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新雷的诗意
斥责奕山、余保纯媚敌、乞和行径。
道光十六年(1836)退隐,他对当时的苛政和统治阶层的不满,又擢升为南康府知府、吉安府通判。
他从小接受家庭教育。
引文见二编卷九张维屏 张维屏 (1780—1859) 清广东番禹人。
道光进士。
署湖北黄梅知县,后为江西南康知州,赋《三元里》长诗,歌颂抗英志士,自幼能诗,道光二年(1822)。
又作《三将军歌》,颂扬陈连升、葛云飞、陈化成壮烈殉国的事迹、黄爵滋等交游。
于咸丰九年病卒。
张维屏(1780—1859),字南山,清番禺(今属广东)人。
著有《松心草堂集》,另辑有《国朝诗人征略》,租了幢房子居住,精书法,得中进士,旋到湖北先后任黄梅、长阳县知县,后升任江西袁州府同知。
道光十六年,愤而辞官归里,在广州的花地,名“东园”,从此息影林下,以诗酒自乐,他与当时著名诗人香山黄培芳、阳春谭敬昭合称岭南三子,他与谭敬昭、段佩兰、黄培芳等人在白云山上筑南雅诗堂一座。
并与林则徐、魏源。
工诗文。
《诗人征略》,即《国朝诗人征略》,一编六十卷,二编六十四卷,字子树。
字子树,号南山,又号松心子,广州人。
其父曾任四会县学训导,官至江西南康知府。
撰有《松心诗集、文集》等,一字南山,号松心子。
鸦片战争期间,愤英军淫掠,支持广州人民抗英 展开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深。
什么意思????? 不要诗句要意...
进步思想家,乳名皓月,汉族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晋朝时为避司马昭讳,又称“明妃”。
6,晋朝高平(今山西高平人)人、文学家,后称帝。
能作人物、佛像,审知为副。
入闽尽有闽地,王翦少年时期就喜爱兵法:字季凌。
曾任唐代太仆令:字巨君(公元前45年~公元23年):字仲宣,并规定此书学习年限长达三年,翦灭楚国的第二年,王翦军继续南征百越。
平定了江南,降服越君,唐末与潮从王绪起兵,军中号为王铁枪,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
或静谧恬淡,或气象萧索,或幽寂冷清,表现了诗人对现实漠不关心甚至禅学寂灭的思想情绪。
加之艺术技巧很高。
2,与张籍齐名,明顾起经《类笺唐王右丞诗集》10卷(后附文集4卷)是现存最早注本。
清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是迄今较好的注本。
王维精于绘画,能将诗歌与绘画相互沟通,被苏轼誉之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更上一层楼”。
更是千古绝唱、道三教合一,以致于吕布最终刺杀了董卓的主要原因:字节信,西汉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兴山县)人。
匈奴呼韩邪单于阏氏。
昭君出塞的故事千古流传。
7.王莽,“关中良相惟王猛,天下苍生望谢安”、文笔犀利,至今读其作仍给人一种淋漓畅快的感觉。
9.王充(27~96):字仲任,会稽上虞人。
王充是东汉时期杰出的思想家, 唯物主义哲学家,每战常为先锋,持铁枪驰突,奋疾如飞,其文以《滕王阁序》较为有名,留心医学,潜心研究《素问》达12年之久。
一说王良即伯乐,祖籍山西太原祁县,大唐名将。
23.王维(701~761):字摩诘 ,无神论者。
王符一生隐居著书.王粲(177~217)。
29.王彦章:字贤明(863~923) 一作子明。
郓州寿张(今山东梁山西北)人.王叔和(210~280):名熙,崇俭戒奢、讥评时政得失。
因“不欲章显其名”,是盛唐时期的诗人,代表作有《登鹳雀楼》。
十六国前秦丞相,字昭君,汉元帝时期宫女,长于持身养性,精于心理揣摩,车骑满野。
”3、仲长统,也最有影响的思想家,秦代名将,通武侯王贲乃是王翦之子,与其父是秦灭六国战争中的主要将领。
他骁勇有力。
著有《中学》,亦称《文中子》。
21。
19.王猛(325~375):字景略,北海剧(山东寿光)人.王翦:秦代杰出的军事家、庞涓、尉缭子;纵横家:苏秦、防御使至节度使。
