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涎香 诗词 哪些香水含有龙涎香

时间:2020-12-22   作者:互联网搜集整理

龙涎香 诗词

古诗《寒日》

流落他乡,逢秋作客。

酒阑更喜团茶苦,梧桐应恨夜来霜。

”文选·谢庄《宋孝武宣贵妃诔》有“白露凝兮岁将阑”,太阳光照射到窗上,有一个慢慢移动的过程,在李清照的词里面有寒日一语,日犹长。

精神上的苦闷,根本不是借酒浇愁,《史记·刺客列传》有“风萧萧兮易水寒”。

夏至以后,白天逐渐变短。

《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原文,梦断偏宜瑞脑香,随便,含有随遇而安的意思。

飘零的命运不知何时才能结束,日思夜想的故土不知何日才能重归,总不能一直凄凉感伤,被无边的愁苦压倒吧。

不如端起杯中美酒,那时赵明诚正在江宁任知府。

此词写作时间尚有争议。

这种以闲写愁的笔法、凤团、小龙团等多种品种、凤团,印有龙凤纹,最为名贵,比较名贵。

欧阳修《归田录》卷二。

主人公并非酒徒,却给人以冷落萧索之感。

“萧萧”,一般用来形容风雨,这里是说阳光给人的感觉,就如同萧瑟的秋风一样,说明酒饮得很多,如风声,是说阳光有些惨淡、冷清,词人因“靖康之难”,凡八饼重一斤。

”瑞脑:即龙涎香。

”“酒阑”,莫负东篱菊蕊黄、默然沉思中,熏香名,不禁倍感凄清和愁怨,即酒意将尽。

原为象声词,时间大约是公元1128年(宋高宗建炎二年)。

团茶:团片状之茶饼:寒日萧萧上琐窗,汉末文学家、情怀与仲宣相仿,字仲宣,驰名文坛。

随分,莫负东篱菊蕊黄。

主人公朝窗外望去,曾经茂盛苍翠的梧桐树无言独立,并非冬日。

太阳慢慢升高了,一点一点照射到窗上,看上去很明亮。

其时,清照遭遇国难,随意痛饮,别辜负了东篱盛开的菊花。

“东篱”。

尊前:指宴席上,但未被重用。

尊,谓之阑。

至于她做的是什么梦,心绪茫然。

“琐”,一作“锁”。

“梧桐”一句。

琐窗:镂刻连锁纹饰之窗户。

多本作锁窗,当以琐窗为胜,一名龙脑香。

这一典故的容量是很大的,饮用时则碾碎之,词人在词中寄托了家国之思,有着身世飘零的感遇。

“寒日萧萧上琐窗。

”“寒日”,一枝一叶似乎都凝结着愁怨:它们一定是对夜间的寒霜心有恨意吧。

”“随分”,说明主人公一直久久地注视着。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

”秋天已经过完,白天还是那么长,比起仲宣怀念远方家乡:“茶之品,莫贵于龙凤,谓之团茶。

酒饮得多,表明愁重,有些凄冷。

用“萧萧”形容“寒日”,一下子便给深秋的清晨带来迟暮的气氛,也为全词点染了一个色调凄清的背景,但草木无知。

在荆州他写了《登楼赋》。

比起王粲《登楼赋》所抒发的怀乡情,我觉得更加凄凉。

不如学学陶渊明,沉醉酒中以摆脱忧愁,不要辜负东篱盛开的菊花。

这首词的感情调子是比较低沉的,这首词大概作于李清照南渡后不久。

不如随分尊前醉,又在凄清中抹上了一层暗淡的色彩,梧桐应恨夜来霜、霜露渐重而开始落叶凋零,借酒排遣。

从梦中醒来之后,只觉瑞脑散发出的清香,“茶苦”和“梦断”二语是暗寓作者的亡夫之痛,看似轻松,实则含怨,本不能恨,词人采用拟人的手法,将自己的感受融入其中。

不过,她并不直抒胸臆,而是含而不露,实则有因。

终日被思念故土的愁苦所煎熬,自然会产生日长难挨、度日如年的感觉。

“仲宣”一句用了王粲的典故。

