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关与爱国诗歌有哪些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廖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示儿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洲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南园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古今中外的爱国诗歌都有哪些
”(辛弃疾《鹧鸪天》 17.天下英雄谁敌手。
《金错刀行》陆游 10,千载谁堪伯仲间。
示 儿(陆游) 2、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诉衷情(陆游) 4.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5.塞上长城空自许。
《关山月》陆游 8、千年史册耻无名。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 3、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镜中衰鬓已先斑,换得东家种树书,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书 愤(陆游) 6.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关山月》陆游 7 、遗民忍死望恢复。
《《书愤》陆游 11、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
〈〈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陆游 12,一片丹心报天子,几处今宵垂泪痕?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南乡子(辛弃疾) 18.了却君王天下事。
《金错刀行》陆游 9、呜呼、“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
”(陆游《陇头水》) 1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 14、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宋·陆游《病起书怀》) 15、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6!楚虽三户能亡秦1、死去无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出世一表真名世。
破阵子(辛弃疾) 19. 想当年、 “却将万字平戎策,嬴得生前身后名,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古今中外的爱国主义诗人及诗词有哪些?
鬓先秋,为先生寿. 辛弃疾 24、“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
” 杨济翁 25,身老沧洲! 诉衷情(陆游) 4.早岁那知世事艰。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5.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书 愤(陆游) 6.朱门沉沉按歌舞,吾将上下而求索、位卑未敢忘忧国。
(唐·李百药《元景安传》) 41、老当益壮。
——陆游《示儿》 14, 栏干拍遍,报国欲死无战场。
〈〈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陆游 12、“夜视太白收光芒、逆胡未灭心未平,铁马冰河入梦来. 想当年,金戈铁马。
《关山月》陆游 7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关山月》陆游 8、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金错刀行》陆游 9、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留取丹心照汗青。
——范仲淹《岳阳楼记》 33、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 34, 登临意. 《水龙吟》辛弃疾 22,道“男儿到死心如铁”。
看试手,补天裂。
辛弃疾 23、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生子当如孙仲谋、遗民泪尽胡尘里、路漫漫其修远兮!”岳飞 29、“直捣黄龙府、.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题 临 安 邸(林升) 31、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
读陆放翁集四首(梁启超) 32、醉卧沙场君莫笑、风萧萧兮易水寒、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 36、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战国策》) 35。
(三国·曹操《步出夏门行》) 39。
(屈原《离骚》) 38。
(唐·王翰《凉州词》) 45、烈士不怕死,所死在忠贞。
(唐·柳宗元《韦道安》) 46、一寸丹心为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明·于谦《立春日感怀》 47、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清·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48、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49,气吞万里如虎。
永遇乐(辛弃疾) 20、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死去无知万事空、我最怜君中宵舞、生当作人杰、夜阑卧听风吹雨、我自横刀向天笑、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金错刀行》陆游 10、出世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书愤》陆游 11,泪空流!所得州郡,一朝全休、胡未灭,与诸君痛饮耳” 岳飞 30、先天下之忧而忧、“归来报明主,恢复旧神州。
” 岳飞 28、“十年之功,毁于一旦。
(宋·陆游《病起书怀》) 15,家祭无忘告乃翁。
(南朝·丘迟《与陈伯之书》) 40。
南乡子(辛弃疾) 18.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
破阵子(辛弃疾) 19,古来征战几人回。
去留肝胆两昆仑;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南望王师又一年。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 3!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
(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6、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辛弃疾《鹧鸪天》 17.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孤剑床头铿有声,事定犹须待阖棺。
”(陆游《陇头水》) 13.王师北定中原日,死亦为鬼雄。
——屈原《离骚》 37,宁移白首之心。
(同上) 42、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唐·王昌龄《从军行》) 43、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 44。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后天下之乐而乐,无人会,中原北望气如山。
(宋·李清照《乌江》) 2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满江红 (岳飞) 27。
过零丁洋(文天祥) 21.把吴钩看了,厩马肥死弓断弦、人生自古谁无死, 但悲不见九州同。
示 儿(陆游) 2
古代诗人爱国的诗句
1.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2.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 3.范成大《州桥》:“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
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4.林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 5.陆游《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 6.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仍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 7.文天祥《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8.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 9.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
求关于爱国的古今中外故事
古:心怀大志,一直为国家大事担心的屈原,因为眼看着国家急难而无法拯救他的国家、无法实现他的理想,整天都非常忧愁,常常独自在江边徘徊叹息。
有一天,一位在江边钓鱼的渔夫问他为什麽这麽失意落魄,屈原叹气的说:“举世皆醉唯我独醒,举世皆浊唯我独清。
”心中的感叹和无奈,在这两句话中都说得很明白了。
不久,这位怀才不遇的诗人就抱着砂石,投汨罗江自杀了。
今:赤心爱国的吉鸿昌在美国受尽了民族歧视,有人告诉他,你说自己是日本人,就可以受到礼遇。
吉鸿昌怒不可遏,说:“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为此,他特意做了一枚木制胸卡,上面用英文写着:“我是中国人!”而且随时随处佩戴,直面那些看不起中国人的人,用中华民族的自尊向美国的种族歧视挑战。
外:波兰著名作曲家钢琴家萧邦,19岁从音乐学院毕业时已经很有名气了。
后来他决定出国深造。
在朋友举行的送别晚会上,朋友们赠送给他一只装满祖国泥土的银瓶。
这只银瓶一直伴随着他19年。
1849年秋天,萧邦病重垂危。
临终前,他嘱咐从华沙赶来的姐姐:“波兰反动政府不会允许将我的遗体运回华沙,就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去。
”...
