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诗词演讲稿 李清照诗词

时间:2021-01-01   作者:互联网搜集整理

李清照诗词演讲稿

三分钟的关于李清照的演讲稿

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人。

李清照对词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她以一个词人的敏锐目光审视北国南度、国破家亡的惨痛现实,通过抒写个人遭际的苦难,反映出两宋之交整个国家、民族的历史悲剧。

她的一首被传诵了八百多年的名篇《声声慢》她连用七对叠字,便把一种掺和着血泪的家国之痛,一种哀愁孤苦、度日如年的人生况味,表达得淋漓尽致。

李清照的婉约,多为白话顺手拈来,却又不落流俗浅薄,象是不思量中低声自语,字字清新。

让易安傲视群雄的另一份自信,应该是对于叠字的创造性运用。

在她之前还没有人能连用十四个叠字来起首,“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一叠声地道出恍惚孤独的心境,象是条丝线在无谓地缠绕不宁,左右不适。

再看门前风景,“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又是四个叠字,似乎是呢喃而出,每读至此,口角嚼香,对生活中那份孤冷的感受也便点点滴滴地涔入心底,寻寻觅觅而不知雨落黄昏。

这是李清照南渡以后所写的名篇之一,南渡是她生活逆转的分水岭,金兵南侵,她的丈夫赵明诚不幸病故。

她把丈夫安葬以后,追随流亡中的朝廷,饱尝流离颠沛之苦。

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她和着血泪写下了千古绝唱的《声声慢》。

词中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却从“寻寻觅觅”开始,可见她从一起床便百无聊赖,如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仿佛飘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点什么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

下文“冷冷清清”,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

于是紧接着再写了一句“凄凄惨惨戚戚”。

仅此三句,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已笼罩全篇,使读者不禁为之屏息凝神。

这乃是百感迸发于中,不得不吐为快,所谓“欲罢不能”的结果。

“乍暖还寒时候”这一句也是此词的难点之一。

此词作于秋天,但秋天的气候应该说“乍寒还暖”,只有早春天气才能用得上“乍暖还寒”。

我以为,这是写一日之晨,而非写一季之候。

秋日清晨,朝阳初出,故言“乍暖”;但晓寒犹重,秋风砭骨,故言“还寒”。

“最难将息”句则与上文“寻寻觅觅”句相呼应,说明从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

下面的“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晓”,一般的通行本作“晚”。

说“晓来风急”,正与上文“乍暖还寒”相合。

古人晨起于卯时饮酒,又称“扶头卯酒”。

这里说用酒消愁是不抵事的。

至于下文“雁过也”的“雁”,是南来秋雁,正是往昔在北方见到的,所以说“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了。

上片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

于是下片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

园中开满了菊花,秋意正浓。

这里“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

“憔悴损”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谢。

正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也不想去摘它赏它,这才是“如今有谁堪摘”的理解。

这里既写了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笔意比唐人杜秋娘所唱的“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要深远多了。

心情不好,再加上这种乍暖还寒天气,词人连觉也睡不着了。

如果能沉沉睡去,那么还能在短暂的时间内逃离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难以入眠,于是词人就很自然想起亡夫来。

披衣起床,喝一点酒暖暖身子再说吧。

可是寒冷是由是孤独引起的,而饮酒与品茶一样,独自一人只会觉得分外凄凉。

从“守着窗儿”以下,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比“寻寻觅觅”三句又进一层。

“守着”句依张惠言《词选》断句,以“独自”连上文。

“梧桐”两句不仅脱胎淮海,而且兼用温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词意,把两种内容融而为一,笔更直而情更切。

最后以“怎一个愁字了得”句作收,也是蹊径独辟之笔。

自瘐信以来,或言愁有千斛万斛 ,或者愁如江如海,总之是极言其多。

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

妙在又不说明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仿佛不了了之。

表面上“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淋漓尽致了。

端着一杯淡酒,而在这天暗云低,冷风正劲的时节,却突然听到孤雁的一声悲鸣,那种哀怨的声音直划破天际,也再次划破了词人未愈的伤口。

胡思乱想之下,泪光迷蒙之中,蓦然觉得那只孤雁正是以前为自己传递情书的那一只。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旧日传情信使仍在,而秋娘与萧郎已死生相隔,人鬼殊途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这时看见那些菊花,才发觉花儿也已憔悴不堪,落红满地,再无当年那种"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

故物依然,人面全非。

"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得似往时"。

独对着孤雁残菊,更感凄凉。

手托香腮,珠泪盈眶。

怕黄昏,捱白昼。

对着这阴沉的天,一个人要怎样才能熬到黄昏的来临呢?漫长使孤独变得更加可怕。

独自一人,连时间也觉得开始变慢起来。

好不容易等...

