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学习的诗词
关于学习的名言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增广贤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孙洙《唐诗三百首序》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陆游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
——阮元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卢梭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狄德罗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富兰克林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的光泽——泰戈尔知识就是力量。
——培根书籍——通过心灵观察世界的窗口。
住宅里没有书,犹如房间没有窗户——威尔逊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苏霍姆林斯基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陈寿《三国志》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
——苏轼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
——爱因斯坦书读的越多而不加思考,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而当你读书而思考得越多的时候,你就会越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很少。
——伏尔泰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愚暗是达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障碍,也就是人生发展的障碍。
——李大钊知识有如人体血液一样的宝贵。
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要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头脑就要枯竭。
——高士其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来的光泽。
——泰戈尔知识是一种快乐,而好奇则是知识的萌芽。
——培根愚昧从来没有给人带来幸福;幸福的根源在于知识。
——左拉人的知识愈广,人的本身也愈臻完善。
——高尔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不知道自己无知,乃是双倍的无知。
——柏拉图不怕读得少,只怕记不牢。
——徐特立科学的自负比起无知的自负来还只能算是谦虚。
——斯宾塞我们不仅要有政治上、文化上的巨人,我们同样需要有自然科学和其他方面上的巨人。
——郭沫若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加更多的知识。
——左拉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论语》研卷知古今;藏书教子孙。
——《对联集锦》学习专看文学书,也是不好的。
先前的文学青年,往往厌恶数学、理化、史地、生物学,以为这些都无足轻重,后来变成连常识也没有。
——鲁迅任何倏忽的灵感事实上不能代替长期的功夫。
——罗丹读书不趁早,后来徒悔懊。
——《清诗铎·趁早歌》智力决不会在已经认识的真理上停止不前,而始终会不断前进,走向尚未被认识的真理。
——布鲁诺正确的道路是这样:吸取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
——列夫·托尔斯泰科学研究好象钻木板,有人喜欢钻薄的;而我喜欢钻厚的。
——爱因斯坦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藏克家你应该小心一切假知识,它比无知更危险。
——萧伯纳我们要像海绵一样吸收有用的知识。
——加里宁非静无以成学。
——(三国)诸葛亮我学习了一生,现在我还在学习,而将来,只要我还有精力,我还要学习下去。
——别林斯基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李苦禅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赵树理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华罗庚学习有如母亲一般慈爱,它用纯洁和温柔的欢乐来哺育孩子,如果向它要求额外的报酬,也许就是罪过。
——巴尔扎克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
——(清)朱用纯情况是在不断的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
——毛泽东在寻求真理的长河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
——华罗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毛泽东韬略终须建新国,奋发还得读良书 ——郭沫若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三国)诸葛亮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
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
——朱熹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地是问号,我们大部分的伟大发现都应当归功于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巴尔扎克虚假的学问比无知更糟糕。
无知好比一块空地,可以耕耘和播种;虚假的学问就象一块长满杂草的荒地,几乎无法把草拔尽。
——康因学问不都是在书本上得来的,在事实上得的经验,也就是学问。
——陈毅安:《给未婚妻的信》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杜甫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陶行知现在,我怕的并不是那艰苦严峻的生活,而是不能再学习和认识我迫切想了解的世界。
对我来说,不学习,毋宁死。
——罗蒙诺索夫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 ——法布尔惜时专心苦读...
对古诗的看法
中国古典诗词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那浩如烟海的古典诗词作品,那富有民族性精华的古典诗词,在今天仍然有着无可比拟的美感教育作用,大量的古典诗词依然被人们所喜爱,这也就是古典诗词所具有的独特的艺术魅力。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如果从《诗经》算起的话,中国诗歌发展的历史已经有3000多年了,正因为有这样一个悠久的传统和历史,也正因为诗歌在社会生活和文学艺术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在长期发展的进程当中,中国古典诗词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艺术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中国古典诗词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那些表现作者人格魅力、高尚情操、智慧理性的作品,对学生产生着深刻的思想启迪和道德熏陶作用;那些情景交融、意境优美的妙诗佳词,在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化艺术修养方面,起着潜移默化、摇情移性的影响。
古典诗词的艺术特征千姿百态,谁也无法对其艺术成就进行全面的概括和总结,一般我们都会从语言美和意境美两个方面,作为鉴赏古典诗词的切入点。
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_百度文库 http://wenku.baidu.com/link?url=9yS42FbfaRSqh0koif-TFX6UaoXLgfiLfarBEonvk2C553R3SFSnKqOEqJX3ieaY8TvCL3SIQA_VKMcGN5xRPjrCFctsJLEN4DunLNb3t5C...
