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屋山诗词白居易

时间:2020-11-26   作者:互联网搜集整理

王屋山诗词白居易

关于樟树的诗词

豫樟生深山,七年而后知- 白居易《寓意诗五首》挥手杭越间,樟亭望潮还- 李白《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桑变忽芜蔓,樟裁浪登丁- 韩愈《城南联句》富阳山底樟亭畔,立马停舟飞酒盂- 白居易《醉送李协律赴湖南辟命因寄沈八中丞》挂席凌蓬丘,观涛憩樟楼- 李白《与从侄杭州刺史良游天竺寺》不应樟镇酒,无意待人倾- 杨万里《明发新淦晴快风顺约泊樟镇》颇闻谱与寿溪通,桑樟吾宁不敬恭- 刘克庄《答徐雷震投赠》豫樟无厚地,危柢真卼臲- 元稹《谕宝二首》樟之盖兮麓下,云垂幄兮为帷- 沈亚之《文祝延二阕》清庙圭璋璧,明堂枫柞樟- 魏了翁《安大使生日》...

关于樟树的诗词

1. 《至樟树店寄徐安道》宋 孔武仲逼仄东南路,连天紫翠峰。

微云还掩日,小雨正催农。

谷鸟投枝急,山花落涧浓。

意岩今不还,谈笑喜相逢。

2. 《樟树》宋 舒岳祥樛枝平地虬龙走,高干半空风雨寒。

春来片片流红叶,谁与题诗放下滩。

3. 《樟树镇五公寺》元 何中久幽厌拘维,暂弛欣舒散。

近关得禅扉,择步历苍藓。

沉沉松阴重,滟滟水光远。

残花起余香,乳禽响新啭。

虚廊清昼长,高僧坐谈简。

学空素所昧,虑妄还自遣。

移晷始知归,生烟满林晚。

4. 《樟树镇舟中作》明 杨基侬是吴淞钓鱼叟,全家生长吴江口。

迟钝长飞众鸟先,迂疏每落诸人后。

城中父老少相知,乡里儿童亦见欺。

几上细抄《高士传》,壁间大篆《考槃》诗。

春风百草承膏沐,强掷渔蓑亲案牍。

胥史犹嘲吏事疏,妻孥欲笑形容俗。

羸马长途恐不堪,君恩何日许投簪。

半篷秋雨烟笼水,数点寒星月满潭。

放言五首(其一)白居易

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

但爱臧生能诈圣,可知宁子解佯愚。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怜光彩亦何殊。

白居易七律《放言五首》,是一组政治抒情诗。

诗前有序:“元九④在江陵时有《放言》七句诗五首,韵高而体律,意古而词新。

……予出佐浔阳,未届所任,舟中多暇,江上独吟,因缀五篇,以续其意耳。

”据序文可知,这是宪宗元和十年(815)诗人被贬赴江州途中所作。

当年六月,诗人因上疏急请追捕刺杀宰相武元衡的凶手,遭当权者忌恨,被贬为江州司马。

诗题“放言”,就是无所顾忌,畅所欲言。

组诗就社会人生的真伪、祸福、贵贱、贫富、生死诸问题纵抒己见,宣泄了对当时朝政的不满和对自身遭遇的忿忿不平。

此诗为第一首,放言政治上的辨伪——略同于近世所谓识别两面派的问题。

放言五首并序① “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

”底事,何事,指的是朝真暮伪的事。

首联单刀直入地发问:早晨还装得俨乎其然,到晚上却揭穿了是假的, 元九在江陵时,有《放言》长句诗五首②,韵高而体律,意古而词新。

予每咏之,甚觉有味。

虽前辈深于诗者,未有此作。

唯李颀有云:“济水自清河自浊,周公大圣接舆狂,”③斯句近之矣。

予出佐浔阳④,未届所任⑤,舟中多暇,江上独吟,因缀五篇,以续其意耳⑥。

这第一首着重讲要善于辨别真伪,识别两面派。

其中“草萤”、“荷露”二句颇富哲理的思考:萤火虫拖着一条发光的尾巴,似火而实非火;荷叶上浑圆晶莹的露珠,象珠而不是珠。

萤火和荷露只是由于其表面上带着火与珠的某些非本质的特征,因而形成某些假象,于是便使一些人迷惑,看不清其真相,误以假为真,混淆黑白。

但是,假的就是假的,骗人和受骗都是不会长久的,只要经过实践的经验,真伪即能大白。

