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押韵的诗歌
诗歌的押韵 诗歌要讲究韵律美,就要求押韵,并有和谐的节拍。
古人说:“诗中韵脚,如大厦之有柱石。
此处不牢,倾折立见。
”(沈德潜《说诗啐语》)说明了押韵的重要性。
押韵就是在诗行末尾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一般也叫“合辙”。
例如: 群峰壁立太行头, (t—ou,定韵) 天险黄河一望收, (sh—ou,押韵) 两岸峰烟红似火, 此行当可慰同仇。
(ch—ou,押韵) ——朱德《出太行》 幽兰在山谷, 本自无人识。
(sh—i,定韵) 只为馨香重, 求者遍山隅。
(y—ü,押韵) ——陈毅《冬夜杂咏·幽兰》 《出太行》一诗的“头,收,仇”的韵母都是ou,同属“油求”辙,这三句诗的末一个字就是押韵的。
《幽兰》一诗的“识”韵母是i,“隅”的韵母是ü,i 和 ü,韵母发音相近,同归于“一七”辙,也是押韵的。
最先点出一个诗节或一首诗的那一个字叫“定韵”(或“起韵”),一经“定韵”之后,后边诗行末一个字与“定韵”的字归于同一辙音韵里,就算“押韵”了(或叫“合辙”,如同后边的车轮归入前面滚过的车辙一样)。
《出太行》是在第一行诗的末尾“定韵”,《幽兰》是在第二行诗的末尾“定韵”。
诗歌押韵有下列几种主要的形式: (一)排韵。
有的又叫“打铁韵”,就是诗的每一句都押韵。
如: 秋风萧瑟天气凉, (l—iɑnɡ) 草木摇落露为霜。
(sh—uɑnɡ) 群燕辞归鹄南翔, (x—iɑnɡ) 念君客游思断肠。
(ch—ɑnɡ) 慊慊思归恋故乡, (x—iɑnɡ) 君何淹留寄他方? (f—ɑnɡ) 贱妾茕茕守空房。
(f—ɑnɡ) 忧来思君不敢忘, (w—ɑnɡ) 不觉泪下沾衣裳。
(sh—ɑnɡ) 援琴鸣弦发清商, (sh—ɑnɡ) 短歌微吟不能长。
(ch—ɑnɡ) 明月皎皎照我床, (ch—uɑnɡ) 星汉西流在未央。
(y—ɑnɡ) 牵牛织女遥相望, (w—ɑnɡ) 尔独何辜限河梁? (l—iɑnɡ) ——曹丕《燕歌行》* 曹丕的《燕歌行》是迄今所能见到的一首最古的七言诗,它的用韵特点就是句句押韵。
全诗的每一个诗行都押在“ɑnɡ”韵上,即古诗的“七阳”。
这首诗历来为人们所称赞,不仅情致委婉,而且音韵节奏优美,清人王夫之评价此诗:“倾情倾度,倾色倾声,古今无两。
”这种句句用韵的押韵形式,韵与韵之间间隔的音节少,韵就比较紧迫,音乐感强。
但如果不注意韵脚之间交替变换声调,则会给人以单调之感;另外,句句用韵,增加了押韵的字数,也不能说不对表达思想感情增加了限制。
因此,人们在写诗的时候用排韵的并不多。
(二)隔行韵。
句与句间隔一行押韵,一般都在诗行的双句押韵,叫做押双不押单,或者说拗上不拗下。
隔行韵有第一句起韵的,如果是四句的,一、二、四句押韵。
如: 春眠不觉晓, (x—iɑo) 处处闻啼鸟。
(n—iɑo)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sh—ɑo) ——孟浩然《春晓》 一、二、四句的“晓”、“鸟”、“少”押ɑo韵。
也有首句 不入韵,从第二句起才定韵的。
如: 三日入厨下, 洗手作羹汤。
(t—ɑnɡ) 未谙姑食性, 先遣小姑尝。
(ch—ɑnɡ) ——王建《新嫁娘》 二、四句“汤”、“尝”押ɑnɡ韵。
隔行韵较之排韵更有高低抑扬的变化,用韵也更方便,而且韵与韵之间间隔音节并不多,韵律感依然是很强的,所以古诗、现代诗和民歌的绝大多数都用这种押韵形式。
三、双句韵。
每两句为一个单位互押,如一、二句用一个韵,三、四句又转一个韵。
