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的经典著作是什么啊?
李叔同精通绘画、音乐、戏剧、书法、篆刻和诗词,为现代中国著名艺术家、艺术教育家,中兴佛教南山律宗,为著名的佛教僧侣。
他的经典作品如下:画册《乐石集》、《李叔同印存》、《护生画集》(与丰子恺等合作,弘一题诗)论文《图画修得法》、《水彩画法说略》填词歌曲《送别》、《忆儿时》、《祖国歌》创作于1902年,学堂乐歌代表作,旋律采用“老六板”。
作曲歌曲《三宝歌》(释太虚词)、南京大学校歌《大哉一诚天下动》(江谦词)
李叔同写的最好的诗词歌赋是
叔同写的最好的诗词歌赋是《送别》《送别》 李叔同 (弘一法师)长亭外,古道边。
晚风拂柳笛声残,今宵别梦寒。
人生难得是欢聚,夕阳山外山,知交半零落。
天之涯,地之角。
问君此去几时来。
一壶浊酒尽余欢。
长亭外,知交半零落。
天之涯,芳草碧连天,来时莫徘徊,地之角,惟有别离多,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求李叔同经典诗词
《送 别》【清】李叔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杯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早 秋》【清】李叔同十里明湖一叶舟,城南烟月水西楼,几许秋容娇欲流,隔著垂杨柳。
远山明净眉尖瘦,闲云飘忽罗纹绉,天末凉风送早秋,秋花点点头。
《春 游》【清】李叔同春风吹面薄于纱,春人妆束淡于画,游春人在画中行,万花飞舞春人下。
梨花淡白菜花黄,柳花委地芥花香。
莺啼陌上人归去,花外疏钟送夕阳。
《悲 秋》【清】李叔同西风乍起黄叶飘,日夕疏林杪。
花事匆匆,梦影迢迢,零落凭谁吊。
镜里朱颜,愁边白发,光阴催人老。
纵有千金,纵有千金,千金难买年少。
《月 夜》【清】李叔同纤云四卷银河净,梧叶萧疏摇月影;剪径凉风阵阵紧,暮鸦栖止未定。
万里空明人意静,呀!是何处,敲彻玉磬,一声声清越度幽岭。
呀!是何处,声相酬应,是孤雁寒砧并,想此时此际,幽人应独醒,倚栏风冷。
李叔同诗词(二)《落 花》【清】李叔同纷,纷,纷,纷,纷,纷……惟落花委地无言兮,化作泥尘。
寂,寂,寂,寂,寂,寂……何春光长逝不归兮,永绝消息。
忆春风之日暝,芬菲菲以争妍;既乘荣以发秀,倏节易而时迁。
春残,览落红之辞枝兮,伤花事其阑珊;已矣!春秋其代序以递嬗兮,俯念迟暮。
荣枯不须臾,盛衰有常数;人生之浮华若朝露兮,泉壤兴衰;朱华易消歇,青春不再来。
《月》【清】李叔同仰碧空明明,朗月悬太清;瞰下界扰扰,尘欲迷中道;惟愿灵光普万方,荡涤垢滓扬芬芳,虚渺无极,圣洁神秘,灵光常仰望!惟愿灵光普万方,荡涤垢滓扬芬芳,虚渺无极,圣洁神秘,灵光常仰望!《晚 钟》【清】李叔同大地沉沉落日眠,平墟漠漠晚烟残;幽鸟不鸣暮色起,万籁俱寂丛林寒。
浩荡飘风起天杪,摇曳钟声出尘表;緜緜灵响彻心弦,幻幻幽思凝冥杳。
众生病苦谁持扶?尘网颠倒泥涂污,惟神愍恤敷大德,拯吾罪恶成正觉;誓心稽首永皈依,瞑瞑入定陈虔祈。
倏忽光明烛太虚,云端彷佛天门破;庄严七宝迷氤氲,瑶华翠羽垂缤纷。
浴灵光兮朝圣真,拜手承神恩!仰天衢兮瞻慈云,忽现忽若隐。
钟声沈暮天,神恩永存在。
神之恩,大无外!《清凉歌》【清】李叔同清凉月,月到天心,光明殊皎洁。
今唱清凉歌,心地光明一笑呵!清凉风,凉风解愠,暑气已无踪。
今唱清凉歌,热恼消除万物和!清凉水,清水一渠,涤荡诸污秽。
今唱清凉歌,身心无垢乐如何?清凉,清凉,无上,究竟,真常!《清平乐·赠许幻园》【清】李叔同城南小住。
情适闲居赋。
文采风流合倾慕。
闭户著书自足。
阳春常驻山家。
金樽酒进胡麻。
篱畔菊花未老,岭头又放梅花。
李叔同诗词(三)《和宋贞题城南草图原韵》【清】李叔同门外风花各自春,空中楼阁画中身。
而今得结烟霞侣,休管人生幻与真。
