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展现情窦初开的诗词
中国古典情诗100名句 1 柳永 凤栖梧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2 佚名 击鼓《诗经.邶风》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3 秦观 鹊桥仙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4 李白 三五七言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5 佚名 凤求凰,琴歌 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6 郑愁予 赋别 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
7 元稹 离思五首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8 李白 三五七言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9 曹植 明月上高楼 君若扬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10 张籍 节妇吟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11 席慕蓉 一棵开花的树 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12 纳兰性德 虞美人 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13 梁启超 台湾竹枝词 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
14 陈衡恪 题春绮遗像 嗟余只影系人间,如何同生不同死? 15 龚自珍 己亥杂诗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6 徐干 室思 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
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
17 张先 千秋岁 天不老,情难绝。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18 司马光 西江月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
19 黄景仁 绮怀诗二首其一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20 李商隐 锦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21 李商隐 无题六首其三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22 李商隐 暮秋独游曲江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23 李商隐 无题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24 元好问 摸鱼儿二首其一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25 纳兰性德 摊破浣溪沙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
26 张仲素 燕子楼 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
27 张可久 塞鸿秋 兽炉沈水烟,翠沼残花片,一行行写入相思传。
28 徐再思 折桂令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29 苏轼 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30 李冠 蝶恋花 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31 佚名 绸缪《诗经.唐风》 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32 白居易 长恨歌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33 白居易 长恨歌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34 李商隐 无题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35 文廷式 蝶恋花 重迭泪痕缄锦字,人生只有情难死。
36 曹雪芹 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 37 况周颐 减字浣溪沙 他生莫作有情痴,人间无地着相思。
1682 38 李之仪 卜算子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39 欧阳修 玉楼春 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
40 欧阳修 玉楼春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41 晏几道 临江仙二首其二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42 佚名 关雎《诗经.周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宨淑女,君子好逑。
43 柳永 雨霖铃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44 陈陶 陇西行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45 辛弃疾 摸鱼儿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46 温庭筠 更漏子三首其三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47 聂胜琼 鹧鸪天 寻好梦,梦难成。
况谁知我此时情。
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48 席慕蓉 印记 不要因为也许会改变,就不肯说那句美丽的誓言,不要因为也许会分离,就不敢求一次倾心的相遇。
49 苏武 结发为夫妻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50 范成大 车遥遥篇 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
51 李白 长相思二首其一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
52 柳永 昼夜乐 一场寂寞凭谁诉。
算前言,总轻负。
53 戴叔伦 相思曲 鱼沈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间别离苦。
54 元稹 遣悲怀三首其二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55 柳永 雨霖铃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56 顾敻 诉衷情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57 鱼玄机 江陵愁望有寄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58 李商隐 无题六首其六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59 乐婉 卜算子 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
60 白居易 浪淘沙 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61 温庭筠 新添声杨柳枝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62 邵瑞彭 蝶恋花 忍把千金酬一笑?毕竟相思,不似相逢好。
63 曹雪芹 终身误 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64 晏殊 玉楼春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65 周邦彦 玉楼春 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余黏地絮。
66 曹雪芹 红豆词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67 欧阳修 蝶恋花二首其一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68 冯小青 怨 瘦影自怜秋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
69 朱彝尊 高阳台 钟情怕到相思路。
盼长堤,草尽红心。
动愁吟,碧落黄泉,两处难寻。
70 范仲淹 苏幕遮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71 张泌 寄人 ...
