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定情信物的问题
定情物在我国自古有之,在很多诗词歌赋中都有男女恋人赠送定情物的描 述。
不过与西方人大多以戒指、玫瑰为定情物不同,中国人在定情物上反而显 得更浪漫随性。
中国人的定情物讲究“情”而不讲究“物”。
正妻范儿:簪簪又称搔头,是古代女子常用的定情物,也有象征“正室”尊严的意味。
《鼓 吹曲辞?有所思》写一个女子为远方的情人精心制作一支簪子,听闻情人另有 所爱后,她把簪子烧掉后“当风扬其灰”,表达不会做小三的决心。
君子之情:玉佩 玉之美,有如君子之德,玉在我国古代是君子的象征。
君子讲究恭敬平和、 温润悠远之爱,正与玉的寓意相符。
所以古代高雅从容的谦谦君子们喜欢用玉 来作为定情物,显得节制有礼。
情香怡人:香囊 香囊又名香袋、花囊,用丝线缠成,袋中装有多种香味浓烈的中草药细末。
先秦时,年轻人见父母长辈要佩戴编织的香囊以示敬意。
又因为香囊是随身之 物,恋人之间也常常把它当作礼物相互赠送。
直截了当:花椒 花椒是香料作物,因为多籽粒,含婚后“多子”的寓意,因此春秋时的男 女有用花椒来作为定情物的习俗。
《诗经?陈风?东门》中,就讲到一个男子 在舞会上收到姑娘送的一束花椒作为定情物的故事。
定情时就说好将来要生很 多小孩。
古人在爱情上其实很直白。
对半之物:认亲证物 古装电视里常有将玉佩等物件掰成两半,各执一块以定情的桥段。
这也是 古代常见的定情方式,还有将胭脂盒拆开将盖子送情郎,将镜子折成两半,或 将钗一分为二等。
古时候交通不方便,上京赶考或者因为别的原因远游一趟, 一去就是许多年,等回来时已是物是人非,所以这类定情物往往是寻子认亲 的证物。
纠结缠绵:同心结 同心结也一直是古人表达情感的信物,所谓“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
唐朝著名诗人孟郊的《结爱》有:“心心复心心,结爱务在深。
一度欲离别,千 回结衣襟。
结妾独守志,结君早归意。
始知结衣裳,不知结心肠。
坐结行亦结,结尽百年月。
”描写的就是一个女子为即将远行的心上人编结同心结时缠绵悱 恻的心理活动。
历史上有哪些经典的定情信物
定情信物在我国自古有之,不过与西方人大多以戒指、玫瑰为定情物不同,中国人在定情物上反而显得更浪漫。
中国人的定情物讲究“情”而不讲究“物”,一块玉佩、一个香囊、一束秀发,甚至一枚瓜果,都可以作为定情物,都可以表达自己对“情”的诉求。
簪又称搔头,是古代女子常用的定情物,也有象征“正室”尊严的意味。
《鼓吹曲词有所思》写一个女子为远方的情人精心制作一支簪子,听闻情人另有所爱后,她把簪子烧掉,表达不会做小三的决心。
1、玉佩——君子之情 “玉之美,有如君子之德。
”玉在我国古代是君子的象征。
君子讲究恭敬平和,温润悠远之爱,正与玉的寓意相符。
所以古代高雅从容的谦谦君子们喜欢用玉来作为定情物,显得节制有礼,既不猴急,又不疏远。
【定情信物】关于定情信物我和女朋友确定了关系~想送她特殊的定情...
不一定要很贵重,重要的是你的信物要能表达你对她的珍爱! 我有一个小小的方法你看看怎么样: 你可以买两个小小自己的生肖娃娃,其中一个代表你另一个是代表她,把这两个娃娃的手用一个简单的红绳(红线)牵在一起就完工拉!就这样它的含义你只要稍微的加以想象不就是很美好的吗?而且又很经济,浪漫~~~` 当然如果你很有钱的话买一些更好的更贵重的礼物也行啊!!!!如果你们是真心互爱的话,相信你无论送什么她都会满意的!!!!~~~~~你说呢????