大获全胜。
14。
他著成《补注黄帝内经素问》24卷,81篇,为整理保存古医籍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并被天帝挑选为车夫。
原有集:“秦时明月汉时关”,魏郡元城人。
五代闽国创建者,医学家。
是继白起之后秦国的又一位名将。
王翦领兵先后攻破赵国。
著《论衡》等。
10、造父之御也。
西汉初年大臣。
秦末农民战争中,聚众敷千人据南阳(今河南南阳)。
后归刘邦。
中国五代时后梁名将,太原祁人。
东汉大臣 。
汉献帝初年任司徒等要职。
他是貂蝉的义父,貂蝉是造成吕布和董卓反目。
在讨论三十六计中的美人计和连环计时经常引用此事件。
11。
存诗一百七十余首。
名句。
其父迁家蒲州(今山西永济)、佛。
频阳东乡人。
“初唐四杰”之一。
其诗风格较为清新。
从定天下。
以功封安国侯:中国唐代算历博士,数学家,武德九年(626年)时曾任通直郎太史丞,并参加修改历法工作。
王孝通的主要贡献在数学方面,他的专著是《缉古算经》。
唐显庆元年(656年)国子监设“算学”,以“十部算书”为教科书,列《缉古算经》为十书之一,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文学家。
在位16年。
24.王昌龄(698~756),王充的年辈最长:字子安,祖籍太原晋阳,唐代诗人。
旁一星曰王良。
王良策马、太保。
以孝著称:战国秦国人。
唐诗人。
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谋略家,兵家。
13.王濬(206~286):字士治,小字阿童。
整个东汉二百年间,称得上思想家的,仅有三位。
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著作最早,在许多观点上,他做出了两大重要贡献,一是整理《伤寒论》,一是著述《脉经》。
潮卒,继为威武军节度使。
后梁开平三年封闽王,在位十七年。
32.王安石:字介甫(1021~1086) ,号半山,封荆国公。
人称“王荆公”。
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区荆公路家巷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官至宰相,主张改革变法。
33.王旦:字子明(957~1017)。
大名莘县(今属山东)人。
北宋名相。
王祜之子。
太宗太平兴国五年进士。
以著作郎预编《文苑英华》。
34.王曾:字孝先(978~1038年) ,青州益都(今山东益都)人,宋真宗咸平五年壬寅科状元。
取解试、省试、殿试皆第一,成为科举史上“连中三元”的状元之一。
官至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封沂国公。
卒谥“文正”。
著《王文正公笔录》。
35.王惟一:名惟德(987~1067),宋代杰出的针灸学家和医学教育家。
宋仁宗时当过尚药御,对针灸学很有研究,集宋以前针灸学之大成,著《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36.王柏:字会之(1197~1274) ,号长啸,改为鲁斋。
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
南宋经学家。
从朱熹门人游,又受学于何基,生平著述甚多。
37.王实甫:名德信(1260...
爱国人士的英雄事迹300字之内。
比如;陈连升 陈连升(?—1841)湖北鹤峰人。
他出身于行伍,因镇压农民起义有“功”,累擢曾山营参将。
1839年在回击英国侵略军制造的官涌武装挑衅中,因功擢三江口副将,调守沙角炮台。
1841年1月7日,英军猛攻沙角炮台。
他镇定自若,指挥守军多次击退敌人进攻。
英军闯入炮台后,他身先士卒,奋勇抵抗,不幸中弹扑地,英勇捐躯。
关天培 关天培(1780—1841),字仲因,号滋圃。
江苏山阳(今淮安)人。
行伍出身。
平时勇于任事,治学练兵注重实效,被称作“干济之才”。
1833年署江南提督,1834年任广东水师提督。
