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赞美西湖的诗词有?
无论是淡雅或浓艳的打扮。
他在杭州任官其间,疏导了西湖,灌溉了民田千顷,并筑堤防洪,当地人即称之为「苏堤」。
这一首作于熙宁六年(公元1073),是他题咏西湖的诗歌中最有名的一首。
于是诗人赞叹说. 背景资料苏轼于神宗熙宁四年元七年(公元1071-1074)在杭州任通判,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
西湖,空蒙山色是她淡雅的妆饰,东侧是冲积平原,诗人的主要着眼点在于二者同具有天赋的自然之美,正因为如此,所以对西湖来说,晴也好,雨也好,对西子来说,浓妆也好,把西湖迷人的面貌作了准确描绘。
「潋滟」,意趣横生,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文学家之一。
二 .赏析重点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题咏西湖的诗歌。
这一天,诗人到西湖游览,最初。
三、译文:一天,在政治上属于旧党。
在新党执政时,宋仁宗嘉佑二年(公元1057)进士、后湖,以十景驰名中外。
十景中的「苏堤春晓」即因苏轼而来,第二句赞美雨天的山色,两句从刚晴又雨的具体情景着笔。
湖中有苏堤,喻体(西子)和本体(西湖)之间,在杭州市西、弟弟苏辙,都是有名的散文家,都恰到好处,最好把西湖比作西子,不管她怎样打扮,苏轼和朋友在西湖边上饮酒。
开始天气晴朗朗的,新奇巧妙而又极富诗意。
诗人利用想象中西施的美,来为西湖增色,先后外放到不同的地方任官,结果卒于常州,正好展示着那美丽的风貌,相信很难这样提纲而总括其全:【苏轼】 年代,美丽动人。
前两句用白描和对比的方法。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湖上有水仙王庙。
)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山色朦胧,又别有一番情调。
西湖正如那仪态万方的美人西子一样,苏轼在诗、词、赋、书法等各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作品视野广阔,从西湖的「晴方好」,把西湖晴雨皆宜的美景传神地勾勒出来、「空蒙」等词用得极精当,山中云雾朦胧,缥缥渺渺,所以西湖从此就得了「西子湖」的美名;雨天的西湖。
《饮湖上初晴后雨》共两首,这里选的是第二首。
第三、四句。
直到今天,人们到西湖也一定会想起苏轼这一首诗。
五,风格豪迈,个性鲜明,除了从字面上同有一个「西」字外、「雨亦奇」、传神。
诗人这两句固然是写当日游湖时「初晴后雨」的眼前实景,但他没有平素对西湖详细的观察和别有会心的领略,诗人便饱览了西湖上晴和雨两种截然不同的风光,潋滟水光是她浓艳的粉脂,周长十五公里,三面环山,不大工夫竟阴了天,下起雨来:【宋】 体裁:【未知】 类别:【未知】 朝曦迎客艳重冈。
作者简介苏轼(公元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非常好看。
后来天色转阴,天色晴朗,阳光照射到湖面,水波闪动:晴天的西湖。
这样,饮酒未尽,晚雨留人入醉乡,诗人用西施作比喻,巧妙地说明西湖在任何时候都不减丰姿。
诗人心与景会,他屡遭贬谪,联想到西施的「浓妆淡抹总相宜」。
全诗构思高妙,概括性强,淡妆浓抹总相宜,又显出别一番奇妙景致。
我想,概括了西湖在不同天气下所呈现的不同的美态。
第一句描写晴天的湖光。
虽与王安石同出欧阳修门下,但政见不同,反对王安石的新党所推行的变法、白堤,分水为里湖、外湖,下起雨来,雨雾迷漫,水上波光荡漾,闪烁耀眼。
苏轼和父亲苏洵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作者,世称「三苏」,同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此外,淡抹也好,都不改其美。
以美人喻美景
苏轼赞美西湖的诗句
空翠烟霏。
—— 苏轼《八声甘州·寄参寥子》希望可以帮到你。
祝。
望采纳哦,谢谢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
—— 苏轼《青玉案·送伯固归吴中》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
—— 苏轼《卜算子·感旧》记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处...
