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出现的古典诗词派 最美最美的古典诗词

时间:2020-12-26   作者:互联网搜集整理

近代出现的古典诗词派

古典诗词的流派和分类

古典诗词流派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十大流派一说。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 王维 孟浩然 代表作品——王《使至塞上》《山居秋暝》《渭川田家》《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送元二使安西》 孟 《春晓》《过故人庄》有《孟浩然集》创作风格——中国唐代诗歌流派。

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

继承和发展了陶渊明 田园诗和谢灵运、谢朓等的山水诗。

韩孟诗派--代表人是韩愈 孟郊 代表作品:韩《原道》《原毁》《师说》《答李翊书》《进学解》《祭十二郎文》《昌黎先生集》 孟:《感怀》 《游子吟》创作风格——他们不想随盛唐诗的后尘亦步亦趋,而要自创新格,另辟蹊径,“言人之所未言,辟人所未境”。

他们继承并发展了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一面,在创作态度上,“用思艰险”,崇尚“苦吟”,主张“不平则鸣”与“笔补造化”。

在诗歌风格上,主要追求奇崛险怪、雄奇怪异之美。

而思想内容上,即使是优秀之作,也多以抒写个人的遭遇来揭示社会的弊端,直接反映现实的较少。

元白诗派--代表人—— 元稹 白居易 代表作品:——元《连昌宫词》白:《卖炭翁》《 宿紫阁山北村》 《琵琶行 》《赋得古原草送别》 《长恨歌》创作风格——他们重写实,尚通俗。

他们发起新乐府运动,强调诗歌的惩恶扬善,补察时政的功能,语言方面则力求通俗易解。

江西诗派--代表人: 黄庭坚 代表作:《诸上座》《李白忆月游》《花气诗》创作风格——江西诗派的性质特色有三:一是此诗派为观念性的社集,而非实际之聚会;二是以风格和师承为判断的依据,而非地域之划分,入诗派者并非都是江西人;第三,江西诗派是元祐学术的一部分,是作为“绍述”政治的对立物而发展起来的,其盛衰与政局有密切关系。

宋代四大家--分豪放派的 苏轼 辛弃疾和婉约派的 柳永 李清照 代表作品:苏《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辛:《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南乡子》《青玉案》 柳:《雨霖铃》 《蝶恋花 》《望海潮》 李:《如梦令》《 声声慢 》《点绛唇 》《武陵春 》《醉花阴》 《一剪梅 》《蝶恋花 》 公安竟陵诗派--代表人 钟惺 谭元春 代表作 钟:《浣花溪记》《隐秀轩文》 谭:与同里钟惺共选《诗归》 江左三大家与神韵派--代表人 王士祯 代表作:《秋柳诗》 建安邺下文人集团--代表 三曹 七子 蔡琰 三曹指 曹操《薤露行》《蒿里行》《短歌行》 曹丕《燕歌行》 曹植《送应氏》《泰山梁甫吟》《白马篇》 七子指 王粲《七哀诗》《登楼赋》 孔融《荐弥衡表》《与曹公论盛孝章书》《杂诗》 陈琳《饮马长城窟》 徐干《中论》《室思》 阮瑀《驾出北郭门行》 应玚《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 刘桢《赠从弟》 蔡琰代表作:《悲愤诗》《胡笳十八拍》 汉魏六朝诗派--王闿运 代表作 《湘军志》《湘绮楼日记》《道咸所见录》《独行谣》《圆明园词》 唐代边塞诗派--代表人 王昌龄 岑参 高适 王之涣 李颀 代表作:王昌龄 《从军行》《出塞》《闺怨》《芙蓉楼送辛渐》 岑参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高适 《燕歌行》《蓟门行五首》《塞上》《塞下曲》《蓟中作》《九曲词三首》 王之涣 《凉州词》《登鹳雀楼》 李颀 《古从军行》形式上多为七言歌行和五、七言绝句,诗风悲壮,格调雄浑,最足以表现盛唐气象。

其诗人除高、岑外,还有王昌龄、李颀、崔颢、王之涣、王翰等。

第二种是两大派系。

1、现实主义派流。

现实主义流派的成员,最早可以追溯到《诗经》中那些现实主义诗篇的无名作者。

之后,就是创作汉、魏乐府中现实主义作品的无名作者。

而南北朝的陶渊明,唐代的杜甫、白居易,宋代的陆游,则可视为不同历史时期的领袖人物。

此外,如东汉的蔡谈、王粟、陈琳,中唐的元结、柳宗元、元模、张籍、王建、李绅,晚唐的皮日休、聂夷中,北宋的梅尧臣、王安石,南宋的范成大、杨万里,金代的元好问,元代的王冕,明代的高启。

于谦,清代的顾炎武、吴伟业等,都是有一定代表性的现实主义诗人。

这一流派的共同特点是:能够真实而形象地、广泛而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有着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有着在深刻认识基础上的高度概括;较多地运用朴实的语言和白描的手法。

2、浪漫主义流派。

浪漫主义流派的成员,最早也可以追溯到《诗经》中那些浪漫主义诗篇的无名作者。

之后,便是我国的第一个大诗人屈原,他早在战国时代就把浪漫主义诗歌创作推上了一个高峰。

在魏晋南北朝,先后出现了曹植、左思、郭珍、鲍照等浪漫主义诗人。

唐代的李白,可称浪漫主义大师,他继屈原之后,又掀起了一个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高峰。

除他之外,唐代还有王之涣、王昌龄、岑参、李贺等优秀的浪漫主义诗人。

宋代词坛上的苏拭和辛弃疾,是浪漫主义词家的杰出代表。

清代的龚自珍,是古代最后一个有一定影响的浪漫主义诗人。

这一流派的共同特点是:洋溢着追求理想的进取精神;具有乐观向上的豪迈气概;能以丰富的想象构成美妙的虚幻境界;常使用大胆的夸张和奇特的比拟;充斥着绚丽奇妙的语言。

有一...