三分钟的关于李清照的演讲稿

李清照所寻寻觅觅的是什么呢?从她的身世和诗词文章中,我们至少可以看出,她在寻觅三样东西。

一是国家民族的前途。

她不愿看到山河破碎,不愿“飘零遂与流人伍”,“欲将血泪寄山河”。

在这点上她与同时代的岳飞、陆游及稍后的辛弃疾是相通的。

但身为女人,她既不能像岳飞那样驰骋疆场,也不能像辛弃疾那样上朝议事,甚至不能像陆、辛那样有政界、文坛朋友可以痛痛快快地使酒骂座,痛拍栏杆。

她甚至没有机会和他们交往,只有独自一人愁。

二是寻觅幸福的爱情。

她曾有过美满的家庭,有过幸福的爱情,但转瞬就破碎了。

她也做过再寻觅幸福的梦,但又碎得更惨,甚至身负枷锁,锒铛入狱。

还被以“不终晚节”载入史书,生前身后受此奇辱。

她能说什么呢?也只有独自一人愁。

三是寻觅自身价值。

她以非凡的才华和勤奋,又借着爱情的力量,在学术上完成了《金石录》巨著,在词艺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但是,那个社会不以为奇,不以为功,连那十岁的小女孩都说“才藻非女子事”,甚至后来陆游为这个孙姓女子写墓志时都认为这话说得好。

以陆游这样热血的爱国诗人,也认为“才藻非女子事”,李清照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她只好一人咀嚼自己的凄凉,又是只有一个愁。

随着时代的进步,李清照当年许多痛苦着的事和情都有了答案,可是当我们偶然再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的寻寻觅觅的美神。

这是我从一篇叫《乱世中的美神》中截取的一些,这篇文章很美,写的就是李清照。

如果你对我挑选出的这些还不是最满意,可以找那片文章看一看。

...

百家讲坛 康震讲《李清照》所有的文稿.

康震老师《李清照》系列节目(一)书香才女[文字稿] http://tieba.baidu.com/p/284451474(二)门当户对[文字稿] http://tieba.baidu.com/p/284771969(三)喜忧参半[文字稿] http://tieba.baidu.com/p/285139254(四)风波再起[文字稿] http://tieba.baidu.com/p/285855594(五)国难当头[文字稿] http://tieba.baidu.com/p/286283519(六)雪上加霜[文字稿] http://tieba.baidu.com/p/286594264(七)颠沛流离[文字稿] http://tieba.baidu.com/p/286880822(八)再嫁婚变[文字稿] http://tieba.baidu.com/p/287242673(九)夕阳岁月[文字稿] http://tieba.baidu.com/p/287750932(十)一代词宗[文字稿] http://tieba.baidu.com/p/287776946=============================《康震评说李清照》电子书:http://tieba.baidu.com/p/1369367457 第2楼...

推荐几篇关于中华古诗词的演讲稿

1、在我们中华名族的五千多年的画卷中,有一笔不可磨灭的绚丽色彩,那就是古诗词。

初读“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让我知道了,原来,还有这么一群不为我所知的“种族”,还有这么一种描写事物,抒情达意的方式。

夜空下,手捧古诗词,轻吟着“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啊,我看见了,我看见了那大诗人苏东坡高举酒杯,与月交谈,豪迈地高唱,怀念着远在他乡的弟弟。

虽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遗憾,却最终寄上了美好的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何等旷达的胸襟,何等热切的情怀! 在书山中苦苦跋涉的我,正欲退缩,耳畔却传来了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求索”。

是啊,求知是何等重要,求知路漫漫,不能停滞,更不能逃避,对,我也要“上下求索”! 平日悠闲的我也被这沉重感赋上了一层厚厚的愁思:作业做不完,知识学不完,大考小考总也考不完!唉,“这就是命运”!此时的我,深感李清照那“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可转念一想,人家面对的是国亡,家破,夫死的悲惨,而我只是小小的学习压力,怎能和她相比?况且,不是还有蒋捷的“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吗?前景如此美好,不要被困难吓倒! 一股沉重的危机感缓缓地侵蚀着我的斗志,这不堪入目的成绩,如一根尖针直插入我“幼小”的心灵。

“胜斗士”怎能经得起这般残酷的挫折?这一跤,让我再也爬不起!这害人的市质检!百无聊赖中,拿起背得滚瓜烂熟的课本,一行小字映入眼帘“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早已烂熟于心的诗句,今日显得如此耀眼与夺目,一点小挫折,小打击,是人生必备的营养品,为的是日后的成功!对,我要扬起风帆,度过那挫折的海洋! 2、时间如水,生命如歌。

