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名胜古迹的古诗词最好更加详细一些
情诗三百首辞典/宫云维编著, 2006诗词曲赋鉴赏/叶树发, 杜华平主编, 2006古诗词今唱:中小学语文古诗词歌曲集/王志新编著, 2006中国历代诗歌选:唐五代/林庚主编, 2006书家锦囊:传统节令诗稿/西子, 王志敏编著, 2006从诗到诗:中国古诗词英译/任治稷,余正译, 2006顾随诗词讲记/顾随讲;叶嘉莹笔记, 2006风雅百代存/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组编, 2006美人如玉剑如虹/孙涛编著, 2006楚辞/刘玉萍,王坚朗诵, 2006古诗源/刘玉萍,王坚朗诵, 2006中国历代诗歌选:先秦至隋代/林庚主编, 2006梅兰竹菊题画诗/马成志编, 2006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诗歌卷/黄霖主编;羊列荣著, 2006诵读中国.小学卷.古典部分/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2006《诗品》译注/[南朝梁] 钟嵘著;周振甫译注, 2006古诗源/诸泉,傅英毅,熊蓉注释, 2006咏茶诗词曲赋鉴赏/李莫森编注, 2006诵读中国·古典部分·初中卷/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2006千家诗/刘玉萍,王坚朗诵, 2006中国古代文人人生方式与诗学特色/戴武军著, 2006莫砺锋诗话/莫砺锋著, 2006王国维评点的百首中国古代诗词/张弘, 俞伽编著, 2006升沉不过一秋风/孙涛编著, 2006声律启蒙·笠翁对韵/刘玉萍,王坚朗诵, 2006诗意的建筑:中国古代名建筑诗文赏析= Ancient Chinese poetry appreci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马禄荷, 翟瑞祥, 刘自献主编, 2006孔子诗论的文化推绎/萧兵著, 2006学生版古诗学习辞典/刘琦主编, 2006神韵诗学/王小舒著, 2006洪恩古诗神童/北京洪恩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编], 2006中国古典诗词名篇选注集评/黄念然,胡立新,官春蕾著, 2006诵读中国·高中卷·古典部分/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2006抒情与描写:六朝诗歌概论/孙康宜著;钟振振译, 2006诵读中国·古典部分·大学卷/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2006诵读中国·初中卷·现当代部分/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2006中华传统节日诗词赏析/柏宏军编著, 2006神话与诗/闻一多著, 2006杜甫/陈才智编著, 2006辛弃疾/刘中昧编著, 2006诗词审美/张文勋著, 2005.1诗人爱旅游:中国名胜古迹六百首/陈振藩选注, 2005.07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精神/李达五编著, 2005.04历代诗词名句鉴赏/游光中主编, 2005.01中华诗词名句鉴赏辞典/傅德岷,卢晋主编, 2005为谁风露立中宵/孙涛编著, 2005古诗词中的逻辑/彭漪涟著, 2005中小学生必背古诗文:最新版/张秀玲,张晋萍主编, 2005诗词例话 [专著]/周振甫著, 2005朗诵诗歌/赵春香主编, 2005袖珍版漫画古诗词名句/董杰等编绘, 2005中国古代军事诗歌精选/郭春鹰,孙丕任,王维阁选评, 2005小小书童·认知系列·快乐读古诗/登亚工作室编绘, 2005在文本与历史之间:中国古代诗学意义生成模式探微/李春青著, 2005清诗三百首译析/刘琦,郭长海,吕树坤译注, 2005两宋文化与诗词发展论略/刘乃昌著, 2005王铎诗稿墨迹/江山编, 2005金元诗选/邓绍基选注, 2005金元诗选/邓绍基选注, 2005诗词欣赏入门/郭惠宇主编, 2005古典诗学的文化观照/莫砺锋著, 2005名家读古诗/西渡编, 2005魏晋诗歌艺术原论/钱志熙著, 2005你应该知道的中国古典诗词:插图珍藏本/王成纲主编;文怀沙等书画配图, 2005古诗绝唱100首:注音·散文·鉴赏·故事/康桥编著, 2005白居易/陈才智编著, 2005王维/陈殊原编著, 2005周振甫讲古代诗词/周振甫著, 2005苏轼/董森, 杨哲编著, 2005诗文地理/方东来主编, 2004.9学生古诗文鉴赏辞典 [专著]/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 编, 2004.5古代诗文阅读鉴赏指南/王先海,王树华编著, 2004.12岭南状元传及诗文选注/仇江,曾燕闻,李福标编, 2004.10唐伯虎文集/刘洪仁选注, 2004.07高中生必读必背古诗文/云山主编;徐姗姗,李子云编著, 2004.07中国茶诗/刘景文编著, 2004.05古意新声:汉英对照中国古典诗歌配画选·品赏本/朱纯深译, 2004.01古意新声:汉英对照中国古典诗歌配画选读·高级本/麻晓晴编, 2004古意新声:中国古典诗歌配画选读:汉英对照·中级本/陈月红编, 2004古意新声:中国古典诗歌配画选读:汉英对照·初级本/杨洋编, 2004巧学古诗/新雨编著, 2004文学作品赏析·中国古典诗歌/颜邦逸,赵雪沛编著, 2004楚辞/[(战国)屈原…[等]著];黄学森选注, 2004诗情词境堪吟哦:古典诗词学习例说/何庆善著, 2004楚辞/[(战国)屈原等著];刘庆华译注, 2004诗界革命与文学转型/张永芳著, 2004王维诗选注/[王维著];吴迪选注, 2004王维诗选注/[王维著];吴迪选注, 2004诗赋文体源流新探/韩高年著, 2004古诗鉴赏辞典/主编贺新辉, 2004横看成岭侧成峰:高考古诗经典分类鉴赏/杨翼等著, 2004千年经典绝妙诗文·美文卷/金元浦主编, 2004千家诗精选/王青子编, 2004国学经典·诗/谢佩嫒,李永田主编;杨小亮编著, 2004名家品诗坊·楚辞/姜亮夫等[编著];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 2004名家品诗坊·汉魏六朝诗/王运熙等[编著];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 2004名家品诗坊·汉魏六朝诗/王运熙等[编著];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 ...
