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一些简单的古诗词英译
菩萨蛮 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 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 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 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 还乡须断肠 解析:全词无一句不明晰。
上阕一二句借评述他人对江南的赞美写出自己对江南的眷念,三四句接着以典型的江南水光风光回应“游人只合江南老”;下阕不像其他词人那样拓开一层或转入一层,而是紧接上阕,一二句写江南女子的可爱,与上阕写景的两句呼应,三四句再回应“游人只合江南老”,在对江南美景的沉醉中写出人生的惆怅.全词没有艳丽的色彩,没有绵密朦胧的意象,也没有断续跳跃的层次,而是色彩清淡、结构疏朗、意脉流畅,这就是韦庄与其他西蜀花间词人的不同之处。
英语诗词翻译
the leaf is appearing on the trees, it sounds like talking something.the buds are in full blossom.their greenness is sort of sadness.is it that they reborn,or we are getting old?No, they died also.the trick of looking new yearly that they have, is written down in the bunch of grains.endless thresh in castles.the month of May, everything come back to life.it sounds like telling they died last year.but they reborn again year after year.菲利浦·拉金《树》树正在长出叶子仿佛一些事情就要说出来;嫩芽放松着铺展开,它们的绿色就是一种悲凄。
是不是它们再生了而我们老了?不,它们也死了。
它们看起来年年常新的诡计写在谷粒的声音里。
永无休止的城堡仍然打谷在每一个万物复苏的五月。
去年死了,它们似乎在说,重新开始,重新,重新。
诗词翻译英文
In the same valley,Still forgotten wild lilies bloom againwhen the spring comes again.At the place where grassed fernsStill remains the old fragrance.However,Nobody nobody would remeber usand we have had the sadness and pleasure,furthermore,times gets further away,finally,merely remains a few anonymous poemswith a light setting sun.因为是诗歌翻译,我尽量按英文诗的意韵来翻译,纯属自己手工翻译。
希望你的老师能认可。
用英语翻译古诗《凉州词》
北齐二首 李商隐 一笑相倾国便亡,何劳荆棘始堪伤。
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
巧笑知堪敌万机,倾城最在著戎衣。
晋阳已陷休回顾,更请君王猎一围。
【诗词赏析】 这两首诗是通过讽刺北齐后主高纬宠幸冯淑妃这一荒淫亡国的史实,以借古鉴今的。
两首诗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有两个共同的特点:一、议论附丽于形象。
既是咏史,便离不开议论。
然而好的诗篇总是以具体形象感人,而不是用抽象的道理教训读者。
议论不脱离生动的形象,是这两首诗共同的优点。
第一首前两句是以议论发端。
“一笑”句暗用周幽王宠褒姒而亡国的故事,讽刺“无愁天子”高纬荒淫的生活。
“荆棘”句引典照应国亡之意。
晋时索靖有先识远量,预见天下将乱,曾指着洛阳宫门的铜驼叹道:“会见汝在荆棘中耳!”这两句意思一气蝉联,谓荒淫即亡国取败的先兆。
虽每句各用一典故,却不见用事痕迹,全在于意脉不断,可谓巧于用典。
但如果只此而已,仍属老生常谈。
后两句撇开议论而展示形象画面。
第三句描绘冯淑妃(“小怜”即其名)进御之夕“花容自献,玉体横陈”(司马相如),是一幅秽艳的春宫图,与“一笑相倾”句映带;第四句写北齐亡国情景。
公元五七七年,北周武帝攻破晋阳(今山西太原),向齐都邺城进军,高纬出逃被俘,北齐遂灭。
此句又与“荆棘”映带。
两句实际上具体形象地再现了前两句的内容。
淑妃进御与周师攻陷晋阳,相隔尚有时日。
“已报”两字把两件事扯到一时,是着眼于荒淫失政与亡国的必然联系,运用“超前夸张”的修辞格,更能发人深省。
这便是议论附丽于形象,通过特殊表现一般,是符合形象思维的规律的。
如果说第一首是议论与形象互用,那么第二首的议论则完全融于形象,或者说议论见之于形象了。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是《诗经》中形容美女妩媚表情。
“巧笑”与“万机”,一女与天下,轻重关系本来一目了然。
说“巧笑”堪敌“万机”,是运用反语来讽刺高纬的昏昧。
“知”实为哪知,意味尤见辛辣。
如说“一笑相倾国便亡”是热骂,此句便是冷嘲,不议论的议论。
高纬与淑妃寻欢作乐的方式之一是畋猎,在高纬眼中,换着出猎武装的淑妃风姿尤为迷人,所以说“倾城最在著戎衣”。
这句仍是反语,有潜台词在。
古来许多巾帼英雄,其飒爽英姿,确乎给人很美的感觉。
但淑妃身著戎衣的举动,不是为天下,而是轻天下。
高纬迷恋的不是英武之姿而是忸怩之态。
他们逢场作戏,穿著戎衣而把强大的敌国忘记在九霄云外。
据《北齐书》载:周师取平阳(晋阳),帝猎于三堆,晋州告急。
帝将返,淑妃更请杀一围,从之。
在自身即将成为敌军猎获物的情况下,仍不忘追欢逐乐,还要再猎一围。
三、四句就这样以模拟口气,将帝、妃死不觉悟的淫昏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
尽管不著议论,但通过具体形象的描绘及反语的运用,即将议论融入形象之中。
批判意味仍十分强烈。
二、强烈的对比色彩。
在形象画面之间运用强烈对比色彩,使作者有意指出的对象的特点更强调突出,引人注目,从而获得含蓄有力的表现效果,是这两首诗的又一显著特点。
第一首三、四两句把一个极艳极亵的镜头和一个极危急险恶的镜头组接在一起,对比色彩强烈,产生了惊心动魄的效果。