收集古今中外名人爱国事迹!要简短一点!
古今中外名人事例1.卧薪尝胆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吴国,但被越国击败,阖闾也负重伤身亡。
两年后阖闾的儿子夫差率兵击败越国,越王勾践被押送到吴国做奴隶,勾践忍辱负重伺候吴王三年后,夫差才对他消除戒心并把他送回越国。
其实勾践并没有放弃复仇之心,他表面上对吴王服从,却暗中训练精兵,强政励志并等待时机反击吴国。
勾践害怕自己会因贪图眼前的安逸,消磨报仇雪耻的意志,所以他为自己安排艰苦的生活环境。
他晚上睡觉不用褥子,只铺些柴草(古时叫薪)。
又在屋里挂了一只苦胆,他不时会尝尝苦胆的味道,为的就是不忘过去的耻辱。
勾践为鼓励民众就和王后与人民一起参加劳动,在越国人民的同心协力之下,越国强大起来,最后找到时机,一举灭亡了吴国。
2.忍辱负重写《史记》我国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青年时期曾经游历全国各地,接触社会、体验民情、考察史迹。
后来他继承父职做了太史令,阅读了国家国家珍藏的许多古代文献。
在此基础上,他开始秉承父亲的遗志撰写《史记》。
正当司马迁专心著书的时候,发生了李陵事件,司马迁秉公直言,触怒了汉武帝,被处以宫刑(阉割)。
宫刑是腐刑,污及先人,见笑亲友。
让一个男人不是男人。
司马迁为了完成《史记》的创作,强忍屈辱,在痛苦中发愤著书,用毕生精力完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鲁迅赞誉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头悬梁,锥刺股汉朝有个人名叫孙敬,自小就喜欢读书,勤奋好学。
孙敬每天晚上都学得很晚,为了避免发困,影响读书,他想了个办法:用绳子的一头拴住头发,一头拴在房梁上,一打盹,头一低,绳子就会把头皮揪疼,精神又重新振作起来,这样就又可以全副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
孙敬勤奋学习,收获很大,后来成为了一个有学问的大家。
战国的时候,有个人名叫苏秦,他总想干一番大事业,然而由于学识不够,总也早不到合适的事情。
他心里想,一个人难道能这么没有志气吗?从此,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读到深夜,要打盹了,就用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鲜血直流,睡意全无,于是他又振奋起精神,坚持学下去。
苏秦就是这样勤奋读书,持之以恒,最终成为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
4.囊萤映雪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
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的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读一篇文章。
忽然看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
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耀眼。
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
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他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以勉强用来读书了。
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当做灯用。
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
同时代的孙康也是如此,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
他觉得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床缝里透进一丝光亮。
原来,那是大雪迎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
于是他倦意全无,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
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
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搓搓手指。
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样的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
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
后来他做了大官,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
5.凿壁借光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
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
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
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
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功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
匡衡很着急,想利用晚上的时间来看书。
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
忽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丝亮光,他霍地站起来,走到墙边一看,啊!原来是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
于是匡衡想了一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点,这样他就能勉强读书了。
6.以天下为己任的范仲淹范仲淹,北宋人。
两岁的时候,父亲就病逝了,母亲贫困无依只好抱着襁褓中的仲淹,改嫁一户姓朱的人家,范仲淹在朱家长大成人。
范仲淹从小读书就非常刻苦,朱家是个富户,但他为了励志,常去附近附近山上的寺庙里寄宿读书,那是他的生活极其艰苦,每天只煮一锅稠粥,凉了化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拌几根咸菜,吃完继续读书。
有时候夜里读书感到疲倦,就用凉水洗脸驱散睡意。
他刻苦读书的精神给僧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范仲淹为官后针砭时弊,慷慨激昂,常不顾自身安危。
他刻苦自勉,食不重肉,妻子儿女吃穿仅够自足而已。
经常自诵:“士当先...
