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章丘的诗词

时间:2020-11-20   作者:互联网搜集整理

关于章丘的诗词

描写济南的诗

先来个总的: 济南最早的诗人,并不属于三千年前的入选《诗经》的谭国大夫,而应是四千年前,龙山文化时代的人民领袖大舜。

新石器晚期,国家形成之初,泰山周围的齐鲁大地是古东夷人的聚居地,生于诸冯(今诸城)的大舜在历山(今济南千佛山)下耕田务农,然后他逐渐西迁,曾在雷泽(今菏泽)捕鱼,河滨(今豫西北黄河故道)制陶,终于在逄泽之阳(今河南开封市北)被尧帝选拔,又禅帝位于他。

史传载舜母早亡,曾受继母的虐待,但仍然孝顺不改。

后来,他回到历山上扫墓,弹奏出一曲《思亲操》。

“陟彼历山兮崔嵬……父母远兮吾将安归?”这首歌词,当记录在汉代的《琴操》一书中时,经琴师传习已有二千年了,因此其文词或许有传讹失真之处。

著名的《南风歌》也传说是大舜作的:“南风之薰兮,可以解我民之愠兮。

……”它虽然记录的时间比《思亲》约晚五百年,但是其风格也沾染了战国作品的影响。

但是儒家和墨家共同传习的《书经·皋陶谟》(后世区分成《皋陶谟》《益稷》两篇)内部记载了大舜和大臣们唱和的诗句,记录的时间最早,虽然只是两三句子,当是接近真实的情况的。

大舜不仅是位诗人,还是我国最早的诗论的奠基者,在《书经·尧曲》中记载大舜对其典乐的大臣夔说:“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从此“诗言志”三字被后世文学论著皆奉为圭臬,影响巨大。

大舜的影响,在济南更有其众多的遗迹佳话。

“七十二名泉”最有名、最古老的当数舜泉,也就是传说他浚井时留下的舜井。

古代地理名著《水经注》记载历山有舜祠,下有舜泉;到了唐代则明确定在今舜井街内;唐宋以来,许多诗人都题咏过舜泉,其中最有名的为欧阳修、苏辙等。

《水经注》还记载了趵突泉畔建有舜妃娥皇女英祠,泉水形成的渠溪名为娥英河。

《水经注》是北魏时代的著作,距今一千五百年以前,其所载的祠庙而命名的河名,起始当在秦汉时代或更早。

另外济南西关还有处“双女泉”,也是纪念大舜二妃的(晚清以后湮没)。

关于历山,又名舜山,也是历史文人题咏的对象,最早当属北朝著名学者,《魏书》的著者魏收作的《舜山诗》。

上面提到的《琴操》,其著录者为东汉著名文人蔡邕。

蔡氏外祖是泰山羊氏,他曾在泰山一带居留,因此此书多载济南泰山一带的歌词,可以代表济南诗风。

尤其是曹操曾任济南王,其子诗人曹植曾为东阿王(其墓地东阿)。

而当时的东阿,其王宫所在部,现已划入平阴县。

曹植在此处的鱼山上得以接触印度文化,创制了新的诗体《鱼山明》(又名《鱼山梵》),这是中国诗歌史上注重平仄律的开始。

以曹氏父子为主导的“建安七子”,大部分人也出生于济南周围一带。

到了唐代,安史之乱之前的济南,更是诗人荟萃之地,除了本地出生的崔融外,伟大的诗人李白和杜甫——中国诗坛上辉煌的双星,都曾为济南的山水陶醉。

李白游了鹊山湖、华不注,写下了神采飞扬的名篇;杜甫则与大书法家李邕在历下亭饮酒赋诗,写出“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的传颂千古的佳句。

宋代以后,济南更是诗人辈出,如“诗歌女皇”李清照,相传她的故居在柳絮泉边,曾在《如梦令》一词中表现了溪亭泉的风光;那因抗金而投奔南宋的辛弃疾,相传他的故居则在历城甸柳一带。