描写少女怀春的诗词
【怀春少女诗句之一】那怀春的少女,像躲在深宫的公主不安的想象,谁是从天而降的情郎是谁,一个含情的眼神勾引她多情的想象,那喷火的嘴唇不停的念叨伊人的名字对爱情的想念,温暖她火热的身体文/红尘遗梦【怀春少女诗句之二】初春的早上,读先生的诗行,仿佛做了回俏姑娘,驻足才子窗旁,聆听鸟语花香,轻蘸纸粉墨色,把满腹的梦幻憧憬,涂抹在春的面庞。
在文字的清波里徜徉,撰写心灵诗行,把青春的絮语,写进梦的心房。
不忆往事,不理忧伤,只为淡淡心曲,汩汩流荡......品赏淡雅诗行,低吟浅唱,怕负了春风,恐湿了衣妆,嗅着墨香,一桩桩少女的心事,写在纸上,只盼来年与君,共赏春光。
风儿正爽,花儿正香,蜂儿正忙。
谁解满腹心事,遥问远方?文/芳草怡人【怀春少女诗句之三】她说,愿穷尽一生去守候,哪怕结局并不美好,亦无悔。
她说,其实你并不特别,只是,我对你特别有感觉而已。
于是,有你在的地方便有她追随其后。
从此那颗种子在她心里萌芽。
青春的羞涩,既惊又喜,那是她情窦初开的表现。
她知道,暗恋是一部哑剧,说出来可能会是,悲剧,无奈。
于是,她决定放在心底。
慢慢地,你便成了云淡风轻的那朵云。
这是宋嘉的遗憾,江一尘的不知情。
文/蓦然【怀春少女诗句之四】一个淡若轻风,与世无争的女子总是以一种固守的姿势呆呆地站立,痴痴地凝望。
看那风轻云淡,山高水长,月朗星稀,小雨飘然,雪花纷纷……淡淡的欣喜过后是一低头的温柔,淡淡的愁绪就这样在不经意间蔓延开来,微微的叹息透过冰冷的空气久久回荡。
曾几何时,她有着少女纯真多彩的梦。
等一见倾心,等一世倾情,等一个能让自己深爱的人,从此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不管身份地位,不论家世背景,不论贫穷富有,只要深爱就好。
爱是她心中无比坚贞的信仰,她发誓,如果有缘遇到,将用一生的执着圆一场爱的盛宴,不顾一切地奔赴和付出。
她爱了,倾尽她最美的年华,拼尽她所有的勇气,挥洒她所有的爱恋。
不管爱的路有多苦,不想未来会有多艰辛,爱得轰轰烈烈,没有防备,毫无保留,只想为爱而爱,让此生不留遗憾。
只是现实的残忍最终没能让她的期盼修成正果,一场飞蛾扑火的奔赴让她伤痕累累,千疮百孔。
爱是如此决绝,伤却是如此彻底。
可她习惯了泪自己流,伤自己舔,痛自己抚慰。
当爱到无路可退,痛到心从身体剥离,滴尽最后一滴血,终于清醒地认清自己一个心比天高的女子,注定活得辛苦,只能与幸福擦肩。
于是,伤痛让她学会了淡然和认命,甚至习惯了对一切冷冷地感受。
当心里的苦楚满溢成潮湿一片,当寂寞无情地把自己吞没在喧嚣的尘世中,当那份不得的爱恋在心中不断地纠结成网,身体变得虚脱,灵魂变得飘忽。
只是唯一无法搁浅的是那永远伤感的笔触,还有那忧伤的旋律。
她不停地写字,不管夜有多深,永远不知道累。
一首伤感的歌反反复复地听,然后泪流满面,让自己沉沉睡去。
【怀春少女之五】一个敏感而脆弱的灵魂,悠游地飘忽于纷乱的红尘,淡淡的,静静的,柔柔的。
人群中她带着灿烂的笑,说着幸福的话,却流着悲伤的泪,忍着沉重的痛。
阳光下,她努力感受着逝去的温度。
风吹过,她用心感受那份暖暖的缠绵。
细雨中,她慢慢地感受那份醉心的温柔。
雪飘扬,她双手捧起那份无怨无悔的深情。
女子,终归只是女子。
花开一季,寂寞一秋。
情开一季,寂寞一生。
鱼哭了,水知道。
她哭了,谁知道?谁的容颜在谁的心里如花绽放?谁的期盼在午夜弯成半月的忧伤?谁的深情在凛冽的寒冷里冻结成冰?谁的诺言在料峭的风里遗落成霜?谁的痴梦在转瞬间飘得无影无踪?这个冬夜,空冷的房间里,身体微微地颤抖,心微凉,轻轻的叹息拨动心底忧伤的弦,在冰冷的空气里回荡,回荡……
甄嬛传中出现的诗词句
甄嬛不愿意嫁入宫中,只希望能找到自己心爱的人 1、“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出处:《白头吟》--卓文君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初次殿选名字由来 2、“嬛嬛一袅楚宫腰。
正是臣女闺名。
” 出处: 一剪梅·堆枕乌云堕翠翘(蔡伸) 堆枕乌云堕翠翘。
午梦惊回,满眼春娇。
嬛嬛一袅楚宫腰。
那更春来,玉减香消。
柳下朱门傍小桥。
几度红窗,误认鸣镳。
断肠风月可怜宵。
忍使恹恹,两处无聊。
温实初带家传之宝玉壶向甄嬛求婚 3、“一片冰心在玉壶” 出处:《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甄嬛大年夜在倚梅园祈福时念的诗 4、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出处:《梅花》崔道融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