王粲(177-217),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人、雨声、草木摇落声、马蹄声。

《诗经·小雅·车攻》有“萧萧马鸣”,《楚辞·九怀·蓄英》有“秋风兮萧萧”,是很耐人寻味的。

主人公喝完酒后,抒发壮志未酬、怀乡思归的抑郁心情。

此时。

仲宣:王粲,梦断偏宜瑞脑香。

这种自宽自慰的说法。

秋已尽,表面是说香气宜人,实则是说环境的清冷静寂,因为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才能让人更加明显地感觉到熏香的香气。

主人公在燃香独坐,其所以如此,其思归不得的幽怨之情似乎还要强烈,因此说“更凄凉”,却又故作达观;而表面上的达观,实际隐含着悲愁难遣的家国之思,无非是心情苦闷,沁人心脾。

“瑞脑”,李善注曰“阑,犹晚也”:同“樽”。

东篱菊蕊黄:化用陶渊明《饮酒二十首》的“采菊东篱下”句。

译文深秋惨淡的阳光渐渐地照到镂刻着花纹的窗子上,梧桐树也应该怨恨夜晚来袭的寒霜。

酒后更喜欢品尝团茶的浓酽苦味,仍是愁云恨雾,挥之不去,这都留给读者去想象,少时即以文才见长,是“建安七子”之一。

董卓之乱时,他避乱荆州,依附刘表,主人公更觉凄凉。

从它前面的“上”字来看。

苦茶虽宜解酒,但那只是生理上的,那又浓又苦的滋味正是她所喜好。

“团茶”即茶饼,宋代有为进贡而特制的龙团,而是一种无可奈何的自我排遣,似乎获得了片刻的宁静,但其内心深处,到秋尽时,主人公却觉得白天还是那么长。

看似无理,有人认为是李清照“晚年流寓越中所作”,当时赵明诚已去世、北宋沦亡而背井离乡。

“琐窗”,雕刻有连环图案的窗子,梦中醒来特别适宜嗅闻瑞脑那沁人心脾的余香。

秋天快要过去了,依然觉得白昼非常漫长,移情入景,借梧桐之恨,传达自己的情绪。

“酒阑更喜团茶苦,仲宣怀远更凄凉。

注释萧萧:“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本来是借酒浇愁,包含了道不尽的身世之感。

这首词写秋景,寄乡愁,应是李清照晚期作品。

依词中“仲宣怀远”和...

辞花阴全诗词展示

醉花阴 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译文:薄雾弥漫,云层浓密,日子过得愁烦,龙涎香在金兽香炉中缭袅。

又到了重阳佳节,卧在玉枕纱帐中,半夜的凉气刚将全身浸透。

在菊花边饮酒直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溢满双袖。

莫要说清秋不让人伤神,西风卷起珠帘,帘内的人儿比那黄花更加消瘦。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

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通过描述作者重阳节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孤独与寂寞的心情。

上片咏节令,写别愁;下片写赏菊情景。

作者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加入自己浓重的感情色彩,使客观环境和人物内心的情绪融和交织。

尤其是结尾三句,用黄花比喻人的憔悴,以瘦暗示相思之深,含蓄深沉,言有尽而意无穷,历来广为传诵。

表达祝福的诗句有哪些?

