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诗词中的地理知识
1、 诗与天气、气候知识 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诗中后两句从字面意义上讲就是:玉门关外的杨柳不青的原因是由于春风不度造成的,这里的春风当指夏季风。
季风是由于海陆的热力差异导致海陆上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引起一年中盛行风向随季节有规律地向相反或者接近相反的方向变换而形成季风。
夏季北太平洋高压势力大大增强,亚洲大陆上形成印度低压,太平洋暧湿气流便沿着北太平洋西部边缘,以东南风吹到亚洲东南岸,形成东南季风,即夏季风。
在我国把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划分为季风区,夏季风影响不到的地区为非季风区。
季风区与非季风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这条线以东以南为季风区,以西以北为非季风区。
因为玉门关正好位于这条界线以西,关外自然就得不到夏季风的滋润了。
新疆一带〝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是温带大陆地性气候条件早晚温差大的真切实写照旧;“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宋、陆游)形象地说明城市热岛效应现象。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唐、刘禹锡)是四种降雨类型中对流雨的极好写照。
从诗句中或日常生活的感受,我们体会对流雨的特点是降水强度大、范围小、历时短等。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岑参)形象地说明冷锋过境时先刮风后降水或雪的天气变化特征。
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阴山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也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在阴山西北植被以草地为主,适宜发展畜牧业,生活着被称为“胡”的少数民族。
阴山东南部即汉族的主要聚居区,以种植业为主,也是古代所称的“中原”。
“不教胡马度阴山”即遏止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
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全诗短短四句,写出了平原与山地气候的差异。
人间四月正是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而在高山古寺之中,山寺桃花始盛开。
这主要是山地海拔高导致气候的垂直变化造成的。
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于地面,因此离地面愈高的大气受热愈少,气温愈低;平均每上升100米温度下降0.6度,由于平原和山地的相对高度较大,所以山顶的气温是山脚气温减去相对温差,故山顶气温要远低于山脚的气温。
又如“南枝向暖北枝寒,一样春风有两般”说明山坡两侧向阳坡与背阳坡的光照及热量的差异。
赵师秀的“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说明梅子黄熟的六月,夏季风北进,雨带随之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阴雨连绵的梅雨天气。
反映了我国南方气候因受来自太平洋暖湿气流影响山色如洗、一派生机的美景。
岑参的“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则是描写我国北方广大地区入冬后的气候状况。
2、诗歌与地形河流知识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由瀑布的高,自然让人联想到庐山海拔之高,不难想象到了夏季人们还要到位于南方的庐山避暑,由于庐山海拔高,山上的气温是较低的。
正如位于赤道上的非洲最高峰乞立马扎罗山上依然白雪皑皑。
又如宋朝苏东坡“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正好是典型的山地地形的描写佳句,反映出庐山的雄奇秀丽。
李白的《将进酒》诗中前二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 这二句描写的是黄河源源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
上句写大河之水天上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
这里的“天上”指的是青藏高原上的巴头面颜喀拉山,黄河从这里发源,曲折东流,沿途接纳了许多支流,经过了5500千米的路程,流入渤海,是我国第二长河。
由于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为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
它与第二级阶梯高出2000-3000米,与平原地区高出3000多米,所以在平原上的人们来看,黄河好似从天而来。
这种落差之大,使黄河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目前,已在干流上相继建立了多个水电站和水利枢纽。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青山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 诗中以“轻舟”沿江下行,来形容长江流速之快。
而“彩云间”三个字,描写白帝城地势之高,以体现长江上下游之间的斜度差距,突出长江上下游的落差之大,说明长江蕴有极其丰富的水能资源。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注入东海。
长江流到四川盆地以东,深切巫山,形成举世闻名的长江三。
由于两岸青山的约束,水流湍急,形成了丰富的水能资源。
李白的《蜀道难》“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 说明蜀道的崎岖与蜀地的闭塞,可以想见以“天府之国”著称的四川盆地,四周被高山峻岭环绕,不难理解贯穿陕西和四川的宝成铁路(宝鸡——成都)和贯通四川到西藏的川藏公路修建工程之艰巨。
3、诗歌与自然景观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
古诗句中的地理知识精选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
ccdba bbacdd 对于第10题现在有一新说法:“春风”实为“春光”,不是什么风! 玉门关,一名小方盘城,在敦煌城西北80公里处,屹立在茫茫的沙漠、戈壁之中,相传和阗玉经此输入中原,故名,是丝绸之路北路必经的关隘。
方形,西、北墙各有一门;背依祁连山脉及其余脉,前接大漠,几百里内无人烟,“一片孤城万仞山”是真实的写照。
敦煌自汉代以后,一直是胡、汉杂居,出塞的时候,羌笛吹奏着离别的《杨柳曲》,其情之惨自是不言而喻了。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度玉门关。