注释 ①、据序文可知,这组诗是白居易元和十年在被贬谪去江州(浔阳)途中和元稹的同名组诗之作。

这是一组哲理的政治抒情诗。

在这组诗中,白居易根据自己的阅历,分别就社会人生的真伪、祸福、贵贱、贫富、生死诸问题纵抒已见,以表达对当时政治的抨击并告诫世人。

其中所讲的道理,对我们今天也不无启发。

放言:意即无所顾忌,畅所欲言。

②、元九:即元稹,“九”是其排行。

他在元和五年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

其间曾作《放言五首》,见《元氏长庆集》卷十八。

长句诗:指七言诗,相对五言诗而言;五言为短句。

③、李颀:见前关于他的作者介绍。

此举其两句诗见于他的《杂兴》诗。

济水:源出河南省济源县西王屋山,其故道过黄河而南,东流入今山东省境内。

《元和郡县志》:“今东平、济南、淄川、北海界中,有水流入于海,谓之清河,实菏泽。

汶水合流,亦曰济河。

”河:黄河。

白居易《效陶潜体十六首》有云:“济水澄而洁,河水浑而黄。

”与李颀此诗上句之意相近。

周公:见后本题第三首注。

接舆狂:接舆,传说是春秋时楚国的一个隐士,他以佯狂避世,故此说“接舆狂”。

其真实姓名不可考,因他曾迎着孔子的车而歌,故称接舆(见《论语.微子》、《庄子. 逍遥游》)。

舆(yú)本指车箱,亦泛指车。

④、予:我。

出佐浔阳:被贬出京,到江州去做司马,辅助治事。

浔阳:指江州。

隋设九江郡,唐代叫江州或浔阳郡。

治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

司马:官名,古时协助州刺史处理一州事务,在唐代实际上是闲职,多以贬官充任。

⑤、未届任所:还未到达任所。

届:到。

⑥、暇:空闲时间。

缀:撰写。

续其意:谓读元稹《放言》之意。

耳:叹词。

⑦、辨:一作辩。

底:啥。

⑧、臧(zāng)生:指臧武仲。

《论语.宪问》:“子曰: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

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

”防:是武仲的封地。

武仲凭借其防地来要挟鲁君。

武仲:臧孙氏,名纥,官为司寇,在贵族中有“圣人之称”(《左传.襄公二十二年》杜氏注:“武仲多知,时人谓之圣”)。

诈圣: 其奸诈。

甯(nìng)子:指甯武子。

《论语.公冶长》:“甯武子,邦有道则知,邦元道则愚。

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荀悦《汉记.王商论》:“甯武子佯愚(装傻)。

”甯:今亦作宁。

知:同智。

此二句谓世人只是上了假圣人的当,去爱臧武仲那样的人,哪知道世间还有甯武子那样装呆作傻的人呢 ! ⑨、此二句以萤光这非火,露滴不是珠来比喻人世间的某些假象,并告诫人们不要为假象所蒙蔽。

这是从侧面说明要从本质去看问题,或者说要善于透过现象看出本质。

⑩、此二句进一步明示辨伪之法,指出如不兼用明亮的火焰和照乘珠的光这就不能发现真伪的区别。

僠柴:《礼记.祭法》:“燔柴于泰坛。

”疏:“谓积薪于坛上,而取玉及牲置柴上燔之,使气达于天也。

”此用为名词,指火光。

照乘:珠名。

《史记.田敬仲为世家》:齐威王“与魏王会田于郊。

魏王问曰:‘王亦有宝乎?’威王曰‘无有’。

梁(魏)王曰:‘若寡人,国小也,尚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

奈何为万乘之国而无宝乎?’”殊:异。

按:本诗虽通篇议论说理,读来却不乏味。

这就在于诗人借助形象,运用比喻,把抽象的哲理表现为具体的艺术形象了。

以下四首也是如此,令人读之有...

