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112个字的诗词
1、沁园春?雪 (不算题目作者,113个字)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满江红(不算题目作者,93个字) 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3、念奴娇?赤壁怀古 (不算题目作者,100个字)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些是比较接近的了,(不算标点符号)希望可以帮到你 展开
带三点水的诗词
《雨霖铃》宋·柳永全文:《雨霖铃》宋·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dū)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或“美”)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解析: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
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作者简介: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
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其中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有“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之说。
柳永作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有《雨霖铃》、《八声甘州》、《凤栖梧》等[1],现存有大量诗篇。
展开
请问中国古代有哪些福建籍的诗人或词人?还有哪些诗词是关于福建...
四川江油人,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
其诗。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柳柳州。
政论作品如《本论》,字子美,又称之为孟山人,一字同叔,号栾城,晚号颍滨遗老,字少伯,眉州眉山人,唐代,人称“诗杰” ,《滕王阁序》贺知章,唐代诗人,被称为“老妪能解”,唐代浪漫主义诗人。
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梁甫吟》等。
《捕蛇者说》《永州八记》《小石潭记》。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画中有诗。
”七古《桃源行》。
后期词则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浓重伤情调,从而表达了她对故国、旧事的深情眷恋。
如《声声慢》寻寻觅觅、登高、水槛遣心,《古风》59首、《老将行》、写诗自娱。
诗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辙 苏洵、诸将五首、咏怀古迹五首、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兵车行。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字浩然,《释秘演诗集序》、《祭石曼卿文》、《苏氏文集序》《丰乐亭记》、《醉翁亭记》,号东坡居士,字子寿。
欧阳修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就,以散文为最高、赠花卿。
柳宗元(773-819) 字子厚,祖籍河东,字景庄、史学家和诗人。
自称庐陵人,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堪称盛唐七古中的佳篇。
孟浩然(689~740) 唐代诗人,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西宫春怨》、《闺怨》。
任过大乐丞;《长干行》,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因做过苏州刺史。
世称“韦苏州”。
《滁州西涧》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早发白帝城》等 杜甫(公元712--770年),汉族。
以讽喻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文学家。
苏轼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如《秋登万山寄张五》、《夏日南亭怀辛大》、《过故人庄》,世称柳河东、苏轼、苏辙,《子夜吴歌》,《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栾城后集》。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北宋时期政治家、曾巩 韩愈(768-824) 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河南人,《原道》,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
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摸鱼儿》(淳熙已亥)等。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理想与现实的激烈冲突,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孟浩然(689-740),名浩,婉约派创始人。
原名三变、《永遇乐》由「元宵佳节」引起感伤,追怀往日的「中州盛日」。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醉花阴》(薄雾浓云消永昼),刘长卿,吉州永丰县(今属江西)号”醉翁”、”六一居士”,号“东坡居士”,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唐代有名的贤相。
王维(701-761)、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李清照 (1084.2.5.~1155.4.10、《进学解》《柳子厚墓志铭》《送孟东野序》、《送董邵南序》七律《左迁蓝关示侄孙湘》、七绝《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助教》,后人称王荆公,谥文,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如《出塞》诗。
后改名永,字耆卿。
排行第七李白.) 号易安居士,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除了四十岁时到长安应过一次科考外。
著有《嘉佑集》、《春晓》、《宿建德江》,字明允,又称柳七。
有《乐章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清明二首,号青莲居士,字太白。
叙事诗中《琵琶行》,字浩然、右拾遗等官;观摩诘之画,生于四川眉山。
苏辙(1039-1112),合称“高岑”。
韦应物(737-791,又称王文公,韶州(今韶关市)人。
抒情、叙事散文、《同崔傅答贤弟》等,汉族人,形式整饬而气势流荡。
与高适齐名、《采莲曲》等,送别之作《芙蓉楼送辛渐》同样为千古名作。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籍贯不详,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岑参(715-770),南阳人,一说湖北江陵人,少时隐居河南嵩阳。
雨霖铃 (寒蝉凄切)、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海潮 (东南形胜),存词600多首、《夜归鹿门歌》等王昌龄(690-756),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
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
曾巩(1019-1083) 字子固,建昌军南丰县人(属今江西),王勃,号半山?)、夔州歌。
著有《栾城集》,人称“郊寒岛瘦”。
唐代诗人,人称其为“五言长城”。
诗鬼--李贺 张九龄(673-740),今陕西西安人,有“七绝圣手”之称,时人推为“诗家天子”:“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又如《从军行》《长信秋词》、王安石、《论佛骨表》、《师说》?),别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王昌龄(约690-756,是盛唐主要的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齐名,合称“王孟”、《长恨歌》等极为有名。
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十首。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原籍祁(今山西祁县)、春望、春夜喜雨,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人称...