1839年坚决支持林则徐的禁烟措施,训练水师,修筑炮台,加强战备,曾多次击退英军的进犯。
1841年2月25日,英舰18艘向虎门发动进攻,关天培与游击麦廷章在靖远炮台率将士奋勇抵抗。
26日下午英军再度发动猛攻,琦善拒发援兵,关天培孤军奋战,受伤数十处,仍亲燃大炮杀敌。
最后与守炮台将士四百多人壮烈牺牲。
著有《筹海初集》。
定海三总兵 等。
葛云飞(1789—1841),字雨田,又字鹏起,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是领导定海保卫战的主要爱国将领。
1838年任定海镇总兵。
1839年因父死回家守丧。
1841年初,英军从定海撤退后,葛云飞奉命进驻定海。
安徽寿春镇总兵王锡朋、浙江处州镇总兵郑国鸿也同时奉调率兵进驻定海,与葛云飞协力防守。
1841年9月下旬,英军再次进攻定海。
葛云飞对所部坚定地说:“贼不足畏,可尽灭也!万一不利,某身为大将,奉天子命镇守斯土,城亡与亡,大义也!当死在此地,不离定海寸步!”9月26日,敌军进攻定海竹山门,葛云飞下令开炮,击断敌船桅,敌军仓皇退去。
27日,英军向土城开炮,葛云飞指挥各营开炮猛烈还击,敌人慌忙败退。
28日至30日,侵略军向定海竹山门、五奎山进攻,企图登陆,都被葛云飞、王锡朋、郑国鸿击退。
于是敌人调集兵力,集中进攻定海,定海守军一共只有四千多人,且武器弹药不足,处境危急,因此,三总兵联名飞书向镇海大营告急。
但大营不发救兵。
10月1日,英军从小路攻上定海北面的晓峰岭。
王锡朋壮烈牺牲。
接着英军进攻竹山门,郑国鸿率军誓死抵抗,亲手挥刀杀死侵略军多人后,也英勇牺牲。
葛云飞据守在最危险的定海城南土城。
王、郑牺牲后,敌人向葛云飞阵地压来。
他手执大刀,率二百多名士兵,大呼杀入敌阵,劈死敌军多人。
葛云飞全身受伤四十余处,但他仍忍痛奋力砍杀。
最后,一颗炮弹击中他的胸部,英勇殉难,二百多名士兵也全部壮烈牺牲。
葛云飞、王锡朋和郑国鸿一起被称为“定海三总兵”。
葛云飞著有《名将录》、《浙海险要图说》及许多诗文。
裕谦 裕谦(约1795—1841),字鲁山,号舒亭,蒙古镶黄旗人。
1817年,他考中进士,1826年任湖北荆州知府。
1841年2月,清政府命他为钦差大臣,赴浙江,筹划海防。
他支持林则徐抗英,反对伊里布、琦善的投降卖国活动。
他揭发伊里布私受英军礼品的劣迹。
清政府将伊里布调京审讯,命裕谦为两江总督,仍为钦差大臣,督办江浙军务。
10月10日,英军进攻镇江。
他率兵英勇抵抗,力战不支,投水自尽,遗著有《裕靖节公遗书》。
陈化成 陈化成(1776—1842),字莲峰,福建同安人。
行伍出身,历任水师把总、参将、副将、总兵等职。
1830年任福建水师提督。
1840年6月,英国侵犯福建,陈化成和闽浙总督邓廷桢一起进行抵抗,击退英军。
不久,调任江南提督。
他在两江总督裕谦支持下,积极备战。
他对部下诸将说:“武臣死于疆场,幸也。
汝曹勉之!”1842年6月,英舰驶近吴淞口,两江总督牛鉴欲向英军求和,陈化成坚决反对。
16日拂晓,英舰逼近,攻打吴淞口,陈化成坚守西炮台,指挥守军发炮还击,激战两个多小时,击毁击伤敌舰数艘,击毙击伤侵略军多人,使英军不敢正面登陆。
这时,守在宝山的两江总督牛鉴,听说陈化成击毁了英舰,以为取胜的机会来了,竟然大摆其总督仪仗,大摇大摆地出来督战。
敌人发现后,发炮轰击。
牛鉴一听到炮声,吓得面无人色,赶快从轿子里钻出来,丢帽弃靴,混在士兵中乱窜逃命,致使全军溃败。
东炮台守将余步云丢弃炮台逃走。
敌人乘机集中兵力围攻西炮台,从正面登陆。
陈化成腹背受敌,参将周世荣劝陈化成退却。
陈化成怒斥周世荣说:“曩谓尔诚,荐拔至是,今尔负我,以致负国”,后周世荣贪生逃跑。
时英军蜂拥登岸,弹如雨下,陈化成负伤多处,仍英勇抵抗,最后和八十多名兵士一起,壮烈牺牲。
海龄 海龄(?—1842),满洲镶白旗人。
1841年他任京口副都统。
1842年7月,英军7000人在海军配合下,进攻镇江。
参赞大臣齐慎和湖北提督刘允孝率军守卫城外各山高地。
海龄率旗兵1000人和青州兵600人守城垣。
镇江守军不畏强敌,奋勇抗英。
21日,英军登陆,攻占城外高地,炸破西口入城。
他督率部众与侵略军展开巷战,终因寡不敌众,全军覆没。
城陷后,海龄自缢殉国。
收集杭州籍历史文化名人5位,简要写出他们的事迹.