古代,一般男女定情信物,一对一对的那种,是哪些信物呢
男子对女子 1、缠臂金 “何以致拳拳?绾臂双金环” “绾臂双金环”指臂钏,又称缠臂金,这是一种我国古代女性的缠绕于臂的装饰,是用金银带条盘绕成螺旋圈状,所盘圈数多少不等,一般三至八圈,也有多到十二三圈的。
缠臂金的奥妙在于戴上之后无论从什么角度看,所见都为数道圆环,而相互不关联,宛如佩戴着几个手镯般美丽。
苏东坡《寒具》诗虽然是写一种叫馓子的食物,但诗中“夜来春睡浓于酒,压褊佳人缠臂金。
”的句子更让人联想到一个戴着缠臂金的女子于浓睡未醒中,带出几许醉意的妩媚,由此也可见臂钏为古代女性容色增辉的效果。
南宋女词人朱淑真在她的《恨别》中写道: 调朱弄粉总无心,瘦觉寒馀缠臂金。
别后大拼憔悴损,思情未抵此情深。
在理学禁锢日深的南宋,朱淑真是一位敢于冲破藩篱,热烈追求个人幸福的女子,这首诗表达了她与恋人分别后肝肠欲断的思念,思念使她日渐消瘦,憔悴,以至于缠臂金都松脱了。
可惜她到底没有见到她思念的人,因为她爱的人最终选择了逃避,朱淑真只好写下“待封一伤心泪、寄与南楼薄幸人。
”后抑郁而终。
2、戒指 “何以道殷勤?约指一双银” 用戒指定情的习俗在我国由来已久,南朝刘敬叔《异苑》中记载沛郡人秦树在冢墓中与一女子婚合,临别时,“女泣曰:与君一睹,后面无期,以指环一双赠之,结置衣带,相送出门”,会面安可期, 见指环如见其人,指环之重跃然诗里。
《全唐诗.与李章武赠答诗》的题解中注释说,唐时,书生李章武与华州王氏子妇相爱,临别时王氏子妇赠李章武白玉指环,并赠诗道: “捻指环,相思见环重相忆。
愿君永持玩,循环无终极”。
后来李章武再去华州,王氏子妇早已忧思而死,指环只是空留怅惘。
宋李昉《太平广记》里说后来李章武与王氏子妇的灵魂神会于王氏宅中,这应该是人们对这场爱情结局的美好愿望。
到了晚唐时,戒指渐渐由男女互赠变为只由男子赠与女子,这和今天中西戒指的赠馈方式是类似的。
范摅《云溪友议》中写书生韦皋少时游江夏期间,与少女玉箫从相识到相恋的故事。
韦皋临回家乡前送给玉箫一枚玉指环,发誓少则五年,多则七年后会来娶玉箫。
然而七年光阴过去了,薄幸的韦皋却不复再来,痴情的玉箫绝望地沧呼:“韦家郎君,一别七年,是不来矣!”竟绝食而死。
人们怜悯玉箫这一场悲剧,就把韦皋送给她的戒指戴在她的中指上入葬。
很多年以后,韦皋官运亨通,做到西川节度使,才辗转得知玉箫的死讯,他悔恨不已,于是广修经像,以忏悔过去的负心。
后来有人送给韦皋一名歌姬,名字容貌竟与玉箫一模一样,而且中指上有形似指环的肉环隐现,韦皋知道是玉箫托生又回到了他的身旁,二人终于以再生缘的形式实现了隔世的结合。
是耶非耶?为了人间有情人终局的美满,只好姑妄信之了。
这个故事里还有一段写韦皋凭借少翁招魂之术与玉箫的魂魄相会的情节,让现代的人们体会了一个古代痴心女子对薄情人负约的责备。
相会以后,临去时玉箫对韦皋说:“丈夫薄情,令人生死隔矣!” 生死隔矣,只缘丈夫对感情承诺的薄情!而怨言竟然是面带着微笑说出来的,这样的微笑却带着何等的沉痛。
千载之后,这段文字还让我们读来感慨万千,而古代女子依人为活的命运注定玉箫只能如此。
当相思空掷了,还是如此难舍难弃的眷恋,望穿秋水地想念,一枚戒指误了她这一世,她又一往无悔地戴着它到了来世。
戒指既然是定亲之物,所以古代未字女子都不戴戒指。
隋代丁六娘《十索诗》所写“欲呈纤纤手,从郎索指环。
”或许可以说明古代,甚至是现代女子对戒指的那一份难言的情怀,这个信物最小,在女子心中的份量却最重。
满怀着希望,伸出手来让心爱的人为自己戴上,而后,或许幸福地戴上一辈子,或许有一天对着它哭到心碎。
