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妈祖的诗句
湄洲妈祖 柯居安 湄洲形胜地,千里拜神明。
显赫敷功德,慈悲佑人民。
灵威昭日月,震旦护乾坤。
圣母神威远,九州万古春。
登湄洲岛有感 陈建英 暮春文苑集名流,来作湄洲一日游。
野渡车横途欲塞,名蓝香盛殿如浮。
登瀛顿作超尘想,渡海全消逐浪忧。
端为和平资大用,非徒风险女神求。
妈祖颂(二首) 郑海峰 一 湄洲天后有神宫,祀典闽台两岸同。
慧眼预知晴雨候,慈心每治病愁容。
闻声救险显奇迹,护国庇民树大功。
几处阳春三月里,震天鼓乐香花江。
二 有德于民堪配天,红灯高举胜群仙。
千秋长壮航人胆,四处扶危旅客安。
圣绩显昭六甲海,威灵稳镇三宝船。
拯救苍生赓普渡,和风甘雨乐安然。
妈祖颂 王乐平 狂澜得挽溯湄洲,浪静风平喜断愁。
功并娲皇承德泽,恩齐大士仰神庥。
灵昭海表千秋在,绩着人间万古留。
历代铭旌称天后,万民歌颂世同讴。
定风波·湄屿潮音 马国泰 万里潮来诉故情,八方雁过总留声。
圣母庙前鱼亦跃,归朴,三山龙舞伴歌鸣。
朝拜虔诚心事吐,寻祖。
慈航普渡塔灯明。
皓月当空帆照影,风静,赏心湄屿碧波平。
湄洲妈祖庙 林天祥 叆叇卿云瑞气浮,水天掩映似仙洲。
潮音清脆岸边拍,雕像玲珑峰顶留。
护海威灵扬百域,升天古迹阅千秋。
更喜祖宫人景仰,两岸心香岁岁稠。
游湄洲岛 许祖华 湄洲岛上景媚妍,带水依依入梦牵。
妈祖英灵祈有应,炎黄裔胄月同圆。
湄洲纪游 许宗快 湄洲岛上喜优游,海抱山环眼底收。
隐隐苍林融水色,层层白浪洗沙丘。
方惊庙阁穿云壮,又敬默娘济世猷。
熙攘人流欢未已,争谈美景胜琼楼。
圣墩祖庙迎神歌、送神歌(二首) 宋 廖鹏飞 一、迎神歌 神之来兮何方?戴玄冠兮出琳房。
玉鸾佩兮云锦裳,俨若荐兮爇幽香。
鼓坎坎兮罗杯觞,奠桂酿兮与椒浆。
岁岁祀兮民乐康,居正位兮福无疆。
二、送神歌 神之往兮何所?飘葳蕤兮步容与。
礼终献兮彻其俎,鹤驾骧兮云旗举。
灵恍惚兮非一处,江之墩兮湄之屿。
旗摇摇兮睇莫睹,稽首送兮拜而俯。
题顺济庙 宋 黄公度 枯木肇灵沧海东,参差宫殿崒晴空。
平生不厌混巫媪,已死犹能效国功。
万户牲醪无水旱,四时歌舞走儿童。
传闻利泽至今在,千里危樯一信风。
诉衷情·莆中酌献白湖灵惠妃(三首) 宋 赵师侠 一 神功圣德妙难量。
灵应着莆阳。
湄洲自昔仙境,宛在水中央。
孚惠爱,备祈禳。
降嘉祥。
云车风马,肸蠁来歆,桂酒椒浆。
二 茫茫云路浩无边。
天与水相连。
舳舻万里来往,有祷必安全。
专掌握,雨旸权。
属丰年。
琼卮玉醴,飨此精诚,福庆绵绵。
三 威灵千古护封圻。
十万户归依。
白湖宫殿云耸,香火尽虔祈。
倾寿酒,诵声诗。
谅遥知。
民康物阜,雨润风滋,功与天齐。
白湖庙二十韵 宋 刘克庄 灵妃一女子,瓣香起湄洲。
巨浸虽稽天,旗盖俨中流。
驾风樯浪舶,翻筋斗千秋。
既而大神通,血食羊万头。
封爵遂綦贵,青圭蔽珠旒。
轮奂拟宫省,盥荐皆公侯。
始盛自全闽,俄遍于齐州。
静如海不波,幽与神为谋。
营卒尝密祷,山椒立献囚。
岂必如麻姑,撒米人间游。
亦窃笑阿环,种桃儿童偷。
独于民锡福,能使岁有秋。
每至割获时,稚耄争功酬。
坎坎击社鼓,呜呜缠蛮讴。
常恨孔子没,豳风不见收。
君谟与渔仲,亦未尝旁搜。
束晳何人哉,愚欲补前修。
缅怀荔台叟,纪述惜未周。
他山岂无石,可以砻且锼。
吾老毛颖秃,安能斡万牛。
急求一句描写妈祖的诗?
