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乐趣的古诗
一、 诗体 关于诗歌的种类,问题是相当复杂的,这里只是根据王力先生〈诗词格律〉书中说法简要讲讲。
古代诗歌按格律分,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又称古风或古诗;近体诗又称今体诗,近体诗以外的古典诗歌通称古体诗。
律诗只能押平韵,古诗则还可以押仄韵。
古代诗歌以字数分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
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一般诗集都分为五言诗,七言诗。
这是古典诗歌的基本结构,为什么要这样分,因为这和古诗的“节奏”有关,至于古诗节奏是什么,会在以后的章节中讲到。
古风按字数分为五古、七古。
律诗也可分为五律和七律。
律诗中也有长篇,称为排律。
除了五言、七言之外,古诗还有杂言体。
杂言指长短句杂在一起,比如李白的〈蜀道难〉就是杂言。
杂言诗歌一般不另立一类,而只归入七古。
甚至篇中完全没有七字句,只要是长短句,也就归入七古。
这是习惯上的分法,没有什么理论根据。
古代诗歌还有一种绝句,过去把绝句算为律诗,但根据北师大的王力教授和楮斌杰教授的说法,作为五言四句体的绝句,应该比律诗的起源更早,所以绝句单独算一类,既包括古绝也包括律绝。
为什么叫绝句,明吴呐〈文章辩体〉引〈诗法源流〉说:“绝句者,截句也。
”也就...只有四个关键。
律诗的特点、结尾或者中间部分截取后的诗、 整,比如李白的〈蜀道难〉就是杂言,所以。
”也就是说绝句是把诗歌的开头。
古代诗歌以字数分有四言诗、律诗 而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
6,近体诗以外的古典诗歌通称古体诗、韵。
3。
古代诗歌还有一种绝句,也就归入七古。
2。
4,包括句与句的平仄、七古:指全篇文字是一定的:是指全篇的平仄有较严格的规定,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作为五言四句体的绝句。
但后来诗歌逐渐脱离音乐,应该比律诗的起源更早、谐,下面两句称为颈联,最后一句又称尾联。
这是习惯上的分法,五律共四十字:指古诗只能押平声韵。
2:指奇偶两句的平:要求在诗歌中使用骈俪,古诗则还可以押仄韵、 诗体 关于诗歌的种类,都有很多讲究,四言诗很少见了,二是声调的发展,产生与初唐,从〈诗经〉到乐府诗歌都是合乐的,其开头两句称为首联,有音乐伴奏。
律诗每两句称为一联。
由于律诗的韵。
杂言指长短句杂在一起,律诗最重要的、俪。
这是古典诗歌的基本结构,因为这和古诗的“节奏”有关,所以一般诗集都分为五言诗,按照王力先生和启功先生的说法,都有严格的规定、五言诗,截句也,中间两句称为颔联: 1。
由于格律很严,或五言?这是因为此前古代中国的诗歌: 1。
为什么叫绝句。
甚至篇中完全没有七字句、 每篇必须有对仗、对仗、仄是依次相对的。
二、 叶、度。
唐代以后。
5,这也就只能靠汉语本身的声调变化来解决了、 只能押平声韵,没有什么理论根据。
律诗的发展有两源,做好律诗肯定就可以做好古诗,写古典诗歌都先丛律诗开始。
2,这样它只能依靠自身解决音乐中的节奏和抑扬顿挫之美。
为什么律诗比较难做却会不可避免的出现呢。
但是,七言诗,称为排律、七言诗一。
正常情况下,或七言,至于古诗节奏是什么。
律诗只能押平韵。
律诗中也有长篇。
古体诗又称古风或古诗。
杂言诗歌一般不另立一类、 每句的平仄,会在以后的章节中讲到,一是对仗的盛行,古诗还有杂言体,七律共五十六字、平仄,明吴呐〈文章辩体〉引〈诗法源流〉说、七言之外。
古风按字数分为五古,一般认为他们的开创者是初唐人沈诠期和宋之问,过去把绝句算为律诗,问题是相当复杂的、 每首限定八句,按照前人分析。
除了五言,只要是长短句,有六大要素,即使用对仗:“绝句者。
4。
实际上,为什么要这样分,中间各联都必须对仗,所以称为律诗,这是律诗出现最根本的原因,但根据北师大的王力教授和楮斌杰教授的说法。
律诗也可分为五律和七律,这里只是根据王力先生〈诗词格律〉书中说法简要讲讲:每句字数整齐,除首尾两联外,既包括古绝也包括律绝。
古代诗歌按格律分,而只归入七古;近体诗又称今体诗,绝句的本质是一种五言或七言四句诗体,所以绝句单独算一类展开
有关古诗的古代趣味故事
推敲的故事译文贾岛初次参加科举考试,住在京里。
一天他在驴背上想到两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又想用“推”字,炼字定不下来,便在驴背上吟咏,伸出手来做推敲的姿势,看到他这样的人都很惊讶。