中国诗歌发展史

中国诗歌发展史概述 [转贴 2006-06-18 10:21:55 ] 发表者: wdsong 作者:郑恩波 郑秋蕾 中国的诗歌产生于文字发明之前,它是在人们的劳动、歌舞中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诗经》是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歌总集,也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按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

“颂” 诗是统治者祭祀的乐歌,有祭祖先的,有祭天地山川的,也有祭农神的。

“雅”分大雅和小雅,都是用于宴会的典礼,内容主要是对从前英雄的歌颂和对现时政治的讽刺。

“风”是《诗经》中的精华,内容包括15个地方的民歌。

公元前4世纪,战国时期的楚国以其自身独特的文化基础,加上北方文化的影响,孕育出了伟大的诗人屈原。

屈原以及深受他影响的宋玉等人创造了一种新的诗体枣楚辞。

屈原的《离骚》是楚辞杰出的代表作。

楚辞发展了诗歌的形式。

它打破了《诗经》的四言形式,从三、四言发展到五、七言。

在创作方法上,楚辞吸收了神话的浪漫主义精神,开辟了中国文学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

诗经、楚辞之后,诗歌在汉代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即汉乐府民歌。

汉乐府民歌流传到现在的共有100多首,其中很多是用五言形式写成,后来经文人的有意模仿,在魏、晋时代成为主要的诗歌形式。

汉乐府中著名的篇章有揭露战争灾难的《十五从军征》,有表现女性不慕富贵的《陌上桑》、《羽林郎》,当然最为著名的还是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

这首诗讲述了一个凄婉的爱情故事。

焦仲卿与刘兰芝相爱至深,因为焦母与刘家的逼迫而分手,以致酿成生离死别的人间惨剧。

汉乐府民歌最重要的艺术特色是它的叙事性,《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叙事诗的最高峰。

汉乐府民歌多采用口语化的朴素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故人物形象生动,感情真挚。

汉乐府民歌中虽然多数为现实主义的描绘,但许多地方都有着程度不一的浪漫主义色彩,如《孔雀东南飞》的最后一段文字,即表现出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巧妙结合。

五言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它从民间歌谣到文人写作,经过了很长的时间,到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日趋成熟。

五言诗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是《古诗十九首》的出现。

《古诗十九首》不是一时一人的作品,诗的内容多叙离别、相思以及对人生短促的感触。

长于抒情,善用比、兴手法是《古诗十九首》最大的艺术特色。

汉末建安时期,“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籍、应旸、刘桢)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并普遍采用五言形式,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高潮。

他们的诗作表现了时代精神,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气派,形成为后世称作“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

七子中成就最高的是王粲,其代表作《七哀诗》三首是汉末战乱现实的写照。

曹氏父子是建安文坛的风云人物,其中曹植所取得的艺术成就最高。

曹植(19--232)的诗歌内容富于气势和力量,描写细致、词藻华丽、善用比喻,因而具有“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的艺术风格,代表诗作为《赠白马王彪》。

建安时代的诗,是从汉乐府发展到五言诗的转变关键,曹植是当时的代表诗人。

他的诗受汉乐府的影响,但却比汉乐府有更多的抒情成份。

建安时代之后的阮籍(210--263)是正始时代的代表诗人,他的《咏怀诗》进一步为抒情的五言诗打下基础,他常用曲折的诗句表达忧国、惧祸、避世之意。

与阮籍同期的还有嵇康(224--263),他的诗愤世嫉俗,锋芒直指黑暗的现实。

他们俩人的诗风基本继承了“建安风骨”的传统。

两晋时期的诗歌创作逐渐走上形式主义道路,诗歌内容空泛。

继承和发扬“建安风骨”传统,作品内容充实的诗人是左思(250左右--305左右)。

他的《咏史诗》八首,借古事讽喻时事,思想性很强,但这类诗作毕竟不是主流,而且越来越少,直到东晋末年的陶渊明才给诗坛带来接近现实的作品。

隐居不仕的陶渊明把田园生活作为重要的创作题材,因此历来人们将他称作“田园诗人”。

在当时崇尚骈骊、重形式而轻内容的时代气氛中,陶渊明继承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形成了他单纯自然的田园一体,为古典诗歌开创了一个新的境界,而且五言诗在他的手中得到高度的发展。

与陶渊明差不多同时的谢灵运(385--433)是开创山水诗派的第一人。

他的山水诗特点是,能把自己的感情贯注其中,但有些诗字句过于雕琢,描写冗长,用典、排偶不够自然。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诗歌史上的又一发展时期,这表现在又一批乐府民歌集中地涌现出来。

它们不仅反映了新的社会现实,而且创造了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

这一时期民歌总的特点是篇幅短小,抒情多于叙事。

南朝乐府保存下来的有480多首,一般为五言四句小诗,几乎都是情歌。

北朝乐府数量远不及南朝乐府,但内容之丰富、语言之质朴、风格之刚健则是南朝乐府远不能及的。

如果说南朝乐府是谈情说爱的“艳曲”,那么,北朝乐府则是名符其实的“军乐”、“战歌”。

在体裁上,北朝乐府除以五言四句为主外,还创造了七言四句的七绝体,并发展了七言古诗和杂言体。

北朝乐府最有名的是长篇叙事诗《木兰诗》,它与《孔雀东南飞》并...

经典文学作品、近代的杰作有哪些?

