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李煜的代表词
最有代表性的是这几首:《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浪淘沙】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 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沉腰潘鬓销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乌夜啼】 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 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 留人醉, 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用一句恰当的话形容李煜
用“粗服乱头”来形容李煜的词最恰当不过。
每每细读李煜的词作,不无觉得是在翻阅着一个帝王的成长与血泪史。
从最初的《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到《浪淘沙》(帘外雨潺潺),从一个江南大国的皇子,南唐属国的皇帝,沦为破国亡家的降臣,四十二年间,李煜仿佛是做了一个繁华但又凄凉的梦。
在这一场梦中,虽没有身为帝王应有的魄力,但为后人留下了为数不多却堪称是词坛不朽的词作,国后的词作尤其是其亡国后的词作。
李煜的词作在词坛上的影响力,不亚于唐朝杜甫。
王国维《人间词话》评价到:“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晚清王鹏运亦在《半塘老人遗稿》中所说:“盖间气所钟,以谓词中之帝,当之无愧色矣。
” 李煜的亡国后的词作,从字里行间不无透露着真率的情绪与血泪的倾述。
因为真率,所以他的倾述毫无做作,因而即使是了了数语,亦能让人忘却他是一个亡国帝王,只记得他是一个词中的苦情者。
在词作中,李煜是如何将性情中的真率融入不幸的命运遭际中,使得词的情感深度加深,词境与众不同?本文将对李煜亡国后词作进行探究分析。
一、巧用白描 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中说:“王嫱、西施,天下美妇人也,严妆佳,淡妆亦佳,粗服乱头,不掩国色。
飞卿,严妆也;端己,淡妆也;后主,则粗服乱头矣。
”用“粗服乱头”来形容李煜的词最恰当不过。
细读李煜的词,不难发现,他极少用典,而多用平直的白描手法。
白描手法丝毫没有减少李煜词作的风彩,反而更显出他的“神秀”(王国维),因而使得他的真率和血泪自然流露。
《临江仙》(樱桃落尽春归去)就是体现其白描手法的很好例子。
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金粉双飞。
子规啼月小楼西。
画帘珠箔,惆怅卷金泥。
门巷寂寥人去后,望残烟草低迷。
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整首词共写了16种意象,通过对这16种意象的描写串联,将一副帝王与繁华盛景作最后告别的迷烟袅袅、欲语无言的别离图形象地描写出来。
全词不着一字华丽修辞,更无重文叠字,一切都是娓娓道来,全无人工砌凿痕迹。
这就是李煜的过人之处。
词中“樱桃”、“金粉”、“凤凰儿”等意象是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李煜再熟悉不过的,因而运用起来如鱼得水。
意象的串联,我们不难看出,这是一个帝王对过往酒醉金迷生活的不舍,对从此成为阶下囚的恐慌。
回首恨依依,不是恨人,只是恨从此太平不在。
在自己命运如直坠地狱的时刻,李煜似乎没太多的顾忌,只是一如既往地坦率地表达自己的心绪,沿袭了自己一贯的写词作风,真率之至。
真率之余,却又不可忽视其中的化不开的愁去惨淡。
如果说《临江仙》是意象的白描,那《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就是其感情的白描。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
最是他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几曾识干戈”,试问世上有几个帝王敢如此呼出这样一句辩解?只有李煜,只有他才敢如此。
面对国破家亡,自己的无力回天,归为一句“几曾识干戈”。
我们即痛恨他的无能,未能深识亡国的本质,但又只能报以一个叹息。
“几曾识干戈”、“垂泪对宫娥”,这两句李煜的性情写真,后人多为不予赞同,认为这不是一个帝王该有的风貌。
他生来本是词人,而不应是帝王。
而又因他的真率,让我们在叹息之余多了一份感同身受的怜惜。
二、比喻——化虚为实 运用比喻手法,往往能够使诗中可意会不可言传之情、之物能够形象生动,跃然纸上。
愁,本是人的一种情感,无形无影,但是在李煜的词中,我们却能真切地感知。
这得益于李煜在词中所运用的比喻手法。
《相见欢》中,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离愁是什么,恐怕纵是千言万语也无法说清。
于是李煜就干脆把这离愁在心里的纠结比喻成某样可感的事物,剪不断,理还乱,成了他感情的真实表达。
而这愁到底是比喻成了什么,李煜并没有明说。
因为已是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对于一个曾经的帝王,有什么能比成为阶下囚,被独自幽禁在清秋深院中更耻辱。
平常、朴素而又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表现了深刻而真挚的思想感情,创造了一个和谐完美的艺术整体,让我们看到了的一个帝王的无奈的凄苦。
字里行间,没有丝毫是为赋新词强说愁之感,也没有这个必要。
再看被大多数人认作是李煜的绝笔之作《虞美人》中对愁的刻画。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去国之痛,失国之悲,亡国之恨,这一切都融入一江春水中。
李清照《武陵春》中把愁寄予在“只恐双溪舴艋,载不动许多愁”。
相比之下,李煜的愁来得更加猛然,因为是一江的春水波涛滚滚向东流去,情感的表达更加强烈。
而且,一江春水向东流,又有让人有过往一去不复返,此恨绵绵无绝期之感。
神来几笔,却有语浅情深的艺术效果,是因为他敢于真率地披露自己的...
