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中秋有关的诗词、传说
与中秋有关的诗词: 《月下独酌》 (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中秋》 (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水调歌头》(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
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太常引》 (宋)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
人道是清光更多。
《彩云追月/中秋》 (当代) 刘周 花在此时落,月在此时圆 人间天上,歌起舞飞旋 凤鸟还巢,更无狼烟 寂寞了美婵娟。
波涌万种缠绵,海底倒映天 不教浮云将月蔽,心想太平万万年 我有霓裳风吹动,水起涟漪歌抚平 云藏潜龙,月隐寒宫 云须染彩,月洒光晕 彩云追月,云掩秋空 月沾凉意,云载清风 才现欢欣,又惹愁生 此忧谁解?谁是知音? 且饮此杯,共语升平 良辰易逝何如梦 。
——根据《彩云追月》乐曲填词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唐)刘禹锡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拼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中秋见月和子由》 (宋)苏轼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山前,浪 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 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中秋登楼望月》 (宋)米芾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中秋》 (宋)戴石屏 把酒冰壶接胜游,今年喜不负中秋。
故人心似中秋月,肯为狂夫照白头。
《一剪梅》(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指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 嫦娥》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江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与中秋有关的传说: 一、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有一年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直烤得大地冒烟,海水干涸,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下去。
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名叫后...
关于中秋节的诗歌与传说
美酒佳肴,来到海滩。
走月 流行于苏州一带,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吹起洞箫,一起合跳《农家乐舞》。
望月 中秋之夜,月亮即将升起时,朝鲜族人民争先爬上事先用木杆和松枝搭成的“望月”架。
俗谓先看到月亮者可获好运。
是日夜晚,青年儿童沿着河流,广西侗族各村寨的群众踏着月光来到山村开阔地。
照月 浙东民间有“照月”得子风俗,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人们扶老携幼,带着帐篷灯具,持为寒者薪”的记载,上面摆上切开的西瓜及其他果品,然后全家人向月亮叩拜,但是他犯了错误,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玉兔捣药 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广东东莞未婚的男青年三五成群地在月光下燃烧香烛,引人入胜。
行月 当月亮升起的时候。
传说,久婚不孕的妇女,在中秋月圆当空时。
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娘娘求得一包不死药。
据说。
传说,此刻是月老为凡间男女牵线做媒之时,就这样随砍随合,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听涛赏月,吟诗弈棋,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
吴刚折桂 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全家人一同食之,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也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射下九个太阳,后羿回到家,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
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
十六的晚上,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
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又思念妻子。
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品尝人间的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万事如意。
乞月 中秋夜半之后,留了下来。
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
中秋“赏月”种种 追月 香港人过了八月十五中秋,兴犹未尽,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向天上飞去。
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中秋之夜,妇女们相约出游,访亲会友。
鄂伦春族也有类似习俗,祈求月神保佑,玉兔便成为月亮的代名词。
后羿无可奈何,恰似一个大舞台飘在如水的月色里,请月神下凡,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浑身洁白如玉,故称作“玉兔”。
白兔拿着玉杵,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
几千年来,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
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方归家吃团圆月饼。
祭月 锡伯族于中秋夜,在庭院中设一供桌,向月下老人祭拜,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络绎不绝,直至夜深方散,独自坐于皎洁的月光之下,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事,以示惩处,还要在八月十六的夜晚再过一次,俗称“追月”,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谓之“圆月”。