21世纪的朝阳已冉冉升起,历史飞越,谱写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辉煌,在这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我们中华民族形成了代代传承的美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昂扬锐气,“厚德载物,道济天下”的广阔胸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等等。

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就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自古以来,中华传统美德就熔铸在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之中,我们不能忘记! 无数的中华儿女,一代接一代,传承着中华美德,传递着中华民族奋进的圣火。

在发展的道路上,我们不难看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

忘不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杜环侍老。

“凡人之所以贵于兽者,从有礼也”的孔融让梨。

忘不了“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的陶母拒鱼。

忘不了“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朱冲还牛。

?? 古人如是,今天亦如斯,只因美德在我心。

孔融虽小,却懂得尊敬长辈,令我们肃然起敬;周恩来12岁时,就立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雄伟志向,成为我们学习的楷模;在四川大地震中,9岁的林浩,面对危险毫不畏惧,勇救两名同学,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这些具有传统美德的少年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里数不胜数。

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处处应以他们作为自己的榜样。

同学们,当我们向老师、长辈和客人彬彬有礼地问好的时候,当我们向有困难的同学伸出援助之手的时候,当我们学会向父母表达自己的一份孝心的时候,当我们学会珍惜每一粒粮食的时候,当我们学会“宽于待人、严于律己”的时候??我们所做的一切,不都是在承继和弘扬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吗?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美德,将永远铭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

关于国学经典的演讲稿

好些天没上来了,不好意思。

不知道是大人演讲还是孩子演讲,以及孩子有多大。

下面是一篇小学高年级或者初中一年级的关于《弟子规》的演讲稿: 大家好,我是来自某年某班的某某某,今天由我来为大家演讲。

珍惜,这个主题,是我第二遍讲了,但这对于我们来说也是很重要的。

为人子,早上要尽量早起,晚上要晚点睡觉,因为人生的岁月很有限,光阴容易消逝,少年人一转眼就是老年人了,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宝贵的时光。

讲到这里,大家一定能猜出我今天给大家带来的话语了吧。

没错,就是“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在今天和明天之间,有一段很长的时间;趁你还有精神的时候,学习迅速办事。

”这句话是歌德说的。

他说的没错,如果我们不珍惜时光,就浪费了我们生命中的大好时光,所以我们要珍惜时光,让每一分每一秒都有着她的价值。

最后请大家跟我一起念一遍“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谢谢大家! 下面一篇是适合大人的: 各位老师、同学大家下午好! 非常有幸,今天能在这个讲台上和大家一起谈谈,我心中的国学。

所谓国学,从字面上理解,指我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包括哲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学等。

对于我来说,国学一直是以文学的形式扎根在心底,从为萌发的种子,到后来的发芽,抽枝,长叶,终成了一朵在神州大地上翩跹起舞的文学奇葩。

其实从文字在仓颉手中诞生的那一刻起,文学便注定要以无限的魅力,支撑起一个民族的脊梁。

请留心看看,在斑驳岁月的甲骨上,在风尘历史的竹片里,在绚烂千年的锦帛中,处处记录着文学的美丽容颜。

国学之根——《诗经》 诗经如彼岸花,即使无法摘取,也一直存活于心。

其中,一句烂熟于耳的“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写爱情,算是到了某种极致,至今,甚少言语能出其右。

想想在几千年前,便有如此绝妙的语句,单从这一点看,就可看出,国学一词背后,是以深厚的文化为底蕴形成的。

但诗经并不会因此而同想象中那般疏远而不可亲近,其实它只是民歌。

只不过,在我们渡河的时候,被无声地遗忘在另一个时代,当我们想起,返身去寻找时,它已经没入历史的河流之中。

于是现在大家渐渐习惯于唱“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

”而但忘了“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 对于诗经,我们用诗的清雅去寻找,用经的深邃去看待,它也许是我们前世的前世,我们心底曾经响过的声音。

我们曾一起吟诵的歌谣。

诗经三百,不过是前生无邪的记忆。

国学之茎——唐诗 汉唐,中国民族五千年里最辉煌的岁月,它遗留下的风韵洒入我们的血液里,像金子一样熠熠生辉。

唐朝是我国古典诗词发展的全盛时期。

唐诗在所有的古代文学体裁中,兴许是我们最熟悉的。

很小的时候,我们的父母或老师就一字一句教予我们“床前明月、春眠不觉晓。

”但当时也只是学得囫囵吞枣,不求甚解。

殊不知,唐诗也有它的美丽与哀愁。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

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清幽明净的自然美,宛若一缕清风,渗入心扉。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的《月下独酌》。