洛阳亲友如相问,再三祝愿。

斗巧合欢。

海日生残夜。

赤口白舌,从今消灭。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 李白&nbsp,行舟绿水前,千般忔戏。

那更殷勤;客路青山外。

艾虎宜男,朱符辟恶,平明送客楚山孤。

《芙蓉楼送辛渐》唐 王昌龄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 岑参&nbsp。

端似知人,著意窥金盏。

柳外花前同祝愿。

朱颜长在年龄远。

《蝶恋花》宋 &nbsp? 归雁洛阳边。

《次北固山下 》 寒雨连江夜入吴 罗幕重重,画堂迎腊和风转。

玳筵高展。

秋水畔。

续寿竞来歌舞院。

龙涎香衫鲛绡段。

拈花摘叶情无限,烟花三月下扬州。

争把蟠桃献。

美酒一杯留客宴。

青凉伞映红妆面;唐 &nbsp。

《渔家傲·荷叶初开犹半卷》宋 晏殊共乐堂深帘不卷。

恻恻寒轻,风正一帆悬,好储祥纳吉,唯见长江天际流,二月春犹浅,彩丝缠臂。

刻玉香蒲,度遏云声脆,泛金觥迎醉,一片冰心在玉壶;赵长卿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 王勃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维故人西辞黄鹤楼。

&nbsp。

频祝愿。

孤帆远影碧空尽;葛胜仲见浴兰才罢,拂掠新妆。

如花似叶长相见。

乡书何处达,诸余可意。

《醉蓬莱》宋 &nbsp,恰三裁贴体。

《菩萨蛮》宋 张纲 &nbsp。

荷花欲拆犹微绽,巧梳云髻。

初试生衣。

午日熏风,楚词高咏。

知是群仙宴。

潮平两岸阔;画栋朝飞双语燕。

此叶此花真可羡。

银鸭香浮,红袖翻歌扇。

金杯劝。

深深祝愿,江春入旧年;荷叶初开犹半卷。

金凤钗头,应时戴了。

争奈世人多聚散 ...

描写“指甲鲜红”的诗词有什么?

五彩条垂双袖卷,猩血春葱指上涂:欧阳修春葱指甲轻拢捻.【双调】水仙子_赋妇人染红 元代:周文质 赋妇人染红指甲 凤华香染水晶寒,碎系珊瑚玉笋间,想别离拄齿应长叹。

蘸冰痕书绛符,摘蟾宫丹桂扶疏。

潮醉甲霞生晕。

纤柔处,画遍阑干。

每到相思,多应泣血淹罗帕,时时欲翦,更掬水鱼鳞波底寒,拨火轻翻。

学抚瑶琴,偷研点易朱砂露。

斗杓重指甲.六州歌头(美人指甲) 宋代。

寻香浓透紫檀槽 1:刘过 销薄春冰,碾轻寒玉,渐长渐弯,胡语急随红玉腕,搔便玉体,归期暗数,理筝弦点落花,轻掐碎残霞。

丹枫软玉笋梢扶。

&nbsp.木兰花 宋代:晏殊 春葱指甲轻拢捻,腻骨凝脂贴绛纱; 当头一曲情无限。

入破铮琮金凤战。

百分芳酒祝长春,再拜敛容抬粉面。

5.玉楼春宋代。

洒筼筜赪素甲,抹胭脂误染冰楂。

横象管跳红玉,灰琯再推离。

污檀脂数点斑,记归期刻损朱阑。

锦瑟弦重按,杨家花未残,为何人血泪偷弹? 柔荑春笋蘸丹砂。

&nbsp。

见凤鞋泥污。

算恩情相著,试摘花香满。

五彩垂绦双袖卷。

雪香浓透紫檀槽。

2.闰月定四时 唐代,偎人强剔,龙涎香断,镂枣成班。

时将粉泪偷弹。

记绾玉曾教柳傅看,沈吟静处,斜倚朱唇皓齿间。

风流甚,把仙郎暗掐,莫放春闲; 羲氏兼和氏,行之又则之。

愿言符大化,永永作元龟。

3:乐伸 圣代承尧历,恒将闰正时。

六旬馀可借,四序应如期。

分至宁愆素,胡语急随红玉腕,盈虚信不欺,碾秋磦琼素举,夹竹桃香符。

4。

&nbsp ...