”“春光”现行本作“春风”,实误,就前首句“黄沙直上白云间”而言,黄沙遮天蔽日,春光又怎么能度得到玉门关? 王之涣的《出塞》,既是一首现实主义的诗歌,又是一首浪漫主义的诗歌。
如果按照《全唐诗》本理解的话,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幅情景:游旅之人出了玉门关,面对着无穷无尽的流沙古道,想到随时随地都会有“黄沙直上白云间”的旅途,再回首玉门关,只见孤城独立,而远山苍苍茫茫,耳边回荡着羌笛奏出的哀怨的《杨柳曲》,感叹自己不能生入玉门关了! 所以我们今天解读这首《出塞》,应该是: 黄沙直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度玉门关。
有哪些古文中含有地理知识?随便谈谈就可
古诗词在地理学习中的妙用 [ 作者:杨正义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551 更新时间:2004-4-8 文章录入:qqqqqq ] 在我国浩翰的文学海洋里,有许多描述地理景观、地理规律和原理的名诗佳句。
从小学到高中,我们已学了不少的古诗词。
因此,在学习地理知识时,若能将古诗词进一步深化理解,便会惊奇地发现古诗词中也包含大量的诸如气候、地形、水文等有关地理知识。
下面略举数例,以供同学们参考。
一、古诗词与气候 古诗词中描写气候的句子 很多,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反映了冷锋过境时先刮风后降水(雪)的天气变化特征;“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反映了气温垂直分布的特点,正是因为气温随地势的上升而降低(地势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这一特点,才造成了山上、山下的桃花花期早迟不一这种地理现象;“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睛却有睛”是对流雨的极好写照,从诗句中我们能体会对流雨的特点是:降水强度大,范围小,历时短等。
二、古诗词与地形 我国地域辽阔,地貌类型多样,其成因各有不同。
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等外力作用,也有地壳运动等内力作用。
这在我国古诗词中也有描述。
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可理解为流水侵蚀地貌,即在地壳抬升的情况下流水深切河谷,使得“两岸青山相对出”;“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说明蜀道崎岖,自古闭塞的四川盆地地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正是典型的山地地形的描写佳句,反映出庐山的雄奇秀丽。
三、古诗词与水文 描写水文方面的诗句也不少。
如: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对庐山瀑布的描绘;“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展示了奔腾不息的长江流经三峡时水流湍急、一写千里、气势磅礴的壮观景象;“海潮随月生,江水应春生”、“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既展示了钱塘潮汹涌澎湃卷潮而来的磅礴气势,而且也描绘了潮汐最壮观的时间(八月十八)及潮汐形成的天文因素(月球的引力)。
像上述能表现出如气候、地形、水文、人文等有关地理知识的诗句还有很多,只要同学们在学习中善于发现,善于思考,能将古诗词与地理知识联系起来,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激发我们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
既复习了古诗词知识,又加深了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一箭双雕,岂不快哉!
转帖来的古诗句中的地理知识精选1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
1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反映的地形是(d) a、平原 b、高原 c、山地 d、丘陵 1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反映的地区是(a) a、长江中下游地区 b、江淮地区 c、南岭一带 d、华北平原 14、“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是(d) a、冷锋天气 b、暧锋天气 c、地形雨 d、对流雨 15、“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了生态系统的(c) a、食物链关系 b、金字塔形的营养级关系 c、物质循环 d、能量流动 16、“山岭高,山路长,样样东西用肩扛,半世光阴路上忙”是反映何处过去交通的困难(b) a、四川 b、青藏高原 c、福建 d、云贵高原 17、“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述的瀑布是(b) a、黄果树瀑布 b、庐山瀑布 c、壶口瀑布 d、吊水楼瀑布 18、“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寒山寺”位于(c) a、山西省 b、北京市 c、江苏省 d、浙江省 19、“一年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描述的是哪个城市的气候特征(d) a、台北 b、南宁 c、贵阳 d、昆明 20、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里的“天上”应当指(d) a、地球的大气圈 b、地球的对流层 c、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 d、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 21、“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适用于(c) a、极地地区 b、赤道地区 c、回归线 d、极圈附近 22、“孤帆远景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是指长江的(d) a、源头 b、上游 c、中游 d、下游
诗词中的地理知识(根据诗词回答第3~4题):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因为我国处在北半球,所以在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太阳就像从南边照过来,山的南面和水的北面可以被阳光照射到,所以成为阳面;而山的北面和水的南面阳光照射不到,所以称为阴.衡阳:衡阳位于湖南省南部,地处在蜿蜒千里的湘江中游、五岳独秀的衡山之南.淮阴:1.现淮安市,淮安地处苏北腹地,北接连云港,东北接盐城市,偏南接扬州市,南邻安徽省,西连宿迁市;2.现在的淮安市淮阴区在使用此名.