关于中国名胜古迹的古诗词
情诗三百首辞典/宫云维编著, 2006诗词曲赋鉴赏/叶树发, 杜华平主编, 2006古诗词今唱:中小学语文古诗词歌曲集/王志新编著, 2006中国历代诗歌选:唐五代/林庚主编, 2006书家锦囊:传统节令诗稿/西子, 王志敏编著, 2006从诗到诗:中国古诗词英译/任治稷,余正译, 2006顾随诗词讲记/顾随讲;叶嘉莹笔记, 2006风雅百代存/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组编, 2006美人如玉剑如虹/孙涛编著, 2006楚辞/刘玉萍,王坚朗诵, 2006古诗源/刘玉萍,王坚朗诵, 2006中国历代诗歌选:先秦至隋代/林庚主编, 2006梅兰竹菊题画诗/马成志编, 2006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诗歌卷/黄霖主编;羊列荣著, 2006诵读中国.小学卷.古典部分/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2006《诗品》译注/[南朝梁] 钟嵘著;周振甫译注, 2006古诗源/诸泉,傅英毅,熊蓉注释, 2006咏茶诗词曲赋鉴赏/李莫森编注, 2006诵读中国·古典部分·初中卷/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2006千家诗/刘玉萍,王坚朗诵, 2006中国古代文人人生方式与诗学特色/戴武军著, 2006莫砺锋诗话/莫砺锋著, 2006王国维评点的百首中国古代诗词/张弘, 俞伽编著, 2006升沉不过一秋风/孙涛编著, 2006声律启蒙·笠翁对韵/刘玉萍,王坚朗诵, 2006诗意的建筑:中国古代名建筑诗文赏析= Ancient Chinese poetry appreci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马禄荷, 翟瑞祥, 刘自献主编, 2006孔子诗论的文化推绎/萧兵著, 2006学生版古诗学习辞典/刘琦主编, 2006神韵诗学/王小舒著, 2006洪恩古诗神童/北京洪恩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编], 2006中国古典诗词名篇选注集评/黄念然,胡立新,官春蕾著, 2006诵读中国·高中卷·古典部分/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2006抒情与描写:六朝诗歌概论/孙康宜著;钟振振译, 2006诵读中国·古典部分·大学卷/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2006诵读中国·初中卷·现当代部分/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2006中华传统节日诗词赏析/柏宏军编著, 2006神话与诗/闻一多著, 2006杜甫/陈才智编著, 2006辛弃疾/刘中昧编著, 2006诗词审美/张文勋著, 2005.1诗人爱旅游:中国名胜古迹六百首/陈振藩选注, 2005.07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精神/李达五编著, 2005.04历代诗词名句鉴赏/游光中主编, 2005.01中华诗词名句鉴赏辞典/傅德岷,卢晋主编, 2005为谁风露立中宵/孙涛编著, 2005古诗词中的逻辑/彭漪涟著, 2005中小学生必背古诗文:最新版/张秀玲,张晋萍主编, 2005诗词例话 [专著]/周振甫著, 2005朗诵诗歌/赵春香主编, 2005袖珍版漫画古诗词名句/董杰等编绘, 2005中国古代军事诗歌精选/郭春鹰,孙丕任,王维阁选评, 2005小小书童·认知系列·快乐读古诗/登亚工作室编绘, 2005在文本与历史之间:中国古代诗学意义生成模式探微/李春青著, 2005清诗三百首译析/刘琦,郭长海,吕树坤译注, 2005两宋文化与诗词发展论略/刘乃昌著, 2005王铎诗稿墨迹/江山编, 2005金元诗选/邓绍基选注, 2005金元诗选/邓绍基选注, 2005诗词欣赏入门/郭惠宇主编, 2005古典诗学的文化观照/莫砺锋著, 2005名家读古诗/西渡编, 2005魏晋诗歌艺术原论/钱志熙著, 2005你应该知道的中国古典诗词:插图珍藏本/王成纲主编;文怀沙等书画配图, 2005古诗绝唱100首:注音·散文·鉴赏·故事/康桥编著, 2005白居易/陈才智编著, 2005王维/陈殊原编著, 2005周振甫讲古代诗词/周振甫著, 2005苏轼/董森, 杨哲编著, 2005诗文地理/方东来主编, 2004.9学生古诗文鉴赏辞典 [专著]/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 编, 2004.5古代诗文阅读鉴赏指南/王先海,王树华编著, 2004.12岭南状元传及诗文选注/仇江,曾燕闻,李福标编, 2004.10唐伯虎文集/刘洪仁选注, 2004.07高中生必读必背古诗文/云山主编;徐姗姗,李子云编著, 2004.07中国茶诗/刘景文编著, 2004.05古意新声:汉英对照中国古典诗歌配画选·品赏本/朱纯深译, 2004.01古意新声:汉英对照中国古典诗歌配画选读·高级本/麻晓晴编, 2004古意新声:中国古典诗歌配画选读:汉英对照·中级本/陈月红编, 2004古意新声:中国古典诗歌配画选读:汉英对照·初级本/杨洋编, 2004巧学古诗/新雨编著, 2004文学作品赏析·中国古典诗歌/颜邦逸,赵雪沛编著, 2004楚辞/[(战国)屈原…[等]著];黄学森选注, 2004诗情词境堪吟哦:古典诗词学习例说/何庆善著, 2004楚辞/[(战国)屈原等著];刘庆华译注, 2004诗界革命与文学转型/张永芳著, 2004王维诗选注/[王维著];吴迪选注, 2004王维诗选注/[王维著];吴迪选注, 2004诗赋文体源流新探/韩高年著, 2004古诗鉴赏辞典/主编贺新辉, 2004横看成岭侧成峰:高考古诗经典分类鉴赏/杨翼等著, 2004千年经典绝妙诗文·美文卷/金元浦主编, 2004千家诗精选/王青子编, 2004国学经典·诗/谢佩嫒,李永田主编;杨小亮编著, 2004名家品诗坊·楚辞/姜亮夫等[编著];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 2004名家品诗坊·汉魏六朝诗/王运熙等[编著];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 2004名家品诗坊·汉魏六朝诗/王运熙等[编著];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 20...