相传妈祖的真名为林默, 林默娘,诞生于宋建隆元年(960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
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逝世。
妈祖,又称天妃、天后、天上圣母、娘妈,是历代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祇。
古代在海上航行经常受到风浪的袭击而船沉人亡,船员的安全成航海者的主要问题,他们把希望寄托于神灵的保佑。
在船舶启航前要先祭天妃,祈求保佑顺风和安全,在船舶上还立天妃神位供奉。
编辑本段妈祖其人 妈祖生于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三月甘三日,祖父林孚,官居福建总管。
父林愿(惟殷),宋初官任都巡检。
在她出生之前,父母已生过五个女儿,盼望再生一个儿子,因而朝夕焚香祝天,祈求早赐麟儿,可是这一胎又是一个女婴,父母有些失望。
就在这个女婴将要出生前的那个傍晚,邻里乡亲看见流星化为一道红光从西北天空射来,晶莹夺目,照耀得岛屿上的岩石都发红了。
所以,父母感到这个女婴必非等闲之女,也就特别疼爱。
因为她出生至弥月间都不啼哭,便给她取名林默,父母又称她为林默娘,默娘。
林默幼年时就比其他姐妹聪明颖悟,八岁从塾师启蒙读书,不但能过目成诵,而且能理解文字的义旨。
长大后,她决心终生以行善济人为事,矢志不嫁,父母顺从她的意愿。
她专心致志地做慈善公益的事业,平素精研医理,为人治病,教人防疫消灾,人们都感颂她。
她性情和顺,热心助人。
只要能为乡亲排难解纷,她都乐意去做,还经常引导人们避凶趋吉。
人们遇到困难,也都愿意跟她商量,请她帮助。
生长在大海之滨的林默,还洞晓天文气象,熟习水性。
湄洲岛与大陆之间的海峡有不少礁石,在这海域里遇难的渔舟、商船,常得到林默的救助,因而人们传说她能“乘席渡海”。
她还会预测天气变化,事前告知船户可否出航,所以又传说她能“预知休咎事”,称她为“神女”、“龙女”。
宋太宗雍熙四年九月初九,是年仅二十八岁的林默与世长辞之日。
编辑本段妈祖成神及崇拜 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妈祖时年二十八岁。
在重阳节的前一天,妈祖对家中人说:“我心好清净,不愿居于凡尘世界。
明天是重阳节,想去爬山登高。
预先和你们告别。
”大家都以为她要登高远眺,不知将成仙。
第二天早上,妈祖焚了香,念了经,与诸姐说:“今天要登山远游,实现自己的心愿,但道路难走而且遥远,大家不得与我同行,”诸姐笑着安慰她说:“要游去游就是了,何须多虑呢!”妈祖于是告别诸姐,直上湄峰最高处,这时,只见湄峰顶上浓云四合,一道白气冲上天空,仿佛听见天空有丝竹管弦奏起的仙乐声,直彻云天,彩虹辉映,妈祖乘长风驾祥云,翱翔于苍天皎日间。
俯视人世,若隐若现。
忽然彩云布合,不可复见。
湄洲人仰头望去,无不欷嘘惊叹。
此后妈祖经常显灵,乡亲们时常能看到她在山岩水洞之旁,或盘坐于彩云雾霭之间,或朱衣飞翔海上。
常示梦显圣,救人急难,护国佑民。
于是乡里之人就在湄峰建起祠庙,虔诚敬奉,后人前来朝拜者,络绎不绝。
因默娘生前与民为善,升化后被沿海人民尊为海上女神,立庙祭祀。
后屡显灵应于海上,渡海者皆祷之,被尊为“通灵神女”,庙宇遍海甸。
妈祖信仰从产生至今,经历了一千多年,作为民间信仰,它延续之久,传播之广,影响之深,都是其他民间崇拜所不曾妈祖节有过的。
历代皇帝的崇拜和褒封,使妈祖由民间神提升为官方的航海保护神,而且神格越来越高,传播的面越来越广。
由莆邑一带走向五湖四海,达到无人不知,无神能替代的程度。
宋代以前提到妈祖的显圣,始于北宋·宣和四年(1122年)路允迪出使高丽,“感神功,奏上。
立庙江口祀之,(徽宗)赐顺济庙额。
”其后宋·妈祖的加封原因皆为“神雾神济兴、泉饥”,“以神助火焚强寇”(《湄洲屿志略·卷二·封号》)。
从宋高宗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起至清朝,历代皇帝先后36次册封,封号由2字累至64字。
