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乡的古诗词十首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除夜作 【唐】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愁鬓明朝又一年。
故乡杏花 【唐】司空图寄花寄酒喜新开, 左把花枝右把杯。
欲问花枝与杯酒, 故人何得不同来?江外思乡 【唐】韦庄年年春日异乡悲, 杜曲黄莺可得知。
更被夕阳江岸上, 断肠烟柳一丝丝。
远望 【唐】元稹满眼伤心冬景和, 一山红树寺边多。
仲宣无限思乡泪, 漳水东流碧玉波。
和三乡诗 【唐】高衢南北千山与万山, 轩车谁不思乡关。
独留芳翰悲前迹, 陌上恐伤桃李颜。
乡思 【唐】薛涛峨嵋山下水如油, 怜我心同不系舟。
何日片帆离锦浦, 棹声齐唱发中流。
杂诗 【唐】王维君自故乡来。
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 寒梅着花未?重别周尚书 庾信 南北朝阳关万里路,不见一人归,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人日思归 薛道衡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渭水思秦川》 岑参渭水东流去,何时到澭州,凭添两行泪,寄向故园流。
船瓜洲 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赠吴之山》王间城拆声声夜未央,江云初散水风凉;看君已做无家客,犹是逢人说故乡
带有“乡愁”的诗句
《杂诗》唐.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赏析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我”,不一定是作者),是一个久在异乡的人,忽然遇上来自故乡的旧友,首先激起的自然是强烈的乡思,是急欲了解故乡风物、人事的心情。
开头两句,正是以一种不加修饰、接近于生活的自然状态的形式,传神地表达了“我”的这种感情。
“故乡”一词迭见,正表现出乡思之殷:“应知”云云,迹近噜?,却表现出了解乡事之情的急切,透露出一种儿童式的天真与亲切。
纯用白描记言,却简洁地将“我”在特定情形下的感情、心理、神态、口吻等表现得栩栩如生,这其实是很省俭的笔墨。
关于“故乡事”,那是可以开一张长长的问题清单的。
初唐的王绩写过一篇《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从朋旧童孩、宗族弟侄、旧园新树、茅斋宽窄、柳行疏密一直问到院果林花,仍然意犹未尽,“羁心只欲问”;而这首诗中的“我”却撇开这些,独问对方: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仿佛故乡之值得怀念,就在窗前那株寒梅。
这就很有些出乎常情。
但又绝非故作姿态。
一个人对故乡的怀念,总是和那些与自己过去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人、事、物联结在一起。
所谓“乡思”,完全是一种“形象思维”,浮现在思乡者脑海中的,都是一个个具体的形象或画面。
故乡的亲朋故旧、山川景物、风土人情,都值得怀念。
但引起亲切怀想的,有时往往是一些看来很平常、很细小的情事,这窗前的寒梅便是一例。
它可能蕴含着当年家居生活亲切有趣的情事。
因此,这株寒梅,就不再是一般的自然物,而成了故乡的一种象征。
它已经被诗化、典型化了。
因此这株寒梅也自然成了“我”的思乡之情的集中寄托。
从这个意义上去理解,独问“寒梅著花未”是完全符合生活逻辑的。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昔人已乘白云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八月洞庭秋,潇湘水北流。
还家万里梦,为客五更愁。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
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何处积乡愁,天涯聚乱流。
岸长群岫晚,湖阔片帆秋。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思乡的古诗词十首
何时到澭州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渭水思秦川》 岑参 渭水东流去, 凭添两行泪? 江外思乡 【唐】韦庄 年年春日异乡悲。
春风又绿江南岸, 怜我心同不系舟。
何日片帆离锦浦, 棹声齐唱发中流,不见一人归。
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 愁鬓明朝又一年。
故乡杏花 【唐】司空图 寄花寄酒喜新开。
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杂诗 【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 一山红树寺边多。
仲宣无限思乡泪, 漳水东流碧玉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寄向故园流。
乡思 【唐】薛涛 峨嵋山下水如油,离家已二年, 惟有河边雁。
远望 【唐】元稹 满眼伤心冬景和。
故乡今夜思千里,思发在花前? 重别周尚书 庾信 南北朝 阳关万里路, 轩车谁不思乡关。
独留芳翰悲前迹, 陌上恐伤桃李颜。
和三乡诗 【唐】高衢 南北千山与万山。
人归落雁后。
人日思归 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秋来南向飞。
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 寒梅着花未, 杜曲黄莺可得知。
更被夕阳江岸上, 断肠烟柳一丝丝, 左把花枝右把杯。
欲问花枝与杯酒, 故人何得不同来...