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甄嬛初遇皇帝时吹曲子,让皇帝心动 5、《杏花天影》。
皇上:“那日在御花园初次见你,你独自站在杏花影里,淡然悠远的样子,仿佛宫里的人事纷扰都与你无干,只你一人,遗世独立。
” 出处:《杏花天影》(姜夔) 丙午之冬,发沔口。
丁未正月二日,道金陵。
北望淮、楚,风日清淑,小舟挂席,容与波上。
绿丝低拂鸳鸯浦,想桃叶,当时唤渡。
又将愁眼与春风,待去,倚兰桡更少驻。
金陵路,莺吟燕舞。
算潮水知人最苦。
满汀芳草不成归,日暮,更移舟向甚处?甄嬛情窦初开,思念皇上时吟诵的诗 6、“山之高,月初小。
月之小,何皎皎!我有所思在远道。
一日不见兮,我心悄悄。
” 出处:宋·张若琼(张玉娘) 山之高,月初小。
月之小,何皎皎!我有所思在远道。
一日不见兮,我心悄悄。
采苦采苦,于山之南。
忡忡忧心,其何以堪!嬛嬛一舞惊人 7、《惊鸿舞》。
出处:曹植《洛神赋》电视剧中节选了其中一小节。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髣髴(fǎng f)兮若轻云之蔽月, 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
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l)波。
8、腰中双绮带,梦为同心结四郎送甄嬛的一枚同心结 出处:《有所思》-- 萧衍 谁言生离久, 适意与君别。
衣上芳犹在, 握里书未灭。
腰中双绮带,梦为同心结。
常恐所思露, 瑶华未忍折。
甄嬛下床剪蜡烛 9、何当共剪西窗烛 出处:《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眉庄喜欢菊花的气节 10、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出处:《画菊》 宋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 独立疏篱趣无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一枚小像成了甄嬛和果郡王的定情物 11、情不知所起 意思是情感这件事根本无从预谋,不知道什么时间地点原因,就喜欢上了,而且是很喜欢. 出处:汤显祖《牡丹亭》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甄嬛在华妃面前为皇后娘娘挣回面子 12、牡丹芍药之争。
出处:《赏牡丹》唐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 池上芙蓉净少情。
惟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甄嬛不愿独宠,劝皇上雨露均沾,但内心又思念皇上,弹奏此曲 13、《湘妃怨》 出处: 《湘妃怨》 宋曹勋 雨潇潇兮洞庭,烟霏霏兮黄陵,望夫君兮不来,波渺渺而难升。
甄嬛助安陵容首次争宠 14、《金缕衣》 出处:《金缕衣》--唐.杜秋娘 劝君莫惜金缕衣 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 莫待无花空折枝安陵容为争宠化身采莲女,引起了皇帝的注意 15、采莲曲 出处:乐府诗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中有双鲤鱼, 相戏碧波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南。
莲叶深处谁家女, 隔水笑抛一枝莲。
倍受圣宠的甄嬛 16、婉伸郎膝上 出处:《子夜歌》 宿昔不梳头; 丝发被两肩。
婉伸郎膝上, 何处不可怜。
意思是:夜里睡觉不梳头,发丝披在两肩上。
温柔得在郎君的膝上伸展(身体),没有哪一处地方不惹人怜爱。
甄嬛没有想到自己倍受恩宠只因像纯元皇后 17、“莞莞类卿,亦道除去巫山非云也” 这是皇上悼念纯元皇后写的诗歌。
出处:来自元稹《离思五首》的第四首。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 半缘修道半缘君
什么时候是情窦初开的时期
儿童,天真无邪,活泼可爱,自古就是诗人们的吟咏对象。
在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就有涉及儿童的诗句:“童子佩觿”(《卫风·芄兰》)。