例如: 三边没有树石头少, (sh—ɑo) 庄户人的日子过不了。
(l—iɑo) 天上无云地下旱, (h—ɑn) 过不了日子另打算。
(s—uɑn) 羊群走路靠头羊, (y—ɑnɡ) 陕北起了共产党。
(d—ɑnɡ) 领头的名叫刘志丹, (d—ɑn) 把红旗举到半天上。
(sh—ɑnɡ) 草堆上落火星大火烧,(sh—ɑo) 红旗一展穷人都红了。
(l—iɑo) 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sh—ɑn) 陕北红了半个天。
(t—iɑn) 紫红犍牛自带耧, (l—ou) 闹革命的心思人人有。
(y—ou) …… ——李季《王贵与李香香》 上面几节诗,每两句为一个单位互押(其中只有第四节与第三节通押江阳韵)。
诗所押韵辙的顺序是:遥条辙(ɑo韵)、言前辙(ɑn 韵)、江阳辙(ɑnɡ韵,包括三、四两个小节)、遥条辙(ɑo韵)、言前辙(ɑn 韵)、油求辙(ou韵)。
(四)间隔韵。
这种押韵的方式是没有定规的隔几行押韵。
如: 也许它真的是一片海, 我是一朵灼热的浪花; (h—uɑ) 当我知道它是瀚海, ——我才发现: 我是一粒炙干的沙。
(sh—ɑ) 青春呢? 贮在了茫茫的沙浪里, 只有沙枣 向我吐露幽幽的情话, (h—uɑ) ——在这高高的天山下。
(x—iɑ) 我是一粒沙。
(sh—ɑ) 如果我能补偿过去, 我愿一身分作两下: (x—iɑ) 一半儿搀进胶土里, ——铺就绿茵松软的苗床; 一半儿拌进水泥中, ——凝成大厦金属的骨架。
(j—iɑ) ——杨牧《瀚海━—写给我的年青时代》 全诗共分三节,押“发花”辙。
第一节“沙”与“花”间隔两行;第二节“话”与第一节末一行的“沙”间隔三行,“下”和“话”没有间隔;第三节的“下”与“沙”间隔一行,“架”与“下”间隔三行。
这种没有定规的隔几行押韵,用韵非常自由。
至于到底隔几行押韵好,则依具体情况而定,以不影响表情达意同时读起来依然铿锵和谐为度。
《燕歌行...
谁有押韵的诗歌
诗歌的押韵 诗歌要讲究韵律美,就要求押韵,并有和谐的节拍。
古人说:“诗中韵脚,如大厦之有柱石。
此处不牢,倾折立见。
”(沈德潜《说诗啐语》)说明了押韵的重要性。
押韵就是在诗行末尾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一般也叫“合辙”。
例如: 群峰壁立太行头, (t—ou,定韵) 天险黄河一望收, (sh—ou,押韵) 两岸峰烟红似火, 此行当可慰同仇。
(ch—ou,押韵) ——朱德《出太行》 幽兰在山谷, 本自无人识。
(sh—i,定韵) 只为馨香重, 求者遍山隅。
(y—ü,押韵) ——陈毅《冬夜杂咏·幽兰》 《出太行》一诗的“头,收,仇”的韵母都是ou,同属“油求”辙,这三句诗的末一个字就是押韵的。
《幽兰》一诗的“识”韵母是i,“隅”的韵母是ü,i 和 ü,韵母发音相近,同归于“一七”辙,也是押韵的。
最先点出一个诗节或一首诗的那一个字叫“定韵”(或“起韵”),一经“定韵”之后,后边诗行末一个字与“定韵”的字归于同一辙音韵里,就算“押韵”了(或叫“合辙”,如同后边的车轮归入前面滚过的车辙一样)。
《出太行》是在第一行诗的末尾“定韵”,《幽兰》是在第二行诗的末尾“定韵”。
诗歌押韵有下列几种主要的形式: (一)排韵。
有的又叫“打铁韵”,就是诗的每一句都押韵。
如: 秋风萧瑟天气凉, (l—iɑnɡ) 草木摇落露为霜。
(sh—uɑnɡ) 群燕辞归鹄南翔, (x—iɑnɡ) 念君客游思断肠。
(ch—ɑnɡ) 慊慊思归恋故乡, (x—iɑnɡ) 君何淹留寄他方? (f—ɑnɡ) 贱妾茕茕守空房。
(f—ɑnɡ) 忧来思君不敢忘, (w—ɑnɡ) 不觉泪下沾衣裳。