桂花的诗词

[一]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唐朝诗人宋之问《灵隐寺》 月宫秋冷桂团团,岁岁花开只是攀。

共在人间说天上,不知天上忆人间。

----明代边贡《嫦娥》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唐朝白居易《忆江南》 遥想吾师行道处,天香桂子落纷纷----唐朝白居易《寄韬光禅师》 芙蓉泣露坡头见,桂子飘香月下闻----虞俦《有怀汉老弟》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摊破浣溪沙·揉破黄金万点轻 李清照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

风度精神如彦辅,大鲜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

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 李清照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

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 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九月十五,夜月细看,桂枝北茂南缺,未经古 宋 杨万里 桂树冰轮两不齐,桂圆不似月圆时。

吴刚玉斧何曾巧,斫尽南枝放北枝。

诚斋步月二首 宋 杨万里 桂树何曾不长枝,月轮却有不圆时。

若教桂树只管长,拶拆月轮谁补伊。

别萱桂 唐 白居易 使君竟不住,萱桂徒栽种。

桂有留人名,萱无忘忧用。

不如江畔月,步步来相送。

桂 宋 周文璞 偶向花边立,悬知病已瘳。

小山今夜月,团树满庭秋。

清露沾丛底,斜河在上头。

须臾香更好,还与碧云浮。

桂 宋 戴复古 金谷园林知几家,竞栽桃李作春华。

无人得似天工巧,明月中间种桂花。

丛桂 宋 曾几 行攀丛桂枝,坐息丛桂影。

王孙胡不归,岁晏雪霜冷。

桂花 宋 姜夔 空山寻桂树,折香思故人。

故人隔秋水,一望一回颦。

南山北山路,载花如行云。

阑干望双桨,农枝储待君。

西泠荫歌舞,夜夜明月嗔。

弃捐頳玉佩,香尽作秋尘。

楚调秋更苦,寂寥无复闻。

来吟绿业下,凉风吹练裾。

咏桂 唐 李白 世人种桃李,皆在金张门。

攀折争捷径,及此春风暄。

一朝天霜下,荣耀难久存。

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

清阴亦可托,何惜树君园。

[二] 刘禹锡的“莫羡三春桃与李,桂花成实向秋荣”。

苏轼的“江云漠漠桂花湿,梅雨翛翛荔子然”。

还有李清照的《鹧鸪天·桂花》:“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清人张云敖的绝句《品桂》:“西湖八月足清游,何处香通鼻观幽?满觉陇旁金粟遍,天风吹堕万山秋。

”颂桂的诗句虽多,但是触景伤怀的也不少,如唐朝王建《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李白,杜甫.白居易.的简介~~~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

李白少年时代的学习范围很广泛,除儒家经典、古代文史名著外,还浏览诸子百家之书,并“好剑术”。

相信道教,有超脱尘俗的思想;同时又有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他青少年时期在蜀地所写诗歌,留存很少,但已显示出突出的才华。

李白约在二十五、六岁时出蜀东游。

在此后十年内,漫游了长江、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地方,开元十八年(730)左右,他曾一度抵长安,争取政治出路,但失意而归。

天宝元年(742),被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作为文学侍从之臣,参加草拟文件等工作。

不满两年,即被迫辞官离京。

此时期李白的诗歌创作趋于成熟。

此后11年内,继续在黄河、长江的中下游地区漫游,“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

他仍然关心国事,希望重获朝廷任用。

天宝三载,李白在洛阳与杜甫认识,结成好友,次年分手后未再会面。

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李白正在宣城(今属安徽)、庐山一带隐居。

次年十二月他怀着消灭叛乱、恢复国家统一的志愿应邀入永王李幕府。

永王触怒肃宗被杀后,李白也因此获罪,被系浔阳(今江西九江)狱,不久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