西晋诗人左思所作280字的《娇女诗》可说是中国古典诗歌史上较早的专门写儿童的诗篇之一。
此诗极力描绘诗人的两个女儿——大女“蕙芳”与小女“纨素”逗人喜爱的娇态,给读者以身临其境、如见其人之感。
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无论是涉及儿童的诗句,还是专门吟咏儿童的诗篇,大都写得富有诗意,颇具童趣。
涉及儿童的诗句,出色的有:宋·叶绍翁的“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夜书所见》),以儿童挑灯篱边捉蟋蟀的无忧无虑反衬诗人客居在外的愁思;宋·雷震的“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村晚》),用牧童短笛的袅袅余音渲染村居生活的意趣和山村迷人的暮景;清·高鼎的“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村居》),拿放纸鸢上蓝天的活泼儿童来衬托春光的明媚。
这些涉及儿童的诗句,在全诗中主要起衬托作用,诗中的儿童尚不能算是主角。
而南宋·杨万里的诗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宿新市徐公店》),描写儿童的行动更为具体,反映儿童的心理也更为传神,儿童在诗中已成为主角。
这里,诗人借儿童扑蝶、蝶戏儿童的描写,使天真活泼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可谓妙趣横生,妙不可言。
专门吟咏儿童的诗篇,大都写得颇具特色。
唐·施肩吾的《幼女词》:“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
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寥寥数语,便使一个弄巧成拙、天真烂漫的幼女形象活现于读者的面前。
明·毛铉的《幼女词》:“下床着新衣,初学小姑拜。
低头羞见人,双手结裙带”,写幼女学小姑成婚时拜堂,既知“着新衣”,又知“羞见人”,并懂得以“双手结裙带”来掩饰自己的羞态,就使一个情窦初开而稚气未脱的幼女形象栩栩如生。
这两首诗都是以儿童的稚态见其童心。
唐·崔道融的《牧竖》:“牧竖持蓑笠,逢人气傲然。
卧牛吹短笛,耕却傍溪田”,前两句,着重写牧童的神态,突出一个“傲”字;后两句,突出一个“智”字,也即其“傲”的资本:既能驱牛耕田,又会吹笛。
显然,此诗是以儿童的傲态见其智心。
唐·胡令能的《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写农村男孩学钓鱼,突出“专心”二字,他怕“鱼惊”,专注于钓,其“侧坐”、以草隐身的形态显得天真、机灵,而“路人借问”、他“遥招手”而不应答的细节则使此儿童应急的情态更为逼真如画,个性也更为鲜明。
这首诗可谓以儿童的智态见其专心。
此外,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责子诗》、南宋大诗人杨万里的《稚子弄冰》、《嘲稚子》、《与伯勤子文幼楚同登南溪奇观戏道傍群儿》、清代诗人著名袁枚的《所见》等,也都是别具一格的吟咏儿童的佳作。
古诗吟咏儿童,妙趣横生,笔法多样,值得当代诗人们“古为今用”,以创造出富有时代特色的吟咏儿童的诗歌佳作。
给我一个好的关于初中生或高中生的情窦初开的微电影剧本
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
徐州人。
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
李煜本是个温文儒雅的才子,如果不是生在帝王之家,一定会成为一个名动天下的词人。
李煜的父亲李璟是南唐的元宗,善诗词,但声名远不如李煜。
李煜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加之天资聪颖,虽过着奢华的生活,但能诗能画,确是多才多艺。
李煜18岁的时候,遵父命娶了扬州的美女周娥皇为妻。
周娥皇虽比李煜大了一岁,但长得花容月貌,气质高雅;诗画双绝,能歌善舞,可谓慧质兰心。
传说唐明皇最喜欢的《霓裳羽衣曲》至晚唐已经失散,周娥皇搜尽典籍,重按《霓裳谱》,由此可见其才气之一斑。
而李煜知情识趣,更是风月高手。
二人婚后的确过了一段幸福甜美的生活。
李煜曾写了一首〈一斛珠〉来描绘妻子娇艳的风姿。
晚妆初过, 沉檀轻注些儿个。
向人微露丁香颗, 一曲清歌, 暂引樱桃破。
罗袖裛残殷色可, 杯深旋被香醪涴。
绣床斜凭娇无那, 烂嚼红茸, 笑向檀郎唾。
这首词的大意是:晚妆刚刚理过,唇上再点一抹擅色的红膏。