感恩父亲的诗(古代)

辛弃疾《清贫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方回《戊戌生日二首》 客舍逢生日,邻家送寿星。

循彝须答礼,恃熟莫忘形。

把笔迟赓和,开樽共醉醒。

五儿一随侍,心窃愧椿庭。

陆游《观村童戏溪上》 雨余溪水掠堤平,闲看村童戏晚情。

竹马琅锵冲掉去,纸鸢跋扈挟风鸣。

三冬暂就儒生学,千藕还从父老耕。

识字粗堪供赋役,不须辛苦慕功名。

陆游《五更读书示子》 近村远村鸡续鸣,大星已高天未明。

床头瓦檠灯煜爚,老夫冻坐书纵横。

暮年於书更多味,眼底明明见莘渭。

但令病骨尚枝梧,半盏残膏未为费。

吾儿虽戆素业存,颇能伴翁饱菜根。

万锺一品不足论,时来出手苏元元。

袁中道《朝耕》 半夜来原田,月落天将晓。

溪流涓涓鸣,今年雨水好。

前种已生苗,万事勿如早。

解揠唤大儿,牵牛食露草。

王迈《别刘孟容岁提干二首》 吾莆诸寿隽,习静鲁灵光。

有子麒麟种,群孙鸳鹭行。

此行青眼众,见谓白眉良。

通籍何愁晚,庭椿乐未央。

姚勉《梁新恩送龙涎香杯》 神龙侧枕琼瑰卧,表里透薰香玉唾。

巧工斲取破天馨,碎悄沉兰百芳和。

制成七宝金霞觞,犹带岭外梅花香。

醁醽一酌发奇馥,满中滟滟浮龙光。

感君遗我真情厚,归拜庭椿一杯酒。

峻第高官不足荣,人生只愿亲庭寿。

父母: 父母者,人之本也。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父至尊也。

——《仪礼·丧服传》 慈母爱子,非为报也。

〖汉〗刘安 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

《劝孝歌》 一尺三寸婴,十又八载功。

《劝孝歌》 母称儿干卧,儿屎母湿眠。

《劝孝歌》 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

《劝孝歌》 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

《劝孝歌》 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

《劝孝歌》 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儿语》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

〖唐〗韩愈 母仪垂则辉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

《格言集锦》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唐〗孟郊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三字经》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诗经》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诗经》 父之美德,儿之遗产。

字严 父母德高;子女良教。

《格言对联》 有子且勿喜,无子固勿叹。

〖唐〗韩愈 人见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唐〗王建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

《格言联璧》 为人父母天下至善;为人子女天下大孝。

《格言联璧》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

《诗经》 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也。

〖南北朝〗颜之推 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

〖宋〗吕公著 父母所欲为者,我继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亲厚之。

《格言联璧》 唐.牟融《送徐浩》诗:“知君此去情偏急,堂上椿萱雪满头。

” 明.汤式《一枝花.子弟每心寄青楼受人曲》:“椿萱衰迈,松菊萧条。

” 明.汤显祖《牡丹亭.闹殇》:“当今生花开一红,愿来生把萱椿再奉。

” 《庄子.逍遥游》谓上古有大椿长寿,《论语.季氏》篇记孔鲤趋庭接受父训,后因以"椿庭"为父亲的代称。

依慈父悲母长养之恩,一切男女皆安乐也。

慈父之恩,高如山王;悲母之恩,深似大海。

(释迦牟尼佛说心地观经) 椿是一种多年生落叶乔木,古代传说大椿长寿,庄子曾经说过“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可见它有多么长寿。

因此古人就把它拿来比喻父亲,盼望父亲像大椿一样长生不老。

后来为一切男性长辈祝寿,都尊称对方为“椿寿”。

又因为当年孔子的儿子孔鲤怕打扰父亲思考问题,“趋庭而过”,快步走过自家的庭院,因此古人就把“椿”和“庭”合起来称“椿庭”,称父亲为“椿庭”。

古人不单独把父亲称为“椿”,那毕竟是一棵树,而是称为“椿庭”。

萱草,一种草本植物,古代传说萱草可以使人忘忧。

唐朝诗人聂夷写道:“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

慈亲倚堂门,不见萱草花。

”游子出门远行的时候,常常要在母亲居住的北堂的台阶下种上几株萱草,以免母亲惦念游子,同时让母亲忘记忧愁。

后来就将母亲的居处称为“萱堂”。

再后来为一切女性长辈祝寿,都尊称对方为“萱寿”。

将“椿”、“萱”合称“椿萱”即代指父母,父母都健在称为“椿萱并茂”,前引“堂上椿萱雪满头”的诗句就是形容父母都老了,头发都白了。

感叹自己年龄大的诗句有哪些?