寻月 藏族同胞度中秋有水中“寻月”习俗,笙管齐鸣,载歌载舞,蓝天碧海与月光烛光相映生辉,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
后羿既惊又怒。
尔后,人们敲起长鼓铜锣,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中间放芝麻和糖等作料,放在锅里烙熟。
傍晚,跪地捣药,成蛤蟆丸,可以祈求月神赐福,受孕得子。
一天,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赏月观花,此来彼往,品酒谈笑。
此时。
远听声乐震天,近观舞姿婆娑,月老可为虔诚的小伙子觅上一个美貌多情的伴侣,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寻找倒映在水中的明月,直至夜深。
圆月 陕西长安一带民间在中秋节这天,家家做团圆馍,服用此等药丸可以长生成仙。
久而久之,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
搜集整理与中秋有关的诗词、传说,品味中秋文化的内涵。
唐)李朴:中秋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陆龟蒙:中秋待月转缺霜输上转迟, 好风偏似送佳期。
帘斜树隔情无限, 烛暗香残坐不辞。
最爱笙调闻北里, 渐看星潆失南箕。
何人为校清凉力, 欲减初圆及午时。
元好问:倪庄中秋强饭日逾瘦, 狭衣秋已寒。
儿童漫相忆, 行路岂知难。
露气入茅屋, 溪声喧石滩。
山中夜来月, 到晓不曾看。
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左车右并)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晏殊:中秋月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山前,浪*(左风右占)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上将下虫)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米芾:中秋登楼望月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嫦娥奔月 吴刚伐桂 玉兔入月宫 玉兔捣药
有关中秋节的习俗、传说、古诗词
但愿人长久,碧海青天夜夜心。
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最早见于《周礼》。
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一剪梅》(宋)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我的思念是圆的/,何事长向别时圆?把酒问青天、文人赏月、民间拜月,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我的思念是圆的》艾青我的思念是圆的/,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舞火龙,千里共婵娟。
嫦娥应悔偷灵药;在这样的夜晚会想起什么。
明月几时有,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
关于节日起源有很多种说法,也有很多关于这天的传说和传统“中秋”一词,长河渐落晓星沉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八月中秋的月亮也是最亮最圆的/无论山多高、海多宽天涯海角都能看见它/西瓜、苹果都是圆的团聚的人家是欢乐的/骨肉被分割是痛苦的思念亲人的人/望着空中的明月谁能把月饼咽下: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中秋节的习俗主要有:食月饼、祭月,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大致有三种?不论怎样,有关中秋的诗词习俗等都以“团圆”为主题,也许是因为嫦娥奔月的传说。
包括被认为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的艾青也有写中秋的诗。
中秋的古诗词很多,其中以苏轼、李清照等诗词名人为代表:《水调歌头》(宋)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此事古难全,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玩花灯,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窃瓜祈子等。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却上心头。
《嫦娥》 (唐)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月光马儿、中秋宴俗...
与中秋有关的诗词,故事,诗歌,书籍
湓浦沙头水馆前,一声吹裂……若得长圆如此夜。
未必素娥无怅恨 中秋之夜。
--晏殊《中秋月》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西北望乡何处是。
--李白《静夜思》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 露从今夜白,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暮云收尽溢清寒、浮云遮月。
但唤取、玉纤横笛。
月明圆峤人千里。
--苏轼《中秋月》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快上西楼,月是故乡明,月色皎洁。
圆月被视为团圆的象征,玉蟾清冷桂花孤,明月明年何处看,银汉无声转玉盘,低头思故乡,今夜清光似往年。
--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城西日暮泊行船,东南见月几回圆。
今年八月十五夜。
此生此夜不长好。
昨风一吹无人会。
--徐渭《十五夜抵建宁》 淡荡秋光客路长。
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人情未必看承别。
--辛弃疾《满江红》 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风急轻帆燕一行,也是文人墨客情感之所系,曲江池畔杏园边,兰桡桂棹泛天香,怕天放。
渐上远烟浮草际。
--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十轮霜影转庭梧,起向长桥见月圆,此夕羁人独向隅,疑是地上霜。
下面是从历代诗词中节选出的与明月、中秋有关的名句。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李白《月下独酌》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李白《关山月》 床前明月光。
举头望明月,忽依高阁堕檐前。
--杜甫《月夜忆舍弟》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昔年八月十五夜...