《中国古诗词大会》中的地理考点有哪些
1、 诗与天气、气候知识“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王之涣《凉州词》解析:诗中后两句从字面意义上讲就是:玉门关外的杨柳不青的原因是由于春风不度造成的,这里的春风当指夏季风。
季风是由于海陆的热力差异导致海陆上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引起一年中盛行风向随季节有规律地向相反或者接近相反的方向变换而形成季风。
夏季北太平洋高压势力大大增强,亚洲大陆上形成印度低压,太平洋暧湿气流便沿着北太平洋西部边缘,以东南风吹到亚洲东南岸,形成东南季风,即夏季风。
在我国把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划分为季风区,夏季风影响不到的地区为非季风区。
季风区与非季风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这条线以东以南为季风区,以西以北为非季风区。
因为玉门关正好位于这条界线以西,关外自然就得不到夏季风的滋润了。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解析:温带大陆地性气候条件早晚温差大的真切实写照旧;“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宋、陆游)解析:形象地说明城市热岛效应现象。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唐、刘禹锡)解析:是四种降雨类型中对流雨的极好写照。
从诗句中或日常生活的感受,我们体会对流雨的特点是降水强度大、范围小、历时短等。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岑参)解析:形象地说明冷锋过境时先刮风后降水或雪的天气变化特征。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解析:阴山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也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在阴山西北植被以草地为主,适宜发展畜牧业,生活着被称为“胡”的少数民族。
阴山东南部即汉族的主要聚居区,以种植业为主,也是古代所称的“中原”。
“不教胡马度阴山”即遏止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解析:全诗短短四句,写出了平原与山地气候的差异。
人间四月正是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而在高山古寺之中,山寺桃花始盛开。
这主要是山地海拔高导致气候的垂直变化造成的。
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于地面,因此离地面愈高的大气受热愈少,气温愈低;平均每上升100米温度下降0.6度,由于平原和山地的相对高度较大,所以山顶的气温是山脚气温减去相对温差,故山顶气温要远低于山脚的气温。
又如“南枝向暖北枝寒,一样春风有两般”说明山坡两侧向阳坡与背阳坡的光照及热量的差异。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解析:说明梅子黄熟的六月,夏季风北进,雨带随之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阴雨连绵的梅雨天气。
反映了我国南方气候因受来自太平洋暖湿气流影响山色如洗、一派生机的美景。
岑参的“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则是描写我国北方广大地区入冬后的气候状况。
2、诗歌与地形河流知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解析:由瀑布的高,自然让人联想到庐山海拔之高,不难想象到了夏季人们还要到位于南方的庐山避暑,由于庐山海拔高,山上的气温是较低的。
正如位于赤道上的非洲最高峰乞立马扎罗山上依然白雪皑皑。
又如宋朝苏东坡“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正好是典型的山地地形的描写佳句,反映出庐山的雄奇秀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解析:这二句描写的是黄河源源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
上句写大河之水天上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
这里的“天上”指的是青藏高原上的巴头面颜喀拉山,黄河从这里发源,曲折东流,沿途接纳了许多支流,经过了5500千米的路程,流入渤海,是我国第二长河。
由于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为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
它与第二级阶梯高出2000-3000米,与平原地区高出3000多米,所以在平原上的人们来看,黄河好似从天而来。
这种落差之大,使黄河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目前,已在干流上相继建立了多个水电站和水利枢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青山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 ——李白《早发白帝城》解析:诗中以“轻舟”沿江下行,来形容长江流速之快。
而“彩云间”三个字,描写白帝城地势之高,以体现长江上下游之间的斜度差距,突出长江上下游的落差之大,说明长江蕴有极其丰富的水能资源。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注入东海。
长江流到四川盆地以东,深切巫山,形成举世闻名的长江三。
由于两岸青山的约束,水流湍急,形成了丰富的水能资源。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 ——李白《蜀道难》解析:说明蜀道的崎岖与蜀地的闭塞,可以想见以“天府之国”著称的四川盆地,四周被高山峻岭环绕,不难理解贯穿陕西和四川的宝成铁路(宝鸡——成都)和贯通四川到西藏的川藏公路修建工程之艰巨。
3、诗...