屈原的诗词及赏析
湘夫人屈原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登白?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鸟萃兮?中,罾何为兮木上?沅有?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
麇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
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
荪壁兮紫坛,*(采+匚的反方向)芳椒兮成堂。
桂栋兮兰?,辛夷楣兮药房。
罔薜荔兮为帷,擗蕙?兮既张。
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
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
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
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捐余袂兮江中,遗余?兮醴浦。
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背景简介《湘夫人》选自《楚辞?九歌》。
“九歌”本是古乐章名,在《楚辞》中则是一组诗歌的总称,共包括《国殇》、《湘君》、《湘夫人》等十一首诗。
“九”是个虚数,表示很多的意思。
王逸《楚辞章句》认为:“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起俗信鬼而好祠,起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
屈原放逐,窜伏其间,怀忧苦毒,愁思沸郁,出见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其辞鄙陋,因作《九歌》之曲,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己之冤结,托之一风谏。
”大致言之成理。
但将《九歌》完全定为屈原的自作心创,似有不妥。
现在一般认为,《九歌》是屈原依据当地民间祭歌加工改写而成,无论从内容还是从形式上看,此说均可信。
《湘君》和《湘夫人》是姊妹篇,都是祭祀湘水神的乐歌。
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江的一对恋人神,或谓夫妻神。
《湘君》是以巫师扮演得的湘夫人的口吻,抒写追怀湘君的情景,《湘夫人》是以巫师扮演的湘军的口吻,抒写追怀湘夫人的情景。
至于湘君和湘夫人作为湘水神的来历,则多有争论。
当地流传最广的说法是:湘君就是古帝舜,他南巡时死于苍梧,葬在九嶷山。
舜的妻子是尧帝的二女娥皇、女英,她们追随丈夫到沅湘,夫死而哭,泪水落在柱子上,使竹竿结满了斑点,“斑竹”之名即由此而来(见《述异记》)。
后世所湘妃、湘夫人、湘妃竹诸说,均源于此。
但传说就是传说,无所谓真假之辨。
现在我们应当知道的是:这两首诗作中,有着丰厚的上古神话时代的历史文化积淀,并由此给它增添了浓郁的神秘浪漫色彩。
内容述评一、神恋生活中期约难遇的悲剧情景这首诗的题目虽然是“湘夫人”,但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却是湘君。
诗中截取湘君与湘人爱情生活中的一个期约难遇的片段,着重抒写湘君的一系列追寻行为和心理活动,表现出湘君对湘夫人的真挚爱情和对幸福美满生活的追求。
全诗大致可分四段,由于写的是神的爱情,意境朦胧难解,须潜心体悟。
首四句是第一段,总提湘夫人期约难遇、湘君哀愁顿生的情景。
从后文中“闻佳人召予,将腾驾兮偕逝”两句看,湘君与湘夫人似乎有过预约,湘君就是为赴约而匆匆赶来的。
但来到期约地点一看,情况却发生了变化:“帝子降兮北渚”,湘夫人是来了,但却降临在北面那个小岛上,两个人只能隔水相望。
这情景,就像《诗经?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一样,可望而难即。
“目眇眇兮愁予”,写他只能在渺渺茫茫、似有实无中遥望、追寻,于是一股失落的愁情就在心中升腾起来。
而秋风??、水波荡漾、落叶飘零,则是通过写景来渲染这愁情。
第二段十四句,都是写湘君在期约难遇后的追寻行为和心理活动。
“登白?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写登高远望,日夜等待。
“沅有?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是说在沅江、澧水相夫人往常出没的那些地方,本来应当有相遇表白的机会,但错过了,想来实在令人追悔、懊恼。
“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是说湘君放眼追寻,到处都是浩渺烟波、潺?流水,没有相夫人的半点踪影,于是他的精神陷入了恍惚之中。
“朝驰余马兮江皋,兮济兮西?”,写湘君在恍惚中仍日夜驰马沅、湘之间,颇是《蒹葭》中“溯洄”、“溯游”反复“从之”的情景。
“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与其说是真有这样的召约,不如说是湘君的内心想望:在神志恍惚的追寻中,他耳边仿佛时时有相夫人的声音在呼唤自己一同飞向那幸福的爱情港湾。
于是,诗意也就自然地过渡到第三段的幻境。
在这第三段的行文中还穿插描述了“鸟何”、“罾何”、“觅何”、“蛟何”四种反常景象,那是对湘君期约难遇尴尬处境和懊恼心情的比况和烘染。
第三段十六句,铺叙湘君在水中装修新房以迎娶相夫人的情景。
这是在失望与希望的交织中,从恍惚神志中生发出来的虚幻空间。
先写筑室建房、美饰洞房,再写彩饰门廊、迎接宾客,极尽排场,百般美化,物色华丽,情调欢快,充分显现出湘君对理想爱情生活的执著追求。
最后六句是第四段,写湘君离开期约地点时的行为和心境。
相夫人最终没能出现,湘君的心境也由梦幻回到无可奈何的现实。
于是,他将自身的衣物抛入江中,遗赠信物以及寄托真情相思。
采一枝芳香杜若留待以后送给“远者”,则意味着希望犹存,思念和追求还将继续。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是劝自己把眼光放远,在旷达自解中见出对幸福爱情生活永不放弃的韧性。
二、屈原的感情寄...
宋代为什么制陶工艺达到顶峰时期还有宋代的整体审美倾向及原因?...
宋朝文化 宋朝是个群星汇粹的年代,寇准、包拯、欧阳修、范仲淹、王安石、苏东坡、沈括、岳飞、朱熹、李清照、辛弃疾、文天祥等等一大批在中国乃至世界史中光彩夺目的人物。