单从“小怜玉体横陈”的画面,也可见高纬生活之荒淫,然而,如果它不和那个关系危急存亡的“周归入晋阳”的画面组接,就难以产生那种“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惊险效果,就会显得十分平庸,艺术说服力将大为削弱。
第二首三、四句则把“晋阳已陷”的时局,与“更请君王猎一围”的荒唐行径作对比。
一面是十万火急,形势严峻;一面却是视若无睹,围猎兴浓。
两种画面对照出现,令旁观者为之心寒,从而有力地表明当事者处境的可笑可悲,不着一字而含蓄有力。
这种手法的运用,也是诗人巧于构思的具体硐种?弧? 柳 曾逐东风拂舞筵, 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 已带斜阳又带蝉! [编辑本段]相干介绍 作者:李商隐 朝代:唐 词性:七绝 [编辑本段]背景 诗简介 李商隐的《柳》是借咏柳自伤迟暮、倾诉隐衷的一首七绝。
诗写的是秋日之柳,但诗人不从眼前写起,而是先追想它春日的情景,然后再回到眼前的柳上来。
句句写柳,而全篇不着一个“柳”字;句句是景;句句咏物,而又句句写人,抒发对稀疏衰落的秋柳的悲叹之情。
诗中经历今昔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正是诗人自叹身世的生动写照。
李商隐的《柳》大致写于大中五年(851)。
诗人借咏柳自伤迟暮,倾诉隐衷。
先写春日之柳、春风荡漾,百花争艳,乐游苑上,士女如云,舞筵上红裙飘转,绿袖翻飞,碧绿的柳枝,同舞女一道翩翩起舞。
下面两句却陡然一转,回到眼前的秋柳,景象完全相反,斜阳照着柳枝,秋蝉贴在树上哀鸣,一派萧杀、凄凉的环境。
诗中经历今昔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正是自己身世的生动写照。
[编辑本段]分析 诗写的是写秋日之柳,但诗人不从眼前写起,而是先追想它在春日的情景,然后再回到眼前的柳上来。
你看,在士女如云的乐游苑上,在繁华似锦的春日,婀娜多姿的春柳和飘然起舞的舞女在热闹的舞筵上结合了起来,分不清谁是舞女,何为柳...
把英文诗词翻译成中文
The Grasshopper and the Cricket John Keats The poetry of earth is never dead.When all the birds are faint with the hot sun And hide in cooling trees,a voice will run From hedge to hedge about the new?mown mead That is the Grasshopper's.He takes the lead In summer luxury;he has never done With his delights,for when tired out with fun He rests at ease beneath some pleasant weed.The poetry of earth is ceasing never.On a lone winter evening,when the frost Has wrought a silence,from the stove there shrills The cricket's song,in warmth increasing ever,And seems to one in drowsiness half lost,The grasshopper's among some grassy hills.蝈蝈和蛐蛐 约翰.济慈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当所有的鸟儿因骄阳而昏晕,隐藏在阴凉的林中,就有一种声音 在新割的草地周围的树篱上飘荡 那就是蝈蝈的乐音啊!它争先 沉醉于盛夏的豪华,它从未感到 自己的喜悦消逝,一旦唱得疲劳了,便舒适地栖息在可喜的草丛中间.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在寂寞的冬天夜晚,当严霜凝成 一片宁静,从炉边就弹起了 蛐蛐的歌儿,在逐渐升高的暖气,昏昏欲睡中,人们感到那声音 仿佛就是蝈蝈在草茸茸的山上鸣叫.
古诗词翻译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纳兰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白话译文供参考:与意中人相处应当总像刚刚相识的时候,是那样地甜蜜,那样地温馨,那样地深情和快乐。
但你我本应当相亲相爱,却为何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如今轻易地变了心,你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
我与你就像唐明皇与杨玉环那样,在长生殿起过生死不相离的誓言,却又最终作决绝之别,即使如此,也不生怨。
但你又怎比得上当年的唐明皇呢,他总还是与杨玉环有过比翼鸟、连理枝的誓愿。
词句注释⑴木兰花:词牌名。
柬:给……信札。
⑵“何事”句:用汉朝班婕妤被弃的典故。
班婕妤为汉成帝妃,被赵飞燕谗害,退居冷宫,后有诗《怨歌行》,以秋扇闲置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
南北朝梁刘孝绰《班婕妤怨》诗又点明“妾身似秋扇”,后遂以秋扇见捐喻女子被弃。
这里是说本应当相亲相爱,但却成了相离相弃。
唐代诗人王昌龄做《长信秋词五首》来怜惜她。
⑶故人:指情人。
却道故人心易变(出自娱园本),一作“却道故心人易变”。
看似白话,其为用典,出处就在南朝齐国山水诗人谢朓的《同王主簿怨情》后两句“故人心尚永,故心人不见”。
汪元治本《纳兰词》误刻后句“故心人”为“故人心”,这一错误常被现代选本沿袭。
⑷“骊(lí)山”二句:用唐明皇与杨玉环的爱情典故。
《太真外传》载,唐明皇与杨玉环曾于七月七日夜,在骊山华清宫长生殿里盟誓,愿世世为夫妻。
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
”对此作了生动的描写。
后安史乱起,明皇入蜀,于马嵬坡赐死杨玉环。
杨死前云:“妾诚负国恩,死无恨矣。
”又,明皇此后于途中闻雨声、铃声而悲伤,遂作《雨霖铃》曲以寄哀思。
⑸“何如”二句:化用唐李商隐《马嵬》诗中“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之句意。
薄幸:薄情。
锦衣郎:指唐明皇。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