不推荐看。

————————————————————————————————苏俄20。

《红楼梦》我极爱看;福楼拜 包法利这个姓氏是牛的意思。

包法利夫人很爱慕虚荣。

———————————————————————————————————奥地利24.。

是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的,篇幅很长。

不过名著就是名著,很耐看。

————————————————————————————————中国名著28。

看看就好。

不是很喜欢。

5.;柯南道尔 我是个超级名侦探柯南迷,柯南崇拜福尔摩斯所以我就买了来看~~超级棒的探案小说,怀了孕;小仲马 采用倒叙的手法。

我看国外经典名著比较多。

不过另有一个犯人成了他的替罪羊要被处以绞刑。

6,还不错。

我没看完,看得差不多了。

讲的是一位女子献身给了一个牧师,虽然有点幼稚可是真的很好玩啊。

妖魔鬼怪的30.《西厢记》经典 不说了。

里面的很多曲词单独拎出来也很棒!31!!很长很好看的一部小说。

下面所有字都是我自己写的。

每本我都自己看过.《堂吉诃德》/塞万提斯 作为骑士的堂吉诃德一心梦想做真正的骑士,他把一切都想成了鬼怪。

很多莎翁的经典戏文都出自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是个王子,他的短篇小说很有名..《德伯家的苔丝》讲一个女孩的堕落。

27.还有《威尼斯之死》挺压抑的。

一开始我不知道他在讲什么。

不过如果你不感兴趣可能就不好看了。

反正我可喜欢了。

7..《简·爱》/.《呼啸山庄》作者艾米丽是《简。

爱》作者的姐妹之一。

呼啸山庄的背景设置很诡异的。

当有趣的小说消遣未尝不可:10.《红字》/,从一个镇长又成了一个犯人。

如果想提高英语的话看英文版的简爱是很不错的选择..《飘》很经典我也很不喜欢那些流行的小说。

看过就没意思了。

我不知道你对外国经典名著感兴趣还是对中国的感兴趣。

也是典型的爱情故事。

还行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真的很好看。

9.《福尔摩斯探案集》/。

可是死了却什么也带不走。

没什么特别的。

18。

.我居然忘记说《悲惨世界》了,便出来自首.《包法利夫人》/。

法国:15;夏绿蒂·勃朗特 也是爱情故事。

它的英文版名著很简单,背负为父报仇的血债,被世人所不容,想要绞死她。

而给她忏悔的那个牧师就是她的情人,写的感想。

——————————————————————————————————英国,奥斯丁的许多著作在国外的图书馆都有专柜也~~ 不过很可惜我没看过。

女主是个家庭教师。

当中一段很曲折,她从那个家跑了出来,吃了很多苦。

8.,很装腔作势的一个人.《老人与海》 好像是高中还不是初中必读小说.《镜花缘》讲到武则天令百花齐放.《西游记》西西.《茶花女》/。

她为了保护他便坚持不说他的名字。

13..《童年》 这是高尔基三部曲的第一部。

讲的是罪恶的三角。

贩卖黑人奴隶的历史。

不过里面的人都展现了善良的一面。

我记得里面还讲到黑人汤姆与他的白人主人之间的感人故事;奥斯特洛夫斯基 这么经典的就不说了..《了不起的盖茨比》/菲茨杰拉德 很有名的小说。

我在国外的图书馆里看过好多。

并且莎翁.莎翁的戏剧我就看过《哈姆雷特》.《城堡》/卡夫卡 很经典的小说..《莫泊桑中短篇小说集》/莫泊桑 里面包括中篇小说,《一生》。

讲一个老人勇敢捕鱼的故事。

14,里面的台词非常经典;霍桑 这本书我也很喜欢。

我买的那版翻译很不错。

听说很好看!!29..《欧也妮·葛朗台》/巴尔扎克 把我看到笑死。

结局很好。

很多人喜欢,不过我看的那本翻译不好。

你试试就行。

3.《牛虻》/,还做了镇长。

他良心不忍!抠门到家了。

———————————————————————————————————美国。

很励志的一部小说。

不过我没看完~~21。

还有很多短文诗词都很不错,就不一一介绍了。

比如元曲《阳春白雪》等。

————————————————————————————————32!!虽然洋洋洒洒很长。

值得深思!12!19。

《漂亮朋友》也是莫泊桑的小说.《鲁滨孙漂流记》/笛福 很小的时候看过。

后来牧师日夜受良心的煎熬,终于向世人公布自己就是那个始作俑者。

11,让人忍俊不禁!推荐啊!不过挺长的。

——————————————————————————————————26,好像没什么具体情节。

还行吧。

4,最后悲惨壮烈地死去,不过情节引人入胜。

这是作者第一本也是唯一一本著作。

很好看啦~~里面的女一号和女二号的个性不同,但都非常值得学习。

《莎士比亚全集》/莎士比亚2.《傲慢与偏见》/奥斯丁 看过两遍。

全留给她的女儿了。

16..《少年维特的烦恼》/歌德 是以信的形式,维特爱上了一个少女,给她的信中写满了一个少年初恋时的兴奋羞涩与爱恋。

不过最后维特死了。

后来他忏悔。

现在回想起来可能是斯大林那时候的事情。

我在国外上历史课的时候讲到斯大林为巩固其政治而实行的一项政策。

具体情节不记得。

要找到好的翻译。

看到后来就能感觉到味道;伏尼契 短而精简。

讲妓女的灵魂和人性的真善美。

发生在旅馆还不知道哪里。

忘记了。

很有内涵发人深思。

22.《复活》讲的是苏联流放西伯利亚的故事。

讲一个犯人从监狱逃跑,碰到一个好心肠主教的故...

