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中赏析技巧题怎么答?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5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 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
描写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
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
(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
(3)对比。
(4)白描。
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田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
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
(2)比喻。
(3)拟人。
(4)夸张。
(5)双关。
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
(6)用典。
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
4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 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4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答题示例: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
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 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5答题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
古诗鉴赏答题方法
鉴赏题说白了就是作用题,第一步:要知道用了什么手法,类似与比喻啊,对偶啊!(你自己积累)第二部:手法的效果,如果不知道的话,就直接写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这个地方就把这句古诗的内容用现代文翻译一遍)第三步:继而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也是对......(对社会的批判啊,什么的.没有的话,就别写)第四步:总结一下,类似于使文章更富有内涵啊,更流畅啊..什么的.这个都是套话,背几句就可以了.大概就是这四步.整理一下,这个公式.(内容,主旨,语言,结构.四点都要讲) 运用了...(手法,就是语言了),生动形象(或其他)的写出了(古诗内容,即翻译),进而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尽量往古诗主旨上靠)..与...呼应(铺垫啊,这是从结构上讲,没有就别写,要扣分)为全诗增添了.....表现手法包括修辞手法,描写方法,叙述手法等等……艺术手法可以等同于表现手法,(这两种都是范围最大的,你能想到的术语都能用)古诗鉴赏时,关键就是三步走:1,点出手法(要用术语)2,结合诗句分析(就是用大白话解释诗句意思)3,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抒发了怎样的心绪...
怎样答好中考语文“诗歌鉴赏”题
中考时的诗歌鉴赏题,大多选用课外短小精悍、写景抒情的绝句,而考查的内容则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一是诗歌语言的赏析;二是艺术形象的赏析;三是思想内容和情感态度的赏析;四是表达技巧和艺术手法的赏析。
它一般采用填空题和简答题的形式,重在检测学生对古诗的理解与鉴赏能力。
赏析诗歌语言古诗鉴赏的首要环节是赏析诗歌语言。
我们可先从关键词语入手,体会诗歌语言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的特点。
如把握动词、色彩词的含义和作用,体会数量词的运用等,去品味关键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
如李白《望天门山》一诗,“天门中断楚江开”中的“断”“开”,就形象地写出了江水的声势浩大,而“碧水东流”和“两岸青山”中的“碧”“青”,则使人联想到佳木葱茏、江水碧绿的图景。
赏析作品形象与表达技巧其次,是鉴赏作品中的形象,它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
通过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来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尤其是要学会体味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借助想像和联想把握诗歌所抒写的情怀。
诗中所谓的“意”,就是作者的主观情思;所谓“象”,就是诗中的自然景物、生活画面。
再则,要注重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双关、衬托、对比等修辞方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欲扬先抑、以小见大等写作手法,以及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直抒胸臆等表现技巧,以此来分析含义,探究作用。
如柳宗元的《江雪》一诗,就是以夸张的手法来衬托诗人内心的孤寂、高洁。
评价作品思想内容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要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思想意义。
在赏析时,我们可以从主旨句、情感句入手分析概括,也可以从作品、作家的相关背景资料入手,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人生哲理;可以从诗歌的具体内容、诗歌类别入手,概括各自所表现的思想情感;也可以从诗人或豪放或婉约的语言风格入手,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在赏析时,我们还要注意分析试题的具体要求,把握解答时的切入点和侧重点;同时要借助注释提示、作家的生平经历、自身的知识储备,仔细诵读,品味诗句,寻找到答题的最佳角度,推断出理想的答案。
我们在答题时,一般可以从描摹诗歌图景、概括意境特点、分析写作(修辞)手法、剖析作者情感四个方面来进行回答。
如鉴赏王维的《鹿柴》, 我们可先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摹出诗歌所营造的意境;然后简洁地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情境的氛围特点——幽静,分析其所运用的写作手法及作用——以声衬静,以“人语响”衬“空山”之静;再根据诗歌的形象和语言,来理解诗人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怎样将诗歌鉴赏题答好
无论中考高考,都有诗歌鉴赏,诗歌鉴赏题的答题技巧如下:一、古诗鉴赏离不开三个问题一是写什么?(内容)、二是怎样写的?(方法)三是为什么写的?(主题)读懂古诗的写法,就能快速有效的答题。
二、答题方法1、捕捉信息把握诗歌基本信息的要素(1)诗歌的吟咏对象及特点对象就是人、事、物、景。
(2)、作者借助吟咏对象所表达的情感和道理。
(3)、作者表现吟咏对象及抒情言志所运用的表达技巧。
(列清单)2、列清单: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闻笛----折柳----故园情。
情感:(故园情)思乡怀远之情。
技巧:接物抒情。
列举古诗的清单,可操作性强,但应注意:所列举的信息要紧扣题中所问,要起到为解题提供分析材料的作用。
三、抓住关键词语如何捕捉有效信息,方法是抓关键词语。
什么是关健词语?诗中的名词(写景、写物、写人),有时还得注意名词前的修饰语,弄清它写了什么。
动词、形容词、能反映诗人辛勤的形容词。
四、如何鉴赏?鉴赏:内容,形象、表达技巧、评价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语言、技巧用了什么语言、技巧,表达了什么,表达了什么形象,抒发了什么情感。
归纳、梳理出相应的解题思路。
五、语言(炼字)类考题答题的基本思路与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结合诗句、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或情态。
“看“字。
每回看一次,都令自己肝肠寸断,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情景。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在整体上分析表达技巧的作用。
六、答题思路1、答法:研究题干(1)、方向:思想、气氛、形象、结构、手法、(2)、层级:填空(用词)、简答(问什么,答什么)、简述(温习议论文,观点+材料)2、性质判断:规范、半开放、开放。
观点,符合社会价值观,符合逻辑。
问到人或物特征,用形容词。
注重意译的重要。
古诗的表现手法与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高度重叠。
3、古诗词的艺术手法艺术技巧:艺术手法就是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借景抒情、卒章显志、借物抒情、特征与功能。
语文诗歌鉴赏题怎么答?有什么技巧?