宋朝因为极其重视文教,学术文化的成就极高,中国文化至此更趋精深成熟,所以更方面的人才也就不断的涌现了。
明人宋濂谓:“自秦以下,文莫盛于宋。
”唐宋八大家,宋朝占了六位,除“三苏”苏洵、苏轼、苏辙外、还有王安石、曾巩、欧阳修。
宋四大书法家: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
理学家北宋二程:程颐、程颢。
南宋东南三贤:朱熹、张拭、吕祖谦。
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重要的是宋朝许多名人文化大家,都是出身贫苦。
范仲淹、欧阳修都是单身家庭出身,自幼贫寒。
范仲淹一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谢氏带着尚在襁褓中的仲淹改嫁朱姓的人家。
范仲淹从小生活极其艰苦,喝粥度日苦读。
欧阳修年少时家里买不起笔纸,他母亲用芦秆画地教他识字。
最终两人都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文化大家,朝廷重臣,国之栋梁。
范仲淹、欧阳修或许命运相近,两人成为真正的朋友。
王安石、苏洵、苏轼、曾巩都是欧阳修培养扶植起来的文化大家。
苏轼又培养了著名的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
陆游是曾巩的学生,陆游、辛弃疾是好朋友,他们在一起的交往聚会组成了文化沙龙、文学俱乐部。
宋朝民间涌现了许多的文学社体,总之宋朝是文化人的天堂。
宋四大书法家: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
宋代涌现许多著名画家主要有范宽、郭熙、赵佶、李唐、马远、夏圭、张择端等。
最能代表中国画最高艺术水平的就是宋代山水画的博大与意境!宋代山水画家人才辈出,各有专长和创造,北宋李成的塞林平远,范宽的崇山峻岭和雪景,许道宁的林木野水,郭熙描绘四时朝暮、风雨明晦的细微变化,惠崇、赵令穰的抒情小景,米芾、米友仁父子的云山墨戏,李唐、马远、夏圭高度剪裁而富有诗意的山水反映了山水画艺术的不断变革和发展,与刘松年共称南宋四家。
宋朝是一个诗歌的国度。
宋朝诗歌是一个巨大的宝库。
里面有各个方面的知识财富。
但这个宝库,我们认知开发的极少。
宋朝的诗歌是唐朝诗歌的延续、再发展与突破。
宋朝的诗人更广泛、诗篇更丰富。
诗歌的种类、形式在宋朝达到丰富。
宋诗创作数量空前丰盛。
北京大学正在编纂《全宋诗》,据初步统计所收作者不下九千人,为《全唐诗》的四倍。
《全宋词》辑录,共收词人一千三百余家,词章近两万首。
孔凡礼《全宋词补辑》,又增收词人百家,词作四百多篇。
宋代多高产诗人,陆游自谓“六十年间万首诗”。
陆游现留存诗篇九千三百多首。
杨万里写过两万多首。
但现在只留存的一小部分。
南宋四大家之一的尤袤留下的诗篇就更少了。
那么多伟大的诗人写了那么多首诗歌,我们更多的人只能有机会读到他们几首诗,可以说连皮毛都没接触,别说体会他们的精骨了。
宋诗反映社会视野较前有所拓展,切入生活力度有所深化。
宋与唐的时代气象与氛围不同,诗家又勇于创新,因而形成与“唐音”殊异的“宋调”。
宋词作为新兴的合乐诗体,既可传诵于文士案头,又能流播于乐人歌喉,强化了它的娱乐性和传播力,拥有众多接受群体。
宋是中国文明的第二次浪潮。
不仅使神韵文明向绝对化发展,还使平民文化发展起来。
戏艺,有滑稽剧、杂技、傀儡戏、皮影戏、说话、杂剧等等。
其中杂技就有上百种。
宋人小资情节严重,宋词中抒发的感情大多都是抒发那种浅斟低唱的闲情逸趣。
宋词体现了宋朝稳定的政治局势、繁荣丰富优越的社会生活。
娼妓业的兴盛起源于宋代城市经济的高度繁荣。
宋代的娱乐业则分得更明确,大致分为了“官妓”、“声妓”、“艺妓”、“商妓”四类。
宋代的“妓”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妓”。
大部分可以买艺不买身。
她们大多数相当于现代的文艺工作者。
她们一般都是才貌双全的,有的人对琴、棋、歌、诗、书、画、等有很深造诣的,有的可以称上是那个方面的艺术家了。
“官妓”是最为人们仰慕。
她们不只是相貌出众,还非常有才华的。
她们品貌、学识、才智和艺术趣味都非常出众超群。
现在的演员明星、或从事文艺工作的女人都难以比上她们,因为以前的红楼女子是从小培养、不断的熏陶出来的,而现在的一些演艺界女士,长得漂亮点只上两年学就有可能成为明星……可以说一个宋代的名妓,要比现代的女明星强不少。
茶文化是在宋代时才达到艺术的境界。
宋朝的茶不是现在意义上的茶,而是茶饮料。
有的要加糖,有的要加盐,要加各种作料的茶。
这是有无数种喝法的茶饮料与茶文化,遗憾的是像宋朝大多数的工艺、文化一样没有遗留到现在。
宋时已有各种花瓣茶流行叫卖。
宋还有斗茶之风。
蔡襄在《茶录》中介绍建安斗茶,特别推重当地所产的一种半发酵的白茶。
宋人用各种漂亮的、精致的瓷碗的饮茶,其中兔毫盏、天目碗等都是当时有名的茶具。
民间根据兔毫盏色泽的微妙不同又分称“金兔毫”、“银兔毫”。
宋代茶盏分黑釉、酱釉、青釉、青白釉四种。
“轻裘骏马成都花,冰瓯雪碗建溪茶。
”“矮纸斜行闲做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鸡唱...
宋代科技达到顶峰的原因
原因总结 1经济发达 经济发达的宋朝已经基本成为共识宋富这已早成历史的定论(占当时全世界GDP的80%)因此鄙人就简单谈谈为何宋富 在中国历史上的绝大多数王朝都采取“抑商”的政策而惟独宋朝例外宋初太祖赵框胤就言“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歌儿舞女以享天年”以博民富后宋太宗也号为“令两制议政丰之术以闻”神宗在位时“尤先理财”令众“政事之先理财为急”这样的重视经济的思想一直贯穿于宋朝这是保证经济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前提 在宋之初官员们研究理财求富之道宋朝调整了历代立法中重刑法轻民法的传统做法专门研究施行了专卖法如盐法酒法茶法等法令宋代则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立法最为活跃的时期之一而且宋的经济法令统一了国家与经济活动者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顺应商品经济的规律是非常科学的法律法规这些正确的政策导向使商业大潮兴旺商贸发展迅猛手工业发展迅猛使宋朝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银行这是绝无仅有的!