描写长安的古诗词
相关古诗词很多,举例如下:1、长安春望唐代:卢纶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2、长安秋望唐代:杜牧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3、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代: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4、长安清明唐代:韦庄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5、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宋代:柳永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
夕阳岛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
6、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 / 长安九日诗南北朝:江总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7、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宋代:陆游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
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
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8、题长安壁主人唐代:张谓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
纵令然诺暂相许,终是悠悠行路心。
9、长安晚秋 / 秋望 / 秋夕唐代:赵嘏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10、长安春唐代:白居易青门柳枝软无力,东风吹作黄金色。
街东酒薄醉易醒,满眼春愁销不得。
...
有关离情别绪的古诗词+赏析+作者简介。
共15首。
急需。
。
。
。
。
。
...
渭城曲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作品赏析 白居易《对酒五首》之一有“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的句子,且注明“第四声即‘劝君更尽一杯酒’”。
王维的这首诗之所以另有一题为《阳关三叠》,是因为咏唱时,首句不叠,其他三句都再唱。
然而,有人认为仅有末句重叠三唱。
按白居易所说的“第四声”,则应是首句不叠,其他三句重叠。
不然“劝君”一句不可能为“第四声”。
由于这首诗语言朴实,形象生动,道出了人人共有的依依惜别之情,在唐代便被谱成了《阳关三叠》,后来又被编入乐府,成为饯别的名曲,历代广为流传。
[3] 安西,是唐代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
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
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
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为送别创造了一个愁郁的氛围。
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
这一切,都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
“朝雨”在这里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早晨的雨下得不长,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
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车马交驰,尘上飞扬,而送别的时候,朝雨乍停,天气清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
“浥轻尘”的“浥”字是湿润的意思,在这里用得很有分寸,显出这雨澄尘而不湿路,恰到好处,仿佛天从人愿,特意为远行的人安排一条轻尘不扬的道路。
客舍,原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
选取这两件事物,是作者有意关合送别。
它们通常总是和羁愁别恨联结在一起,而呈现出黯然销魂的情调。
而此刻,却因一场朝雨的洒洗而别具明朗清新的风貌——“客舍青青柳色新”。
平日路尘飞扬,路旁柳色常会笼罩着灰蒙蒙的尘雾,一场朝雨,才重新洗出它那青翠的本色,所以说“新”,又因柳色之新,映照出客舍青青来。
总之,从清朗的天宇,到洁净的道路,从青青的客舍,到翠绿的杨柳,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这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
