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领导力理论在分析领导力行为方面有哪些共同特点
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企业中除了存在着古典管理理论所研究的为了实现企业目标而明确规定各成员相互关系和职责范围的正式组织之外,还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这种非正式组织的作用在于维护其成员的共同利益、方向和过程中的重要地位,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有重大差别,但重于强调个体的激励,忽视了整体战略规划在目标,即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友情,虽然在产生效应的过程中确实有较强的推动作用。
因此,不能单纯从技术和物质条件着眼,必然会引起冲突,孤立的个体。
据此,梅奥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工人的满意度 在决定劳动生产率的诸因素中,置于首位的因素是工人的满意度霍桑试验的研究结果否定了传统管理理论的对于人的假设,表明了工人不是被动的、归属感和受人尊敬等;而人际关系理论的缺陷则过于强调人。
但综合来看,梅奥等人的研究仍然是古典管理学向行为科学管理学过渡的鲜明标志。
梅奥等人的成就可以一分为二来看:一方面,霍桑效应而言、心理方面的需要,还有社会方面的,还包括精神需求,而必须首先从社会心理方面考虑合理的组织与管理。
2。
另一方面,霍桑效应——“受注意了,一路开绿灯”、关注人的方面作了有力的提倡;而人际关系理论也可被称为组织行为学的先驱,在尊重人、价值标准、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等,管理当局必须重视非正式组织的作用,注意在正式组织的效率逻辑与非正式组织的感情逻辑之间保持平衡,以便管理人员与工人之间能够充分协作。
3,则以感情逻辑为其行为规范。
如果管理人员只是根据效率逻辑来管理,而忽略工人的感情逻辑,有很大的实用性,而后者更为重要。
在正式组织中,以效率逻辑为其行为规范;而在非正式组织中,其士气就越高,从而产生效率就越高。
高的满意度来源于工人个人需求的有效满足,不仅包括物质需求、工资报酬只是第二位的。
职工的满意度越高、安全感,而生产条件,他们的行为不仅仅受工资的刺激,影响生产效率的最重要因素不是待遇和工作条件,而是工作中的人际关系,影响企业生产率的提高和目标的实现。
因此。
梅奥指出,使之免受其内部个别成员的疏忽或外部人员的干涉所造成的损失。
为此非正式组织中有自己的核心人物和领袖,有大家共同遵循的观念: 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梅奥认为,人们的行为并不单纯出自追求金钱的动机...
领导力的特征是什么?
领导力有四个特征,分别是:(一)积极进取努力进取包括对成功的强烈欲望、不断地努力提高、具有雄心、抱负、精力、毅力、主动性。
(二)强烈欲望伟大的领导者不仅有进取精神,而且他们还有领导的愿望,他们有强烈的权力欲望,喜欢领导别人,而不想被人领导。
(三)正直正直即是言行一致,诚实可信。
它除了是个人较重要的性格特征外,对领导者来说更重要,因为这些特点能激发对别人的信任。
(四)自信领导者角色是具有挑战性的,而挫折是难免的,自信能让领导者克服困难,在不确定的情况下敢于作出决策,并且能逐渐将自信传给其他人。
...
诗词中意境的特征有哪些?