(sh—ɑnɡ) 援琴鸣弦发清商, (sh—ɑnɡ) 短歌微吟不能长。
(ch—ɑnɡ) 明月皎皎照我床, (ch—uɑnɡ) 星汉西流在未央。
(y—ɑnɡ) 牵牛织女遥相望, (w—ɑnɡ) 尔独何辜限河梁? (l—iɑnɡ) ——曹丕《燕歌行》* 曹丕的《燕歌行》是迄今所能见到的一首最古的七言诗,它的用韵特点就是句句押韵。
全诗的每一个诗行都押在“ɑnɡ”韵上,即古诗的“七阳”。
这首诗历来为人们所称赞,不仅情致委婉,而且音韵节奏优美,清人王夫之评价此诗:“倾情倾度,倾色倾声,古今无两。
”这种句句用韵的押韵形式,韵与韵之间间隔的音节少,韵就比较紧迫,音乐感强。
但如果不注意韵脚之间交替变换声调,则会给人以单调之感;另外,句句用韵,增加了押韵的字数,也不能说不对表达思想感情增加了限制。
因此,人们在写诗的时候用排韵的并不多。
(二)隔行韵。
句与句间隔一行押韵,一般都在诗行的双句押韵,叫做押双不押单,或者说拗上不拗下。
隔行韵有第一句起韵的,如果是四句的,一、二、四句押韵。
如: 春眠不觉晓, (x—iɑo) 处处闻啼鸟。
(n—iɑo)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sh—ɑo) ——孟浩然《春晓》 一、二、四句的“晓”、“鸟”、“少”押ɑo韵。
也有首句 不入韵,从第二句起才定韵的。
如: 三日入厨下, 洗手作羹汤。
(t—ɑnɡ) 未谙姑食性, 先遣小姑尝。
(ch—ɑnɡ) ——王建《新嫁娘》 二、四句“汤”、“尝”押ɑnɡ韵。
隔行韵较之排韵更有高低抑扬的变化,用韵也更方便,而且韵与韵之间间隔音节并不多,韵律感依然是很强的,所以古诗、现代诗和民歌的绝大多数都用这种押韵形式。
三、双句韵。
每两句为一个单位互押,如一、二句用一个韵,三、四句又转一个韵。
例如: 三边没有树石头少, (sh—ɑo) 庄户人的日子过不了。
(l—iɑo) 天上无云地下旱, (h—ɑn) 过不了日子另打算。
(s—uɑn) 羊群走路靠头羊, (y—ɑnɡ) 陕北起了共产党。
(d—ɑnɡ) 领头的名叫刘志丹, (d—ɑn) 把红旗举到半天上。
(sh—ɑnɡ) 草堆上落火星大火烧,(sh—ɑo) 红旗一展穷人都红了。
(l—iɑo) 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sh—ɑn) 陕北红了半个天。
(t—iɑn) 紫红犍牛自带耧, (l—ou) 闹革命的心思人人有。
(y—ou) …… ——李季《王贵与李香香》 上面几节诗,每两句为一个单位互押(其中只有第四节与第三节通押江阳韵)。
诗所押韵辙的顺序是:遥条辙(ɑo韵)、言前辙(ɑn 韵)、江阳辙(ɑnɡ韵,包括三、四两个小节)、遥条辙(ɑo韵)、言前辙(ɑn 韵)、油求辙(ou韵)。
(四)间隔韵。
这种押韵的方式是没有定规的隔几行押韵。
如: 也许它真的是一片海, 我是一朵灼热的浪花; (h—uɑ) 当我知道它是瀚海, ——我才发现: 我是一粒炙干的沙。
(sh—ɑ) 青春呢? 贮在了茫茫的沙浪里, 只有沙枣 向我吐露幽幽的情话, (h—uɑ) ——在这高高的天山下。
(x—iɑ) 我是一粒沙。
(sh—ɑ) 如果我能补偿过去, 我愿一身分作两下: (x—iɑ) 一半儿搀进胶土里, ——铺就绿茵松软的苗床; 一半儿拌进水泥中, ——凝成大厦金属的骨架。
(j—iɑ) ——杨牧《瀚海━—写给我的年青时代》 全诗共分三节,押“发花”辙。
第一节“沙”与“花”间隔两行;第二节“话”与第一节末一行的“沙”间隔三行,“下”和“话”没有间隔;第三节的“下”与“沙”间隔一行,“架”与“下”间隔三行。
这种没有定规的隔几行押韵,用韵非常自由。
至于到底隔几行押韵好,则依具...