从三国到现代的杭州籍名人,自己挑5个抄吧!偶要分!分!分!(偶找了好久的说,这样分还不给偶就说不过去了~~~)孙权 【孙权】(182~252)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
字仲谋。
杭州富阳人。
东汉末,继父兄事业据有江东六郡。
汉献帝建安五年(200),曹操表荐孙权为讨虏将军、会稽太守。
孙权广罗人才,重用出身卑微的鲁肃、吕蒙,依靠张昭、周瑜、程普等南北士族地主势力,巩固和发展了东吴政权。
建安十三年(208),与刘备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魏黄初三年(222),孙权称吴王,大败刘备于彝陵亭(今湖北宜都北)。
魏太和三年(229),正式称帝武昌(今湖北鄂城),年号黄龙,国号吴。
不久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
在位期间,重视农业生产,设置农官,实行屯田,促进了江南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还派遣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甲士万人渡海去夷洲(今台湾)及澶州(今澎湖列岛),加强了大陆与海岛的联系,同时和海南诸国建立起交往;创建和改进了一些典章制度。
在位23年,享年71岁,谥号为吴大帝。
?褚遂良 【褚遂良】(596~658)唐初大臣、书法家。
字登善。
杭州人。
隋末,入秦王李世民府为铠曹参军。
唐太宗贞观十年(636),自秘书郎迁起居郎。
因书法遒劲,被太宗召为侍书,历任谏议大夫、太子宾客、黄门侍郎加银青光禄大夫、中书令等职。
太宗病危之际,受命起草遗诏。
唐高宗李治即位,封为河南县公,进封河南郡公,出任同州刺史,后人因之称"褚河南"。
唐永徽三年(652)召回任吏部尚书、监修国史、兼太子宾客。
次年,拜尚书右仆射。
六年,因高宗废后立武则天事,叩血进谏,被贬为潭州都督,改桂州都督、爱州刺史。
显庆三年(658)卒于住所,是年63岁。
其书法继王羲之、王献之、欧阳询、虞世南之后,别开生面,晚年正楷丰艳流畅,变化多姿,对后世书风影响很大。
后人把他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唐初四大书家。
传世书帖有《伊阙佛龛记》、《孟法师碑》、《房梁公碑》、《雁塔圣教序》等,墨迹有《倪宽赞》。
有文集20卷传于世。
?陈硕真 【陈硕真】(?~653)唐代农民起义女领袖,中国号称"皇帝"的第一位女人。
杭州建德人。
她自称仙人,民间奉以为神,曾遭捕,后被释。
唐高宗永徽四年(653)十月,她在青溪县(今淳安)梓桐聚众起义,自称文佳皇帝,以章叔胤为尚书仆射,童文宝为大将,建立农民政权。
曾攻克桐庐、睦州等地,并逼近歙州、婺州,威名大震。
扬州都督府长史房仁裕、婺州刺史崔义玄率军镇压,起义失败,陈硕真被杀。
?贺知章 【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
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
杭州萧山人。
少善文词。
武则天证圣元年(695)中进士,官至秘书监,天宝二年(743)因病辞官。
次年,还乡为道士。
好酒善饮,时人称其与李白等为"饮中八仙"。
工书法,尤擅草隶。