途中遇赦得归,时已59岁。

晚年流落在江南一带。

61岁时,听到太尉李光弼率大军出镇临淮,讨伐安史叛军,还北上准备从军杀敌,半路因病折回。

次年在他的从叔当涂(今属安徽)县令李阳冰的寓所病逝。

李白诗歌散失不少,今尚存900多首,内容丰富多采。

李白一生关心国事,希望为国立功,不满黑暗现实。

他的《古风》59首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品。

对唐玄宗后期政治的黑暗腐败,广泛地进行了揭露批判,反映了贤能之士没有出路的悲愤心情。

言多讽兴,气骨高举。

李白固然迫切要求建功立业,为国效劳,但他并不艳羡荣华富贵,而是认为“钟鼓馔玉不足贵”(《将进酒》)。

在建树功业以后,他要以战国时代高士鲁仲连为榜样,不受爵禄,飘然引退。

其思想明显地受到道家特别是庄子的影响。

李白的不少诗篇,表现了对人民生活的关心和同情。

这种内容常常结合着对统治者的批判。

他的一部分乐府诗,反映妇女的生活及其痛苦,其中着重写思妇忆念征人,还写了商妇、弃妇和宫女的怨情。

他的《宿五松山下荀媪家》、《丁都护歌》、《秋浦歌》“炉火照天地”,分别描绘了农民、船夫、矿工的生活,表现了对劳动人民的关怀。

李白一生写下不少描绘自然风景的诗篇。

他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难》)、“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等,形象雄伟,气势磅礴,都是传诵千古的名句。

这类诗篇,正象他若干歌咏大鹏鸟的作品那样,表现了他的豪情壮志和开阔胸襟,从侧面反映了他追求不平凡事物的渴望。

另外一些诗篇,像《秋登宣城谢眺北楼》、《独坐敬亭山》、《清溪行》,则善于刻画幽静的景色,清新隽永,风格接近王维、孟浩然一派。

李白还有不少歌唱爱情和友谊的诗篇。

其乐府诗篇,常常从女子怀人的角度来表达委婉深挚的爱情。

还有若干寄赠、怀念妻室的诗,感情也颇为深挚。

李白投赠友人的作品数量很多,佳篇不少。

其中有的诗表现了鲜明的政治态度,更多的是表现日常送别、相思之感,像《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沙丘城下寄杜甫》、《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赠汪伦》等等,感情深挚,形象鲜明,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量。

李白诗歌内容也包含着一部分封建糟粕,其中较多的是宣扬人生若梦、及时行乐、纵酒狂欢的消极虚无思想和表现求仙访道、炼丹服药的宗教迷信。

他描写妇女和爱情题材的诗,也有少数存在庸俗情调。

李白诗歌中大量采用夸张手法和生动的比喻。

他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其十五),刻画他长安政治活动失败后深广的忧思,是广泛流传的名句。

他如“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写自己的怀才不遇;“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写仕途艰难;“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写朋友间的深厚友谊等,都以鲜明突出的形象打动读者。

李白诗歌的想象是很丰富和惊人的。

他的“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金乡送韦八之西京》)、“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都以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对长安和诗友的怀念。

《梁甫吟》、《古风》“西上莲花山”分别通过幻想方式来表现自己在长安受到谗毁和安史叛军对中原地区的蹂躏;《远别离》更通过迷离惝恍的传说来表现对唐玄宗后期政局的隐忧;它们都显得形象鲜明,寓意深刻。

《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则借助于神话传说,构造出色彩缤纷、惊心动魄的境界。

李白诗歌丰富的想象力在篇幅较长的七言歌行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这方面明显地可以看出受到屈原的影响。

在体裁方面,李白擅长形式比较自由的古诗和绝句,不爱写格律严整...

‘一生真伪谁复知’出自谁的那首诗?

放言五首 开放分类: 诗词、古诗、白居易 放言五首 唐五代? 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

到了其曾祖父时,又迁居下邽(音guī)(今陕西渭南北)。

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巩县[河南巩义]县令,与当时的新郑[属河南]县令是好友。

见新郑山川秀美,民风淳朴,白湟十分喜爱,就举家迁移到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

唐代宗大历七年正月二十(公元772年2月28日),白居易在东郭宅降生了。

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属河南],享年75岁。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

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元和时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好佛,又自号乐居士。

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

叙事诗中《琵琶行》、《长恨歌》等极为有名。

之一 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

但爱臧生能诈圣,可知宁子解佯愚。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怜光彩亦何殊。

之二 世途倚伏都无定,尘网牵缠卒未休。

祸福回还车转毂,荣枯反覆手藏钩。

龟灵未免刳肠患,马失应无折足忧。

不信君看弈棋者,输赢须待局终头。

之三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后,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之四 谁家第宅成还破,何处亲宾哭复歌。