关于古诗和现代诗的押韵
古诗:首先你要有一定的诗词理解能力。
平时要多看一些古诗词,文言文之类的。
写诗要注重平仄,押韵,对仗等。
所谓押韵,是把同一韵部,也就是同一韵母组成的字,放在诗的固定位置上,以构成和谐的音乐美。
在绝句中用在偶句的末尾处,即押在句末一字上。
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的韵脚就是“光”、“霜”、“乡”。
绝句中的第三句最后一字必须是仄音的。
押韵是诗歌必不可少的要素。
从上古的>、>,到定型的唐诗,一直到今天的诗歌,都是要讲押韵的。
没有和谐的音韵,吟咏起来就不朗朗上口了。
可用旧时韵书“平水韵”,但该诗韵有107个韵部,使用不易,因为分韵太窄;也可用新韵,即以普通话语音来押韵,韵目只有18个韵部。
正格绝句,平起首句不入韵和仄起首句不入韵,只需二、四句末一字押韵即可;别格绝句,平起首句入韵和仄起首句入韵,必须在一、二、四句末字押韵,以构成和谐而美妙的音乐性。
平仄,是声调的讲究。
平声即阴平声、阳平声字,仄声即上声、去声和入声字。
简单地说就是平声是汉语拼音中的一二声,仄声就是三四声。
绝句的格律,有四种格式,分为五言、七言的平起式和仄起式,举例如下:1、 平起首句不入韵为正格 碧波·咏树 碧波·小溪即景 平平仄仄平平仄, 深居沃野枝繁茂, 平平平仄仄, 岸边风拂柳,仄仄平平仄仄平。
碧叶千张似玉雕。
仄仄仄平平。
雀跃树枝头。
仄仄平平平仄仄, 本是同根同血脉, 仄仄平平仄, 放鸭河中漾,平平仄仄仄平平。
为何飒飒起风涛。
平平仄仄平。
清波荡小舟。
2、 平起首句入韵为别格 包德珍·夜思 包德珍·新春絮语 平平仄仄仄平平, 天心随意弄迷离, 平平仄仄平, 吟虹出远天,仄仄平平仄仄平。
常使伊人费苦思。
仄仄仄平平。
兰水一诗泉。
仄仄平平平仄仄, 未必风涛初识我, 仄仄平平仄, 月带群星至,平平仄仄仄平平。
松花江水洗胭脂。
平平仄仄平。
笑声来枕边。
3、 仄起首句不入韵为正格 碧波·暴风 李频·渡双江 仄仄平平平仄仄, 一阵狂飙如猛兽, 仄仄平平仄, 岭外音书断,平平仄仄仄平平。
飞沙走石信天游。
平平仄仄平。
经冬复历春。
平平仄仄平平仄, 屋摧树倒禾苗折, 平平平仄仄, 近乡情更怯,仄仄平平仄仄平。
暴戾人间万象蹂。
仄仄仄平平。
不敢问来人。
4、 仄起首句入韵为别格 包德珍·咏李白 碧波·咏日 仄仄平平仄仄平, 行路方知蜀道难, 仄仄仄平平, 宇宙现穹隆,平平仄仄仄平平。
千篇斗酒海天宽。
平平仄仄平。
金轮挂太空。
平平仄仄平平仄, 胸中日月吟风处, 平平平仄仄, 环球光耀彩,仄仄平平仄仄平。
何止吴歌楚舞寒。
仄仄仄平平。
万物显春荣。
至于对仗,一般地讲,绝句可用对仗,也可不用对仗,是否用对仗完全是自由的,不强求。
如果视为截取律诗的中间两联,就可以全诗用对仗,例如:曾金美·赠友人(碧波诗词读后感) 碧水粼粼含雅韵,波光闪闪奏清音。
诗心美美如佳酿,词意甜甜欲醉人。
如果视为截取律诗的首尾两联,就可以全诗不用对仗,例如:碧波·桃花 春风吹醒故林丛,蕊满枝头绽嫩红。
神韵犹如仙子美,惹来蜂蝶吻娇容。
如果视为截取律诗的前两联,则前联不对仗而后联对仗,例如:司马光·客中初夏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唯有葵花向日倾。
反之,如果视为截取律诗的后两联,则前联对仗而后联不对仗,例如:赵师秀·有约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
。
。
。
。
。
。
。
。
。
。
。
。
。
。
。
。
。
。
现代诗的特点* 有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烈的抒情性以及和谐的音乐性,形式上分行排列。
诗歌“三美”中的音乐美是指诗歌每节韵脚都不一样,好像音乐一样。
建筑美是指诗歌的格式好像建筑一样。
绘画美指的是新月派诗歌的每节都是一个可画出的画面。
当然现代诗并不要求必须押韵,但还是应该适当讲究节奏和韵脚,这样才能具有音乐美。
古诗的押韵是什么
1、押韵,又作压韵,是指在韵文的创作中,在某些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都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朗诵或咏唱时,产生铿锵和谐感。
这些使用了同一韵母字的地方,称为韵脚。
2、举例说明: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lou。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you。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zhou。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chou。