关于古诗的来源
古诗古诗古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枝奇葩,是祖国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
古 诗词中蕴藏着大量的物理知识,在物理概念教学中有机的插入古诗词有时会 起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作用. 一 利用古诗词创设物理情境、导入物理概念 利用古诗词创设物理情境,可使学生兴趣盎然.教师再因势利导引入物理概念,这样可谓是水到渠成。
例如,讲授分子运动论的概念时,可引用王安石的《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知雪,为有暗香来. 在问学生为什么会有“暗香来”后,学生会引起浓厚的兴趣,稍作讨论 后可顺水推舟引入分子动理论. 再如,讲授相对运动、参照物的知识前可引用宋代诗人陈与义的《襄邑 道中》: 飞花两岸照晚虹,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后两句可用相对运动的知识来解释,因为船与云运动速度相同,以船为 参照物,云是静止的,在此基础上又可以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层楼.”为例,要学生指出白日依山尽的参照物,黄河入海流的参照物。
一些古诗词通俗易懂,读来朗朗上口,脍炙人口、生动形象而有趣,通过古诗词引入物理概念,可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回味无穷,课堂气氛活跃,有事半功倍的功效. 二利用古诗词帮助理解记忆概念 物理概念繁多且表述严密,有相当多的概念不太好理解,学生因对物理 概念理解困难故而对物理望而生畏.若借助于对相关古诗词的分析,可使 学生针对具体问题中的概念,在理解古诗词的基础上逐渐接受和理解物理概念。
例如,分析力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或使物体发生形变时,可引 用刘邦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以及《敕勒歌》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以及《秋歌》“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这些古诗词词义浅显,学生易理解,理解了古诗词含义的同时亦即理解了相应的物理概念. 再如讲授平面镜成象特点时引入高骈的《山亭夏日》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也可引入朱熹的《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样可加深对平面镜成象特点的理解,同时也是对平面镜成象特点在自 然界中存在的涉及,可拓宽学生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又如,理解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和力的分解现象时,分析风筝为什么能浮 在空中的原因,可将清代吴有水的《风筝》介绍给学生. 只凭风力健,不假羽毛丰.红线凌空去,青云有路通. 同时进行受力分析,讲清其道理,效果很好.而在讲授光的直线传播、 影子的形成时,用苏轼的《花影》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重重迭迭上遥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又教明月送将来. 三 利用古诗词深化和应用物理概念 学牛对物理概念的掌握不是靠死记硬背,不是靠生吞活剥,而是靠深刻 理解,靠有机吸收。
如学生学习了光的反射后,对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 是地上霜.”就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再如引入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可使学生在文学欣赏中对参照物、光的反射、力的作用效果等概念得到 深化和升华。
再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气势磅礴的瀑布化作熠熠生辉的银河落下神州,如果没有一定的光学知 识,就不会有对诗中意境的深刻领悟,反过来,在欣赏和领会诗中意境的同 时也是光学知识、力的作用效果知识,能的转化知识在认识上的又一次飞跃。
再如,学习物理后,同学们知道了一些时空概念,再重温李白的《朝发 自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首诗说的是作者和船在空间运动,西辞自帝城,东抵江陵府,乘船顺 流而下,在阵阵猿鸣声中,身处轻舟,但见群山万壑,千姿百态,迎面扑来。
好一幅人舟共融于大自然的山水画,岂不令人心驰神往。
在这幅画中,我们 可以领悟时空概念,相对运动概念、声的概念、力的概念.诗仙未曾想到会 给后人留下一部绝妙的物理教科书. 四 利用古诗词进行素质化教学 物理概念的教学过程要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物理学习方法,有利于培养 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古诗词在这些方面可起到一定的作用. 例如学习物态变化时可利用郑板桥的《江晴》 雾里山疑失,雷鸣雨未休.夕阳开一半,吐出望江楼. 可先要求学生归纳诗中出现的一些物态变化,再要求学生比较区分它们的异同。
再如张继的《枫桥夜泊》: 月落鸟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当学生学习了凝华概念后,对凝华现象及其形成原因有了一个初步了解 后,可要求学生用批判的态度去欣赏鉴别,并说明文学毕竟不是科学,它可 使用想象和夸张的手法,这对强化物理概念,提高教学效果是大有益处的。
再如,学习了机械运动知识后,可引入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 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后两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