昨日屋头堪炙手,今朝门外好张罗。

北邙未省留闲地,东海何曾有定波。

莫笑贱贫夸富贵,共成枯骨两如何。

之五 泰山不要欺毫末,颜子无心羡老彭。

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

何须恋世常忧死,亦莫嫌身漫厌生。

生去死来都是幻,幻人哀乐系何情。

白居易七律《放言五首》,是一组政治抒情诗。

诗前有序:“元九④在江陵时有《放言》七句诗五首,韵高而体律,意古而词新。

……予出佐浔阳,未届所任,舟中多暇,江上独吟,因缀五篇,以续其意耳。

”据序文可知,这是宪宗元和十年(815)诗人被贬赴江州途中所作。

当年六月,诗人因上疏急请追捕刺杀宰相武元衡的凶手,遭当权者忌恨,被贬为江州司马。

诗题“放言”,就是无所顾忌,畅所欲言。

组诗就社会人生的真伪、祸福、贵贱、贫富、生死诸问题纵抒己见,宣泄了对当时朝政的不满和对自身遭遇的忿忿不平。

此诗为第一首,放言政治上的辨伪——略同于近世所谓识别两面派的问题。

放言五首并序① “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

”底事,何事,指的是朝真暮伪的事。

首联单刀直入地发问:早晨还装得俨乎其然,到晚上却揭穿了是假的, 元九在江陵时,有《放言》长句诗五首②,韵高而体律,意古而词新。

予每咏之,甚觉有味。

虽前辈深于诗者,未有此作。

唯李颀有云:“济水自清河自浊,周公大圣接舆狂,”③斯句近之矣。

予出佐浔阳④,未届所任⑤,舟中多暇,江上独吟,因缀五篇,以续其意耳⑥。

这第一首着重讲要善于辨别真伪,识别两面派。

其中“草萤”、“荷露”二句颇富哲理的思考:萤火虫拖着一条发光的尾巴,似火而实非火;荷叶上浑圆晶莹的露珠,象珠而不是珠。

萤火和荷露只是由于其表面上带着火与珠的某些非本质的特征,因而形成某些假象,于是便使一些人迷惑,看不清其真相,误以假为真,混淆黑白。

但是,假的就是假的,骗人和受骗都是不会长久的,只要经过实践的经验,真伪即能大白。

注释 ①、据序文可知,这组诗是白居易元和十年在被贬谪去江州(浔阳)途中和元稹的同名组诗之作。

这是一组哲理的政治抒情诗。

在这组诗中,白居易根据自己的阅历,分别就社会人生的真伪、祸福、贵贱、贫富、生死诸问题纵抒已见,以表达对当时政治的抨击并告诫世人。

其中所讲的道理,对我们今天也不无启发。

放言:意即无所顾忌,畅所欲言。

②、元九:即元稹,“九”是其排行。

他在元和五年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

其间曾作《放言五首》,见《元氏长庆集》卷十八。

长句诗:指七言诗,相对五言诗而言;五言为短句。

③、李颀:见前关于他的作者介绍。

此举其两句诗见于他的《杂兴》诗。

济水:源出河南省济源县西王屋山,其故道过黄河而南,东流入今山东省境内。

《元和郡县志》:“今东平、济南、淄川、北海界中,有水流入于海,谓之清河,实菏泽。

汶水合流,亦曰济河。

”河:黄河。

白居易《效陶潜体十六首》有云:“济水澄而洁,河水浑而黄。

”与李颀此诗上句之意相近。

周公:见后本题第三首注。

接舆狂:接舆,传说是春秋时楚国的一个隐士,他以佯狂避世,故此说“接舆狂”。

其真实姓名不可考,因他曾迎着孔子的车而歌,故称接舆(见《论语.微子》、《庄子. 逍遥游》)。

舆(yú)本指车箱,亦泛指车。

④、予:我。

出佐浔阳:被贬出京,到江州去做司马,辅助治事。

浔阳:指江州。

隋设九江郡,唐代叫江州或浔阳郡。

治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

...