这首诗押“ou”韵,韵脚为:楼、悠、洲、愁。
押韵的诗歌
《关于方文山的素颜韵脚诗》都是押韵的诗歌方文山首度集结了“素颜”与“韵脚”的创新概念,宣示以不添加标点符号,阿拉伯数字,以及掺杂任何外来语汇,坚持素着一张纯汉字的脸来创作诗集,并且极力鼓吹恢复传统诗词中,让诗句在视觉阅读上具备音律、节奏美感的韵脚使用。
(来自百度百科)
用一句押韵的诗词来描述宋词和宋词人。
1.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
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
2.押韵是指在特定的文体里,在某些句子的一定位置上使用同韵的字。
押韵的文体称韵文,诗歌是最常见的韵文。
从《诗经》到后代的诗词,差不多没有不押韵的。
民歌也没有不押韵的。
在北方戏曲中,韵又叫辙,押韵叫合辙。
3.一首诗有没有韵,是一般人都觉察得出来的。
至于要说明什么是韵,那却不太简单。
但是,今天我们有了汉语拼音字母,对于韵的概念还是容易说明的。
一般认识:诗词中所谓韵,大致等于汉语拼音中所谓的韵母。
大家知道,一个汉字用拼音字母拼起来,一般都有声母,有韵母。
例如“公”字拼成gōng,其中g是声母,ōng是韵母。
声母总是在前面的,韵母总是在后面的。
我们再看“东”dōng,“同”tóng,“隆”lóng,“宗”zōng,“聪”cōng等,它们的韵母都是ong,所以它们是同韵字。
准确认识:韵”与“韵母”不同,韵指韵母中不包括韵头的部分,古代的时候韵还包括声调的成分,同韵的字必须同声调。
韵头是指复韵母中韵腹前面的元音,一般由高元音充当,发音不响亮。
普通话中有i、u、ü[y]三个韵头。
韵腹是指复韵母中开口度最大、发音最响亮的元音,也叫主要元音。
如ua[uA]中的a、ei[ei]中的e、iou[iou]中的o。
韵腹前面的元音是韵头,韵腹后面的元音或辅音是韵尾。
韵尾指复韵母中韵腹后面的元音或辅音。
普通话中有n[n]、ng[?]两个辅音韵尾和i、u两个元音韵尾。
如ei[ei]中的i、iao[iɑu]中的u、an[an]中的n、ing[ing]中的ng。
4.凡是同韵的字都可以押韵。
所谓押韵,就是把同韵的两个或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
一般总是把韵放在句尾(押韵的位置一般在句子的末一字),所以又叫“韵脚”。
试看下面一个例子: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茅檐常扫净无苔(tái),花木成蹊手自栽(zāi)。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lái)。
这里“苔”、“栽”和“来”押韵,因为它们的韵母都是ai。
绕字不押韵,因为“绕”字拼起来是rào,它的韵母是ao,跟“苔”、“栽”、“来”不是同韵字。
依照诗律,象这样的四句诗,第三句是不押韵的。
在拼音中,a、e、o的前面可能还有i、u、ü,如ia、ua、uai、iao、ian、uan、üan、iang、uang、ie、üe、iong、ueng等。
这种i、u、ü叫做韵头,不同韵头的字也算是同韵字,也可以押韵。
例如: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má),村庄儿女各当家(jiā)。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guā)“麻”、“家”、“瓜”的韵母是a、ia、ua。
韵母虽不完全相同,但它们是同韵字,押起韵来是同样谐和的。
练习:春眠不觉晓,(xiǎo)处处闻啼鸟。
(niǎo)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shǎo)分析:晓、鸟、少字押韵,因为它们的韵母都是“ǎo”,而第二句中“声”字没有押韵。
依照诗律,像这样的四句诗,第三句是不押韵的。
第一句则可押可不押。
4.押韵的目的是为了声韵的谐和。
同类的乐音在同一位置上的重复,这就构成了声音回环的美。
但是,为什么当我们读古人的诗的时候,常常觉得它们的韵并不十分谐和,甚至很不谐和呢?这是因为时代不同的缘故。
语言发展了,语音起了变化,我们拿现代的语音去读它们,自然不能完全适合了。
例如: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xié),白去深处有人家(jiā)。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huā)。
xié和jiā、huā不是同韵字,但是,唐代“斜”字读xiá(s读浊音),和现代上海“斜”字的读音一样。