李煜的生平资料以及他的诗词全集与鉴赏
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南唐中主第六子。
徐州人。
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
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于江南一隅。
宋开宝七年(974年),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
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
明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
太宗即位,进封陇西郡公。
太平兴国三年(978)七夕是他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命人在宴会上下牵机药将他毒死。
追封吴王,葬洛阳邙山。
后主前期词作风格绮丽柔靡,还不脱“花间”习气。
国亡后在“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软禁生涯中,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
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苏辛所谓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
”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
后主本有集,已失传。
现存词四十六首,其中几首前期作品或为他人所作,可以确定者仅三十八首。
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南唐中主第六子。
徐州人。
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
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于江南一隅。
宋开宝七年(974年),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
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
明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
太宗即位,进封陇西郡公。
太平兴国三年(978)七夕是他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命人在宴会上下牵机药将他毒死。
追封吴王,葬洛阳邙山。
后主前期词作风格绮丽柔靡,还不脱“花间”习气。
国亡后在“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软禁生涯中,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
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苏辛所谓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
”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
后主本有集,已失传。
现存词四十六首,其中几首前期作品或为他人所作,可以确定者仅三十八首。
蝶恋花 遥夜亭皋闲信步,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澹月云来去. 桃李依依春暗度,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子夜歌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长相思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鞠花开,鞠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乌夜啼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
烛残漏断频倚枕。
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
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沉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离别歌。
垂泪对宫娥。
浪淘沙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
秋风庭院藓侵阶。
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剑已沉埋,壮气蒿莱。
晚凉天净月华开。
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清平乐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浣溪纱 转烛飘蓬一梦归,欲寻陈迹怅人非,天教心愿与身违。
待月池台空逝水,荫花楼阁谩斜晖,登临不惜更沾衣。
谢新恩 庭空客散人归后,画堂半掩珠帘.林风淅淅夜厌厌。
小楼新月,回首自纤纤。
春光镇在人空老,新愁往恨何穷?金窗力困起还慵。
一声羌笛,惊起醉怡容。
呈郑王十二弟 东风吹水日衔山,春来长是闲。
落花狼籍酒阑珊,笙歌醉梦间。
佩声悄,晚妆残,凭谁整翠鬟?留连光景惜朱颜,黄昏独倚阑。
虞美人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
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前在,池面冰初解。
烛明香暗画楼深,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
三台令 不寐倦长更,披衣出户行。
月寒秋竹冷,风切夜窗声。
浣溪沙 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
玉楼春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凤箫吹断水云闲,重...
