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有许多托物言志_表达诗人高贵品质 托物言志的古诗词

时间:2020-12-20   作者:互联网搜集整理

古诗词中有许多托物言志_表达诗人高贵品质

古诗中有许多托物言志,表达诗人高贵品质或远大理想的诗句,请写...

含边疆的诗句唐 杜甫 《夏夜叹》:“念彼荷戈士,穷年守边疆.”明 何景明 《漠将篇》:“飞符插羽募精强,连营列阵扫边疆.”戍守边疆的诗句唐 王昌龄 《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 王翰 《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关于托物言志的古诗

1、《青松》现代·陈毅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2、《墨梅》元·王冕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3、《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4、《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5、《画菊》宋·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6、《菊花》唐·黄巢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7、《沁园春·雪》现代·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请举出古诗文中托物言志的例子。

「在狱咏蝉」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梅花 王安石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呜呼!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

我愿平东海顾炎武《精卫》万事有不平,只留清气满乾坤,衔木到终古,任尔东西南北风。

大海无平期?长将一寸身。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鹊来燕去自成窠.竹石 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身沉心不改,尔何空自苦。

青松 陈毅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墨梅 王冕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我心无绝时

古诗有常表现得物象有哪些? 表现出什么样的意境?

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

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

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

诗人的聪明往往就在于他能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

反之,读者只有在领悟意象寓意的过程中,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领会诗歌的主旨,进入诗歌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情感。

所以,诗歌的阅读鉴赏,必须以解读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以熟知诗歌意象为突破点。

托物言志的古诗

顾炎武《精卫》 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

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

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呜呼!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

「在狱咏蝉」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青松 陈毅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竹石 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画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菊花》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题菊花 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谁有托物言志,抒发诗人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诗...

1、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2、 于谦的《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3、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4、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5、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6、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托物言志的古诗

同时也写出了诗人探索录觅的认识过程: 这是李商隐作幕梓州后期之作。

写在百花争艳的春天,寒梅早已开过,诗境又出现更大的转折。

面对姹紫嫣红的“物华”,诗人不禁想到了梅花。

它先春而开,到百花盛开时,只因暗香袭来,才知是梅而非雪,和本篇意境可谓异曲同工。

而张谓此诗,从似玉非雪、近水先发的梅花着笔,写出了早梅的形神,与其说是地理上的,不如说是心理上的:远。

早梅的形象被刻画得惟妙惟肖。

梅与雪常常在诗人笔下结成不解之缘;然而紧接着便是一系列不幸和打击,收进寺里作和尚,创作了一种高远的境界寄托了自己的理想,意蕴深刻。

越岭寒枝香自拆, 冷艳奇芳堪惜。

何事寿阳无处觅,枝条洁白如玉。

它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

梓州(州治在今四川三台)离长安一千八百余里,似乎可以理解为富于艺术表现力。

为思乡之情,枝蔓曲折。

这首《忆梅》,“意极曲折”(纪昀评语),却并不给人以散漫破碎、雕琢伤真之感,关键在于层层转折都离不开诗人沉沦羁泊的身世。

这样,才能潜气内转,在曲折中见浑成,在繁多中见统一,达到有神无迹的境界。

早梅 年代:【唐】 作者:【孟浩然】 体裁:【五古】 园中有早梅,年例犯寒开。

少妇争攀折,将归插镜台。

① 犹言看不足,更欲剪刀裁。

菊花 年代:【唐】 作者:【黄巢】 体裁:【七绝】 类别:【静物】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注释 又题作:不第后赋菊 这首诗的题目,《全唐诗》作“不第后赋菊”,大概是根据明代郎瑛《七修类稿》引《清暇录》关于此诗的记载。

但《清暇录》只说此诗是黄巢落第后所作,题为“菊花”。

重阳节有赏菊的风俗,相沿既久,这一天也无形中成了菊花节。

这首菊花诗,其实并非泛咏菊花,而是遥庆菊花节。

因此一开头就是“待到秋来九月八”,意即等到菊花节那一天。

不说“九月九”而说“九月八”,是为了与“杀”、“甲”叶韵。

这首诗押入声韵,作者要借此造成一种斩截、激越、凌厉的声情气势。

“待到”二字,似脱口而出,其实分量很重。

因为作者要“待”的那一天,是天翻地覆、扭转乾坤之日,因而这“待”是充满热情的期待,是热烈的向往。

而这一天,又绝非虚无缥缈,可望而不可即,而是如同春去秋来,时序更迁那样,一定会到来的,因此,语调轻松,跳脱,充满信心。

“待到”那一天又怎样呢?照一般人的想象,无非是菊花盛开,清香袭人。

作者却接以石破天惊的奇句——“我花开后百花杀”。

菊花开时,百花都已凋零,这本是自然界的规律,也是人们习以为常的自然现象。

这里特意将菊花之“开”与百花之“杀”(凋零)并列在一起,构成鲜明的对照,以显示其间的必然联系。

作者亲切地称菊花为“我花”,显然是把它作为广大被压迫人民的象征,那么,与之相对立的“百花”自然是喻指反动腐朽的封建统治集团了。

这一句斩钉截铁,形象地显示了农民革命领袖果决坚定的精神风貌。

三、四句承“我花开”,极写菊花盛开的壮丽情景:“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地尽带黄金甲。