关于乡愁的古诗词
武威春暮闻宇文判官西使还已到晋昌 岑参 片雨过城头,黄鹂上戍楼。
塞花飘客泪,边柳挂乡愁。
白发悲明镜,青春换敝裘。
君从万里使,闻已到瓜州。
送征雁 钱起 秋空万里净,嘹唳独南征。
风急翻霜冷,云开见月惊。
塞长怜去翼,影灭有余声。
怅望遥天外,乡愁满目生。
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 杜甫 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
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
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
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思乡,自古以来一直是诗歌表现的主题之一。
尤其是在交通、通讯极不发达的古代,一旦离乡,前路漫漫,何日是归年;关山重重,乡书谁人传递?于是,远在他乡异地的诗人,常常不禁悲从中来,美丽而忧伤的诗句便汩汩而出,成为了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诗篇。
触景生情。
诗人们魂牵梦萦的思乡之情,往往因遇到某种机缘而奔涌而出。
逆旅夜雨、明月高悬、夕阳西下、塞外芦笛等等,都会牵动诗人对故土的思念。
诗人往往因之而挥洒自己的诗情。
被称做中国第一思乡诗的《静夜思》便是如此: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触发诗人思乡之情的便是秋夜的明月。
深秋之夜,一轮满月挂在天边,月光透过窗户,照在诗人的床前,那么皎洁,以至诗人疑是“地上霜”。
一个“霜”字,不仅写出了月色之白,更给人以清冷孤寂之感。
接着诗人不禁“举”头望月、“低”头思乡,由“望”而“思”,俯仰之间尽显愁思。
诗人仰望着玉盘的明洁,月桂的婆娑,思绪联翩:今夜的月儿多圆啊,可人呢?怎能团圆!于是诗人想起了故乡。
想起了故乡的什么呢?诗人没有具体讲。
还是让我们读者去想象吧。
再来看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这首诗中,也写了月色如霜,也渲染了冷清凄凉的氛围。
这样的景色加上戍卒将士长年生活征战在边关要塞,更觉寂寞。
在这样的氛围中,忽然不知从何处传来幽幽的芦笛声,婉转悲切,如泣如诉。
这袅袅之音,深深地触动了将士们的怀乡之情。
“一夜”可见思绪持续时间之长;“尽望”点出感染范围之大。
同样,李白也写过“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的诗句。
都以芦笛声为诱因,表现深切的思乡之情。
悲凉哀怨,感人至深。
遥思远忆。
上一类的古诗往往是诗人因景物而引起思乡之情,而思乡的具体内容,诗人并没说明。
还有一类诗则是通过思念故乡的具体情景来表现诗人的乡愁。
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便插茱萸少一人。
佳节,本是家人亲友团聚的日子,但诗人却“独”在“异”乡,因而“倍思亲”。
诗人思念什么呢?诗中构想了这样一幅情景:在这重阳佳节,家里的兄弟都登高去了。
他们一个个唱着跳着,欢快热闹。
可就在他们挨个插遍茱萸的时候,遗憾地发现还少了一个人。
兄弟们也许一下子安静下来,手执多出的一棵茱萸念叨着我这个远行人吧。
这里,由“遍插”到“少一人”自然引起了情思。
诗人通过想象出来的情景,曲折地表现自己的乡愁,显得婉约动人。
无独有偶,白居易的《邯郸至除夜思家》也是如此: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远在异乡的诗人,在冬至的夜里,形影相吊。
此时只有灯影相伴,寒气逼人,所以“抱膝”而坐。
孤灯加上冷清,自然会想起家里的温暖,亲情的温馨。
但诗人并没有写自己如何想家,而是猜想家人此时也会坐到深夜,同样在想着自己这个远行人。
他们此时大概正在念叨着我在外地的生活怎样吧。
其实诗人猜想家人想自己,正曲笔表现出自己对家人的深切思念之情,质朴而深情。
问讯梅菊。
“美不美,家乡水;亲比亲,故乡人。
”远在异地,但凡见到故乡的来人时,那种激动欣喜之情可想而知了。
见面时一下子涌上心头的一定有许多情况要打听:家人是否平安?故乡的父老乡亲生活怎样?等等。
但有这样的一位诗人,他并不问这些,而只是问绮窗前的寒梅开了没有: 君从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时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王维《杂诗》 热爱家乡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表现在热爱家乡的山水、土地、风物、人情,以至一草一木上。
你看,诗人问家乡寒梅时是那么仔细——“绮窗前”,那么关切——“著花未?”从中可见诗人对家乡时时怀念的赤子之心。
梅花常是高尚圣洁的象征,诗中的寒梅显然是代表故乡的。
故乡在诗人心目中是何等的美好啊!诗歌从小处着眼,表面看来,似一杯淡水。
其实于平淡处,正含有浓郁的诗情,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强烈眷恋。
我常想,王维写这首诗是不是受南朝陈文学家江总的启发呢?《长安九日》: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园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诗中先写自己“心”与“形”的南辕北辙,形象而精练地写出了自己羁旅远方,心却飞回了故乡。
诗人想念故乡,想象着那篱笆边纯洁美丽的菊花,“今日几花开?”是开了一朵、两朵,还是三朵、四...
仿写乡愁的诗歌
