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黄河资料的 诗词 关于黄河的诗词

时间:2020-12-31   作者:互联网搜集整理

关于黄河资料的 诗词

关于黄河的古诗和资料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描写黄河的诗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

” 李白《赠裴十四》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刘禹锡·唐《浪淘沙》 渡黄河诗 河流迅且浊。

汤汤不可陵。

桧檝难为榜。

松舟才自胜。

空庭偃旧木。

荒畴余故塍。

不覩人行迹。

但见狐兔兴。

寄言河上老。

此水何当澄。

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黄河诗歌 【登水门楼,见亡友张贞期题望黄河诗,因以感兴】 崔曙 吾友东南美,昔闻登此楼。

人随川上逝,书向壁中留。

严子好真隐,谢公耽远游。

清风初作颂,暇日复销忧。

时与文字古,迹将山水幽。

已孤苍生望,空见黄河流。

流落年将晚,悲凉物已秋。

天高不可问,掩泣赴行舟。

《渡黄河诗》 河流迅且浊。

汤汤不可陵。

桧檝难为榜。

松舟才自胜。

空庭偃旧木。

荒畴余故塍。

不覩人行迹。

但见狐兔兴。

寄言河上老。

此水何当澄。

黄河钩沉 从青藏高原 一个名不见传的小土丘开始 拉长 泛黄之水 将先人粗糙的石器 和炎黄的呜咽 深埋 汇成一声呐喊拓展生命的异域 黄地毯 沿渤海湾 向龙宫延伸 会有一天 东海龙往 携娇美的龙女 踏地毯而来 月老下 和着雄浑的《船夫谣》 共饮一杯清冷的月光 和酒 与黄皮肤黑头发的 攀亲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

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

丹丘生。

将进酒 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

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

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

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

” 李白《赠裴十四》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刘禹锡·唐《浪淘沙》 关于描写长江的诗句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抒怀》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至广陵》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李白《望天门山》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江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 《长江之歌》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 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我们赞美长江,你有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 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 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 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啊长江啊长江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衮衮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望天门山》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晴江秋望 【唐】崔季卿 八月长江万里晴,千帆一道带风轻。

尽日不分天水色,洞庭南是岳阳城。

王维的《汉江临眺》: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 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卜算子】 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思量意。

【临江仙】 《二十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开场词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出处】: 中华诗词-明-杨慎 【水调歌头】 游泳(1956.06) 才饮长沙水, 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 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 胜...

关于长江/黄河的诗歌、古诗、诗句、资料!!!!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描写黄河的诗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

” 李白《赠裴十四》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刘禹锡·唐《浪淘沙》 渡黄河诗 河流迅且浊。

汤汤不可陵。

桧檝难为榜。

松舟才自胜。

空庭偃旧木。

荒畴余故塍。

不覩人行迹。

但见狐兔兴。

寄言河上老。

此水何当澄。

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黄河诗歌 【登水门楼,见亡友张贞期题望黄河诗,因以感兴】 崔曙 吾友东南美,昔闻登此楼。

人随川上逝,书向壁中留。

严子好真隐,谢公耽远游。

清风初作颂,暇日复销忧。

时与文字古,迹将山水幽。

已孤苍生望,空见黄河流。

流落年将晚,悲凉物已秋。

天高不可问,掩泣赴行舟。

《渡黄河诗》 河流迅且浊。

汤汤不可陵。

桧檝难为榜。

松舟才自胜。

空庭偃旧木。

荒畴余故塍。

不覩人行迹。

但见狐兔兴。

寄言河上老。

此水何当澄。

黄河钩沉 从青藏高原 一个名不见传的小土丘开始 拉长 泛黄之水 将先人粗糙的石器 和炎黄的呜咽 深埋 汇成一声呐喊拓展生命的异域 黄地毯 沿渤海湾 向龙宫延伸 会有一天 东海龙往 携娇美的龙女 踏地毯而来 月老下 和着雄浑的《船夫谣》 共饮一杯清冷的月光 和酒 与黄皮肤黑头发的 攀亲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

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

丹丘生。

将进酒 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

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

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

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

” 李白《赠裴十四》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刘禹锡·唐《浪淘沙》 关于描写长江的诗句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抒怀》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至广陵》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李白《望天门山》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江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 《长江之歌》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 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我们赞美长江,你有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 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 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 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啊长江啊长江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衮衮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望天门山》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晴江秋望 【唐】崔季卿 八月长江万里晴,千帆一道带风轻。