其诗以绝句见长,今存20首,其写景抒情之作清新潇洒,自成一格,感情深厚,通俗易懂,尤以《回乡偶书》流传较广。
书法有《龙瑞宫记》碑存世。
?喻皓 【喻皓】生卒年待考,898年前后在世。
北宋初建筑家,称"造塔鲁班",亦作预浩。
杭州人,曾任杭州都料匠。
擅长营造,尤善建塔。
在建造开封开宝寺塔时先做模型,然后施工,历时8年,宋太宗端拱二年(989)竣工。
他考虑到开封地处平原,多西北风,建造时使塔身略向西北倾斜,以抵抗主要风力。
杭州建梵天寺塔时,他科学地解释了木塔的稳定问题。
所著《木经》3卷,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建筑学专著,已佚(传为《宋营造法式》之蓝本)。
?毕升 【毕升】(?~1051)宋代活字印刷的发明者。
杭州人。
宋庆历年间(1041~1048),发明在胶泥片上刻字,一字一印,用火烧硬后,便成活字。
排版前,先在置有铁框的铁板上做一层掺和纸灰的松脂蜡,活字依次排在上面、加热,使蜡熔化,以平板压平字面,泥字即固定在铁板上,可以像雕版一样印刷。
此外,他还研究过木活字排版,使活字可以多次使用,把印刷技术提高到新的阶段。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推动了整个人类的文明进程。
?钱癠 【钱癠】(852~932)五代吴越国创立者。
字具美(一作巨美)杭州临安人。
出身贫寒,少时以贩卖私盐为业。
唐乾符二年(875)投军于石镜镇将董昌组织的民团,平浙江镇遏使王郢叛乱,被任为石镜兵马使。
六年,击退途经临安的黄巢起义军,升都指挥使。
光启二年(886),又平刘汉宏,次年任杭州刺史。
景福二年(893)升镇海军节度使。
乾宁三年(896),擒获在越州称帝的董昌,升镇海、镇东军节度使,遂尽占两浙13州之地。
开平元年(907)被后梁太祖朱温封为吴越王。
后唐龙德三年(923),又封为吴越国王,立吴越国,建都杭州。
在位期间,兴筑捍海石塘,抵御潮患;扩建杭州外城(罗城);设撩湖兵1000人浚治西湖。
又在太湖流域,凡一河一浦,都建堰闸。
以时蓄泄,发展农业。
与新罗、高丽、百济、渤海及海中各国建立友好关系,发展对外贸易。
政治上采取保境安民政策,使江浙一带政局相对稳定,社会经济得以发展。
后唐长兴三年(932)卒,谥武肃。
?林逋 【林逋】(967~1028)北宋诗人。
字君复。
...
浙江省萧山的历史伟人有哪些?
一、卧薪尝胆勾践(前497—前465),又称菼执,是春秋后期越国的国君。
父名允常,他的祖先,相传是禹的后裔,帝少康的庶子,被封于会稽。
二、萧山文化之先河——许询许询,字玄度,号征君,东晋高阳(今属河北)人,后居萧山,为萧山许姓人的始祖。
询父名许归,字仲仁,从晋元帝司马睿过长江,任会稽内史。
有四子,许询排行第二。
三、萧然梦笔传文化江淹 (444—505)字文通,南朝文学家,萧山江寺和梦笔桥的建造者。
祖籍济阳兰考,(今河南兰考)祖父南朝宋时任县令。
父江康之南沙县令。
江淹自幼聪颖,6岁能诗,少志以汉时司马相如为榜样,勤学上进。
十三岁丧父,家境贫寒,曾采薪以养母,孝闻乡里,且留情文章。
四、大诗人和大书法家贺知章距今1260多年前,在浙江杭州萧山出了一位杰出的诗人和书法家,名贯古今,声扬海外,他就是贺知章。
五、贤良方正萧山第一个外交官华氏先祖本姓子,(宋)戴公子食采于华,遂以华为姓。
世代为宋卿。
后迁居江苏无锡为盛族。
再迁进越会稽郡。
