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个人睡会害怕吗?如何培养孩子独睡的好习惯?

时间:2020-04-28   作者:互联网搜集整理

对于父母的依恋是原始的本能,如果让孩子独睡,会产生感情失落,造成情绪波动。父母不在身边,孩子的恐惧感就会增强。做过噩梦,害怕黑暗,害怕孤独,害怕动物,甚至害怕想象中的人和事物等都是孩子特别拒绝独睡的原因。

    如果孩子与父母同睡,特别是夹在大人中间,虽然方便照顾,但孩子容易被大人或者衣被压住。大人呼出的二氧化碳也会弥漫在孩子周围,使得孩子得不到新鲜的空气,使孩子出现做噩梦、啼哭、睡眠不安的现象。有时父母翻身等动作还会惊醒孩子,影响睡眠质量。大人携带的病菌也容易传染给宝宝。

    研究表明,孩子的独立是从形式到内容的。形式是孩子看得见摸得着的行为方式,内容则是孩子的内心。让适龄幼儿与父母分床,有助于独立意识和自理能力的培养,促进心理成熟,正确认识自我。孩子一个人待着,没有大人的协助,能够自己跟自己玩耍说话等,可以防止以后过度依赖父母,避免恋父恋母情结,形成良好的性别意识,懂得自律自爱。独处的经历也会让他们很快适应周围的环境。

    家庭生活的重心在孩子降生的那天就转移到了孩子的身上。因此,夫妻之间的沟通交流和关心比以前少了许多。特别是晚上哄孩子入睡后夫妇都困倦不已,长期下去势必会影响感情。

    西方家庭通常自孩子一生下来便分床而睡,而东方父母通常和孩子同睡一张床。专家建议,对于2岁以内的孩子,从安全角度考虑,不要让孩子与大人同床睡觉,父母与孩子可睡在同一间屋内但不能在同一张床上。

    至于2岁以上的儿童,可以根据孩子的睡眠问题选择与父母同床睡,在孩子4岁之前养成孩子健康的睡眠习惯和独自睡眠行为。因为,4岁之前的孩子需要父母的呵护来增加自己的安全感,而孩子总要学会独立。

    当孩子生病,为了照顾孩子方便,往往就把孩子放在床上,可能孩子就不想再回小床上了,所以要坚持分床。当然,父母可以让童床挨着大床,把童床靠近大床一侧的栏杆放低就好,保证孩子的安全。

    对于分房的时间,4岁左右会比较合适。因为小的孩子晚上更需要照顾,和父母一起会比较心安。

    有的家长会选择在孩子入幼儿园或入学这样的标志性时间分房,这样做并不好。入园、入学本身就是重大的转变,再加上分房就会让孩子压力很大。如果要分房,就应选择孩子入园或入学半年到一年的时间较好,此时孩子情况较为稳定。

声明:内容仅供参考,图片和文章选取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