尽日不分天水色,洞庭南是岳阳城。

王维的《汉江临眺》: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 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卜算子】 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思量意。

【临江仙】 《二十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开场词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

关于黄河的,诗句,或资料

描写黄河的诗 〖晚渡黄河〗 千里寻归路,一苇乱平源。

通波连马颊,迸水急龙门。

照日荣光净,惊风瑞浪翻。

棹唱临风断,樵讴入听喧。

岸迥秋霞落,潭深夕雾繁。

谁堪逝川上,日暮不归魂。

夜渡古黄河 扬舲万里,笑当年底事,中分南北。

须信平生无梦到,却向而今游历。

老柳 官河,斜阳古道,风定波犹直。

野人惊问,泛槎何处狂客。

迎面落叶萧萧, 水流沙共远,都无行迹。

衰草凄迷秋更绿,惟有闲鸥独立。

浪挟天浮,山邀云去, 银浦横空碧。

扣舷歌断,海蟾飞上孤白。

黄河诗歌 【登水门楼,见亡友张贞期题望黄河诗,因以感兴】 崔曙 吾友东南美,昔闻登此楼。

人随川上逝,书向壁中留。

严子好真隐,谢公耽远游。

清风初作颂,暇日复销忧。

时与文字古,迹将山水幽。

已孤苍生望,空见黄河流。

流落年将晚,悲凉物已秋。

天高不可问,掩泣赴行舟。

《渡黄河诗》 河流迅且浊。

汤汤不可陵。

桧檝难为榜。

松舟才自胜。

空庭偃旧木。

荒畴余故塍。

不覩人行迹。

但见狐兔兴。

寄言河上老。

此水何当澄。

浪淘沙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凉洲词》王之涣 黄河二首 作者:【杜甫】 年代:【唐】 体裁:【七绝】 类别:【未知】 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

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

黄河西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

愿驱众庶戴君王,混一车书弃金玉。

黄河二首 作者:【杜甫】 年代:【唐】 体裁:【七绝】 类别:【未知】 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

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

黄河西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

愿驱众庶戴君王,混一车书弃金玉。

有关于黄河的资料

黄河的资料黄河,中国的第二大河。

发源于青海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约古宗列盆地,蜿蜒东流,穿越黄土高原及黄淮海大平原,注入渤海。

干流全长5464公里,水面落差4480米。

流域总面积79.5万平方公里(含内流区面积4.2万平方公里)。

据 地质演变历史的考证,黄河是一条相对年青的河流。

在距今115万年前的晚早更新世,流域内还只有一些互不连通的湖盆,各自形成独立的内陆水系。

此后,随着 西部高原的抬升,河流侵蚀、夺袭,历经105万年的中更新世,各湖盆间逐渐连通,构成黄河水系的雏形。

到距今10万至1万年间的晚更新世,黄河才逐步演变 成为从河源到入海口上下贯通的大河。

由于黄河的洪水挟带大量泥沙,进入下游平原地区后迅速沉积,主流在漫流区游荡,人 们开始筑堤防洪,行洪河道不断淤积抬高,成为高出两岸的“地上河”,在一定条件下就决溢泛滥,改走新道。

黄河下游河道迁徙变化的剧烈程度,在世界上是独一 无二的。

根据有文字记载,黄河曾经多次改道。

河道变迁的范围,西起郑州附近,北抵天津,南达江淮,纵横25万平方公里。

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至南 宋建炎二年(1128年)的1700多年间,黄河的迁徙大都在现行河道以北地区,侵袭海河水系,流入渤海。

自1128年至1855年的700多年间,黄河 改道摆动都在现行河道以南地区,侵袭淮河水系,流入黄海。

1855年黄河在河南兰考东坝头决口后,才改走现行河道,夺山东大清河入渤海。

由于黄河下游河道 不断变迁改道,以及海侵、海退的变动影响,黄河下游地区的河道长度及流域面积也在不断变化,这是黄河不同于其他河流的突出特点之一。

远古时期,黄河中下游 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于原始人类生存。

黄土高原和黄河冲积平原,土质疏松,易于垦殖,适于原始农牧业的发展。

黄土的特性,利于先民们挖洞聚居。

特 殊的自然地理环境,为我国古代文明的发育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早在110万年前,“蓝田人”就在黄河流域生活。

