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和的意思
chànghè 诗词术语。
亦作「唱酬」、「酬唱」。
谓作诗与别人相酬和。
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1和诗,只作诗酬和,不用被和诗原韵;2依韵,亦称同韵,和诗与被和诗同属一韵,但不必用其原字;3用韵,即用原诗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4次序,亦称步韵,即用其原韵原字,且先后次序都须相同。
唱和本是指唱歌时一方唱、彼方和。
后来“唱和”也作为彼此以诗词赠答的代词。
唱和有两种不同的方式:一种是甲方赠乙方的诗词,乙方根据甲方所内外交赠诗词的原韵写来回 答,唐代白居易、元稹二人这种依韵唱和的诗颇多。
另一种是乙方回答甲方所赠的诗词,只根据原作的意思而另自用韵,唐代柳宗元与刘禹锡之间的唱和诗就属这一类
唱和诗是什么
唱和诗是古代诗人相互间应答酬谢所作的诗词。
和诗分为:依韵,用韵,步韵,及和诗4种形式。
其中,依韵又叫同韵,步韵又叫次韵,只作诗酬并不用被和诗原韵叫和诗。
唱和,指歌唱时此唱彼和,是歌唱的一种形式。
《诗·郑风·萚兮》有“倡予和汝。
”唐陆德明释文:“倡,本又作唱。
”后成为作诗的方式之一。
唱和诗是伴随着诗歌的产生而产生的。
诗的源头是歌谣。
上古时候,人们碰到节日,就聚在一起酬神作乐,手舞足蹈者有之,一唱众和者有之,彼此竞胜者有之。
唱和诗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有联句、酬和、赓和、追和、和答、分韵、和韵、次韵等(其中联句、分韵带有文字游戏的性质,无甚佳作)。
就总的情形看,大致分为限韵和不限韵两类。
唐以前没有和韵的要求,只要求和诗与原诗语意相应答,和诗比较自由。
中唐以后对声律的讲求日趋严格,除了“依韵”、“用韵”,更讲究“次韵”(亦称“步韵”),即依照所和诗中的原韵原字及用韵的先后次序写诗,使和诗越来越受到形式主义的束缚。
...
唱和是什么意思?
向左转|向右转 歌唱时此唱彼和。
2.指音律相合。
3.互相呼应、配合。
多含贬义。
4.以诗词相酬答。
5.比喻彼此和谐融洽,多指夫妇关系。
1、拼音[chàng hè]2、简介诗词术语。
亦作「唱酬」、「酬唱」。
谓作诗与别人相酬和。
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1)一个人做了诗或词,别的人和诗,只作诗酬和,不用被和诗原韵。
(2)依韵,亦称同韵,和诗与被和诗同属一韵,但不必用其原字。
(3)用韵,即用原诗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
(4)次序,亦称步韵,即用其原韵原字,且先后次序都须相同。
唱和本是指唱歌时此唱彼和,互相呼应。
后来“唱和”也作为彼此以诗词赠答的代词。
3、造句(1) 当水鸟站在它腰上唱歌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
(2) 当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
(3) 校园人声鼎沸,不时掺杂着吉他演唱和优扬的乐器旋律。
(4) 朋友不是志得意满时那一首首唱和的歌,而是那句及时的提醒,那句真诚的批评。
...
诗词联需要振兴需要活跃!特抛砖引玉,欢迎您参与唱和无题七绝步韵...
一、平仄音 一般来讲,普通话里的第一、第二声(既阴平、阳平)里大部分字,是古典诗词声韵部里的“平声”;而三、四声都是仄声(既“上声”和“去声”),但这仅仅是一般而言,绝不是肯定。
如以普通话发音作为韵的平仄确定,一准出现错误。
因为在不少入声字里,它的发音就是普通话里的阴平、阳平声,而入声字,又偏偏就是诗韵中的仄音。
我对入声韵字最头痛,稍不留神就会出错。
自己创作的古典诗词里,被人挑出毛病的地方,多为入声字的错误使用。
入声字怎样才能记住?有人总结了窍门,但我不太认可。
我认为入声字的掌握,应该是在长期写作时慢慢感悟出来的,在不熟悉的时候,只能靠查韵书去确定,这样做虽然比较烦琐,但是,能够有效的避免了平仄出现错误。
入声字韵书上写的很分明,这里就拿几个字作为例子,不过是希望大家知道,这些字可不是平音,而是仄音:剥、吃、出、*、激、息、等等,这些字的发音都是普通话的“阴平”,但在诗韵里,它们都是仄韵。
附加讲个小故事,很能说明平仄声的问题:梁武帝曾经问朱异:“你们这帮文人整天在谈四声,那是什么意思?”朱乘机拍了一下马屁:“就是‘天子万福’的意思。
”天是平声,子是上声,万是去声,福是入声,平上去入就构成中古汉语的四声,上去入又合起来叫仄声。
这四声中,最成问题的是入声。
梁武帝接着又问:“为什么‘天子寿考’不是四声?”天、子、寿是平、上、去,考却不是入声,可见当时一般的人也搞不清楚什么是入声。
其实在普通话中,入声已经消失了。
原来发音不同、分属不同韵部的入声字,有的在今天读起来就完全一样。
比如“乙、亿、邑”,它们在平水韵中分属入声四质、十三职、十四缉不同韵部,可在普通话读来却毫无差别(用闽南语来读,则能分得清清楚楚,分别读做ik,it,ip)。