月和酒,一直是李白的最爱,可两者都蕴含孤独,不得志,愁闷之意。

前一句“独”,后一句“孤”,李白在尘世中活得无可奈何,唯一可以陪伴左右的,只是影子,单薄且虚妄。

不同的诗人,会有不同的人生经历,笔下诗句的情感也会迥然不同。

而唐诗,也正因此变的瑰丽多彩。

国学之枝——宋词 宋词从唐诗发展而来,汲取了《诗经》《楚辞》的营养,一直到现在,仍陶冶着人们的情操。

柳永、李清照、晏殊用柔婉的文笔,细密的心思,写尽人性感情中委婉哀愁的一面。

《雨霖铃》中的一句“多情自古伤离别”在秋风萧瑟时,柳永将自己的真实情感用文字表达得如此凄婉动人。

而晏殊用“夕阳西下几时回”的慨问道对美好景物的留恋。

反之,苏轼、辛弃疾的气魄便如虹,慷慨的高昂之调用一句“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便能震撼住人心。

宋词无疑是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枚巨钻,它是一座芬芳的大花园,有傲骨伫立的梅,有娇艳依人的杜鹃,更不缺大气丰村的牡丹,如此千姿百态,姹紫嫣红的花儿赶趟儿开,怎可能不多彩绚烂呢? 国学之叶——元曲 元曲给我的印象一直以来都是十分独特的,所以它才有资格与唐诗宋词鼎足并举。

马致远是我最爱的戏曲家之一,也是元代最优秀的散曲家。

他的《天净沙.秋思》或许许多同学都熟知。

一个人,仅用二十八个字,就能把秋意那样清晰地描摹出来,下笔又是那样浅淡。

且“不着一字,尽显风流。

”成就了一种萧瑟、苍凉的马致远意境。

当夕阳西下,马致远还是那个远在天涯的断肠人...... 从马致远一人,影射出元代作曲家水平之高超。

一方面,元曲继承了诗词的清丽婉转;一方面,元代社会使读书人位于“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因而使元曲放射出极为夺目的战斗光彩,透出反抗的情绪。

这些均是元曲用葆其艺术魅力。

国学之花——文学 我心...

依依惜别之情的诗句

新闻 网页 贴吧 知道 MP3 图片 视频 地图 百科 文库 帮助 | 设置 百度知道 > 文化/艺术 > 文学 > 小说 依依惜别之情的诗句 2006-7-17 12:11 提问者: 944118 | 浏览次数:6656次|该问题已经合并到>> 依依惜别之情的诗句,越多越好!我来帮他解答 输入内容已经达到长度限制还能输入 9999 字插入图片删除图片插入地图删除地图插入视频视频地图回答即可得2分经验值,回答被选为满意回答可同步增加经验值和财富值参考资料:匿名回答提交回答取消 2006-7-17 12:17 满意回答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2.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悲歌》 3.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5.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度大庾岭》 6.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唐.王维《杂诗三首》 7.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8.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菩萨蛮》 9.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0.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11.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漫书五首》 12.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1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1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15.悲莫悲兮生别离——战国.楚.屈原《九歌.少司命》 16.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17.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18.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南唐.李煜《清平乐》 19.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20.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21.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唐.杜甫《赠卫八处士》 2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渭城曲》 2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8120565.html赞同186| 评论(17) 向TA求助 回答者: 李相龙 | 五级 擅长领域: 学习帮助 南昌市 诗歌 文学 参加的活动: 暂时没有参加的活动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不错,不仅有送别诗,还有思乡的! 相关内容 2010-12-14 借杨柳表达依依惜别之情的诗句 18 2010-5-16 能表达师生情谊及依依惜别之情的诗句。

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40 2008-10-20 表现作者依依惜别之情的诗句 70 2008-5-6 表达老朋友之间依依惜别之情的诗句,抒发作者思念家乡的诗句,赞美... 192 2008-5-16 最能表达李白送孟浩然依依惜别之情的诗句是? 46 更多关于依依惜别情的问题>> 查看同主题问题: 依依惜别 诗句 依依惜别:作文 依依惜别:答案 依依惜别:六年级 依依惜别:古诗 2011-5-9依依惜别的作文?62011-11-11依依惜别的作文 求一篇22011-6-7依依惜别演讲稿的作文32012-5-7关于依依惜别的作文 要不一样的42011-5-31在依依惜别中有什么感想和收获作文450字以上4更多关于依依惜别:作文的问题>>其他回答 共4条 2006-7-17 12:12 中国王大军 | 八级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赞同0| 评论 2006-7-17 12:20 xuke518 | 二级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2.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悲歌》 3.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5.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度大庾岭》 6.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唐.王维《杂诗三首》 7.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8.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菩萨蛮》 9.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0.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11.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漫书五首》 12.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1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1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15.悲莫悲兮生别离——战国.楚.屈原《九歌.少司命》 16.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17.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18.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南唐.李煜《清平乐》 19.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20.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21.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唐.杜甫《赠卫八处士》 2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渭城曲》 2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 赞同0| 评论 2006-7-17 12:31 lovefsm | 二级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 共...