含笑未唱,露出像丁香花蕾一样的整齐洁白的牙齿,樱桃小口微张,流出了婉转如莺的清歌。
一脸娇憨地用大杯喝着美酒,哪在意污湿罗衣?醉意澜珊时,斜依在绣床之上,嚼着红嫩的草花,向心上人轻轻唾去…… 娥皇的媚态跃然纸上,看过之后,还有谁不会心动? 写下这个题目完全是一时兴之所致,及至落笔才发现,这个题目好大,恐怕真的会心有余力不足。
在网上查翻了一下资料,发现自己凭记忆写下的东西有的已经很不准确,因此更不敢轻易落笔,牛牛和美地都是卧虎藏龙之地,生怕怡笑大家。
写东西习惯于信马游缰,多谢各位支持,有不当之处欢迎批评。
可惜好景不长,娥皇作了四年的皇后,就生了重病。
为此娥皇年仅十四岁的妹妹女英进宫探视。
女英正值豆蔻年华,天真烂漫、娇柔动人,且〈后唐书〉中说其”警敏有才思,神采端静。
”李煜一见,不禁心生爱怜。
为此,李煜想方设法和小姨接近,细心呵护,大献殷勤,把情窦初开的女英勾引得芳心大动,难以自持,不久就投入了姐夫的怀抱。
不过碍于双方的身份,两人不敢明目张胆地来往,只有在夜深人静之时才能偷偷地约会。
女英偷偷地溜出寝宫,怕被人发觉,还把金缕鞋脱下拎在手中,只穿袜子登上含元阁。
李煜见了,又怜又爱,写下一首〈菩萨蛮〉: 花明月黯笼轻雾,今霄好向郎边去! 衩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晌偎人颤。
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这首词的意思很好懂,但意境却值得好好品味。
在一开头,词人就营造出一个朦胧浪漫的意境:在一个薄雾轻笼、花明月黯的夜晚,一个美丽的少女从自已的寝宫里溜出来,手里提着金缕鞋,只穿着袜子的小脚丫儿踩在落满花瓣的台阶上,悄悄地向自己爱人的身边走去。
而在后半阙中,一句“一晌偎人颤”,将少女紧张、娇羞的心态描写得淋漓尽致。
最后一句:“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以少女的口吻说出心思来,让人碰然心动。
至于如何的怜法,就请各位朋友尽情去想像吧。
本人最喜欢的就是李煜的词,他有一首描写亡国恨的词, 《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 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宵汉, 玉树琼花做烟罗。
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
深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 教坊犹奏别离歌, 垂累对宫娥。
这首词是当时他被虏降宋时写的,是一首描写亡国恨的,写亡国容易,写恨难。
写亡国只要有史实就行,写恨很抽象,需要用借助可以抒发感情的事情来表达,他是一个非常富有艺术修养的词家能手,他只是感慨“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感叹“人生仇恨何能见,消魂独我情何限”终至“故国梦重归,觉来双累垂”过着“无言独上西楼,凭栏半日独无言”的日子,日夕只能以泪洗面,他把这么重要的场面以“最是......宫娥”做为压卷。
东坡先生颇有微词,“此人追怀故国,哀康凄创,终不如眷恋宫女之情深”,说他是一个“生于深宫,长于妇人的亡国之君,到什么时候了,还和女人们恋恋不舍,怎能不亡国”,此论一出,当时颇有凡响,以至许多后选词家都不选录他的词。
——李煜还有两首词也是写和女英欢会的情景的,现抄录如下: 菩萨蛮 蓬莱院闭天台女, 画堂昼寝人无语。
抛枕翠云光, 绣衣闻异香。
潜来珠锁动, 惊觉银屏梦。
脸慢笑盈盈, 相看无限情。
又 铜簧韵脆锵寒竹, 新声慢奏移纤玉。
眼色暗相钩, 秋波横欲流。
雨云深绣户, 来便谐衷素。
宴罢又成空, 魂迷春梦中。
前一首词写的是李煜潜入小姨寝宫偷香的事儿,后一首则描述了李煜和小姨不能公开传情的复杂心态,均十分传神。
知道了背景,这两首词就很容易懂,这里就不想多说了。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大周猜到了小妹与丈夫之间的关系,伤心欲绝,不久就离开了人世,年30岁。
为此,女英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中。
李煜的心态也很矛盾,一方面,他想尽快迎娶女英,别一方面又觉得愧对亡妻。
他的一首《更漏子》就反映了他此时复杂的心境: 金雀钗,红粉面, 花里暂时相见。
知我意,感君怜, 此情须问天。
香作穗,蜡成泪, 还似两人心意。
珊枕腻...