你对经典古诗词理解认识
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王风黍离)——了解我心情的人,认为我心中惆怅;不了解我心情的,还以为我呆在这儿有什么要求呢!2、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风相鼠)——为人却没有道德,不死还有什么意思。
(如果做人可以不讲究仪表,那还不如死了呢!3、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是无罪的。
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
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别的山上的石头,能够用来琢磨玉器。
原比喻别国的贤才可为本国效力。
后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
5、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意思是他送给我桃儿,我以李子回赠他。
比喻友好往来或互相赠送东西。
6、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尚书)——上天降下的灾害还可以逃避;自己造成的罪孽可就无处可逃。
多被引用自作自受时的感受。
也可以理解为:人的命运是可以改造的,所以“天作孽,犹可违”,但是自己不上进,就是“自作孽,不可活”。
7、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大禹谟)——自己满足已取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8、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顺随善良就像登天一样艰难,顺随恶行就像山崩地裂一样迅速坠落,比喻学好很难,学坏极容易。
9、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不义的事情干多了,必然会自取灭亡。
10、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处在安全时期也要考虑危险可能存在,考虑到这个就会去准备,有了准备就免去了危险。
形容初识的诗词
林阴路上, 叶儿"沙--沙"的倾泻 缕缕夕阳. 石阶凳旁, 野花斑斓 我遇到一位 像百合花一样的姑娘. 白色的衣裙, 秀丽的长发, 随着清风飘扬. 明丽的双眸, 灿烂的笑容, 像百合花一样 无声绽放 吐露着清香. 凝望, 我 却羞红了脸庞. 你的微笑 如三月的春风 把我的窗帷荡漾. 照耀我久闭的心房. 明日, 你我即将奔向考场, 去乘风破浪 书写辉煌. 可这一别, 人海茫茫, 天各一方. 你,是否会把我想起, 你,是否早将我遗忘. 仰望天空, 我想, 我不会忘记—— 一个像百合花一样的姑娘。
在他乡一切可好? 在梦里, 我遇到一位 像百合花一样的姑娘 …… 不才2首原创诗~~嘿嘿~~ 佳人咏 邻家有女方十九,丹唇皓齿横波眸。
三尺青丝秀如水,一袭素衣绝尘俗。
庭前小径初相见,双目凝视红云浮。
低眉脉脉笑不语,细步纤纤隐花丛。
蝶舞莺啼蕊含珠,魂飞神离随影从。
柳下怅然长嗟叹,忽闻闺阁风铃动。
锦帘绣帐粼波荡,桃面羞露半微遮。
钟停漏止惟心跃,金凤玉鸾鸣仙歌。
满腹衷情欲倾诉,书山学海身两隔。
夜自今宵难成梦,何日携手游天河。
...
认识自我诗歌
《简历》-顾城我是一个悲哀的孩子始终没有长大我从北方的草滩上走出,沿着一条发白的路,走进布满齿轮的城市走进狭小的街巷板棚。
每颗低低的心在一片淡漠的烟中继续讲绿色的故事我相信我的听众——天空,还有海上迸溅的水滴它们将复盖我的一切复盖那无法寻找的坟墓。
我知道那时,所有的草和小花都会围拢在灯光暗淡的一瞬轻轻地亲吻我的悲哀《熔点》-顾城阳光在一定高度使人温暖起起伏伏的钱币将淹没那些梦幻桔红色苦闷的砖没有一朵花能在土地上永远漂浮没有一只手,一只船一种泉水的声音没有一只鸟能躲过白天正像,没有一个人能避免自己不知道你是要写作文还是参加朗诵比赛,其实很多诗都可以作为认识自我的切入点。
这里推荐两首顾城的诗给你。
死人一般都很敏锐,或者说是敏感,顾城不断地写诗,不断地认识世界,认识自我。
最后他自杀了。
流传的原因有很多,但我想他大概是完全看透了世界、认清了自己......