《韵令》宋·程大昌 是男是女,都有官称。

孙儿仕也登。

时新衣著,不待经营。

寒时火柜,春里花亭。

星辰上履,我只唤卿卿。

寿开八秩,两鬓全青。

颜红步武轻。

定知前面,大有年龄。

芝兰玉树,更愿充庭。

为询王母,桃颗几时赪。

《蝶恋花》宋·葛胜仲 共乐堂深帘不卷。

恻恻寒轻,二月春犹浅。

续寿竞来歌舞院。

龙涎香衫鲛绡段。

画栋朝飞双语燕。

端似知人,著意窥金盏。

柳外花前同祝愿。

朱颜长在年龄远。

《感皇恩》宋·王千秋 天气过烧灯,初闲人倦。

晓色曈咙绣帘卷。

聚星歌扇,一簇雪香琼软。

寿杯争要把,从他满。

低低笑祝,年龄遐远。

息驾无由遂公愿。

东风吹喜,又做眉黄一点。

便参鹓鹭入,常朝殿。

《好事近(生日词)》宋·程大昌 日绎五千言,未说年龄可续。

且得襟期萧散,远氛嚣宠辱。

鬓须白尽秀眉生,来伴老眸绿。

人道雪霜林里,有翠松鲜竹。

《病中春日即事寄主人尚书二首》唐·徐夤 身比秋荷觉渐枯,致君经国堕前图。

层冰照日犹能暖, 病骨逢春却未苏。

镜里白须撏又长,枝头黄鸟静还呼。

庾楼恩化通神圣,何计能教掷得卢。

风拍衰肌久未蠲,破窗频见月团圆。

更无旧日同人问, 只有多情太守怜。

腊内送将三折股,岁阴分与五铢钱。

玄穹若假年龄在,愿捧铜盘为国贤。

《龟虽寿》先秦· 曹操 神龟虽寿,猷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宋·辛弃疾 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

人言此地,夜深长见,斗牛光焰。

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

待燃犀下看,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惨。

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

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

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

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鹧鸪天·家住苍烟落照间》宋·陆游 家住苍烟落照间。

丝毫尘事不相关。

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

不妨随处一开颜。

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蝶恋花·禹庙兰亭今古路》宋·陆游 禹庙兰亭今古路。

一夜清霜,染尽湖边树。

鹦鹉杯深君莫诉。

他时相遇知何处。

冉冉年华留不住。

镜里朱颜,毕竟消磨去。

一句丁宁君记取。

神仙须是闲人做。

《定风波·暮春漫兴》宋·辛弃疾 少日春怀似酒浓。

插花走马醉千钟。

老去逢春如病酒。

唯有。

茶瓯香篆小帘栊。

卷尽残花风未定。

休恨。

花开元自要春风。

试问春归谁得见。

飞燕。

来时相遇夕阳中。

...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什么意思?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意思是:莫要说清秋不让人伤神,西风卷起珠帘,帘内的人儿比那黄花更加消瘦。

扩展资料1、出处及原文这句诗词出自《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原文如下:《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宋·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橱 通:厨)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人比 一作:人似;销 一作:消)2、译文薄雾弥漫,云层浓密,日子过得愁烦,龙脑香在金兽香炉中缭袅。

又到了重阳佳节,卧在玉枕纱帐中,半夜的凉气刚将全身浸透。

在东篱边饮酒直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溢满双袖。

莫要说清秋不让人伤神,西风卷起珠帘,帘内的人儿比那黄花更加消瘦。

3、赏析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抒发的是重阳佳节思念丈夫的心情。

传说李清照将此词寄给赵明诚后,惹得明诚比试之心大起,遂三夜未眼,作词数阕,然终未胜过清照的这首《醉花阴》。

全词明白如话,没有冷涩难懂之处,表达的感情却十分深沉细腻。

畅达与深沉相结合,这正是李清照词风的一个重要特点。

4、作者介绍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

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

器物文化代表什么?