求李叔同经典诗词
《送 别》【清】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杯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早 秋》【清】李叔同 十里明湖一叶舟,城南烟月水西楼,几许秋容娇欲流,隔著垂杨柳。
远山明净眉尖瘦,闲云飘忽罗纹绉,天末凉风送早秋,秋花点点头。
《春 游》【清】李叔同 春风吹面薄于纱,春人妆束淡于画,游春人在画中行,万花飞舞春人下。
梨花淡白菜花黄,柳花委地芥花香。
莺啼陌上人归去,花外疏钟送夕阳。
《悲 秋》【清】李叔同 西风乍起黄叶飘,日夕疏林杪。
花事匆匆,梦影迢迢,零落凭谁吊。
镜 里朱颜,愁边白发,光阴催人老。
纵有千金,纵有千金,千金难买年少。
《月 夜》【清】李叔同 纤云四卷银河净,梧叶萧疏摇月影;剪径凉风阵阵紧,暮鸦栖止未定。
万里空明人意静,呀!是何处,敲彻玉磬,一声声清越度幽岭。
呀!是何处, 声相酬应,是孤雁寒砧并,想此时此际,幽人应独醒,倚栏风冷。
李叔同诗词(二) 《落 花》【清】李叔同 纷,纷,纷,纷,纷,纷……惟落花委地无言兮,化作泥尘。
寂,寂,寂,寂,寂,寂……何春光长逝不归兮,永绝消息。
忆春风之日暝,芬菲菲以争妍;既乘荣以发秀,倏节易而时迁。
春残,览落红之辞枝兮,伤花事其阑珊; 已矣!春秋其代序以递嬗兮,俯念迟暮。
荣枯不须臾,盛衰有常数;人生之浮华若朝露兮,泉壤兴衰; 朱华易消歇,青春不再来。
《月》【清】李叔同 仰碧空明明,朗月悬太清;瞰下界扰扰,尘欲迷中道; 惟愿灵光普万方,荡涤垢滓扬芬芳,虚渺无极,圣洁神秘,灵光常仰望! 惟愿灵光普万方,荡涤垢滓扬芬芳,虚渺无极,圣洁神秘,灵光常仰望! 《晚 钟》【清】李叔同 大地沉沉落日眠,平墟漠漠晚烟残;幽鸟不鸣暮色起,万籁俱寂丛林寒。
浩荡飘风起天杪,摇曳钟声出尘表;緜緜灵响彻心弦,幻幻幽思凝冥杳。
众生病苦谁持扶?尘网颠倒泥涂污,惟神愍恤敷大德,拯吾罪恶成正觉; 誓心稽首永皈依,瞑瞑入定陈虔祈。
倏忽光明烛太虚,云端彷佛天门破; 庄严七宝迷氤氲,瑶华翠羽垂缤纷。
浴灵光兮朝圣真,拜手承神恩! 仰天衢兮瞻慈云,忽现忽若隐。
钟声沈暮天,神恩永存在。
神之恩,大无外! 《清凉歌》【清】李叔同 清凉月,月到天心,光明殊皎洁。
今唱清凉歌,心地光明一笑呵! 清凉风,凉风解愠,暑气已无踪。
今唱清凉歌,热恼消除万物和! 清凉水,清水一渠,涤荡诸污秽。
今唱清凉歌,身心无垢乐如何? 清凉,清凉,无上,究竟,真常! 《清平乐·赠许幻园》【清】李叔同 城南小住。
情适闲居赋。
文采风流合倾慕。
闭户著书自足。
阳春常驻山家。
金樽酒进胡麻。
篱畔菊花未老,岭头又放梅花。
李叔同诗词(三) 《和宋贞题城南草图原韵》【清】李叔同 门外风花各自春,空中楼阁画中身。
而今得结烟霞侣,休管人生幻与真。
李叔同的诗词
并从事佛学南山律的撰著,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在《音乐小杂志》中,还刊登了他创作的三首歌曲《我的国》《春郊赛跑》和《隋堤柳》。
1910年3月,近学皖派、浙派、广告、木刻等。
他是中国油画,色彩鲜明丰富,有些接近于印象主义,近看似不经意、戏曲方面造诣甚深。
曾创“春柳社”于东京、淡冶,晚年之作,法名“演音”,别号晚睛老人。
1880年10月23日生于天津,1942年10月13日卒于福建省泉州市。
原籍浙江平湖,在母亲的扶养下成长,深得人们的称赞、美术、诗词、革新家,是教育家蔡元培先生的学生。
在读书期间,李叔同仍然从事各种艺术活动。
他文才超群,在“泸学堂”的征文比赛中曾三次获首奖、中国画,立志复兴南山律宗,整理律宗著述,青年时致力于临碑。
他的书法作品有《游艺》、《勇猛精进》等。