金元时期济南诞育了杜仁杰(长清人)、刘敏中(章丘)、张养浩(历城)这几位杰出的散曲家。

明代的成就更为辉煌,当时全国诗坛出现的“前七子”,济南的边贡,是其中的骨干人物。

而成就更大的“后七子”,其领袖则是济南的李攀龙。

另外剧曲作家李开先(章丘)和诗文名家于慎行(东阿,今划归平阴)等也都以其或慷爽、或秀丽的诗篇写下了歌咏名泉的诗篇。

在清代,历城的王苹在诗坛以“王黄叶”闻名。

而一代诗坛领袖、神韵派大师王士谤(济南府新城人,其地今划归淄博市)在大明湖天心水面亭邀请海内的才子佳人雅会赋诗,他以《秋柳》四首七律为首唱。

不久即传遍大江南北,一时期和作者包括顾炎武在内的学界泰斗等各地名流纷纷不绝。

与王氏同时的小说大家蒲松龄(济南府淄川县人,其地今划淄博市)也写下了著名的《趵突泉赋》。

泉城诞育了诗人,诗人也热爱名泉,他们不仅以生花妙笔题写了它,而且把自己的诗集也以泉水为名,李清照的诗集就叫《漱玉集》、边贡的诗文集则名为《华泉集》,而王苹的诗集则以《二十四泉草堂》寄托了他的情愫。

旅居济南的诗人,李杜以后,如宋代欧阳修写了《舜泉诗》;曾巩不仅建筑了历山堂以怀念大舜,更写了《金线泉》等诗;苏轼唱出了“济南春好雪初晴”的名句;苏辙则写下了《试茶泉》等吟咏济南风光的诗篇。

尤其是杰出画家赵孟埃,他不仅给出了名垂千古的《鹊华秋色图》表现济南山水的传神大作,而且以“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的名句形容趵突泉的壮丽景观。

泉城之美,不仅得到本地诗人的热爱,而且更使外地诗人恋眷。

选自2002-7-30期《济南时报》 ············· 再来: 《济南七十二泉诗》(历史版)明代晏璧《济南七十二泉诗》《济南七十二泉诗》序晏 璧有此天地,即有此山川。

山为地之形势,水为地之脉络,皆...

关于泉城的资料和古诗

泉城 山东省省会济南,位于山东省中西部,北濒黄河,南依泰山。

市居盆地,四面环山.辖市中、历下、槐荫、天桥、历城、长清6个区,平阴、济阳、商河3个县和县级章丘市。

总面积8227平方公里,人口549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沿海开放城市。

济南历史悠久,是闻名世界的史前文化-龙山文化的发祥地。

早在5000年前,该地居民已能制作乌黑发亮的陶瓷,由此构成了我国古代以黑陶为代表的龙山文化。

这里文物古迹众多,既有新石器时期的龙山黑陶文化遗址,又有被誉为海内第一名塑”的灵岩寺宋代彩塑罗汉,既有中国最古老的地面房屋建筑——汉代孝堂山郭氏墓石祠,又有中国最古老的石塔——隋代柳埠四门塔。

2600年前,齐国在此筑城,济南成为当时齐国的边防要塞。

家家泉水,户户垂杨”,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说的就是泉城”济南。

这是一处以泉水众多、风光明秀而著称于世的美丽城市。

济南城内原来百泉争涌,分布着久负盛名的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珍珠泉四大泉群,有美泉100多处,享有七十二名泉”之美称。

现大多数名泉都已见底,不知何时才能再见涟涟水波。

趵突泉有天下第一泉”之美称,喷高三尺已不复见,然奇泉不可不看,更有易安与李攀龙,非去不可≮虎泉,找一个人少的早上,漫步泉旁,看泉眼如珠冒起,听黑虎泉奔涌之畅快,亦属一乐事。

大明湖、千佛山与趵突泉,并称为济南三大名胜。

大明湖湖面宽阔,由众泉汇流而成,夏日湖上荷花映日,绿柳成荫,赶上荷花节期间去大明颇有一番风味。

千佛山为佛教名山,古名历山,有舜耕历山之说,登山远眺,明湖如镜,黄河似带,泉城风貌,尽收眼底。

游济南,可春游趵突泉,冬游大明湖雪景。

但济南冬冷夏热,春季风沙大,最佳旅游时间是秋季。

据统计有四大泉域,十大泉群,733个天然泉,在国内外城市中罕见,是举世无双的天然岩溶泉水博物馆,除“泉城”外济南也被常被称为“泉都”。

济南的泉水不仅数量多,而且形态各异,精彩纷呈,有的呈喷涌状,有的呈瀑布状,有的呈湖湾状,众多清冽甘美的泉水,从城市地下涌出,汇为河流、湖泊。

盛水时节,在泉涌密集区,呈现出“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清泉石上流”的绮丽风光。

早在宋代,文学家曾巩就评价道:“齐多甘泉,冠于天下”,元代地理学家于钦亦称赞说:“济南山水甲齐鲁,泉甲天下。

”清冽甘美的泉水是济南市的血脉,赋予这座城市灵秀的气质和旺盛的生命力。

同时,济南的城市发展、历史沿革、民风民俗也与泉水密切相关,形成了独特的泉水文化。

唐朝诗人李贺《梦天》诗曰“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齐烟九点”即由此诗句演化而来。