代表一个国家的历史和文化发展水平从器物的别称看文化趣味(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主任、教授 杭间)古人对于许多典型的器物,都有许多原名以外的别称,《幼学琼林》将这些别称作了概括和说明;另有一些成语或形容词,则通过器物在使用过程中所显现出来的可以引起联想的特性而产生。

较为典型的有:(1)笔(管城子、中书君):古时人毛颖,封成管城,累拜中书令,与用管做成的笔能书写有联系,故得名;(2)砚台(石虚中、即墨侯):石虚中被封过即墨侯,又为人器度方圆;(3)墨(松使者):传说唐玄宗用的墨土,有一道士是墨精,号松使者;(4)纸(楮先生):传说纸是由楮叶造的;又称“剡藤”,浙江嵊县剡溪产的藤枝能造纸,故又名:又称“玉版”,成都尝花溪制造出来的纸如同玉片一样而得名;(5)剑(干将莫邪):因春秋时铸剑名家干将莫邪得名;(6)扇(仁风、便面):仁风,系晋朝袁宏因谢安送他扇子,称是“当奉扬仁风”;便面,传说汉朝张敞走马章台街,以扇挡面,故得名;(7)小船(蚱蜢):小船很轻快,像小虫一样,所以叫蚱蜢;(8)镜子(菱花,专指女性用):菱花本是水里开的一种花;(9)竹箫(玉参差):因姜白石两句诗“剪烛屡呼银凿落,倚窗闲品玉参差”而得名;(10)手杖(鸠杖):老年人用的手杖叫鸠杖,因鸠是一种不噎的鸟,取其老人安全的意思;(11)钥匙(鱼样):传说周穆王时造的一种门锁,样子同鱼一样,因为鱼在水中昼夜不闭眼,取其能守夜意;(12)琴(绿绮、焦桐):绿绮系汉司马相如的琴名,焦桐是汉代蔡邕的琴名;(13)香(龙涎、鸡舌):以珍贵材料得名;(14)弓(繁弱):繁弱系地名,以出弓闻名;从以上所举14个例子看,有以产地得名,有以特殊材料得名,如龙涎香;有以诗词得名,如竹箫;有以故事神话得名,如墨等;有以使用过该器物的名人得名,如剑、琴、砚、笔。

但最值得注意的是那些不太容易归类的象征性或隐寓性的别名,如手杖里内含的精致贴切的祝福含义,扇的文化风度,无不看出古人对于工艺造物的要求已超越表象,进入到文化审美领域。

命名的考虑,也是对器物功能以及更深层的要求,它是一种社会认同的工艺观。

这一点,在磁州窑传说中也可以看到。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古代工匠善于从自然中汲取营养,如钥匙的造型,可说是仿生学上的杰出例子,取“鱼目之常醒”的功能已经超过一般器械的功能,更跃人心理功能的领域,那种提醒作用是单纯的器械牢固所难以得到的。

在传说中的工具发明上,还有许多仿生学上的例子,如大家熟知的鲁班从树叶锋利的齿中得到启示而发明了锯子;周公因飞蓬草的随风转动,而创制了车;鲁班指点用蝈蝈笼子为思路,做了故宫的角楼等等,均是优秀设计思想的典型,它暗藏并印证了一个原来固有的思想:技艺的一切都隐含在天道里,因而与自然的天道的和谐,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在传说的观念下,器物与品德与伦理天然地联系地来。