3、耳环 “何以致区区?耳中双明珠” 我国女性用耳饰打扮自己的最早记录见于《山海经》“青宜之山宜女,其神小腰白齿,穿耳以鎼”,《三国志》中诸葛恪说:“穿耳贯珠,盖古尚也。
”可知穿耳从三代时起至今不衰的时尚。
耳饰又分为耳丁、耳珰、耳环、耳坠等样式。
清初李笠翁在他的《闲情偶记.生容》里将耳饰里小巧简洁的耳环称为“丁香”,将繁复华丽的耳坠称为“络索”。
他说女子“一簪一珥,便可相伴一生”,可见耳环在古人审美观念中有很重要的地位。
唐代张籍《节妇吟》“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中的“明珠”指代的就是耳环。
是否也因为这首诗让人觉得以耳环为信物透着悲情?元末张惠莲悼念亡夫的《竹枝词》想必也是睹物思人所作: 忆把明珠买妾时,妾起梳头朗画眉。
郎今何处妾独在,怕见花间双蝶飞。
4.香囊 “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 香囊的历史由来已久, 古时又称香包、香缨、香袋、香球、佩伟、荷包等等,古人佩戴香囊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
据《礼记.内则》:“子事父母,左右佩用;……衿缨,以适父母舅姑。
”就是说青年人去见父母长辈时要佩戴“衿缨”即编织的香囊以示敬意。
又因为香囊是随身之物,恋人之间也常常把它当做礼物相互赠送,以表衷情。
安史乱起,唐玄宗带着杨贵妃一行人仓皇西狩,马嵬坡六...
找一本描写古代定情信物的爱情故事的书籍。
目录应该是:何以致契阔...
原始社会男女关系混乱,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们逐渐把男女谈情说爱视作婚姻过程中美妙的环节。
花前月下,山盟海誓,也成为非常浪漫的行为。
尽管封建礼教禁锢了男女自由恋爱,古代的男女结合取决于家长意旨,但男女恋爱方式并未彻底消失,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男女恋爱更为活跃。
早在《诗经》中,青年男女可以在桑间襥上互通情意。
两情相悦之时为互表衷肠,自是会赠送定情之物。
《诗经?静女》一诗就曾写到女孩赠给心上人彤管,“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赠送信物在先秦比较常见,“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瑶”,“赠之以芍药”等等,都反映了当时赠送信物的习俗。
赠送信物的习俗绵延相传,一直为青年男女所接受认可,成为他们表达爱慕之意的常见手段。
汤显祖《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就曾梦到一个书生折柳树一枝相赠,以表爱慕之情。
玉佩、荷包、香囊、香罗帕等物件是古代男女随身必备之物,也成为男女传情表意的好“媒人”。
爱情信物往往是互相赠送,一方赠送后另一方常予以回赠,相当于交换赠物。
但这种互赠物品并非简单物物交换,而是渗透着双方真挚情意,在互赠信物的过程中无形提升了爱情的纯度,使得两情更加浓厚。
一旦双方不想继续维持爱情关系,便会退回信物,表示爱情的破裂。
赠送定情信物表明了双方对于爱情的态度,确定了两者的爱情关系。
珍藏信物也体现了人们对于爱情天长地久的期盼和祝福。
古代的10大定情信物,哪个最浪漫
原文在这里定情信物在古代就开始流传,很多诗词歌赋中都对定情物有所描述。