李清照的经典故事?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

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

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

由于家庭的影响,特别是父亲李格非的影响,她少年时代便工诗善词。

十八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

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夫如擅朋友之胜”。

李清照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

赵父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官右丞相。

婚后,她把整个身心都放在文学艺术的深造和金石文字的收集研究上。

她同赵明诚互相砥砺,进行词的创作,技法日臻成熟。

一年重阳节,李清照作了那首著名的《醉花阴》,寄给在外作官的丈夫:“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秋闺的寂寞与闺人的惆怅跃然纸上。

据《嫏环记》载,赵明诚接到后,叹赏不已,又不甘下风,就闭门谢客,废寝忘食,三日三夜,写出五十阙词。

他把李清照的这首词也杂入其间,请友人陆德夫品评。

陆德夫把玩再三,说:“只三句绝佳。

”赵问是哪三句,陆答:“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 然而好景不长,朝中新旧党争愈演愈烈,一对鸳鸯被活活拆散,赵李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

公元1127年,北方金族攻破了汴京,徽宗、钦宗父子被俘,高宗南逃。

李清照夫妇也随难民流落江南。

飘流异地,多年搜集来的金石字画丧失殆尽,给她带来沉痛的打击和极大的痛苦。

第二年赵明诚病死于建康(今南京),更给她增添了难以忍受的悲痛。

后来金人铁蹄南下,南宋王朝腐败无能,自毁长城。

赵明诚胸怀满腔热血,可却出师未捷身先死。

目睹了国破家亡的清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 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

金兵的横行肆虐激起她强烈的爱国情感,她积极主张北伐收复中原,可是南宋王朝的腐朽无能和偏安一隅,使李清照的希望成为幻影。

李清照在南渡初期,还写过一首雄浑奔放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借项羽的宁死不屈反讽徽宗父子的丧权辱国,意思表达得痛快淋漓,表达对宋王朝的愤恨。

多年的背井离乡,她那颗已经残碎的心,又因她的改嫁问题遭到士大夫阶层的污诟渲染,受到了更严重的戕害。

她无依无靠,呼告无门,贫困忧苦,流徙飘泊,最后寂寞地死在江南。

感情生活的痛苦和对国家民族的忧心,已将她推入深深的苦海,她像一叶孤舟在风浪中无助地飘摇。

可是,这还不是李清照最伤最痛、最孤最独的。

已渐入暮年的李清照身边没有自己的孩子,一个人孤苦伶仃的守着一个孤清的寂寞小院,身边没有亲人,国事已难问,家事怕再提,只有秋风扫着黄叶在门前盘旋。

她时常感到自己像是落在四面不着边际的深渊里,一种可怕的孤独向她袭来,这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读懂她的心。

她一个人孤寂茫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叶黄花中,吟出了这首浓缩了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的,也确立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的《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残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忺摘。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下面,着重从文学欣赏的角度分析一下这首词的时代背景和艺术成就。

宋钦宗靖康二年(公元一一二七年)夏五月,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北宋亡。

李清照夫婿赵明诚于是年三月,奔母丧南下金陵。

秋八月,李清照南下,载书十五车,前来会合。

明诚家在青州,有书册十余屋,因兵变被焚,家破国亡,不幸至此。

建炎三年(公元一一二九年)八月,赵明诚因病去世,时清照四十六岁。

金兵入侵浙东、浙西,清照把丈夫安葬以后,追随流亡中的朝廷由建康(今南京市)到浙东,饱尝流离颠沛之苦。

避难奔走,所有庋藏丧失殆尽。

绍兴二年(公元一一三二年),清照再嫁张汝舟,遇人不淑,旋即离异。

清照无儿女,晚年孑然一身,寄人篱下,孤寂而死。

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她和着血泪写下了千古绝唱的《声声慢》。

《声声慢》词,就是李清照身经上述国破、家亡、夫死、遇人不淑等不幸遭遇,以及颠沛流离、孤苦无告的反映。

全词透过残秋景象层层的描述,以表现作者离乱的苦楚,和忧患余生的悲哀。

通篇纯用白描,层层铺写,满纸呜咽。

词评家评为「千古创格」、「绝世奇文」,堪称抒情写意的佳作。

赵挺之对李清照的态度

你好,张汝舟(1899—1982) 李清照 (1084.2.5.~1155.4.10.) 可能吗李清照在文学方面的卓绝成就,早有定论,也是比较统一的。

但有关她的籍贯问题、与赵明诚的感情问题、“玉壶颁金”的问题、有无嗣的问题,以及再嫁的问题,历来都争论不休。

尤其是再嫁问题,自明朝徐渤提出异议之后,以至于目前也尚无定论。

我是相信李清照再嫁的。

有人之所以否定再嫁,都是把李清照作为一个纯社会意义的人来看待。

而要讨论她的生活问题,尤其是婚姻感情问题,必须首先把她当作自然意义的人,然后再将其看成诗人,这样才能看清庐山真面目,也才能弄清事情原本的来龙去脉。

下面我对“肯定再嫁”这一敏感领域涉足,以期为李清照研究的花圃中添一株狗尾巴草。

一、有关再嫁的史料罗列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六十:“易安再适张汝舟,……传者无不笑之”。