至宋代朝奉大夫华镇(宋代著名诗人),字元仁者,于宋元丰二年(1079)进士,及第后,独爱萧山风俗淳厚,山水秀丽,举家迁居萧山渔浦,(今义桥镇民丰村渔浦街)为萧山华氏始祖,繁衍发族。
萧山华氏世传:第一世华镇、字元仁,官朝奉大夫。
(宋代著名诗人)第二世华初平,官枢密府君。
第三世华贞、华谅,官中书舍人。
第四世华洪卿、华和卿。
第五世华克勤,官山西布政使。
华克勤(1321-1397),字无逸,是萧山华氏的第五世祖,他品行端方,聪明好学,年轻时隐居延庆寺(位于闻堰镇凌家坞)苦读,后举贤良方正,方入仕为官。
六、大经学家毛奇龄毛奇龄(1623-1716),字大可,号小毛生,又名毛甡,萧山城区西河沿人,故称之西河先生,俗称毛西河。
他还用过很多名号,如齐于,秋晴等等……毛万龄是他的兄长。
七、一代史者 千秋神笔蔡东藩(1877-1945),名郕,字椿寿,号东藩,萧山临浦人。
自幼聪颖好学,读书过目不忘。
素有“神童”之誉。
清光绪十六年(1890),他14岁就中秀才。
宣统元年(1908),33岁以优贡朝考入选,后分发福建候补知县。
因不满官场恶习,数月后即称病回乡,在临浦戴家桥北堍达弄寓所——“临江书舍”开馆授徒讲学,从事演义创作。
辛亥革命以后,应友邀请到上海会文堂新书局任编辑,修撰《高等小学论说文范》、《中学新论说文范》、《清史概论》等书。
后在杭州、绍兴等地学校任教。
八、民族英雄葛云飞葛云飞(1787—1841),字鹏起,又字凌召,雨田,祖籍萧山进化镇山头埠村人(今称云飞村),他出生在下级军官家庭,七岁进私塾,同时习武。
嘉庆十九年(1814)应试,补本学武生。
嘉庆二十四年(1819)考中武举人。
道光三年(1823),中武进士。
历任千总、守备、游击、参将、副将、总兵。
先后在宁波、黄岩、温州、乍浦、瑞安、定海、以及福建烽火门等地水师营任职,镇守东南海疆16年。
殉国后,谥“壮节”,诰授振威将军,追赠太子少保。
求《光明日报》连载的百城赋《百城赋》原文
南京赋---- 城 市 沿 革 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灭吴后,在今南京中华门西南侧建城,开创了南京的城垣史。
公元前333年,楚威王于石头山筑城置金陵邑,金陵之称亦因此而得名。
公元229年,孙权在武昌称帝,9月即迁都于此,称作建邺,为南京建都之始。
“金陵自古帝王州”,从中古到近现代,继东吴之后,东晋、宋、齐、梁、陈、南唐、明朝、太平天国以及中华民国先后定都南京,共455年,史称“十代故都”。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成为中央人民政府直辖市。
1952年9月,南京为江苏省省辖市。
1953年1月1日,江苏省人民政府成立,南京为江苏省省会。
南京是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生产基地,也是全国四大科研教育中心城市之一,拥有一批国内一流的高校和科研机构。
南京山、水、城、林相映成趣,景色壮丽秀美。
春游“牛首烟岚”,夏赏“钟阜晴云”,秋登“栖霞胜境”,冬观“石城霁雪”,可见南京美景胜境之一斑。
《百城赋》下期刊出《长沙赋》,敬请关注。
时序三月,岁在丁亥。
江南正值草长莺飞之际,游人已入魂牵梦绕之境。
遂践揽胜之约,成此采风之行。
朋侪三五,行程千余。
游溧高之固城、石臼,访浦六之石林、汤泉,攀钟阜之层岩、绝岭,步石城之清凉、莫愁。
所闻所见,似行山阴道上,目不暇接;盛况盛景,如入芝兰室中,心为之醉。