对离别主题的诗词谈谈看法,并举出三个离别主题的诗词
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北风呼啸,黄沙千里。
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这首诗,北风吹雁雪纷纷”,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样的缠绵情态,使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因表达方式的低回婉转而显得分外的深沉和缠绵,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东风无力百花残、去拼搏,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在“别易会难得”等平直叙述中是不易体会的。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
这首送别诗。
诗人在一句之中两次使用“难”字。
-----------李白游安徽泾县桃花潭。
临别时,第二个“难”字的出现,因重复而给人以轻微的突兀感,造成了诗句的绵联纤曲之势!话说得多么响亮,青鸟殷勤为探看。
蓬山此去无多路,村人汪伦常用美洒来招待他,二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
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
诗人在这荒寒壮阔的环境中。
晓镜但愁云鬓改,今日相逢无酒钱,李白写了《赠汪伦》一诗以谢汪伦,不及汪伦送我情、痛苦得难以禁受,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
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
相见时难别亦难,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
”)。
但在这首送别诗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
崔珏有诗道,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是对朋友的劝慰。
因为“相见时难”所以“别亦难”——难以割舍: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
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终怜得董庭兰。
”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他在《别董大》之二中写道:“丈夫贫贱应未足。
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送别这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
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夜吟应觉月光寒
遇见身边最美的古诗词
遇见最美古诗词作文一“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是我小学时,朗朗上口的诗句.每当我情不自禁的朗诵出来时,那一望无际、白茫茫的雪好想就出现在我眼前,所有的山上,鸟儿们都飞走了,一只都看不到了.所有的路上,没有行人的踪迹.唯有老翁披蓑戴笠在船上,独自钓鱼,不怕冰雪的袭击.我隐隐约约的感觉我的眼镜好像蒙上了一层雾,望向远方,老翁拿着鱼竿在默默的垂钓……这时,我恍然间走进了古诗之中,那雪!那山!那水!还有那位不畏寒冷的老翁!这是一幅多美的江乡雪景图啊!但是我最欣赏的还是那老翁身上的某种精神.诗中,我站在岸边,望向远方的老翁,小船破破的在江上安安静静的……老翁一动也不懂,蓑衣上面早已染上白茫茫的雪花,斗笠上也是一片雪白.我慢慢的走进他,他离我不远,我清楚的看到他岁月留下皱纹,一条一条的,胡子短而花白,不知是雪染还是……只见他动也不动,而这就是我所欣赏的!那种坚持不懈、独来独往、不拘一格的精神.我猜想老翁是这样的一个人吧……我慢慢的从幻想中走了出来,我才发现我原来一直在梦中,梦醒了,雪停了,风也安静了,老翁也该回家了.遇见最美古诗词作文二站在历史的长河上,再次梦回大唐,展现出一段永恒而辉煌的诗歌盛世,也再现出泱泱大唐盛衰的无限感慨的历程。
“心大天大地大,任我金戈铁马。
阅尽千古风流,独占万世潇洒。
”从马蹄扬起的风沙中打下天下,开启了空前的盛世。
只记得“瑞气祥云初盛,诗情画意正浓。
喜看百花齐放,笑闻百家争鸣。
”的一派兴盛。
是不是时间埋没了你伟大的抱负,只剩下“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
”的无限感慨。