还有“大荔人”、“丁村人”、“河套人”等也 在流域内生息繁衍。

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大量古文化遗址遍布大河上下。

这些古文化遗迹不仅数量多、类型全,而且是由远至近延续发 展的,系统地展现了中国远古文明的发展过程。

早在6000多年前,流域内已开始出现农事活动。

大约在4000多年前, 流域内形成了一些血缘氏族部落,其中以炎帝、黄帝两大部族最强大。

后来,黄帝取得盟主地位,并融合其他部族,形成“华夏族”。

后人把黄帝奉为中华民族的祖 先,在黄帝出生地河南省新郑市有黄帝宫,在陕西省黄陵县有黄帝陵,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都把黄河流域认作中华民族的摇篮,称黄河为“母亲河”,为“四渎之 宗”,视黄土地为自己的“根”。

从公元前21世纪夏朝开始,迄今4000多年的历史时期中,历代王朝在黄河流域建都的 时间延绵3000多年。

中国历史上的“七大古都” ,在黄河流域和近邻地区的有安阳、西安、洛阳、开封四座。

殷都(当时属黄河流域)遗存的大量甲骨文 , 开创了中国文字记载的先河。

西安(含咸阳),自西周、秦、汉至隋、唐,先后有13个朝代建都,历史长达千年,是有名的“八水帝王都”。

东周迁都洛阳以后, 东汉、魏、隋、唐、后梁、后周等朝代都曾在洛阳建都,历时也有900多年,被誉为“九朝古都”。

位于黄河南岸的开封,古称汴梁,春秋时代魏惠王迁都大梁, 北宋又在此建都,先后历时约200多年。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 ,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直在黄河流域。

黄河中下游地区是全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发展 最早的地区。

公元前2000年左右,流域内已出现青铜器,到商代青铜冶炼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同时开始出现铁器冶炼,标志着生产力发展到一个新的阶 段。

在洛阳出土的经过系列处理的铁锛、铁斧,表明中国开发铸铁柔化技术的时间要比欧洲各国早2000多年。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活字印刷、指 南针、火药,都产生在黄河流域。

从诗经到唐诗、宋词等大量文学经典 ,以及大量的文化典籍 ,也都产生在这里。

北宋以后,全国的经济重心逐渐向南方转移 ,但是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进程中,黄河流域及黄河下游平原地区仍处于重要地位。

黄河流域悠久的历史,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十分珍贵的遗产,留下了 无数名胜古迹,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二 治理黄河,兴修水利,历史悠久。

中国最早的灌溉工程,首推黄河流域的滮池(在今陕西省咸阳西南),《诗经》中有“滮池北流,浸彼稻田”的记载。

到 了战国初期,黄河流域开始出现大型引水灌溉工程。

公元前422年 ,西门豹为邺令,在当时黄河的支流漳河上修筑了引漳十二渠,灌溉农田。

公元前246年, 秦在陕西省兴建了郑国渠,引泾河水灌溉4万多顷(合今280万亩)“泽卤之地”,“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

为秦统一中国发挥了重 要作用。

汉朝对农田水利更为重视,修建六辅渠和白渠,扩大了郑国渠的灌溉面积,同时在渭河上修建了成国渠、灵轵渠等,关中地区成为全国开发最早的经济区。

为了巩固边陲,从秦、汉开始实行屯垦戍边政策,...

【黄河的资料】黄河的有关资料

黄河流域是我国文化的发祥地。

几十万年以前,这里就有了人类的踪迹。

新石器时代的遗址,遍及黄河两岸、大河上下。

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黄河流域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人们亲切地称它为中华民族的摇篮。