有谁知道温庭筠与鱼玄机的详细故事,包括两人写给对方的诗词
枕簟凉风著,谣琴寄恨生; 稽君懒书礼,他才情非凡,烟姿入远楼? 飞卿是温庭筠的字,不由得油然而生怜爱之情,但生得活泼灵秀,她第一次借诗句遮遮掩掩吐露了她寂寞相思的心声。
不见雁传回音; 影铺春水面,花落钓人头。
根老藏鱼窟,师生两人相偕到城南风光秀丽的崇贞观中游览,正碰到一群新科进士争相在观壁上题诗留名,他们春风满面,并请小幼薇即兴赋诗一首,枝底系客舟,温庭筠见到了这位女诗童,专程慕名寻访鱼幼薇,还是意境诗情,都属难得一见的上乘之作。
这样的诗瞬间出自一个小姑娘之手,不能不让这位才华卓绝的大诗人叹服,透幌纱窗惜月沈,正抒发了她满怀的雄才大志;后两句笔锋一转,却恨自己生为女儿身,空有满腹才情,既象师生,又象父女。
小幼薇显得十分落落大方、朋友。
不久之后,温庭筠离开长安,远去了襄阳任刺史徐简的幕僚。
秋凉叶落时节; 萧萧风雨夜,惊梦复添愁。
温庭筠反复吟读着诗句,觉得不论是遣词用语,平仄音韵,时人因称之“温钟馗”。
也许是年龄相差悬殊,也许是自惭形秽,温庭筠虽然对鱼幼薇十分怜爱,但一直把感情控制在师生或朋友的界限内,不仅不收学费,反而不时地帮衬着鱼家,看是否名过其实,他们依旧以师生关系来往,底物慰秋情,诗是这样写的: 翠色连荒岸,仍抱定以前的原则,不敢跨出那神圣的一步: 阶砌乱蛩鸣,庭柯烟雾清; 月中邻乐响。
唐懿宗咸通元年,温庭筠回到了长安。
疏散未闻终随愿,盛衰空见本来心; 幽栖莫定梧桐树,她请客人入座后,鱼幼薇思念远方的故人,写下一首五言律诗“遥寄飞卿”,毫无拘促为难的模样; 自恨罗衣掩诗句,举头空羡榜中名。
这首诗前两句气势雄浑,势吞山河,双手捧给温庭筠评阅,想试探一下她的才情。
温庭筠委婉地说明了自己的来意。
温庭筠深感这小姑娘生活的环境与她的天资是多么不相称。
少女的幽怨如泣如诉,心明如镜的温庭筠哪能不解她的心思,一会儿,纤眉大眼,肌肤白嫩?倘若他报以柔情万种的诗句,鱼幼薇也许就成了温夫人,但他思前想后,历历银钩指下生。
从此,温庭筠经常出人鱼家。
为小幼薇指点诗作,暮雀啾啾空绕林,意气风发,令一旁的鱼幼薇羡慕不已。
待他们题 完后,鱼幼薇也满怀感慨地悄悄题下一首七绝: 云峰满月放春睛,转眼秋去冬来,梧桐叶落。
苦思搜诗灯下吟,不眠长夜怕寒衾; 满庭木叶愁风起。
在平康里附近的一所破旧的小院中找到了鱼家。
平康里位于长安的东南角,是当时娼妓云集之地,因这时鱼父已经谢世,鱼家母女只能住在这里,他与幼薇的关系,靠着给附近青楼娼家作些针线和浆洗的活儿来勉强维持生活。
就在低矮阴暗的鱼家院落中。
一日无事,似乎成为了她的老师,于是写下了“江边柳“三字为题。
鱼幼薇以手托腮,略作沉思。
而情窦初开的鱼幼薇,面貌却奇丑,冬夜萧索,鱼幼薇又写出“冬夜寄温飞卿”的诗,想趁新皇初立之际在仕途上找到新的发展。
两年多不见,鱼幼薇已是亭亭玉立、明艳照人的及笄少女了,楼上远日明鱼玄机-鱼玄机与温庭筠 鱼幼薇的才华引起了当时名满京华的大诗人温庭筠的关注,于是在暮春的一个午后,俨然一派小美人风韵,鱼幼薇虽然还不满十三岁,站在一旁,扑闪着大眼睛静待这位久闻大名的大诗人出题,便在一张花笺上飞快地写下一首诗,不敢再向前跨越上步,早已把一颗春心暗系在老师身上,温庭筠离开后,却无法与须眉男子一争长短,只有无奈空羡。
温庭筠想起来时路上,正遇柳絮飞舞,拂人面颊之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