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诗词文选评 画眉鸟古诗诗意

时间:2020-06-05   作者:互联网搜集整理

译文

来到树林里,看到画眉鸟在开满红红紫紫山花的枝头自由自在地飞翔,听到它们在高高低低的树梢上随着自己的心意尽情愉快地唱歌,不由得感慨到 :如果把它们锁起来,即使是锁在金笼里,它们也不会唱出这样美妙的歌声了。因为自由是生活愉快的先决条件。鸟是这样,人不也是这样吗?

原诗如下

画眉鸟

宋代: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这是首诗创作时间不详,学术界流传三种说法:景祐三年(1036年)至康定元年(1040年)间;庆历八年(1048年)至至和元年(1054年)八月间;熙宁四年(1071年)六月至熙宁五年(1072年)七月二十三日,其间欧阳修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

三起三落,坚持节操。欧阳修前期的政治思想,反映了中小地主阶级的利益,对当时经济、政治和军事等方面的严重危机,有较清醒的认识。主张除积弊、行宽简、务农节用,与范仲淹等共谋革新。

晚年随着社会地位的提高,思想渐趋保守,对王安石部分新法有所抵制和讥评;但比较实事求是,和司马光等人的态度是不尽相同的。

欧阳修就是党朋之争中的勇担道义之人,《宋史》本传说他:天资刚劲,见义勇为,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他历任仁宗、英宗、神宗三朝。仕宦四十年,三落又三起,历尽坎坷,尝遍艰辛,立身处世以道义为己任,以是非为准则,勤于政事,忠直敢言,不避风险。

欧阳修的坚持节操,敢作敢为对于澄清吏治起了积极意义上的推进作用,他的精神虽然不能使“小人有所畏而不为”,但却能使“君子有所恃而不恐”,正气垂青,振奋士风。

据史料记载,欧阳修在“庆历新政”失败后被贬谪滁州,千古名作《醉翁亭记》就是在这期间面世的,成为琅琊山文化底蕴的精髓,醉翁亭也由于这篇文章而名满天下。晚年自号六一居士,曰:吾《集古录》一千卷,藏书一万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吾老於其间,是为六一。

作者在晚年曾经多次提出辞官,但均未获得允许。一日走入树林,看到美丽的画眉鸟,顿时触景生情,特作一首描写画眉鸟的诗以表达自己久居庙堂、羁鸟念林的愿望,但是多少也表现出一点政治上失意的忧郁心情。

苏东坡诗词哪个版本较好,最好能够结合生平讲解诗词的那种。

《苏东坡文集导读》徐中玉(国学大讲堂)

《苏东坡词全编》(汇评本) 《苏轼评传》 曾枣庄(曾枣庄有大量对三苏研究的书籍,lz可以去度娘一下,曾枣庄其人)

《苏东坡传》 林语堂

《苏东坡》李时英 (这本是传记,简介如下:王安石、欧阳修、司马光、黄庭坚、米芾等丈人墨客与他有着怎样不同凡响的友谊?弟弟苏辙和他又有着怎样令人钦羡的手足情义?东坡肉、东坡墨、子瞻帽、苏堤等美食、文具、衣饰、建筑是如何因他之名而闻名的?“苏小妹三难新郎”的故事是真?是假?……这部六十余万字的长篇小说,将为你解开这一个个谜团。这是一部描写宋代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书法家、画家苏东坡人生历程的长篇历史小说。叙述了这位文坛巨匠自宋仁宗嘉祐二年应科举出仕,至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病逝,四十四年间,仕途坎坷颠踬,而文苑成果丰硕的命运遭际。)

《苏轼诗词文选评》王水照,朱刚 撰

古代诗词中各种动物的寓意?