宋·王灼《碧鸡漫志》卷二:“易安居士,……建康守赵明诚之妻。

……赵死后,再嫁某氏”。

宋·晁公武《昭德先生郡斋读书志》卷四下:《李易安集》卷十二:“右皇朝李氏,格非之女,先嫁赵明诚。

……然无检操”。

宋·洪适《隶释》卷二十四《跋赵明诚金石录》:“《金石录》绍兴中其妻易安居士表上于朝。

……李又更嫁。

” 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十四:“投内翰綦公崇礼启:……忍以桑榆之晚景,配兹驵侩之下材”。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十八:“右承奉郎监诸军审计司汝舟属吏。

以汝舟妻李氏讼其妄增举数入官也。

……李氏,格非女,能为歌词,自号易安居士”。

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一《漱玉集》一卷:“易安居士李氏清照撰。

……嫁与武赵明诚德甫。

晚岁颇失节”。

宋·朱彧《萍洲可谈》卷中:“(易安)然不终晚节”。

宋·沈涛《瑟榭丛话》卷下:“不应人比黄花瘦,却道全无晚节香”。

宋·史静《闺秀正始集》:“人比黄花更消瘦,何缘晚节有参差”。

明·俞正巳《诗说隽永》:“今代妇人能诗者,前有曾夫人,后有李易安。

李在赵时……”。

明·瞿佑《秀公集》卷下之《易安乐府》“明诚卒,易安再适非类。

……见者笑之,然其词颇多佳句”。

明·董谷《碧里存杂》卷上:“李易安失节”。

明·江之淮《古今女史》卷一:“迨德甫逝而归张汝舟……易安更适,真逐水桃花之不若矣”。

明·徐伯龄《醰精隽》卷十四:“然易安晚年失节汝舟”。

明·唐寅《刘士磷编〈古今文致〉》卷三:“德甫早卒,再适张汝舟”。

清·宋长白《柳亭诗话》卷二十九:“易安在宋,自是闺房胜流,……况且‘桑榆’一札,未免被人点检耶”。

清·郦琥《彤管遗编》续集卷十七:“明诚故,再适张汝舟”。

清·田艺蘅《诗女史》卷十一:“然无检操,再适张汝舟”。

二、对《投翰林学士綦崇礼启》的分析佐证 有关李清照再嫁之说,最充分的证据就是《投翰林学士綦崇礼启》这封书信。

对信中涉及再嫁的内容作一分析,有助于了解当时的真相。

“弟既可欺,持官文书来辄信;身几欲死,非玉镜架亦安知。

”“官文书”此用王适典故。

韩愈《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中说,王适未做官时,曾看中处士候高之女。

女父声言必官人才嫁。

于是,王适便让媒人以袖中一卷书诈称,候高信以为真,便将其女嫁于王适。

“玉镜架”典出《世说新语·假谲》温峤受托假为姑家女觅婿,并以玉镜台为定聘礼物,而交礼之后始知所择婿正是温峤自己。

“官文书”“玉镜架”均含女子嫁人之意。

时赵明诚已亡故,李清照之弟李迒摄于张汝舟淫威,同意疾病缠身、神智不清的姐姐再嫁张汝舟。

此处显然在陈述这一事实。

“呻吟未定,强以同归”。

“归”即女子出嫁。

《诗经·召南·江有汜 》中“之子同归”。

郑玄:“妇人谓嫁曰归”。

朱广馀《送张景宣下第东归》诗“归省值花时,闲吟落第诗”。

诗中“归”即用此意。

此句正是反映李清照晚年年弱多病,无依无靠,被张汝舟强行娶走的无奈心态。

“遂肆侵凌,日加殴击;可念刘伶之助,难胜石勒之拳”。

据《世说新语·文学》引《竹林七贤论》:刘伶“尝与俗十相牾,其人攘袂而起,必欲筑之。

伶和其色曰:‘鸡肋岂足以当尊拳’?其人不觉废然而返”。

据《晋书·石勒载记》:“初勒与李阳邻居,岁常争麻地,迭相殴击……乃使召阳。

既至,勒与欢谑,引阳臂笑曰:‘往日厌卿老拳,卿亦饱孤毒手’”。

赵明诚时已去世,从时空上不可能对李清照拳脚相加。

当时非礼李清照的伪君子,正是那个狼心狗肺、道貌岸然、性格暴烈的张汝舟。

“局天扣地,敢效谈娘之善诉;升堂入室,素非李赤之甘心”。

据唐·崔令钦《教坊记》所云:北齐苏某酗酒殴打妻子,妻子含悲向邻里诉说。

艺人扮妇人效其悲诉状,且摇顿其身,众合之“踏摇来”云云。

据柳宗元《李赤传》说:李赤为厕鬼所惑,误认其为妻,且以入厕为升堂入室,友人苦劝无效,后卒入厕而死。

以李清照倔强不屈的性格和知书达理的素质,在她利用苦诉的方式还不能发泄心中的愤懑、委屈和仇怨时,会拿起法律的武器向官方提出离婚上诉的。

《投翰林学士綦崇礼启》中以上句子,无一不透漏出李清照再嫁张汝舟的事实。

其中文字深厚,用典准确,应为“本...

经典的有描写"梦"的古文诗词文章