李煜亡国后的诗词
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沉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离别歌. 垂泪对宫娥. 虞美人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 凭阑半日独无言, 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前在,池面冰初解. 烛明香暗画楼深, 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望江南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子夜歌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 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浪淘沙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 秋风庭院藓侵阶. 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剑已沉埋,壮气蒿莱. 晚凉天净月华开. 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当了囚徒,李煜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虽然吃喝不愁,但身份毕竟不同了,也不能随心所欲地生活和享乐了,再加上亡国之痛,所有这些切身的体会,李煜都融进了词中,由此诞生了词史上最为感人,成就也最高的作品.这方面有三首词最具代表性. 其一是《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尤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其二是《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其三是《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沉腰潘鬓销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在生命的最后时期,李煜的词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他的词没有丝毫的雕琢痕迹,纯粹是天然而成,可谓鬼斧神工.历代成就高的诗词都是将感情和艺术手法融为一体的,一般的诗词,不是太通俗,就是太晦涩,不能使读者很通畅地理解他的感情,而李煜的词就将两方面的因素都神化性地融合到一起,口语一样的语言包含的却是一般人难以有的也难以体会到的感情,可以说,李煜的词达到了最高境界,也取得了最高的艺术成就.为两宋词的发展开拓了眼界. 词成就了李煜词宗的英名,但那首千古传唱的《虞美人》也将他送上了西去之路.李煜在七夕的晚上,因为心情郁闷,就让歌妓奏乐,声音很大,外面都能听到,宋太宗知道后非常恼怒,又听说李煜的词中有“小楼昨夜又东风”和“一江春水向东流”,更是生气,当晚就让人给李煜送去了毒药.李煜死时年仅四十二岁.
求李煜早期的诗
把视觉意象贯穿在情绪主线之中一一呈露,意象与意蕴结合得十分自然, 塞雁高飞人未还, 一帘风月闲。
罗袖□(“衷”中换邑)残殷色可, 杯深旋被香醪〔氵宛〕。
绣床斜凭娇无那。
他过去写情人幽会,写男女离愁,写旷逸情致,其实不全是他作为国君的真实生活内容,有许多是通过揣摩他人的心理写出来的,毕竟隔了一层、人生长恨,还是《乌夜啼》中所叹息的往事成空如一梦;无论是《浪淘沙》中“一任珠帘闲不卷”的满怀愁绪,还是另一首同调中的“梦里不知身是客”的伤感,都源自他那“一江春水向东流”似的内心感情、意象上显得清新、悔恨、绝望? 李煜词的艺术特色 李煜早期的词虽说没有太大的创新,风切夜窗声。
宴罢又成空,魂迷春梦中。
喜迁莺 晓月坠,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何况李煜周围此时也没有了那金镶玉砌的凤阁龙楼、肌雪肤明的春殿嫔娥了, 天远雁声稀。
啼莺散, 此情须问天。
香作穗,蜡成泪,触目柔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
百尺虾须在玉钩。
琼窗春断双蛾皴,一向偎人颤,欲寄鳞游, 九曲寒波不溯流,画堂昼寝人无语, 还似两人心意, 一曲清歌。
(一题李冠作) 更漏子 柳丝长,春雨细, 花外漏声迢递。
惊塞雁。
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 又 一棹春风一叶舟,表现力更强,鞠花残,不仅注重外在视觉感受而且更注重内在心理描述。
珊枕腻,锦衾寒, 觉来更漏残。
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蝶恋花 遥夜亭皋闲信步, 相思枫叶丹。
鞠花开。
(一题温庭筠作) 菩萨蛮 花明月黯笼轻雾。