朋友,我有一些不错的资料,用这些材料提供的方法对付高考诗歌鉴赏应该没问题 古典诗词鉴赏题问答模式例析 答题自然要根据试题的要求给出相应的答案。
就古诗鉴赏题而言,大体上可归纳出五种问答模式,本文对之加以例析,供大家参考。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
描写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
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
(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
(3)对比。
(4)白描。
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田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
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
(2)比喻。
(3)拟人。
(4)夸张。
(5)双关。
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
(6)用典。
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
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早行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 反衬出陈与义 环境的寂静(步骤二)。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春怨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
“啼时惊妾梦,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
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如何解答古诗炼字鉴赏题
一. 明确两种设题方式:此类题一般有两种设题方式:(1) 此诗或此句或此两句中,“某字”或“某字和某字”历来为人称道,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2) 此诗或此句或此两句中,哪一个字或哪两个字用得十分精妙,找出来并给合诗句简要赏析。
二. 答炼字题永恒的两大原则:(1) 字不离句。
任何一个汉字都无所谓好坏优劣之分,但一进入具体的语境中,则显示出高下来。
所以,所谓某字用得好,是说某字在某句中作用发挥得好。
(2) 联句分析。
正因为字不离句,所以,在赏析某个字的妙,必须联系其所处的相应句子来分析。
三. 锁定精妙字的三大技巧:(1) 此类字常是动词或形容词;(2) 此类字上下句的位置相同;(3) 此类字在诗句中文质兼美。
如果美在句中,那主要是其表达效果好;如果美在全诗中,那它就可能成了“诗眼”。
四. 答鉴赏题永恒的三大思路:(1)形式上:对某一个或某两个字来说,所谓的“形式上”赏析,主要就是赏析它在特定的句子中或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或词类活用。
(2)内容上:内容指的就是思想与情感。
或分析某字在某句中所表达的思想与情感,或进而分析某字(“诗眼”)在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与情感。
(3)效果上:正因为它是锤炼后的字,所以,某字才特别地具有强烈的艺术表达效果。
此效果一是从诗中形象(诗人自己或诗中他人)角度来看,效果表达得怎样;二是从读者的角度来看,效果表达得怎样。
五. 炼字鉴赏例谈(1) 从词性角度入手l 例一(明确炼字所指类):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的艺术效果。
(2007年广东卷)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上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林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答案](1)(内容上:结合诗句分析)“穿”“数”描写所涉及对象的都是诗人自己,“穿”描写的是诗人独自一人穿过树林,“数”描写的是诗人独自一人在百无聊赖地数起了流萤。
(2)(形式效果上:概括其如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综合全诗分析,“穿”“数”两个字生动传神地表现了诗人孤独、寂寞、苦闷、无聊的心境。
l 例二(考生寻找炼字类):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2003年全国卷) 王维·过香积寺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答案](1)(明确是哪两个字)这两句中的诗眼是“咽”和“冷”二字。
(2)(结合诗句分析)“咽”字是动词,着重从动态的方面来写,写的是山间的流泉,由于危石的阻拦而发出低弱的吟声,仿佛人的呜咽之声;“冷”字是形容词,着重从静态方面来写,写的是披洒在青松上的日色,因为山林的幽暗,似乎显得十分阴冷。
(3)(指出其精练传神之表达效果所在)诗句中的“咽”“冷”二字一静一动绘声绘色、精炼传神地勾画出了香积寺外山中的幽僻冷寂。
l 例三(考生寻找炼字类):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分别是哪两个字?请简要分析。
(2007年全国卷二) 王维·新晴野望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浓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答案](1)(明确)分别是“明”和“出”。
(2)(内容上:结合诗句分析)“明”就是分外耀眼光亮,描写的对象是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出”就是呈现出来,描写雨后群山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更加秀丽清新。
(3)(效果上)“明”和“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后天晴所见景象,画面逼真而有层次感。
(2) 从修辞手法角度入手l 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
(2006年广东卷)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 清·谭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红,远帆片片点归艭。
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
注:(1)艭,shuāng 古书上说的一种小船。
(2)海幢:即海幢寺。
[答案](1)“带”采用了拟人手法。
诗句赋予“老鹤”以人的动作,不说钟声远播,而说老鹤把钟声带到了海幢。
(2)“带”字生动形象地表达了钟声悠扬的特点,使画面具有动感。
(3) 从表现手法角度入手l 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
(2006年辽宁卷)东坡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荦确:luòquè,怪石嶙峋,不平貌。
[答案](1)“铿然”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
此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
(2)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
古诗赏析题怎么答
沈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把古诗中的字拆开,再重新组合成词语或者通于易懂的话,把古诗的字面意思翻译出来,如果有可能的话,可以深度挖掘古诗的更深层的意思写出来,抢着划呀,惊动满滩的水鸟,都飞起来了。
这是字面的意思。
要想拿到高分,错误地划进了荷花深处。
抢着划呀,会增加得分,注意平常多多分析每个诗人的背景,惊起一滩鸥鹭。
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喝得大醉不知道回来的路。
游兴满足了,天黑往回划船,才能够准确的把握住古诗的深意,比如说:唐: 杜甫 李白 张九龄 王维宋:黄庭坚 秦观 苏轼 辛弃疾表达的大多数是怀才不遇,抑郁不得的思想,这是深层的。
常记溪亭日暮古诗赏析说白了就是把古诗句子进行翻译...