现求一首秋天的诗歌(不是古诗词,是现代或近代诗歌)

一、关于秋的现代诗:1、《秋天的梦》 戴望舒 迢遥的牧女的羊铃, 摇落了轻的树叶。

秋天的梦是轻的, 那是窈窕的牧女之恋。

于是我的梦静静地来了, 但却载着沉重的昔日。

哦,现在,我有一些寒冷, 一些寒冷,和一些忧郁。

(一九三一年一月) 2、《秋月呀》 徐志摩 秋月呀! 谁禁得起银指尖儿 浪漫地搔爬呵! 不信但看那一海的轻涛, 可不是禁不住它 玉指的抚摩, 在那里低徊饮泣呢! 就是那: 无聊的云烟, 秋月的美满, 熏暖了飘心冷眼, 也清冷地穿上了轻缟的衣裳, 来参与这 美满的婚姻和丧礼。

(一九二二年十月六日) 3、《沪杭车中》 徐志摩 匆匆匆!催催催! 一卷烟,一片山,几点云影, 一道水,一条桥,一支橹声, 一林松,一丛竹,红叶纷纷: 艳色的田野,艳色的秋景, 梦境似的分明,模糊,消隐,—— 催催催!是车轮还是光阴? 催老了秋容,催老了人生! (一九二八年) 4、《私语》 徐志摩 秋雨在一流清冷的秋水池, 一颗憔悴的秋柳里, 一条怯懦的秋枝上, 一片将黄未黄的秋叶上, 听他亲亲切切喁喁唼唼, 私语三秋的情思情事,情语情节, 临了轻轻将他拂落在秋水秋波的秋晕里, 一涡半转, 跟着秋流去。

这秋雨的私语, 三秋的情思情事, 情诗情节, 也掉落在秋水秋波的秋晕里, 一涡半转, 跟着秋流去。

(一九二二年七月二十一日) 5、《鸽子》 胡适 云淡天高,好一片晚秋天气! 有一群鸽子,在空中游戏。

看他们三三两两, 回环来往, 夷犹如意,-- 忽地里,翻身映日, 白羽衬青天,十分鲜丽! (一九一八年) 6、《秋月》 徐志摩 一样是月色, 今晚上的, 因为我们都在抬头看—— 看它,一轮腴满的妩媚, 从乌黑得如同暴徒一般的 云堆里升起—— 看得格外的亮, 分外的圆。

它展开在道路上, 它飘闪在水面上, 它沉浸在 水草盘结得如同忧愁般的 水底; 它睥睨在古城的雉堞上, 万千的城砖在它的清亮中 呼吸, 它抚摸着 错落在城厢外内的墓墟, 在宿鸟的继续的呼声里, 想见新旧的鬼, 也和我们似的相依偎的站着, 眼珠放着光, 咀嚼着彻骨的阴凉: 银色的缠绵的诗情 如同水面的星磷, 在露盈盈的空中飞舞。

听那四野的吟声—— 永恒的卑微的谐和, 悲哀揉和着欢畅, 怨仇与恩爱, 晦冥交抱着火电, 在这幽绝的秋夜与秋野的 苍茫中, “解化”的伟大 在一切纤微的深处 展开了 婴儿的微笑! (一九三零年十月) 7、《秋晨》 于赓虞 别了,星霜漫天的黑夜, 我受了圣水难洗的苦孽, 你方从我的背上踏过, 欢迎啊,东曙,你又已复活! 在这最后的瞬间,我睁眼 双手抱住太阳的脚,看 叶颤,花舞,听市声沉醉, 直到落下欢欣的眼泪! (一九三四年) 8、《秋晚的江上》 刘大白 归巢的鸟儿, 尽管是裷了, 还驮着斜阳回去。

双翅一翻, 把斜阳掉在江上; 头白的芦苇, 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一九二三年) 9、《霜花》 戴望舒 九月的霜花, 十月的霜花, 雾的娇女, 开到我鬓边来。

装点着秋叶, 你装点了单调的死, 雾的娇女, 来替我簪你素艳的花。

你还有珍珠的眼泪吗? 太阳已不复重燃死灰了。

我静观我鬓丝的零落, 于是我迎来你所装点的秋。

(一九三五年十月) 10、《秋》 杜运燮 连鸽哨都发出成熟的音调, 过去了,那阵雨喧闹的夏季。

不再想那严峻的闷热的考验, 危险游泳中的细节回忆。

经历过春天萌芽的破土, 幼芽成长中的扭曲和受伤, 这些枝条在烈日下也狂热过, 差点在雨夜中迷失方向。

现在,平易的天空没有浮云, 山川明净,视野格外宽远; 智慧、感情都成熟的季节啊, 河水也像是来自更深处的源泉。

紊乱的气流经过发酵, 在山谷里酿成透明的好酒; 吹来的是第几阵秋意? 醉人的香味 已把秋花秋叶深深染透。

街树也用红颜色暗示点什么, 自行车的车轮闪射着朝气; 塔吊的长臂在高空指向远方, 秋阳在上面扫描丰收的信息。

(一九七九年秋) 11、《江南草》 李季 菊花怒放的秋天, 我第一次来到了江南。

虽然我来也匆匆,去又忙忙, 但你的美丽却一千倍地超过了我的想象。

望着你那花团锦绣的城市, 最美丽的画卷都失去了颜色; 漫步在风光明媚的水乡, 就是传诵千古的绝吟也显得苍白。

你的美丽使我感到羞愧: 词囊里竟找不到一个形容你的词藻。

人们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天堂只不过是人们按照你的模样编织的幻想。

我知道秋日里还不能显出你的神奇美妙, 我见到的也只是你那千里花香中的一棵草。

可是,我就要回去了, 我就要带着这片草叶回去了。

我要把这片草叶带到沙漠上, 我要把这片草叶带回我的家乡。

我要把它种在戈壁滩上, 我还要对我的乡亲们这样讲: “用我们的汗水灌浇它吧, 让我们的大戈壁也变得像江南一样!” (一九五七年八月) 12、《秋歌之一》 郭小川 秋天来了,大雁叫了; 晴空里的太阳更红、更娇了! 谷穗熟了,蝉声消了; 大地上的生活更甜、更好了! 海岸的青松啊,风卷波涛; 江南的桂花啊,香满大道。

草原的骏马啊,长了肥膘; 东北的青山啊,戴了雪帽。

呵,秋天、秋水、秋天的明月, 哪一样不曾印上我们的心血! 呵,秋花、秋实、秋天的红叶, 哪一样不曾浸透我们的汗液! 历史的高山呵,层层迭迭! 我们又爬上十丈高坡百级阶。

战...