意境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有着四大特征:(1) 情景交融。
这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直接关系着意境的生成,其 中表现方式有景中藏情式、情中见景式和情景并茂式。
(2) 虚实相生。
这是意境创造的结构特征,实境真,虚境生,虚境以实 境为载体,要通过实境来表现。
实境要在虚境的统摄下来加工,在虚境的引领下得以升华。
(3) 韵味无穷。
这是意境的审美特征,它在意境这种内蕴的领域表现得 更为突出集中,这使意境的审美特征更富有韵味。
(4) 生命律动。
这是意境的本质特征,意境的本质是要展示生命本身的 美。
意境本质上是一种心理现象,是一种人类心灵的生命律动,主要有三个 特点:表真挚之情、状飞动之趣和传万物之灵趣。
传统领导力理论在分析领导力行为方面有哪些共同特点
霍桑试验的研究结果否定了传统管理理论的对于人的假设,表明了工人不是被动的,孤立的个体,他们的行为不仅仅受工资的刺激,影响生产效率的最重要因素不是待遇和工作条件,而是工作中的人际关系。
据此,梅奥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梅奥认为,人们的行为并不单纯出自追求金钱的动机,还有社会方面的、心理方面的需要,即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安全感、归属感和受人尊敬等,而后者更为重要。
因此,不能单纯从技术和物质条件着眼,而必须首先从社会心理方面考虑合理的组织与管理。
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企业中除了存在着古典管理理论所研究的为了实现企业目标而明确规定各成员相互关系和职责范围的正式组织之外,还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这种非正式组织的作用在于维护其成员的共同利益,使之免受其内部个别成员的疏忽或外部人员的干涉所造成的损失。
为此非正式组织中有自己的核心人物和领袖,有大家共同遵循的观念、价值标准、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等。
梅奥指出,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有重大差别。
在正式组织中,以效率逻辑为其行为规范;而在非正式组织中,则以感情逻辑为其行为规范。
如果管理人员只是根据效率逻辑来管理,而忽略工人的感情逻辑,必然会引起冲突,影响企业生产率的提高和目标的实现。
因此,管理当局必须重视非正式组织的作用,注意在正式组织的效率逻辑与非正式组织的感情逻辑之间保持平衡,以便管理人员与工人之间能够充分协作。
3、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工人的满意度 在决定劳动生产率的诸因素中,置于首位的因素是工人的满意度,而生产条件、工资报酬只是第二位的。
职工的满意度越高,其士气就越高,从而产生效率就越高。
高的满意度来源于工人个人需求的有效满足,不仅包括物质需求,还包括精神需求。
梅奥等人的成就可以一分为二来看:一方面,霍桑效应而言,有很大的实用性;而人际关系理论也可被称为组织行为学的先驱,在尊重人、关注人的方面作了有力的提倡。
另一方面,霍桑效应——“受注意了,一路开绿灯”,虽然在产生效应的过程中确实有较强的推动作用,但重于强调个体的激励,忽视了整体战略规划在目标、方向和过程中的重要地位;而人际关系理论的缺陷则过于强调人。
但综合来看,梅奥等人的研究仍然是古典管理学向行为科学管理学过渡的鲜明标志,其“霍桑实验”及“人际关系学说”具有里程杯的意义。
诗歌其主要特征有哪些?
诗是我国古代文学的大宗,也是正 统。
最早的诗歌是与音乐舞蹈一体的,所以 《书?舜典》说“诗言志,歌永言”。
《国 语》也说“诗所以合意,歌所以咏诗也”。
作为一种有韵律的文体,诗会随着节奏 韵律的变化而生成不同的诗体,而诗体通常 会与诗句的字数和句式相关,所以,就有了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以及包含各种句式 的杂言诗。
先秦时期,我国主要的诗歌形式 是以《诗经》为代表的四言诗。
两汉时期, 五言诗和七言诗发展起来,并成为魏晋以后 的主要流行体式。
南朝时期,人们发现了四 声,诗歌创作开始按照音调来遣词造句,以 求读来铿锵悦耳。
于是,格式严整的近体诗 发展起来,到隋唐时期逐渐成熟,并推动诗 歌创作进人黄金时代。
作为独特的文学样式,诗歌其主要特征 有4个,一是饱含丰富的想象力和情感,这 是诗歌最基本、最显著的特征;二是集中反 映社会生活;三是节奏鲜明、语言凝练、音 调和谐,这是诗歌形式上最大的特征;四是 不以句子为单位,而以行为单位。
经典诗词的三个特征是什么
古诗的特点 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用极为有限的诗句表达尽可能多的意思,其最大的特点可用于一个字来概括“美”:意美、语美、音美、形美。
1、意境美,是指诗中所描绘生活画面与作者思想感情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的美,正如人们常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情。
”作者选取最富有特征的具体事物,或最有意义的场景,或最典型感受来言志抒情,以启发读者展开丰富的想象,去领会意境与情感,并从中受到熏陶。
2、语言美,是指古诗的语言凝炼、生动形象,常常运用夸张、比喻、象征等多种手法再现大自然的美、社会的美和艺术的美。
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些诗句读来令人感到美不胜收。
3、音乐美,指古诗的押韵和节奏。
古诗音韵和谐,节奏鲜明,所以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声声悦耳,产生了音乐美。
4、形美,是指古诗的形式美与形象美。
例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首古诗,对仗工整,显示了形象美。
...