记梦的诗词文诗歌: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壑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杜甫《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白居易《长恨歌》: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扇,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白居易《琵琶行》: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苏轼《记梦》:圆间有物物间空,岂有圆空入井中。

不信天形真个样,故应眼力自先穷。

连环已解如神手,万窍犹号未济风。

稽首问公公大笑,本来谁碍更求通。

词:粗略统计,温庭筠系梦之作30余首,李煜13首,晏几道40余首,苏轼则有55首之多,其他词人如李清照、辛弃疾、姜夔、吴文英等均有记梦之作。

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赏析】本词是文学史上第一首悼亡词。

这首词写作的时间是乙正月二十日夜。

当时苏轼知密州,不满自己的外迁,颇为失意。

所居之地又距家千里的密州,他在这种情形下悼念亡妻,愈显悲凉。

词中抒发了作者对亡妻的深切怀念之情。

用词写悼亡,是苏轼的首创。

这首悼亡词运用分合顿挫,虚实结合以及叙述白描等多种艺术方法,来表达怀念亡妻之间感情表达得深婉而执着。

苏轼妻子王弗于英宗治平二年(1065)病逝于京师汴梁,次年归葬四川故里。

至此正是十年。

作者在悼念亡妻的同时,也委婉地抒发了十年间仕途坎坷,命运多舛的慨叹。

全词以梦为线索分为三层。

上片写梦前的思念,表现出对亡妻的一片深情。

“纵使”二句包含着仕途失意的感伤。

下片前五句写梦中相逢。

用生活小细节抒发伉俪间的深情。

“小轩窗,正梳妆”如特写境头,含蓄地写出亡妻的美貌与多情。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感情容量很大。

全词语言质朴自然,感情沉挚,意境悲凉。

吴文英《夜游宫》:人去西楼雁杳,叙别梦、扬州一觉。

云淡星疏楚山晓。

听啼乌,立河桥,话未了。

雨外蛩声早,细织就霜丝多少?说与萧娘未知道。

向长安,对秋灯,几人老?陆游《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候在万里。

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周邦彦《夜游宫》:叶下斜阳照水,卷轻浪、沈沈千里。

桥上酸风射眸子。

立多时,看黄昏,灯火市。

古屋寒窗底,听几片、井桐飞坠。

不恋单衾再三起。

有谁知?为萧娘,书一纸。

姜夔《江梅引》:(丙辰之冬,予留梁溪,将诣淮而不得,因梦思以述志。

)人间离别易多时。

见梅枝。

忽相思。

几度小窗,幽梦手同携。

今夜梦中无觅处,漫徘徊。

寒侵被、尚未知。

湿红恨墨浅封题。

宝筝空、无雁飞。

俊游巷陌,算空...

康震讲李清照的观后感

刚刚在搜康震教授的讲李白的东西,应当在社会中争取自己的独立地位,应该好好的充实自己,在社会中我们不能永远都做一位弱者,我们应该要学会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由于其父是一位有知识有眼界的官员,所以并没有想那时的其他父亲一样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

而是利用一切有价值的资源帮助李清照学习诗文,所以李清照自幼德才兼备,才华出众。

以上的内容全部原创,绝对。

呵呵,因为活着本身就是一种幸运一种幸福,就像李清照一样,就算她最后孤独的离开,感触就良多。

孤苦伶仃,身心疲惫的李清照终于通过法律的途径与丈夫解除婚约,其父是一位七品官员。

是一位书香才女,特别是作为一名女性。

早起作品词风轻快明朗,晚期有些沉郁。

五十二岁的她诗风大转。

由于颠沛流离所以他和赵明诚共同收藏的金石字画也遗失大半,后来为了能够保护她与赵明诚共同的结晶嫁给了第二任丈夫张汝州,张汝州这个人巧舌如簧,首先:每个人都应该在年轻时多学习,博闻强识。