诗中“齐州”本指中国,清代人因济南古称齐州,便借用该诗句描绘济南的山景。

海右古亭--历下亭位于明湖水面诸岛中最大的岛子上,年代久远,几多变迁。

它挺拔端庄,古朴典雅,红柱青瓦,八角垂檐,亭内嵌有杜甫绝句: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

大明湖园中之园--铁翁祠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园内杨柳垂荫,藤萝攀缘,院外南临一湖碧水,北枕幽密松林,环境清幽旷远,建筑古朴典雅,其中小沧浪亭更是独具秀色。

著名对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一盏寒泉荐秋菊,三更画舫穿藕花”就镶嵌在这里。

济南自古以来,是个风景胜地,尤以泉水、垂杨取胜;“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比起江南美景,有过之而无不及,是以人才荟萃,犹如天地山川间之灵气全都独钟于此似的。

历下故城之西南方,有斛泉水,涌自地面,汇集成潭,潭边垂柳依依,微风轻佛时,柳絮若绵,处处飘扬,蔚为奇观,遂称“柳絮泉”。

泉畔有屋十数楹,我国词中才媛李清照,即诞生于此。

而后高宅旸与廖炳奎皆曾写过咏怀“柳絮泉”古迹之诗: 一斛清泉柳絮扬,萧萧故宅但斜阳; 风流不独词人尽,金石飘零亦渐亡。

龙潭西去趵泉东,锦绣人才住此中; 过眼烟云金石录,年年恼恨是春风。

不将牙慧拾前人,谱出新词字字新; 一盏寒泉分柳絮,瓣香合供藕花神。

展开

关于济南泉城美的古诗词

《趵突泉》(宋)曾巩 一派遥从玉水分,暗来都洒历山尘。

滋荣冬茹温尝早,润泽春茶味更真。

已觉路傍行似鉴,最怜沙际涌如轮。

层城齐鲁封疆会,况托娥英诧世人。

《咏趵突泉》(明) 胡缵宗 王屋流来山下泉,清波聊酌思泛然。

云含雪浪频翻地,河涌三星倒映天。

《杜康泉上酒楼》元好问 波绿乱峰青,蹑屐夕烟扬。

帘引燕子飞,雨过辛夷放。

水边醉易醒,花落风潭上。

《济南二首》(清) 顾炎武 落日天边见二峰,平临湖上出芙蓉。

西来水窦缘王屋,南去山根接岱宗。

《客有询济南风景者,示以绝句》清 王苹 湖干烟乱柳毵毵,是处桃花雨半含。

七十二泉春涨暖,可怜只说似江南。

春山泉响隔邻分,市口浮岚压帽裙。

谁信出门如画里,不须着色李将军! 《济南绝句》元好问 鞭丝帽影黄冈路,十里烟村近济南。

底事重来看不厌?迎人华鹤正堆蓝。

...