【表现人物特点的诗】诗歌的特点诗歌的总的特点(不分个人)
你好! 一、诗歌的基本特点 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和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精炼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建筑美。
我国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何其芳曾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和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
”①这个定义性的说明,实际上概括了诗歌的几个基本特点: 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一切文学作品反映社会生活都要求进行艺术的集中概括,但是诗歌与其它文学体裁相比较,要求集中性、概括性的程度更高。
诗歌怎样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呢?一般地讲,诗人总是选取生活中最有特征、最典型的事物,将丰富的生活内容和思想感情高度浓缩,集中概括在这些事物之中,通过描写这典型事物的形象特征,就可以表现更广泛的社会生活和具有更普遍的思想意义。
白居易的《琵琶行》,全诗通过描写一个歌女弹奏琵琶的事件,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了丰富复杂的社会生活与思想感情。
诗的前半部分(从“浔阳江头夜送客”到“唯见江心秋月白”),通过集中描绘琵琶弹奏的音乐,表现歌女“平生不得志”的“幽情暗恨”,隐约地反映着她的“心中无限事”。
紧接着第二段(从“沈吟放拨插弦中”到“梦啼妆泪红阑干”),歌女自述其生活遭遇,集中概括了她从少到老的生活经历,同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京城长安的繁华生活。
末尾一段,诗人自叙受谗被贬,谪居浔阳城的生活景况。
诗中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二句,将诗人与歌女都从帝京沦落到“天涯”的生活遭遇和“不得志”的思想感情联系起来,从而使所反映的生活事件更具有普遍意义。
结尾“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更是集中地表现了诗人长期郁结在心中的思想感情。
全诗不论是描写景物、叙述事件或是抒发感情,都是十分集中、凝炼的。
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全诗只有八句五十六字,由于选择了长征过程中最富有特色、最有代表的事物加以描写,因而能以最精炼的形式形象地概括了中国工农红军历尽艰难险阻,胜利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战斗历程,充分表现了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和作者的革命豪情,显示了诗歌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的特点。
第二、抒情言志,饱和着丰富的思想感情。
诗歌的抒情性极强,作品饱和着丰富而强烈的思想感情。
我国传统的诗歌理论都很重视这个特点。