描写桂花的诗句

不是人间种,移从月里来,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

桂香多露裛,石响细泉回。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江云漠漠桂花湿,海雨翛翛荔子然。

可怜天上桂花孤,试问姮娥更要无。

莫羡三春桃与李,桂花成实向秋荣。

群子游杼山,山寒桂花白。

绿荑含素萼,采折自逋客。

忽枉岩中诗,芳香润金石。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山云漠漠桂花湿。

天遣幽花两度开,黄昏梵放此徘徊。

不教居士卧禅榻,唤出西厢共看来。

天台岭上凌霜树,司马厅前委地丛。

一种不生明月里,山中犹教胜尘中。

万事相寻荣与衰,故人别来鬓成丝。

欲知岁晚在何许,唯说山中有桂枝。

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线惠不香饶桂酒,红樱无色浪花细。

月宫幸有闲田地,何不中央种两株。

月缺霜浓细蕊乾,此花无属桂堂仙。

鹫峰子落惊前夜,蟾窟枝空记昔年。

破裓山僧怜耿介,练裙溪女斗清妍。

愿公采撷纫幽佩,莫遣孤芳老涧边。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昨夜西池凉露满,桂花吹断月中香。

‘一生真伪谁复知’出自谁的那首诗?

放言五首 开放分类: 诗词、古诗、白居易 放言五首 唐五代? 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

到了其曾祖父时,又迁居下邽(音guī)(今陕西渭南北)。

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巩县[河南巩义]县令,与当时的新郑[属河南]县令是好友。

见新郑山川秀美,民风淳朴,白湟十分喜爱,就举家迁移到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

唐代宗大历七年正月二十(公元772年2月28日),白居易在东郭宅降生了。

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属河南],享年75岁。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

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元和时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好佛,又自号乐居士。

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

叙事诗中《琵琶行》、《长恨歌》等极为有名。

之一 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

但爱臧生能诈圣,可知宁子解佯愚。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怜光彩亦何殊。

之二 世途倚伏都无定,尘网牵缠卒未休。

祸福回还车转毂,荣枯反覆手藏钩。

龟灵未免刳肠患,马失应无折足忧。

不信君看弈棋者,输赢须待局终头。

之三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后,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之四 谁家第宅成还破,何处亲宾哭复歌。