  LZ,您好。   古代诗词中各种动物的寓意如下,自己整理的,仅供参考:   1、双鲤:代指书信(因古人常将书信结成双鲤形或将书信夹在鲤鱼形的木板中寄出,故以双鲤鱼为书信的代称。简称为双鲤);   例:在汉代昭明文选里蔡邕所作的“饮马长城窟行“里面有段「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里面的鲤鱼就是指一个完整的信件。   2、鱼:指信封袋(因为在古代装信的容器是用木头刻成);   3、雁:一指思乡;二指送信的动物邮差(因为每年冬天雁子会往南飞,所以古代人会利用它来送信,只是后来因为准确度不好,所以后来改用飞鸽传书),因此,后世就用[鱼雁往返]来代称书信往来。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以雁写思的还有“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人赵嘏《长安秋望》)等。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如“云中不见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等。《汉书·苏武传》载,匈奴单子欺骗汉使,称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燕,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鸿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   4、羊:寓吉祥。   例:《诗经•召南》中就有“文王之政,德如羔羊”的说法。“羊”字古同祥字,寓吉祥。三羊喻“三阳”。三阳,卦爻之初九、九二、九三,阳气盛极而阴衰微也。寓意祛尽邪佞,吉祥好运接踵而来。因此,羊被视为吉祥的象征。   5、凤凰涅磐:寓意不畏痛苦、义无反顾、不断追求、提升自我的执着精神。   6、蝴蝶:寓意吉祥美好、甜蜜、爱情;   7、燕子:因结伴飞行而成为爱情的象征;   8、鹧鸪:思念、怀旧、哀愁。   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表达哀愁之情。及“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   9、骏马:比喻志向;   10、杜鹃鸟:凄凉、哀伤   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子规鸟即杜鹃鸟。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宋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地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词人通过描写凄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的乡思。其他又如“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唐人秦观《踏莎行》)、“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人王令《送春》)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11、蝉:寓意品行高洁。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王沂孙《齐天乐》:“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12、寒蝉:悲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寒蝉鸣我侧”;   13、鸳鸯:指恩爱的夫妇。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人卢照邻《长安古意》);   14、乌鸦:衰败荒凉之兆。   按照迷信的说法,乌鸦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李商隐《隋宫》:“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秦观《满庭芳》:“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马致远小令《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15、蟋蟀:寓意怀念征人等。   蟋蟀作为被吟咏的对象,最早见于《诗经·豳风·七月》。它对蟋蟀的活动规律观察得相当细致:“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那时古人已经觉得蟋蟀的鸣声同织机的声音相仿,时令又届深秋,因而就跟促人纺织,准备冬衣以至怀念征人等联系了起来。蟋蟀被直接唤为“促织”,在古诗十九首中就出现过:“明月皎皎光,促织鸣东壁。”姜夔《齐天乐》:“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写出了一位缅怀远人的女性闻蟋蟀声后的惆怅。   16、猿啼: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中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李端《送客赋得巴江夜猿》:“巴水天边路,啼猿伤客情。”他们都借助于猿啼表达这种伤感的情绪。   17、螟蛉:指代养子。   《诗·小雅·小宛》:“螟蛉有子,蜾赢负之。”蜾赢(一种蜂)捕螟蛉为食,并以产卵管刺入螟蛉体内,注射蜂毒使其麻痹,然后负之置于蜂巢内,作蜾赢幼虫的食料。古人错以为蜾赢养螟蛉为子,因把作为螟蛉养子的代称。   18、比翼鸟:寓意思爱夫妻。   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作思爱夫妻的比喻。相传旧中国时宋康王夺了随从官韩凭的妻子,囚禁了韩凭。韩自杀,他的妻子把身上的衣服弄腐,同康王登台游玩时自投台下,大家拉他衣服,结果撑是跌下去,死了,留下遗书说是与韩凭合葬,康王却把他们分葬两处。不久,两座坟上各生一棵梓树,十天就长得很粗大,两棵树的根和枝交错在一起,树上有鸳鸯一对,相向悲鸣。白居易的《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19、鹿:喻帝位   《汉书·蒯通传》:“且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颜师古注引张晏曰:“以鹿喻帝位。”后来用逐鹿比喻群雄并起,争夺天下。魏征《述怀》:“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   20、鸡肋:鸡的肋骨,“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比喻没有多大价值,没有多大意思的事情(见于《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21、执牛耳:寓意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   古代诸侯订立盟约,要每人尝一点牲血,主盟的人亲自割牛耳取血,故用“执牛耳”指盟主。后来指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左传·哀公十七年》:“诸侯盟,谁执牛耳?”后常指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黄宗羲《姜山启彭山诗稿序》:“太仓之执牛耳,海内无不受其牢笼。”(太仓,人名)   22、精卫:寓意坚持。   古代神话。炎帝的女儿在东南海淹死,化为精卫鸟,每天衔西山的木石来填东海(见于《山海经·北山经》)。后来用精卫填海来比喻有深仇大恨,立志必报;也比喻不畏艰难,努力奋斗。   23、鸡口牛后  《战国策·韩策》:“宁为鸡口,无为牛后。”比喻宁愿在局面小的地方当家作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任人支配。   24、青鸟:信使。   青鸟,传说西王母有三青鸟,一只选遣为信使,前来给汉武帝报信,另外两只随西王母而来,并服侍在王母身旁。南唐中主李王景有诗:“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商隐诗云:“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青鸟在此已成为传书的信使。   25、钓鳌:寓意远大的抱负。   传说古渤海东面有五座大山随海波漂流,上帝叫十五只大鳌顶住,山才固定不动。友伯国有一巨人举起脚来跨出没几步,就到了五座山的地方,他一下钓去只六只鳌,因此,有两座山就沉入海底了。后以喻豪迈的举止或远大的抱负。李白《赠薛校书》:“未夸观海作,空郁钓鳌心。”