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时,你却“一骑红尘妃子笑”,日夜逍遥于后宫三千佳丽。
看,美人如兰花般的青葱玉指,似元宝的三寸金莲,在苍凉寂寥的月光下曼舞!“云袖轻摆招喋舞,纤腰拧飘丝绦。
”美人趾高气扬,身披罗绮,颈上系着金铃,腰间挂着玉环,那张“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精致容貌,缕缕青丝垂肩,真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听一听巴山夜雨的倾诉,子夜琵琶的宫商羽角,赏一赏霓红羽衣的绝伦。
哦,这是一个即将消亡的国家的最后的惋惜吗?这,正是这曾经是盛世王朝的最后挣扎,败得意如此狼狈,一塌糊涂!再也没有充实的兵力,但疯狂地抓捉男子去赴役,仿佛又看见“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的惨象。
老妇整夜的啼哭声,似乎标志着曾是壮丽山河的沉沦。
安史之乱结束了一代盛世,杜甫看见了,大家都看见了:帝国飘摇,锦秀河山遭蹂躏,国家将灭亡。
又是一年春天到,但昔日的繁华不再。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那无边际的烽火,连绵三月不断,山河欲哭而无泪!也许在这前,早就预示着今日的结局。
只可惜,“菊花台倒影明月 谁知吾爱心中寒 醉在君王怀 ”只是历史的一瞬间。
但是,又仿佛看见商女隔着江,吟唱着《后庭花》,云鬓花颜,分外妖娆,亡国之恨早已不足轻重的了。
流光溢彩的历史,嵌着无数帝国的兴衰,折尽柳条留不住伊人,正如无情的光阴,将你埋在河流中,又开始寻找它新的方向。
但是,你留给世界的是精魂万卷的诗书,妙笔生花的诗句,无论是壮士一去不复还的悲壮,还是泪水潋滟的忧愁,都让人陶醉,让人留恋。
遇见最美古诗词作文三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不错,书是我们成长的摇篮,而那些经典书籍,则是无法超越的传奇。
我们读书,不仅仅是为了消遣时间表,更多的是要从中收获知识与做人的道理。
与《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0首》结下不解之缘,成为良师益友,是在一年级时学校启动诵读经典的读书活动时,我们诵读的正好是《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0首》。
刚认识的时候,吸引我的是那古色古香的文字,那有着独特韵味的句子,那别具匠心的诗篇,饱含着丰富细腻的情感,令我感觉到里面蕴涵了不少的哲理。
书拿到后,我便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在明亮的灯光之下,我轻呤着书中的古诗词:“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简朴精炼的语句琅琅上口,它就像一支美妙动听的乐曲使我沉醉其中……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慢慢地,在反复的诵读中,我学到了不少的人生哲理,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有这么一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两句诗词是作者李绅对世人提出告诫:粮食来之不易,一定要好好珍惜。
以前,我有一个坏习惯,就是经常浪费粮食,饭菜还没吃完就把它倒掉。
当我看过《悯农》这首诗后,我才真正醒悟过来,感受到农民劳动的艰辛和生活的艰难,我们碗里盛的饭,一粒粒都是他们辛辛苦苦劳动得来的,至此以后,我改掉了浪费这个坏习惯。
我除了从古诗词中悟到生活上不能浪费外,我还从中得到了教育,譬如:“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句话的意思是:谁说那那短短的小草,能够报答春天阳光送给的恩情呢?表达了诗人发自内心深处的情感,“儿女们的心意,又怎么报答得了母亲的恩情?”从中教导我们要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关爱别人、报答社会。
常言说得好:“百善孝为先。
”这虽是一句俗语,却把...
著名的诗词
陆游《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 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这首《卜算子》以“咏梅”为题,这正和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濂溪先生(周敦颐)以莲花自喻一样,作者亦是以梅花自喻。
陆游曾经称赞梅花“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落梅》)。