甚至银行可以贷款异地付款就算是从近代来看都是非常先进的经济管理体制以地域而言宋时的发展不仅仅局限于江浙和四川等老牌地区就连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也比唐代有较大发展这也是另人很惊讶的 从手工业看坑矿茶盐造船造纸制糖纺织制瓷等都比唐代进步的多宋的手工业除了产地扩大产量增加以外技术提高也是非常明显比如“糖冰”(冰糖)的生产技术“单筒井”的开凿宋瓷的精良等无不反应了技术的成熟和创新而商业和手工业的兴起解放了大量受俘于土地的农民使他们投入于商业手工业中北宋时期就已经开始大量开采金银铜铁煤等矿藏而且全国各地也出现了世界史上最早的制造工厂加工工厂如造船厂造纸厂印刷工厂织布厂火器厂还有各地的官窑等等可见当时的手工业之兴旺是空前的! 早在北宋中国已懂得用烧煤炼钢大型手工业则雇佣几百全职的产业工人而政府的两处军工业聘用八千工人——这已经是重工业规模了!宋朝的钢铁产量平均年产达一十五万吨(有人认为宋朝华北工业基地达年产一百二十五万吨的水平这基本上是一个错误的认识大部分都源于孙隆基所著作的《中国千年回顾——一个全球史的鸟瞰》的数据关于宋朝钢铁产量有多组数据经核实在众多数据中“15万吨”还是比较合适的)而英国于1788年亦即工业革命之始才不过年产七万六千吨此外矿冶造纸业制瓷业丝织航海业也高度发达宋代无愧于世界近代之前的“高科技”之家更是当时世界上的手工业之霸主! 从商业看唐代的城市多趋于行政中心而宋代市镇则趋于工商业化唐代都市内的贸易地区由官员严格控制宋代则更加自由由于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城市的发展“坊制”的突破集镇的兴起因此住宅区与商业区的界限逐渐消失宋代的这一类的“新型”都市有些发展至有了很大的规模如开封和杭州都达到一百万人口而后者就是“马可波罗”在元初所见的“前所未有”的城市即使是到了至元朝后期中国以外最大的城市是“巴格达”其人口只有三十至五十万之间数百年后阿拉伯旅行家伊本.贝图塔也称杭州为“世上最大的城市”!从事工商业的人口逐步增多产量加大投入资本大幅度扩充因此构成国家财政收入主体的也已不单独只是农业了工商业所比重已经超过了农业 且在其商业运作中还出现了铜板印刷的广告这比西方资本主义的广告要早三百多年就学士苏东坡来说他就曾给一位做油食老妇人做过一首广告诗使之兴隆 更有意思的是宋朝还出现了近似现代报纸的“小报”和史上最早的商标商标是小可意义重大这标志着宋朝商业化体系的逐步完善 此外著名学者沈括所著的《货币流通速度论》也是达到了现代货币理论水平 大宋强盛的商业浪潮也是世界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的母体而宋代的经济突飞猛进则创造了空前的财富与繁荣 2文化辉煌 物质生活的富足精神追求变的越发迫切于是宋朝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有了强烈的文化需要国民闲暇的生活审美趣味生活情趣都促成了宋朝的文化高度繁荣诗词歌赋杂技戏曲民间音乐小说书法建筑等艺术都在宋代高速发展与此同时宋朝出现了一大批名垂青史的文人骚客大家耳熟能详的就有苏轼欧阳修寇准范仲淹王安石岳飞文天祥沈括辛弃疾朱熹李清照等这些学者们即使现在看来也是风华依旧其光泽不减当年古今中外最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中宋朝就占了六位之多可见其文化之光辉是何等之耀眼!书法家更是举不胜举最著名的四大书法家有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他们的作品足以让书法家们叹为观止就是“大汉奸”秦桧也能习得一手妙笔舞得一手好文若是其为人正派必然也是一位书法家文学家更不论岳飞等文滔武略的英雄了! 因文化的百花齐放两宋大家又分之为南北: 南宋有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北宋有二程程颐程颢(理学家) 南宋东南有三贤朱熹张拭吕祖谦 也正是因为宋文化的蓬勃发展使宋朝完成了“儒学复兴”产生了新儒学(即理学)使得传统的“经学”进入了“宋学”的新阶段也促进了儒释道三家相互交汇的深入发展 “词”自唐末兴起经五代至宋已经达到全盛因此有唐诗宋词元曲等并称可见词是宋朝文化的代表之一是急先锋之一要考究宋朝文化必然要先对其词有所了解而最具有代表的是苏...
宋代文化繁荣吗
宋朝文化 宋朝是个群星汇粹的年代,寇准、包拯、欧阳修、范仲淹、王安石、苏东坡、沈括、岳飞、朱熹、李清照、辛弃疾、文天祥等等一大批在中国乃至世界史中光彩夺目的人物。
宋朝因为极其重视文教,学术文化的成就极高,中国文化至此更趋精深成熟,所以更方面的人才也就不断的涌现了。
明人宋濂谓:“自秦以下,文莫盛于宋。
”唐宋八大家,宋朝占了六位,除“三苏”苏洵、苏轼、苏辙外、还有王安石、曾巩、欧阳修。
宋四大书法家: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
理学家北宋二程:程颐、程颢。
南宋东南三贤:朱熹、张拭、吕祖谦。
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重要的是宋朝许多名人文化大家,都是出身贫苦。
范仲淹、欧阳修都是单身家庭出身,自幼贫寒。
范仲淹一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谢氏带着尚在襁褓中的仲淹改嫁朱姓的人家。
范仲淹从小生活极其艰苦,喝粥度日苦读。
欧阳修年少时家里买不起笔纸,他母亲用芦秆画地教他识字。
最终两人都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文化大家,朝廷重臣,国之栋梁。
范仲淹、欧阳修或许命运相近,两人成为真正的朋友。
王安石、苏洵、苏轼、曾巩都是欧阳修培养扶植起来的文化大家。
苏轼又培养了著名的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
陆游是曾巩的学生,陆游、辛弃疾是好朋友,他们在一起的交往聚会组成了文化沙龙、文学俱乐部。
宋朝民间涌现了许多的文学社体,总之宋朝是文化人的天堂。
宋四大书法家: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
宋代涌现许多著名画家主要有范宽、郭熙、赵佶、李唐、马远、夏圭、张择端等。
最能代表中国画最高艺术水平的就是宋代山水画的博大与意境!宋代山水画家人才辈出,各有专长和创造,北宋李成的塞林平远,范宽的崇山峻岭和雪景,许道宁的林木野水,郭熙描绘四时朝暮、风雨明晦的细微变化,惠崇、赵令穰的抒情小景,米芾、米友仁父子的云山墨戏,李唐、马远、夏圭高度剪裁而富有诗意的山水反映了山水画艺术的不断变革和发展,与刘松年共称南宋四家。
宋朝是一个诗歌的国度。
宋朝诗歌是一个巨大的宝库。
里面有各个方面的知识财富。
但这个宝库,我们认知开发的极少。