《尚书·尧典》①中就有“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这样的记载②;汉代的《毛诗序》在论及诗歌抒情言志的特点时写道: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这里已经说明诗歌、音乐、舞蹈都是人们心中的“情”、“志”的表现,是由“情动”而引起的。
对此,汉唐及以后的学者还有不少的解释。
他们认为“情”、“志”、“意”实为一体,都是属于人的思想感情。
所谓“诗言志”,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诗歌要表达思想,抒发感情。
实践经验证明,诗歌的创作过程自始至终都是伴随着诗人感情的激动而进行的,是其强烈感情的产物。
郭沫若就曾经谈过诗人的感情与诗歌作品感情的密切关系。
他在《论诗三札》中说: 大波大浪的洪涛便成为“雄浑”的诗,便成为屈子的《离骚》、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李杜的歌行,但丁的《神曲》、弥尔顿的《失乐园》、歌德的《浮士德》。
小波小浪的涟漪便成为“冲淡”的诗,便成为周代的《国风》、王维的绝诗、日本古诗人西行上人写芭蕉的歌句,泰戈尔的《新月集》。
① 这里说“雄浑”的诗是由“大波大浪的洪涛”式的感情形成的,“冲淡”的诗则是由“小波小浪的涟漪”式的感情形成的。
其中所举中外诗人的作品,虽有各自不同的风格特点,但都渗透着诗人丰富强烈的思想感情。
饱和着诗人的思想感情既然是诗歌的一个根本性的特点,那么,诗人的思想感情是高尚健康、还是低级庸俗;是真情实感、还是虚情假意;是同时代精神、人民感情相联系,还是脱离时代、脱离群众的“自我表现”,就直接影响作品的格调和艺术价值了。
因此,高尔基说“诗人是世界的回声,而不仅仅是自己灵魂的保姆。
”②郭沫若说:“抒情不仅是抒写个人的感情,要抒写时代的感情。
把个人和集体打成一片,把作者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有把握抒写时代的感情。
”③ 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
诗歌不仅要有丰富的思想感情,而且还要将思想感情与作品描绘的生活图画融为一体,通过生动优美的形象感染读者。
这就需用丰富的想象,大胆的联想和幻想,从而突破物我之间、时空之间的界限,最大限度地将人的心灵感受和丰富情感表现出来。
因此,对于诗歌而言,想象、联想和幻想,不仅是意象的联缀、运动,而且是意象的创造,境界的拓展,情感的释放。
没有想象、联想和幻想,也就没有诗。
无论是古诗还是新诗...
诗歌语言的特点
诗歌的语言1.平实质朴、朴素自然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语言力求平淡,不追求辞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平淡中蕴含深意。
2含蓄隽永,含蓄委婉不把意思直接说出来,而是藏在形象中,让读者自己展开想象,思而得之。
3清新明丽,含蓄清雅用清丽的语言来营造优美的意境,表达怡然喜悦的感情。
其艺术境界多如大雨过后的青青柳色、荷叶上颤动着的晶莹水珠。
4.形象生动诗歌的语言往往以其生动形象而感人至深。
5.绚丽飘逸色彩缤纷,景象绮丽,变化莫测,这是绚丽飘逸之美。
6婉约细腻体现“曲,细,柔”的特点,即曲径通幽,情调缠绵,表达感情细如抽丝。
7幽默讽刺此在诗中多指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和趣味。
8.雄浑骨力挺建,气壮山河,气吞宙宇,气度豁达,气概恢弘,气宇轩昂,气势浩瀚,气魄雄伟,刚毅雄健。
有的胸襟豁达,豪情横溢。
雄浑是盛唐诗歌的时代风格,它反映了盛唐欣欣向荣的景象和朝夕蓬勃的活力。
9.豪放 豪迈奔放,谓之豪放。