梅花如此清幽绝俗,出于众花之上,可是如今竟开在郊野的驿站外面,破败不堪的 “ 断桥”,自然是人迹罕至、寂寥荒寒、梅花也就倍受冷落了。
从这一句可知它既不是官府中的梅,也不是名园中的梅,而是一株生长在荒僻郊外的“野梅”。
它既得不到应有的护理,更谈不上会有人来欣赏。
随着四季的代谢,它默默地开了,又默默地凋落了。
它孑然一身,四顾茫然—— 有谁肯一顾呢,它可是无主的梅呵。
“寂寞开无主”这一句,词人将自己的感情倾注在客观景物之中,首句是景语,这句已是情语了。
日落黄昏,暮色朦胧,这孑然一身、无人过问的梅花,何以承受这凄凉呢?它只有“愁”—— 而且是“独自愁”,这与上句的“寂寞”相呼应。
驿外断桥、暮色、黄昏,本已寂寞愁苦不堪,但更添凄风冷雨,孤苦之情更深一层。
“更著”这两个字力重千钧,前三句似将梅花困苦处境描写已至其但二句“更著风和雨”似一记重锤将前面的“极限”打得崩溃。
这种愁苦仿佛无人能承受, 至此感情渲染已达高潮,然而尽管环境是如此冷峻,它还是“开”了!它,“ 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道源);它,“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杨维桢)。
上阕四句,只言梅花处境恶劣、于梅花只作一“开”字,但是其倔强、顽强已不言自明。
上阕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 它也的确还有 “ 愁”。
从艺术手法说,写愁时作者没有用诗人、词人们那套惯用的比喻手法,把愁写得象这象那,而是用环境、时光和自然现象来烘托。
况周颐说:“词有淡远取神,只描取景物,而神致自在言外,此为高手。
”(《蕙风词话》)就是说,词人描写这么多“景物”,是为了获得梅花的“神致”;“深于言情者,正在善于写景”( 田同之《西圃词说》)。
上阕四句可说是“情景双绘”。
让读者化一系列景物中感受到作者的特定环境下的心绪—— 愁!也让读者逐渐踏入作者的心境。
这着实、妙! 下阕,托梅寄志。
梅花,它开得最早。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齐已);“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张谓)。
是它迎来了春天。
但它却“无意苦争春”。
春天,百花怒放,争丽斗妍,而梅花却不去“苦争春”,凌寒先发,只有迎春报春的赤诚。
“苦”者,抵死、拼命、尽力也。
从侧面讽刺了群芳。
梅花并非有意相争,即使“群芳”有“妒心”,那也是它们自己的事情,就“一任”它们去嫉妒吧。
在这里,写物与写人,完全交织在一起了。
草木无情,花开花落,是自然现象。
其中却暗含着作者的不幸遭遇揭露了苟且偷安的那些人的无耻行径。
说“争春”,是暗喻人事; “ 妒”,则非草木所能有。
这两句表现出陆游性格孤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崚.傲骨。
最后几句,把梅花的“独标高格”,再推进一层: “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前句承上阕的寂寞无主、黄昏日落、风雨交侵等凄惨境遇。
这句七个字四次顿挫:“ 零落”, 不堪雨骤风狂的摧残,梅花纷纷凋落了,这是第一层。
落花委地,与泥水混杂,不辩何者是花,何者是泥了,这是第二层。
从“碾”字,显示出摧残者的无情,被摧残者的凄惨境遇,这是第三层。
结果呢,梅花被摧残、被践踏而化作灰尘了。
这是第四层。
看,梅花的命运有多么悲惨,简直不堪入目令人不敢去想像。
读者在此时已融入了字里行间所透露出的情感中。
但作者的目的决不是单为写梅花的悲惨遭遇,引起人们的同情;从写作手法上来说,仍是铺垫,是蓄势,是为了把下句的词意推上最高峰。
虽说梅花凋落了,被践踏成泥土了,被碾成尘灰了,请看,“只有香如故”,它那“别有韵致”的香味,却永远“如故”,仍然不屈服于寂寞无主、风雨交侵的威胁,只是尽自己之能,一丝一毫也不会改变。
即使是凋落了,化为“尘”了,也要“香如故” 。
末句具有扛鼎之力,它振起全篇,把前面梅花的不幸处境,风雨侵凌,凋残零落,成泥作的凄凉、衰飒、悲戚,一股脑儿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正是“末句想见劲节”(卓人月《词统》)。
而这“劲节”得以 “ 想见”,正是由于此词十分成功地运用比兴手法作者以梅花自喻,以梅花的自然代谢来形容自己。
此时,已将梅花人格化。
“咏梅”,实为表白自己的思想感情,给我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成为一首咏梅的杰作。
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青玉案》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古代词人写上元灯节的词,不计其数,辛弃疾的这一首,却没有人认为可有可无,因此也可以称作是豪杰了。
然而究其实际,上阕除了渲染一片热闹的盛...