”整个长安城,都开满了带着黄金盔甲的菊花。

它们散发出的阵阵浓郁香气,直冲云天,浸透全城。

这是菊花的天下,菊花的王国,也是菊花的盛大节日。

想象的奇特,设喻的新颖,辞采的壮伟,意境的瑰丽,都可谓前无古人。

菊花,在封建文人笔下,最多不过把它作为劲节之士的化身,赞美其傲霜的品格;这里却赋予它农民起义军战士的战斗风貌与性格,把黄色的花瓣设想成战士的盔甲,使它从幽人高士之花成为最新最美的农民革命战士之花。

正因为这样,作者笔下的菊花也就一变过去那种幽独淡雅的静态美,显现出一种豪迈粗犷、充满战斗气息的动态美。

它既非“孤标”,也不止“丛菊”,而是花开满城,占尽秋光,散发出阵阵浓郁的战斗芳香,所以用“香阵”来形容。

“冲”、“透”二字,分别写出其气势之盛与浸染之深,生动地展示出农民起义军攻占长安,主宰一切的胜利前景。

黄巢的两首菊花诗,无论意境、形象、语言、手法都使人一新耳目。

艺术想象和联想是要受到作者世界观和生活实践的制约的。

没有黄巢那样的革命抱负、战斗性格,就不可能有“我花开后百花杀”这样的奇语和“满城尽带黄金甲”这样的奇想。

把菊花和带甲的战士联结在一起,赋予它一种战斗的美,这只能来自战斗的生活实践。

“自古英雄尽解诗”,也许正应从这个根本点上去理解吧。

叹庭前甘菊花 年代:【唐】 作者:【杜甫】 体裁:【七古】 檐前甘菊移时晚,青蕊重阳不堪摘。

明日萧条醉尽醒, 残花烂熳开何益。

篱边野外多众芳,采撷细琐升中堂。

念兹空长大枝叶,结根失所缠风霜。

注释 檐前:又作庭前 题菊花 年代:【唐】 作者:【黄巢】 体裁:【七绝】 飒飒西风满院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注释 【注释】: 唐末诗人林宽有这样两句诗:“莫言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皆解诗。

”古往今来,确有不少能“解诗”的英雄,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个。

自从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一出,菊花就和孤标傲世的高士、隐者结下了不解之缘,几乎成了...

描写托物言志的古诗词

"竹石(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首二句说竹子扎根破岩中,基础牢固.次二句说任凭各方来的风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击打,它们仍然坚定强劲.作者在赞美竹石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中,隐寓了自己风骨的强劲.“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决不动摇的品格. 石灰吟(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咏蝉(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呤.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这首诗作于患难之中,感情充沛,取譬明切,用典自然,语多双关,于咏物中寄情寓兴,由物到人,由人及物,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是咏物诗中的名作.梅花(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古人吟唱梅花的中,有一首相当著名,那就是在作者之前,北宋诗人林逋的《山园小梅》.尤其是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更被赞为咏梅的绝唱.林逋这人一辈子不做官,也不娶妻生子,一个人住在西湖畔孤山山坡上种梅养鹤,过着隐居的生活.所以他的咏梅诗,表现的不过是脱离社会现实自命清高的思想.作者此诗则不同,他巧妙地借用了林逋的诗句,却能推陈出新.你看他写的梅花,洁白如雪,长在墙角但毫不自卑,远远地散发着清香.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作者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积极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这首小诗意味深远,而语句又十分朴素自然,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青松 (陈毅)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青松》为陈毅诗作,是《冬夜杂咏》中的首篇.《冬夜杂咏》(共12题19首)这一组诗最初发表于《诗刊》1962年第一期上.赞颂了人的坚韧不拔、宁折不弯的刚直与豪迈和那个特定时代的不畏艰难、雄气勃发、愈挫弥坚、坚强的精神."...

托物言志与借物喻人,借物喻理如何区分

“托物言志”和“借物喻理”,“借”即是“托”,它们的不同也只是在“志”与“理”的差别.“志”多言及个人情感,袒露快活与忧闷.而“理”重在道理,通过对事物的描写来阐明客观存在的事理。

而借物喻人,是来描写认得品质/品格。

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托物言志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

所谓托物言志,也称寄意于物,是指诗人运用象征或起兴等手法,通过描摹客观上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

借物喻人: 借物喻人,就是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描写人的一种品格,通常在作文中出现,是作文中用来表现、突出中心思想的常用方法。

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正确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可以使文章立意更深远,表情达意更含蓄,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运用借物喻人方法需要注意,所描述事物的特点, 要与人的品格有相似之处,让人读了文章,能清楚地认识到借物要说明什么,赞誉怎样的人。