因此,在当时是谐和的。
又如:江面曲[唐]李益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qī)。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ér)。
在这首诗里,“朝”和“儿”是押韵的,按今天的普通话去读,qī和ér就不能算押韵了。
如果按上海的白话音念“儿”字,念象ní音(这个音正是接近古音的),那就谐和了。
今天我们当然不可能(也不必要)按照古音去读古人的诗,不过我们应该明白这个道理,才不至于怀疑古人所押的韵是不谐和的。
古人押韵是依照韵书的。
古人所谓“官韵”,就是朝廷颁布的韵书。
这种韵书,在唐代,和口语还是基本上一致的,仿照韵书押韵,也是较合理的。
宋代以后,语音变化较大,诗人们仍旧依照韵书来押韵,那就变为不合理的了。
今天我们如果写旧诗,自然不一定要依照韵书来押韵。
不过,当我们读古人的诗的时候,却又应该知道古人的诗韵。
三、现代诗歌古人的诗都是依照韵书来写的。
但由于岁月久远,今古语音变化较大,再按古人的韵书来写诗,就变得不再合适了,而且弄不好,会造成别扭的感觉。
所以我们今天写诗只要按照普通话的韵脚来使用就可以了。
现代押韵一般不考虑声母、声调和韵头,也不要求韵腹、韵尾完全相同,在韵的归并上,相同、相近的韵母经常可以一起押韵,可归为一个韵。
例如:像园中的韭菜,不要割,(e)/让它绿绿地长着(e)/像谷底的泉水,不要断,/让它淡淡地淌着(e)/像枝头的青果,不要摘,/让它静静地挂着(e)/也许,人总有那么一点,/想忘又不能忘,想说又不能说(uo)/像怯光的蝙蝠,/扇翅于黄昏的角落。
(uo)e同uo发音相近,可以押韵。
四、十三辙与十八韵辙也是韵的意思,将同韵的字归并在一起,就形成一个一个的韵,宋代的《广...
押韵是诗词中的什么特点?
韵是构成一首诗词的基本要素。
词的句式长短不―,与格律诗的形式不 同,所以其押韵的方式也不尽相同。
在全首词的用韵、词句间的用韵、词中转 韵等方面,都具有不同的形式。
词调中不同的用韵情况有五种:一是平韵格,就是全首词用的都是平声 韵脚。
二是仄韵格,就是全首词都以仄声字为韵。
三是平仄转韵格,包括单调 词和双调词。
单调词中的词句有的从平声韵转仄声韵,也有的从仄声韵转平声 韵。
双调词中的上下片分别使用平、仄两种韵格,通常是上片用仄声韵,下片转平声韵。
四是平仄韵交错格,就是全首词 中平声韵和仄声韵交错使用。
五是平仄韵通 押格,就是指一首词以同一个韵部押韵,这 时平声字和仄声字可以通押。
词句中不同的用韵情况有九种:一是全 首词句句都押韵,而且一韵用到底。
这种用 韵方式,与古体诗中的“柏梁体”相似。
其 中又可分用平声韵和用仄声韵两类。
二是句 句都用韵,但是上下片先用仄声人韵,后用 平声人韵。
三是全首词都以平声韵的句子为 主,只有一句的句末用仄声字。
四是全首词 都以仄声韵的句子为主,只有一句的句末是 平声字。
五是全首词都是两个平脚句之间夹 有一个仄脚句。
六是全首词都是先有两句不 用韵,接下一句用一个平声韵脚。
七是上下 片都是两个仄脚句接两个平声韵脚句。
八是 一首词中每隔三句一用韵。
九是一首词中的韵脚用相同的字。
怎样查古诗的押韵
古代诗词押韵常识一、诗词押韵的一般规则押韵,也称协韵或叶韵。
押韵是同韵母的字在相同(按:说“相应”为好)位置上重复出现。
在相同位置上重复出现的同韵母字,自然称为韵脚。
第一个韵脚的出现,称为起韵。
古代诗韵是怎样押韵的呢?在隋唐以前,是从当时口语的近似音中选择韵脚字。
在隋唐以后,出现了韵书,便从韵书规定的同韵中选择韵脚字。
韵书的出现以至定型,是几经修改的。
现在所说的古代诗韵,指的是来水韵。
金代的王文郁合并《广韵》、《集韵》中的旧韵为一百零七韵,刘渊将其刻成韵书印行,因为王、刘的籍贯都是平水(今山西省绛县),所以称为平水韵。
到了元末,阴时夫在平水韵的基础上,考定诗韵为一百零六韵,为后人所沿用。
清代及其以后通行的《佩文诗韵》,也是这一百零六韵。
词韵和诗韵有些区别。
在南宋以前,还没有一部人所共守的词韵;在南宋以后,不少人参照诗韵制定词韵,也是几经修改,到清代,戈载作《词林正韵》,定词韵为十九部。
词韵的第一部至十四部,包括平、上、去声韵,十五部至十九部为入声韵。
词韵的每一部,是几个诗韵的合并。
如词韵第一部,便是平声东、冬韵,上声董、肿韵,去声送、宋韵的合并;词韵第十五部,便是入声屋、沃韵的合并。
因而,词韵比诗韵要宽。
也就是说,填词比写诗,在选择韵脚字方面的余地要大些。
和韵,写诗填词时,数人相唱和,后者用前者的韵,称为和韵。
和韵的情况有三:第一,是用原韵,而不必用原字,称为依韵;第二,是用原韵也用原字,并且韵脚字的先后次序都相同,称为次韵;第三,是用原韵原字,而韵脚字的先后次序不同,称为用韵。
限韵,数人一起写诗填词时,限定用一个韵,称为限韵。
