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悟诗词

时间:2020-11-06   作者:互联网搜集整理

顿悟诗词

形容顿悟的诗词

1. 三乘五性皆醒悟,方知自有珍珠库。

——《颂证道歌·证道歌》2. 内观各自普光明,顿悟中生大驩喜。

——《元夕病中》3. 积迷如望洋,顿悟不违咫。

——《生日病腹疾书事》4. 度远出寒公案在,渐修顿悟话头长。

——《次韵象山书院山长汪德载垂访》5. 老来顿悟妻儿累,却羡山中有发僧。

——《宿范譓卿书房》6. 圆明顿悟,无私普照,善行周全。

7. 道要仙机,顿悟方知,物物尽捐。

——《洞天春》8. 顿悟如如缘合后,深谢真师垂顾。

——《酹江月》9.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的《游山西村》10. 能于一唯间,顿悟冠三千。

——《曾景山犹子觅诗》...

描写"顿悟"的诗句有吗?

1、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清平调》李白2、爱,本来就是一件百转千回的事,说不定有那么一瞬就会幡然悔悟。

3、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4、如若今生再相见,哪怕流离百世,迷途千年,也愿。

5、白雪纷纷何所似,未若柳絮因风起。

6、一江明月,回首少了谁。

一杯浊酒,相逢醉了谁。

一年春事,桃花红了谁。

一眼回眸,尘缘遇了谁。

一点灵犀,真情赠了谁。

一句珍重,天涯送了谁。

一番萧索,鱼书寄了谁。

一帘幽梦,凭栏念了谁。

一夕霜风,雪雨遣了谁。

一声低唱,才情痴了谁。

一种相思,闲愁予了谁。

...

形容迷茫的古诗词

1、秋水一瞥荡心魂夜夜思念有情人枫叶红透半边山寒窗失意再难寻2秋风清瘦帘空透夜深灯昏泪滴漏枫火黯然孤寺远寒衣冷衾伤人瘦3秋暮孤鸿赏黄花夜自独吟寻酒家枫林坐爱红殇处寒风劲扫落残霞 “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的意思 菩提原本就没有树,明亮的镜子也并非是台,本来就虚无一物,那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一切法都是因缘所生,都是虚幻不实的法,但是人们由于人我执与法我执,从而认为自己与一切法都是真实存在的,于是认为烦恼也是真实存在的,好像不断烦恼就没有清净一样。

佛教的成就者,他们就知道一切法包括烦恼都是虚幻不实的,既然一切法是虚幻的,那么还要执著它们干嘛呢?一切法之所以被我们认为是真的,就是因为我们执著的结果。

如果不执著,你就会知道烦恼也是虚幻不实的,怎么能障碍我们本来就是清净的心呢?所以慧能才会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首先说一下这首诗的出处 这是佛教禅宗的一桩公案: 在南北朝的时候,佛教禅宗传到了第五祖弘忍大师,弘忍大师当时在湖北的黄梅开坛讲学,手下有弟子五百余人,其中翘楚者当属大弟子神秀大师。

神秀也是大家公认的禅宗衣钵的继承人。

弘忍渐渐的老去,于是他要在弟子中寻找一个继承人,所以他就对徒弟们说,大家都做一首畿子(有禅意的诗),看谁做得好就传衣钵给谁。

这时神秀很想继承衣钵,但又怕因为出于继承衣钵的目的而去做这个畿子,违法了佛家的无为而作意境。

所以他就在半夜起来,在院墙上写了一首畿子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这首畿子的意思是,要时时刻刻的去照顾自己的心灵和心境,通过不断的修行来抗拒外面的诱惑,和种种邪魔。

是一种入世的心态,强调修行的作用。

而这种理解与禅宗大乘教派的顿悟是不太吻合的,所以当第二天早上大家看到这个畿子的时候,都说好,而且都猜到是神秀作的而很佩服的时候,弘忍看到了以后没有做任何的评价。

因为他知道神秀还没有顿悟。

而这时,当庙里的和尚们都在谈论这首畿子的时候,被厨房里的一个火头僧—慧能禅师听到了。

慧能当时就叫别人带他去看这个畿子,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慧能是个文盲,他不识字。

他听别人说了这个畿子,当时就说这个人还没有领悟到真谛啊。

于是他自己又做了一个畿子,央求别人写在了神秀的畿子的旁边,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有这首畿子可以看出慧能是个有大智慧的人(后世有人说他是十世比丘转世),他这个畿子很契合禅宗的顿悟的理念。

是一种出世的态度,主要意思是,世上本来就是空的,看世间万物无不是一个空字,心本来就是空的话,就无所谓抗拒外面的诱惑,任何事物从心而过,不留痕迹。

这是禅宗的一种很高的境界,领略到这层境界的人,就是所谓的开悟了。

弘忍看到这个畿子以后,问身边的人是谁写的,边上的人说是慧能写的,于是他叫来了慧能,当着他和其他僧人的面说:写得乱七八糟,胡言乱语,并亲自擦掉了这个畿子。

然后在慧能的头上打了三下就走了。

这时只有慧能理解了五祖的意思,于是他在晚上三更的时候去了弘忍的禅房,在那里弘忍向他讲解了《金刚经》这部佛教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并传了衣钵给他。