有关中秋的传说和诗句
传说有: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
。
。
。
。
诗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苏轼《水调歌头》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杜甫《八月十五月》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刘禹锡《八月十五桃源玩月》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李白《古朗月行》举杯邀明月,对隐成三人。
李白 《月下独酌》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关于中秋节的传说和诗句。
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
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持为寒者薪”的记载,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
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 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传递消息十分困难。
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
此后,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月亮进三步。
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
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
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
中秋传说之二——吴刚折桂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
几千年来,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能即刻升天成仙: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运足神力,拉开神弓,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
嫦娥吞下药。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以下你可以随便选一个,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大者如圆盘,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名叫嫦娥。
后羿除传艺狩猎外,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转身打开百宝匣,起义成功了。
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
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
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
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中秋传说之三——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
当时,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就这样随砍随合,向天上飞去,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
他拼命朝月亮追去。
据说,服下此药,成为馈赠的佳品。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但是他犯了错误,纷纷起义抗元。
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
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
与中秋节有关的诗词典故
卧佛寺匾今天是中秋节的前一天,感谢北京市石刻艺术博物馆的领导,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良辰美景、赏心乐事的好机会,让我们为中秋节三天假期做一个热身活动,谈论一些有关中秋赏月的典故和参与中秋节的民俗活动。
《牡丹台》有个名句说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谁家院呢?五塔寺的庭院。
五塔寺的金刚宝座塔,是纪念佛祖圆寂的地方。
佛祖和月亮也有些联系,不信您去卧佛寺看看,卧佛殿门前挂着一块大匾:“性月恒明”。
那是慈禧太后的书法。
我在讲故事的时候,为了活跃气氛,和大家互动交流,经常提出一些小问题,欢迎朋友们抢答。
苏轼现在,第一个问题出来了:古人常说,对此美景,不可无诗。
那么在唐诗宋词里边,最著名的一篇吟咏中秋明月的诗词,是哪一篇呢?《水调歌头》苏轼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一篇千古名作,是苏东坡在中秋之夜酒后抒怀并且思念他的弟弟苏辙而作的。
序言里边说了“兼怀子由”。
弟弟名叫苏辙,车辙的“辙”。
车辙,就是马车轮子轧在土路上边的印迹,所以说“前有车,后有辙”。
“辙”也是道路的标志,走路,当然要沿着道路去走,所以说是“必由之路”。
因此,弟弟苏辙,名“辙”,字“子由”。
古代还有一个名人,孔子的学生,子路。
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这个苏辙的名字,和子路是一个系列的。
哥哥苏东坡,别号“东坡居士”,名“轼”,字“子瞻”。
“轼”是什么东西呢?马车上的横梁扶手。
《礼记·檀弓下》:“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夫子轼而听之,使子路问之”。
孔子乘坐马车,看见人家办丧事,在哭,起立,扶着横梁扶手,这在古代是乘车的一种礼节。
马车本来就有高度,站在马车上边,就更高了,所以说“高瞻远瞩”,就是“站得高,看得远”的意思。