限韵的情况有二:第一,是限韵不限字;第二,是限韵也限字,限定用某韵中的某几个字。
叠韵,用自己作过的诗词的原韵,再作一首或几首,称一叠或几叠。
二、近体诗、古体诗和词的押韵(一)近体诗1、一般只押平声韵2、两句一押韵,韵脚在偶句的句末。
有一部分是首句起韵的。
3、必须一韵到底,不能换韵。
4、必须在一个韵中选择韵脚字,不能邻韵通押,更不能四声通押。
只有首句起韵的可用邻韵(只有首句起韵的才允许在首句用一个邻韵字)。
5、不能出现重复的韵脚字。
(二)古体诗1、可用平声,也可以用上、去、入声。
2、有的是两句一押韵;有的是一句一押韵;有的是三、四句一押韵。
鲍照以前的七言古诗都是一句一押韵的。
一句一押韵的七言古诗称为柏梁体。
3、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换韵。
如王维的《桃源行》,全诗32句,平声韵和仄声韵交替使用。
一至四句用上平十一真韵,五至十句用入声一屋韵,十一至十四句用上平十三元韵,十五至十八句用入声十四缉韵,十九至二十二句用上平十五删韵,二十三至二十八句用入声十七霰韵,二十九至三十二句用下平十二侵韵。
4、可以从一个韵中选择韵脚字(属用本韵。
同近体诗);也可以从相邻的两个或几个韵中选择韵脚字(属通韵。
近体诗除首句起韵的特例之外,不存在这种情况)。
5、在通韵方面,不仅同声中的邻韵相通,而且声之间也可通韵。
声之间通韵的,上、去声通押的为多。
6、可以出现重复的韵脚字。
(三)词1、押韵有密有稀⑴一句一押韵的。
如“长相思”⑵两句一押韵的(较常见)如“卜算子”等。
其中也有首句起韵的。
如“玉楼春”⑶在两句一押韵间杂着一句一押韵或间杂着天、四句一押韵。
⑷三、四句以致五六句一押韵的。
这在长调节器中较多见2、有的一韵到底,有的可以换韵3、换韵的几种情况⑴相随式。
如“菩萨蛮”,第两句一韵,依次换下去,不出现同韵。
⑵回环式。
如“钗头凤”、“惜分钗”现韵相换,先是甲韵换为乙韵,然后再由甲韵换乙韵。
⑶怀抱式。
如“定风波”。
词的上片首尾为甲韵,中间为乙韵。
⑷两韵或几韵相换,但以一韵为主。
如“相见欢”、“定风波”。
“定风波”有甲乙丙三韵相换,以甲韵为主,韵脚步字最多(丙韵字最少)并且词不达意的首尾都为甲韵4、有的用本韵,有的通韵通韵方面的几种情况:⑴不同部的韵通用⑵同部不同声的韵通用 ①有一些是随便通用不同声的韵,平、上、去、入四种声通押的都有,但以上、去声通押为常见。
②有的词则明确规定,平声要和上、去、入通押。
如“西江月”、“换巢鸾凤”。
5、有的可以出现重复的韵脚字
求几首非常押韵的诗歌
梦江南昏鸦尽,小立恨因谁?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
菩萨蛮萧萧几叶风兼雨,离人偏识长更苦。
欹枕数秋天,蟾蜍下早弦。
夜寒惊被薄,泪与灯花落。
无处不伤心,轻尘在玉琴。
又催花未歇花奴鼓,酒醒已见残红舞。
不忍覆余觞,临风泪数行。
粉香看又别,空剩当时月。
月也异当时,凄清照鬓丝。
又春云吹散湘帘雨,絮黏蝴蝶飞还住。
人在玉楼中,楼高四面风。
柳烟丝一把,暝色笼鸳瓦。
休近小阑干,夕阳无限山。
菩萨蛮隔花才歇帘纤雨,一声弹指浑无语。
梁燕自双归,长条脉脉垂。
小屏山色远,妆薄铅华浅。
独自立瑶阶,透寒金缕鞋。
又晶帘一片伤心白,云鬟香雾成遥隔。
无语问添衣,桐阴月已西。
西风鸣络纬,不许愁人睡。
只是去年秋,如何泪欲流。
临江仙点滴芭蕉心欲碎,声声催忆当初。
欲眠还展旧时书。
鸳鸯小字,犹记手生疏。
倦眼乍低缃帙乱,重看一半模糊。
幽窗冷雨一灯孤。
料应情尽,还道有情无?又昨夜个人曾有约,严城玉漏三更。
一钩新月几疏星。
夜阑犹未寝,人静鼠窥灯。
原是瞿唐风间阻,错教人恨无情。
小阑干外寂无声。
几回肠断处,风动护花铃。
虞美人春情只到梨花薄,片片催零落。
夕阳何事近黄昏,不道人间犹有未招魂。
银笺别梦当时句,密绾同心苣。
为伊判作梦中人,长向画图清夜唤真真。
又曲阑深处重相见,匀泪偎人颤。
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半生已分孤眠过,山枕檀痕涴。
忆来何事最销魂,第一折技花样画罗裙。
又银床淅沥青梧老,屧粉秋蛩扫。
采香行处蹙连钱,拾得翠翘何恨不能言。
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
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又(秋夕信步)愁痕满地无人省,露湿琅玕影。
闲阶小立倍荒凉。
还剩旧时月色在潇湘。
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
红笺向壁字模糊,忆共灯前呵手为伊书。
鬓云松令枕函香,花径漏。
依约相逢,絮语黄昏后。
时节薄寒人病酒,铲地梨花,彻夜东风瘦。
掩银屏,垂翠袖。
何处吹箫,脉脉情微逗。