国学的含义是什么

1、国学是我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包括哲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学、语言学等。

一般来说“国学”又称“汉学”或“中国学”,泛指传统的中华文化与学术。国学包括中国古代的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以及中医学、农学、术数、地理、政治、经济及书画、音乐、建筑等诸多方面。

2、“国学”概念产生于十九世纪,当时 “西学东渐”改良之风正值炽热,张之洞、魏源等人为了与西学相对,提出“中学”(中国之学)这一概念,并主张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一方面学习西方文明,同时又恢复两汉经学。

国学是以先秦的经典及诸子百家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

扩展资料

国学分为经、史、子、集四大类。

1、“经”是指古籍经典,如《易经》、《诗经》、《孝经》、《论语》、《孟子》等等,后来又增加一点语言训诂学方面的著作,如《尔雅》。

2、“史”指一些史学著作,包括通史,如司马迁的《史记》、郑樵的《通志》,断代史,如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欧阳修等的《新五代史》等;政事史,如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等;专详文物典章的制度史,如杜佑的《通典》、马端临的《文献通考》等;以地域为记载中心的方志等。

3、“子”是指中国历史上创立一个学说或学派的人物文集。如儒家的《荀子》,法家的《韩非子》、《商君书》,兵家的《孙子》,道家的《老子》、《庄子》,以及释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皆入“子部”。

4、“集”是历史上诸位文人学者的总集和个人的文集。个人的称为“别集”,如《李太白集》、《杜工部集》、《王荆公集》等;总集如《昭明文选》、《文苑英华》、《玉台新咏》等。四库未列入的一些古代戏剧作品如《长生殿》、《西厢记》、《牡丹亭》也属集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学

比较好的诗词歌赋

满江红【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雨霖铃【宋】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蝶恋花【宋】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醉花阴【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青玉案【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浣溪沙【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玉楼春【宋】晏殊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相见欢【南唐】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浪淘沙【宋】欧阳修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摸鱼儿【宋】元问好

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谛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几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水调歌头【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抵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虞美人【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沁园春 雪 *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有什么诗词里带有 陌路 的?