然后为了防止神秀的人伤害慧能,让慧能连夜逃走。

于是慧能连夜远走南方,隐居10年之后在莆田少林寺创立了禅宗的南宗。

而神秀在第二天知道了这件事以后,曾派人去追慧能,但没有追到。

后来神秀成为梁朝的护国法师,创立了禅宗的北宗。

其实,这也是告诫后世人,一切尽在自悟中,往外求道,执着于外相,不明自心,就如同缘木求鱼,终不可得。

苏轼《定风波》诗词

苏轼《定风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词作鉴赏 此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

它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静,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超俗的人生理想。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

“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

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即不怕来。

徐行而又吟啸,是加倍写,“何妨”二字透出一点俏皮,更增加挑战色彩。

首两句是全篇枢纽,以下词情都是由此生发。

“竹杖芒鞋轻胜马”,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

“一蓑烟雨任平生”,此句更进一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以上数句,表现出旷达超逸的胸襟,充满清旷豪放之气,寄寓着独到的人生感悟,读来使人耳目为之一新,心胸为之舒阔。

过片到“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是写雨过天晴的景象。

这几句既与上片所写风雨对应,又为下文所发人生感慨作铺垫。

结拍“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句中“萧瑟”二字,意谓风雨之声,与上片“穿林打叶声”相应和。

“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

纵观全词,一种醒醉全无、无喜无悲、胜败两忘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呈现读者面前。

读罢全词,人生的沉浮、情感的忧乐,我们的理念中自会有一番全新的体悟。

译文 不要去听雨打到林叶的声音,不妨边吟诗长啸,边慢慢渡行。

手拄着竹杖,脚穿着草鞋,走起来比骑马还要轻快。

怕什么风吹雨打?披着蓑衣,顶着风雨,漫步在崎岖的人生路途上,这是自己平生经历惯了的。

寒冷的春风吹醒酒意,身上感到一股寒意,山头夕阳西下,给自己送来一点暖意。

回望刚才走过的萧瑟处(偏向于心理精神上), 所谓的风雨都已经无所畏惧了!

潇洒的诗词

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

这几句既与上片所写风雨对应、胜败两忘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呈现在读者面前。

“风雨”二字,一语双关,山头斜照却相迎,读来使人耳目为之一新,心胸为之舒阔,寄寓着超凡超俗的人生理想。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

已而遂晴,故作此。

)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更增加挑战色彩,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以上数句,表现出旷达超逸的胸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一种醒醉全无、无喜无悲。

“何妨吟啸且徐行”。

在雨中照常舒徐行步。

纵观全词。

结拍“回首向来萧瑟处。

“竹杖芒鞋轻胜马”,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充满清旷豪放之气,寄寓着独到的人生感悟,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

“一蓑烟雨任平生”,此句更进一步,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是前一句的延伸。

首两句是全篇枢纽,以下词情都是由此生发,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

回首向来萧瑟处,是加倍写;“何妨”二字透出一点俏皮,与上片“穿林打叶声”相应和,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句中“萧瑟”二字,意谓风雨之声,又为下文所发人生感慨作铺垫,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即不怕来。

徐行而又吟啸,是写雨过天晴的景象?一蓑烟雨任平生。

过片到“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此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

它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警,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九日齐安登高】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叹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泪沾衣。

-----------------------------------《定风波》 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展开

郭襄顿悟前写的诗是什么?

我走过山的时候山不说话,我路过海的时候海不说话;我坐着的毛驴一步一步滴滴答答,我带着的倚天喑哑。

大家说我因为爱着杨过大侠,找不到所以在峨嵋安家;其实我只是喜欢峨嵋的雾,像十六岁那年绽放的烟花。

我路过海的时候海不说话,我走过山的时候也听不到回答;我骑的毛驴步步滴滴答答,悠悠飘向远处可从不想要回家。

正当喜乐无忧年韶华如花,远游风尘之色却不似十九风华;愁思袭人无计回避真牵挂,不知天涯何处有那我思念的他。

没半点音讯怎续风陵夜话,见不到大哥哥愿知他如何行侠;上少室山想找无色问一下,老禅师亦不知他是在何处为家。

闻琴声似和鸟语交相应答,百鸟朝凤曲难道还有人能抚它?白衣男子划了一画又一画,不是剑法是痴迷在那棋子围杀。

旁观者清一语道破危难局,我弹奏古曲留下了他独自惊讶;高歌一曲轻身去不想其它,屈指昆仑三圣闯少林又有何法?三个老者连骑而来又回转,以为是留书之人却是少林俗家;他从石亭顶抱着瑶琴落下,教训了青脸人只为他将我威吓; 郭襄,现代小说家金庸作品《神雕侠侣》与《倚天屠龙记》里撰写的人物。

名字出于父母镇守襄阳的信念。

郭襄亭亭玉立,秀美豪迈,因郭襄处事风格与外祖父东邪黄药师相类,江湖人称“小东邪” 。

郭襄十五岁时遇到杨过,杨过送她三枚金针,并为她在丐帮盛会中大办生日,使她终生难忘。

郭襄18岁离家出门游历,一生追寻神雕侠未果。

少林派觉远大师圆寂之际,模糊地呓语部分《九阳神功》经文,郭襄默记了部分。

襄阳城破时,家人殉亡,她持倚天剑逃生。

四十岁顿悟出家为尼,终生不嫁。

后创立峨嵋派。

...

声明:内容仅供参考,图片和文章选取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