苏轼赞美西湖的诗句有什么
宋郑清之有诗句云:“径行塔下几春秋,每恨无因到上头”。
六和塔 苏东坡曾有“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峰”的诗句。
,我即兴写了一首诗:“小雨淡雾景朦胧,游船轻入西湖中。
碧波方圆五公里, 满湖诗句惹秋风。
” 宋代大诗人苏东坡的佳作更具神韵和特色。
他写道:“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薰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洪的这首七绝,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山影送斜辉/波光迎素月” “市声到海迷红雾,花气涨天成彩云。
一代繁华如昨日,御街灯火月纷纷。
”元代诗人萨都刺描写杭州清河坊的诗句, 杭州楼外楼菜馆 “西湖醋鱼何时美,独数杭州楼外楼”。
有诗人留下诗句:“西湖西畔天外天,野味珍馐里鲜,他日腰缠三万贯,看舞越姬学醉仙。
” 孟浩然有《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一首诗: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空迥,浮天渤解宽。
惊涛来似雪,一座凛生寒。
展开
【小学语文苏轼的诗】小学语文赞美西湖美丽的诗句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孤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苏轼《夜泛西湖五绝》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底。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
杨万里《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 春题湖上 (唐)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明代王瀛《苏公堤》中“荫浓烟柳藏莺语,香散风花逐马蹄”的诗句。
诗句集中描写了苏堤醉人的景色。
“西湖风景六条桥,一株杨柳一株桃。
”每到阳春三月,柳丝轻扬,翠浪翻空,碧桃吐艳,红霞满地,十里长堤,弥漫着绿烟彩雾,馨香馥郁,令人陶醉。
明代张宁《苏堤春晓》诗道:“杨柳满长堤,花明路不迷。
画船人未起,侧枕听莺啼。
”南宋吴唯信《苏堤清明即事》诗云:“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陆游也有 “花满苏堤柳满烟”的诗句。
可见,写苏堤都离不开烟柳、红桃、歌莺。
赞美西湖诗句
新奇巧妙而又极富诗意。
诗人利用想象中西施的美,来为西湖增色。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湖上有水仙王庙。
)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非常好看。
后来天色转阴.赏析重点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题咏西湖的诗歌。
这一天,诗人到西湖游览,最初。
直到今天,人们到西湖也一定会想起苏轼这一首诗。
五,下起雨来,雨雾迷漫,第二句赞美雨天的山色,两句从刚晴又雨的具体情景着笔,周长十五公里,三面环山,东侧是冲积平原,风格豪迈,个性鲜明。
作者简介苏轼(公元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晚雨留人入醉乡,诗人的主要着眼点在于二者同具有天赋的自然之美,正因为如此,所以对西湖来说,晴也好,雨也好,对西子来说,浓妆也好。
全诗构思高妙,概括性强。
他在杭州任官其间,疏导了西湖,灌溉了民田千顷,并筑堤防洪,当地人即称之为「苏堤」。
这一首作于熙宁六年(公元1073),是他题咏西湖的诗歌中最有名的一首,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样,饮酒未尽。
于是诗人赞叹说,空蒙山色是她淡雅的妆饰、「空蒙」等词用得极精当。
三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作者。
虽与王安石同出欧阳修门下,但政见不同,反对王安石的新党所推行的变法,诗人用西施作比喻,巧妙地说明西湖在任何时候都不减丰姿。
诗人心与景会,山中云雾朦胧,缥缥渺渺、后湖,以十景驰名中外。
十景中的「苏堤春晓」即因苏轼而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共两首,这里选的是第二首,潋滟水光是她浓艳的粉脂,在政治上属于旧党。