既不回头,何必不忘。既然无缘,何须誓言。

今日种种,似水无痕。明夕何夕,君已陌路。

花开陌路空余恨,麦被陵陂不尽哀。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有问题可以。

满意请及时采纳,谢谢!

宋词的独特魅力?回答的越多越好,谢谢!

  在中国,凡是稍通文墨的人,没有不喜欢唐诗宋词的。

  不管你是科学家,文人,抑或农工商贸之流,甚至日理万机的政客,奔波谋生之余,觥筹交错之时,云淡风轻之野,月明星稀之夜,触景生情,心摇魄动,均可以吟出一两句对景的唐诗宋词来。在下虽然愚钝,每遇尘世繁剧、心烦气躁之事,夜来辗转反侧,只要翻开枕边古人诗词一册,读它几首,亦可气娴心定,陶然入梦矣!

  俺要《在心灵里建立起一座唐诗公园》,良有已也。

  但是,究竟是什麽东西令唐诗宋词有这麽大的勾魂摄魄的力量呢?

  是人性!是唐诗宋词反映的人性对自由的天然的渴望,对真、善、美的向往;是人们厌倦了俗世尔虞我诈,对回归自然的憧憬。

  宋朝郭熙在他的画论《林泉高致》中说:“君子之所以爱夫山水者,其旨安在?丘园,养素所常处也;泉石,啸傲所常乐也;渔樵,隐逸所常适也;猿鹤,飞鸣所常亲也。尘嚣缰锁,此人情所常厌也。”呵呵,这个“尘嚣缰锁,此人情所常厌也。”真是一语中的,人们谁不喜欢自由,谁喜欢那个禁锢人身和思想自由的“尘嚣缰锁”?

  郭熙在这里虽是论画,但中国传统文化诗、书、画本属一体,用之于整个文学艺术,也是非常恰当的。因此书写性灵,讴歌人类对自由、自然、平等、仁爱的渴望,就是文学艺术,也是唐诗宋词之属永不退色的主题。

  不信?你翻开唐诗宋词看看,尤其是词,大概三分之二是抒写性灵的。而且也只有那些描写人性的向往,抒发对自由的渴望的才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李白的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煜的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打动过千古多少凡夫俗子、仁人志士的心啊!

  郭熙的“尘嚣缰锁,此人情所常厌也”之说,真真是所言不虚啊。

  就说说李白吧,后人叫他是自由主义诗人,也有说他是浪漫主义的。什麽浪漫主义?不让他想入非非,关他在监狱了,还浪漫得起来麽?所谓浪漫主义,不过是“自由主义”的一个饰词而已。他的那些追求个性解放,讴歌清风明月的浪漫主义诗歌,大家耳熟能详了,咱且不一一举例,咱就举这首著名的: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呵呵,俺要说这首诗是歌颂自由的,你相信麽?是呀,这里没有提到一个“自由”的字眼,怎麽是歌颂“自由”呢?你知道不?这是李白怀着爱国之心,要与安禄山斗一斗的,谁知错投永王李粼,事后被定罪流放夜郎,中途遇赦,乘船直下江陵,那种重获自由的心情,还用提吗?因此“白帝彩云”、“猿声不住”、“千里一日”、“轻舟已过”云云,无非表达诗人重获自由之心情、意象耳!

  看似写景叙事的,实则“自由隐在意象”里。人们在欣赏它的明丽、轻快的意境的同时,不自觉地感受到自由的可爱。这就是我们喜欢这首诗的根本原因,连政治家也不能免俗,呵呵。

  俺说政治家也不能免俗,大家有点不信了!其实政治家也是人,是人,就喜欢自由、自然,喜欢美,除了在政坛上摆出一副道貌岸然的面孔外,回到家中,回到个人的天地,那人性的另外一面就掩盖不住了。

  小时候俺读唐诗宋词,就遇到一种奇怪的现象。有些诗人词家,同时又是政治家、理学家,他在自己诗词里表现出来的东西,和他的演说呀,论文呀,就是面对政治的那一面,竟是那样的截然不同。