爵位由“夫人”、“妃”,明永乐封“天妃”,立庙京师,而至清康熙二十三年(1648年)封“天后”。
并列入国家祀典,进行春秋祭祀。
因而民间对妈祖的信仰愈加固定,“海神”的地位愈加牢固。
千年来,在莆田民间保留了不少有关妈祖的民俗,反映了妈祖信仰的具体特点。
其信奉礼俗及妈祖的言行、品性等逐渐被民间吸收,形成许多俗例。
编辑本段妈祖崇拜地域 妈祖,作为民间神祈,护航海神,自宋经元、明、清等几代传播迄今已历千年以上。
奉祀妈祖的宫庙,在中国沿海各省、市,以及内地除青海、新疆、西藏等3省、区以外的其他省份,都有妈祖庙。
《妈祖宫集成》乃汇集全国30个省、市(包括港澳地区)500多县、市有关节妈祖宫庙的记载而成。
随着元明清之间航泫交通的日益发达,也随着华人足迹遍及全球,其中包括日本、东南亚、加拿大、美国乃至法国巴黎等。
妈祖,又称天妃、天后、天上圣母、娘妈,是历代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祗。
古代在海上航行经常受到风浪的袭击而船沉人亡,船员的安全成航海者的主要问题,他们把希望寄托于神灵的保佑。
在船舶启航前要先祭天妃,祈求保佑顺风和安全,在船舶上还立天妃神位供奉。
...
妈祖文化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妈祖文化!
关于妈祖文化,历史上许多著名学者都曾涉猎这个领域,现代专家学者也进行认真的研究,1987年,莆田举行妈祖千年祭学术研讨会,与会的专家、学者着重从妈祖文化的内涵和外延进一步进行研讨。
从妈祖文化的内涵来说,妈祖短暂的一生虽未留下什么著作,也谈不上有什么思想体系,但她的热爱劳动、热爱人民、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高尚情操和英雄事迹,却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形成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
妈祖牺牲之后,人们就按自己的愿望和理想,进一步把她塑造成为一位慈悲博爱、护国庇民、可敬可亲的女神,其目的仍是为了化育子孙后代和弘扬民族精神。
“传闻利泽至今在”,“已死犹能效国功”──这是宋代状元黄公度的诗句;“但见舢舻来复去,密俾造化不言功”──这是宋代学者陈宓的诗句;“普天均雨露,大海静波涛”──这是元代诗人张翥的诗句;“扶危济弱俾屯亨,呼之即应祷即聆”──这是明成祖永乐皇帝的题诗。
以上这些诗名既是对妈祖精神的高度概括,而又说明历代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都很重视发挥妈祖的教化功能,希望使这一民间信仰成为促进国家昌盛、民族团结、民生富饶的推动力。
从这个意义上说,妈祖精神无疑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
从妈祖文化的外延来说,则是指妈祖信仰持续一千年来形成许多值得我们深入研讨和借鉴的相关学术文化课题。
在中外关系史上,妈祖信仰与我国古代许多和平外交活动有密切关联,诸如宋代的出使高丽,明代的郑和七下西洋历访亚非40多国,明、清两朝持续近500年的对古琉球中山国的册封等等,都是借助妈祖为精神支柱而战胜海上的千灾万劫,圆满地完成了和平外交的任务。
外交使节们为报答妈祖神功,写下了大量颂圣文章,而这些原始资料对澄清一些历史遗留的争议很有作用。
即如郑和的《天妃灵应之记》碑详细记录七下西洋的过程,对史书记载的讹误和不足起到了订正和补充的作用。
清康熙二十二年中国册使汪楫所著《使琉球杂录》详述在妈祖庇佑下,封船如“凌空而行”,飞速通过钓鱼屿、黄尾屿、赤屿而进入琉球国境的姑米山、马齿山海域,使迎接天使的大夫郑永安惊叹如“突入其境”。
由此记载可证,钓鱼岛列岛自古就是跟台湾连结在一起的中国领土。
