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赏析诗句“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是出自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渡头:渡口。
墟里:村落。
这两句大意是:夕阳西下,渡口边洒满了落日的余晖,村庄里升起了袅袅的炊烟。
此条上句写渡头落日,下句写村落晚景,勾画出水边村野黄昏时的典型风光。
一个将落而未落的“余”字和一个袅袅升腾的“上”字,使静的画面呈现出动感,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难怪《红楼梦》四十八回中,香菱大发感叹道:“‘~’,这‘余’字和‘上’字,难为他怎么想来!”
渡头余落日 墟里上孤烟 鉴赏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这是一首诗、画、音乐完美结合的五律。
首联和颈联写景,描绘辋川附近山水田园的深秋暮色;颔联和尾联写人,刻画诗人和裴迪两个隐士的形象。
风光人物,交替行文,相映成趣,形成物我一体、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抒写诗人的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首联写山中秋景。
时在水落石出的寒秋,山间泉水不停歇地潺潺作响;随着天色向晚,山色也变得更加苍翠。
不待颔联说出“暮”字,已给人以时近黄昏的印象。
“转”和“日”用得巧妙。
转苍翠,表示山色愈来愈深,愈来愈浓;山是静止的,着一“转”字,便凭借颜色的渐变而写出它的动态。
日潺湲,就是日日潺湲,每日每时都在喧响;水是流动的,用一“日”字,却令人感觉它始终如一的守恒。
寥寥十字,勾勒出一幅有色彩,有音响,动静结合的画面。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颈联写原野暮色。
夕阳欲落,炊烟初升,这是田野黄昏的典型景象。
渡头在水,墟里在陆;落日属自然,炊烟属人事:景物的选取是很见匠心的。
“墟里上孤烟”,显系从陶潜“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归田园居之一》)点化而来。
但陶句是拟人化的表现远处村落上方炊烟萦绕、不忍离去的情味,王句却是用白描手法表现黄昏第一缕炊烟袅袅升到半空的景象,各有各的形象,各有各的意境。
这一联是王维修辞的名句,历来被人称道。
“渡头余落日”,精确地剪取落日行将与水面相切的一瞬间,富有包孕地显示了落日的动态和趋向,在时间和空间上都为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
“墟里上孤烟”,写的也是富有包孕的片刻。
“上”字,不仅写出炊烟悠然上升的动态,而且显示已经升到相当的高度。
首、颈两联,以寒山、秋水、落日、孤烟等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构成一幅和谐静谧的山水田园风景画。
但这风景并非单纯的孤立的客观存在,而是画在人眼里,人在画图中,一景一物都经过诗人主观的过滤而带上了感情色彩。
那么,诗人的形象是怎样的呢?请看颔联:“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这就是诗人的形象。
柴门,表现隐居生活和田园风味;倚杖,表现年事已高和意态安闲。
柴门之外,倚杖临风,听晚树鸣蝉、寒山泉水,看渡头落日、墟里孤烟,那安逸的神态,潇洒的闲情,和“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归去来辞》)的陶渊明不是有几分相似吗?事实上,王维对那位“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是十分仰慕的,就在这首诗中,不仅仿效了陶的诗句,而且在尾联引用了陶的典故:“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陶文《五柳先生传》的主人公,是一位忘怀得失、诗酒自娱的隐者,“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实则,这位先生正是陶潜的自我写照;而王维自称五柳,就是以陶潜自况的。
接舆,是春秋时代“凤歌笑孔丘”的楚国狂士,诗人把沉醉狂歌的裴迪与楚狂接舆相比,乃是对这位年轻朋友的赞许。
陶潜与接舆——王维与裴迪,个性虽大不一样,但那超然物外的心迹却是相近相亲的。
所以,“复值接舆醉”的复字,不表示又一次遇见裴迪,而是表示诗人情感的加倍和进层:既赏佳景,更遇良朋,辋川闲居之乐,至于此极啊!末联生动地刻画了裴迪的狂士形象,表明了诗人对他的由衷的好感和欢迎,诗题中的赠字,也便有了着落。
颔联和尾联,对两个人物形象的刻画,也不是孤立进行,而是和景物描写密切结合的。
柴门、暮蝉、晚风、五柳,有形无形,有声无声,都是写景。
五柳,虽是典故,但对王维说来,模仿陶渊明笔下的人物,植五柳于柴门之外,不也是自然而然的吗?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出自哪首诗?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赏析????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唐·王维????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这首诗为王维隐居辋川时所作。
诗中借描绘深秋辋川山水田园的恬静风光,通过寒山、秋水、柴门、暮蝉、落日、孤烟等田野乡村景物的描写,细致生动地刻画了诗人和裴迪两个幽居山林、诗酒自娱的隐者形象,表达了诗人的田园之乐和闲适心情。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深秋时节,原本青翠浓郁的山色,渐渐地变得凄凉苍茫了,山间的泉水,日复一日地慢慢向远方流去。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诗人柱着手杖,心气和平地伫立在茅舍的门外,神情专注地临风倾听傍晚树林中那秋蝉的吟唱声。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夕阳西下,渡口的水面上波光粼粼,倒映出太阳的余辉;一缕炊烟,缓缓地在宁静的村子里升起。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仿佛我又碰到了春秋时代“凤歌笑孔丘”的楚国狂士陆接舆,在我五柳先生的门前,放声高唱。
????注释:??①辋川:地名,在今陕西蓝田县东南。
??②潺湲,江水缓缓流淌的状态。
??③墟里:村落。
??④孤烟:炊烟。
??⑤接舆:春秋时代的楚国隐士,姓陆名通,别号接舆。
这里比裴迪。
??⑥五柳: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中的主人公,这里是诗人以五柳先生自比。
???杨树临风 《新唐书。
王维传》:“别墅在辋川,地奇胜……与裴迪游其中,赋诗相酬为乐。
”这首诗即与裴迪相酬为乐之作。
这是一首诗、画、音乐完美结合的五律。
首联和颈联写景,描绘辋川附近山水田园的深秋暮色;颔联和尾联写人,刻画诗人和裴迪两个隐士的形象。
