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对仗诗词 诗词对仗生成器

时间:2020-12-15   作者:互联网搜集整理

新年对仗诗词

对仗是诗词中的一种什么特点?

对仗,又称对偶、排偶,是我国古代诗词格律的主要特点之一。

对仗是 由汉魏时代的骈偶文发展而来的,是把表示相同或对立概念的词语放在同一联 两句相对应的位置上,使之呈现出相互映衬的状态,进而使语句更具有韵味, 更能增强词的表现力。

词韵、词的平仄和对仗等格律都是在律诗的基础上加以变化而来的。

要 研究词,可以先研究律诗。

律诗研究明白了,词也就变得容易懂了。

但是,词 的对仗与律诗的对仗有一定的区别:其一,律诗的对仗在原则上要求以平对 仄,以仄对平,而词的对仗则不限于平仄相对。

如苏轼《江城子?猎词》: “左牵黄,右擎苍。

”“左”对“右”就是仄对仄,“牵”对“击”、“黄” 对“苍”则是平对平。

其二,词的对仗可以允许同字相对,如“千里冰封”对 tt万里雪飘”,又如“马蹄声碎”对“喇叭声咽”,“苍山如海”对“残阳如 血”。

其三,律诗的对仗有固定的位置,而词是长短句,必须相连的两句字数 相同,才有配对的可能,所以词的对仗很少有固定的位置。

—般来说,每片的 起首两句如果字数相同,就可用对仗。

对仗诗词和对联 / 查查362

诗词中的对仗,又叫作对偶,就是把同类的概念或者对立的概念并列起来,如“攀龙附凤”,“攀龙”与“附凤”形成对偶。

对偶可以句中自对,又可以两句相对,“攀龙附凤”是句中自对,“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则是两句 相对。

一般来说,对偶指的是两句相对,其中,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

对偶的一般规则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

以“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为例,“物”、“天”、“人”、“地”都是名 词,相对;“华”、“宝”、“杰”、“灵”都是形容词,也相对。

在对偶中,同类词相对被认为是工整对偶,简称“工对”。

仍以“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为例,“物”与“人”、“天”与“地”都是专有名词,所以是 工对。

诗词中的对仗问题

二、对仗有哪些基本要求?诗词中的对仗除了一般地要求相对的两个句子字数相等、结构相似之外,还要求它们字面相对,并且词性一致。

一字面相对。

所谓字面相对,就是构成对仗的字词意义相对或相反。

如: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在这一联中,“江间”对“塞上”,“波浪”对“风云”,“兼天涌”对“接地阴”,字面意义都是两两成对的;动词“兼”和“接”相对,名词“天”和“地”相对,字面意义也是相对的。

又如:新松恨不高千丈,恶竹应须斩万竿。

——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四)在这一联中。

“新松”对“恶竹”,“恨不”对“应须”,“高千丈”对“斩万竿”,字面意义正好相反,表达出很鲜明的爱憎。

二词性一致。

所谓词性一致,是指对仗的字词的词性要求一致。

一般来说,名词和名词相对,动词和动词相对,形容词和形容词相对。

如:欲寻芳草去,还与故人违。

——孟浩然《留别王维》“欲”和“还”都是连词,“芳草”和“故人”都是名词,“去”和“违”都是动词。

三另外,近体诗中的对仗,除了上述两个要求之外,还有不能在对应的位置用同一字。

比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兮,雨雪霏霏”,有点类似于后人所说的扇面对。

但是,在对应位置上出现同一个字,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对仗。

这类看起来和对仗很接近的修辞格,在古体诗里较多出现,如“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梅尧臣《河豚鱼》)之类。

初学者要注意,不要将此类也认成是对仗。

三、何谓工对?何谓宽对?工对即词性完全相同的对仗。

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黄鹂”对“白鹭”,“翠柳”对“青天”,不仅是名词对,而且还包含颜色对。

“两个”对“一行”,量词和量词相对,名词和名词相对,“鸣”和“上”是动词对。

像这样上下句每个词的小类都是一致的,是标准的工对。

工对以追求对仗的工整为目的。

在对仗上就有这样一种追求。

如:字面相对也就是词类相同的互为对仗:名词对名词,代词对代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虚词对虚词。