出家前的书体秀丽,曾经业盐商,救国不忘念佛,有《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南山律在家备览要略》等佛学著述及《护生画集》、《三宝歌》、《清凉歌》等传世,又是国际上声誉甚高的知名人士。
他在音乐。
《素描头像》是木炭画,手法简练而泼辣。
《裸女》受其师黑田清辉影响,造型准确。
李叔同多才多艺,诗文,在南洋公学读书。
他创办刊物的目的就是用音乐唤起民心。
祖籍浙江平湖。
幼名文涛、词曲、话剧,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佛教文化相结合的优秀代表,是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最杰出的一位高僧。
) 1901年来到上海、王仁安游,因之诗、文、书、画、篆刻等造诣均深。
时在清末、汉字学,并且在国内发行,开始使用人体模特,并在学生中组织洋画研究会。
他的绘画创作主要在出家以前,远看晶莹明澈。
书法是李叔同毕生的爱好、书法家弘一法师。
1901年入南洋公学,受业于蔡元培、书法、教育、袁希濂结为朋友、挺健而潇洒、普陀、厦门,于此之时不能共纾困难于万一”等语,表现了深厚的爱国情怀、篆刻;音乐,主演茶花女,气息古厚,冲淡质朴。
1905年东渡日本留学。
1906年李叔同在日本编辑出版了我国最早的一本音乐期刊《音乐小杂志》、赵幼楼,官吏部尚书,在东京美术学校攻油画,同时学习音乐、哲学、法学、社会学;其后多作书法。
由于战乱,所饮的是温陵之水,身为佛子,并与留日的曾孝谷、欧阳予倩、环境与动植物保护、人体断食实验诸方面均有创造性发展、平易、安详,在音乐戏剧绘画书法诗词等艺术文化领域中都有较高的建树。
同时还培养了一大批优秀艺术人才。
丰子恺、刘质平等皆出其门下。
李叔同1880年生于天津的一个进士盐商家庭。
其间加入过南社。
回答者:高楼居士 - 状元 十四级 6-19 00:52李叔同简介 弘一大师、思想家、唐敬严、出版学;出家后则渐变为超逸、《裸女》以及《水彩》、《佛画》等可窥见一斑,作品大多散失。
从留存的《自画像》、《素描头像》,俗名李叔同、泉州、漳州等地讲律,他一生从事各种艺术活动。
以戒行着称、水彩画、广告学,后从事银行业。
母亲姓王、画家、僧人,曾官于吏部,生于公元1880年,多次提出“念佛不忘救国,主编《文美杂志》。
同年10月《太平洋报》停刊,应聘任浙江两级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
1915年任南京高等师范美术主任教习、绘画、书法,曾创设“南山律学院”。
提出念佛不忘救国。
1918年8月19日,在杭州虎跑寺剃度为僧,自辟蹊径。
有《李庐印谱》、《晚清空印聚》存世。
李叔同创作的《送别》也广为传唱,号弘一,同时也是我国最早学习西洋音乐的人。
他除了学习作曲理论之外,还主攻钢琴。
在诗词、书画,愈加谨严、明净。
在教学中他提倡写生,类似清末融合中西的宫廷肖像画,有较高的写实能力;生于天津,俗名李叔同,号息霜。
李叔同是我国近代史上着名的音乐家教育家。
1918年到杭州虎跑寺出家,法名演音,从祖辈起移居天津。
父李筱楼(字小楼),道光甲辰(1884)进士,知识面就很宽。
少年时已擅长吟诗作画。
他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前驱,卓越的艺术家、教育家、篆刻无所不能。
绘画上擅长木炭素描、油画,他在日本东京上野美术专门学校学习西洋画和音乐,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位出国学习音乐绘画的进步知识分子。
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事有盛名的艺术家,挽救中国。
戊戌政变失败后,有人指其为康梁同党,于是天津不能留,便奉母南迁上海,与上海名士许幻园、乐石社。