中国人相对含蓄保守,在定情物上反而显得浪漫随性。
1、簪子 是古代女子常用定情物, 《鼓吹曲词·有所思》中写到, 一女子为远方情人精心制作一支簪子, 听闻情人另有所爱后, 她把簪子烧掉后“当风扬其灰”, 表达不会做小三决心。
2、玉佩 “玉之美,有如君子之德。
” 玉在我国古代是君子象征, 显得节制有礼,既不猴急,又不疏远。
3、香囊 香囊又名香袋、花囊,用丝线缠成, 多种香味浓烈中草药细末装入袋中, 香囊是随身之物, 恋人之间也常常把它当做礼物相互赠送。
4、木梳 结发同心,以梳为礼, 有私订终身,欲与你白头偕老意思, 送梳子代表一辈子都要纠缠到老, 所谓“一梳梳到底, 二梳白发齐眉,三梳子孙满堂”, 因此,不少地方有了七夕送梳子习俗。
5、罗帕 古代罗帕多用于传情, 带着说不清道不尽缠绵之意多有这般场景, 一女子面对心上人,含羞敛眉, 面飞红霞,双手无措,便送帕于手。
6、中国结 以结寓意,以结表情,结必有意,意必吉祥, 结字,把我们同祖先思绪相连, 结字,使我们与古人情意相通, 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7、同心锁 记得有一传说: 善良女孩和忠厚后生相爱, 可是父亲不想让女儿过穷苦日子, 偏偏把她许给官家公子, 婚期来临时, 后生勇敢抢出了新娘逃到了山里, 前有堵截,后有追兵之际, 他们挽着手从山上飞身跳了下去, 寻找时只发现了两把锁在一起滴石锁。
8、手镯 蒲松龄《聊斋志异·白于玉》中, 书生吴生偶入仙境,与紫衣仙女欢好, 临别时仙女把自己所戴手镯送给他留念的桥段。
9、耳环 女性从很早以前就开始用各种耳饰打扮自己, “一簪一珥,便可相伴一生”, 可见耳环在古人审美观念中有很重要地位。
10、戒指 由于戒指是定亲之物, 所以古代未嫁女子都不戴。
古人含蓄,面对心爱的姑娘, 爱在心口难开, 就需要一点物品, 来表达自己的内心, 便有了定情物, 浪漫姻缘的开始。
...
古代男女的定情信物是什么
男子对女子 1、缠臂金 “何以致拳拳?绾臂双金环” “绾臂双金环”指臂钏,又称缠臂金,这是一种我国古代女性的缠绕于臂的装饰,是用金银带条盘绕成螺旋圈状,所盘圈数多少不等,一般三至八圈,也有多到十二三圈的。
缠臂金的奥妙在于戴上之后无论从什么角度看,所见都为数道圆环,而相互不关联,宛如佩戴着几个手镯般美丽。
苏东坡《寒具》诗虽然是写一种叫馓子的食物,但诗中“夜来春睡浓于酒,压褊佳人缠臂金。
”的句子更让人联想到一个戴着缠臂金的女子于浓睡未醒中,带出几许醉意的妩媚,由此也可见臂钏为古代女性容色增辉的效果。
南宋女词人朱淑真在她的《恨别》中写道: 调朱弄粉总无心,瘦觉寒馀缠臂金。
别后大拼憔悴损,思情未抵此情深。
在理学禁锢日深的南宋,朱淑真是一位敢于冲破藩篱,热烈追求个人幸福的女子,这首诗表达了她与恋人分别后肝肠欲断的思念,思念使她日渐消瘦,憔悴,以至于缠臂金都松脱了。
可惜她到底没有见到她思念的人,因为她爱的人最终选择了逃避,朱淑真只好写下“待封一伤心泪、寄与南楼薄幸人。
”后抑郁而终。
2、戒指 “何以道殷勤?约指一双银” 用戒指定情的习俗在我国由来已久,南朝刘敬叔《异苑》中记载沛郡人秦树在冢墓中与一女子婚合,临别时,“女泣曰:与君一睹,后面无期,以指环一双赠之,结置衣带,相送出门”,会面安可期, 见指环如见其人,指环之重跃然诗里。
《全唐诗.与李章武赠答诗》的题解中注释说,唐时,书生李章武与华州王氏子妇相爱,临别时王氏子妇赠李章武白玉指环,并赠诗道: “捻指环,相思见环重相忆。
愿君永持玩,循环无终极”。