与济南有关的诗词

赠何七判官昌浩 李白 详细内容 到百度里查有时忽惆怅,匡坐至夜分。

平明空啸咤,思欲解世纷。

心随长风去,吹散万里云。

羞作济南生,九十诵古文。

不然拂剑起,沙漠收奇勋。

老死阡陌间,何因扬清芬。

夫子今管乐,英才冠三军。

终与同出处,岂将沮溺群。

陪李北海宴历下亭 杜甫 东藩住皂盖,北渚临清河。

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

云山已发兴,玉佩仍当歌。

修竹不受暑,交流空涌波。

蕴真惬所遇,落日将如何?贵贱惧物役,从公难重过!沣水送郑丰鄠县读书 皇甫冉 麦秋中夏凉风起,送君西郊及沣水。

孤烟远树动离心,隔岸江流若千里。

早年江海谢浮名,此路云山惬尔情。

上古全经皆在口,秦人如见济南生。

离亭宴 张先 捧黄封诏卷。

随处是、离亭别宴。

红翠成轮歌未遍。

已恨野桥风便。

此去济南非久,惟有凤池鸾殿。

三月花飞几片。

又减却、芳菲过半。

千里恩深云海浅。

民爱比、春流不断。

更上玉楼西,归雁与、征帆共远。

阳关曲 苏轼 济南春好雪初晴。

才到龙山马足轻。

使君莫忘霅溪女,还作阳关肠断声。

画堂春 苏轼 柳花飞处麦摇波。

晚湖净鉴新磨。

小舟飞棹去如梭。

齐唱采菱歌。

平野水云溶漾,小楼风日晴和。

济南何在暮云多。

归去奈愁何。

1《丑奴儿·千峰云起》 “千峰云起,骤雨一霎儿价。

更远树斜阳,风景怎生图画。

青旗卖酒,山那畔、别有人家,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

午醉醒时,松窗竹户,万千潇洒。

野鸟飞来,又是一般闲暇。

却怪白鸥,觑著人、欲下未下。

旧盟都在,新来莫是,别有说话。

” 2 李贺《梦天》诗曰“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3一斛清泉柳絮扬,萧萧故宅但斜阳; 风流不独词人尽,金石飘零亦渐亡。

龙潭西去趵泉东,锦绣人才住此中; 过眼烟云金石录,年年恼恨是春风。

不将牙慧拾前人,谱出新词字字新; 一盏寒泉分柳絮,瓣香合供藕花神。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一盏寒泉荐秋菊,三更画舫穿藕花”就镶嵌在这里。

--------- 浣溪沙 怀李彦深。

...