昨日屋头堪炙手,今朝门外好张罗。

北邙未省留闲地,东海何曾有定波。

莫笑贱贫夸富贵,共成枯骨两如何。

之五 泰山不要欺毫末,颜子无心羡老彭。

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

何须恋世常忧死,亦莫嫌身漫厌生。

生去死来都是幻,幻人哀乐系何情。

白居易七律《放言五首》,是一组政治抒情诗。

诗前有序:“元九④在江陵时有《放言》七句诗五首,韵高而体律,意古而词新。

……予出佐浔阳,未届所任,舟中多暇,江上独吟,因缀五篇,以续其意耳。

”据序文可知,这是宪宗元和十年(815)诗人被贬赴江州途中所作。

当年六月,诗人因上疏急请追捕刺杀宰相武元衡的凶手,遭当权者忌恨,被贬为江州司马。

诗题“放言”,就是无所顾忌,畅所欲言。

组诗就社会人生的真伪、祸福、贵贱、贫富、生死诸问题纵抒己见,宣泄了对当时朝政的不满和对自身遭遇的忿忿不平。

此诗为第一首,放言政治上的辨伪——略同于近世所谓识别两面派的问题。

放言五首并序① “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

”底事,何事,指的是朝真暮伪的事。

首联单刀直入地发问:早晨还装得俨乎其然,到晚上却揭穿了是假的, 元九在江陵时,有《放言》长句诗五首②,韵高而体律,意古而词新。

予每咏之,甚觉有味。

虽前辈深于诗者,未有此作。

唯李颀有云:“济水自清河自浊,周公大圣接舆狂,”③斯句近之矣。

予出佐浔阳④,未届所任⑤,舟中多暇,江上独吟,因缀五篇,以续其意耳⑥。

这第一首着重讲要善于辨别真伪,识别两面派。

其中“草萤”、“荷露”二句颇富哲理的思考:萤火虫拖着一条发光的尾巴,似火而实非火;荷叶上浑圆晶莹的露珠,象珠而不是珠。

萤火和荷露只是由于其表面上带着火与珠的某些非本质的特征,因而形成某些假象,于是便使一些人迷惑,看不清其真相,误以假为真,混淆黑白。

但是,假的就是假的,骗人和受骗都是不会长久的,只要经过实践的经验,真伪即能大白。

注释 ①、据序文可知,这组诗是白居易元和十年在被贬谪去江州(浔阳)途中和元稹的同名组诗之作。

这是一组哲理的政治抒情诗。

在这组诗中,白居易根据自己的阅历,分别就社会人生的真伪、祸福、贵贱、贫富、生死诸问题纵抒已见,以表达对当时政治的抨击并告诫世人。

其中所讲的道理,对我们今天也不无启发。

放言:意即无所顾忌,畅所欲言。

②、元九:即元稹,“九”是其排行。

他在元和五年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

其间曾作《放言五首》,见《元氏长庆集》卷十八。

长句诗:指七言诗,相对五言诗而言;五言为短句。

③、李颀:见前关于他的作者介绍。

此举其两句诗见于他的《杂兴》诗。

济水:源出河南省济源县西王屋山,其故道过黄河而南,东流入今山东省境内。

《元和郡县志》:“今东平、济南、淄川、北海界中,有水流入于海,谓之清河,实菏泽。

汶水合流,亦曰济河。

”河:黄河。

白居易《效陶潜体十六首》有云:“济水澄而洁,河水浑而黄。

”与李颀此诗上句之意相近。

周公:见后本题第三首注。

接舆狂:接舆,传说是春秋时楚国的一个隐士,他以佯狂避世,故此说“接舆狂”。

其真实姓名不可考,因他曾迎着孔子的车而歌,故称接舆(见《论语.微子》、《庄子. 逍遥游》)。

舆(yú)本指车箱,亦泛指车。

④、予:我。

出佐浔阳:被贬出京,到江州去做司马,辅助治事。

浔阳:指江州。

隋设九江郡,唐代叫江州或浔阳郡。

治...

含有天台的现代诗词

1、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

——摘自[唐]大诗人李白《琼台》诗。

2、天台邻四明,华顶高百越。

——摘自[唐]李白《天台晓望》诗。

3、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摘自[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