肠断月明红豆蔻,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青衫湿 悼亡近来无限伤心事,谁与话长更?从教分付,绿窗红泪,早雁初莺。
当时领略,而今断送,总负多情。
忽疑君到,漆灯风飐,痴数春星。
沁园春 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淡装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记。
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
”妇素未工诗,不知何以得此也,觉后感赋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
记绣榻闲时,并吹戏雨;雕阑曲处,同倚斜阳。
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
遗容在,只灵飙一转,未许端详。
重寻碧落茫茫。
料短发、朝来定有霜。
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叶,触绪还伤。
欲结绸缪,翻惊摇落,减尽荀衣昨日香。
真无奈,倩声声邻笛,谱出回肠。
于中好 七月初四夜风雨,其明日是亡妇生辰尘满疏帘素带飘,真成暗度可怜宵。
几回偷拭青衫泪,忽傍犀奁见翠翘。
惟有恨,转无聊。
五更依旧落花朝。
衰杨叶尽丝难尽,冷雨凄风打画桥。
南乡子 为亡妇题照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
盈盈。
一片伤心画不成。
别语忒分明。
午夜鹣鹣梦早醒。
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
泣尽风檐夜雨铃。
金缕曲 亡妇忌日有感此恨何时已。
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
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
料也觉、人间无味。
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
钗钿约,竟抛弃。
重泉若有双鱼寄。
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
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
待结个、他生知已。
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
清泪尽,纸灰起。
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
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
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蝶恋花又到绿杨曾折处,不语垂鞭,踏遍清秋路。
衰草连天无意绪,雁声远向萧关去。
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吹梦成今古。
明日客程还几许,沾衣况是新寒雨。
山花子林下荒苔道韫家,生怜玉骨委尘沙。
愁向风前无处说,数归鸦。
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
魂是柳绵吹欲碎,绕天涯。
清平乐凄凄切切,惨淡黄花节。
梦里砧声浑未歇,那更乱蛩悲咽。
尘生燕子空楼,抛残弦索床头。
一样晓风残月,而今触绪添愁。
又风鬟雨鬓,偏是来无准。
倦倚玉兰看月晕,容易语低香近。
软风吹过窗纱,心期便隔天涯。
从此伤春伤别,黄昏只对梨花。
如梦令正是辘轳金井,满砌落花红冷。
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
谁省,谁省。
从此簟纹灯影。
又黄叶青苔归路,屧粉衣香何处。
消息竟沉沉,今夜相思几许。
秋雨,秋雨,一半因风吹去。
又纤月黄昏庭院,语密翻教醉浅。
知否那人心?旧恨新欢相半。
谁见?谁见?珊枕泪痕红泫。
采桑子彤霞久绝飞琼字,人在谁边。
人在谁边,今夜玉清眠不眠。
香销被冷残灯灭,静数秋天。
静数秋天,又误心期到下弦。
又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
又冷香萦遍红桥梦,梦觉城笳。
月上桃花,雨歇春寒燕子家。
箜篌别后谁能鼓,肠断天涯。
暗损韶华,一缕茶烟透碧纱。
采桑子桃花羞作无情死,感激东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