我要古今中外的名人爱国故事等等(概括)
苏武牧羊 南宋末年,元兵南逼。
宋皇从杭州败移福州。
景炎帝二年(即公元一二七七年)的春天。
文天祥为了抗击元兵,率师从闽西进军漳州,所闻福州失守,宋帝败逃海上,他只好西撤,翻越闽南与闽西交界的坂寮岭,退到险要的倒岭赶筑营垒,沉着应急。
元兵来势凶猛,紧迫在后,文天祥的兵马渡过下畲溪的木桥,仰望天空,说了声“天助我!”立即,风起云涌,电闪雷鸣,咆哮的山洪把元兵阻隔在崎岖的对岸。
那拆掉的虽是木桥,却系交通要道。
文天祥考虑到战后百姓过往的需要,特地为当地留下不少金银,以备复建之用。
当他带兵马要经过倒岭下的梅子坑村,老百姓闻讯接应,纷纷主动把家里的门板桌面都搬来铺架临时便桥。
文天祥万分感激,当场为此桥取名为“大义桥”,后人也有传说为“待御桥”。
明朝万历十年(即公元一五八二年)间,在大畲溪建起了坚固的石拱桥,并在桥头建立了壮观的碑亭,以纪念信国公文天祥举义驻师。
树立的三块石碑,均有秀丽的碑文。
传说后来当地著名的文人林希严(林泰)为了悼念“耿光垂北斗”的民族英雄文天祥,曾感慨满怀地写了《题国公桥》一诗: 当年丞相过桥东, 战马啸啸满路风。
万古人间留壮烈。
百年溪水泣英雄。
伤心荒涧碑犹在, 放目寒山事已空。
吊古不堪回首望, 冷烟萎草夕阳红。
这首凄凉,悲壮的诗篇,表达了后人对文天祥的无限怀念和敬仰之情。
1880年李鸿章为建设北洋水师而搜集人才,因邓世昌“熟悉管驾事宜,为水师中不易得之才”而将其调至北洋属下,先后担任“飞霆”、“镇南”蚊炮船管带。
同年冬天北洋在英国定购的“扬威”、“超勇”两艘巡洋舰完工,丁汝昌水师官兵200余人赴英国接舰,邓世昌随往。
1881年11月安然抵达大沽口,这是中国海军首次完成北大西洋——地中海——苏伊士运河——印度洋——西太平洋航线,大大增强了中国的国际影响,邓世昌因驾舰有功被清廷授予“勃勇巴图鲁”勇名,并被任命为“扬威”舰管带。
1887年春,邓世昌率队赴英国接收清政府向英、德订造的“致远”、“靖远”、“经远”、“来远”四艘巡洋舰,是年底回国。
归途中,邓世昌沿徒安排舰队操演练习。
因接舰有功,升副将,获加总兵衔,任“致远”舰管带。
1888年,邓世昌以总兵记名简放,并加提督衔。
是年10月,北洋海军正式组建成军,邓世昌升至中军中营副将,1891年,李鸿章检阅北洋海军,邓世昌因训练有功,获“葛尔萨巴图鲁”勇名。
1894年9月17日在大东沟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奋勇作战,后在日舰围攻下,“致远”多处受伤全舰燃起大火,船身倾斜。
邓世昌鼓励全舰官兵道:“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此舰,足以夺其气而成事”,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舰“吉野”号右舷,决意与敌同归于尽。
倭舰官兵见状大惊失色,集中炮火向“致远”射击,不幸一发炮弹击中“致远”舰的鱼雷发射管,管内鱼雷发生爆炸导致“致远”舰沉没。
邓世昌坠落海中后,其随从以救生圈相救,被他拒绝,并说:“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所养的爱犬“太阳”亦游至其旁,口衔其臂以救,邓世昌誓与军舰共存亡,毅然按犬首入水,自己亦同沉没于波涛之中,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
爱国将领吉鸿昌 1895年,在河南省扶沟县吕潭镇一家吉姓小茶馆的后院,诞生了一名男孩,取名鸿昌。
对于鸿昌的父亲吉筠亭来说,添人增口是件喜事,可又多了张吃饭的嘴。
吉鸿昌好不容易熬到了18岁,恰恰冯玉祥在河南招兵,于是他便报名参军,从此开始了他一辈子的戎马生涯。
吉鸿昌自幼即以岳飞、文天祥等为心目中的英雄,所以在行伍中他待人诚恳,吃苦耐劳,恪守军规,勇敢善战,以致有“吉大胆”之称,他率领的部队则号称“铁军”。
到了1930年,也就是吉鸿昌35岁那年,被提拔为国民军第22路军的总指挥。
当时正值北伐战争之后,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虎视眈眈,可是国民党借口“攘外必先安内”,拼命剿杀共产党。
这时吉鸿昌奉命攻打鄂豫皖苏区,他在前线化装成小炉匠进入苏区,亲眼见到共产党的真实情况,觉得茅塞顿开,并为自己立定了目标:“投错了门路,就拔出腿来!”于是准备率部起义。
不料蒋介石得到密报,很快解除了吉鸿昌的兵权,以“考察”的名义将他驱逐到国外。
就在吉鸿昌出国前夕,9·18事变发生,他听到这一消息“发指眦裂”,声泪俱下地说:“国难当头,凡有良心的军人都应该誓死救国!”坚决要求留在国内,与日本帝国主义血战到底。
但蒋介石无动于衷,依然逼令他出国。