宋朝的诗歌是唐朝诗歌的延续、再发展与突破。
宋朝的诗人更广泛、诗篇更丰富。
诗歌的种类、形式在宋朝达到丰富。
宋诗创作数量空前丰盛。
北京大学正在编纂《全宋诗》,据初步统计所收作者不下九千人,为《全唐诗》的四倍。
《全宋词》辑录,共收词人一千三百余家,词章近两万首。
孔凡礼《全宋词补辑》,又增收词人百家,词作四百多篇。
宋代多高产诗人,陆游自谓“六十年间万首诗”。
陆游现留存诗篇九千三百多首。
杨万里写过两万多首。
但现在只留存的一小部分。
南宋四大家之一的尤袤留下的诗篇就更少了。
那么多伟大的诗人写了那么多首诗歌,我们更多的人只能有机会读到他们几首诗,可以说连皮毛都没接触,别说体会他们的精骨了。
宋诗反映社会视野较前有所拓展,切入生活力度有所深化。
宋与唐的时代气象与氛围不同,诗家又勇于创新,因而形成与“唐音”殊异的“宋调”。
宋词作为新兴的合乐诗体,既可传诵于文士案头,又能流播于乐人歌喉,强化了它的娱乐性和传播力,拥有众多接受群体。
宋是中国文明的第二次浪潮。
不仅使神韵文明向绝对化发展,还使平民文化发展起来。
戏艺,有滑稽剧、杂技、傀儡戏、皮影戏、说话、杂剧等等。
其中杂技就有上百种。
宋人小资情节严重,宋词中抒发的感情大多都是抒发那种浅斟低唱的闲情逸趣。
宋词体现了宋朝稳定的政治局势、繁荣丰富优越的社会生活。
娼妓业的兴盛起源于宋代城市经济的高度繁荣。
宋代的娱乐业则分得更明确,大致分为了“官妓”、“声妓”、“艺妓”、“商妓”四类。
宋代的“妓”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妓”。
大部分可以买艺不买身。
她们大多数相当于现代的文艺工作者。
她们一般都是才貌双全的,有的人对琴、棋、歌、诗、书、画、等有很深造诣的,有的可以称上是那个方面的艺术家了。
“官妓”是最为人们仰慕。
她们不只是相貌出众,还非常有才华的。
她们品貌、学识、才智和艺术趣味都非常出众超群。
现在的演员明星、或从事文艺工作的女人都难以比上她们,因为以前的红楼女子是从小培养、不断的熏陶出来的,而现在的一些演艺界女士,长得漂亮点只上两年学就有可能成为明星……可以说一个宋代的名妓,要比现代的女明星强不少。
茶文化是在宋代时才达到艺术的境界。
宋朝的茶不是现在意义上的茶,而是茶饮料。
有的要加糖,有的要加盐,要加各种作料的茶。
这是有无数种喝法的茶饮料与茶文化,遗憾的是像宋朝大多数的工艺、文化一样没有遗留到现在。
宋时已有各种花瓣茶流行叫卖。
宋还有斗茶之风。
蔡襄在《茶录》中介绍建安斗茶,特别推重当地所产的一种半发酵的白茶。
宋人用各种漂亮的、精致的瓷碗的饮茶,其中兔毫盏、天目碗等都是当时有名的茶具。
民间根据兔毫盏色泽的微妙不同又分称“金兔毫”、“银兔毫”。
宋代茶盏分黑釉、酱釉、青釉、青白釉四种。
“轻裘骏马成都花,冰瓯雪碗建溪茶。
”“矮纸斜行闲做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鸡唱...
吴语越吟在中国古典诗词的产生和发展中的作用与影响?
西晋左思《吴都赋》中有“吴愉(歈)越吟”之说,《文选》李善注“愉(歈),吴歌也”。
所谓“吴歌越吟”,是指江南的民间歌谣。
吴歌越吟,来自江南民间,流传于江南民间乃至全国。
它们是诗化的江南民间文化,是区域民间文学中时尚的风景,走近这一道道风景线,如同“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
从“一枝独秀”到“百花盛开”《诗经》十五国风中的民歌或拟民歌主要采自北方,但早期的吴越地区也流行民间歌谣。
吴歌越吟可溯及黄帝时代的《弹歌》,其又名《断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这是一首古老的猎歌,语言质朴自然而内容丰富,在当时可谓江南歌谣中的“一枝独秀”。
带有吴越区域文化性质的《越绝书》、《吴越春秋》,载有产生、流传于春秋时期的《渔父歌》、《军士离别词》、《采葛妇歌》等歌谣。
此外,《越谣歌》:“君乘车,我戴笠。
他日相逢下车揖。
君担簦,我跨马,他日相逢为君下”;《吴王夫差时童谣》:“梧宫秋,吴王愁”(《古诗源》)等,也被人认作春秋时期的民谣。
可见,早期的江南文化土壤中绽放着民间歌谣的奇葩,呈现出“花开数枝”的景象——仅从传世文献而论,当时口头传诵的民间歌谣的实况至今难以考察。
从“一枝独秀”到“花开数枝”,再到“百花盛开”,从传世文献来看,江南民间歌谣史上有两个兴盛期值得关注。
吴歌越吟的第一个兴盛期是东晋和南朝。
《乐府诗集》卷44中,《吴声歌曲》题解引《晋书·乐志》:“吴歌杂曲,并出江南。
东晋以来,稍有增广。
其始皆徒歌,既而被之管弦。
”并指出:“盖自永嘉渡江之后,下及梁、陈,咸都建业,吴声歌曲起于此也。
”到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百姓无犬吠之惊,都邑之盛,士女昌逸,歌声舞节,袨服华妆。
桃花渌水之间,秋月春风之下,无往非适”(《南史》)。
正是江南民间群体文化的繁盛带动了民间歌谣的兴盛。
郭茂倩《乐府诗集》中载吴声歌曲342首,其中大多是民间歌谣,《子夜歌》、《华山畿》、《读曲歌》等最为流行,动人心弦:“歌谣数百种,《子夜》最可怜。
慨慷吐清音,明转出天然。
”(《大子夜歌》)口出真声,清新自然,是江南乐府民歌最显著的美感特色。
吴歌越吟的第二个兴盛期是明代。
明代民歌被称为“我明一绝”,以冯梦龙所编的《山歌》、《挂枝儿》两部民歌集为代表,主要收录了明初至万历年间的吴歌。
明代民歌远不止此,我们用多年时间编撰的《明代民歌集》,从各类文献中辑得明代民歌2500多首,内容较冯梦龙《挂枝儿》、《山歌》等专集的总和多出三分之二。
明代民歌的兴盛原因之一,是民歌小调这种江南等地的民间时尚文化的广泛流行。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中说,当时两淮与江南对于《打枣杆》、《挂枝儿》等小调“不问南北,不问男女,不问老幼良贱,人人习之,亦人人喜听之,以至刊布成帙,举世传诵,沁入心腑”。
清代与民国时期的民歌也蔚为大观,特别是五四时期的歌谣运动,对民歌的整理与研究起着极大的推进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也有过多次采风热潮,以江南等地为重镇的繁花似锦的中华民歌大国已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当今我们的任务是进一步发掘、整理和研究包括江南民歌在内的中国历代民歌,建构中国优秀民歌的传承体系,大力弘扬中国民歌的优良传统~
古代诗词的发展
诗歌在中国源远流长,绵延数千年,取得了光辉灿烂的成就。
早在西周至春秋时代,我国诗歌就已产生了大批辉煌篇章,其标志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出现。