我简单找了找,不知是否可以呀? 乡愁 懵懂时 乡愁是一件温暖的毛衣 穿的人在这头 织的人在那头 上学后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小溪 我站在尽头 母亲在源头 成长中 乡愁是一首悠远的笛乐 他在那头吹 我在这头听 而现在 乡愁是一轮圆圆的明月 看的人在这头 望的人在那头 痛苦 绝望时 痛苦是一次漫长的行程 如此长远 如此累人 孤独时 痛苦是一个人的舞会 开始是自己 结束也是自己 困难时 痛苦是无限延长的空间 我想离开 却找不到出口 疑惑时 痛苦是不断分裂的细胞 解决了这个 那个又开始滋生 幸福 小时侯 幸福是一颗小小的糖果 含在嘴里 却甜在心头 毕业后 幸福是一本厚厚的同学录 人各四方 真情却浓聚一处 后来啊 幸福是一张和美的全家福 时光流逝 但笑容永铸 而现在 幸福是一封暖暖的家书 远在天边 然而温馨眼前参考资料:百度
写几句古代诗人表达乡愁的诗句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秋宵月下有怀 (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中秋月(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 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 玉蟾清冷桂花孤 中秋月(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中秋待月(陆龟蒙) 转缺霜输上转迟 好风偏似送佳期 帘斜树隔情无限 烛暗香残坐不辞 最爱笙调闻北里 渐看星潆失南箕 何人为校清凉力 欲减初圆及午时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宋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山前,浪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中秋登楼望月 (宋 米芾)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倪庄中秋(元好问) 强饭日逾瘦 狭衣秋已寒 儿童漫相忆 行路岂知难 露气入茅屋 溪声喧石滩 山中夜来月 到晓不曾看 诗中乡情 1.君自故乡来。
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 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3.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宋之文《渡汉江》) 4.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 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 5.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薛道衡《人日思归》) 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7.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8.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刘皂《旅次朔方》) 9.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白居易思乡诗三首 望驿台 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邯郸冬至夜思家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南浦别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2.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悲歌》 3.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5.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度大庾岭》 6.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唐.王维《杂诗三首》 7.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8.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菩萨蛮》 9.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0.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11.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漫书五首》 12.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1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1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15.悲莫悲兮生别离——战国.楚.屈原《九歌.少司命》 16.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17.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2008年09月19日 星期五 14:33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2.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 3.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古诗十九首>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 5.近乡情更怯...