满怀悲愤的吉鸿昌无奈,只好在上海下榻的旅馆墙上,留下了“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诗句,一明自己的心志。
赤心爱国的吉鸿昌在美国受尽了民族歧视,有人告诉他,你说自己是日本人,就可以受到礼遇。
吉鸿昌怒不可遏,说:“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为此,他特意做了一枚木制胸卡,上面用英文写着:“我是中国人!”而且随时随处佩戴,直面那些看不起中国人的人,用中华民族的自尊向美国的种族歧视挑战。
吉鸿昌...
古今中外的诗歌
咫尺画堂深似海!光阴这么空虚,生活这么乏味,要是她缺少了那串布谷鸟的音节。
爱,四周那么黑暗,我用蔷薇花带系住她,纵使清新的春天批着全身绿装降临,是否已经割断这短短的生命之中那长长的思念!即便是如愿以偿,要想见到你,我还得经受各种磨难。
相思的痛苦我有所体验,但我无能为力,因为是我将爱火点燃,这痛苦愈深,对你的爱慕之心,就愈加纯真。
我的相思呀,我可爱的债主,这满腔的真情,我能向谁倾诉。
这就是我的愿望;日日夜夜有你伴在身旁。
鹧鸪天姜夔(宋)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
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
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小曲海涅(德国)快乐无涯的少女,你多么美丽纯真,我愿只为你一个,献出我的生命。
你那甜蜜的眼睛闪烁着好比月亮;你那红润的面庞透露着蔷薇的红光。
从你的小嘴里闪耀出颗颗珍珠;而最美丽的宝石就藏在你的胸部。
快乐无涯的少女想从前初睹你的倩影,我心中觉得小鹿撞撞,那可能就是一种爱情。
蝶恋花苏轼(宋)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小夜曲雨果(法国)黄昏后,当你在我怀中柔声唱歌,你可曾听见我的心轻轻跳动?温柔歌声唤起我往日的一切欢乐。
啊!歌唱,歌唱,我亲爱的,永远歌唱;你微笑,好像爱情花朵含苞欲放,我心中一切忧虑都随它消散,纯洁微笑就像你那忠实的心。
啊!欢笑,欢笑,我亲爱的,尽情欢笑;正当你倚在我的身旁静静安睡,那呼吸好像你正在喃喃细语。
你在睡梦中是这样恬静,这样美丽。
啊!安睡,安睡,我亲爱的,静静安睡。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节选)王实甫(元)[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
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得倩疏林挂住斜晖。
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
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
此恨谁知!在花园里阿莱桑德雷(西班牙)知道她从不生气,这是多么甜蜜!在她身旁生活欢畅。
未曾见西方的黑色风暴掠过她的面庞。
至多不过:一缕忧郁。
“你看,小鸟!”要么:“树枝……”或者:“什么在闪光?……”是的,风儿吹来,多情、芬芳。
园中的鲜花,随她欣赏。
高高的枫树:馥郁、优雅,春意荡漾。
有时她在树旁,亭亭玉立,娇艳生香。
仙姿灵气,消磨时光。
有时她在园中,身披朝霞,激情洋溢,烈日照耀,金发闪光……但是我看见了她的色彩,她在小路上行走,面前玫瑰竞放。
我心中,突然充满惆怅。
玫瑰。
爱情。
花瓣。
群芳。
她全神贯注的脸庞,时刻沐浴着花香,馨香里,光彩动人!正青春时光!永远年轻的早晨笼罩着她的倩影。
薄薄的衣裙,透明火红。
我多么专一,目不转睛,全然不觉她微露的身体轻轻拂动。
石竹茂盛,紫罗兰轻盈,还有脚下暗香四溢的无名花丛。
阳光下,微裸的身躯,羞怯的面容,转瞬间,她注视着我,传递着神秘的、让人难以置信的爱情。
我顿时放开喉咙将她呼唤,用由衷的声音叫她芳名。
她越来越近,伸手可及,沁人肺腑,她的声音一片赤诚。
无比鲜艳,令人销魂,她献给我一束花丛。
此时此刻她就在这里:带着她的芬芳,湿润的素手,还有她的亲吻——火热的激情。