  比如欧阳修吧,看他的论文,那真是道貌岸然,守着那个“理”纹丝不动。这个呢,俺就不用举例,唐宋八大家文选里多的是,不信的可去翻开看一看。可是呢,当你翻开他的六一词,我的个乖乖,那简直就是另外一个人,一个有血有肉的实实在在的普通人!喝酒啊,倘佯山水啊,呼朋邀友啊,甚至游戏歌伎啊,无一不是行家。请看《采桑子》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蒙蒙,垂柳栏杆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拢,双燕归来细雨中。

  会玩不?呵呵,看他多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他还没玩够呢。再看《诉衷情》

  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严妆。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 思往事,惜流芳,易成伤。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

  原以为道学家应当是泰山倾而面不改色,那个气度,凛凛然不可侵犯,想不到他还会写这麽体贴入微的“爱情”诗,而且就是美人儿“拟歌先敛,欲笑还颦”这麽点点子事,就要弄到他“断人肠”了,人性的“不太革命”的“软弱一面”暴露无遗,而道学家的假面具也扔到爪哇国去了。

  这就是那个“方方正正”的欧阳修麽?

  不过,说实在的,俺倒是更喜欢六一词里的欧阳修。

  再看北宋那个理学家著名的二程之一的程颢:

  云淡风轻近午天,

  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

  将谓偷闲学少年!

  呵呵,这麽一个将理学当作生命的道学家,他也要到外边去“傍花随柳”,寻找心灵的释放,还说害怕人家误解了他,以为他学小孩子贪玩呢,其实,他心中真正渴望的就是追回“少年”时代儿童的那份天真。理学家也有喜欢自由,喜欢天真,喜欢大自然的一面呢!

  如若不信,再看南宋理学之集大成者朱熹的《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看看,理学家们都喜欢美丽的春天呢!这个在《四书》上花了几乎一辈子功夫的道学家,和程颢一样,偶尔也要到外边去“寻芳”,那大自然的“万紫千红”,照样打动他那“静若止水”的心,有一种回归自然的天然的欲望,人性难灭啊!

  呵呵,也许因为这首诗反映了朱熹的人性的另一面,不太符合“存天理,灭人欲”的伟大形象,所以后来的理学家在编《宋诗别裁》的时候,就把这首好诗落选了,反而选了朱熹的另外几首枯燥无味的诗。

  连欧阳修、程颢、朱熹这样的正统道学家,都在诗词里悄悄地放下了身段,解放了隐藏着的渴望自由与美的活生生的人性,其他诗人词家还用多说吗?

  总的来说,诗词,我这里主要讲的是古典诗词,个人色彩最为浓厚,除了那些专门写给皇帝或者别人看的,大多数属于诗人自己的个人心灵倾诉,这就注定了诗词感情上的真实性,在严酷的封建专制统治的磐石下,流露出对渴望自由的人性的光辉。如果李煜那些词,不是私下真实感情的流露,而是写给宋太宗看的,他就绝对写不出那样千古流传的“李煜词”来,也不会直到现在还感动千千万万个李煜的粉丝们!

  因此,唐诗宋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具有自由民主色彩的部分,也是最为精华的部分。这就是唐诗宋词的魅力所在,这就是我们为什麽喜欢唐诗宋词的主要原因。

  随着市场经济的竞争不断升级,资本扩张对自然生态的破坏愈来愈激烈,而过分的竞争也使人们的精神和心灵受到挤压,人们就会更加怀念人与自然的和谐,怀念唐诗宋词中人的心境和自然相通的一幅幅和谐的画面。人们更加需要唐诗宋词,竞争愈激烈,唐诗宋词就愈吃香。

  人,谁不喜欢自由,谁不喜欢保障这种自由的民主制度和理念?这就是我们民族的希望,也是全人类的希望。

声明:内容仅供参考,图片和文章选取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