表现思乡。
乡愁的诗句
余光中的《乡愁》 【诗歌全文】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When I was a child, my homesickness was a small stamp Linking Mum at the other end and me this. When I grown up, I remained homesick, but it became a ticket By which I sailed to and from my bride at the other end. Then homesickness took the shape of a grave, Mum inside of it and me outside. Now I'm still homesick, but it is a narrow strait Separating me on this side and the mainland on the other. 【主题】这首诗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具体的实物,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了,变成具体可感的东西,表达作者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诗歌评析】 该诗情深意切,既渴望了祖国的统一,又将乡愁描写的淋漓尽致.正像中国大地上许多江河都是黄河与长江的支流一样,余光中虽然身居海岛,但是,作为一个挚爱祖国及其文化传统的中国诗人,他的乡愁诗从内在感情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感情传统,具有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同时,台湾和大陆人为的长期隔绝、飘流到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人的思乡情怀,客观上具有以往任何时代的乡愁所不可比拟的特定的广阔内容。
余光中作为一个离开大陆三十多年的当代诗人,他的作品也必然会烙上深刻的时代印记。
《乡愁》一诗,侧重写个人在大陆的经历,那年少时的一枚邮票,那青年时的一张船票,甚至那未来的一方坟墓,都寄寓了诗人的也是万千海外游子的绵长乡关之思,而这一切在诗的结尾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有如百川奔向东海,有如千峰朝向泰山,诗人个人的悲欢与巨大的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而诗人个人经历的倾诉,也因为结尾的感情的燃烧而更为撩人愁思了,正如诗人自己所说:“纵的历史感,横的地域感。
纵横相交而成十字路口的现实感。
”(《白玉苦瓜》序)这样,诗人的《乡愁》是我国民族传统的乡愁诗在新的时代和特殊的地理条件下的变奏,具有以往的乡愁诗所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
余光中先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热爱中国。
礼赞“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
他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
余光中的这首诗,把{ 祖国大陆}与{台湾 }紧紧地联结在一起,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 }的思想感情 附赠 作者把无形的乡愁比喻化为四种事物,可见作者愁思之重.小时候,作者将乡愁寄托在给家人的书信里,所以将乡愁比喻为邮票;长大后,作者和家人分居两地,很难与家人相见,于是将乡愁寄托在回家的船上,所以把乡愁比喻为船票;后来,母亲去世,作者与母亲再也不能见面,于是作者就将愁绪比喻为坟墓;现在,由于人为的原因,海峡两岸的同胞不能团聚,作者将自己的乡愁比喻为台湾海峡,表达了他期盼祖国大陆的强烈望。
2、结构方面:本诗分四个小节,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将乡愁依次比喻为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结构严谨,很好的表达了本诗的中心。
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以“乡愁诗人”著称,他的一首意蕴深刻,家喻户晓的《乡愁》更是写出了海外游子的思归之情,洋溢着诗人魂牵梦绕的“中国情结”。
一、浓重的文化寻根情结 对故土的眷恋可以说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
余光中的《乡愁》从两个方面着重表现了对祖国大陆的这种文化上的归属感或者叫作落叶归根情结。
首先,余光中先生的《乡愁》从内在感情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感情传统,具有深厚的民族感。
中国诗歌强调含蓄,强调借助意象来表现情与思。
余光中先生借助中国古典诗歌艺术技巧,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四个可感的,和诗人人生的四个阶段息息相关的意象:“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并且巧妙地将乡愁这种抽象的情绪转化为四个意象。
小时候与祖国母亲分隔两地是由于国家政策关系,那时只能通过书信的形式,用一枚小小的“邮票”承载自己厚重的乡愁,一枚小小的“邮票”成了两岸人民情感交流的枢纽,正如杜甫在《春望》中所写下的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书信蕴含了中国人民多少的苦难与思念呀。
到了中年,作者成家立室之后依然不能摆脱这种隔岸的牵挂。
本应幸福,温馨而甜蜜的婚姻却变成了海上旅途的疲乏,孤独,一张张旧“船票”饱含和多少空虚的岁月和相聚的感动,一张张旧“船票”割断了无数鸳鸯梦。
而最令诗人痛心疾首的是自己朝思暮想要回去探望的老母亲,却在苦苦的等待和思念中烟消云散,被一撮刺眼的黄泥永远地掩埋在自己苦思的故土里,一方短短的“坟墓”却成了生与死无法逾越的长城,一方短短的“坟墓”却成了叫人销魂的思念。
余光中先生在叙述自己思乡的感情基础上,将这种情感体验流露到每一位中国人的心中,将所有海外游子,港澳台同胞们乡愁的心声用一湾浅浅的海峡展现给了祖国同胞,将这种乡愁的中华民族本...