其特点既表现了作为主体的诗人的特点,又表现了作为客体的描绘对象的特点。
就主体而言,其表现为: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象奇特,夸张出格;志向高远,襟怀阔达;气吞宇宙,力拔河山;傲骨嶙峋,狂荡不羁。
就客体而言,往往拥有巨大的体积、伟大的力量而显示出特有的壮美、崇高,或显示出浑茫、浩渺的无限的阔达的景象,因而气势峥嵘,场面壮阔,境界飘渺,极目无垠。
宋词中的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杰出代表,苏轼的词注重将慷慨激昂、悲壮苍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善于在写人、咏景、状物时,以奔放豪迈的形象、飞动峥嵘的气势、阔达雄壮的场面取胜。
10.沉郁当诗人沉思默处、义愤填膺时,就变得沉郁。
沉郁,就是指情感的浑厚、浓郁、忧愤、蕴藉。
忧愁是杜甫诗沉郁的主要内容,他的忧愁,不只是个人的,更是国家的、民族的、人民的,因而这种忧愁具有丰富的情感层次,使其沉郁获得深厚的情感和崇高的价值。
11.悲慨触景生情,睹物伤怀,悲壮慷慨,谓之悲慨。
诗人慨叹风云变幻之疾,痛惜韶光流逝之速,目击人民灾难之重,深受命运坎坷之苦,郁积壮志未酬之愤,而忧心忡忡、慷慨悲歌者,均以悲慨称之。
可见,悲慨是时代的心声、诗人的呼喊,诗人面对动乱的现实,出于严肃的责任感,遂作悲慨。
12.俊爽俊爽,即英俊豪纵,飒爽流利。
代表诗人是杜牧。
他的诗纵横古今,雄视万代,畅谈历史,痛扁时弊,总结教训,忧国忧民,怀撑天之洪志,感报效之无门;另一方面,又矫健豪举,潇洒风流,流转风动,畅快爽利。
13.冲淡冲淡,级冲和、淡泊,含有闲逸、静穆、淡泊、深远的特点。
王维的山水诗有闲、静、淡、远的特点,他是冲淡派大师。
14.旷达旷达,即疏狂不羁,通俗豁达,潇洒飘逸,高洁特立,代表作家是苏轼。
唐诗的特征
唐朝是中国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盛唐诗是唐诗史上的高峰,以雄壮浑厚为特征的盛唐诗气象,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盛唐气象在宋元明清时代是一个文学批评的专门术语,指盛唐时期诗歌的总体风貌特征。
宋代严羽的《沧浪诗话》等著作最推崇盛唐诗,指出盛唐诗的特征是“既笔力雄壮,又气象浑厚”(《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并对此在其诗话中多有阐述。
以后明清诗论家承严羽之说,常把雄壮、浑厚二者(有时合称雄浑)作为盛唐诗歌的风貌特征,并称之为盛唐气象。
雄壮浑厚确是盛唐诗的风貌特征。
南朝以至初唐诗风,大抵绮靡柔弱,雕琢词句,缺乏雄浑之气,它被盛唐诗人扬弃了。
盛唐以后的中晚唐诗,有的偏于平易柔弱,如大历十才子、白居易、贾岛、姚合等,缺乏雄壮;有的偏于雄健,如韩愈,但因刻意追求奇险,缺乏浑成自然,所以雄浑确是盛唐诗区别于初唐与中晚唐诗的突出特征。
严羽最推崇盛唐诗,于盛唐诗中最推崇李白、杜甫两大家。
《沧浪诗话·诗评》称道李杜等盛唐诗人诗“如金鳷〔鳷(zhī)〕传说中的异鸟。
(大鸟)擘海,香象渡河”,是赞美其雄壮。
严羽又强调诗歌应写得浑然天成,不露文辞斧凿痕迹,即所谓“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沧浪诗话·诗辩》),并认为盛唐诗在这方面表现突出。
严羽大力推崇提倡盛唐诗风,不但因为盛唐诗的确写得好,还有其时代背景。
宋代影响最大的江西诗派,其作品以杜甫晚年一部分刻意锤炼字句的篇章和韩愈、孟郊诗为学习对象,写得瘦硬刚健而缺乏自然浑成之美。
南宋后期流行的永嘉四灵诗派,取法贾岛、姚合,气局狭小,缺乏雄壮阔大的气象。