借物喻理: 借物喻理就是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达出一种道理。

借物喻理也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

有赞美高尚品质人的诗歌

咏 寒 松 [南朝]范 云 修条① 拂 层 汉②,密 叶 障 天 浔③。

凌 风 知 劲 节④,负 雪 见 真 心。

[注释] ①修条:修长的枝条。

②层汉:云层。

③天浔:天边。

④劲节:竹木生出枝杈的地方,在这里比喻坚贞的节操。

[大意] 修长的松枝轻轻地擦着白云,它密密的松叶严严地遮住了蓝天。

寒风劲吹方知它不屈不挠,大雪重压方能看到它坚贞的节操。

[评析] 这首诗赞美了松树不畏严寒、坚贞不屈的高风亮节。

竹 石 [清]郑 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①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②,任尔③东西南北风。

[注释] ①破岩:山岩缝隙。

②坚劲:坚韧不拔。

③任尔:任凭你。

[大意] 咬住了青山决不放松,把根深深地扎在岩石缝隙里。

经受无数的磨难和打击仍然坚韧有力,不管你从何方刮来什么风。

[评析]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那种坚韧不拔、不怕打击的硬骨头精神。

咏 牡 丹 [明]俞大猷 闲花①眼底②千千种,此种人间擅最奇③。

国色天香④人咏尽,丹心⑤独抱⑥更谁知。

[注释] ①闲花:这里指牡丹以外的各种花。

②眼底:眼中。

③擅最奇:独占最奇艳的品格。

④国色天香:这里形容富贵华丽的外表。

⑤丹心:花心。

⑥独抱:独存。

[大意] 我观赏的花有千万种,只有牡丹最奇艳。

它富贵华丽受到人们的极力赞美,可有谁知道它那颗花心独存心间。

[评析] 这首诗赞美了诗人志存高远的内心情节。

寒 菊 [宋]郑 思 肖 花开不并①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②吹落北风中?[注释] ①不并:不一齐。

②何曾:什么时候。

[大意] 菊花虽然不和百花一齐开放,但它的品质是高尚纯洁的。

寒风来了吹不落它,直到花朵枯萎了,它也不离开生长自己的花枝。

[评析] 这首诗赞美了菊花高尚纯洁、坚贞不渝的高风亮节。

梅 花 [宋]王 安 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①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②来。

[注释] ①凌寒:迎着寒风。

②暗香:指梅花的香气。

[大意] 墙角里傲立着几枝梅花,迎着寒气独个儿盛开。

我远远望去,它像雪又不像雪,因为有一股暗香飘来。

[评析] 这首诗赞美了梅花孤傲高尚、超然不群的性格,表达了诗人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马 [唐]李 贺 大漠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②金络脑③,快走踏清秋。

[注释] ①大漠:一般指沙漠,这里指北方的原野。

②何当:什么时候能够。

③金络脑:马头的装饰。

[大意] 寒光照大漠,无边的砂像用白雪铺就。

燕山头,月儿弯弯似金钩。

骏马啊,什么时候配上金络头,在秋高气爽的广阔天地中纵情驰骋。

[评析]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渴望奔赴疆场,建功立业的豪迈感情。

墨 梅① [元]王 冕 我家洗砚池②边树,朵朵花开淡墨③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④满乾坤⑤。

[注释] ①墨梅:水墨画的梅花。

②洗砚池:洗砚台的池塘。

③淡墨:那朵朵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迹点化成的。

④清气:清香的气味。

⑤乾坤:天地。

[大意] 我家洗砚池边这棵梅树,朵朵花开就像淡淡的墨迹点化成的。

不图人们夸它的颜色鲜艳,只求飘散的清香充满天地。

[评析]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贞纯洁品格。

石 灰 吟① [明]于 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②。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③在人间。

[注释] ①吟: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②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③清白:指高尚节操。

[大意] 经受千锤万凿才出深山,烈火烧炼也很平常淡然。

纵然粉身碎骨全不惧怕,只要能将清白留在人间。

[评析]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蝉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五代【主题类别】:托物言志【题材】:五言律诗【韵类】:ingㄧㄥ英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望岳 【作者】:杜甫 【年代】:唐五代【主题类别】:托物言志【题材】:五言古诗【韵类】:aoㄠ熬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名言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 释】:1、岱宗:泰山别名岱,居五岳之首,故又名岱宗。

2、钟:赋予、集中。

3、决:裂开。

4、凌:跃上。

【评 析】:诗以“望”入题,赞叹东岳,讴歌造化。

希望凌顶而小天小,以抒雄心壮志。

??开首两句,写泰山的高峻伟大,先写对它的仰慕,再写它横跨齐鲁两地的壮伟。

三、四句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能分割日夜的巍峨形象。

五、六句写遥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涤。

最后两句写望岳而生登临峰顶之意愿。

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之雄心,显示出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青溪 【作者】:王维 【年代】:唐五代【主题类别】:托物言志【题材】:五言古诗【韵类】:iㄧ衣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注 释】:1、逐:循、沿。

2、趣:同“趋”。

3、澹:安静。

【评 析】:此诗借颂扬名不见经传的青溪,来印证自己的素愿。

以青溪之淡泊,喻自身之素愿安闲。

??全诗自然清淡素雅,写景抒情皆轻轻松松,然而韵味却隽永醇厚。

诗人笔下的青...

声明:内容仅供参考,图片和文章选取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