思乡的古诗词和诗歌
《乡愁》 作者:席慕容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别离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 《思乡夜》 作者:迷失的稻草人 不经意的一抬头 天上的月儿不知何时 又开始圆了 柔和的月光使我又想起 父亲的嘱咐 母亲的叮咛 在出租屋的白炽灯下 怀念千里外那盏熟悉的灯光 和灯光下慈祥的面容 今夜 母亲是否又独依门栏 遥望着我曾离去的方向 说:又一年了...... 而我只有就着乡愁 用廉价的老酒 把自己灌醉在 月色最美的这些晚上 醉吟着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 《思乡词》 作者:刘星辰 一抹晚霞 带走了白日的阳 一杯浓酒 却带不走丝丝的伤 一池杨花青莲水 一捧秦淮笼沙月 芊芊细手弄青云 盈盈笑语叹歌声 回忆无奈秦汉月 此身落魄巴蜀地 日日伤怀悔不该 步步维艰道苦难 入乡随俗实不易 悔来无济异乡人 人不寐冷月如霜 心难安家在何方 ﹍﹍﹍﹍﹍﹍﹍﹍﹍﹍﹍﹍﹍﹍﹍ 《月夜思乡》 作者:贾源 今晚饮一壶月色 想念蛙声鼓响 向着故乡的方向 北方的风带着惆怅 一路的风尘碌碌 似淡淡的银色清光 世事的艰辛 都燃烧在胸膛 一杯久聚的愁绪 饮醉了天上的月亮 看不清四周的景物 朦胧着泪眼如霜 梧桐咋绿还黄 斑驳在衰老的池塘 不见了树上的鸣蝉 无法对着故乡吟唱 ﹍﹍﹍﹍﹍﹍﹍﹍﹍﹍﹍﹍﹍﹍﹍ 《思乡夜》 作者:怀繄 清风私入帐,好梦半成殇。
夜雨敲窗柩,栀花落坳塘。
无情应是月,有意断愁肠。
漫漫乡园路,龙钟泪两行。
﹍﹍﹍﹍﹍﹍﹍﹍﹍﹍﹍﹍﹍﹍﹍ 《思乡情》 作者:林雨荷 晚霞的余晖 撒在乡间的小路上 走进乡村 白色的炊烟 我心中的河流永远流淌 唱着歌谣 踏上有梦的长途 这条小路我熟悉 就像自己的眼睛 路两旁 树影婆娑 野花清香 听小桥流水 看群鸭离河 绿柳成行 花儿绽放 流水倒映着远去的梦想 归来的我 手握着盛满思念的瓶子 生怕破碎 家乡的路上 依然有我的影子 越拉越长 ﹍﹍﹍﹍﹍﹍﹍﹍﹍﹍﹍﹍﹍﹍﹍ 《思乡愁》 作者:夣中锝涙 月牙弯弯思乡愁 问候远方父母泪 儿,对着家乡方向 再次泪流满面 随着夜色渐渐入夜 城市的星空 依旧是那么炫丽夺目 家乡的那一片天 一片足迹踏便 熟悉的脚步声 一步一步地醒来 多少年了,不变的是你们温暖的话语 儿啊!要注意好身体 儿啊!不要挂念我们 儿啊!你要好好工作 脑海里辗转难眠 第二天 我便踏上了征程 晃悠悠地 数不清是多少日日夜夜 那夜,那晚 我真的回来了 爸爸妈妈 此时,新年的钟声已然敲起 ﹍﹍﹍﹍﹍﹍﹍﹍﹍﹍﹍﹍﹍﹍﹍ 《望月思乡》 作者:智宸小哲 中秋已经到来, 人又何在, 望着月亮发呆, 泪又下来。
站在故乡外, 心情时好时坏, 人在远方等待, 花又败, 铺满尘埃。
想起母亲的慈爱, 多少有些感慨。
只想说! 今夜的明月, 不亮、不白。
﹍﹍﹍﹍﹍﹍﹍﹍﹍﹍﹍﹍﹍﹍﹍ 《思乡的日子太悠长》 作者:林雨荷 月光明亮 站在窗前静静地凝望 思乡的日子总是太悠长 岁月无情 人又情 无论天涯海角 无论风雨雪霜 月圆月缺独自尝 有时踏上归乡路 美好回忆常怀想 路边小草 林中小溪 山中野花…… 每一处都是我熟悉的地方 亲吻着它 温暖着我 田间地头 有我劳作的足迹 果园周边 有我的歌声在飞扬 思绪在云中游走 心情在风中畅想…… 思乡的日子 总是伴我人生路上太长太长…… 回忆在每一天 家乡的美丽永在心里珍藏 ﹍﹍﹍﹍﹍﹍﹍﹍﹍﹍﹍﹍﹍﹍﹍ 《异思乡》 作者:落幕的伤 残云几许孤风傲, 举杯询月故何归。
一别根地已数载, 奈何生世怎由随。
不赏它地异风情, 单思乡故复土新。
在古诗词的长廊中品味乡愁,让人感怀千年往事的悠长。
奔波漂泊的诗人笔下常常集结着梦牵魂绕的乡愁。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漂流在外的游子,在落日行将西下的时候,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浩浩长江,袅袅烟波更添离情别绪,崔颢在黄鹤楼上发出的叹息,成为登高处对于乡愁最典型的咏叹。