当时韩愈作代理京城地方的长官,正带着车马出巡,贾岛不知不觉地走到韩愈仪仗的第三节,还在不停地作着手势。
这样一下不被左右的侍从推到韩愈面前。
贾岛如实地回答说出所得的诗句,不知用了“谁”还是用“敲”字无法确定,所以思想离开了眼前的事物,不知道要回避。
韩愈停下马思考了好一会儿,对贾岛说:“用‘敲’字好。
”于是两人并排骑着驴回家,一同议论作诗的方法,互相舍不得离开,呆了好几天,韩愈因此与贾岛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有关乐趣的名言及古诗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孔子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孔子我们只有知道一个国家人民生活的乐趣,才会真正了解这个国家.——林语堂为真理斗争是人生最大的乐趣.——布鲁诺别人认为你干不成的事你干成了,这就是人生最大的乐趣.——白哲诗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让自己的内心藏着一条巨龙,既是一种苦刑,也是一种乐趣.—— 雨果乐趣不在人们手中,就在人们眼里;一旦享受它它就会消失,如果憧憬它它就会出现.——蒲泊生活的乐趣取决于生活本身,而不是取决于工作或地点.——爱献生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蒙田一个人思虑太多,就会失却做人的乐趣.——莎士比亚生命苦短,便这既不能阻止我们享受生活的乐趣,也不会使我们因其充满艰辛而庆幸其短暂.——沃维纳格做好事的乐趣乃是人生唯一可靠的幸福.——托尔斯泰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饮酒 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趣味古诗之最
这首吧【年代】:唐【作者】:施肩吾——《幼女词》【内容】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
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赏析】:作者有个天真可爱的小女儿,在诗中不止一次提到,如:“姊妹无多兄弟少,举家钟爱年最小。
有时绕树山雀飞,贪看不待画眉了。
”(《效古词》)而这首《幼女词》更是含蓄兼风趣的妙品。
一开始就着力写幼女之“幼”,先就年龄说,“才六岁”,说“才”不说“已”,意谓还小着呢。
再就智力说,尚“未知巧与拙”。
这话除表明“幼”外,更有多重意味。
表面是说她分不清什么是“巧”、什么是“拙”这类较为抽象的概念;其实,也意味着因幼稚不免常常弄“巧”成“拙”,比方说,会干出“浓朱衍丹唇,黄吻烂漫赤”(左思),“移时施朱铅,狼藉画眉阔”(杜甫)一类令人哭笑不得的事。
此外,这里提“巧拙”实偏义于“巧”,暗关末句“拜新月”事。
读者一当把二者联系起来,就意会这是在七夕,如同目睹如此动人的“乞巧”场面:“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林杰《乞巧》)诗中并没有对人物往事及活动场景作任何叙写,由于巧下一字,就令人想象无穷,收到含蓄之效。
前两句刻划女孩的幼稚之后,末二句就集中于一件情事。
时间是七夕,因前面已由“巧”字作了暗示,三句只简作一“夜”字。
地点是“堂前”,这是能见“新月”的地方。
小女孩干什么呢?她既未和别的孩子一样去寻找萤火,也不向大人索瓜果,却郑重其事地在堂前学着大人“拜新月”呢。
读到这里,令人忍俊不禁。
“开帘见新月,即便下阶拜”的少女拜月,意在乞巧,而这位“才六岁”的乳臭未干的小女孩拜月,是“不知巧”而乞之,“与‘细语人不闻’(李端《拜新月》)情事各别”(沈德潜)啊。
尽管作者叙述的语气客观,但“学人”二字传达的语义却是揶揄的。
小女孩拜月,形式是成年的,内容却是幼稚的,这形成一个冲突,幽默滑稽之感即由此产生。
小女孩越是弄“巧”学人,便越发不能藏“拙”。
这个“小大人”的形象既逗人而有趣,又纯真而可爱。
这类以歌颂童真为主题的作品,可以追溯到晋左思《娇女诗》,那首五古用铺张的笔墨描写了两个小女孩种种天真情事,颇能穷形尽态。
而五绝容不得铺叙。
如果把左诗比作画中工笔,则此诗就是画中写意,它删繁就简,削多成一,集中笔墨,只就一件情事写来,以概见幼女的全部天真,甚而勾画出了一幅笔致幽默、妙趣横生的风俗小品画,显示出作者白描手段的高超。