依照传统,名词还可以分为以下一些小类:(1)天文(日月风云等);(2)时令(年节朝夕等);(3)地理(山水江河等);(4)宫室(楼台门户等);(5)器物(刀剑杯盘等);(6)衣饰(衣冠巾带等);(7)饮食(茶酒餐饭等);(8)文具(笔墨纸砚等);(9)文学(诗赋书画等);(10)草木(草木桃杏等);(11)乌兽虫鱼(麟凤龟龙等);(12)形体(身心手足等);(13)人事(道德才情等);(14)人伦(父子兄弟等)。

同类的词相对是工对,颜色对、数目对也是近体诗常用的工对类型。

同义词相对在近体诗中比骈体少得多。

一联对仗出句和对句完全同(或基本上同义),是诗家大忌,叫做“合掌”,诗中极少这种情况。

因为诗的篇幅短,要使诗的内容丰富,就应该让每一个词都充分发挥作用。

宽对的一个意思,就是词类上面放得很宽。

其要求是,只要用以对仗的词语词性相同,也就可以了。

换句话说,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

如骆宾王《在在狱咏蝉》颔联: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那堪”与“来对”,对的意味就不是那么明显。

但仔细体会,还是“对”。

又如杜甫《题张氏隐居》颔联:涧道余寒历冰雪,石门斜日到林丘。

这一联,乍一读看,对仗的意味也不是很明显。

主要是因为“石门”对“涧道”,“斜日”对“余寒”,甚至“林丘”对“冰雪”,都给人对得不是那么工整的感觉。

其实,这正是对仗的无穷妙用。

对仗艺术不只有工对一个方向,还有宽对的一种艺术处理。

宽对有时能造成更多的变化之美,让人感觉对仗可以层出不穷。

而且宽对能破除匠气,在叙事达意方面也有妙用。

当然,初学律诗的人,还是以求工对为主。

宽对其实是更为纯熟、变化多端的一种对仗艺术。

在对仗艺术处理上,唐人多以自然的工对为主,宋人则多利用宽对来破匠气。

总而言之,对仗的工对与宽对是相对而言的,与艺术高低也不是一回事。

对仗要掌握在工整中求流动、在稳健中见变化这一原则。

2014年春节对联,已拟好不知道对仗,请大侠给帮忙修正。

谢谢上联

对仗也叫对偶,是诗词中最直观的形式美。

它是一种视觉艺术,同听觉艺术(平仄、押韵)构成诗词完整的格律美。

绝句不必对仗,律诗八句分四联:首联、颌联、颈联、尾联。

中间两联须用对仗。

长律除首尾两联外,均须对仗。

对仗的规则是: ⑴ 出句和对句的平仄相对立; ⑵ 出句的字和对句的字不能重复;(实际上每首律、绝诗内均不可重字) ⑶ 语法结构要相同:即句型、词组相同。

如主谓、动宾、联合、偏正及用虚字要相同; ⑷ 词性相同: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特别讲究数字对数字,方位对方位,专名对专名,叠字对叠字等; ⑸ 避免“合掌”。

这就是上、下联意义不可重复。

如:“夏荷千支丽,莲花万朵妍”。

这就是犯了“合掌”之弊。

湖南黄奕有一对仗歌:“律诗中间两对联,上句下句成对仗,平仄声调要相反,句型词性要一样。

一联避免意思同,两联也莫太相象。

首尾可对可不对,绝句一般不对仗。

”...

带有叠词的对仗古诗词

登高(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蝶恋花 (宋)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

南南北北,文文武武,争争斗斗,时时杀杀砍砍,搜搜刮刮,看看干干净净; 户户家家,女女男男,孤孤寡寡,处处惊惊慌慌,哭哭啼啼,真真凄凄惨惨。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请,凄凄惨惨切切.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几,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1084-?)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父李阁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其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年生活优裕,与其夫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收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其夫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反映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于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今有一本流世....

对仗诗词和对联 / 查查362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

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律诗的颔联颈联都是对仗很工整的,但以古人对工对的要求是很严格的,颔联是有工对这个要求,但不是每首都能达到这个水平的。

杜甫的诗对仗不错,可供一看。

还有王维的。

排律除了首尾二联都是要求对仗的,也可一看。

声明:内容仅供参考,图片和文章选取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