黄河流域是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

在世界各地大都还处在蒙昧状态的时候,我们勤劳勇敢的祖先就在这块广阔的土地上斩荆棘、辟草莱,劳动生息,创造了灿烂夺目的古代文化。

早在旧石器时代,黄河流域就有了人类的活动。

1963年在陕西蓝田发现的"蓝田猿人"--古猿人的头盖骨、牙齿和上下颌骨,据文物工作者的考证,已有八十万年的历史。

山西襄汾发现的"丁村人",距今也有二十万年。

黄河河套地区的"河套人"及其文化,河南安阳小南海发现的洞穴遗址,都在五万年以上。

在这悠久的岁月里,我们的 祖先经过艰苦的劳动,既发展了人类的体质形态,又创造了旧石器时代的文化。

他 们不但发明了火,能够制造粗糙的石器、骨器,而且经过不断的实践,学会了钻磨技术,能够从事狩猎、捕鱼了。

我国传说中的燧人氏、有巢氏,可能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

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的人口急剧增加 ,生产和文化都有了飞跃发展。

1920年在河南渑池县仰韶村发掘出了许多石器、骨器、陶器,其中有石斧、石刀、石杵、石锄和纺织用的石制纺轮,有缝纫用的骨针,也有彩色陶器,这就是著名的"仰韶文化"。

据考古学家考证,仰韶文化延续达千年以上,早期距今已六千年左右了。

考古工作者经过广泛挖掘,发现从青海、甘肃一直到陕西、山西、河南,到处都分布有仰韶文化的遗址。

1953年开始在西安市发现的半坡村遗址,更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

当时,半坡人已经开始种植谷物,饲养家畜,懂得了纺线织布,创造了规模较大的草泥土木结构的茅屋,挖掘了储藏粮食的窖穴。

围绕居住区构筑了深、宽5~6米,长300多米的大量 围沟,改变了穴居野处原始状态。

制陶工艺已经相当发达,在出土的陶器中,有各式各样的红色陶器和制作精美彩陶,陶面上的动物图案栩栩如生,反映了远古人民的艺术才能。

在彩陶上还有一些刻划符号,很可能就是我国的原始文字。

新石器时代的晚期,黄河流域已处于氏族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的历史时代。

生产工具进一步改进了,父权取代了母权,私有制开始出现。

1959年在山东大汶口的发掘,初步揭示了这一时期的面貌。

据考古工作者的广泛考查,在山东省的黄河南北,都陆续发现了大汶口文化的踪迹,其年限约相当于仰韶文化的中、晚期,后期可能延续得更晚一些。

从发掘情况看,这时的生产工具已有了穿孔石斧、扁而薄的石铲、鹿角制成的短柄鹤嘴锄。

石斧、石铲、石锛、石凿都用硬度极高的石料制成,有的还用了硬度11度的蛋白石。

在发掘的一些墓葬中,还发现了不少随葬的玉制装饰品,饮酒器具和精致的象牙雕刻。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大汶口一号墓里,有一年孔雀绿色的骨凿,据测定其中含有大量的铜,很可能当时已懂得用铜了。

另外,从大汶口墓葬还可以看出:那时已出现了较多的一男一女合葬墓,而且墓的规模有大有小,随葬品的多寡极为悬殊。

这种情况在仰韶期的墓葬中是少见的,说明社会已过渡到以父系为中心的时代,贫富分化越来越明显了。

在距今约四千年前,原始公社瓦解,夏禹的儿子打破过去的"禅让"制,继承了禹的王位,建立了世袭的奴隶制国家。

根据古代文献的记载,夏王朝存在了四五百年之久,大致活动于以河南、山西、山东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一带。

奴隶制虽然破坏了原始公社的公有和平等关系,但是打破了以往狡隘的氏族范围,扩大了生产规模和社会分工,为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科学文化的创造,开辟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前景。

从近几年来在河南偃师县二里头和河北唐山大城山的发掘看,至迟在夏代晚期就已经有了青铜器,夏代早期很可能是红铜时代了。

冶铜业的出现,使社会发生了第二次大分工,手工业和农业分离开来,标志着古代文化的繁荣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大约在三千五百年以前,我国历史上第二个王朝--商王朝在以河南为中心的黄河两岸建立了。

它是一个高度发展的种族奴隶制国家,千百万奴隶的辛勤劳动,促进了农业和手工业的更大发展,文化艺术和自然科学都取得了较高成就。

据考古工作者的考证,偃师二里头遗址就是商代最早的都城,所谓"商汤居毫"的亳地。

在这里,除发现了东西长五里、南北宽三里的商代早期都邑和规模宏伟的宫室遗迹外,还掘出了一批铜渣、坩锅片和铜镞(箭头)、铜凿、铜刀、铜锥、铜鱼钩、铜铃等器物,经鉴定均为青铜制品。

这证明商初不仅在生产工具方面已广泛使用了青铜器,而且在消耗量大、回收率低的箭头方面也应用了青铜,这在世界其他地方的青铜文化中是很少见的。

在河南郑州,曾发现商代早期的另一遗址,其中有制陶场、制骨场、制铜场等较大规模的手工作坊,并有不少金饰品、玉石、玛瑙、贝壳、青铜制品出土。

此外还发现了上釉的陶器和古老的商代城墙,为研究我国原始陶器的产生和古代城池的构筑提供了重要资料。

商代中期国王盘庚迁殷以后,科学文化的繁荣达到了一...