演讲稿关于章丘地区特点的

章丘区是山东省济南市的一个市辖区,位于济南市的东部。

章丘区地势处于山区、丘陵、平原,南高北低,黄河流经北境。

章丘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四季分明,雨热同季。

截至2017年,章丘区总面积1719平方公里,辖15个街道、3个镇,921个村(居),2016年户籍人口102.6万人。

区政府驻双山街道府前街1号。

2016年,章丘区全年实现生产总值924.9亿元,增长8%。

章丘区曾先后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黑陶之乡”等荣誉称号。

【描写济南的诗不要自编的!谢谢啊!】作业帮

先来个总的: 济南最早的诗人,并不属于三千年前的入选《诗经》的谭国大夫,而应是四千年前,龙山文化时代的人民领袖大舜.新石器晚期,国家形成之初,泰山周围的齐鲁大地是古东夷人的聚居地,生于诸冯(今诸城)的大舜在历山(今济南千佛山)下耕田务农,然后他逐渐西迁,曾在雷泽(今菏泽)捕鱼,河滨(今豫西北黄河故道)制陶,终于在逄泽之阳(今河南开封市北)被尧帝选拔,又禅帝位于他.史传载舜母早亡,曾受继母的虐待,但仍然孝顺不改.后来,他回到历山上扫墓,弹奏出一曲《思亲操》.“陟彼历山兮崔嵬……父母远兮吾将安归?”这首歌词,当记录在汉代的《琴操》一书中时,经琴师传习已有二千年了,因此其文词或许有传讹失真之处.著名的《南风歌》也传说是大舜作的:“南风之薰兮,可以解我民之愠兮.……”它虽然记录的时间比《思亲》约晚五百年,但是其风格也沾染了战国作品的影响.但是儒家和墨家共同传习的《书经·皋陶谟》(后世区分成《皋陶谟》《益稷》两篇)内部记载了大舜和大臣们唱和的诗句,记录的时间最早,虽然只是两三句子,当是接近真实的情况的.大舜不仅是位诗人,还是我国最早的诗论的奠基者,在《书经·尧曲》中记载大舜对其典乐的大臣夔说:“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从此“诗言志”三字被后世文学论著皆奉为圭臬,影响巨大.大舜的影响,在济南更有其众多的遗迹佳话.“七十二名泉”最有名、最古老的当数舜泉,也就是传说他浚井时留下的舜井.古代地理名著《水经注》记载历山有舜祠,下有舜泉;到了唐代则明确定在今舜井街内;唐宋以来,许多诗人都题咏过舜泉,其中最有名的为欧阳修、苏辙等.《水经注》还记载了趵突泉畔建有舜妃娥皇女英祠,泉水形成的渠溪名为娥英河.《水经注》是北魏时代的著作,距今一千五百年以前,其所载的祠庙而命名的河名,起始当在秦汉时代或更早.另外济南西关还有处“双女泉”,也是纪念大舜二妃的(晚清以后湮没).关于历山,又名舜山,也是历史文人题咏的对象,最早当属北朝著名学者,《魏书》的著者魏收作的《舜山诗》. 上面提到的《琴操》,其著录者为东汉著名文人蔡邕.蔡氏外祖是泰山羊氏,他曾在泰山一带居留,因此此书多载济南泰山一带的歌词,可以代表济南诗风.尤其是曹操曾任济南王,其子诗人曹植曾为东阿王(其墓地东阿).而当时的东阿,其王宫所在部,现已划入平阴县.曹植在此处的鱼山上得以接触印度文化,创制了新的诗体《鱼山明》(又名《鱼山梵》),这是中国诗歌史上注重平仄律的开始.以曹氏父子为主导的“建安七子”,大部分人也出生于济南周围一带. 到了唐代,安史之乱之前的济南,更是诗人荟萃之地,除了本地出生的崔融外,伟大的诗人李白和杜甫——中国诗坛上辉煌的双星,都曾为济南的山水陶醉.李白游了鹊山湖、华不注,写下了神采飞扬的名篇;杜甫则与大书法家李邕在历下亭饮酒赋诗,写出“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的传颂千古的佳句. 宋代以后,济南更是诗人辈出,如“诗歌女皇”李清照,相传她的故居在柳絮泉边,曾在《如梦令》一词中表现了溪亭泉的风光;那因抗金而投奔南宋的辛弃疾,相传他的故居则在历城甸柳一带.金元时期济南诞育了杜仁杰(长清人)、刘敏中(章丘)、张养浩(历城)这几位杰出的散曲家.明代的成就更为辉煌,当时全国诗坛出现的“前七子”,济南的边贡,是其中的骨干人物.而成就更大的“后七子”,其领袖则是济南的李攀龙.另外剧曲作家李开先(章丘)和诗文名家于慎行(东阿,今划归平阴)等也都以其或慷爽、或秀丽的诗篇写下了歌咏名泉的诗篇. 在清代,历城的王苹在诗坛以“王黄叶”闻名.而一代诗坛领袖、神韵派大师王士谤(济南府新城人,其地今划归淄博市)在大明湖天心水面亭邀请海内的才子佳人雅会赋诗,他以《秋柳》四首七律为首唱.不久即传遍大江南北,一时期和作者包括顾炎武在内的学界泰斗等各地名流纷纷不绝.与王氏同时的小说大家蒲松龄(济南府淄川县人,其地今划淄博市)也写下了著名的《趵突泉赋》. 泉城诞育了诗人,诗人也热爱名泉,他们不仅以生花妙笔题写了它,而且把自己的诗集也以泉水为名,李清照的诗集就叫《漱玉集》、边贡的诗文集则名为《华泉集》,而王苹的诗集则以《二十四泉草堂》寄托了他的情愫. 旅居济南的诗人,李杜以后,如宋代欧阳修写了《舜泉诗》;曾巩不仅建筑了历山堂以怀念大舜,更写了《金线泉》等诗;苏轼唱出了“济南春好雪初晴”的名句;苏辙则写下了《试茶泉》等吟咏济南风光的诗篇.尤其是杰出画家赵孟埃,他不仅给出了名垂千古的《鹊华秋色图》表现济南山水的传神大作,而且以“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的名句形容趵突泉的壮丽景观.泉城之美,不仅得到本地诗人的热爱,而且更使外地诗人恋眷. 选自2002-7-30期《济南时报》 ············· 再来: 《济南七十二泉诗》(历史版)明代晏璧《济南七十二泉诗》《济南七十二泉诗》序晏 璧有此天地,即有此山川.山为地之形势,水为地之脉络,皆扶舆清淑之气所钟,和顺积中,英华发外.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孟...

【写喜春的诗句】求一些有"春"字的诗句不需要整首诗,只要含春的...

①春风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涣《凉州词》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宋·王安石《元日》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唐·李白《春思》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南唐僧志安《绝句》 ②春雨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船撑出绿荫来——宋· 徐俯《春游湖》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唐·杜甫《春夜喜雨》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③春色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宋·王安石《春夜》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唐·杜甫《登楼》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唐王驾《春晴》 ④春水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唐·李煜《虞美人》 ⑤春景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唐·杜甫《春望》 ⑥春物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唐·王维《相思》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唐·杜甫《赠卫八处士》 ⑦其他带“春”字的诗句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宋·张?颉读⒋号汲伞?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唐·李白《月下独酌》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唐·孟浩然《春晓》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唐·刘长卿《饯别五十一南渡》 诗句: 春雨——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春花——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春夜——更深月夜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春水——春水碧于天, 画船听雨眠。

春风——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春光——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景——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春游——东风知我欲山游,吹断檐间积雨声。

春思——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春寂——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春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春梦——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

春恨——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和月。

春归——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思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宿左省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宫曲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春梦 洞房昨夜春风起,遥忆美人湘江水。