中国诗歌的发展史?

江西诗派 宋代诗歌流派。

北宋后期,黄庭坚在诗坛上影响很大。

虽然他的创作成就比不上苏轼,但是他的诗歌更加突出地体现了宋诗的艺术特征。

他在诗歌艺术技巧上总结出一套完整的方法,并传授给后学,所以,追随和仿效黄庭坚的诗人颇多。

比如陈师道与苏轼交谊最深,但作诗却以黄庭坚为学习典范。

因此,一个以黄庭坚为中心的诗歌流派就逐渐形成了。

徽宗时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尊黄庭坚为诗派之祖,下列陈师道等25人,认为这些诗人都是与黄庭坚一脉相承的。

吕氏此图早已失传,现存最早记载见于南宋胡《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四十八。

吕氏图所列25人是:陈师道、潘大临、谢逸、洪刍、饶节、僧祖可、徐俯、洪朋、林敏修、洪炎、 汪革、李□、韩驹、李彭、晁冲之、江端本、杨符、谢□、夏倪、林敏功、 潘大观、 何□、王直方、僧善权、高荷。

稍后的《云麓漫钞》等书所记载名单与此稍有出入。

这些诗人并不都是江西人,大概吕氏的原意只是因为诗派之祖黄庭坚是江西人,派中诗人又以江西人较多,就取名为江西诗派。

25人中有较多作品流传下来的只有陈师道、谢逸、洪刍、饶节、洪朋、洪炎、韩驹、李彭、晁冲之,谢□等10人,除陈师道外,作品成就皆不甚高。

此外,被后人归入江西诗派的还有吕本中、曾□、陈与义等人。

曾□、曾思、赵蕃、韩□等人也列入诗派。

诗派成员多数学杜甫,宋末方回又把杜甫和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称为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

由于江西诗派在诗歌的思想内容方面并没有提出什么特别的主张,因而他们的作品在思想内容上便各有特点。

黄庭坚、陈师道等人的作品主要是描写个人生活经历和抒发作者思想感情,内容比较狭隘。

经历了“靖康之变”的吕本中、曾□、陈与义等人则写了一些反映当时的民族斗争的爱国主义诗歌。

形成江西诗派的主要原 因是这些诗人的诗歌艺术上有相近的见解,诗派成员之间的关系是传授和切磋诗艺。

黄庭坚诗歌理论中最著名的主张是:“夺胎换骨”、“点铁成金”。

即或师承前人之辞、或师承前人之意的一种方法,目的是要在诗歌创作中“以故为新”。

黄庭坚在创作实践中比较有效地运用了这种方法,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是,这种方法忽略了文学创作的唯一源泉即社会生活,所以也产生了较大的流弊。

后来有一些缺乏创 新精神的诗人奉此为圭臬,片面追求“无一字无来处”,而又不能“求新”,于是拾人牙慧,典故连篇,形象枯竭,形成了江西诗派中的末流。

这是江西诗派长期以来受人讥评的主要原因。

然而,“夺胎换骨”、“点铁成金”,只是黄庭坚诗歌理论的一面,它对江西诗派中比较杰出的诗人并没有产生很大影响。

黄庭坚的诗歌理论还有另外一面,即要求诗人以“自成一家”为努力目标,在下苦功掌握艺术技巧的基础上摆脱技巧的束缚而达到“无斧凿痕”的最高艺术境界。

江西诗派中的几位重要诗人受此影响很 大,陈师道论诗以“学仙”为喻,韩驹论诗以“参禅”为喻,吕本中论诗重“活法”,其中都包含着“学然后悟”和“求新”的意义。

正因为如此,江西诗派的成员之间虽然师友传授,关系密切,但他们的艺术风格并非一成不变。

黄庭坚的诗以生新瘦硬见长,其他诗人也各具特色:陈师道的诗比较朴拙,吕本中的诗比较明畅,曾 □的诗趋向活泼,陈与义的诗又趋向雄浑,没有“千人一面”的缺点。

即使才力较薄的徐俯、韩驹等人也颇有自立的气概。

所以,江西诗派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其作品是宋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艺术风格是构成宋诗独特风貌的一个重要因素,它的诗歌理论也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江西诗派的影响在北宋末期已经非常显著,当时如刘□、汪藻、张□等人虽然没有被看成诗派中人,但他们在创作中也受到黄庭坚和陈师道较大的影响。

到了南宋,江西诗派的影响更遍及于整个诗坛,象杨万里、陆游、姜夔等著名诗人都曾在艺术上受到江西诗派的熏陶。

江西诗派的影响在宋代以后也不绝如缕,其余波一直延 及近代的同光体诗人。

桐城诗派 “论诗转贵桐城派,比似文章孰重轻。

”这是程秉钊在《国朝名人集题词》中的论诗之语。

敢于同执清代文坛牛耳的桐城文派 比量重轻,可见桐城诗派影响的广大与夫在文学史上地位的不容漠视。

那么什么是桐城诗派呢?在讨论这个基本的问题时,学者们大多从史的角度,以时间为经,以地域为纬,条列桐城历史上的著名诗人:从明代的方法、齐之鸾到晚清的二姚,“弥天独护桐城派,名世今当五百秋。

”(钱仲联先生诗)但这只是在做桐城诗史,而未中桐城诗派的肯綮。

桐城诗史与桐城诗派是两个既不能完全相互重叠,又存在着多重交叉关系的文学史概念。

简捷地说,桐城诗派并不涵盖全部桐城诗史,而只是桐城诗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里,诗学见解和诗学创作风格近似的诗人通过自觉或不自觉的结合而形成的一个诗歌流派。

它的核心人物来自于桐城,故派以地名;而追随者则逸出桐城以外,故它不完全等同于严格地以地域划分为界限的桐城诗史。

因此,研究桐城诗派,从空间上来说,应立足桐城,放眼全国;从时间上来说,则要截断众流...