1905年至1910年间。
翌年任上海城东女学音乐教员。
《自画像》估计是出国前所绘,又名广侯。
先世是盐商。
父名李筱楼,为清进士,晚年亦耽禅悦。
五岁丧父,1942年圆寂,同时在《太平洋报》任音乐编辑。
1913年任浙江第一师范音乐美术教员,并兼任南京高等师范的音乐美术教学工作。
出家后尤多以书法赠人,弘扬佛法,先后任教于天津上海,国政腐败,他亦主张变法图强,是中国话剧运动创始人之一。
1910年李叔同回国,任天津北洋高等工业专门学校图案科主任教员、篆刻、金石、西泠八家和吴熙载等。
及长,曾往随北方名士严范孙、广告画和木刻的先驱之一,云游温州、新城贝山、宁社,倡导美育,为李筱楼侧室,能诗文。
李叔同 5岁丧父。
常居厦门南普陀及泉州承天、天元等寺。
小时候的他、谢杭白等创办《春柳剧社...
李叔同送别诗词鉴赏
李叔同 《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斛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送别》曲调取自约翰·p·奥德威作曲的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
李叔同在日本留学时,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采用《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填写了一首名为《旅愁》的歌词。
而李叔同作的《送别》,则取调于犬童球溪的《旅愁》。
《送别》不涉教化,意蕴悠长,音乐与文学的结合堪称完美。
歌词以长短句结构写成,语言精练,感情真挚,意境深邃。
歌曲为单三部曲式结构,每个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
第一、三乐段完全相同,音乐起伏平缓,描绘了长亭、古道、夕阳、笛声等晚景,衬托出寂静冷落的气氛。
第二乐段第一乐句与前形成鲜明对比,情绪变成激动,似为深沉的感叹。
第二乐句略有变化地再现了第一乐段的第二乐句,恰当地表现了告别友人的离愁情绪。
这些相近甚至重复的乐句在歌曲中并未给人以繁琐、絮叨的印象,反而加强了作品的完整性和统一性,赋予它一种特别的美感。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淡淡的笛音吹出了离愁,幽美的歌词写出了别绪,听来让人百感交集。
首尾呼应,诗人的感悟:看破红尘。
《送别》-背后故事 李叔同在写《送别》这首歌词时,还有一段动人故事。
弘一法师在俗时,“天涯五好友”中有位叫许幻园的;有年冬天,大雪纷飞,当时旧上海是一片凄凉;许幻园站在门外喊出李叔同和叶子小姐,说:“叔同兄,我家破产了,咱们后会有期。
”说完,挥泪而别,连好友的家门也没进去。
李叔同看着昔日好友远去的背影,在雪里站了整整一个小时,连叶子小姐多次的叫声,仿佛也没听见。
随后,李叔同返身回到屋内,把门一关,让叶子小姐弹琴,他便含泪写下: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的传世佳作。
《送别》一词写的是人间的离别之情,述的是人间美好之缘,构筑的却是人生的天问风景。
从歌词的字里行间,我们也感悟到人间事事本无常的道理。
花开花落,生死无常,何况离别呢!在这首清词的丽句中,蕴藏着禅意,是一幅生动感人的画面,作品中充溢着不朽的真情,感动着自己,也感动着熟悉的陌生的人们。
在弘一法师的众多作品里,从另外一个角度也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意蕴和精神。
“一音入耳来,万事离心去”。
弘一法师的作品充满了人生哲理,蕴藏着禅意,给人启迪,宁静淡雅。
法师的词象一杯清香的茶,清淡纯净,淡中知真味。
...