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但却不是黯然销魂的离别。
相反地,倒是透露出一种轻快而富于希望的情调。
“轻尘”、“青青”、“新”等词语,声韵轻柔明快,加强了读者的这种感受。
绝句在篇幅上受到严格限制。
这首诗,对如何设宴饯别,宴席上如何频频举杯、殷勤话别,以及启程时如何依依不舍,登程后如何瞩目遥望,等等,一概舍去,只剪取饯行宴席即将结束时主人的劝酒辞:“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
”诗人像高明的摄影师,摄下了最富表现力的镜头。
宴席已经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酿满别情的酒已经喝过多巡,殷勤告别的话已经重复过多次,朋友上路的时刻终于不能不到来,主客双方的惜别之情在这一瞬间都到达了顶点。
主人的这句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表现。
三四两句写惜别,是一个整体。
要深切理解这临行劝酒中蕴含的深情,就不能不涉及“西出阳关”。
处于河西走廊尽西头的阳关,和它北面的玉门关相对,从汉代以来,一直是内地出向西域的通道。
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从军或出使阳关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壮举。
但当时阳关以西还是穷荒绝域,风物与内地大不相同。
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却又会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
因此,这临行之际“劝君更尽一杯酒”,就像是浸透了诗人全部丰富深挚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
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对于送行者来说,劝对方“更尽一杯酒”,不只是让朋友多带走他的一分情谊,而且有意无意地延宕分手的时间,好让对方再多留一刻。
“西出阳关无故人”之感,不仅仅只是属于行者的。
临别依依,要说的话很多,但千头万绪,一时不知从何说起。
这种场合,往往会出现无言相对的沉默,“劝君更尽一杯酒”,就是不自觉地打破这种沉默的方式,也是表达此刻丰富复杂感情的方式。
诗人没有说出的比已经说出的要丰富得多。
总之,三四两句所剪取的虽然只是一刹那的情景,却是蕴含极其丰富的一刹那。
[4] 诗的前二句,作者运用了起兴的手法,这是自《诗经·小雅·采薇》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以来,文学作品表现惜别之情时常用的意象。
后两句将深切的惜别、关切、担忧等复杂的感情寄寓在“劝酒”这一举动之中。
“西出阳关无故人”,一言朋友所去之地陌生,二言那里人迹稀少;三言朋友自此一别,则知己难求。
如此,则对友情的珍惜,对离别的无奈,对朋友的关切,尽蕴于杯中了。
所谓“惜别意悠长不露”,情真意切而不说破。
明代李东阳在《麓堂诗话》中说:“作诗不可以意徇辞,而须以辞达意。
辞能达意,可歌可咏,则可以传。
王摩诘‘阳关无故人’之句,盛唐以前所未道。
此辞一出,一时传诵不足,至为三叠歌之。
后之咏别者,千言万语,殆不能出其意之外。
必如是方可谓之达耳。
...
形容留恋的诗句
形容留恋的诗句: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出自《雨霖铃·寒蝉凄切》)。
作品原文: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白话译文: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
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能和谁一同欣赏呢?创作背景:柳永因作词忤仁宗,遂“失意无俚,流连坊曲”,为歌伶乐伎撰写曲子词。
此词当为柳永从汴京南下时与一位恋人的惜别之作。
作品赏析:由于得到艺人们的密切合作,柳永能变旧声为新声,在唐五代小令的基础上,创制了大量的慢词,使宋词开始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这首词调名《雨霖铃》,盖取唐时旧曲翻制。
据《明皇杂录》云,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避地蜀中,于栈道雨中闻铃音,起悼念杨贵妃之思,“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
王灼《碧鸡漫志》卷五云:“今双调《雨霖铃慢》,颇极哀怨,真本曲遗声。
”在词史上,双调慢词《雨霖铃》最早的作品,当推此首。
柳永充分利用这一词调声情哀怨、篇幅较长的特点,写委婉凄侧的离情,可谓尽情尽致,读之令人於悒。
词的上片写一对恋人饯行时难分难舍的别情。
起首三句写别时之景,点明了地点和节序。
《礼记·月令》云:“孟秋之月,寒蝉鸣。
”可见时间大约在农历七月。
然而词人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别意。
时当秋季,景已萧瑟;且值天晚,暮色阴沉;而骤雨滂沱之后,继之以寒蝉凄切:词人所见所闻,无处不凄凉。
加之当中“对长亭晚”一句,句法结构是一、二、一,极顿挫吞咽之致,更准确地传达了这种凄凉况味。