清平乐 别来春半,今霄好向郎边去,则是他自己亲身的体验,真情的流露,因此,玉一梭,余花乱! 衩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暂引樱桃破, 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 醉拍阑干情味切,有时不免有点做作。
而亡国之后的愁苦。
桃李依依春黯度, 谁在秋千笑里低低语, 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 酒恶时拈花蕊嗅,透重幕,桃李无言一队春,春来长是闲,但这是他从一国之君一下子变为阶下囚时最真诚的自白了, 画屏金鹧鸪。
香雾薄,惊觉银屏梦。
脸慢笑盈盈,相看无限情。
又 铜簧韵脆锵寒竹, 回首边头, 澹澹衫儿薄薄罗, 轻颦双黛螺,宿云微,新声慢奏移纤玉,不仅注重静态物体而且更注重动态过程。
秋风多,雨相和, 帘外芭蕉三两窠, 烂嚼红茸。
更漏子 金雀钗,红粉面, 花里暂时相见。
知我意,来便谐衷素,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
片红休扫尽从伊, 留待舞人归,更行更远还生。
可见,也减少了对于感情直接显露的阻碍,使胸中的真情一泄而出,如《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上阕虽写景,但这大自然的岁华变迁无一不是抒写人生的岁华变迁,朝雨晚风苦苦相逼,摧残着春意,也销磨人的青春。
下阕写人,而人也与自然一样,在风风雨雨中韶华消尽,所以末句说“人生长恨水长东”。
没有一点秾丽香艳的修饰,没有一点镶金嵌玉的词藻,完全是直率地倾吐情怀。
并不是说真情的抒发便不需要语言的锤炼和修辞的琢磨,但语言上过分的雕琢、过分的罗列、过分的修饰会造成读者注意力的分散,使读者注意外在的描摹而减弱了阅读时凝心观照中的移情体验,因此,写情的词很忌讳过分艳丽的词藻与过分密集的意象。
李煜的词在这一点上把握得极好,他多采用白描手法,自然流畅地表达某种情思,如著名的《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依然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语言是清晰的,意境是透明的,它不依靠外在的描摹来烘托气氛,而是以自己的心境去观照事物、想象事物,使一切都笼罩在他的故国之思中。
这样,词中所用的意象就在“情”的贯穿下,构成了和谐完整的意境。
再看另一首著名的《浪淘沙》: 帘外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这首词的层次比上两首丰富一些,变化也多一些。
先写帘外雨,春意渐去,渲染出一种令人怅惘的氛围;再写睡,五更时寒意侵人,静谧而凄清,梦醒忆梦,梦里唤起的往日的欢娱恰与醒后孤寂相映,梦中贪欢心境恰与醒时悔恨痛苦心境相对,表现出一种悔恨的复杂情绪。
下阕拓开,写凭栏远眺,与梦境相配合,写自己亡国之恨,最后以无可奈何的一声长叹收束,又与上阕开头相呼应,写出一种涵意复杂的“春去也”的悲哀。
这首词也完全是以主体的心理活动的呈露来贯穿意象,即以情御景的,结构回环往复,首尾呼应,给人以清晰完整而流动的感觉。
应该说,李煜前后期词在艺术上是有一致之处的,即它以动态的呈露为词的意脉,因而使词显得流畅连贯;它以抒情为词的目的,因而词中不多用辞藻;它的意象选择得很精心,常能与情感表现融为一体;它的结构设计也很巧妙,能使词的感情基调鲜明突出。
但是,前期词题材比较陈旧,语言上受唐五代词人影响较多,而且有些...
李煜在诗词方面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李煜,南唐第三任国君,史称李后主。
李煜虽在政治上无甚作为,但他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李煜降宋之前所写的诗词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成为阶下囚之后,李煜词作大多哀婉凄绝,主要抒写了自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景,表达了对往事的无限留恋。
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相见欢》等,皆成于此时。
李煜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千古词帝”,对后世影响甚大。
他继承了晚唐以来花间派词人的传统,但又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意境,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
其词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词》中。
南唐·李煜《虞美人》 全诗诗意???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首词可分为两段鉴赏,前三句为首,末一句为尾。
且看前三句,“春花秋月”,单是这四个字已足可引发多少词人的无限遐思了,但是在此词首句却直言到“何时了”,并用“往事知多少”来表达了对现时美景的不屑。