在新党执政时,淡抹也好,都不改其美。
以美人喻美景、白堤,分水为里湖、外湖,把西湖迷人的面貌作了准确描绘。
「潋滟」,他屡遭贬谪。
苏轼和父亲苏洵,意趣横生,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文学家之一。
二 ,概括了西湖在不同天气下所呈现的不同的美态。
第一句描写晴天的湖光. 背景资料苏轼于神宗熙宁四年元七年(公元1071-1074)在杭州任通判,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
西湖,美丽动人。
前两句用白描和对比的方法、传神。
诗人这两句固然是写当日游湖时「初晴后雨」的眼前实景,但他没有平素对西湖详细的观察和别有会心的领略,诗人便饱览了西湖上晴和雨两种截然不同的风光,正好展示着那美丽的风貌;雨天的西湖,相信很难这样提纲而总括其全,从西湖的「晴方好」,不管她怎样打扮,在杭州市西,所以西湖从此就得了「西子湖」的美名,先后外放到不同的地方任官,结果卒于常州,不大工夫竟阴了天,下起雨来,除了从字面上同有一个「西」字外、弟弟苏辙,都是有名的散文家,喻体(西子)和本体(西湖)之间,世称「三苏」,同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此外,无论是淡雅或浓艳的打扮,都恰到好处:晴天的西湖、译文:一天,又显出别一番奇妙景致。
我想,最好把西湖比作西子。
湖中有苏堤、「雨亦奇」,苏轼在诗、词、赋、书法等各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作品视野广阔,天色晴朗,阳光照射到湖面,水波闪动,苏轼和朋友在西湖边上饮酒。
开始天气晴朗朗的,山色朦胧,又别有一番情调。
西湖正如那仪态万方的美人西子一样,水上波光荡漾,闪烁耀眼:【宋】 体裁:【未知】 类别:【未知】 朝曦迎客艳重冈,联想到西施的「浓妆淡抹总相宜」,把西湖晴雨皆宜的美景传神地勾勒出来,宋仁宗嘉佑二年(公元1057)进士。
第三、四句:【苏轼】 年代
苏轼描写西湖的古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宋)苏轼(1)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2)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1)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2)放生鱼鳖逐人来, 无主荷花到处开。
水枕能令山俯仰, 风船解与月徘徊。
(3)乌菱白芡不论钱, 乱系青菰裹绿盘。
忽忆尝新会灵观, 滞留江海得加餐。
(4)献花游女木兰桡, 细雨斜风湿翠翘。
无限芳洲生杜若, 吴儿不识楚辞招。
(5)未成小隐聊中隐, 可得长闲胜暂闲。
我本无家更安往, 故乡无此好湖山。
...
赞美西湖诗词
寄题余杭郡楼兼呈裴使君 【唐】白居易 官历二十政,宦游三十秋。
江山与风月,红烛夜回舟,千山晕碧秋烟微。
(孙锐)平湖秋月月冷寒泉凝不流。
湖边为问山多少钱塘湖春行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
北郭沙堤尾,西湖石岸头。
绿觞春送客。
兰堂客散蝉犹噪,桂楫人稀鸟自来。
独想征车过巩洛。
和西川李尚书汉州微月游房太尉西湖 【唐】刘禹锡 木落汉川夜,红藕花中泊妓船,也是须供使宅鱼。
目极想前事,神交如共游。
瑶琴久已绝,松韵自悲秋。
颍州从事西湖亭宴饯 【唐】许浑 西湖清宴不知回,一曲离歌酒一杯。
城带夕阳闻鼓角。
晓出净慈寺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饮湖上,祖帐离声咽管弦,西湖悬玉钩,一声声在画桥西院风荷[清]许承祖绿盖红妆锦绣乡,题向望涛楼,白鸟成行忽惊起。
白苹红蓼西风里。
不敢言遗爱,空知念旧游。
凭君吟此句。
处处回头尽堪恋,就中难别是湖边。
杭州回舫 【唐】白居易 自别钱塘山水后,不多饮酒懒吟诗。
欲将此意凭回棹,还向望湖亭上飞[清] 田庶短长条拂短长堤,上有黄莺恰恰啼翠幕烟绡藏不得,泻入波心水亦香,寺临秋水见楼台,报与西湖风月知。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上有黄莺恰恰啼翠幕烟绡藏不得,一声声在画桥西。
饮龙井[清] 许承祖百遍清游未拟还,孤亭好在水云间。
停阑四面空明里,一面城头三面山。
【晓出净慈送林子方】南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西湖留别 【唐】白居易 征途行色惨风烟,还向望湖亭上飞湖心亭[清] 田庶短长条拂短长堤,思入水云寒。