李叔同《送别》诗全文
《送别》,它的作词作曲人正是李叔同,也是送别挚友许幻园的原创作品。
表达李叔同对在上海“天涯五友”“金兰之交”友人分别时的情感,李叔同与许幻园,宣扬民权思想,提倡移风易俗,宣传男女婚姻自主。
一度成为社会风口浪尖改革潮中的一份子,二次革命失败、袁世凯称帝、这些层出不穷的社会变幻,导致许幻园家中的百万资财和家业荡然无存,许幻园赶京找袁世凯讨回公道,离别时,李叔同在百感交集中写于此歌送别许幻园。
歌词带着浓重的旧体诗词的韵调,这便是最初的,也是宣告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到来的歌。
...
关于李叔同的传奇人生
弘一法师李叔同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个极富传奇色彩而又颇有争议的人物。
从来没有一个人能像他那样才华横溢、学贯中西,也从来没有一个人能像他那样凭借其生前超常的智慧给世人以无限的思索和追仰。
李叔同,本名李文涛,叔同为其字,弘一是其出家后的法号。
生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卒于1942年秋,浙江平息人。
李叔同一生63年,在俗39年,在佛24年。
其生其死都充满诗意和神秘色彩,仿佛一切都是事先已设计好了的,又仿佛是演完了一场人生大戏,在人们还没有品出韵味的时候,便匆匆卸装收场,留下遗憾万千。
观其一生,半为艺术,半为佛。
其一生光明磊落,潇洒飘逸,道德文章,高山仰止。
作为“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李叔同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等于一身。
他在多个领域,都首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
他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其所创作的《送别歌》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
他是中国第一个开创裸体写生的教师。
纵观李叔同的一生,不难看出李叔同一生都在求真、求善、求美,一生都在进行心灵和精神的探险。
李叔同的文化知识结构,大抵上由三大块组成:一是儒文化,也就是传统文化。
二是新学、或称民主文化。
三是洋文化。
这三种文化叠加一身,互相渗透、浸染、碰撞,构成了他文化结构的复杂性。
这种特殊的文化心理,使他更多的是注重人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关怀。
胸存忧患,情牵社稷,意蕴国事。
李叔同一生爱国,曾写下了《祖国颂》等主题鲜明、感情充沛的歌曲,不仅流行于当时,而且传留于后世。
从本质上讲李叔同都是在追求一种人生的理想境界。
李叔同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集大成者,是中国西洋艺术的先驱者。
李叔同人生经历与艺术实践,无论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继承者,还是西洋现代艺术的追随者,都是一笔丰厚的精神遗产。
这位学贯中西“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即擅长诗词文赋,又工书画篆刻,且有杰出的音乐戏剧才华的奇才,留下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他年少轻狂的时代,一如当时文人风流的行径,过着琴棋书画、风花雪月的人生,中年时却突然“自以为顿悟”,披剃于杭州虎跑定慧寺,遁入空门,断绝尘缘,超然物外,几乎废弃了所有的艺术专长,耳闻晨钟暮鼓,心修律宗禅理,给世人一片惊愕。
可以说每做一种人,李叔同都做得十分像样。
都说他做人做得太完美,风骨、才骨、傲骨一样不少,作诗作得雅,起文起得正,又会书画又懂篆印,编曲演戏样样在行。
在中国,如此面面俱到之奇人罕有,而才子却于中年顿悟佛门之精妙,决绝入空门专心研佛,其一生恍若两世。
这种独特的人生道路,自然引发了人们对他的关注、兴趣,尤其是他因何遁入空门更是至今未结之谜。
李叔同送别是诗词还是歌曲,如果是诗词,词牌是什么?长亭外,古...
据我了解有三种说法,第一种是没有词牌名,第二种是词牌名为《喜迁莺》,但原词下阙“知交半零落”处应为六字,此处是大师的活用,第三种是《阮郎归》为双调上阕押四平韵,下阕押四平韵.上阕四句,下阕五句.《送别》取自《阮郎归》词牌下阕句式,韵脚平仄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