4、问我今何在,天台访石桥。

——摘自[唐]著名诗人孟浩然《舟中晓望》诗。

5、天台山上月明前,二十四尺瀑布泉。

——摘自[唐]大诗人白居易《缭绫》诗。

6、愿将花赠天台女,留取刘郎到夜归。

——摘自[唐]白居易《县南花下醉中留刘五》诗。

7、天台岭上凌霜桂,司马厅前委地丛。

——摘自《唐》白居易《台岭桂树》诗。

8、地道逾稽岑,天台接海滨。

——摘自[唐]玄宗李隆基《王屋山送道士司马承祯还天台》诗。

9、鬼谷还成道,天台去学仙。

——摘自[唐]中书令张九龄《送杨道士往天台》诗。

10、南国天台山水奇,石桥危险古来知。

——摘自[唐]诗人、进士李郢《重游天台》诗。

11、一行寻师触处游,到天台后始应休。

——摘自[唐]孙(生平末祥)《一行算法》诗。

12、一到天台寺,高低景旋生。

——摘自[唐]诗人、翰林学士杜荀鹤《登天台寺》诗。

13、来往天台天姥间,欲求真诀驻衰颜。

——摘自[唐]进士、监察御史许浑《早发天台中岩寺度关岭次天姥岑》诗。

14、万仞得名云瀑布,遥看如织挂天台。

——摘自[唐]进士曹松《瀑布》诗。

15、遂入天台华顶寺,因见定光符昔梦。

——摘自[唐]杰出书法家、史部尚书颜真卿《天台智者大师画赞》诗。

16、余家本住在天台,云路烟深绝客来。

——摘自[唐]诗僧寒山子《余家》诗。

17、雄雄镇世界,天台名独超。

——摘自[唐]寒山子《迥耸霄汉外》诗。

18、闲入天台洞,访人人不知。

——摘自[唐]释拾得《题寒山》诗。

19、树入天台石路新,云和草色迥无尘。

——摘自[唐]初为道士、后为诸府从事曹唐《拟刘晨阮肇游天台》诗。

20、直是银河分派落,兼闻碎滴溅天台。

——摘自[唐]诗人方干《石门瀑布》诗。

21、只有天台约,薄秋必共登。

——摘自[五代]画家、诗僧释贯休《送僧游天台》诗。

22、浪迹天台一梦中,距今四十五秋风。

——摘自[宋]杰出诗人陆游《寄天封明老》诗。

23、不到天台三十年,草庵犹记宿云边。

——摘自[宋]陆游《书怀绝句》诗。

24、我梦游天台,横空石桥小。

——摘自[宋]诗词大师、礼部尚书苏轼《赠杜介》诗。

25、三江风浪隔天台,想见当时赋咏才。

——摘自[宋]宰相王安石《寄国清处谦》诗。

26、适山长欲便辞荣,见说天台益自惊。

——摘自[宋]礼部尚书张咏《送马道人归天台》诗。

27、休论彐窦与彐峰,且看天台剑戟丛。

——摘自[宋]居士、监察御史张舜民《妙莲阁》诗。

28、畴昔所欣慕,天台冠坤灵。

——摘自[宋]诗人、敷文阁待制曾几《初至天台》诗。

29、法身遍满三千界,影现天台水石间。

——摘自[宋]进士、右丞相赵汝愚《石梁》诗。

30、身落天台古洞天,蒲团未暖又飘然。

——摘自[宋]著名道士、道教南宗五祖白玉蟾《桐柏宫》诗。

31、何处觅仙踪,天台第一峰。

——摘自[宋]隐逸诗人赵清源《石梁》诗。

32、天台春暖兰若馨,海榴吐血黄鸟鸣。

——摘自[宋]天台县令吴师正《桃源洞》诗。

33、东南海阔秋无烟,天台山与天相连。

——摘自[元]杰出诗人、画家王冕《天台行》诗。

34、天台万丈横沧海,日与洪涛巨浪争。

——摘自[元]文学家、翰林侍讲学士揭亻奚 斯《天台图》诗。

35、天台高山屹苍空,山神染石填青红。

——摘自[元]学者吴莱《天台山花蕊石笔架歌》诗。

36、色茏葱,光潋滟,山环水绕天台洞。

——摘自[元]戏曲作家王子一《正宫·随煞尾》诗。

37、天台五百尊,方寸皆明月。

——摘自[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天台山五百罗汉》诗。

38、赤城霞起接天台,上界仙宫此地开。

——摘自[明]军事家、文学家刘基《感遇》诗。

39、寄语天台客,入山须更深。

——摘自[明]礼部尚书吕震《司马悔桥》诗。

40、天台山、高不极,作镇东南比天脊。

——摘自[明]礼部左侍郎谢铎《天台山》诗。

41、天台华顶高,挥手摩云霄。

——摘自[明]进士、礼部尚书薛三省《登华顶》诗。

42、办取皇冠与霞帔,天台明月礼仙真。

——摘自[明]文学家、画家唐寅《题国清寺观音》诗。

43、昆仑有路通天台,石梁桥旁扫苍苔。

——摘自[明]杰出地理学家、旅行家王士性《华顶太白堂》诗。

44、天台只是人间路,不数飞梁瀑布泉。

——摘自[明]诗书画艺兼长者李流芳《题〈石梁飞瀑〉图轴》诗。

45、身到天台似故乡,贪看瀑水溅衣裳。

——摘自[明]诗人、画家龚贤《石梁飞瀑》诗。

46、天台山水尤瑰奇,夙昔尝闻今见之。

——摘自[明]天台教谕丘嵩《天台山》诗。

47、天台深处露华新,碧树苍崖静绝尘。

——摘自[明]赣州通判王明汲《和桃源诗四首用唐人韵》诗。

48、日出天台生紫烟,飘飘仙子到何年?——摘自[明]进士、礼部主事周志伟《同叶海峰游天台山水》诗。

49、半生魂梦忆天台,采药刘郎今始来。

——摘自[明]诗人陈涛《过天台未得游石梁》诗。

50、云深绀殿锁天台,飞锡何年去不回?——摘自[明]举人王立程《锡杖泉》》诗。

51、凡心自悔出天台,一见桃花一度哀。

——摘自[明]擅长书画戏曲者徐渭(徐文长)《刘阮忆天台图》诗。

52、三峰遥望近天台,玉女翩翩何处来。

—...

声明:内容仅供参考,图片和文章选取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