当时在宋代由于存在新党和旧党,按照常理来讲当时要想让新旧党的两家人解下姻缘其实十分困难。

李清照后来由于父亲的关系认识的第一任丈夫——赵明诚,由于新皇帝继位和宋金矛盾的加剧,可是他是一位非常有名望的文物收藏家,不知道对你是否有帮助。

要是觉得好就采纳吧,被否了也没关系,就当自己练练笔,好久都没有些东西了~~呵呵,对了,而张汝州由于十分想拥有她的文物所以迟迟不予答应并且在李清照多次提出之后开始对李清照使用家庭暴力,擅长鉴定文物。

李清照在与赵明诚成婚之后受其感染也对文物收藏十分感兴趣于是两人一同收藏金石字画。

夫妻二人在生活情趣上市知趣相投,两人的婚姻生活十分美满幸福。

在丈夫赵明诚在外任知州时由于十分思念写下了《醉花阴》;最后:每个人在社会上都应该努力地生存,哪怕经历的大风浪:在婚姻问题上我们应该谨慎考虑,要寻找那些生活情趣高雅,于自己可以琴瑟合鸣的人,只有这样的婚姻才是可以长期维持并帮助自己收获家庭幸福的。

,其实她经历了太多太多,从优雅闲适的生活到后来流途漂泊;从美满生活到再嫁婚变,赵明诚的父亲是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的好友,而李清照也觉得张汝州这个人并不可靠,后来致使李格非死,但是赵明诚并没有抛弃李清照,这给了李清照极大地安慰,但是当旧党势力的以削弱之后,新党内部就有了矛盾,不久赵挺之被人谋害。

这样由于靖康之难。

,李清照在那个有精神枷锁的时代敢于拿起笔来刻画这个时代,诉说时代带给她的悲痛就需要一种勇气,这种勇气并不是每个人都拥有的。

经历的太多。

我们不能不说李清照是一位感情细腻,勇气可嘉,寥寥四十一字便刻画出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带有几分矜持的初恋少女的姣美形象,工诗善文的一位时代女性,两人交情不浅,由于李清照才华出众,而赵明诚只对书香才女倾心所以两人在认识之后都对对方十分满意,而李清照也在认识赵明诚的过程中写下了《点绛唇》这首千古名篇,这首李清照的早年作品描写了少女初次萌动的爱情,含蓄,清丽。

李清照最终是在落寞中度过了悲苦孤独的晚年。

李清照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女词人,词风委婉,就算我们命运坎坷,或许有一天当我们离开时,世界却会记住我们,当自己的权利被别人剥削,看到你的问题就写了这个长篇大论,真实而生动,其母也是一位有知书善文的知识女性,正因为如此,李清照从小就受到了文学的熏陶,杭州一带。

颠沛流离的生活,加上亡国之痛。

但是由于宋神宗在那时对新旧党都没有才去打压的态度而是在政治上对新旧党的部分官员都予以提拔和重用所以两党矛盾并没有被激化反而得以缓解,在婚后对李清照并没有给予关爱,两人在结婚后都感觉受骗,因为张汝州发现李清照所拥有的字画等文物并没有外界盛传的多,作为这个生长在和平年代的幸运儿我们为何不好好的生活。

我觉得她告诉了我们很多很多,而李格非就是“苏门四学士”之一是元佑旧党之人,而赵明诚之父赵挺之是新党之人,她的诗作却千古流传,哪怕遭遇不测,我们还是应该好好生活,虽然赵明诚在诗文方面不及李清照,李清照夫妇逃到南方。

可是,两人的幸福生活并没有得以延续。

,于是李清照提出离婚,所以新旧党的矛盾空前激化,于是作为新党代表人物的赵挺之就诋毁李格非,成果被被人掠夺之后我们要敢于为自己辩护,靠自己来夺回属于自己的东西,不久赵明诚染疾而死,把握人生,这样才可以获取幸福;其次,孤苦无依的李清照辗转于金华,丧父之悲,使这位知识女性完全改变了年轻时优雅闲适的生活。

而我们;从无忧无虑到愁情满怀;从政治清明到国破家亡。

但是始终不变的是她擅长白描的写词方式。

回顾李清照的一生,更何况是一位弱女子;再次: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

李清照出生于名门世家。

所以在那种政治气候下,李清照和赵明诚喜结连理。

赵明诚作为一个一品官员的幼子自然情趣高雅

声明:内容仅供参考,图片和文章选取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