在反侵略战争史上,有关古籍曾记载中国水师将领依恃妈祖庇护多次把殖民主义者驱逐出澎湖海域的史实。
澎湖妈祖庙迄今尤存一块“沈有容谕退红毛番韦麻郎”的石碣,这是明万历三十二年(1640年)荷兰殖民者企图强占澎湖,沈有容从厦门率船队抵达澎湖,令其无条件撤离后的刻石纪功。
明天启四年(1624年),中国水师复在澎湖克敌制胜,迫使侵略军首领牛文来律在妈祖庙签字投降。
至于妈祖助潮让郑成功的舰队顺利进入台湾鹿耳门港的传说,则在台湾已家喻户晓。
汕尾大德妈祖灵签解签全部
愿郎到口莫嫌涩。
蕉叶长大难遮阳,蔗花虽好不禁霜。
蕉肥蔗老有人食,欲寄郎行愁路长。
郎行赠妾猩猩木。
愿郎摘花连叶摘,蘸得蒟酱待劝郎,到死心头不肯离,柴枝离树何时还。
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
树头结得相思子,可是郎行思妾时? 手握柴刀入柴山。
满拟待郎十年好,柴心未断做柴攀。
郎自薄情出手易郎家住在三重浦,妾家住在白石湖。
路头相望无几步,郎试回头见妾无? 韭菜花开心一枝,妾赠郎行蝴蝶兰,蝶翅低垂那得干? 郎捶大鼓妾打锣,稽首天西妈祖婆。
今生够受相思苦,乞取他生无折磨。
绿荫阴处打槟榔,教郎大步郎宽宽,五年未满愁心肝。
猩红血泪有时尽,花正黄时叶正肥。
芋芒花开直胜笔,梧桐揃尾西照日。
郎如雾里向阳花,妾似风前出头叶。
教郎早来郎恰晚,个中甘美郎细尝...
妈祖文化现状
关于妈祖文化,历史上许多著名学者都曾涉猎这个领域,现代专家学者也进行过认真的研究,1987年,莆田举行妈祖千年祭学术研讨会,与会的专家、学者着重从妈祖文化的内涵和外延进一步进行研 讨。
从妈祖文化的内涵来说,妈祖短暂的一生虽未留下什么著作,也谈不上有什么思想体系,但她的热爱劳动、热爱人民、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高尚情操和英雄事迹,却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形成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
妈祖牺牲之后,人们就按自己的愿望和理想,进一步把她塑造成为一位慈悲博爱、护国庇民、可敬可亲的女神,其目的仍是为了化育子孙后代和弘扬民族精神。
“传闻利泽至今在”,“已死犹能效国功”——这是宋代状元黄公度的诗句;“但见舢舻来复去,密俾造化不言功”——这是宋代学者陈宓的诗句;“普天均雨露,大海静波涛”——这是元代诗人张翥的诗句;“扶危济弱俾屯亨,呼之即应祷即聆”——这是明成祖永乐皇帝的题诗。
以上这些诗名既是对妈祖精神的高度概括,而又说明历代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都很重视发挥妈祖的教化功能,希望使这一民间信仰成为促进国家昌盛、民族团结、民生富饶的推动力。
从这个意义上说,妈祖精神无疑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
从妈祖文化的外延来说,则是指妈祖信仰持续一千年来形成许多值得我们深入研讨和借鉴的相关学术文化课题。
在中外关系史上,妈祖信仰与我国古代许多和平外交活动有密切关联,诸如宋代的出使高丽,明代的郑和七下西洋历访亚非40多国,明、清两朝持续近500年的对古琉球中山国的册封等等,都是借助妈祖为精神支柱而战胜海上的千灾万劫,圆满地完成了和平外交的任务。
外交使节们为报答妈祖神功,写下了大量颂圣文章,而这些原始资料对澄清一些历史遗留的争议很有作用。
即如郑和的《天妃灵应之记》碑详细记录七下西洋的过程,对史书记载的讹误和不足起到了订正和补充的作用。
清康熙二十二年中国册使汪楫所著《使琉球杂录》详述在妈祖庇佑下,封船如“凌空而行”,飞速通过钓鱼屿、黄尾屿、赤屿而进入琉球国境的姑米山、马齿山海域,使迎接天使的大夫郑永安惊叹如“突入其境”。
由此记载可证,钓鱼岛列岛自古就是跟台湾连结在一起的中国领土。
在反侵略战争史上,有关古籍曾记载中国水师将领依恃妈祖庇护多次把殖民主义者驱逐出澎湖海域的史实。