后来李章武再去华州,王氏子妇早已忧思而死,指环只是空留怅惘。
宋李昉《太平广记》里说后来李章武与王氏子妇的灵魂神会于王氏宅中,这应该是人们对这场爱情结局的美好愿望。
到了晚唐时,戒指渐渐由男女互赠变为只由男子赠与女子,这和今天中西戒指的赠馈方式是类似的。
范摅《云溪友议》中写书生韦皋少时游江夏期间,与少女玉箫从相识到相恋的故事。
韦皋临回家乡前送给玉箫一枚玉指环,发誓少则五年,多则七年后会来娶玉箫。
然而七年光阴过去了,薄幸的韦皋却不复再来,痴情的玉箫绝望地沧呼:“韦家郎君,一别七年,是不来矣!”竟绝食而死。
人们怜悯玉箫这一场悲剧,就把韦皋送给她的戒指戴在她的中指上入葬。
很多年以后,韦皋官运亨通,做到西川节度使,才辗转得知玉箫的死讯,他悔恨不已,于是广修经像,以忏悔过去的负心。
后来有人送给韦皋一名歌姬,名字容貌竟与玉箫一模一样,而且中指上有形似指环的肉环隐现,韦皋知道是玉箫托生又回到了他的身旁,二人终于以再生缘的形式实现了隔世的结合。
是耶非耶?为了人间有情人终局的美满,只好姑妄信之了。
这个故事里还有一段写韦皋凭借少翁招魂之术与玉箫的魂魄相会的情节,让现代的人们体会了一个古代痴心女子对薄情人负约的责备。
相会以后,临去时玉箫对韦皋说:“丈夫薄情,令人生死隔矣!” 生死隔矣,只缘丈夫对感情承诺的薄情!而怨言竟然是面带着微笑说出来的,这样的微笑却带着何等的沉痛。
千载之后,这段文字还让我们读来感慨万千,而古代女子依人为活的命运注定玉箫只能如此。
当相思空掷了,还是如此难舍难弃的眷恋,望穿秋水地想念,一枚戒指误了她这一世,她又一往无悔地戴着它到了来世。
戒指既然是定亲之物,所以古代未字女子都不戴戒指。
隋代丁六娘《十索诗》所写“欲呈纤纤手,从郎索指环。
”或许可以说明古代,甚至是现代女子对戒指的那一份难言的情怀,这个信物最小,在女子心中的份量却最重。
满怀着希望,伸出手来让心爱的人为自己戴上,而后,或许幸福地戴上一辈子,或许有一天对着它哭到心碎。
3、耳环 “何以致区区?耳中双明珠” 我国女性用耳饰打扮自己的最早记录见于《山海经》“青宜之山宜女,其神小腰白齿,穿耳以鎼”,《三国志》中诸葛恪说:“穿耳贯珠,盖古尚也。
”可知穿耳从三代时起至今不衰的时尚。
耳饰又分为耳丁、耳珰、耳环、耳坠等样式。
清初李笠翁在他的《闲情偶记.生容》里将耳饰里小巧简洁的耳环称为“丁香”,将繁复华丽的耳坠称为“络索”。
他说女子“一簪一珥,便可相伴一生”,可见耳环在古人审美观念中有很重要的地位。
唐代张籍《节妇吟》“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中的“明珠”指代的就是耳环。
是否也因为这首诗让人觉得以耳环为信物透着悲情?元末张惠莲悼念亡夫的《竹枝词》想必也是睹物思人所作: 忆把明珠买妾时,妾起梳头朗画眉。
郎今何处妾独在,怕见花间双蝶飞。
4.香囊 “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 香囊的历史由来已久, 古时又称香包、香缨、香袋、香球、佩伟、荷包等等,古人佩戴香囊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
据《礼记.内则》:“子事父母,左右佩用;……衿缨,以适父母舅姑。
”就是说青年人去见父母长辈时要佩戴“衿缨”即编织的香囊以示敬意。
又因为香囊是随身之物,恋人之间也常常把它当做礼物相互赠送,以表衷情。
安史乱起,唐玄宗带着杨贵妃一行人仓皇西狩,马嵬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