有关黄河的资料,诗词谢谢

黄河与红枣的传说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现在的三交与陕西清涧方圆八百里,群山巍巍,奇峰险峻,古木参天,绿草如茵。

有一天,观音菩萨外出巡游至此,发现这里恰是一方仙家圣地,又见云雾绕间似有点点红珠,霞光隐约中放射着万道红光,“是何方圣物如此神奇?”观音菩萨想探个究竟,变成了一个村姑来到山中...... 山峦环抱之间竟然有一户人家,院前的山坡上一位老翁和一对青年男女正在开荒种地,男子生得浓眉大眼,方头大耳,挥舞银锄,开垦山石,女子柳眉栅唇,身姿绰约,清秀可人,怀抱一捆小树,栽在男子刨开的坑里,老翁颤抖着白须,手拿小盆往坑里浇水,古铜色的脸上充满了自信、期盼......,小院里蓊蓊郁郁,一片翠绿间,粒粒红果放着金光,煞是诱人! 观音施礼到:“请问老人家尊姓大名,这里是什么地方?” 三个人这才抬头,诧异地看着来人,老翁缓缓道:“这地方叫三,我叫河,他们是我的儿子秦和儿媳晋” “这是什么仙果,这般诱人?” “这是我们的食粮,我们世世代代以此为生”老翁自豪地说,“我们叫它圣果” 女子放下手中的小树,摘了一把“圣果”送给观音:“这荒芜人烟的,姑娘要到哪里去?快坐下来歇歇脚,吃点果子解解渴,充充饥。

” 观音含笑不答,只是问:“请问,你们种的就是圣果树吗?” “是啊,快要当爷爷了。

好让我的孙子早点吃上圣果,让孙子的孙子早点过上好日子。

”老翁的神情由喜变忧,“只是这荒山野岭,水实在太少了,不够浇哇!” 男子一直没有停下手中的锄头,汗水带着热气洒在了脚下的山坡上...... 观音被这一家三口的勤劳、善良深深打动了,脱口说道,“老大爷,别着急,我来帮你”,说完净瓶一抖,只见老翁盆中的水越流越大,秦和晋见父亲盆里水忽然多起来,赶忙跑来帮忙,但水势汹涌,顷刻间变成了一片汪洋,老翁“河”随即融入了汪洋中,被册封为河神,后人以其名而命此水为河,因为老人浇树时挟带了地上的泥沙,致使河水变浑,又有人说老人的脸是苍黄的,水因此而变黄,故而成了我们今天的黄河。

据说秦和晋被大水隔在了两岸,依附着父亲“河”整日相望,久而久之,秦带着他的勤劳、勇敢、朴实融入了河西秦山峻岭,晋也同她的聪慧、美丽、善良融入了河东山川,变为肥田沃土,二人分别成为陕西、山西人民的始祖,故陕西、山西分别以秦、晋而称之。

因秦晋原本为一家,所以现在人们说两家联姻为结“秦晋之好”。

又因这一带原名为“三”,后人为了区别黄河两岸两个地方,取其谐音,称河东为“山西”,河西为“陕西”;又说大水浇树之时,他们一家三口忙着浇树,便把它们浇树的地方叫做“三浇”,后改为“三交”;当时晋正抱着小树,观音点化后,隔在山西的晋怀中的小树须臾变成了大片树林,为让其早得贵子,世代兴旺,观音菩萨赐名此树为“早树”。

此果为“早”,也就是我们今天的“枣树”和“枣”。

千百年来,“河”以其博大的襟怀哺育了一代代黄河子孙,“晋”以她无私的慈爱把甘美圣果--“红枣”留给了沿河儿女,使三交人民能世代 享受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 1.雪落黄河静无声 作者:从维熙 黄河,我的母亲! 难道奔腾着的泥沙就是你的精灵? 2.黄河流入海 3.不到黄河心不死,到了黄河也不死心 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5.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般描写河的诗都是指黄河!!