“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
恐为“绮靡”之诗但发幽思,欲作“浏亮”之赋以畅壮怀。
美哉南京,人居天堂。
三江首府,十代名都。
名自楚王,曾埋金以镇王气;地扼天险,始建业而称名区。
东向大海,西临荆楚,南屏皖浙,北接江淮。
处暖温兼亚热之双带,有雨顺更风调之四时。
文明历史久远,汤山猿人可证;开国立业辉煌,东吴孙权堪称。
豪华六代,帝王之乡,盛名显乎天下;东南半壁,富饶之壤,菽粟同于水火①。
建三百年集权王朝,朱元璋操独裁之巨柄;葬数千载封建统治,孙中山开民主之先河。
逐日挥戈,丹心已许百千万;渡江易帜,青史永铭四二三②。
阅江楼远眺长江大桥(资料照片) 美哉南京,河山壮丽。
悠悠淮水,阅尽千年兴衰;峨峨钟山,铸就旷代雄杰。
吴宫花草,迥忆英豪大略;晋代衣冠,长缅王谢雄才。
有情数台城,依旧三春杨柳;无赖是东山,占尽九秋明月③。
青溪九曲,隔不断痴情一片;竹林七贤,衬映出风韵六朝。
狮岭伫立阅江之楼;鸡笼高矗凌云之塔。
鼓楼乃杰阁胜景,栖霞为巨刹名蓝。
长江万里,横贯东西而入海;南唐二陵,历尽沧桑以至今。
乌衣巷,白鹭洲;瓦官阁,石头城;鸡鸣埭,凤凰台;清凉寺,劳劳亭;胭脂井,朱雀航;长干里,水西门;桃叶渡,莫愁湖;王导墓,周处台;江令宅,谢公墩;征君碣,孙楚楼……真个是:秦淮碧,钟山青;帝王宅,龙虎盘! 美哉南京,人文渊薮。
名家辈出,灿若繁星。
“停艇听笛”,桓伊擫笛留韵事④;翔鸾翥凤,羲之书法精妙谈。
谢玄晖诗开山水一派⑤,顾恺之画为古今宗师。
祖冲之精历算,蒋子文入《搜神》。
山中宰相陶宏景,天上谪仙李青莲。
刘彦和《文心雕龙》,开文学批评之先;吴敬梓《儒林外史》,陈科举礼教之弊。
两辞相位,王安石乃变法首辅;七下西洋,郑三保为航海先驱。
龚半千为“金陵八家”之首;袁子才实骚坛一代之宗。
李笠翁芥子园中精研戏剧理论,孔尚任桃花扇底论说朝代兴亡。
陶行知兴乡村教育,杨仁山创“金陵刻经”。
叶圣陶、朱自清文光射斗,刘海粟、傅抱石妙笔生花。
美哉南京,文脉流徽。
巍巍雨花台,烈士鲜血化碧;高高渡江碑,英雄浩气摩天。
梅园新村,红梅花冲寒报春香透骨;中山伟陵,先行者遗嘱警世意远深。
一朵茉莉花,开向全世界;万匹彩云锦,衣被大中华。
鳌山龙海,火树银花,秦淮河畔乃灯会佳处;婉转清柔,抑扬顿挫,甘熙宅第诚京昆世家⑥。
崇尚教育,“南大”“东南”,陶铸多少雄才英物;弘扬文化,诗书画印,折射不尽汉韵唐风。
(老城宫城遗址、城市轴线变迁图)南京城市变迁图 美哉南京,和谐康乐。
社会稳定,经济繁荣。
八百万人民奋臂搴裳,赢粮跃马;数十项指标神州前列,海宇夺冠。
投资环境,国内名列前五;城市绿化,神州当数第一。
世界文化名城,喜迎十方佳客;山水城林之市,勤建新纪文明。
大桥四座,正南正北,若长虹卧波,跨越天堑;高速多条,如砥如矢⑦,似金链铺地,织就通衢。
地铁飞驰,满载欢声笑语;隧道穿江,更期利国惠民。
平安南京,公众认可度前所未有;小康社会,城乡幸福感毋庸置疑。
赞曰:维吾生于长于斯兮,江山秀丽,沃野阡陌纵横兮,百姓勤劬。
改革开放兮,心与天齐;科学发展兮,众皆欢忭。
于是正航向,促繁荣,内联合,外引资。
规律遵循,天人合一……看好江山日新月异兮,心为之大振,愿两率先早得实现兮,吾翘首以期! 注释: ①菽粟同于水火:粮食充足就像水火一样普遍,家家户户都有。
语出《孟子·尽心上》。
②逐日挥戈,渡江易帜:指抗日战急(逐日)与解放战急(渡江)。
“百千万”喻全民抗战。
“四二三”指南京解放。
③江宁东山:旧金陵四十八景之一“东山秋月”。
④桓...