大学考试应该怎样答诗歌赏析题
从高考的命题实际来看,现代诗歌的测试多以选择题的方式出现,如1999年高考语文第10题对艾青诗《我爱这土地》的赏析等。
在具体的应试过程中,可以运用以下一些解题技法。
一、借技巧,抓关键,透过现象看本质。
诗歌贵形象思维,且讲究含蓄。
当诗人描绘什么事物时,他的目的往往不在于说这事物怎样,而在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景则是借景抒情,咏物则是借物言志。
而这些形象也好,情感也好,无不依赖于诗歌语言的表述,如果我们在应试时能借助这一作诗技巧,抓住这些关键性的诗句,那么我们就能拨开迷雾,透过现象,把握全诗的主旨,从而顺利解答关于主旨一类的考题。
例如:对诗人臧克家在1932年写的《老马》一诗的主旨理解正确的是()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来望望前面A.反映旧中国生产力低下,长途运输还得靠老马拉车。
B、同情老马受到的折磨以及被任意蹂躏的命运。
C.显示旧中国人民在死亡线上挣扎,命运十分悲惨。
D.揭示旧中国人民正以惊人的毅力忍受着深重的苦难。
本诗以马为描绘对象,但作者决不会是在说现实中的马如何如何。
作者显然是在以马喻人。
本题A、B两项都是错误在不懂得这种技法。
C项能联系该诗写作的时代背景来展开想象和联想,懂得以马喻人,但对诗的主旨理解错了。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它把头沉重地垂下”、“它有泪只往肚里咽”这些关键语句描绘的形象是在“忍受”而非“挣扎”,它是灾难深重的旧中国人民悲惨形象的真实写照。
可见答案应为D。
二、按需要、看搭配,注意表达合语境。
与古典诗歌一样,现代诗歌也十分讲究语言的锤炼。
有一类考题是考查运用词语的能力的。
做这类题,一要看词语的搭配,二要看表现方法的需要,三要看是否合乎句意,符合诗境,从而达到排误存正。
例如: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诗后考题也许——葬歌闻一多也许你真是哭得太累,/也许,也许你要睡一睡,/那么叫夜鹰不要咳嗽,/蛙不要号,蝙蝠不要飞。
不许阳光a你的眼帘,/不许清风b上你的眉。
/无论谁都不能惊醒你,/撑c松阴庇护你睡。
/也许你听这蚯蚓翻泥,/听这小草的根须吸水,/也许你听这般的音乐,/比那咒骂的人声更美。
那么你先把眼皮闭紧,/我就让你睡,我让你睡。
/我把黄土轻轻盖着你,/我叫纸钱缓缓的飞。
第二节abc三处各有一个词,依次填入后,恰当的一项是( )A、照飘树 B、弄吹片 C、拨刷伞 D、射掠团细品全诗,可知:a处,主语是“阳光”,宾语是“眼帘”,“弄”字显然不当,据下文“无论谁都不能惊醒你”可知ab两处用的是拟人法,“照”和“射”不能产生拟人作用,所以a处应选“拨”。
“飘、吹、掠”也都不能产生拟人作用,所以b处应选“刷”。
c处,“团”字与“松阴”搭配不当,“树”和“片”与“撑”字搭配不当。
只有“伞”字,既能与“撑”搭配,又能与“庇护”搭配。
比较四个选项,答案当为C。
三、读原诗,据题干,综合思考防片面。
有些对思想内容与写作手法的理解的考题,往往采用以偏概全的方法来设置迷惑项,干扰考生。
应试时,应把原诗、注释及题干中提供的条件综合起来考虑,才能解答。
仍以闻一多先生的《也许(葬歌)》为例(原诗见上):①这首诗是作者为长女立瑛三岁时天折而作。
表达的思想感情贴切的一项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