生查子欧阳修(宋)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致克莉蒙纳魏尔伦(法国)神秘的船歌,无言的心曲,亲爱的,既然你的眼像天空一样蓝,既然你的声音像奇异的幻影扰乱了我的理智,使它如痴如迷,既然你的心灵洁白又芬芳,既然你的气息,纯真又朴实,啊,既然整个的你,像动人心弦的乐曲,像已逝的天时的光轮、音调和芳馨,那平缓的律动使心和心相通,感应着我敏感的心,但愿这是真情!蝶恋花欧阳修(宋)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卜算子李之仪(宋)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林徽音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音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滟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水光浮动着你梦中期待的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诗的一篇,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摸鱼儿元好问(金)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为谁去!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自啼风雨。
...
关于爱国思乡的诗句
思乡诗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采薇>>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唐.王维>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 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漫书五首>>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 悲莫悲兮生别离------战国.楚.屈原>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汉.行行重行行>>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南唐.李煜>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 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唐.杜甫>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渭城曲>>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唐.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唐.李商隐无题>>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宋.黄庭坚寄黄几复>> 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宋.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同上.日暮乡关何处是――古诗中的乡愁 思乡,自古以来一直是诗歌表现的主题之一。
尤其是在交通、通讯极不发达的古代,一旦离乡,前路漫漫,何日是归年;关山重重,乡书谁人传递?于是,远在他乡异地的诗人,常常不禁悲从中来,美丽而忧伤的诗句便汩汩而出,成为了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诗篇。
触景生情。
诗人们魂牵梦萦的思乡之情,往往因遇到某种机缘而奔涌而出。
逆旅夜雨、明月高悬、夕阳西下、塞外芦笛等等,都会牵动诗人对故土的思念。
诗人往往因之而挥洒自己的诗情。
被称做中国第一思乡诗的《静夜思》便是如此: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触发诗人思乡之情的便是秋夜的明月。
深秋之夜,一轮满月挂在天边,月光透过窗户,照在诗人的床前,那么皎洁,以至诗人疑是“地上霜”。
一个“霜”字,不仅写出了月色之白,更给人以清冷孤寂之感。
接着诗人不禁一“举”头、一“低”头,由“望”而“思”。
细致的动作逼真地写出了诗人的心理活动。
诗人仰望着玉盘的明洁,月桂的婆娑,思绪联翩:今夜的月儿多圆啊,可人呢?怎能团圆!于是诗人想起了故乡。
想起了故乡的什么呢?诗人没有具体讲。
还是让我们读者去想象吧。
再来看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这首诗中,也写了月色如霜,也渲染了冷清凄凉的氛围。
这样的景色加上戍卒将士长年在边关要塞,更觉寂寞。
在这样的氛围中,忽然不知从何处传来芦笛声,婉转悲切,如泣如诉。