透着些许豪迈,却难掩缠绵思乡之情。
相比之下,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则成为低回处对于乡愁的最感人的排遣。
虽然直白如话,却是离情万种。
彼情彼景,早把千万种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写在脸上,留在天地间。
思乡之情如此之切,又有了柳宗元笔下的“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是什么样的思乡之情,直教得诗人恨不得将千山万峰化作千万个眺望家乡的身躯,站在峰头一起凝望故乡。
唯有情之切,才会如此张开想象的翅膀;唯有爱之深,一腔乡愁才化作千古佳句。
这样的乡愁牵着你,引着你,一程程,一步步,山山水水入诗来。
山水承载着乡愁,乡愁赋予古诗词以魂魄。
有关“乡愁”的古诗词
《杂诗》唐.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赏析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我”,不一定是作者),是一个久在异乡的人,忽然遇上来自故乡的旧友,首先激起的自然是强烈的乡思,是急欲了解故乡风物、人事的心情。
开头两句,正是以一种不加修饰、接近于生活的自然状态的形式,传神地表达了“我”的这种感情。
“故乡”一词迭见,正表现出乡思之殷:“应知”云云,迹近噜?,却表现出了解乡事之情的急切,透露出一种儿童式的天真与亲切。
纯用白描记言,却简洁地将“我”在特定情形下的感情、心理、神态、口吻等表现得栩栩如生,这其实是很省俭的笔墨。
关于“故乡事”,那是可以开一张长长的问题清单的。
初唐的王绩写过一篇《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从朋旧童孩、宗族弟侄、旧园新树、茅斋宽窄、柳行疏密一直问到院果林花,仍然意犹未尽,“羁心只欲问”;而这首诗中的“我”却撇开这些,独问对方: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仿佛故乡之值得怀念,就在窗前那株寒梅。
这就很有些出乎常情。
但又绝非故作姿态。
一个人对故乡的怀念,总是和那些与自己过去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人、事、物联结在一起。
所谓“乡思”,完全是一种“形象思维”,浮现在思乡者脑海中的,都是一个个具体的形象或画面。
故乡的亲朋故旧、山川景物、风土人情,都值得怀念。
但引起亲切怀想的,有时往往是一些看来很平常、很细小的情事,这窗前的寒梅便是一例。
它可能蕴含着当年家居生活亲切有趣的情事。
因此,这株寒梅,就不再是一般的自然物,而成了故乡的一种象征。
它已经被诗化、典型化了。
因此这株寒梅也自然成了“我”的思乡之情的集中寄托。
从这个意义上去理解,独问“寒梅著花未”是完全符合生活逻辑的。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昔人已乘白云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八月洞庭秋,潇湘水北流。
还家万里梦,为客五更愁。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
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何处积乡愁,天涯聚乱流。
岸长群岫晚,湖阔片帆秋。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