严羽竭力主张作诗应取法盛唐,寓有针砭当代诗风、补偏救弊之意。
说盛唐诗雄壮浑厚,是就其总体风貌特征和主要倾向而言。
大致说来,盛唐诗绝大多数是浑厚的,但有一部分诗篇特别是王维、孟浩然等人的山水田园诗篇,风格冲淡闲逸,虽也自然浑成,但并不雄壮。
这类诗篇在盛唐诗中毕竟只占少数。
盛唐气象是一种宏观性的概括。
盛唐气象形成的原因,大致有二。
一是盛唐诗人的豪情壮志。
诗人们面对当时国势强大、经济文化繁荣的局面,大抵胸襟开阔,意气昂扬,希冀建功立业。
他们喜欢描写祖国壮丽的山河,边陲奇伟的风光、紧张的战斗和自己的豪情壮志。
他们追求“鲸鱼碧海”(杜甫《戏为六绝句》语)的壮阔诗境。
这就形成了盛唐诗的雄壮风貌。
二是对前代优秀诗歌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盛唐诗人竭力扫除南朝至初唐的浮靡诗风,重视向汉魏古诗、乐府诗学习,注意发扬汉末建安时代明朗刚健的优良诗风。
从诗歌本身的继承关系说,盛唐诗的雄浑特征,得力于此。
一部分盛唐诗,较充分地反映了唐帝国强盛期的时代面貌,但盛唐气象和盛唐时代面貌不是一回事。
文学史上的盛唐,指唐玄宗、肃宗两朝,约五十年。
玄宗后期,政治腐败,国势开始衰落,中经安史之乱,更是社会动荡,民生凋敝,但以杜甫为代表的盛唐后期诗,仍然富有雄浑的特征。
举例来说,杜甫的《望岳》诗写于盛唐前期,固然表现了他“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宏伟抱负。
他的《同诸公登慈恩寺塔》诗,写于安史之乱前夕,表现了唐帝国岌岌可危的形势和诗人的忧心忡忡,却仍然气象雄浑。
杜甫晚年所写的《登楼》《登高》两首七律,表现唐朝受外族侵凌的衰败局面和诗人的迟暮心情,境界仍然雄壮阔大。
此类的例子尚多。
杜甫晚年的这类诗篇,往往被明清诗论家誉为表现盛唐气象的佳作。
李白晚年在安史之乱后所写的不少诗篇,也具有雄浑风貌。
盛唐后期,时代面貌大变,但李、杜等人在前期所形成的心态没有消失,所追求的明朗刚健诗风也没有消失,所以仍能写出不少雄浑的诗篇。
唐朝是中国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盛唐诗是唐诗史上的高峰,以雄壮浑厚为特征的盛唐诗气象,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诗人与诗心 八十多年前,蔡元培先生提出了一个伟大的教育理念:“以美育代宗教”。
《大学诗词写作教程》是一门讲写作实践的课程,但其本质是美育。
希望同学们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不仅能掌握旧体诗词的平仄、格律、章法,更进而对中国古人高雅的审美旨趣有一通盘之了解,而最终能够传承中国古代士大夫高贵的人文精神。
我国文学导源于《诗》三百零五篇。
当春秋之时,赋诗言志之事盛行于朝聘盟会之间,贵族子弟皆以《诗》为必修之课程。
子曰:“不学诗,无以言”,即此之谓也。
《诗》中《雅》、《颂》之部,除少数篇什作用有别,其余多为朝廷郊庙乐歌之词,自古迄今未有异论,而国风一百六十篇,论者颇有以为皆出自民间。
实则我国现代著名学者朱东润早有《〈国风〉出于民间论质疑》 一文,证明《国风》一半以上为统治阶级之诗。
而那些不能明确证明为统治阶级所作的诗,依理推之,也当是贵族所作,或经贵族整理,盖民间歌谣自古即今,其形式莫不简单,措词莫不直率,而又不忌鄙俗,如钟敬文先生所引客家山歌: 门前河水绿飘飘,阿哥戒赌莫戒嫖。
说着戒赌妹欢喜,说着戒嫖妹也恼。
即春秋当时来自民间之歌谣,如 既定尔娄猪,曷归吾艾豭 亦与《诗》三百篇大异其趣。
故知《诗》三百篇,贵族之文学也。
是故,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