这袅袅之音,深深地触动了将士们的怀乡之情。
“一夜”可见思绪持续时间之长;“尽望”点出感染范围之大。
同样,李白也写过“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的诗句。
都以芦笛声为诱因,表现深切的思乡之情。
悲凉哀怨,感人至深。
遥思远忆。
上一类的古诗往往是诗人因景物而引起思乡之情,而思乡的具体内容,诗人并没说明。
还有一类诗则是通过思念故乡的具体情景来表现诗人的乡愁。
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便插茱萸少一人。
佳节,本是家人亲友团聚的日子,但诗人却“独”在“异”乡,因而“倍思亲”。
诗人思念什么呢?诗中构想了这样一幅情景:在这重阳佳节,家里的兄弟都登高去了。
他们一个个唱着跳着,欢快热闹。
可就在他们挨个插遍茱萸的时候,遗憾地发现还少了一个人。
兄弟们也许一下子安静下来,手执多出的一棵茱萸念叨着远行的我呢。
这里,由“遍插”到“少一人”自然引起了情思。
诗人通过想象出来的情景,曲折地表现自己的乡愁,显得婉约动人。
无独有偶,白居易的《邯郸至除夜思家》也是如此: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远在异乡的诗人,在冬至的夜里,形影相吊。
此时只有灯影相伴,寒气逼人,所以“抱膝”而坐。
孤灯加上冷清,自然会想起家里的温暖,亲情的温馨。
但诗人并没有写自己如何想家,而是猜想家人此时也会坐到深夜,同样在想着自己。
他们此时大概正在念叨着我在外地的生活怎样吧。
其实诗人猜想家人想自己,正曲笔表现出自己对家人的深切思念。
质朴而深情。
问讯梅菊。
“美不美,家乡水;亲比亲,故乡人。
”远在异地,当见到从故乡来的人时,那种激动欣喜之情可想而知了。
见面时一下子涌上心头的一定有许多情况要打听:家人是否平安?故乡的父老乡亲生活怎样?等等。
但有这样的一位诗人,他并不问这些...
古今中外的爱国志士有哪些
处尘劳而不易;又当将之以诚敬,而无或亵慢,则寂而能感,理有必然。
曾编著《径中径又径》一书,选录有关净宗精辟论述,无少怠忽。
非恭敬之至,曷克臻此。
当时任巡抚的张师诚,足为后世法者,岂惟日有恒课,采辑诸家要义,分门别类,对此书评价颇高,治繁重之务、解行俱佳的佛教居士,随身携带,虽政务繁冗,坚持课诵,终生受持。
1998年2月,上海佛学书局再版的《林文忠公手书经咒日课》一书,附录林则徐的曾孙林大任于1933年6月所书跋语,说:“先文忠公早岁以文字受知于张兰渚中丞(中丞为对巡抚的尊称),遂佐其幕府。
尝以急促之时,其详不可得闻矣,然亦足见其栖心净土,经人推荐在福建巡抚衙门幕府工作(相似秘书工作)四年。
当时林则徐即发心用蝇头小楷(按:上海佛学书局再版时。
丧乱之后,仅存此册,让他骑在自己肩上送进考场。
主考官看见,笑着对他说:“子将父作马”。
他应声答道:“父望子成龙”。
主考官对他才思敏捷,出语不凡林则徐,字少穆,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
清高宗乾隆五十年(1785年),出生于一个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
'敬则致福。
)书写《阿弥陀经》等五种经咒,随身携带,深受张的器重,在学佛方面也受张的教导和影响,精神贯注,略无疏懈。
揆诸古德规范,殊多未合,或间以行草,张公叹为奇才。
文公忠写经之岁,即张公秉节吾闽(指张在福建任巡抚)之时。
当时香火因缘。
十九岁考取举人,行持诚笃,终生不变,七岁即能作八股文,十二岁参加府试,父亲因其年幼。
近人写经,往往多破体字。
二十余岁时,一面教书,并曾在厦门海防同知衙门(类似海关)任司书工作。
印光法师常谓:‘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他自幼即跟随父亲在私塾学习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
他聪颖异常,勤奋好学,以第一名中秀才,大有利益。
”(《印光大师文钞》复张云雷居士书二)林则徐随张师诚工作四年:“如《径中径又径》一书,直趋净土壶奥。
于初机人,有缘得闻佛法,即深信不疑,亲书小册经咒,慢则获咎。
余每诵斯言,辄凛然生寅畏之念,说,系放大影印,行持无间,迥异寻常者矣,是一位提倡净土法门,颇为赞赏。
考试结果,号兰渚。
二十五岁考中进士。
林则徐早年进入仕途,振笔累千言,按信、愿、行分类编辑,简明切要。
然则,手泽流传,令阅者不费研究翻阅之力。
为了谋生,一面学习。
今观此册,笔意矜严,流传至今,被视为净土宗一本最佳的读物。
净宗祖师印光大师。
父亲林宾日以教私塾维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