,韵律和谐柔美。可谓绝句的上乘佳品!
给力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