风光人物,交替行文,相映成趣,形成物我一体、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抒写诗人的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首联写山中秋景。
时在水落石出的寒秋,山间泉水不停歇地潺潺作响;随着天色向晚,山色也变得更加苍翠。
不待颔联说出“暮”字,已给人以时近黄昏的印象。
“转”和“日”用得巧妙。
转苍翠,表示山色愈来愈深,愈来愈浓;山是静止的,着一“转”字,便凭借颜色的渐变而写出它的动态。
日潺湲,就是日日潺湲,每日每时都在喧响;水是流动的,用一“日”字,却令人感觉它始终如一的守恒。
寥寥十字,勾勒出一幅有色彩,有音响,动静结合的画面。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颈联写原野暮色。
夕阳欲落,炊烟初升,这是田野黄昏的典型景象。
渡头在水,墟里在陆;落日属自然,炊烟属人事:景物的选取是很见匠心的。
“墟里上孤烟”,显系从陶潜“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归田园居之一》)点化而来。
但陶句是拟人化的表现远处村落上方炊烟萦绕、不忍离去的情味,王句却是用白描手法表现黄昏第一缕炊烟袅袅升到半空的景象,各有各的形象,各有各的意境。
这一联是王维修辞的名句,历来被人称道。
“渡头余落日”,精确地剪取落日行将与水面相切的一瞬间,富有包孕地显示了落日的动态和趋向,在时间和空间上都为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
“墟里上孤烟”,写的也是富有包孕的片刻。
“上”字,不仅写出炊烟悠然上升的动态,而且显示已经升到相当的高度。
首、颈两联,以寒山、秋水、落日、孤烟等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构成一幅和谐静谧的山水田园风景画。
但这风景并非单纯的孤立的客观存在,而是画在人眼里,人在画图中,一景一物都经过诗人主观的过滤而带上了感情色彩。
那么,诗人的形象是怎样的呢?请看颔联:“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这就是诗人的形象。
柴门,表现隐居生活和田园风味;倚杖,表现年事已高和意态安闲。
柴门之外,倚杖临风,听晚树鸣蝉、寒山泉水,看渡头落日、墟里孤烟,那安逸的神态,潇洒的闲情,和“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归去来辞》)的陶渊明不是有几分相似吗?事实上,王维对那位“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是十分仰慕的,就在这首诗中,不仅仿效了陶的诗句,而且在尾联引用了陶的典故:“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陶文《五柳先生传》的主人公,是一位忘怀得失、诗酒自娱的隐者,“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实则,这位先生正是陶潜的自我写照;而王维自称五柳,就是以陶潜自况的。
接舆,是春秋时代“凤歌笑孔丘”的楚国狂士,诗人把沉醉狂歌的裴迪与楚狂接舆相比,乃是对这位年轻朋友的赞许。
陶潜与接舆——王维与裴迪,个性虽大不一样,但那超然物外的心迹却是相近相亲的。
所以,“复值接舆醉”的复字,不表示又一次遇见裴迪,而是表示诗人情感的加倍和进层:既赏佳景,更遇良朋,辋川闲居之乐,至于此极啊!末联生动地刻画了裴迪的狂士形象,表明了诗人对他的由衷的好感和欢迎,诗题中的赠字,也便有了着落。
颔联和尾联,对两个人物形象的刻画,也不是孤立进行,而是和景物描写密切结合的。
柴门、暮蝉、晚风、五柳,有形无形,有声无声,都是写景。
五柳,虽是典故,但对王维说来,模仿陶渊明笔下的人物,植五柳于柴门之外,不也是自然而然的吗?
香菱是怎样体会王维的诗“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两
诗的大意是 : 渡口的边上,还能看到西下的落日;村落里,已经升起了第一缕炊烟.一次,香菱与黛玉谈起“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一句,香菱赞叹“余”和“上”两字难得,说她上京那一年,船停在渡口,岸上又没有人,只有几棵树,远远的几家人做饭,那景象正如这诗中所述,她读了这诗仿佛又回到那地方.香菱幼年被人贩子拐走,当时的落日炊烟,引起了幼小女童什么样的情绪呢?不论怎样,香菱为文学生动表现生活而感动了.想想后来她的处境,这一次“感动”不能不让人慨叹.
30、渡头余落日打一字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故人具鸡黍, 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游山西村 (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以下是(唐)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潺。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夏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自落。
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归嵩山作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美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青溪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渭川田家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春中田园屋中春鸠鸣,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杨,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
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新晴野望新晴原野旷。
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
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
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
倾家事南亩。
黄花川危径几万转,数里将三休。
回环见徒侣,隐映隔林丘。
飒飒松上雨,潺潺石中流。
静言深溪里,长啸高山头。
望见南山阳,白露霭悠悠。
青皋丽已净,绿树郁如浮。
曾是厌蒙密,旷然销人忧。
崔濮阳兄季重前山兴秋色有佳兴,况君池上闲。
悠悠西林下,自识门前山。
千里横黛色,数峰出云间。
嵯峨对秦国,合沓藏荆关。
残雨斜日照,夕岚飞鸟还。
故人今尚尔,叹息此颓颜。
《绝句》 (唐)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乡村四月 (宋)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