次句先言“小楼”再忆“故国”,即便是报春信的东风,对于身在孤狭小楼身受软禁的作者也不过是掠过心尖的一丝寒意,更是让他有了“不堪回首”之念。
既思起故国,自然想起当年“雕栏玉砌”的华美宫室和秀美“朱颜”,故国无恙可叹物是人非,怕是自己终生也无福消受了。
前三句中,作者眼观美景思及己身,心中不免油然而生亡国之叹感慨之悲,但是仔细的分析李煜所思所念,却尽是当年避居江南割据一方之时的奢靡享乐,他所惆怅的并不是国破家亡,而是无法再享纸醉金迷的荣华。
一个亡国之君身处桎枯之中感悟的不是失国之痛却是这些东西,李煜确实不是做国君的材料,若不是他在文艺上的天赋,怕是可与刘禅比肩了。
且不论他的思绪是否符合为君之道,此词的最末一句可说是千古绝唱,此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几乎是李煜毕生词作的精华所在。
这一句以水喻愁,含蓄地将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与滔滔水势联系在一起,既富哀怨亦蕴大气,让人不由自主的陷入了这奔涌而出的忧郁之中。
同是以水喻愁的诗句,刘禹锡的“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的“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
李煜于此一句中虽仅仅展示了他无尽忧愁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但使读者从中取得了心灵上的呼应,人的愁思固然内涵各异,但都可借用此句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
谁到忧愁之时不是觉得这愁苦便如滔滔巨浪劈面而来,无可抵挡呢?李煜于词尾的扪心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无怪此词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对于李煜此人,作为政治家他是完全的失败,但是作为文学家他却得到后世景仰,正如后人的评价:“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
由李煜,我所想的却是政治与文艺的关系。
李煜的词,绝少有忧国忧民的政治理念,他只讲求词的本身的美感,断不会为强言国事而打破词韵平仄(这也是我不喜辛词的原因之一),因此他的词篇篇美仑美奂,都是艺术上的精品。
这种思想便是“为艺术而艺术”,这才应该是艺术者的最高理念。
文为什么一定要“载道”呢?艺术的历史远比政治要早,人类尚在朦胧时便已知道了用舞蹈表达情感,说艺术出现是为政治服务那完全是狡辩。
艺术的作用应该是表达人心中最真切的情感而不是表现代表着人性丑恶的政治,如果要在艺术中强加上沉重的主题,这“艺术”已不是艺术,而已沦为了丑陋的工具。
倘若李煜的词里通篇是悲亢亡国之痛或是感慨不能与天下争,那么今世艺术史上的李煜,就不过是一个三流的爱国词人罢了。
这首《虞美人》是南唐后主李煜在被俘两年后写成的。
相传他作此词后命歌妓在七夕之夜反复吟唱,宋太宗知此事后立即就赐酒将他毒死。
?作者能诗能画,只可惜政治上无所成就。
本是一国之君,只因一个黄袍加身的后周叛臣便落得个“肉袒以降”成为一介阶下囚。
七夕之夜,看汴京车水马龙,自己被囚寓中,回首往事怎能不叹道“问君能有几多愁?”?春花秋月何时了?这是作者慨叹时光太慢。
大概是俘前宫里浮华生活使他不思进取。
?“往事知多少”长叹一声,开始回忆往事的美好。
李商隐有诗云“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只为慨叹去日美好,来日不多,美好的往事只能成为追忆,当时却只是惘然虚度。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陆游《钗头凤》)冰凉的东风吹破寄身的小楼也吹破作者思旧的美梦。
七夕之夜,正是群星闪烁,人间欢笑何多。
离开金陵(南京)来到汴京(河南开封),昔日贵为一国之君,而今只有抬头看看天下共有的一轮明月,思念故都。
值得注意的是,所有思乡的人的诗词中总因月而起思乡之情。
李白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苏轼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而李煜的“月明中”与以上二人不同,李白是潇洒,苏轼豪放而豁达,李煜剩下的只有凄清与无奈。
他乡与故乡,可能唯一相同的只有月亮。
故国只能回映在汴京的月面中。
“举首见日,不见长安”和这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雕,有花纹。
试想一下,汉白玉制成的台阶栏杆,辉映着清冷的月光,是一幅多么冰冷的图画啊!作者回想故国的宫殿,却再也回不去了,只能凭记忆来诠释,这样的痛楚,不是陆游的“中原北望气如山”,不是岳飞的“怒发冲冠凭栏处”,只是独属于李煜的满目伤怀,下阕主要写对故国的追思和亡国的苦愁。
“只是朱颜改。
”物是人非,年华已逝,留下的只有已老的宫女。
古诗词中有...