澎湖妈祖庙迄今尤存一块“沈有容谕退红毛番韦麻郎”的石碣,这是明万历三十二年(1640年)荷兰殖民者企图强占澎湖,沈有容从厦门率船队抵达澎湖,令其无条件撤离后的刻石纪功。
明天启四年(1624年),中国水师复在澎湖克敌制胜,迫使侵略军首领牛文来律在妈祖庙签字投降。
至于妈祖助潮让郑成功的舰队顺利进入台湾鹿耳门港的传说,则在台湾已家喻户晓。
在海上交通贸易及沿海港口开发的历史上,更与妈祖信仰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我国从东北至华南,许多著名的港口城市的开发史几乎都跟妈祖庙息息相关。
“先有娘娘庙,后有天津卫。
”这句谚语是对天津港口起源的形象化说明。
宋代华亭(即上海)、杭州、泉州、广州四大市舶司均与妈祖庙建在一起。
还有营口、烟台、青岛、连云港等都是以妈祖庙的兴建为标志,使荒凉的渔村变为繁荣的港口城市。
香港北佛堂摩崖石刻和《九龙彭蒲罔村林氏族谱》关于妈祖信仰自南宋传入的记载,则成为香港历史文献记载的第一笔。
澳门地名的葡萄牙语称作MACAU,就是粤语“妈阁”的音译。
台湾同胞把早期的分灵妈祖称为“开台妈祖”,这更充分说明妈祖渡台和宝岛开发是直接关联的。
在科学技术史上,妈祖庙也有其独特的地位。
古代一种航海习俗:在新船下水出航时,必须同时制作一只模型供奉在妈祖庙内,这样妈祖就会时刻关心此船的安全。
所以许多妈祖庙内便留下了大量的古代船模。
山东长岛庙岛与妈祖庙的古船模多达350多只,包括福船、沙船和民族英雄“邓世昌”供奉的“威远号”军舰模型。
这些船模成为研究我国古代造船历史的重要资料。
现存一批妈祖庙古建筑,如福建泉州、山东、江西景德镇、广东澄海、贵州镇远和宁波庆安会馆等天后宫,从庙宇结构造型到各类雕刻构件,都是极为珍贵的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品。
此外,各地妈祖庙还保存一些特殊的科技文物。
如莆田涵江天后宫存有一幅明代星图,是研究我国古代利用星图定向航海的难得实物资料。
天津天后宫所存的灭火“水机”,是迄今发现最早的机械消防器材之一。
妈祖文化的外延仅直接记载妈祖信仰的历史文献资料最保守的估计超过一百万字。
它涉及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学、艺术、教育、科技、宗教、民俗、华侨、移民等领域的许多课题,内容相当丰富,史料价值很高。
妈祖民间信仰的学术价值在本世纪70年代起就引起学者的注意,作为一门学问进行研究。
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顾颉刚、客肇祖先后发表了多篇关于《天后》的论文,在学术界引起反响。
台湾学者李献璋自60年代起,经过20年的研究,终于写成了《妈祖信仰研究》一书,成为妈祖研究第一部学术性较高的专著。
妈祖故里的学者自80年代起,掀起了妈祖研究热潮,先后举办...
东南沿海居民为什么要敬奉妈祖?
在中国东南沿海,妈祖是人们崇奉的护航女神。
相传妈祖出生于960年,是福建省莆田县湄州 岛的一个武将的女儿。
因为出生时听不到她的啼哭声,所以取名叫林默娘。
聪明善良的默娘跟着一位高僧学到了踏海不沉的法术,十五岁的她就经常划着小船在海上巡回,为渔船引路,救护乡亲。
在她二十八岁那年,——天,她听说有艘深夜返港的渔船被暴风雨打翻了,于是,她立即去营救。
渔民们都获救了,可是她自己因为过于劳累,上岸不久就死了。
乡亲们为了纪念舍己救人的林默娘,为她塑像立庙,尊她为妈祖神。
后来出现了许多妈祖显灵救人的传说。
有人说妈祖经常身披红衣,在海上巡游救难;有的说,遇上海难高呼妈祖,海面上便会有鸟或灯火出现指引方向。
宋、元、明、清的历代皇帝还曾先后封她为夫人、天妃、天后。
现在,我国台湾岛上有兰百多座妈祖庙,规模最大的在云林县北港镇,也被称为朝天宫、茎庙。
每到农历一月,来自全岛各地的进香团络绎不绝,人数多达数十万,尤其在三月廿三妈祖诞辰前后,香客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