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

赠别二首之一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春思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邻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春怨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寄人二首(其二)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成语:春满人间 春暖花开 春夏之交 春意盎然 雨后春笋 对联:春草满庭吐秀 百花遍地飘香 东风吹出千山绿 春雨洒来万象新 大地春光好 农村气象新 锦秀山河美 光辉大地春 旭日融和开柳眼 春风摇曳送莺喉 春回大地千峰秀 日暖神州万木荣 诗句: 春雨——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春花——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春夜——更深月夜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春水——春水碧于天, 画船听雨眠。

春风——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春光——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景——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春游——东风知我欲山游,吹断檐间积雨声。

春思——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春寂——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春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春梦——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

春恨——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和月。

春归——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诗中春 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孟浩然:《春晓》》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 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 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 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6.春种...

李清照的经典诗词。

春草生兮萋萋”之句意,以表达亟待良人归来之望。

望断!人何处,一直望到看不见,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上西楼。

下片自此转为直接抒情,用内心独自的方式展开,二人志趣相投,感情深笃,叫人不知如何是好的情状,浮上心头的是“寂寞”,是“柔肠一寸愁千缕”。

“此情封锁计可消除,心中总是积郁着千丝万缕的愁绪。

怜惜春天。

上阙,重在写伤春,写主人公面对春天悄然离去之时的无限伤感的情怀,没有兴趣。

人何处:所思念的人在哪里,暗逗离情。

下面“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句,则明写别后的悬念!”独处深闺,只是无情绪,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栏干。

“柔肠一寸”就“愁千缕”,足见主人公寂寞愁苦、深情绵长,研究金石文字,以至于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承上启下,词意不断。

“惜春春去,见回雁,风格顿变。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蹊径,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

意境清凉幽然。

”作品开篇以抒情笔调切入主题,再现了主人公独守深闺,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失。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合起来看,从“一种相思”到“两处闲愁”,“眉头”与“心头”相对应,“才下”与“却上”成起伏,后期多悲叹身世。

在本篇中,词人通过伤春情景的描写,层层深入地表达了对丈夫的无限思念之情,以极多次数凝望,按阙逐句体会全词的含义、闲愁之深的同时,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表明此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颇有仙风灵气。

花开花落,何处才是你回家的路啊! 【赏析】 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婉约派女作家。

说“谁寄”。

原本令人怜惜且最能给人带来希望的春天却走了。

这种滋味,她在《凤凰台上忆吹箫》之“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这一词句中也曾有所流露。

按顺序,应是月满时,以“独上”二字暗示处境,又是合一的。

这两句也是上阕“云中”句的补充和引申,说明尽管天长水远?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注释】 点绛唇:词牌名,因南北朝时江淹《咏美人春游》诗中有“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句而来。

明·杨慎《升庵词品》曰:“《点绛唇》取梁江淹诗‘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以为名。

” (李清照) 闺:过去年轻女子居住的内室。

柔:一作“愁”。

崔花雨:这里指崔花调落的雨。

无情绪:心怀抑郁惆怅,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她的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闺情相思,只是无情绪,却上心头。

【赏析】 这首词作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远离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

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

全句设色清丽。

“倚遍栏干。

倚着栏杆,眺望远方、“独上兰舟”两句相拍合的;而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

接以“雁字回时,锦书未来,而两地相思之情初无二致,足证双方情爱之笃与彼此信任之深。

这两句既是分列的,经常在一起共同校勘书籍、神驰象外的情思和遐想,无时无刻不萦绕于词人心头、美好的生活却因丈夫赴职在外而长期分别,其内心的感受是可想而知的,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所以有“谁寄”之叹,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

”这是一句经典的环境描写,意在烘托主人公忧愁的心境。

“寂寞深闺,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即望尽,崇尚典雅、情致,愁情不绝,柔肠寸断。

号易安居士。

它既是即景、所触之景、所生之情;枕席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

起句为全词定下了幽美的抒情基调。

接下来的五句顺序写词人从昼到夜一天内所作之事,望断归来路,特别因与前面另两个同样工巧的四字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前后衬映,而相得益彰。

点绛唇——[清] 李清照 寂寞深闺。

其分合,而思及谁寄锦书来。

“谁”字自然是暗指赵明诚。

它有赖于全篇的烘托,抒写主人公对心上人强烈的思念和盼归之情。

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前两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写的是白昼在水面泛舟之事、思念之情无可排遣的程度已经到了极致,两处闲愁”二句,揭示了怨别与相思这一基本主题。

作品分上下两阙,现就词的这一构成特点,由己身推想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面的,又兼比兴。

其所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是遥遥与上阕“红藕香残”,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并能诗,留存不多,这倒也罢,偏偏又下起了摧残鲜花的暮春之雨,此景中的主人公心绪怎还能好得起来呢。

此外,重在写伤别,表现手法也十分巧妙,这惜春也蕴涵着词人怜惜青春年华的心理。

下阕,柔肠一寸愁千缕。

而这一望断天涯,这两个四字句只是整首词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非一枝独秀:化用《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其深化,是词人李清照惦念离别的丈夫而作的。

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结婚后,月满西楼”两句;雁字空回,锦书无有,情调感...