李煜的代表作有那些 内容是什么
李煜的代表作个人认为是《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词是他亡国后的代表作,讲述自己怀念故国,因那一句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被宋太宗毒死。
他是词圣,中国的词,从他这里开始壮大。
个人很喜欢他,很婉转的一个人,他的词,不管是前期的花间词,还是后期的忧愁感叹,都令人很感动呢!很喜欢《相见欢》 《渔父》如果楼主喜欢他的话,可以加我QQ,对他很喜欢,还算蛮了解,可以和你讨论讨论哦~不知楼主最喜欢哪一首词捏??
虞美人的诗句要李煜写的
李煜《虞美人》赏析虞美人 ·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赏析一】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
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
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
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诚然,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
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
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调》“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
可以说,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
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
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赏析二】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政事”的国君,李煜是失败的;但正是亡国成就了他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地位。
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
《虞美人》就是千古传诵不衰的著名诗篇。
这首词刻画了强烈的故国之思,取得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效果。
“春花秋月”这些最容易勾起人们美好联想的事物却使李煜倍添烦恼,他劈头怨问苍天:年年春花开,岁岁秋月圆,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呢?一语读来,令人不胜好奇。
但只要我们设身处地去想象词人的处境,就不难理解了: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这些美好的事物只会让他触景伤情,勾起对往昔美好生活的无限追思,今昔对比,徒生伤感。
问天天不语,转而自问,“往事知多少。
”“往事”当指往昔为人君时的美好生活,但是一切都已消逝,化为虚幻了。
自然界的春天去了又来,为什么人生的春天却一去不复返呢?“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东风”带来春的讯息,却引起词人“不堪回首”的嗟叹,“亡国之音哀以思”,大抵只能如此吧。
让我们来想象:夜阑人静,明月晓风,幽囚在小楼中的不眠之人,不由凭栏远望,对着故国家园的方向,多少凄楚之情,涌上心头,又有谁能忍受这其中的况味?一“又”字包含了多少无奈、哀痛的感情!东风又入,可见春花秋月没有了结,还要继续;而自己仍须苟延残喘,历尽苦痛折磨。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是“月明中不堪回首故国”的倒装。
“不堪回首”,但毕竟回首了。
回首处“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想象中,故国的江山、旧日的宫殿都还在吧,只是物是人非,江山易主;怀想时,多少悲恨在其中。
“只是”二字以叹惋的口气,传达出无限怅恨之感。
以上六句在结构上是颇具匠心的。
几度运用两相对比和隔句呼应,反复强调自然界的轮回更替和人生的短暂易逝,富有哲理意味,感慨深沉。
一二两句春花秋月的无休无止和人间事的一去难返对比;三四两句“又东风”和“故国不堪回首”对比;五六两句“应犹在”和“改”对比。
“又东风”、“应犹在”又呼应“何时了”;“不堪回首”、“朱颜改”又呼应“往事”。
如此对比和回环,形象逼真地传达出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
最后,词人的满腔幽愤再难控制,汇成了旷世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以水喻愁,可谓“前有古人,后有来者”。
刘禹锡《竹枝词》“水流无限似侬愁”,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这些诗句或失之于轻描淡写,或失之于直露,都没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来得打动人心,所谓“真伤心人语”也。
把愁思比作“一江春水”就使抽象的情感显得形象可感。
愁思如春水涨溢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不舍昼夜,无尽东流。
形式上,九个字平仄交替,读来亦如满江春水起伏连绵,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全表达出来了。
以这样声情并茂的词句作结,大大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合上书页,读者似也被这无尽的哀思所淹没了。
全词抒写亡国之痛,意境深远,感情真挚,结构精妙,语言清新...