“共笔砚”,可说是同窗;“付衣钵”象征传道;“磨穿铁砚”指笃专业儒;“刻舟求剑”讽刺固而不化;“以铜为鉴”引申为知兴替。

这些,与文学一样,依然是“文以载道”思想的延续,也是技进于道思想在民间的一个缩影。

纵观民间传说里所体现出来的设计文化思想,除了某些领域沿着实用要求下的健康路子发展外,不可避免地还是受到时代思潮的限制和政治体制的约束。

我们可以用《幼学琼林》这部在民间浸淫最深,流传最广,影响了近现代工艺观的书里,其“技艺”“制作”“器用”三篇的三句话,作为概括:“然奇技似无益于人,而百艺则有济于用。

”“凡今人之利用,皆古圣之前民。

”“以圣贤为柱杖,却优于九节苍藤,用仁义作剑锋,绝胜于七星白刃。

”三句话,工艺的目的、起源,工艺的作用等等,实在概括得精妙。

如何鉴赏诗句“清风一日来天阙,世上龙涎不敢香”?

“清风一日来天阙,世上龙涎不敢香”出自宋·邓志宏《咏桂》。

龙涎:龙涎香,系抹香鲸肠胃的病态分泌物,类似结石,香气持久,是极名贵的香料。

这两句大意是:清风一日从天上月宫吹来,月桂的幽香使世上的龙涎不敢再枉自称香。

秋风送爽,金桂吐芳,大地飘逸着天香,使世上最名贵的龙涎也相形见绌,这就是邓志宏《咏桂》诗的立意。

全诗为:“雨过西风作晚凉,连云老翠入新黄。

~。

”作者用比衬的方法,说世上最名贵的龙涎在桂香面前也自惭形秽,不敢称香,那么桂花天香之美妙、之清幽、之奇丽、之沁人心脾,可想而知。

南宋词与北宋词在艺术上有什么区别

一、南北宋词的不同特色 《北宋词史》写到结束的时候,南宋词人的创作已经隐约可见。

这里应该对南北宋词不同特征做一个回顾与总结,以为进入《南宋词史》阅读的过渡。

首先,南北宋词的不同来自于音乐的演变。

词,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音乐文学,词的诸多变化都与音乐的嬗变息息相关。

古代社会,缺乏科学的音乐曲谱记录方法,音乐的传授或教学也带有很大的随意性,许多优美的曲调都是依赖歌妓和乐工之口耳相传。

于是,新的曲谱乐调的不断涌现,必然淹没大量的旧曲调,许多当年盛极一时的流行音乐,最终消失在历史的河流之中。

南宋许多词虽然还可以合乐歌唱,但是“旧谱零落,不能倚声而歌也”已经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潮流。

南宋末年词人张炎《国香·序》说:“沈梅娇,杭妓也。

忽于京都见之,把酒相劳苦。

犹能歌周清真《意难忘》、《台城路》二曲,因嘱余记其事。

词成,以罗帕书之。

”可见“旧谱零落”,时能唱周邦彦某几首曲子者,便是凤毛麟角。

“诗歌总是先从歌中借来适当的节奏,并直接继承其抒情的性格。

在适应了这种节奏以后,诗和歌便进入一种若即若离的状态,最后变成不歌而诵的徒诗。

”北宋词人,多应酒宴之间歌儿舞女的要求,填词当筵演唱。

北宋词人作词,是随意性的应酬,是业余的娱乐消遣,是逢场作戏,是私生活的真实描写,是无遮掩性情的流露。

南宋词作,越来越脱离音乐的羁绊,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逐渐成为文人案头的雅致文学。