光是平仄音就说这么多,其实,如果手里有一本韵书就是最方便的事情了,许多字的平仄音在吃不准的时候,就可以翻查。
过去我比较喜欢使用“平水韵”,而现在只喜欢在书店里购买的《诗韵新编》,在本书被称为“新韵”,而新韵就是改良后的古典诗词的韵书。
如果到一些比较大的书店里去,应该可以找到这类书卖。
(三联书店里就有这些书籍)。
附:《诗韵新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作者:上海古籍出版社。
书本定价10.60元 二、关于韵的几个概念 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其实,一个字如果出现在诗行中,它的平仄音可以称为律,如果出现错误,就被称为“出律”,一个字在韵脚处才叫“诗韵”,如果出现错误,就被称为“出韵”。
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
从《诗经》到后代的诗词,差不多没有不押韵的。
甚至连民歌都会押韵。
在北方戏曲中,韵又叫辙,于是,“押韵”又称为“合辙”。
一般人在写古典诗词的时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习惯不按格律平仄去写诗词,他们在格律上的使用,习惯按普通话发音确定,所以,出律与否不提了,本就没有按格律写作,但是,韵却很可能出现错误,我固执的认为,一首古典诗词,它能错律但绝不能错韵,否则就完全谈不上古典而属于现代诗歌,甚至属顺口溜了。
另一部分朋友喜欢按格律写诗词,参照的韵部多为“平水韵”或者是“声律启蒙”里的规定,这个做法是正确的,尽管已有不少人呼吁以普通话发音去确定一首诗词韵声部,但是,这些呼吁一直没有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或认可,所以,如果想使自己的诗词在韵上不出现错误,还是要使用古人为我们写出的这些规定。
牵扯到韵的使用问题其实不多,除了用字可按韵书规定外,再就是把几个必须掌握的概念弄明白就可以了。
总结归纳一下与韵有关的定义,也算是名词解释吧: 1、通韵:古体诗写作时的押韵,可以把邻近韵部的韵,混在一起通用,称为通韵。
2、窄韵:某韵部的字数很少。
(宽韵与窄韵意思相反,略去不提) 3、出韵:应该按词谱规定用韵时,诗词里参杂了其他韵部的字,叫做出韵。
4、和韵:在唱和别人诗词中所使用的韵字来押韵作诗叫和韵。
5、次韵:也称“步韵”,既用原诗词相同的韵字,且前后秩序都必须相同。
6、用韵:既使用别人原诗中相同的韵字,但不必依照其秩序。
7、依韵:既用与原诗词同一韵部的字,但不必用其原字。
8、抱韵:既首句与末句押韵,第二句与道第二句押韵,以此类推向中环抱的押韵方式。
9、偶韵:既逢偶句才押韵 10、随韵:既一呼一应进行转换的押韵方式,一般是上句定韵,下句随押。
11、排韵:既从地一句到全章甚至全篇,每句都押同一种韵。
三、对仗: “对仗”如果细说,不如买本书自己细看,主要是内容实在太多了。
记得当初我看见“对仗”这个词的学习资料居然有那么多的时候,吃惊极了。
总以为掌握基本知识就够了,没想到还有那么多的东西需要学习了解。
在对仗的每部分里,又分出各小部分,枝枝叉叉难以在这里归纳全面,所以,只能拣一些易记、多用的知识作为笔记内容,再深的知识,就必须看书了。
诗词中的对偶,就叫做“对仗”。
古代的仪仗队是两两相对的,这便是“对仗”这个术语的来由。
一般讲的对偶,指的是上下两句的相对。
而上句又...
解释幽径、德高望重、波光明灭、唱和、津津乐道的意思
幽径:很僻静的通道;清幽的小路。
德高望重: 德:品德;望:声望。
品德高尚,声望很高。
“波光明灭”一词出自诗人李汉荣的《山中访友》。
单说这个词,本意是指波光忽明忽暗的样子。
即:水流动的时候,光线映照在水面上,一闪一闪,忽明忽暗。
但是诗人在文中所要表达的是时光匆匆流逝的意思,所以才有“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岁月是一去不返的逝川”,正是:时光如流水,一去不复回!唱和诗词术语。
亦作「唱酬」、「酬唱」。
谓作诗与别人相酬和。
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1和诗,只作诗酬和,不用被和诗原韵;2依韵,亦称同韵,和诗与被和诗同属一韵,但不必用其原字;3用韵,即用原诗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4次序,亦称步韵,即用其原韵原字,且先后次序都须相同。
唱和本是指唱歌时一方唱、彼方和。
后来“唱和”也作为彼此以诗词赠答的代词。
唱和有两种不同的方式:一种是甲方赠乙方的诗词,乙方根据甲方所内外交赠诗词的原韵写来回 答,唐代白居易、元稹二人这种依韵唱和的诗颇多。
另一种是乙方回答甲方所赠的诗词,只根据原作的意思而另自用韵,唐代柳宗元与刘禹锡之间的唱和诗就属这一类。
津津乐道: 1.很有兴趣地说个不停; 2形容对有兴趣的事说个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