章丘市的八大景都是那几景?

章丘八景 章丘八大景 高耸危山圣井澄,绣江春涨流水声。

百脉寒泉珍珠滚,黉堂夜雪粉妆城。

锦川烟雨时时润,龙洞熏风日日清。

白云棹罢归来晚,卧看东岭晓月明。

这八句就是章丘八景了。

危山,位于章丘明水城的西部,山后寨村南,地处平原与山区的交接处,面积约四平方公里。

海拔高度约205米。

其南侧可遥见泰沂山系北侧的一些山丘,四周为山前平原,因此,海拔不高的危山成为耸立在四周平原中的“高山”。

现在的危山山下建有:“圣井广场”, “圣水池”、“齐鲁圣贤壁”、“圣井福寿鼎”及高标准的娱乐区;近年来又在山上恢复建造了宏伟的元音寺、元音塔、讲经堂、玉皇阁等。

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说到危山就不得不给大家讲一个关于圣井的小故事。

据说古时的危山周围,曾经有三年连续不下雨。

土地干裂,颗粒不收。

居住在此地的老百姓别说吃饭,后来竟连水也喝不上了。

有一天,忽然来了一个高僧。

说是从天竺国来解救众生的。

也有人说是观音菩萨去东海视察路过此地,看见民不聊生的惨境,动了恻隐之心,用圣水柳枝点化出此井的。

呵呵!反正已经事搁千万年,也无从考究了,我姑且言之,众文友姑且听之罢了。

放下这个话题,暂且不表...章丘八景 章丘八大景 高耸危山圣井澄,绣江春涨流水声。

百脉寒泉珍珠滚,黉堂夜雪粉妆城。

锦川烟雨时时润,龙洞熏风日日清。

白云棹罢归来晚,卧看东岭晓月明。

这八句就是章丘八景了。

危山,位于章丘明水城的西部,山后寨村南,地处平原与山区的交接处,面积约四平方公里。

海拔高度约205米。

其南侧可遥见泰沂山系北侧的一些山丘,四周为山前平原,因此,海拔不高的危山成为耸立在四周平原中的“高山”。

现在的危山山下建有:“圣井广场”, “圣水池”、“齐鲁圣贤壁”、“圣井福寿鼎”及高标准的娱乐区;近年来又在山上恢复建造了宏伟的元音寺、元音塔、讲经堂、玉皇阁等。

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说到危山就不得不给大家讲一个关于圣井的小故事。

据说古时的危山周围,曾经有三年连续不下雨。

土地干裂,颗粒不收。

居住在此地的老百姓别说吃饭,后来竟连水也喝不上了。

有一天,忽然来了一个高僧。

说是从天竺国来解救众生的。

也有人说是观音菩萨去东海视察路过此地,看见民不聊生的惨境,动了恻隐之心,用圣水柳枝点化出此井的。

呵呵!反正已经事搁千万年,也无从考究了,我姑且言之,众文友姑且听之罢了。

放下这个话题,暂且不表。

咱再回到前话题上。

再说,天竺僧把众人领到山上,向四周观望了一下,然后用禅仗指着一个地点说:“此地不深就是水源,何不在此打井”?众人看时,果见脚下的地方不干不裂,地面湿溽溽的,杂草丛生。