造物无言却有情 每于寒尽觉春生出自哪首诗
1. 抗日英雄——杨靖宇 杨靖宇(1905~1940),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民族英雄,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原名马尚德,字骥生。
1905年2月26日(清光绪三十一年正月二十三)生于河南省确山县李湾村。
父亲马锡龄是一穷苦农民。
杨靖宇八岁时进私塾读书。
1918年入确山县高等小学读书。
1923年进开封纺织染料工业学校,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
192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7年3月,为迎接北伐军胜利北进,领导了确山农民起义。
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8年初调到中共河南省委工作,在洛阳、开封等地先后三次被捕入狱。
1929年奉中共中央之命赴东北,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
同年秋被捕,在狱中坚持斗争。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出狱,任哈尔滨市委书记,满洲省委委员、代军委书记等职,积极领导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
1933年任中国工农红军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政委、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独立师师长兼政委。
1934年任南满抗日联军总指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兼政委等职。
1937年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指挥兼政委,基本队伍有六千余人,分布南满一带开展抗日斗争。
卢沟桥事变后,杨靖宇发动西征,经常出击日军,支援关内的斗争。
1938年5月,召集南满党和军队干部开会,讨论坚持游击战争策略。
会后,在通化、临江一带开展抗日斗争,给敌伪军以沉重打击。
同年冬,日寇实施惨无人道的归屯并户政策,并勾结日本武装屯田移民,加强对南满抗日根据地的摧残,抗日联军的处境更加艰难。
杨靖宇率第一路军一部一千四百多人,进入长白山密林中。
次年,在蒙江县境与敌人战斗中受重大损失,队伍剩四百多人。
1940年1月,为解决部队给养问题,命部队主力北上,自己带领一支小部队东进。
2月23日,孤身一人在吉林蒙江县(今靖宇县)保安村前三道崴子遭遇几位村民,其中一人回大屯泄密给日伪当局;关东军讨伐队包围了将军,并紧急召集由抗联叛徒组成的伪满特工队参战;经过数小时激战,将军被叛徒机枪点射命中要害,壮烈殉国。
2. 虎门销烟——林则徐 林则徐(1785—1850年),字元抚,又字少穆、石磷,溢号文忠,福建侯官人。
早年家境贫寒,受过良好的教育。
嘉庆十六年赐进士。
在为官40年中,他 “经世自励”,廉洁奉公;又重视水利事业,救灾赈民。
他最大的功绩是领导了中国历史上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虎门销烟,指挥了抗英斗争,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的尊严,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民族英雄和爱国者。
同时,他编译《四洲志》等外文书籍、资料,开创了中国近代学习和研究西方的风气,是中国近代维新思想的先驱。
3. 国神——比干 《史记·殷本记》载:殷商末期,很多诸侯背叛了纣而归服西伯。
西伯的势力更加强大,纣因此渐渐丧失了权势。
王子比干劝说纣,纣不听,比干更加淫乱,毫无止息。
微子曾多次劝谏,纣都不听,微子就和太师、少师商量,然后逃离了殷国。
比干却说:“给人家做臣子,不能不拼死争谏。
”就极力劝谏。
纣大怒,说:“我听说圣人的心有七个孔。
”于是剖开比干的胸膛,挖出心来观看。
周武王封比干国神封铜盘铭:轩辕王子比干垄,上报天神,下报地神。
中华民族千秋令:“齐封神雨,雷电照今;供干师忠,慎为瞻遗。
”命为宗祀,历朝致祭。
并令禁慎瞻遗。
4. 流亡励志——晋重耳 重耳是晋献公的儿子,年轻时才华出众,深得父亲赏识。
后来,晋献公听信谗言,把重耳赶去守边关。
重耳在边关被仇人追杀,逃到狄国。
五年后,晋献公去世了。
大夫里克来接重耳回国继承王位。
重耳担心有人害他,拒绝了。
里克没有办法,只好让重耳的弟弟夷吾当国君,称晋惠公。
夷吾担心重耳抢王位,派刺客杀他。
重耳听到后,带着谋士赵衰等人赶往齐国。
路过卫国,重耳又饿又累,在路边歇下来。
一个农民走来,重耳说:“我们非常饿,能给点吃的吗?”那人拿出一只碗,抓了把土放在碗里。
重耳很生气。
赵衰劝道:“他把土献给您,说明他尊重您!”重耳跋山涉水,来到楚国。
楚成王隆重迎接重耳。
楚成王说:“秦国和你们相邻,你该求助秦王。
”重耳认为楚成王说得有理,来到秦国。
秦穆公友好地接待他们。
秦穆公早就不满意晋惠公,得知他去世,便把重耳送回晋国。
重耳终于成为晋国国君。
重耳积极发展生产,安定民心,晋国很快强盛起来。
5. 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文天祥(1236年-1283年),原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
吉州庐陵(今吉安县)人。
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
宝佑四年(1256)年进士第一,因父丧未受官职。
开庆初年(1259)蒙古军攻鄂州(今湖北武昌),宦官董宋臣请理宗迁都以避敌锋,文天祥上疏请斩董宋臣,以振奋人心,并献御敌之计,未被采纳。
后历任刑部郎官,知瑞州等职。
咸淳六年(1270),因得罪奸相贾似道而遭到罢斥。
德佑元年(1275)正月,闻元军东下,文天祥在赣州组织义军,开赴临安(今杭州,当时南宋的京城)。
次年被任为右丞相兼枢密使。
其时元军已进逼临安,被派往元营中谈判,遭扣留,押往北就。
二月底,天祥与其客杜浒等十二人,夜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