《诗经》收诗305篇,分“风”、“雅”、“颂”3部分,都是可以配乐演唱的。
《诗经》的篇章大都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人民性,善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句式以四言为主,多用重章叠句,为后世文学创作奠定了深厚的人文基础和艺术底蕴。
战国后期,在南方的楚国产生了一种具有楚文化独特风采的新诗体——楚辞(骚体)。
楚辞句式长短参差,以六言、七言为主,多用“兮”字。
楚辞的奠基人和主要作者屈原,运用这种形式创作了《离骚》、《九歌》、《九章》等不朽诗篇,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诗人。
其代表作《离骚》,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为宏伟瑰丽的长篇抒情诗。
屈原之后有宋玉、唐勒、景差等楚辞作家。
楚辞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从民间集体歌唱发展到诗人独立创作的更高阶段。
《诗经》和楚辞,是后世诗歌发展的两大源头,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共同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并驾齐驱、融会发展的优秀传统,并垂范于后世。
汉代前期,文人诗坛相对寂寥,民间乐府颇为活跃。
“乐府”原指国家音乐机构,后代将乐府所收集与编辑的可以配乐演唱的歌辞也称为“乐府”。
汉乐府民歌是汉乐府的精华。
汉乐府民歌继承《诗经》民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传统,多“感于哀乐,缘事而发”,通俗易懂,长于叙事,富有生活气息,句式以杂言和五言为主,体现了诗歌艺术的新发展。
《陌上桑》与《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民歌中最优秀的作品,也是叙事诗的代表作。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诗歌史上第一篇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的长篇叙事诗,凡353句,1 765字,被称为“长诗之圣”、“古今第一首长诗”。
在汉乐府的影响下,文人五言诗逐渐发展成熟,其标志是东汉末年出现的《古诗十九首》。
这是—组由寒门文人创作的抒情短诗,情调感伤,言短情长,委婉含蓄,质朴精练,被誉为“一字千金”、“实五言之冠冕”。
汉末魏晋时期,文学进入自觉时代。
建安时代,“世积乱离,风衰俗怨”,文人诗歌却呈现了“五言腾踊”的大发展局面,以“三曹”父子和王粲等“建安七子”为中心组成邺下文人集团。
他们的诗作大多反映时代动乱和人民疾苦,抒写个人理想抱负,具有“慷慨以任气”、“志深而笔长”的风格,此即后世称道的“建安风骨”。
建安诗歌以曹植和王粲的成就最为杰出。
魏晋之交,世风变易,“竹林七贤”是正始时期的代表诗人群体,其中阮籍、嵇康名声最著,成就最高。
阮籍的82 首《咏怀诗》是我国第一部规模较大、内容丰富的个人抒情五言组诗,嵇康则开拓了四言诗的新境界。
西晋太康年间,诗坛上有“三张二陆两潘一左”之称。
陆机、张协、潘岳等人的作品追求丽辞缛采,开中国诗歌雕琢堆砌的流风;左思则独树一帜,继承建安文学传统,其《咏史》8首借咏史来抒怀,情调高亢,笔力矫健,有 “左思风力”之称。
东晋玄言诗泛滥一时,直到东晋末年陶渊明的出现,才使诗坛骤添异彩。
陶诗多写田园生活,风格自然冲淡,“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苏轼语),对唐代山水田园诗派有直接影响。
南北朝时期,南方的代表诗人有谢灵运、谢、鲍照等。
谢灵运开创了山水诗,实现了玄言诗向山水诗的转变。
谢受其影响,正于描写山水,与谢灵运合称为 “大小谢”。
鲍照擅用七言古体抒发愤世嫉俗之情,风格俊逸豪放,为唐代七言歌行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北方最有成就的诗人是由南入北的庾信,他以刚健之笔写乡关之思,融合南北诗风,成为六朝诗歌的集大成者。
南北朝乐府民歌足与汉乐府前后辉映。
南朝民歌清丽婉转,代表作是《西洲曲》;北朝民歌粗犷刚健,代表作是《木兰诗》。
唐代是中国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诗体完备,流派各异,名家辈出,成就卓著。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和稍后的陈子昂,上承汉魏风骨,力扫齐梁宫体颓靡诗风,发出清新健康的歌唱,为唐诗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盛唐时期首先出现两大诗歌流派:一是以王维、孟浩然等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多摩山范水,抒写闲情逸致,风格清新自然;二是以高适、岑参、王昌龄等为代表的边塞诗派,多写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或慷慨悲壮,或雄奇瑰丽。
接着李白、杜甫横空出世,被称为我国诗歌史上雄视古今的“双子星座”。
“诗仙”李白继承和发扬中国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歌颂祖国大好河山,表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感情奔放炽烈,风格豪放飘逸。
“诗圣”杜甫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现实主义精神,其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时代风貌,被誉为“诗史”,感情内在深沉,风格沉郁顿挫。
李、杜分别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极高的成就而成为泽被百代、彪炳千秋的伟大诗人。
安史之乱后,进人中唐时期,经过短期的过渡,唐诗呈现第二次繁荣。
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倡导了一场新乐府运动。
他们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创作了《新乐府》、《秦中吟》等针砭时弊的讽喻诗。
白居易的《长...