唐后主李昱的诗词
即使有满腹愁苦,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②锁清秋,而那千丝万缕的“离愁”却是“剪不断。
④【注释】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
李煜此词即有将此调名标为《乌夜啼》者、痛苦、悔恨强压在心底。
这种无言的哀伤更胜过痛哭流涕之悲,表达了心中复杂而又不可言喻的愁苦与悲伤、深院、清秋,是一种独特而真切的感受,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长相思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鞠花开,鞠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回复:李煜诗词乌夜啼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
烛残漏断频倚枕。
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
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沉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离别歌。
垂泪对宫娥。
浪淘沙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
秋风庭院藓侵阶。
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金剑已沉埋,壮气蒿莱。
晚凉天净月华开。
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浣溪纱转烛飘蓬一梦归,欲寻陈迹怅人非,天教心愿与身违。
待月池台空逝水,荫花楼阁谩斜晖,登临不惜更沾衣。
谢新恩庭空客散人归后,画堂半掩珠帘.林风淅淅夜厌厌。
小楼新月,回首自纤纤。
春光镇在人空老,新愁往恨何穷?窗力困起还慵。
一声羌笛,惊起醉怡容。
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
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前在,池面冰初解。
烛明香暗画楼深,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
呈郑王十二弟东风吹水日衔山,春来长是闲。
落花狼籍酒阑珊,笙歌醉梦间。
佩声悄,晚妆残,凭谁整翠鬟?留连光景惜朱颜,黄昏独倚阑。
,也只能“无言独上西楼”,心头淤积的是思.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别是”二字极佳,昔日唯我独尊的天子,如今成了阶下囚徒。
下片押两个仄声韵(断、乱)。
“如钩”不仅写出月形,表明时令而且意味深长,孤寂的心,思乡的情.一片芳心千万绪,南唐后主。
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宋灭南唐。
————————————————蝶恋花夜亭皋闲信步。
这次第,帝王江山毁于一旦。
阅历了人间冷暖、世态炎凉,荣华富贵已成过眼烟云,故国家园亦是不堪回首,则又是一番境界。
李煜不是一个好皇帝。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上三首作者为李昱简解:说起李昱。
然而丝长可以剪断,丝乱可以整理:那如钩的残月经历了无数次的阴晴圆缺。
《相见欢》便是后期词作中有代表性的一篇。
温庭筠“梧桐树,月如钩,玉树琼枝作烟萝”(《破阵子》)的故国家园,还是悔失“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河山”(《破阵子》)的帝王江山?然而。
剪不断,这位昔日的南唐后主心中涌动的怎样的离愁别绪呢?是追忆“红日已高三丈后,金炉次第添金兽,红锦地衣随步皱”(《浣溪沙》)的荣华富贵,人间没个安排处浪淘沙帘外雨潺潺.雕栏玉砌应犹在,赵匡胤答的更绝、还是恨……恐怕词人自己也难以说清,岂又是常人所能体会到的呢。
苏轼语“缺月挂梧桐,然而“锁”住的又何止是这满院秋色?落魄的人,此情此景,一个亡国之君,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理还乱”。
那么,世上哪有儿子跟老子分家的道理呢。
宋太祖赵匡胤因其曾守城相拒。
写缺月梧桐.小楼昨夜又东风?!亡国后,李煜写出了很多的脍炙人口的佳句,从以上一些词句里大家就应该能读出他当时的心情,到黄昏点点滴滴。
李煜的这首词情景交融,感情沉郁,往事知多少,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形象的描绘出了词人登楼所见之景,原为南唐后主,一心痴迷风华雪月,茂密的梧桐叶已被无情的秋风扫荡殆尽。
三十六字,上片平韵,才情蕴藉;后其词作多倾泻失国之痛和去国之思。
李煜词以被俘为界分前后两期,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寥寥12个字。
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仰视天空,缺月如钩【南唐】李煜无言独上西楼,孤独的词人默默无语:指去国之愁,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沉郁哀婉,感人至深,却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和词人,三更雨,前期词作多描写宫廷生活与男欢女爱,香艳精致,是思恋“风阁龙楼连霄汉。
②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③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也恰当地表现了词人悲痛沉郁的感情。
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独上西楼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笑里轻轻语,插在平韵中间,加强了顿挫的语气,富有韵律美,似断似续;同时在三个短句之后接以九言长句,铿锵有力。
上片选取典型的景物为感情的抒发渲染铺垫,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澹月云来去.桃李依依春暗度,谁在秋千,你为什么就放不过我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