前三句通过景色的铺写,也为后两句的“无绪”和“催发”设下伏笔。
“都门帐饮”,语本江淹《别赋》:“帐饮东都,送客金谷。
”他的恋人在都门外长亭摆下酒筵给他送别,然而面对美酒佳肴,词人毫无兴致。
可见他的思绪正专注于恋人,所以词中接下去说:“留恋处、兰舟催发”。
这七个字完全是写实,然却以精炼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一边是留恋情浓,一边是兰舟催发,这样的矛盾冲突何其尖锐!林逋《相思令》云:“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欲平。
”仅是暗示船将启碇,情人难舍。
刘克庄《长相思》云:“烟迢迢,水迢迢,准拟江边驻画挠,舟人频报潮。
”虽较明显,但仍未脱出林词窠臼。
可是这里的“兰舟催发”,却以直笔写离别之紧迫,虽没有他们含蕴缠绵,但却直而能纤,更能促使感情的深化。
于是后面便迸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二句。
语言通俗而感情深挚,形象逼真,如在眼前。
寥寥十一字,真是力敌千钧!后来传奇戏曲中常有“流泪眼看流泪眼,断肠人对断肠人”的唱词,然却不如柳词凝炼有力。
那么词人凝噎在喉的是什么话呢?“念去去”二句便是他的内心独白。
词是一种依附于音乐的抒情诗体,必须讲究每一个字的平仄阴阳,而去声字尤居关键地位。
这里的去声“念”字用得特别好。
清人万树《词律发凡》云:“名词转折跌荡处,多用去声,何也?三声之中,上、入二者可以作平,去则独异。
……当用去者,非去则激不起。
”此词以去声“念”字作为领格,上承“凝噎”而自然一转,下启“千里”以下而一气流贯。
“念”字后“去去”二字连用,则愈益显示出激越的声情,读时一字一顿,遂觉去路茫茫,道里修远。
“千里”以下,声调和谐,景色如绘。
既日“烟波”,又日“暮霭”,更曰“沉沉”,着色可谓浓矣;既曰“千里”,又曰“阔”,空间可谓广矣。
在如此广阔辽远的空间里,充满了如此浓密深沉的烟霭,其离愁之深,令人可以想见。
上片正面话别,到此结束;下片则宕开一笔,先作泛论,从个别说到一般,得出一条人生哲理:“多情自古伤离别”。
意谓伤离惜别,并不自我始,自古皆然。
接以“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则为层层加码,极言时当冷落凄凉的秋季,离情更甚于常时。
“清秋节”一辞,映射起首三句,前后照应,针线极为绵密;而冠以“更那堪”三个虚字,则加强了感情色彩,比起首三句的以景寓情更为明显、深刻。
“今宵”三句蝉联上句而来,是全篇之警策,后来竟成为苏轼相与争胜的对象。
据俞文豹《吹剑录》云:“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
八声甘州中反应借事抒情模式的诗句有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作者:柳永 (宋)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 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唯有长江水, 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 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此词抒写了作者漂泊江湖的愁思和仕途失意的悲慨。
上片描绘了雨后清秋的傍晚,关河冷落夕阳斜照的凄凉之景;下片抒写词人久客他乡急切思念归家之情。
全词语浅而情深,融写景、抒情为一体,通过描写羁旅行役之苦,表达了强烈的思归情绪,写出了封建社会知识分子怀才不遇的典型感受,从而成为传诵千古的名篇。
面对着潇潇暮雨从天空洒落在江面上,经过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凉清朗。
凄凉的霜风一阵紧似一阵,关山江河一片冷清萧条,落日的余光照耀在高楼上。
到处红花凋零翠叶枯落,一切美好的景物渐渐地衰残。
只有那滔滔的长江水,不声不响地向东流淌。
不忍心登高遥看远方,眺望渺茫遥远的故乡,渴求回家的心思难以收拢。
叹息这些年来的行踪,为什么苦苦地长期停留在异乡?想起美人,正在华丽的楼上抬头凝望,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
她哪会知道我,倚着栏杆,愁思正如此的深重。
柳永,宋代词人。
字耆卿,原名三变,字景庄,崇安(今属柳永福建省武夷山市)人。
公元1034年(景佑元年)进士。
官至屯田员外郎。
排行第七,世称柳七或柳屯田。
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
善为乐章,长于慢词。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与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词风婉约,词作甚丰,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词人。
创作慢词独多,发展了铺叙手法,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对北宋慢词的兴盛和发展有重要作用。
词作流传极广,有"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之说。
生平亦有诗作,惜传世不多。
有《乐章集》。
...
关于花椒的诗句有哪些?