宋代政治形式怎样影响诗词发展
唐朝的文官几乎无一不是诗人,特别是前期的皇帝几乎都擅长诗赋,以得李白品题为进士中举之捷径.有个叫魏万的人,从河南跟踪李白,奔波三千里,终于得到李白的《还山诗》一首,都是精于诗赋的.至辛弃疾,遂极大开拓了词的境界,爱国志士感于亡国之痛,以词抒发爱国思想与身世之感,趋于苏轼一路,群臣应制,有时一次多至百篇宋词繁荣的原因. 宋词发展的几个阶段,柳宗则大力创作长调,映照古今,其内容之广泛、孟浩然的田园诗.如果说唐代的诗人在某种程度上还只是供皇室及其统治者御用的工具和玩物而已,“以诗为词”;周邦彦则主要在艺术手法上去俗求雅,吃菜羹,魏万靠此诗居然金榜题名.李白刚到长安时,便带着自己的诗作去晋谒礼部侍郎兼集贤院学士贺知章.贺看了他的《蜀道难》、苏轼等都是当时的著名词人.在封建社会中从不出头露面的女子李清照也成为一代词宗,名垂千古,宋金形势渐趋稳定之后,南宋后期词人大多以姜夔为宗,刻意追求音律谐和,风格各异,流派纷呈,影响巨大,形成辛派词人群体,诗坛人才辈出,群星璀璨,始于唐.若追溯唐诗的起源,应该说是魏晋以来文风不断转变发展的结果,但唐诗的繁荣又确实得益于唐代统治者的“导向”作用,甚至有些官僚豪绅家里也有歌伎舞女,这种社会风尚为宋词的普遍发展提供了条件.宋词数量巨大,物质生活的丰富,但他的示范作用影响了他周围的文人学士,并进而影响了一个时代,终将唐诗推向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高峰,整个社会的导向作用同样十分明显.唐朝的皇帝,世人仰慕诗人,诗人在盛唐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礼遇.在这种社会导向下,多有作品传世.作为一代英主的唐太宗不但在政治上具备雄才大略.我们从这里不难看出.在宋代,同时也是一位写诗高手.虽然他的诗宫廷味较浓,诵习诗赋也成了士子入仕的敲门砖,艺术之精湛.唐诗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精华,蜚声四海,豪放派得以确立;苏文生.正是全社会的认同和推崇.高适、王昌龄的边塞诗,王维,因而形成词坛的两个流派,而宋代则被称为词的时代,扩大了词的容量,唐诗也因以诗赋取士而繁盛起来.高宗时,进士科加试“杂文”(诗赋),是以诗文茂美者入选之始.及至盛唐,诗作数量之多实在惊人.清康熙时曹寅辑的《全唐诗》,所收诗达48900多首、作者达2300多人.应该说,这一数字虽然惊人.”由此足见词人苏轼被崇拜的程度. 宋代的文人政治与宋词的极致 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诗赋取士更见推重,玄宗朝的进士及第或位极卿相者如张说、张嘉贞、张九龄等.词源于民间.在当时的科举考试中.苏轼进行了题材内容上的开拓,近人唐圭章编的《全宋词》,含著名词人1330多家、作品19900多首. 在宋词的发展繁荣过程中,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追求也更加强烈,兴于五代,盛于两宋. 朝廷看重诗人,许多文人学子都把追求诗“境”作为自己的理想,那么宋代的词人已由被别人欣赏而一跃登上了政治舞台,并成为宋代政治舞台上的主角.宋代皇帝个个爱词,因没有什么名气,扬眉赞道:“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肃宗时期,也是唐诗最繁荣的时期. 北宋后期为词的雅化时期.柳永将词引向市井. 唐诗的繁荣,除皇帝爱好的原因外,也得益于诗歌在士子入仕中的导向作用.唐以进士科取士,应试者必须长于作诗,而这也就成为士人们获取功名的正路、司马光,唐代被称为诗的时代,体裁之多样.其时,不但宫廷内设有教场,在许多城市也都有歌楼伎馆,吃羊肉,宋代大臣则个个是词人.宋代政治家范仲淹,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兴起,更有“诗仙”李白、“诗圣”杜甫,都是历代无法与之相比的: 宋初是令词继续发展和长调勃兴的时期,晏、欧等词家主要承继南唐词风,导致宋词韵高和寡,无以为继,那些不擅长作应制诗的大臣,便很难参与朝会.到盛唐时期即玄宗,社会的导向作用对唐诗的发展与繁荣有着何等的影响. 唐代皇帝的爱好与唐诗的兴盛 一般都认为盛唐是东方文明高度发达的时代.它以气吞日月的磅礴声势、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刻意求新的独创精神,缔造出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又一个光彩夺目的高峰,而唐诗无疑是这座文化高峰上的璀璨明珠,流传着这样的谚语:“苏文熟.唐玄宗的祖母武则天与伯父唐中宗也都是诗人,他们倡导宴饮赋诗,但仍然不是全部,引起文人雅士的不满. 姜夔重音律,格调骚雅. 南宋词风转变,宋词才得以佳篇叠出、韵味悠长和形式精美,从此名扬天下.那些慕名者也接踵而至?”于是他把李白推荐给玄宗,李白得以“供奉翰林”、王安石
诗歌的发展过程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概述上古——口头歌谣先秦——诗歌发展的两大源头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体制:“风、雅`、颂”三部分,“国风”现实主义的精华表现手法:赋(铺陈叙述)、比(比喻)、 兴(起兴)句式四言为主,语言双声叠韵中国浪漫主义的先河——楚辞在楚地歌谣的基础上创造出的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
楚辞体的特点:1、带有想象丰富、文辞华美、风格绚丽的浪漫主义色彩2、“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3、楚辞的语句参差,富有变化,篇幅一般比较长4、常用语气助词“兮”(句末:加强整体语气,句中:表停顿)奠基人、最早影响最深远的爱国诗人——屈原。
代表作:《离骚》《九歌》《天问》《天问》汉代——汉乐府《上邪》《陌上桑》《孔雀东南飞》乐府:采集民歌加以整理,配乐演唱的机构乐府民歌内容:继承《诗经》现实主义传统《上邪》《陌上桑》。
语言:朴素自然,活泼生动。
句式:五言为主。
(汉末)文人五言诗《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代五言抒情诗的最高峰。
魏晋南北朝——1、建安文学:三曹(曹操 、曹植、曹丕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文学特征:建安风骨、汉魏风骨)2、正始文学:代表作家:阮籍、嵇康3、两晋文学:西晋:左思东晋: 陶(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派)谢(谢灵运 :开创了山水诗派)4、南北朝时期(最大的成就是民歌的发展)南朝民歌:文学特征:题材狭窄(爱情)、风格艳丽,喜用双关代表作《西洲曲》北朝民歌:文学特征:题材广泛、风格刚健、语言直率《木兰辞》(代表了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文人诗创作:代表诗人:鲍照、谢朓、庚信隋唐五代——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陈子昂建立高峻雄浑、刚健有力的新诗风。
《登幽州台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盛唐 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山水田园诗派:王(王维)、孟(孟浩然)边塞诗派: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 中唐 韩孟(韩愈、孟郊——诗歌的风格特征:奇崛险怪)元白(元稹、白居易——诗歌的风格特征:语言平易直白)李贺(人称“诗鬼”——诗歌的风格特征: 诗境诡谲)晚唐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宋代——宋诗重理趣 江西诗派: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杨万里(“诚斋体”)、苏轼 南宋中兴四大诗人:陆游、尤袤、范成大、杨万里宋词(婉约派:柳永、李清照,豪放派:苏轼、辛弃疾)元代——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和白朴)清代——清诗(龚自珍)、清词(纳兰性德)综上所述,中国诗歌的发展史大致是:歌而诗,诗而词,词而曲。
中国诗词歌曲均源于民间,它们虽然各自尽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发展过程,各有其不同的表达方式,但其血脉相通,都是借客观事物抒发主观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