帮忙想句形容水墨画的诗句~

????唐代的“诗佛”王维尤以其清幽淡远空寂超旷的的山水诗而传诵千古,王维的山水诗崇尚写意,追求韵味与情感的最高艺术,大有“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妙处,也有“言外之意,味外之旨”的无穷品味。

王维的饱有禅味的山水诗,被历代理论家们推崇备至。

陆时雍在其《诗镜总论》中写“摩诘写色清微,已望陶谢之藩矣……离象得神,披情著性,后之作者谁能之?”王维对中国的山水诗发展确有较大影响,而他的山水诗的成就,是和他的把禅学理念演化为自己诗歌创作指导思想,把禅人参禅悟道的某些方式引进诗歌创作有关的,而也正是他诗中的禅理禅趣,构成了其空灵流动的诗歌意境。

本文试就禅与诗的结合,南宗禅的禅学理论对王维山水诗的影响以及互动作用,对后世诗歌、理论发展的意义等方面,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宗教理念与审美体验的融合 王维生活在盛唐时期,中国佛学已经发展到了全面成熟的阶段。

当时,不近天台、三论、唯识诸宗已经具备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南禅也确立了相当成熟的核心思想。

王维与禅的关系当然是最为密切:王维是中国文学史上唯一享有“诗佛”之称誉的诗人。

这一方面是因为他的佛学理论修养非常精深,历史上很少有诗人能够企及;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能坚持较为严格的宗教实践,通过对禅门妙法的透彻参悟,深得禅家三昧,以至有些诗达到了“字字入禅”的境地。

当然,王维的禅学理念与审美体验的融合也还是有多方面的促成因素的。

首先最重要的原因是南禅的发展,达摩把禅传入中国后经六祖慧能,使这种“不立文字”,重于内省的宗教体验与文人市井更加接近了。

南禅的三境界:其一“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其二“空山无人,水流花开”;其三“万古长空,一朝风月”;这些感悟对后对世界的关照,使生活中现世的世界象镜象一样,如相中之色,水中之花,发生了改变,其本身获得了从世俗事物之中解脱后的自由感:禅,更关注人的心境,这时便在审美的层次上和文学发生了关联,它体现在王维的隐逸精神方面。

王维也是一个向内心深度开掘的文人。

他身上的隐逸文化有着精粹的体现。

如:禅宗的“放舍身心,令其自在”对王维的隐逸人格有着三方面的影响:第一,它是以积极主动的出世与消极被动的抗世相结合的姿态来对待现实的社会生活;第二,它是一种情绪化的、悲剧性的、“超常”的人格精神;第三,它追求一种精神自由,重视生命意义,甘于孤独沉寂的人格精神。

这里可以列举王维在19岁时所创作的《桃源行》,在这首诗中,王维超越了陶渊明的“结庐在人境”,而着意塑造了另一个“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清溪不见人”,“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鱼樵乘水入”的境界。

这已经是一种文人雅士对于内心禅意境界的向往,有着精巧典雅的格调,也有着幽深高远的文化气了。

逸本来就是从隐逸风尚中超拔提升出来的,它超然、悠然、隐遁、空灵的旨趣最自然不过地表现了隐逸的人格精神中的另一种气度。

隐逸文化与禅宗结合,使王维的诗由城市的喧嚣走向山野的宁静及孤寂的文化,更注重将自然美、人的美和精神美提升到人格精神的层面,从艺术的角度,这无疑是一种进步。

由于与禅学理念的互渗与交融,王维的对于淡泊生活的追求更呈现出一种深奥的冥想,更是一种悠然的心境,已不再不同于陶渊明的“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沾衣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而是要达到“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的审美体验之中去。

在这一层次讲,王维把禅学的理念应用于他的山水诗,使山水诗的思想意蕴、更加幽冥了。

其次,宗教体验其所以能在王维这里高度融合,除了宗教体验本身就具有审美体验的内涵这一因素外,还与王维本人对解脱方式有关。

他在《山中示弟》中说:“山林吾丧我”,在《饭覆金山僧》诗中更明确地说:“一悟寂为乐,此身闲有余。

”王维的母亲信佛,王维本人也许与许多僧人有往来,他的字摩诘,出自佛教经典《维摩诘经》,根据近代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的考证,“维摩诘”是除恶降魔的意思,和他那些散发着淡淡禅意的山水诗相映成趣。

王维有意将自己一生的悔恼痛苦消除泯灭于佛教这个精神王国和幽寂净静的山林自然境界之中。

换言之,空门山林、寂静之乐就是他解脱烦恼痛苦的最好方式,这样,它就必然要通过宗教体验和审美体验才能实现自己的目的。

禅悟这种中国特有的宗教体验的目的即是为了明心见性,而中国文人徜徉于大自然中优游山水之审美体验也往往是为了得到一种“与天和谐,谓之天乐”(《庄子,天道》)的“天人合一”的至高和洽之境界。

另外,王维一生的仕途都不很得意,十五岁即离家赴都,在长安“游历诸贵之间”,以自己的才能知名于上流社会,然在官场又屡遭排挤,内心极为痛苦“心中常欲绝,发乱不能整。

”(《林园即事寄舍弟沈》),在理想破灭的严酷现实面前,诗人即不愿同流合污,又感到自己无能为力,出路何在?他要在宗教体验中寻求一种解脱,自然会有这样的句子出现“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叹白发》)。

王维的审美体验就与他的禅学理念很完美地结合在...