描写黄河的诗句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渡黄河诗 河流迅且浊。

汤汤不可陵。

桧?v难为榜。

松舟才自胜。

空庭偃旧木。

荒畴余故塍。

不覩人行迹。

但见狐兔兴。

寄言河上老。

此水何当澄。

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黄河诗歌 【登水门楼,见亡友张贞期题望黄河诗,因以感兴】 崔曙 吾友东南美,昔闻登此楼。

人随川上逝,书向壁中留。

严子好真隐,谢公耽远游。

清风初作颂,暇日复销忧。

时与文字古,迹将山水幽。

已孤苍生望,空见黄河流。

流落年将晚,悲凉物已秋。

天高不可问,掩泣赴行舟。

《渡黄河诗》 河流迅且浊。

汤汤不可陵。

桧?v难为榜。

松舟才自胜。

空庭偃旧木。

荒畴余故塍。

不覩人行迹。

但见狐兔兴。

寄言河上老。

此水何当澄。

黄河钩沉 从青藏高原 一个名不见传的小土丘开始 拉长 泛黄之水 将先人粗糙的石器 和炎黄的呜咽 深埋 汇成一声呐喊拓展生命的异域 黄地毯 沿渤海湾 向龙宫延伸 会有一天 东海龙往 携娇美的龙女 踏地毯而来 月老下 和着雄浑的《船夫谣》 共饮一杯清冷的月光 和酒 与黄皮肤黑头发的 攀亲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

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

丹丘生。

将进酒 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

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

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

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

【关于黄河的诗句】关于黄河的诗句有哪些?

黄河,中国的第二大河。

发源于青海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约古宗列盆地,蜿蜒东流,穿越黄土高原及黄淮海大平原,注入渤海。

干流全长5464公里,水面落差4480米。

流域总面积79.5万平方公里(含内流区面积4.2万平方公里)。

据 地质演变历史的考证,黄河是一条相对年青的河流。

在距今115万年前的晚早更新世,流域内还只有一些互不连通的湖盆,各自形成独立的内陆水系。

此后,随着 西部高原的抬升,河流侵蚀、夺袭,历经105万年的中更新世,各湖盆间逐渐连通,构成黄河水系的雏形。

到距今10万至1万年间的晚更新世,黄河才逐步演变 成为从河源到入海口上下贯通的大河。

由于黄河的洪水挟带大量泥沙,进入下游平原地区后迅速沉积,主流在漫流区游荡,人 们开始筑堤防洪,行洪河道不断淤积抬高,成为高出两岸的“地上河”,在一定条件下就决溢泛滥,改走新道。

黄河下游河道迁徙变化的剧烈程度,在世界上是独一 无二的。

根据有文字记载,黄河曾经多次改道。

河道变迁的范围,西起郑州附近,北抵天津,南达江淮,纵横25万平方公里。

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至南 宋建炎二年(1128年)的1700多年间,黄河的迁徙大都在现行河道以北地区,侵袭海河水系,流入渤海。

自1128年至1855年的700多年间,黄河 改道摆动都在现行河道以南地区,侵袭淮河水系,流入黄海。

1855年黄河在河南兰考东坝头决口后,才改走现行河道,夺山东大清河入渤海。

由于黄河下游河道 不断变迁改道,以及海侵、海退的变动影响,黄河下游地区的河道长度及流域面积也在不断变化,这是黄河不同于其他河流的突出特点之一。

远古时期,黄河中下游 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于原始人类生存。

黄土高原和黄河冲积平原,土质疏松,易于垦殖,适于原始农牧业的发展。

黄土的特性,利于先民们挖洞聚居。

特 殊的自然地理环境,为我国古代文明的发育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早在110万年前,“蓝田人”就在黄河流域生活。