众人大喜,遂举镐挖井。

果然得一清泉。

但见那泉水汩汩,喷涌而出。

喝一口,甜如甘汁;手一捧,清凉入脾。

老百姓把天竺僧人奉若神明,称为“圣僧”。

那井也就叫做“圣井”,那井中之泉叫做“圣泉”。

自此,圣井之水源源不断的流下山来。

她不仅滋润着危山周围的土地,养育着当地的父老百姓。

而且那泉水一直流到平陵城的护城河里,哺育了远古的龙山文化,滋润着平陵城的经济繁荣。

不仅如此,据说,汉初平陵王刘辟光死后就安葬在危山。

因此,也有有人把危山叫做“铁墓顶”。

不管怎么说:反正明清时,在“圣井旁,陵墓侧”,早已是古木参天,荫翳蔽日,庙宇亭阁,云雾缭绕,颇负盛名的游览圣地了。

每逢农历的三月三和八月八,当地人民都举办危山庙会。

一来为感谢天竺圣僧搭救众生之恩,二来为繁荣当地经济,方便生活,可谓一举两得。

庙会时,山上山下,人群如织,一片欢腾景象,商来贾往络绎不绝,甚是壮观。

危山大寺内的“圣泉书院”里,更有无数文人墨客,或讲学探经,探奇揽胜;或吟诗作赋,挥毫泼墨。

那情那景,蔚为大观。

沧桑巨变,时过境迁。

如今的危山,早已胜过昔日的辉煌。

那玉带般缠绕的盘山公路,沿途那花红叶绿的花草树木,就足以让您流连忘返;更不必说那新兴建的元音寺、元音塔、讲经堂、玉皇阁等名胜了。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

新的危山胜境,正向我们招手呢! 在此,我借用小桥文友:静夜心思的近作:《危山景色》中的部分描述,来结束我的话题。

“有一处景色宜人的好去处,她就是章丘危山风景区。

近日,自己利用闲暇时间,慕名沿经十东路来到了风景区游玩。

一踏进危山风景区广场,就被眼前青山绿水,亭台、花香、鸟鸣所吸引,真乃一处井然别致的胜境,让人目不暇接,心中油然升起无比舒畅之情,万般情致之意,景区淳朴的乡间风貌,处处不无清新的感觉;伟岸的“鼎”犹如强悍的卫士,给整个危山增添了威武壮观。

享受着青山、绿树、草坪的芳香,不约便来到了离“鼎”300米处的长匾墙处。

匾墙正面是雕刻着诸葛亮、孙武、蒲松龄、李清照、李开先等齐鲁历史名人,匾墙反面是“危山赋”,细说了危山的历史由来,见证了章丘历史的骄傲。

敬观了齐鲁大地名人风范后,拾阶往山顶走去。

望着山上越来越多的花草树木,看着时而飞起在绿树丛林、时而隐藏在果树花香中的飞鸟,唧唧喳喳发出动听的声音...

关于“桃花酒”的诗句有哪些?

1、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佚名《越人歌》含义:山上有树木,而树上有树枝,(这人人都知道), 可是我这么喜欢你啊,你却不知。

2、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纳兰性德《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含义:与意中人相处应当总像刚刚相识的时候,是那样地甜蜜,那样地温馨,那样地深情和快乐。

但你我本应当相亲相爱,却为何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3、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含义: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相互思念却很茫然,无法相见。

不想让自己去思念,自己却难以忘怀。

4、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含义:曾经到临过沧海,别处的水就不足为顾;若除了巫山,别处的云便不称其为云。

5、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温庭筠《南歌子词二首 / 新添声杨柳枝词》 含义:小巧精致的骰子上嵌入那意喻相思的红豆,相思入骨你是否知道?6、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含义:只希望你的心思像我的意念一样, 就一定不会辜负这互相思念的心意。

7、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卓文君《白头吟》 含义:满以为嫁了一个情意专心的称心郎,可以相爱到老永远幸福了。

8、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徐再思《折桂令·春情》 含义:生下来以后还不会相思,才刚刚懂了什么是相思,却深受着相思之苦。

9、山无陵,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佚名《上邪》 含义:除非凛凛寒冬雷声翻滚,除非炎炎酷暑白雪纷飞,除非天地相交聚合连接,直到这样的事情全都发生时,我才敢将对你的情意抛弃决绝!10、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李白《三五七言 / 秋风词》含义:走入相思之门,知道相思之苦。

11、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含义: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呢。

12、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欧阳修《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含义:啊,人生自是有情,情到深处痴绝,这凄凄别恨不关涉——楼头的清风,中天的明月。

13、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 / 迈陂塘》 含义:天啊!请问世间的各位,爱情究竟是什么,竟会令这两只飞雁以生死来相对待?14、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含义: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

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

15、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佚名《击鼓》含义:拉着你的手,和你一起老去。

以下是部分作者的简介:李商隐: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晚唐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溪(溪)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今河南荥阳市)。

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李商隐登进士第,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等职。

因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而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

唐宣宗大中末年(约858年),李商隐在郑县病故,死后葬于祖籍怀州雍店(今沁阳山王庄镇)之东原的清化北山下。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

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李清照: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

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声明:内容仅供参考,图片和文章选取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