欣忻笑口向西风,喷出元珠颗颗同。
《花椒》唐代刘子翚。
乍吃黄连心自苦,花椒麻住口难开。
《拟吴侬曲(三首)》明代于谦。
花椒树上的螳螂爪儿麻。
《木皮散人鼓词》清代贾凫西 。
最热不过三伏天,头戴斗笠汗透衫。
颗颗美人羞赧色,针刺手麻放一边。
《摘花椒》花椒名兮誉中外,销东亚兮扬国光。
《陇南花椒赋》陈郑云《花椒》全诗内容:【唐】 【刘子翚】欣忻笑口向西风,喷出元珠颗颗同。
采处倒含秋露白,晒时娇映夕阳红。
调浆美著骚经上,涂壁香凝汉殿中。
鼎餗也应知此味,莫教姜桂独成功。
刘子翚(huī)(1101~1147)宋代理学家。
字彦冲,一作彦仲,号屏山,又号病翁,学者称屏山先生。
建州崇安(今属福建)人,刘韐子,刘子羽弟。
以荫补承务郎,通判兴化军,因疾辞归武夷山,专事讲学,邃于《周易》,朱熹尝从其学。
著有《屏山集》。
关于花椒的传说: 远在洪水泛滥年代,大禹率领着千军万马疏通了长江三峡,惨遭洪水浩劫的黎民百姓纷纷回归了故土,开荒播种,重过田园生活。
在治水大军中,有一位跟随大禹的老郎中,带着一个小孙女,这姑娘长得花颜月貌,聪明过人,取名花椒,她整天跟着爷爷四处奔波,为治水民工和当地百姓治病。
大禹疏通了三峡,正要转移到别的地方,这里却闹流行眼病。
一个和花椒要好的姑娘,因眼病疼痛而骨瘦如柴,她在花椒爷俩的治疗下,终于眼病好了,这姑娘百般感激。
但生眼病和各种疾病的人陆续不断,花椒见此情景,不忍心随爷爷转移而离开这里,便向爷爷提出留在三峡。
爷爷念她十三四岁,人小体弱,放心不下,坚持要她跟随远征。
花椒决心已定,就去找大禹叔叔给爷爷说情,大禹见这天真无邪的小姑娘有一颗为民之心,十分喜欢,但要当场考考她的医术,就提出几种疑难病症要她处方,她都能对答如流按症施药。
接着让她独个一人医治了一个人的眼病,她真正做到了妙手回春,药到病除,很快把患者的病给治好了。
爷爷见了点头称是,大禹满意地说服了花椒的爷爷,将她留在三峡了。
花椒送走了爷爷和治水大军,她跟以往同爷爷出诊一样,身背小药箱,走东家,串西家,哪家有病哪家治,天长日久,治好了很多病人。
当地百姓个个喜欢她,称花椒为“神医姑娘”。
后来,由于这一带森林密集,土地潮湿,湿热性眼病广泛流行,严重地区,人们挨家挨户病倒呻吟不止,有的还害瞎了眼。
见此情形,花椒心急如焚,一人又忙不过来,于是就发动大家寻找一种开白花、结小子、味麻性烈的药物来治疗,疗效十分显著,治一个好一个,从此,它就成了主治眼病的特效良药。
人们为了采摘方便,便将此种树苗移栽到自己的房前屋后,为了预防眼病,每日三餐的菜肴中,也加些清香味麻的小红籽儿,日长天久,这小红籽儿就成了调料,它和辣椒一起,成了菜的特有风味——麻辣味。
从那时起,一代一代流传至今。
后人们为了纪念花椒姑娘,便把这无名的小红籽儿称为“花椒”。
中国古诗词最伤感的是哪句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出自柳永《雨霖铃》。
《雨霖铃》词牌名,也写作《雨淋铃》,节选自《乐章集》。
相传唐玄宗入蜀时在雨中听到铃声而想起杨贵妃,故作此曲。
曲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
宋代柳永的《雨霖铃》最为有名,而其中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更成为千古名句。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
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离开家乡,流寓杭州、苏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进京参加科举,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
景祐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碱、泗州判官等职,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世称柳屯田。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 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
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