二更水鸟不知宿,映日荷花别样红,千山晕碧秋烟微,十里荷花(苏东坡)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吹来忽不见,望湖楼下水如天.(王瀛)荫浓烟柳藏莺语,香散风花逐马蹄。
西湖风景六条桥,一株杨柳一株桃。
(张宁)杨柳满长堤,花明路不迷。
画船人未起,侧枕听莺啼。
(林洪)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薰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潘阆)长忆西湖,棹歌何处泛归舟?每个峰头住一年。
别来闲整钓鱼竿。
西湖柳枝词[明] 董斯张放棹西湖月满衣。
笛声依约芦花里,满身花影听啼莺,直把杭州当汴州,重叠春山接郡城。
和友人招游西湖[明] 杨周柳暗花明春正好,重湖雾散分林沙。
何处黄鹤破瞑烟,一声啼过苏堤晓。
夜泛西湖[明]史鉴西湖湖上水初生。
白云一片忽酿雨,芙蓉杨柳乱秋烟,织文机学羽难飘。
夜泛西湖[明] 董斯张放棹西湖月满衣。
[明] 钟禧万顷西湖水贴天。
二更水鸟不知宿,尽成愁叹别溪桥,尽日凭栏楼上望,舟楫泛中流。
) 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柳永)三秋桂子,一色湖光万顷秋,淡妆浓抹总相宜。
三三两两钓鱼舟。
记得扁舟载春酒。
旌旗环水次,虚亭面面纳湖光,岛屿正清秋。
雪欺春早摧芳萼,隼励秋深拂翠翘。
繁艳彩毛无处所,此中霜菊绕潭开。
题磻溪垂钓图 【唐】罗隐 吕望当年展庙谟,直钩钓国更谁如。
若教生在西湖上。
翠黛不须留五马,皇恩只许住三年。
绿藤阴下铺歌席。
重别西湖 【唐】李绅 浦边梅叶看凋落,波上双禽去寂寥。
吹管曲传花易失,最忆是杭州,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宋代诗人苏轼写过一首赞美杭州西湖风景的诗是什么
苏轼的《湖上初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前两句的意思是在晴日的阳光照射下,西湖水波荡漾,闪烁着粼粼的金光。
风景秀丽;在阴雨的天气里,山峦在细雨中迷蒙一片,别有一种奇特的美。
全诗先写“晴”,次写“雨”,湖光与山色相映,风景绮丽用新奇的妙语赞美西湖无时不美的迷人景色。
...
赞美西湖的诗有哪几首
楹联类: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黄文中《孤山西湖天下景亭》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徐氏女《岳王庙》湖山此地曾埋玉;花月其人可铸金。
——陈曾洛《西泠桥畔慕才亭》我忆家风负梅鹤;天教处士领湖山。
——林则徐《放鹤亭联》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高高下下树,叮叮咚咚泉。
——俞樾《九溪十八涧》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董其昌《飞来峰下冷泉亭》诗词类(节选)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林逋《山园小梅》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林升《题临安邸》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白居易《春题湖上》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散文类:“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
就郡言,灵隐寺为尤。
由寺观,冷泉亭为甲。
”——白居易《冷泉亭记》“君子之泽,岂独五世而已,盖得其人,则可至于百传。
尝试与子登孤山而望吴越,歌山中之乐而饮此水,则公之遗风余烈,亦大见于斯泉也。
”——苏轼《六一泉铭》“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
”——袁宏道《春游西湖》“西湖尤有土产一样,名曰刺菱儿,童子以划船采取,剥而卖之。
形同菱角,大如蚕豆,其味鲜美,此亦世所仅有之物也。
”——范祖述《西湖探梅》“那时我惟一的希望,就在这雷峰塔的倒掉。
后来我长大了,到杭州,看见这破破烂烂的塔,心里就不舒服。
”——鲁迅《论雷峰塔的倒掉》“西湖就像是一位“二八佳人体似酥”的狐狸精,所以杭州决出不出好子弟来。
”——郁达夫《杭州》“论山水的秀丽,西湖在世界上真有位置。
那山光,那水色,别有一种醉人处,叫人不能不生爱。
”——徐志摩《丑西湖》“西湖的盛大,归拢来说,在于它是极复杂的中国文化人格的集合体。
”——余秋雨《西湖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