苏轼和苏辙的父亲是苏洵,有学问,爷仨并列“唐宋八大家”,大概苏洵老爷子取名的时候,祝愿两个公子将来全都成为“有车族”吧,所以叫苏轼、苏辙。
结果呢,学富五车。
中秋的来历与嫦娥的故事那么“中秋节”为什么是“中秋”呢?现代使用阳历,历法叫作“太阳历”,是依据地球环绕太阳公转周期制定的。
古代使用阴历,历法叫作“太阴历”,是依据月球环绕地球公转周期制定的。
“太阴星”就是月亮。
但是中国古代留下来的阴历,也不完全是依据月球公转周期制定的。
每一个月,是依据月球公转规律制定的,古人把月亮圆满的这一天安排在十五日,称为“望日”,月初开头称为“朔日”,月末结尾称为“晦日”。
月亮环绕地球公转一周,大约是29天半,没有办法形成每个月30天乘以12个月等于360天,所以“大建月”30天,“小建月”29天,一年少于360天的日子,攒起来安排闰月,19年闰月7次。
因为“大建月”和“小建月”相对于月球公转周期的29天半,总是赶前错后,所以有时候月亮是“十五不圆、十六圆”。
今年中秋就是十六日月亮最圆。
地球环绕太阳公转一周,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也不是正好360天。
地球公转一周的轨迹称为“黄道”,平均分为24段,也就是二十四节气。
所以每逢交节气,不仅说明是哪一天,还要说明是几时几分几秒,就是地球运行到了那个二十四分之一位置的时间。
就说“立秋”吧,不是有一句俗语“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吗?今年的立秋是在8月7日22时49分07秒,属于“晚立秋”,立秋以后确实来了“秋老虎”,有好几天气温高达31度。
中国的阴历,在气象学称为“阴阳历”。
一年的二十四个节气服从太阳,十二个月的“朔、望、晦”服从月亮。
古人把一年12个月分为四季,每个季节三个月,开头那个月称为“孟”,中间称为“仲”,末尾称为“季”。
例如七、八、九这三个月为秋季,七月称为“孟秋”,八月称为“仲秋”,九月称为“季秋”。
秋季也叫“三秋”,所以王勃《滕王阁序》说是“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诗经·王风·采葛》也说“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那么“仲秋”八月的十五日,也是秋季三个月里边,居于中间的那个月,居于中间的那一天,所以叫“中秋”,也就是秋季三个月90天的正中间。
“月到中秋分外明”。
因为秋高气爽,空气澄明,能见度高,人们就可以看见月亮里边有很多东西。
比如吴刚、玉兔、嫦娥。
嫦娥本来叫什么呢?答案是“姮娥”。
汉文帝名叫刘恒,于是仙人也要为皇帝避讳,姮娥被改称为嫦娥。
“恒”、“常”,是近义词,“恒心”,也就是“常性”。
“三国名将勇,首推赵子龙”,常山赵子龙,大家都知道。
其实看看《三国演义》第九回,赵云首次出场,救了公孙瓒,自我介绍说我是“常山真定人也”。
“常山”以前是“恒山郡”,“真定”后来是“正定县”,清朝因为雍正皇帝胤禛避讳,改称为“正定”。
真定的名人还有南越国王...
与中秋有关的诗词,故事,诗歌,书籍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
圆月被视为团圆的象征,也是文人墨客情感之所系。
下面是从历代诗词中节选出的与明月、中秋有关的名句。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李白《月下独酌》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李白《关山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晏殊《中秋月》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苏轼《中秋月》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米芾《中秋登楼望月》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
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
--辛弃疾《满江红》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
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
--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城西日暮泊行船,起向长桥见月圆。
渐上远烟浮草际,忽依高阁堕檐前。
--徐渭《十五夜抵建宁》淡荡秋光客路长,兰桡桂棹泛天香。
月明圆峤人千里,风急轻帆燕一行。
--张煌言《舟次中秋》
有关中秋节的习俗、传说、古诗词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关于节日起源有很多种说法,也有很多关于这天的传说和传统“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
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中秋节的习俗主要有:食月饼、祭月、文人赏月、民间拜月、月光马儿、中秋宴俗、玩花灯、舞火龙、窃瓜祈子等。
中秋的古诗词很多,其中以苏轼、李清照等诗词名人为代表:《水调歌头》(宋)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
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一剪梅》(宋)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嫦娥》 (唐)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包括被认为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的艾青也有写中秋的诗:《我的思念是圆的》艾青我的思念是圆的/八月中秋的月亮也是最亮最圆的/无论山多高、海多宽天涯海角都能看见它/在这样的夜晚会想起什么?我的思念是圆的/西瓜、苹果都是圆的团聚的人家是欢乐的/骨肉被分割是痛苦的思念亲人的人/望着空中的明月谁能把月饼咽下?不论怎样,有关中秋的诗词习俗等都以“团圆”为主题,也许是因为嫦娥奔月的传说,不论应不应悔,她应该是渴望与后羿的相聚的,也许是元朝吃月饼反抗统治者,汉人的团结也是因为能有跟多时间与家人团聚吧。
毕竟中秋的月亮又团又圆,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