帮忙想句形容水墨画的诗句~

????唐代的“诗佛”王维尤以其清幽淡远空寂超旷的的山水诗而传诵千古,王维的山水诗崇尚写意,追求韵味与情感的最高艺术,大有“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妙处,也有“言外之意,味外之旨”的无穷品味。

王维的饱有禅味的山水诗,被历代理论家们推崇备至。

陆时雍在其《诗镜总论》中写“摩诘写色清微,已望陶谢之藩矣……离象得神,披情著性,后之作者谁能之?”王维对中国的山水诗发展确有较大影响,而他的山水诗的成就,是和他的把禅学理念演化为自己诗歌创作指导思想,把禅人参禅悟道的某些方式引进诗歌创作有关的,而也正是他诗中的禅理禅趣,构成了其空灵流动的诗歌意境。

本文试就禅与诗的结合,南宗禅的禅学理论对王维山水诗的影响以及互动作用,对后世诗歌、理论发展的意义等方面,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宗教理念与审美体验的融合 王维生活在盛唐时期,中国佛学已经发展到了全面成熟的阶段。

当时,不近天台、三论、唯识诸宗已经具备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南禅也确立了相当成熟的核心思想。

王维与禅的关系当然是最为密切:王维是中国文学史上唯一享有“诗佛”之称誉的诗人。

这一方面是因为他的佛学理论修养非常精深,历史上很少有诗人能够企及;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能坚持较为严格的宗教实践,通过对禅门妙法的透彻参悟,深得禅家三昧,以至有些诗达到了“字字入禅”的境地。

当然,王维的禅学理念与审美体验的融合也还是有多方面的促成因素的。

首先最重要的原因是南禅的发展,达摩把禅传入中国后经六祖慧能,使这种“不立文字”,重于内省的宗教体验与文人市井更加接近了。

南禅的三境界:其一“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其二“空山无人,水流花开”;其三“万古长空,一朝风月”;这些感悟对后对世界的关照,使生活中现世的世界象镜象一样,如相中之色,水中之花,发生了改变,其本身获得了从世俗事物之中解脱后的自由感:禅,更关注人的心境,这时便在审美的层次上和文学发生了关联,它体现在王维的隐逸精神方面。

王维也是一个向内心深度开掘的文人。

他身上的隐逸文化有着精粹的体现。

如:禅宗的“放舍身心,令其自在”对王维的隐逸人格有着三方面的影响:第一,它是以积极主动的出世与消极被动的抗世相结合的姿态来对待现实的社会生活;第二,它是一种情绪化的、悲剧性的、“超常”的人格精神;第三,它追求一种精神自由,重视生命意义,甘于孤独沉寂的人格精神。

这里可以列举王维在19岁时所创作的《桃源行》,在这首诗中,王维超越了陶渊明的“结庐在人境”,而着意塑造了另一个“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清溪不见人”,“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鱼樵乘水入”的境界。

这已经是一种文人雅士对于内心禅意境界的向往,有着精巧典雅的格调,也有着幽深高远的文化气了。

逸本来就是从隐逸风尚中超拔提升出来的,它超然、悠然、隐遁、空灵的旨趣最自然不过地表现了隐逸的人格精神中的另一种气度。

隐逸文化与禅宗结合,使王维的诗由城市的喧嚣走向山野的宁静及孤寂的文化,更注重将自然美、人的美和精神美提升到人格精神的层面,从艺术的角度,这无疑是一种进步。

由于与禅学理念的互渗与交融,王维的对于淡泊生活的追求更呈现出一种深奥的冥想,更是一种悠然的心境,已不再不同于陶渊明的“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沾衣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而是要达到“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的审美体验之中去。

在这一层次讲,王维把禅学的理念应用于他的山水诗,使山水诗的思想意蕴、更加幽冥了。

其次,宗教体验其所以能在王维这里高度融合,除了宗教体验本身就具有审美体验的内涵这一因素外,还与王维本人对解脱方式有关。

他在《山中示弟》中说:“山林吾丧我”,在《饭覆金山僧》诗中更明确地说:“一悟寂为乐,此身闲有余。

”王维的母亲信佛,王维本人也许与许多僧人有往来,他的字摩诘,出自佛教经典《维摩诘经》,根据近代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的考证,“维摩诘”是除恶降魔的意思,和他那些散发着淡淡禅意的山水诗相映成趣。

王维有意将自己一生的悔恼痛苦消除泯灭于佛教这个精神王国和幽寂净静的山林自然境界之中。

换言之,空门山林、寂静之乐就是他解脱烦恼痛苦的最好方式,这样,它就必然要通过宗教体验和审美体验才能实现自己的目的。

禅悟这种中国特有的宗教体验的目的即是为了明心见性,而中国文人徜徉于大自然中优游山水之审美体验也往往是为了得到一种“与天和谐,谓之天乐”(《庄子,天道》)的“天人合一”的至高和洽之境界。

另外,王维一生的仕途都不很得意,十五岁即离家赴都,在长安“游历诸贵之间”,以自己的才能知名于上流社会,然在官场又屡遭排挤,内心极为痛苦“心中常欲绝,发乱不能整。

”(《林园即事寄舍弟沈》),在理想破灭的严酷现实面前,诗人即不愿同流合污,又感到自己无能为力,出路何在?他要在宗教体验中寻求一种解脱,自然会有这样的句子出现“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叹白发》)。

王维的审美体验就与他的禅学理念很完美地结合在...