还有“大荔人”、“丁村人”、“河套人”等也 在流域内生息繁衍。

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大量古文化遗址遍布大河上下。

这些古文化遗迹不仅数量多、类型全,而且是由远至近延续发 展的,系统地展现了中国远古文明的发展过程。

早在6000多年前,流域内已开始出现农事活动。

大约在4000多年前, 流域内形成了一些血缘氏族部落,其中以炎帝、黄帝两大部族最强大。

后来,黄帝取得盟主地位,并融合其他部族,形成“华夏族”。

后人把黄帝奉为中华民族的祖 先,在黄帝出生地河南省新郑市有黄帝宫,在陕西省黄陵县有黄帝陵,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都把黄河流域认作中华民族的摇篮,称黄河为“母亲河”,为“四渎之 宗”,视黄土地为自己的“根”。

从公元前21世纪夏朝开始,迄今4000多年的历史时期中,历代王朝在黄河流域建都的 时间延绵3000多年。

中国历史上的“七大古都” ,在黄河流域和近邻地区的有安阳、西安、洛阳、开封四座。

殷都(当时属黄河流域)遗存的大量甲骨文 , 开创了中国文字记载的先河。

西安(含咸阳),自西周、秦、汉至隋、唐,先后有13个朝代建都,历史长达千年,是有名的“八水帝王都”。

东周迁都洛阳以后, 东汉、魏、隋、唐、后梁、后周等朝代都曾在洛阳建都,历时也有900多年,被誉为“九朝古都”。

位于黄河南岸的开封,古称汴梁,春秋时代魏惠王迁都大梁, 北宋又在此建都,先后历时约200多年。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 ,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直在黄河流域。

黄河中下游地区是全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发展 最早的地区。

公元前2000年左右,流域内已出现青铜器,到商代青铜冶炼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同时开始出现铁器冶炼,标志着生产力发展到一个新的阶 段。

在洛阳出土的经过系列处理的铁锛、铁斧,表明中国开发铸铁柔化技术的时间要比欧洲各国早2000多年。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活字印刷、指 南针、火药,都产生在黄河流域。

从诗经到唐诗、宋词等大量文学经典 ,以及大量的文化典籍 ,也都产生在这里。

北宋以后,全国的经济重心逐渐向南方转移 ,但是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进程中,黄河流域及黄河下游平原地区仍处于重要地位。

黄河流域悠久的历史,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十分珍贵的遗产,留下了 无数名胜古迹,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二 治理黄河,兴修水利,历史悠久。

中国最早的灌溉工程,首推黄河流域的滮池(在今陕西省咸阳西南),《诗经》中有“滮池北流,浸彼稻田”的记载。

到 了战国初期,黄河流域开始出现大型引水灌溉工程。

公元前422年 ,西门豹为邺令,在当时黄河的支流漳河上修筑了引漳十二渠,灌溉农田。

公元前246年, 秦在陕西省兴建了郑国渠,引泾河水灌溉4万多顷(合今280万亩)“泽卤之地”,“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

为秦统一中国发挥了重 要作用。

汉朝对农田水利更为重视,修建六辅渠和白渠,扩大了郑国渠的灌溉面积,同时在渭河上修建了成国渠、灵轵渠等,关中地区成为全国开发最早的经济区。

为了巩固边陲,从秦、汉开始实行屯垦戍边政策,在湟水流域...

关于黄河的资料和图片

黄河黄河(Yellow River),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9.5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大长河。

它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北麓的卡日曲,呈“几”字形。

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最后流入渤海。

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

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及沿岸流域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发源地之一,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

中文名称:黄河外文名称:Yellow River发源地:巴颜喀拉山脉北麓卡日曲长度:5464公里流域重要城市:济南、郑州、洛阳、银川、兰州注入海洋:渤海注入地: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地理位置 黄河流域简图黄河流域界于北纬32°至42°,东经96°至119°之间,南北相差10个纬度,东西跨越23个经度,集水面积75.2万多平方公里。

黄河全长5464多公里,河源至河口落差4830米。

流域内石山区占29%,黄土和丘陵区占46%,风沙区占11%,平原区占14%。

黄河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脉北麓卡日曲,干流贯穿九个省、自治区,分别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注入渤海。