著名的诗词
陆游《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 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这首《卜算子》以“咏梅”为题,这正和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濂溪先生(周敦颐)以莲花自喻一样,作者亦是以梅花自喻。
陆游曾经称赞梅花“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落梅》)。
梅花如此清幽绝俗,出于众花之上,可是如今竟开在郊野的驿站外面,破败不堪的 “ 断桥”,自然是人迹罕至、寂寥荒寒、梅花也就倍受冷落了。
从这一句可知它既不是官府中的梅,也不是名园中的梅,而是一株生长在荒僻郊外的“野梅”。
它既得不到应有的护理,更谈不上会有人来欣赏。
随着四季的代谢,它默默地开了,又默默地凋落了。
它孑然一身,四顾茫然—— 有谁肯一顾呢,它可是无主的梅呵。
“寂寞开无主”这一句,词人将自己的感情倾注在客观景物之中,首句是景语,这句已是情语了。
日落黄昏,暮色朦胧,这孑然一身、无人过问的梅花,何以承受这凄凉呢?它只有“愁”—— 而且是“独自愁”,这与上句的“寂寞”相呼应。
驿外断桥、暮色、黄昏,本已寂寞愁苦不堪,但更添凄风冷雨,孤苦之情更深一层。
“更著”这两个字力重千钧,前三句似将梅花困苦处境描写已至其但二句“更著风和雨”似一记重锤将前面的“极限”打得崩溃。
这种愁苦仿佛无人能承受, 至此感情渲染已达高潮,然而尽管环境是如此冷峻,它还是“开”了!它,“ 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道源);它,“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杨维桢)。
上阕四句,只言梅花处境恶劣、于梅花只作一“开”字,但是其倔强、顽强已不言自明。
上阕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 它也的确还有 “ 愁”。
从艺术手法说,写愁时作者没有用诗人、词人们那套惯用的比喻手法,把愁写得象这象那,而是用环境、时光和自然现象来烘托。
况周颐说:“词有淡远取神,只描取景物,而神致自在言外,此为高手。
”(《蕙风词话》)就是说,词人描写这么多“景物”,是为了获得梅花的“神致”;“深于言情者,正在善于写景”( 田同之《西圃词说》)。
上阕四句可说是“情景双绘”。
让读者化一系列景物中感受到作者的特定环境下的心绪—— 愁!也让读者逐渐踏入作者的心境。
这着实、妙! 下阕,托梅寄志。
梅花,它开得最早。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齐已);“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张谓)。
是它迎来了春天。
但它却“无意苦争春”。
春天,百花怒放,争丽斗妍,而梅花却不去“苦争春”,凌寒先发,只有迎春报春的赤诚。
“苦”者,抵死、拼命、尽力也。
从侧面讽刺了群芳。
梅花并非有意相争,即使“群芳”有“妒心”,那也是它们自己的事情,就“一任”它们去嫉妒吧。
在这里,写物与写人,完全交织在一起了。
草木无情,花开花落,是自然现象。
其中却暗含着作者的不幸遭遇揭露了苟且偷安的那些人的无耻行径。
说“争春”,是暗喻人事; “ 妒”,则非草木所能有。
这两句表现出陆游性格孤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崚.傲骨。
最后几句,把梅花的“独标高格”,再推进一层: “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前句承上阕的寂寞无主、黄昏日落、风雨交侵等凄惨境遇。
这句七个字四次顿挫:“ 零落”, 不堪雨骤风狂的摧残,梅花纷纷凋落了,这是第一层。
落花委地,与泥水混杂,不辩何者是花,何者是泥了,这是第二层。
从“碾”字,显示出摧残者的无情,被摧残者的凄惨境遇,这是第三层。
结果呢,梅花被摧残、被践踏而化作灰尘了。
这是第四层。
看,梅花的命运有多么悲惨,简直不堪入目令人不敢去想像。
读者在此时已融入了字里行间所透露出的情感中。
但作者的目的决不是单为写梅花的悲惨遭遇,引起人们的同情;从写作手法上来说,仍是铺垫,是蓄势,是为了把下句的词意推上最高峰。
虽说梅花凋落了,被践踏成泥土了,被碾成尘灰了,请看,“只有香如故”,它那“别有韵致”的香味,却永远“如故”,仍然不屈服于寂寞无主、风雨交侵的威胁,只是尽自己之能,一丝一毫也不会改变。
即使是凋落了,化为“尘”了,也要“香如故” 。
末句具有扛鼎之力,它振起全篇,把前面梅花的不幸处境,风雨侵凌,凋残零落,成泥作的凄凉、衰飒、悲戚,一股脑儿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正是“末句想见劲节”(卓人月《词统》)。
而这“劲节”得以 “ 想见”,正是由于此词十分成功地运用比兴手法作者以梅花自喻,以梅花的自然代谢来形容自己。
此时,已将梅花人格化。
“咏梅”,实为表白自己的思想感情,给我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成为一首咏梅的杰作。
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青玉案》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古代词人写上元灯节的词,不计其数,辛弃疾的这一首,却没有人认为可有可无,因此也可以称作是豪杰了。
然而究其实际,上阕除了渲染一片热闹的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