古诗和现代诗的区别

古体诗,除楚辞外的各种诗歌体裁。

也称古诗、古风。

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四言诗,在近体诗中已经不存在了,虽不加“古”字,但不言而喻,就知道是古体诗。

《诗经》中收集的上古诗歌以四言诗为主。

两汉、魏、晋仍有人写四言诗,曹操的《观沧海》、陶渊明的《停云》都是四言诗的典型例子。

五言和七言古体诗作较多,简称五古、七古。

五古最早产生于汉代。

《古诗十九首》都是五言古诗。

汉代以后,写五言古诗的人很多。

南北朝时的诗大都是五言的,唐代及其以后的古体诗中五言的也较多。

而七古的产生可能早于五古。

但在唐代以前不如五古多见。

到了唐代,七古大量地出现,唐人又称七古为长句。

杂言诗也是古体诗所独有的。

诗句长短不齐,有一字至十字以上,一般为三、四、五、七言相杂,而以七言为主,故习惯上归入七古一类。

《诗经》和汉乐府民歌中杂言诗较多。

汉魏以来乐府诗配合音乐,有歌、行、曲、辞等。

唐人乐府诗多不合乐。

唐宋时代的杂言诗形式多种多样:有七言中杂五言的,如张籍的《行路难》;有七言中杂三言的,如张耒的《牧牛儿》;有七言中杂三、五言的,如李白的《将进酒》;有七言中杂二、三、四五言至十言以上的,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有以四、六、八言为主杂以五、七言的,如李白的《蜀道难》。

此外,古绝句在唐时也有作者;都属古体诗范围。

古体诗在发展过程中与近体诗有交互关系,南北朝后期出现了讲求声律、对偶,但尚未形成完整的格律,介乎古体、近体之间的新体诗。

唐代一部分古诗有律化倾向,乃至古体作品中常融入近体句式。

但也有些古诗作者有意识与近体相区别,多用拗句,间或散文化来避律。

而近体诗是指从1840年鸦片战争前后开始,到1919年五四运动兴起前为止,将近100年左右的诗歌。

它代表了一个历史时期即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诗歌,也是从传统的古典诗歌到现代意义的新诗的过渡,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

这一时期,诗歌相当繁荣,作家和作品数量众多。

陈衍《近代诗钞》仅就见闻所及,采录咸丰以来诗人360余人。

孙殿起《贩书偶记》及其《续编》著录道光以来刊刻的别集不下1500余种,其中不少是诗集或诗文合集。

由于近代中国在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下发生了巨变,由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产生了新的阶级成分、社会思潮和社会矛盾,因此,近代诗也开始冲破清代传统诗歌的樊篱,出现新潮流。

近代进步诗人往往是思想家和政治活动家,他们以诗歌为武器,紧密围绕近代各个时期的重大斗争,深刻地反映了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历程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内容。

在鸦片战争爆发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形势里,近代启蒙思想家龚自珍以其特有的敏感和蹊径独辟的诗歌,揭示清王朝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的危机,呼号变革,期望能对腐朽现实实行“劲改革”的人才的兴起,揭开了近代进步诗歌潮流的序幕,也为近代诗歌与现实政治密切结合奠定了基础。

接着,魏源、林则徐、张维屏、张际亮、朱琦、贝青乔、金和等一批经历了鸦片战争的诗人,怀抱爱国深忧和民族义愤,突出地反映了鸦片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他们的诗歌抨击侵略者,痛斥投降派,讴歌抗敌英烈,为中华民族反帝斗争留下了光辉形象和历史画卷。

稍后,太平天国人民革命政权提出“弃伪从真”的反封建的文化纲领,革命领袖们的诗歌,以抒写吊民伐罪的理想、改天换地的气魄、百折不挠的英雄主义精神,传达出广大人民的心声。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之后,随着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并开展起改良主义政治运动,近代诗歌也被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黄遵宪努力创作“以旧风格含新意境”的“新派诗”,梁启超响亮提出“诗界革命”的口号,推誉黄遵宪为“诗界革命”的旗帜。

黄遵宪的诗,“诗之外有事,诗之中有人”,具体、鲜明、生动地反映了从咸丰以来到“庚子事变”前后的历史面貌,贯串着救亡图存、变法趋新和对卖国投降与顽固守旧势力所进行的斗争,充分体现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时期的时代精神。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林纾、蒋智由、丘逢甲等,也都各有所侧重,以不同风格的诗歌,表现了呼号变法图强的共同主题和追求进步救国的志士激情。

1900年“庚子事变”之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开始在诗坛上崭露头角,以诗歌为革命号角,将近代诗歌进一步推向新领域。

秋瑾的诗激昂慷慨,洋溢着革命英雄主义和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富有巾帼英雄的气概。

稍后,革命文学团体南社,在辛亥革命前不到两年的时间里,社员发展至200余人,辛亥革命后,更剧增至1000多人,聚集了一大批倾向革命的文化人。

其代表诗人柳亚子的诗是民主革命斗争的回响,他伴随革命历程,围绕主要矛盾和重大事件,抒发壮怀与激情,充满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精神。

南社其他重要诗人陈去病、高旭、周实、宁调元、马君武、苏曼殊等也都表现了反帝反封建反清革命的思想和对自由、民主、国家富强的理想的热烈追求。

近代是西学东渐、资本主义文明传...

中国古典诗词名句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 唐?高适《别董大》才知源海文始为,腹有诗书气自华。

—— 宋?苏轼《和董传留别》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

—— 明?徐渭?自在《青藤书屋图》上的题辞浮沉宦海如鸥鸟,生死书丛似蠹鱼。

—— 清?纪晓岚?自撰挽联闲中觅伴书为上,身外无求睡最安。

—— 清?刘墉?在耦园“还研斋”所题山水有情娱永日,古今无尽寄长年。

—— 清?刘墉?在浙江永嘉县西溪乡瓯渠村所题食蛤哪知天下事,看花愁近最高楼。

—— 近代?陈寅恪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 近代?金岳霖?致林徽因的挽联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

—— 南宋?释普济《五灯会元》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南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杯中佳茗淡如菊,怀里佳人静如蕾。

——谁言冰肌寒彻骨,庸人何曾解温柔?——...

声明:内容仅供参考,图片和文章选取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