年径流量574亿立方米,平均径流深度77毫米。

但水量不及珠江大,沿途汇集有35条主要支流,较大的支流在上游,有湟水、洮河,在中游有清水河、汾河、渭河、沁河,下游有伊河、洛河。

两岸缺乏湖泊且河床较高,流入黄河的河流很少,因此黄河下游流域面积很小。

黄河干流呈“几”字形。

河源至贵德多系山岭及草地高原,属青藏高原,海拔均在3000米以上,山峰超过4000米,源头河谷地带海拔4200米。

贵德自孟津江段是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高原东为 黄河流域范围吕梁西坡,南为渭河谷地,北与鄂尔多斯高原相接,西至兰州谷地;黄土高原海拔一般在1000~1300米,地形起伏不平,坡陡沟深,沟壑地面坡度15~20度,沟谷面积占40~50%,沟道密度3~5公里/平方公里,切割深度100米以上。

孟津以下进入地势低平的华北平原,海拔不超过50米,进入下游后河道平坦,平均比降只有0.12%,水流变缓,泥沙大量淤积,河床高出地面4~5米;由于黄河多次改道,地面冲积出扇状的古河床和古自然堤,成为缓岗与洼地相间分布的倾斜平原,洼地比较开阔平展。

但就黄河的具体源头是卡日曲,玛曲还是扎曲,历来 黄河有所争议。

、科学考察团已确定卡日曲为河源正源。

黄河从贵德至民和境内海拔在3000到1600米之间,从民和下川口进入甘肃,这一段气候温和湿润,有“高原小江南”的美誉;水流清澈见底,又有“天下黄河贵德清”的说法。

宁夏的宁夏平原和内蒙古的河套平原,因为处在黄河上游的河谷地带,水源丰沛,灌溉便利,水草丰美,农业较发达,因此分别被誉为“塞上江南”和“塞上米粮川”。

流域概况黄河从源头到内蒙古自治托克托县区河口镇为上游;河口镇至 黄河壶口桃花峪间为中游;桃花峪以下为下游。

(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有多种说法,这里的资料来源于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地理》七年级上册)黄河横贯中国东西,流域总面积达752443平方公里。

黄河,像一头脊背穹起、昂首欲跃的雄狮,从青藏高原越过青、甘两省的崇山峻岭;横跨宁夏、内蒙古的河套平原;奔腾于晋、陕之间的高山深谷之中;破“龙门”而出,在西岳华山脚下掉头东去,横穿华北平原,急奔渤海之滨。

现代肖草《卜算子·黄河》词给予真实诠释:“天外挂飞川,骇浪生素幔。

已过悬崖万仞山,犹有惊涛溅。

溅不入春时,却把暖春唤。

一任沧桑岁月多,尽在长河岸。

” 黄河干流流经9个省、区,汇集了40多条主要支流和1000多条黄河(6张)溪川,行程5464公里,流域面积达75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长河。

全流域年平均降水400毫米左右,而黄河平均年径流总量仅574亿立方米,在中国河流中居第八位。

流域内,连同下游豫、鲁沿河地区共有2亿多亩耕地,1亿左右人口。

汴河等。

其中渭河为黄河的最大支流。

黄河(19张)干流峡谷黄河干流上的峡谷共有30处,位于上游河段的28处,位于中游段流的2处,下游河段流经华北平原,没有峡谷分布。

干流峡谷段累计长1707公里,占干流全长的31.1%。

生物资源黄河干流总共有鱼类121种(亚种),干流中纯淡水鱼类有98种,占总数的78.4%。

主要经济鱼类有花斑裸鲤、极边扁咽齿鱼、厚唇裸重唇鱼、黄河裸裂尻鱼、瓦氏雅罗鱼、北方铜鱼(鸽子鱼)、鲤鱼、鲫鱼。

黄河上游鱼类种类只有16种,组成也较简单,仅有鲤科、鳅两科的裂腹鱼、雅罗鱼、条鳅等。

中下游鱼类大体相似,均以鲤科为主。

中游有71种鱼类,但缺乏自然的鲢、鳙、鳊、鲂等典型平原类群的鱼类,中游上段有与上游共有的裂腹鱼和条鳅等,下游的鱼类种类和数量都较多,有78种,其中有多种过河口鱼类及半咸水鱼类。

对黄河支流的调查资料统计看,据甘肃洮河、陕西渭河、泾河的鱼类统计看,以渭河水域种类较多,有30种,洮河次之有11种,泾河则仅有4种。

上中游支流中多数是鲤科、鳅科的小型鱼类,另外有少数尝科及鲶鱼等, 经济鱼类为鲤...

声明:内容仅供参考,图片和文章选取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