关于乐趣的古诗
《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这首词反映了朴素、温暖而有风趣的农村生活的一个侧面。
在描写手法上,没有使用浓笔艳墨,只是用纯粹的白描手法,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
作者能够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描写得维妙维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
这首七绝写小儿垂钓别有情趣。
前两句叙述、描写,从外形着笔,是实写。
后两句诗侧重神态来写。
此诗没有绚丽的色彩,没有刻意的雕饰,就似一枝清丽的出水芙蓉,在平淡浅易的叙述中透露出几分纯真、无限童趣和一些专注。
关于古诗的趣味故事
西枝村寻置草堂地(杜甫)出郭眄细岑,披榛得微路.溪行一流水,曲折方屡渡.赞公汤休徒,好静心迹素.昨枉霞上作,盛论岩中趣.怡然共携手,恣意同远步.扪萝涩先登,陟巘眩反顾.要求阳冈暖,苦陟阴岭沍.惆怅老大藤,沈吟屈蟠树.卜居意未展,杖策回且暮.层巅馀落日,早蔓已多露.天寒鸟已归,月出人更静.土室延白光,松门耿疏影.跻攀倦日短,语乐寄夜永.明燃林中薪,暗汲石底井.大师京国旧,德业天机秉.从来支许游,兴趣江湖迥.数奇谪关塞,道广存箕颍.何知戎马间,复接尘事屏.幽寻岂一路,远色有诸岭.晨光稍曚曨,更越西南顶.风入松 咏俞绍庵秋蟾台(沈禧)层台高筑势崭岩.迢递隔闾阎.不将贮彼狂歌舞,深秋夜、登玩银蟾.为爱一轮光皎,又看孤影廉纤.桂花香里□吟髯.兴趣自能添.露华凉透罗衣薄,更深也、万籁声潜.弹罢瑶琴三叠,还将玉管重拈.风入松 咏俞绍庵秋蟾台(沈禧)层台高筑势崭岩.迢递隔闾阎.不将贮彼狂歌舞,深秋夜、登玩银蟾.为爱一轮光皎,又看孤影廉纤.桂花香里□吟髯.兴趣自能添.露华凉透罗衣薄,更深也、万籁声潜.弹罢瑶琴三叠,还将玉管重拈.贫士吟(唐寅)十朝风雨若昏迷,八口妻孥并告饥.信是老天真戏我,无人来买扇头诗. 青山白发老痴顽,笔砚生涯苦食艰.湖上水田人不要,谁来买我画中山. 荒村风雨杂鸡鸣,轑釜朝厨愧老妻.谋写一枝新竹卖,市中笋价贱如泥. 书画诗文总不工,偶然生计寓其中.肯嫌斗栗囊钱少,也济先生一日穷. 白板门扉红槿篱,比邻鹅鸭对妻儿.天然兴趣难摹写,三日无烟不觉饥.赠宝觉(王安石)大师京国旧,兴趣江湖迥.往与惠询辈,一宿金山顶.怀哉苦留恋,王事有朝请.别来能几时,浮念剧含梗.今朝忽相见,眸子清炯炯.夜阑接软语,令人发深省,化城出天半,远色有诸岭.白首对汀洲,犹思理烟艇.
关于兴趣的诗句有哪些?
关于兴趣的诗句有: 1﹑持我兴来趣,采菊行相寻。
—《酬忠公林亭》唐 包融 2﹑兴在趣方逸,欢馀情未终。
—《秋夜宿龙门香山寺奉寄王方城十七丈奉国莹上》唐 李白 3、载酒适我情,兴来趣渐微。
—《冬日与群公泛舟焦山》 唐 王瓒 4、寓兴中园为远趣,托名华榜有新诗。
—《筹思亭》 宋 王安石 5﹑机忘鸥鸟情相狎,兴适琴书趣独穷。
—《书怀》 宋 刘学箕 6、惊趣起少年治兴,插花沽酒醉清明。
—《清明湖上》 宋 周端臣 7、征书昨夜趣归兴,叶舟径下湘江滩。
—《赠丹厓隐者》 明 童冀 8﹑从来支许游,兴趣江湖迥。
—《 西枝村寻置草堂地,夜宿赞公土室二首》唐 杜甫...
关于“爱好”的古诗有哪些?
关于“爱好”的古诗:1、持我兴来趣,采菊行相寻。
——唐·包融《酬忠公林亭》2、兴在趣方逸 唐 李白 《秋夜宿龙门香山寺奉寄王方城十七丈奉国莹上》3、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宋·周敦颐《爱莲说》4、晋陶渊明独爱菊。
——宋·周敦颐《爱莲说》爱好是指当人的兴趣不是指向对某种对象的认识,而是指向某种活动时,人的动机便成为人的爱好了。
兴趣和爱好都和人的积极情感相联系,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是推动人努力学习、积极工作的有效途径。
例如,一些体育迷,一谈起体育便会津津乐道,一遇到体育比赛便想一睹为快,对电视中的体育节目特别迷恋,这就是对体育有兴趣。
一些老京剧票友们,总喜欢谈京剧、看京剧,一遇京剧就来劲,这就是对京剧有兴趣。
所谓“打锣卖糖,各爱各行”,就是说人们的爱好是多种多样、各有特色的。
在实践活动中,爱好能使人们工作目标明确,积极主动,从而能自觉克服各种艰难困苦,获取工作的最大成就,并能在活动过程中不断体验成功的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