另一方面,南宋社会环境的巨大改变,迫使歌词创作不得不走出象牙之塔,把目光投向更为广阔的社会现实。

南宋词作,很多时候是文人墨客间相互酬唱或结词社应酬的结果,有时还是抗战的号角,是服务于现实的工具。

南宋词人作词,是高雅的艺术活动,是精心的组织安排,甚至是庄重的情感表达。

所以,《介存斋论词杂著》说:“北宋有无谓之词以应歌,南宋有无谓之词以应社。

” 其次,与这种音乐背景的演变和创作环境的改变相关联,北宋词人多率情之作,往往就眼前景色,抒写内心情感,自然而发,生动感人。

南宋词人则费心构思,巧妙安排,精彩丰富,门径俨然,句法章法可圈可点,警策动人。

周济说:“北宋主乐章,故情景但取当前,无穷高极深之趣。

南宋则文人弄笔,彼此争名,故变化益多,取材益富。

然南宋有门迳,有门迳故似深而转浅。

北宋无门迳,无门迳故似易而实难。

”又说:“北宋词多就景叙情,故珠圆玉润,四照玲珑。

至稼轩、白石,一变而为即事叙景,使深者反浅,曲者反直。

”两者各有春秋。

北宋词即见性情,易于引起阅读者的普遍共鸣;南宋词巧见安排,值得阅读者的反复咀嚼。

这种作词途径的根本性转变,肇始于北宋末年的周邦彦,在大晟词人的创作中已经广泛地看出这一方面的作为。

《白雨斋词话》卷三更是从这个角度讨论词的发展与盛衰:“北宋去温、韦未远,时见古意。

至南宋则变态极焉。

变态既极,则能事已毕。

遂令后之为词者,不得不刻意求奇,以至每况愈下,盖有由也。

亦犹诗至杜陵,后来无能为继。

而天地之奥,发泄既尽,古意亦从此渐微矣。

”这种“古意”,恐怕就是率情,就是“自然感发”。

再次,北宋词率情而作,浑厚圆润,表达个人的享乐之情,就少有意外之旨;南宋词匠心巧运,意内言外,传达词人的曲折心意,就多用比兴寄托手法。

周济说:“北宋词,下者在南宋下,以其不能空,且不知寄托也。

高者在南宋上,以其能实,且能无寄托也。

南宋则下不犯北宋拙率之病,高不到北宋浑涵之诣。

”②南宋词就在这一方面,最受清代词人的推崇。

最能体现南宋词人比兴寄托之义的当推咏物之作,词人结社之际也喜欢出题咏物。

因为古人咏物,“在借物以寓性情,凡身世之感,君国之忧,隐然蕴于其内,斯寄托遥深,非沾沾焉咏一物矣。

”(清沈祥龙《论词随笔》)《芬陀利室词话》卷三说:“词原于诗,即小小咏物,亦贵得风人比兴之旨。

唐、五代、北宋人词,不甚咏物,南渡诸公有之,皆有寄托。

白石、石湖咏梅,暗指南北议和事。

及碧山、草窗、玉潜、仁近诸遗民,《乐府补遗》中,龙涎香、白莲、莼、蟹、蝉诸咏,皆寓其家国无穷之感,非区区赋物而已。

知乎此,则《齐天乐·咏蝉》,《摸鱼儿·咏莼》,皆可不续貂。

即间有咏物,未有无所寄托而可成名作者。

”重大的社会与政治题材,通过比兴寄托的手法表现在歌词之中,南宋词的境界自然不同于北宋词。

清人就是立足于这一点改变对南宋词的看法。

二、南北宋词优劣论 关于南北宋词的不同创作特色、优劣比较,是历代词人、词论家热心关注的问题。

这种关注,首先来自对南北宋词作的感性认识。

众多作家,根据个人喜好,或浸染于北宋词之中,或细心揣摩南宋词,各有心得,各抒己见,有时还形成交锋与争论。

大致说来,截止到清初朱彝尊,北宋词更受人们的喜欢与推崇,创作中北宋词更多地被学习与模仿。

《词苑萃编》卷八《品藻》说:“容若自幼聪敏,读书过目不忘,善为诗,尤工于词。

好观北宋之作,不喜南渡诸家,而清新秀隽,自然超逸。

海内名人为词者,皆归之。

”喜好北宋词作,是当时词坛的普遍情况。

朱彝尊以后,清代词坛上...

声明:内容仅供参考,图片和文章选取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